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法融禅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法融禪師
牛头法融
出生594年
润州延陵(今江苏镇江丹阳市延陵镇)
圆寂657年
著名成就牛头宗初组
宗派禅宗
头衔牛头法融禅师
师承道信

法融禅师(594年—657年),或称慧融,俗姓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市延陵镇)人,为佛教禅宗大师,牛头宗初祖,有“东夏之达摩”的称号。

相传受禅宗四祖道信付法,别出牛头一脉。但经释印顺考证,牛头宗应为自三论宗旁出,独立发展的般若南宗,认为道信付法于法融一事为后人杜撰。

生平

[编辑]

生于594年(隋文帝开皇14年)。612年,19岁时,从茅山(今江苏句容县)丰乐寺大明法师出家(《续僧传》作炅法师)。大明法师继承兴皇法朗,为三论宗传人,法师于其门下听三论,及华严、大品、大集、维摩、法华经等诸经。

624年(唐高祖武德7年),朝廷下令解散部分佛寺,法融到京师请愿。后移住牛头山(今江苏江宁县)佛窟寺,此寺有七藏经画,一佛经、二道书、三佛经史、四俗经史、五医方图符。法融在此居住八年,精研七藏,然后移居幽栖寺。

643年(贞观17年),于幽栖寺的北岩下别立禅室,有弟子百余人。后睦州有女子陈硕真作乱,寺院内粮食不足,法融每日至城中行乞,再自行背负粮食回寺,供给寺中三百余众。永徽三年受请出山,在建初寺讲经。656年(唐显庆元年),又再度受请至建初寺讲经,657年(唐显庆2年)于建初寺入灭,年六十四。

现代考证

[编辑]

印顺法师在《中国禅宗史》中,考证道信与法融之间的关系。道信生于580年(陈太建十二年),卒于651年(永徽二年)闰九月。

  1. 印顺法师在《中国禅宗史》中或所有著作中都没有【道信死时,法融方才6岁,因此道信付法的传说并不可信】的记载
  2. 道信生于580年(陈太建十二年),卒于651年。牛头法融(594年-657年)
  3. 651(道信卒)- 594(法融生)= 57 是故,道信死时,法融已经57岁

印顺法师认为“中华禅”(中华风味的禅宗)首位建立者,当是牛头法融,称他为“东夏之达摩”[1]

公案

[编辑]

虚云和尚年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虚云老和尚开示:“……牛头山法融禅师。在幽栖寺北岩石室住静。修行好。有百鸟衔花之异。唐贞观中。四祖遥观此山气象。知有异人。乃躬自寻访。问寺僧曰。“此间有道人否。”僧曰。“出家儿那个不是道人。”祖曰。“阿那个是道人。”僧无对。别僧曰。“此去山中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么。”祖遂入山。见师端坐自若。曾无所顾。祖问曰。“在此作什么。”师曰。“观心。”祖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师无对。便起作礼。曰。“大德高栖何所。”祖曰。“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师曰。“还识道信禅师否。”祖曰。“何以问他。”师曰。“响德滋久。冀一礼谒。”祖曰。“道信禅师。贫道是也。”师曰。“因何降此。”祖曰。“特来相访。莫更有宴息之处否。”师指后面曰。“别有小庵。”遂引祖至庵所。惟见虎狼之类。祖乃举两手作怖势。师曰。“犹有这个在。”祖曰。“这个是什么。”师无语。过一回。祖却于师宴坐石上书一“佛”字。师睹之悚然。祖曰。“犹有这个在。”师未晓。乃稽首请说真要。祖曰。“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瞋。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师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祖曰。“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师曰。“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心时。如何对治。”祖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汝今谛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后当有五人达者绍汝玄化。”牛头未见四祖时。百鸟衔花供养。见四祖后百鸟不来。这是什么道理呢。佛法不可思议境界。天人散花无路。鬼神寻迹无门。有则生死未了。但无又不是。……”。

著作

[编辑]

著有《绝观论》,《心铭》,《信心铭》,《净名经私记》,《华严经私记》,《法华经名相》。

参考资料

[编辑]

脚注

[编辑]
  1. ^ 孙金波. 牛頭禪與般若空觀的關涉 (PDF). 普门学报. 2002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5-30). 

资料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前任:
汉传佛教牛头宗
初祖
继任:
智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