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采玉
王采玉 | |
---|---|
出生 | (同治三年甲子十一月初九日戌时) 大清浙江省嵊县斑竹乡葛竹村 | 1864年12月7日
逝世 | 1921年6月14日 中华民国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 | (56岁)
职业 | 盐铺老板娘、家庭主妇 |
信仰 | 佛教 |
配偶 | 不详 蒋肇聪 (1886年结婚—1896年丧偶) |
儿女 | 2子2女,包括: |
亲属 | 蒋经国(孙子) 蒋纬国(养孙子) |
王采玉(1864年12月7日—1921年6月14日),为中华民国行宪后首任总统蒋介石之母亲,第6任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之祖母。因儿子蒋介石成为中国国民党总裁之故,受尊称为王太夫人。
经历
[编辑]王采玉父亲王有则是大地主兼大商人,太平天国时之地主武装(团练)首领[1]:457。王采玉生于嵊县斑竹乡葛竹村(1931年改隶奉化县),自小读书识字,受过教育熏陶[1]:457。
16岁时,王采玉初嫁奉化县下跸驻曹家田村,18岁原夫即故去[1]:457。她先嫁溪口曹家田村俞姓为妻,但丈夫不到36岁就死去,逐返嵊县葛溪乡娘家,一度曾至乡里尼庵守寡,因堂兄王贤棣在玉泰盐店当账房,乃介绍给蒋肇聪做填房[2]:2。或说,此前王采玉曾嫁竺某,并生一子。竺某与其子俱亡后,王采玉出家为比丘尼[3]。后奉父母命还俗。
20岁时,王采玉透过在蒋家玉泰盐铺当掌柜兼总账房之堂兄王贤东撮合,再嫁给44岁的蒋肇聪做第三填房,结婚10年蒋肇聪死时,王采玉不满30岁[1]:457。1887年,王采玉生蒋肇聪次子蒋介石,后又生一男两女:蒋瑞莲生于1890年,嫁给后竺村竺芝珊为妻;蒋瑞菊不到几个月就夭折;弟蒋瑞青谱名周传,生于1895年,死于1898年[2]:2。
早年丧夫
[编辑]丈夫蒋肇聪逝世时,他与前妻徐氏所生的长子蒋介卿19岁,是挥霍自如之花花公子,闹着要分家。蒋介石作为次子,名下分得一批财产:老宅房屋和银号存款、30亩稻田、几百亩竹山和部分商号投资[1]:457。王采玉管理这些家产,抚养蒋介石和瑞莲,深得乡邻赞誉[1]:457。
蒋介石自父亲死后,即随母亲受社会土豪劣绅之压迫,贪官污吏之剥削,以过孤儿寡妇之悲境[4]:26。蒋丧父未满一年,洪水浸屋三尺,此时家中惟有寡母王氏与孤儿蒋介石二人,蒋瑞莲稚幼尚不知情[4]:27。透水半日,无人到蒋家援手[4]:27。王氏悲叹,如果蒋父在生,近邻铺中人皆早来协助,而蒋父亦自在家中处置一切,决不至如今日之孤苦伶仃[4]:27。蒋自此乃知社会之黑暗与不平,而更恨世态之炎凉与人情之浇薄[4]:27。
王氏须倾力匡家、持本度日,抚育继子女及亲子女等。惟寡妇及子女遭遇亲友欺凌在所难免。蒋稍长后,见投考军校者众,毕业者多仪表英挺,又尝思国家倾颓、列强环伺,惟军校所教授之知识、纪律和正气能育成扶危济急之才,因此说服蒋母同意蒋氏报读军校。
亲子关系
[编辑]蒋介石日后曾自撰《先妣王太夫人事略》回忆:“中正幼多疾病,且常危殆,及痊愈则又嬉戏跳跃;凡水火刀枪之伤,遭害非一,以此倍增慈母之劳;乃六岁入学,顽劣益甚,而先妣训迪不倦,或夏楚频施,不稍姑息。”说明寡母管教诸子不易;尤其蒋少时聪明活泼,好奇心强烈,或因肇端使邻里不满而斥责,激发蒋氏不群反击之心,幸赖蒋母严慈并施、规劝讲理,又蒋氏性本明理、甚有正义感,上进志向炽烈、百折不挠,方有往后之机遇与大成之功业。是故蒋氏回顾往昔母亲管教时,笔下常见感恩思亲之情怀。如《外王母姚太夫人家传》:“中正课余假归,侍外王母与先妣于冬日爱堂中。中正读,先妣织,外王母念佛,机声、梵音与书句相唱和,此情此景,仿佛犹在目前。”
1891年,王采玉忧虑蒋尤好嬉戏乐水,遂请示于蒋斯千,早送入家塾[5]:2。1911年10月,蒋介石回国参加起义[6]:103。蒋在出发前曾写信给其母王采玉,与母兄诀别[6]:103。蒋告以誓为革命牺牲,并劝母勿念儿及死后家事之处置,语极激凄[6]:106。语多悲壮萧然[6]:103。信中恳切地希望母亲:“恕儿不孝之罪。”[6]:106王采玉接信后,派侄儿王良岳到杭州劝慰:“死生一视于义,毋以家事为念。”[6]:1065日后,蒋领上百人组成之敢死队,冲锋在最前,为革命军扫出一条血路,光复杭州[6]:103。
晚年弄孙
[编辑]1910年4月27日,王氏之长孙蒋经国由子媳——毛福梅诞于家中。1921年6月14日,王采玉病故,终年57岁[1]:457。
1921年6月14日王氏于家中故去,子因事业发展不如意,随侍在侧,孙中山闻讯撰文追悼。王氏葬于溪口白岩山鱼鳞岙,墓旁有一对联,为蒋亲撰,上联为:“祸及贤慈当日顽梗悔已晚”;下联为:“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4]:25。子蒋介石在安葬母亲后,于《慈庵记》载:“岁次癸丑,吾兄锡侯与中正既安葬先考肃庵于村北之桃坑,时先慈王太夫人健在,谆嘱吾兄与中正曰:余百年后不必因袭旧礼同穴,以余墓之工事重惊尔父之灵,当为余营别塘。每中正归省,无不以此见责,且自置墓碑,以示其意志之坚决。易箦时又以是为遗嘱于吾兄弟二人者。中正既未能尽色养于生前,复何敢违先人治命,滋厥咎戾!因于辛酉岁,卜吉鱼鳞嶴中垄,为先慈安窀穸。”
蒋介石对其母感情特别深厚,在他统治中国二十多年中,除了抗战时期在重庆外,几乎每年清明节,都要偕同宋美龄回家乡扫墓[1]:457。
1964年12月,王采玉百岁诞辰,蒋撰文纪念[5]:108。
1968年中国大陆文化大革命期间,王采玉及蒋介石的前配偶毛福梅的墓被上海的大学生领导的宁波中学生掘开,其墓碑被丢进了树林,遗骸被学生在树林里绑在车后拖拽至尸骨无存。
家庭
[编辑]勋章命名争议
[编辑]2007年4月,民进党立委余政道认为中华民国文职最高勋章采玉大勋章是以王采玉命名,提议将采玉大勋章更名为“台湾大勋章”并废除中正勋章,惟此项建议未受立法院采用[7]。2017年9月,时代力量立委林昶佐与民进党立委吕孙绫也认为采玉大勋章是以王采玉命名,再度要求更名[8]。3天后,军事研究者丘智贤反驳,玉为中国珍贵物品,且用为国家朝聘之礼,因此将其作为代表国器的象征,采、彩两个字是通用字,因此采玉大勋章与王采玉无关[9]。
1933年国民政府制定《颁给勋章条例》时拟的释义解释“采者采色也,所以示差别”(当时有十种采玉章,玉色依等级不同)、“玉为吾国珍贵之物,在昔士大夫即有佩玉,且用为国家朝聘之礼,礼记聘义篇曰:‘君子比于玉焉,……’,诗云:‘言念君子,温如其玉,……’”,当时英文译名:Order of Jade[10]。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王成斌等主编 (编). 《民國高級將領列傳》(1).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98.
- ^ 2.0 2.1 李敖、汪荣祖. 《蔣介石評傳》(上). 长春: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2.
- ^ 赵宏. 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1). 新浪网. [2010-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04) (简体中文).
- ^ 4.0 4.1 4.2 4.3 4.4 4.5 汪朝光、王奇生、金以林. 《天下得失:蔣介石的人生》. 香港: 中和出版. 2012.
- ^ 5.0 5.1 陈布雷等编著. 《蔣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 1978-06-01.
- ^ 6.0 6.1 6.2 6.3 6.4 6.5 6.6 师永刚、张凡编著. 《蔣介石:1887~1975.上》.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07534474.
- ^ 勋章以蒋介石母亲命名 绿营“立委”将提案修改. 中国新闻网. 2007-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9) (中文(中国大陆)).
- ^ 勳章以蔣介石母親命名 立委提案修法遭國民黨團阻擋. 自由时报. 2017-09-22 [2017-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2) (中文(台湾)).
- ^ 丘智贤. 此采非彼采 立委「張飛打岳飛」. 联合新闻网. 2017-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6) (中文(台湾)).
- ^ 《拟定采玉章释义》,1933年12月,收录于国史馆典藏《勋章条例案》,典藏号001-012046-0001(开放线上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