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行车道
本条目为香港地理系列之一 |
其他香港系列
|
香港自行车道主要分布于新界,原因是在规划新市镇时已经连带兴建自行车道设施,以减少市民使用汽车;当中以沙田新市镇的自行车道网络最为完善;市区的香港岛、九龙半岛以及新界荃湾新市镇由于较早发展,则几乎没有自行车道设施,只设自行车公园。同时,没有预留自行车道的屯门新市镇和元朗新市镇,自行车道网络也较疏。骑自行车为香港人假日的消闲活动之一,亦孕育出洪松荫、黄金宝和李慧诗等不少世界级自行车运动员。
近年及拟建的自行车道均大致依照《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中的设计标准建造。自行车道有别于共享径,后者供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共同使用,并在2010年代陆续试行及启用。
规则
[编辑]自行车道是道路的一种,不过汽车和行人一般不准使用自行车道。在各出入口均有路牌或地面标志指示该处为自行车道。骑自行车者在自行车道上行驶时,必须遵守在普通道路上需要遵守的交通规则和指示。一般而言,应靠左行,并只可在右方超车,除非前方骑自行车者发出右转手号。如即将转弯或在窄路时,可驶往车道的中间前进。骑自行车属驾驶行为,如无明显需要而在人行道上策骑或驾驶,亦可触犯法例。[1]在自行车道上并排行车不属犯法,不过骑自行车时未有合理顾及其他使用该道路的人,即属“不小心骑踏自行车”。[2][3] 行人不遵守交通标志而使用自行车道,或骑自行车者不遵守交通标志而使用行人径,即属犯罪,最高可罚款2000元。[4]
香港没有实施在道路上设置“自行车专用线”。如果道路旁边设有自行车道,骑自行车者必须在自行车道上行驶,否则自行车必须与车辆共用车道﹐并遵守道路交通规则。有个别道路管制情况属于例外,例子如下:
- 个别通道竖立“禁止汽车驶入”指令交通标志而非“所有车辆不准驶入”,即有可能容许自行车及三轮车在遵守其他条件之下进入,例如交通标志、法例,及有关通道是否属于人行道。根据法例,汽车指“任何由机械驱动的车辆”,并不包括“使用踏板驱动”的自行车及三轮车。
- 个别乡郊地区道路同时竖立“道路封闭”及“自行车例外”交通标志,则指明自行车可以通过。
- 自行车及三轮车均不能通过竖立“禁止行人、徒步控制的车辆、自行车及三轮车进入”、“禁止自行车及三轮车进入”、“所有车辆不准驶入”或同类交通标志的道路路段。[5]
- 部分乡郊及离岛对行人、自行车及机动车辆并未明确分配道路使用空间,人行道范围不明。
历史
[编辑]香港第一个兴建自行车道的新市镇是沙田新市镇,该新市镇于1973年开始兴建。随后自行车道成为日后所有新市镇都设有的配套设施,而且往往与邻近设施同步启用。
1978年,政府斥资1600万港元进行大埔汀角路改善工程最后一期,沿汀角路至下坑,工程附设自行车道[6]。
而香港第一条自行车道于1981年12月6日建成,并于同日启动沙田道路安全运动,由新界政务司锺逸杰议员、新界拓展署署长杜恩主持[7]。当时开通的自行车道全长约5.2公里,环绕沙田新市镇,由大围美林邨经大围、沙田头、沙田市中心、沥源邨、禾𪨶邨,直至火炭工业区为止,并预计整个自行车道工程完成后,长度将增至47.5公里,并设有19条隧道和2座桥,若包括后来规划的马鞍山段则延长至60公里[8]。
连接大埔至沙田的吐露港自行车道于1986年8月3日启用,全长7.3公里,由署理香港总督锺逸杰主持踏自行车筹款,由沙田银禧体育中心出发,沿新建自行车道途经9公里路程至大埔元洲仔前政务司官邸,一共筹得善款150万港元,新华社香港分社文体部部长韩力、区域市政局主席张人龙等人亦有参与活动[9]。
1989年3月,政府计划延长大埔自行车道,穿过广福邨和明雅苑,惹来区议员和居民的强烈反弹,担心引起治安和交通安全问题[10]。同年8月,政府计划兴建道路连接天水围至元朗,并附设自行车道[11]。
汀角路自行车道由大埔工业邨至大美督一段拖延甚久,更因人车争路多次发生意外[12]。为了配合大美督郊游,汀角路进行扩阔工程,同时兴建全长6.5公里的自行车道,汀角路自行车道则于1991年7月30日建成[13][14],2000年汀角路开展扩阔工程,并兴建黄鱼滩自行车隧道,2003年初完工[15]。
发展较早、未有规划自行车道的屯门新市镇,则于1990年开始准备兴建[16]。1995年8月18日刊宪兴建由兆康苑至杯渡路沿屯门河边兴建自行车道,并兴建一条行人自行车天桥横跨杯渡路[17],但该天桥建成后不久即因轻铁杯渡路高架化工程而拆除。其后,政府又计划斥资1.234亿港元,于屯门18区兴建两条天桥、一条自行车道和一条紧急车辆通道[18]。
1999年,为了配合吐露港公路扩阔以及兴建科学园的工程,吐露港自行车道进行了多项改建、改道至更靠近海岸,同时将自行车道由原来的4.4米扩阔至6米,并在自行车道旁增设一条阔2.5米的人行道[19]。同年1月20日,沙头角公路扩阔工程通车,龙跃头至坪𪨶路一段增设自行车道[20]。
新界自行车道网络
[编辑]2008年起,香港政府计划兴建新界自行车道网络,预算斥资约22亿港元,提供一条贯通新界东西,全长约82公里的自行车道,将散落在多个新市镇的自行车道网络连接。计划亦包括改善在屯门、天水围及元朗现有的自行车道路段,例如增加路牌、扩阔现有自行车道,以及兴建更多休息处及汇合中心、练习场、维修站及休憩处等设施。[21][22][23]连接新界西北及东北的自行车道上水至沙田段及相关设施的修订工程。[24][25][26]
屯门至马鞍山自行车道主干线
[编辑]首项工程于2009年9月展开。粉岭至太和段自行车道于2014年6月11日率先启用。上水至元朗段自行车道耗资逾5亿港元兴建,于2020年9月29日启用,全长约11公里,从屯门至马鞍山全长60公里的新界自行车道主干线自此全线完工,骑自行车全程需时约6小时[27][28][29][30]。自行车道沿途设有配套设施,包括休息处、自行车租赁站、小食亭和洗手间等设施[31]。不过,有自行车团体指,青山公路古洞段一带断续位置众多,容易发生意外[32][33]。
屯门至荃湾自行车道
[编辑]屯门至荃湾自行车道全长22公里,分阶段推展,首阶段的荃湾海滨自行车道于2021年7月19日通车,从荃湾海滨花园至荃湾湾景花园,全长约2.3公里,沿途可眺望蓝巴勒海峡和青衣岛的景色。自行车道设有两处休息处,海兴路亦设有自行车汇合中心,内设有盖座椅、自行车泊位、自行车练习场、公众洗手间、饮水设施等等,其中自行车泊架采用树叶型设计,设计曾获得多个奖项[34][35][36][37][38]。
至于剩余的部分,包括屯门至扫管笏段以及扫管笏至荃湾段,被形容为“新界自行车道网络的最后缺环”,于2023年11月28日申请立法会拨款,由于青山公路两旁的空间有限,故此将兴建临海自行车桥、隧道或护土墙,深井段则会兴建新海滨长廊[39],但由于遭到议员质疑耗资过巨而撤回申请[40],其后则由于政府财政赤字,需要推迟开展[41]。
三门仔海滨自行车道
[编辑]三门仔海滨自行车道于2023年8月1日开通,全长900米,沿三门仔路由汀角路交界处延伸,游人可观赏船湾避风塘的景色。自行车道尽头设有洗手间、饮水机、有盖座椅和自行车泊位等设施。[42][43]
其他自行车道改善工程
[编辑]斥资9200万港元兴建的将军澳海滨自行车道于2013年11月16日通车,全长1.6公里,沿将军澳海滨公园而建[44]。
将军澳跨湾大桥于2022年12月11日建成通车,自行车道于同步启用。
梅窝横塘河桥由于经常出现人车争路的情况,造成道路安全隐患,运输及房屋局于2019年6月向立法会提交文件,计划斥资1亿1050万港元兴建全长35米的新横塘河桥,一共设有两条桥,其中人行桥阔2米,而自行车桥则阔3.5米,两者完全分开,预计落成后在繁忙时段每小时使用率为650人次和250自行车架次,预计2020年第二季开工,2023年第四季竣工[45]。
为兴建皇后山邨及山丽苑,政府将沙头角公路与龙马路进行改善工程,并兴建自行车道入邨[46]。
为方便来往西沙Go Park,发展商新鸿基地产在乌溪沙至十四乡全长1.5公里的一段西沙路进行扩阔工程,车道加阔至四条,并加建3条人行天桥以及三个环岛,工程历时六年,预计最快2024年第二季投入服务[47]。
搁置路段
[编辑]然而,部分路段因不同原因而已被搁置:[48]
改善自行车安全试验计划
[编辑]针对发生于自行车道的意外数字上升趋势,运输署在自行车流量最高的大埔区,于2012年年中开始分阶段设立9个试点,改善自行车安全问题,包括以红、黄及绿三色标示自行车道种类──红色代表主干线、绿色代表地区干线、黄色则代表该使用该路段需要提高警觉性,以提高使用者的警觉性。运输署将会检讨计划的成效,长远考虑推广至全香港的自行车道。试验内容包括在大埔海滨公园近完善路的一段自行车道急弯位置髹上黄色,并且在两旁树木加设软垫,以减低意外的风险;一些被马路分隔的自行车道,运输署方亦会加设数字标示。运输署在2012年2至3月咨询大埔区议会,并分批展开试验计划。[49][50]
现时自行车道上的黄色路面均用作提醒自行车使用者该路段有一定危险性,需减慢车速,以及让行人过自行车道路口时注意自行车经过。
普通自行车道
[编辑]自行车主干道
[编辑]自行车主干道并未有严格定义,部分以红色路面为主要辨识,但现存亦有大量灰色路面被官方或通俗视为自行车主干道。因线路没有正式名称或编号,下表只列出主要途经地点。斜体为计划或兴建中自行车道。
区份 | 主要地点 | 备注 |
---|---|---|
沙田区 | “屯门至马鞍山的新界自行车道主干线”起点区域 | |
大埔区 | ||
北区 | ||
元朗区 | ||
屯门区 | “屯门至马鞍山的新界自行车道主干线”终点区域 | |
荃湾区 |
地区自行车道
[编辑]地区自行车道并未有严格定义,以绿色路面为主要辨识,但现存亦有大量灰色路面被官方或通俗视为地区自行车道。因线路没有正式名称或编号,下表只列出主要途经地点。斜体为计划或兴建中的自行车道。
地区 | 覆盖地带 | 备注 |
---|---|---|
沙田区 | 显径邨、美田邨、田心村、新翠邨、秦石邨、沙田围、排头、火炭、沙田第一城、小沥源、石门、马料水、马鞍山、白石 | |
大埔区 | 林村、大埔海滨公园、运头塘、富善邨、富亨邨、大埔旧墟、白石角、三门仔、樟木头 | |
北区 | 华心邨、祥华邨、嘉盛苑、清河邨、石湖墟、彩园邨、上水围、安乐村、沙头角公路、粉岭公路、皇后山、粉岭北、古洞北、新界北新市镇 | |
元朗区 | 洲头、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新田、壆围、凹头、锦田、天水围、天水围河西岸、朗屏邨、大旗岭、东头工业区、元朗创新园、青山公路(水边围至洪水桥,通常在主干道对面)、洪水桥、唐人新村、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流浮山、元朗南、牛潭尾 | |
屯门区 | 青山公路(蓝地,通常在主干道对面)、欣田邨、菁田邨、和田邨、山景邨、良景邨、田景邨、建生邨、岭南大学、屯门河东岸、屯门公园、友爱邨、兆禧苑、望后石、置乐花园 | |
西贡区 | 宝林、坑口、将军澳市中心、调景岭、小赤沙、将军澳跨湾大桥、将军澳创新园、前安达臣石矿场、大网仔(郊野公园范围) | |
离岛区 | 逸东邨、满东邨、东涌市中心、东涌新发展码头、迎东邨、东涌西、东涌东、欣澳(P1公路)、小蚝、愉景湾、梅窝(梅窝码头、银河、横塘河) | |
南区 | 钢线湾(数码港) | 唯一一条非新界的主干线自行车道 |
越野自行车道
[编辑]渔农自然护理署在郊野公园现已建设有十五条指定的越野自行车道,可供越野自行车进行活动。
- 钓鱼翁越野自行车道(此越野自行车道不适用于星期日及公众假期)
- 芝麻湾越野自行车道
- 梅窝至贝澳越野自行车道
- 贝澳至狗岭涌越野自行车道
- 海下至湾仔越野自行车道
- 龙脊越野自行车道(此越野自行车道不适用于星期日及公众假期)
- 河背越野自行车道
- 小榄越野自行车道
- 大榄涌水塘越野自行车道
- 大棠越野自行车道
- 田夫仔越野自行车道
- 田夫仔北越野自行车道
- 清快塘越野自行车道
- 青龙头越野自行车道
- 荃锦越野自行车道
另外,梅窝设有全香港最大规模的越野自行车练习场,并设有不同难度供使用者选择。
流量
[编辑]根据运输署资料,以平日繁忙时段两小时内计算,使用自行车人次以大埔区最高,逾700;其次是沙田区,近500。[来源请求]
未来计划
[编辑]计划中自行车道
[编辑]- 扫管笏至荃湾西约[51][52]
- 新田(新田科技城)至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
- 东涌新市镇扩展区、大屿山P1公路(大蚝至阴澳)
- 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流浮山/尖鼻咀/白泥新发展区
- 粉岭北
- 古洞北
- 牛潭尾新发展区
- 新界北新市镇(打鼓岭、坪𪨶、罗湖一带)
- 共享径网络(与自行车道功能有别)
电动可移动工具合法化
[编辑]2022年,政府计划修订法例,以落实电动滑板车及电动可移动工具的规管措施。运输署在白石角的一段自行车道展开先导试验计划,让参加者与自行车共用自行车道,以取得更多运作经验。[53]
交通运输策略性研究
[编辑]2022年起,政府进行《交通运输策略性研究》,并于2023年初步建议引入主动出行模式(例如自行车和电动可移动工具)的相关规划及政策,在新发展区和新市镇推广。建议包括正式引入两个层次的自行车道等级、引入不同类型的绿色道路设计,优先考虑行人、自行车、电动可移动工具和绿色运输的需求等。[54]
问题
[编辑]香港政府对自行车定位为消闲或康乐活动,所以没有像外国及中国内地般鼓励使用自行车为代步工具。其他区域(特别是新界西及将军澳)的自行车道都被批评为“断橛禾虫”(不连贯),设施不足。与行车道路及人行道之间的路口并不鼓励直接骑自行车通过,甚至有指示牌要求下车步行。研究显示75%的自行车意外都是发生在道路上,而非自行车道上,而该等人士很可能正在从设有自行车道的区域往返不设自行车道的区域[55]。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13. 與騎踏單車有關. 社区法网. [2023-12-12].
- ^ 运输署. 騎單車安全 (PDF). td.gov.hk.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2023-11-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3-11-25).
-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运输署. 第374章 - 道路交通條例. 自行车资讯中心.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运输署. [2023-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4).
- ^ 香港警务处交通总部. 顧己及人單車徑上勿步行 (PDF). police.gov.hk. 香港警务处交通总部. [2023-11-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4-02-25).
- ^ 運輸署 - 發出指令的交通標誌. 运输署. [2024-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07).
- ^ 政府耗資千六百萬 改善汀角路工程 最後一期將動工. 香港工商日报. 1978-10-10.
- ^ 沙田道路安全運動開幕 建單車徑啟用 將續延伸環繞新市並設計人車分道 政府司指出新界人口與車禍四年均增三成七. 华侨日报. 1981-12-07.
- ^ 沙田廣設單車徑 方便新市鎮居民 又可成為新康樂設施. 香港工商日报. 1982-12-15.
- ^ 由沙田至大埔全長七點三公里 吐露港單車徑昨啟用 踏單車籌款同時擧行 鍾逸傑夫婦帶頭參加 籌得善款百五萬. 大公报. 1986-08-04.
- ^ 計劃穿過廣福邨明雅苑 單車徑伸展入屋邨 區議員居民齊反對. 华侨日报. 1989-03-14.
- ^ 天水圍發展 築路接元朗 附設單車徑並美化環境. 华侨日报. 1989-08-22.
- ^ 單車徑迄今未施工 致汀角路意外頻生. 华侨日报. 1988-01-01.
- ^ 東涌新市鎮首期工程年底即招標 配合建新機場後勤 拓署長聶錦勳透露整個發展尚未決定 大尾篤新單車徑啟用可直通沙田大圍. 华侨日报. 1991-07-31.
- ^ 汀角路改善工程第 - 1 階段第 2 期 (PDF). 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工务小组委员会. 2002-05.
- ^ 汀角路改善工程 (新闻稿). 政府新闻网. 1999-05-28.
- ^ 屯門兆康苑南建行人單車徑. 华侨日报. 1990-07-14.
- ^ 屯门兴建自行车道工程十一月展开,政府新闻公报,1995年8月18日
- ^ 為屯門第18區房屋用地興建兩條天橋及進行道路及渠務工程. 立法局工务小组委员会. 1996-06-04.
- ^ 有關“擴闊吐露港公路”工程計劃的背景資料簡介 (PDF). 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 2002-11-15.
- ^ 沙頭角公路改善工程完竣應付交通需求 (新闻稿). 政府新闻网. 1999-01-18.
- ^ 發展局擬申請3億元連接新界單車徑. [2020-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屯门至上水自行车道斩件上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明报》 2013年4月17日
- ^ 政府斥22億建單車網絡貫通荃灣至馬鞍山,香港電台21-4-2009. [2012-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工务计划项目第7259RS号(部分)新界西北及东北的自行车道上水至沙田
- ^ 馬鞍山單車徑料年底完成. 星岛日报. 2013-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建議中的新界單車網絡. 发展局. 香港.
- ^ 【超級單車徑】元朗至上水段明啟用 6小時可由屯門踩到馬鞍山. 香港01. 2020-09-28.
- ^ 屯門連接馬鞍山單車徑9月開通. 香港商报. 2020-07-13.
- ^ 連接元朗至上水新單車徑明起開放予公眾使用. now新闻. 2020-09-28.
- ^ 超級單車徑|車友喜訊!全長60公里 屯門至馬鞍山主幹線全段開通. 香港01. 2020-09-28.
- ^ 長60公里屯門至馬鞍山單車徑 明全面開放. 东网. 2020-09-28.
- ^ 超級單車徑│元朗至上水段易變「炒車徑」 專家:設計迫人犯法. 香港01. 2020-10-23.
- ^ 超級單車徑|上水至元朗狂推車 古洞更藏致命盲點 4大伏逐個掃. 香港01. 2020-10-24.
- ^ 荃灣海濱段單車徑明起開放 長約2.3公里 可望藍巴勒海峽. 香港01. 2021-07-18.
- ^ 【多圖】荃灣海濱單車徑及單車匯合中心19日全面開通. 香港商报. 2021-07-19.
- ^ 【新單車徑】荃灣海濱段新單車徑明啟用 全長約2.3公里可欣賞藍巴勒海峽景色. 香港经济日报. 2021-07-18.
- ^ 荃灣海濱單車徑啟用 單車大使在場協助市民. 星岛日报. 2021-07-19.
- ^ 荃灣海濱單車徑全面開通. 大公报. 2021-07-20.
- ^ 新界單車徑網絡|荃灣至掃管笏設臨海單車橋、隧 深井建新海濱. 香港01. 2022-10-16.
- ^ 屯門至荃灣單車徑申撥款 每米造價達19萬 政府解畫指部分路段需建橋樑所致. 星岛日报. 2023-11-28.
- ^ 財政預算案|新界單車徑荃灣至掃管笏段需推遲 甯漢豪:唔好意思. 香港01. 2024-03-03.
- ^ 單車徑|大埔三門仔海濱單車徑7.31開通 4大設施飽覽船灣避風塘. 香港01. 2023-08-01.
- ^ 【放假好去處】大埔三門仔海濱單車徑開通 沿途可飽覽船灣避風塘景色. 香港经济日报. 2023-07-31.
- ^ 將軍澳海旁單車徑今日啟用 (新闻稿). 政府新闻网. 2013-11-16.
- ^ 梅窩擬建新橫塘河橋 工程費用逾1億元 倘撥款獲批將明年動工. 香港01. 2019-06-18.
- ^ 皇后山發展 研交通配套. 东网. 2014-10-04.
- ^ 西沙路十四鄉大型發展項目 發展商已完成九成擴闊行車線等基建. 香港01. 2024-06-19.
- ^ 屯荃段主幹線擱置 超級單車徑「經脈盡斷」. on.cc东网. 2015-06-15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大埔改善試點 擴彎位增路牌. 《明报》. 2012年8月13日.
- ^ 大埔試行紅黃綠線. 《明报》. 2011年12月5日.
- ^ 單車達人點選 5條最受追捧本地路線. 港生活.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1)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荃灣灣景花園至掃管笏段單車徑. 土木工程拓展署 accessdate=2023-12-12. [2023-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2) (中文(香港)).
- ^ 运输署. 為期六個月的電動可移動工具先導試驗五月二十三日起在白石角單車徑進行. td.gov.hk.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2023-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4).
- ^ 立法会.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的初步建議 (PDF). legco.gov.hk.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2023-12-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3-12-21).
- ^ 骑自行车研究-运输署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7-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