跳转到内容

巴伐利亚王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伐利亚王国
Königreich Bayern德语
1806年—1918年
巴伐利亚巴伐利亚国旗
巴伐利亚国旗
巴伐利亚巴伐利亚国徽
巴伐利亚国徽
格言:Gerecht und Beharrlich德语
公正掌权
国歌:万岁国王
Heil unserm König, Heil![1]

“赞颂国王”
Königsstrophe
德意志帝国内的巴伐利亚王国(1871年–1918年)
德意志帝国内的巴伐利亚王国(1871年–1918年)
地位王国
莱茵邦联成员国(1806年–1813年)
德意志邦联成员国(1871年之前)
德意志帝国邦国(1871年-1918年)
首都慕尼黑
常用语言德语
巴伐利亚语
高地德语
奥地利德语
宗教
主体:
罗马天主教
少数:
政府君主制
国王 
• 1805年–1825年
(首任)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 1913年–1918年
(末任)
路德维希三世
历史 
• 建立
1806年
• 终结
1918年
面积
1910年75,865平方公里
人口
• 1910年
6524372
货币
前身
继承
巴伐利亚选侯国
维尔茨堡采邑主教区
巴伐利亚人民邦
巴伐利亚自由邦


巴伐利亚王国德语Königreich Bayern)是德意志地区曾经存在的一个王国,也曾是莱茵邦联德意志邦联以及德意志帝国的组成国。

该国是于1805年由原先的巴伐利亚选侯国升格而来,并持续存在到1918年。维特尔斯巴赫的巴伐利亚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在1805年成为巴伐利亚的第一位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约瑟夫。直到王国在1918年灭亡前,王权持续由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掌控。现代巴伐利亚大部分的边界是于1814年的巴黎条约签署后确立的,其中巴伐利亚把蒂罗尔福拉尔贝格让予奥地利帝国,同时接收阿沙芬堡维尔茨堡。随着德意志地区于1871年统一成为德意志帝国,王国成为新帝国的下属邦国,并在规模、权力和财富上仅次于帝国内占主导地位的普鲁士王国,从此巴伐利亚便成为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的一部分。

区划人口

[编辑]

当1806年拿破仑建立莱茵邦联时,巴伐利亚升格成为了一个王国,由于其支持拿破仑的立场,其土地面积翻了一番。蒂罗尔(1805-1814年)和萨尔茨堡(1810-1816年)被划入了巴伐利亚,但在拿破仑战败后回归了哈布斯堡/奥地利统治。作为回报,莱茵普法尔茨弗兰肯于1815年并入了巴伐利亚。

王国成立后,国家进行了全面重组,并于1808年在巴伐利亚州划分为15个行政区(Regierungsbezirke)。它们以法国各省的方式创建,在规模和人口上相当均匀,并以其主要河流命名如:Altmühl-、Eisack-、Etsch-、Iller-、Inn-、Isar-、Lech-、Main-、Naab-、Oberdonau-、Pegnitz-、Regen-、Rezat-、Salzach-和Unterdonaukreis由于1810年和1815年领土发生多次变化,分区进行了调整,行政区的数量减少到8个:Isar-、Unterdonau-,Oberdonau-,Regen-,Rezat-,Untermain-,Obermain-和Rheinkreis。

自1838年起,在国王路德维希一世的鼓动下,行政区根据以下地区的前历史部落和领土重新命名:上巴伐利亚下巴伐利亚斯瓦比亚和诺伊堡上普法尔茨和雷根斯堡中弗兰肯下弗兰肯和阿沙芬堡上弗兰肯和普法尔茨。此地名区划一直沿用至今。因此路德维希国王将他的王室头衔改为巴伐利亚国王、弗兰肯公爵、士瓦本公爵和莱茵行宫伯爵路德维希,这些头衔由他的继任者保留。巴伐利亚获得的普法尔茨主要是原普法尔茨选侯国的西部,同时路德维希收购前东部的计划也未能实现。1815年,巴伐利亚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的前自治领选侯国被分割,莱茵河东岸连同曼海姆和海德堡被割让给巴登。作为失去蒂罗尔和萨尔茨堡的补偿,普法尔茨西岸被授予巴伐利亚。

奥普战争(1866年)之后,由于巴伐利亚曾站在战败的奥地利一边,作为惩罚,其不得不将几个属于下弗兰肯地区的城市割让给普鲁士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伐利亚王国变为了巴伐利亚自由邦。1920年,前科堡公国并入巴伐利亚,1945年,奥斯特海姆并入巴伐利亚。1946年8月30日,巴伐利亚所属的普法尔茨划入法占区,西德成立后,它成为了新成立的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一部分。

国王列表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万岁国王! “Heil Unserm König,Heil!”。巴伐利亚历史之家。2021年9月30日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