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郛
黄郛 | |
---|---|
上海特别市市长 | |
任期 1927年7月7日—1927年8月14日 | |
前任 | (直辖市设立) |
继任 | 吴震修 |
中华民国大总统 (国务院摄行) | |
任期 1924年11月2日—1924年11月24日 | |
前任 | 曹锟 |
继任 | 段祺瑞(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
中华民国国务总理 | |
任期 1924年10月31日—1924年11月24日 | |
前任 | 颜惠庆 |
继任 | 段祺瑞(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兼任) |
中华民国外交总长 | |
任期 1923年2月3日—1923年4月9日 | |
前任 | 施肇基 |
继任 | 顾维钧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光绪六年(1880年)3月8日 大清浙江省绍兴府上虞县百官镇 |
逝世 | 1936年12月6日 中华民国上海市 | (56岁)
籍贯 | 浙江省 绍兴市 上虞县 |
国籍 | 大清(1880—1911) 中华民国(1911—1927) 中华民国(1927—1936) |
政党 | 中国国民党(1904—1936) |
学历
| |
经历
|
黄
生平
[编辑]1880年3月8日,黄郛生于上虞县百官镇。先世从安徽休宁迁居上虞,高祖以布业生意发了财,曾祖多结交当地乡绅,与之结亲。父亲黄文治育有四子,黄郛最小。因为太平天国,家中财产尽被掳掠,在杭州做州县候补维持生计。七岁丧父,想要返回原籍未果而搬家到杭州,少年家贫,只能到杭州的义塾同善堂读书。1897年,补钱塘县学生,应府试受业于林棨而未跟随学习,但从林处开始学习算学。
1904年,因梁启超尚武论启发而入浙江武备学堂,是当年榜首。次年,获清朝官费赴日本,入东京振武学校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并物色军人加入,并结成丈夫团。1907年,和蒋介石、张群在振武学校结识,创办武学杂志,并且翻译日俄战争相关资料。1908年,入陆军测量局地形科学习。1910年,归国,在北京军咨府任军事官报主办。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黄郛与曾昭文、李书城等丈夫团同志南下。光复上海后,赴上海帮助陈其美。11月,陈其美任沪军都督府都督,黄郛任参谋长兼沪军第2师师长。此外,蒋介石此时归国,任沪军第2师第5团团长。蒋与陈、黄义气相投,遂与陈、黄换帖拜把,三人结成“盟兄弟”。8日,与陈其美率浙军克复南京。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黄郛被孙文任命兼任兵站总监。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黄郛改任江苏都督府参谋长,解散军队,处理革命后复员事宜。1913年,宋案起,二次革命爆发,黄郛作为革命派同袁军作战。革命派败北后,黄经日本流亡南洋。次年,转赴欧洲,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事起而转去美国。1916年,袁世凯复辟而归国,于浙江参加护国战争。护国军胜利后,到天津从事著作活动。其间5年,最常与严修、张绍曾交往,通过二人的关系结识北方军人、教育界的开明人士。
1921年,黄郛成为北京政府参加华盛顿会议代表团的顾问,重归政界。翌年2月,就任张绍曾内阁的署理外交总长。其后,在高凌霨摄政内阁、高凌霨临时内阁、颜惠庆内阁任教育总长。
1924年10月,策划冯玉祥、胡景翼等人发动甲子兵变,使直系失势。黄郛支持冯,任代理内阁总理,成立黄郛摄政内阁。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将故宫作为博物院。奉系反对黄郛,支持段祺瑞,同年11月,段祺瑞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就任临时执政。黄赴天津寓居。
1926年11月,国民政府北伐期间,蒋介石入南昌。翌年1月,黄郛南下参加国民政府。同年7月,任上海四一二事件后的上海特别市首任市长。1928年2月,就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3月,黄郛处理第1次南京事件的善后事宜,同美国缔结协定(其他诸国由其后任王正廷缔结协定)。5月3日,济南事件后极力主张制止民众激愤行事。事件结束后引咎辞职,至莫干山闲居。
1933年5月,黄郛被任命为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5月31日,签署塘沽协定。1935年春,辞任委员长并引退。
1936年12月6日,黄郛拒服日本药,因肝癌病逝上海[1]。享年57岁(满56歳)。
家庭
[编辑]其妻沈亦云是参加南京光复之役的上海女子北伐队队长,著有《亦云回忆》。无子嗣。
内弟沈怡曾在1949年以前为上海市工务局长、南京市长,国府迁台后更出任交通部长,晚年著有《沈怡自述》。
著作
[编辑]- 《欧洲之教训与中国之将来》
- 《欧战后之新世界》
- 《欧战后之中国》(徐世昌著,黄郛代编)
参考文献
[编辑]- 郑则民“黄郛”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民国人物传 第1卷. 中华书局. 1978.
- 刘寿林等编. 民国職官年表. 中华书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中国(北京政府)
| ||||||||||||||||||
---|---|---|---|---|---|---|---|---|---|---|---|---|---|---|---|---|---|---|
中国(国民政府)
|
- ^ 高拜石 正中书局版 <新编古春风楼琐记>(廿九) P46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