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牛骂头遗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牛罵頭文化
牛骂头遗址
出土文物,原址典存
位置台中市清水区牛骂头遗址文化园区
建成时间台湾中部绳纹红陶文化期及新石器时代中期
官方名称牛骂头遗址
类型登录等级:直辖市定遗址
登录种类:考古遗址
评定时间2005年11月21日
详细登录资料
牛骂头遗址界墙剥取物
位置牛骂头遗址文化园区
建成时间史前牛骂头文化、营埔文化、番仔园文化
荷治、清领、日治与战后等时期文化层序
官方名称牛骂头遗址界墙剥取物
类型登录等级:一般古物
登录种类:古物
评定时间2013年2月20日
详细登录资料
沙鹿区南势坑遗址文化层断面(灰坑剥取物)
位置原位于台中市沙鹿区自由路
建成时间番仔园文化多层次灰坑
官方名称沙鹿区南势坑遗址文化层断面(灰坑剥取物)
类型登录等级:重要古物
登录种类:古物
评定时间2006年12月12日
详细登录资料
鳌峰山营区及原清水神社遗构
鳌峰山营区司令台与清水神社原址处
位置牛骂头遗址文化园区
建成时间神社遗构:日本昭和12年(1937年)
军事营舍:民国5年(196年)
官方名称鳌峰山营区及原清水神社遗构
类型登录种类:历史建筑
评定时间2013年7月18日
详细登录资料

牛骂头遗址是位于台湾台中市清水区鳌峰山的一个考古遗址,也是台湾中部新石器时代文化牛骂头文化的命名遗址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已将原址规划为“牛骂头遗址文化园区”并对外开放,园区内有“牛骂头遗址”、“牛骂头遗址界墙剥取物”、“沙鹿区南势坑遗址文化层断面(灰坑剥取物)”与“鳌峰山营区及原清水神社遗构”等文化资产。

历史

[编辑]
  • 牛骂头遗址最早可能在1937年兴建清水神社时已显露有部分文物出土,神社社掌西村昌澄即收藏了部分遗址出土石器及陶器。
  • 1943年日本学者国分直一大肚台地西缘及大肚溪北岸进行考古调查时才正式发现“牛骂头遗址”。
  • 战后初期刘斌雄张光直宋文薰等学者均曾加以调查研究,对于该遗址的年代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层有所了解。
  • 1975年,人类学者正以牛骂头遗址之名来命名中部之新石器文化,但由于当地为陆军营区,一直未能深入调查挖掘。
  • 2001年由刘益昌温振华学者进行挖掘,出土大量器物。
  • 2005年陆军军营迁出,11月21日由台中县文化局指定为县定古迹,并将该地规划为“牛骂头遗址文化园区”。
  • 2006年4月26日,台中县文化局将“沙鹿区南势坑遗址文化层断面(灰坑剥取物)”登录为一般古物,同年10月5日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再将其指定为全国首件的“重要古物”,同年12月12日完成公告。
  • 2010年12月25日台中县、市合并,迳改列直辖市定遗址。
  • 2013年2月,“牛骂头遗址界墙剥取物”被指定为一般古物。7月,开放民众预约入园,并将重要古物“沙鹿区南势坑遗址文化层断面(灰坑剥取物)”移置园区内保存并对外展示[1],7月18日,将“鳌峰山营区及原清水神社遗构”登录为历史建筑。
  • 2014年7月,改为无需预约开放入园。[2]

遗址

[编辑]

遗址指定本体范围所在地位于台中市清水区鳌峰山公园内之牛骂头遗址文化园区(原陆军清水营区),地上使用面积为1.6672公顷,及在基地下方的保安林地2.5308公顷、林务局清水工作站为遗址保存区范围,其邻接区域则为大街路东侧的街屋和南侧的鳌峰山保安林与台湾自来水公司清水营运所、原清水神社副参道。

牛骂头遗址的年代约在3500年前至4500年前,除了下层属较早的牛骂头文化外,也包括上层番仔园文化,中层的营埔文化等不同时期的遗留。牛骂头文化层出土的陶器,以褐色陶为主,亦有少量黑色陶器,手制纹饰以拍印绳纹为主,其陶器的特色可看出承续了大坌坑文化,石器以为猎和农具为主,大量石制农具可看出当时人应是以农耕为主,并兼行渔捞和狩猎。除器物外也有墓葬出土。

相片集

[编辑]

周边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牛骂头遗址文化园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数位文化中心
  2. ^ 台中地下故事 牛骂头遗址看透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时报,2014-07-20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