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语列表
佛教 |
---|
佛教大纲 佛教主题 佛教专题 |
本条目列出与佛教相关的部分术语和条目,以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列表
[编辑]汉语拼音: |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
---|---|
注音符号: | ㄅ ㄆ ㄇ ㄈ ㄉ ㄊ ㄋ ㄌ ㄍ ㄎ ㄏ ㄐ ㄑ ㄒ ㄓ ㄔ ㄕ ㄖ ㄗ ㄘ ㄙ 一 ㄨ ㄩ ㄚ ㄛ ㄜ ㄝ ㄞ ㄟ ㄠ ㄡ ㄢ ㄣ ㄤ ㄥ ㄦ |
A
[编辑]B
[编辑]C
[编辑]D
[编辑]E
[编辑]F
[编辑]G
[编辑]H
[编辑]J
[编辑]K
[编辑]L
[编辑]M
[编辑]N
[编辑]P
[编辑]Q
[编辑]R
[编辑]S
[编辑]- 三宝
- 三法印、三相
- 三毒
- 三十七道品
- 三苦
- 三界
- 三无漏学
- 三藏
- 三藏法师
- 三转法轮
- 色 (佛教)
- 色界
- 僧官
- 僧伽
- 僧阶
- 上座部
- 上座部佛教
- 声闻
- 舍利
- 尸罗
- 世间法、世间
- 十大弟子
- 十八罗汉
- 十八界
- 十二处
- 十二因缘
- 十六罗汉
- 释迦牟尼
- 首楞严经
- 思惑
- 四大部洲
- 四圣谛
- 四生
- 四加行
- 四念处
- 四向四果
- 四众
T
[编辑]W
[编辑]- 唯识
- 我 (佛教)
- 我见
- 我所
- 我执
- 卐字(万字)
- 亡人落道
- 无常 (佛教)
- 无记
- 无明
- 无色界
- 无始无明
- 无为法
- 无我
- 无余涅槃
- 无住处涅槃
- 五道
- 五方佛
- 五盖
- 五根
- 五戒
- 五色 (佛教)
- 五识
- 五十二位
- 五时八教
- 五位百法
- 五阴
- 五浊
X
[编辑]Y
[编辑]Z
[编辑]部分释义
[编辑]盖
[编辑]翻译为汉语“盖”的佛学术语有两种[3]:
一种是梵语nīvarana或āvarana,义为覆障,意味着把清静的心覆盖起来,也就烦恼的意思。
第二种是梵语chattra,巴利语chatta,义为伞,可译为伞盖;作为庄严佛具时,也叫幡盖、天盖。
头燃
[编辑]所谓的“烦恼”,一向被比喻为烧尽身心的火焰。这种强烈的烦恼之火,迫在眉睫,如同燃烧在头上,也就是所谓“头燃”。理解到轮回众生皆有如此烦恼,理所当然的会想扑灭头上的火,再无一刻闲暇用来游玩,应该入于佛道,扑灭烦恼焰,这叫“如救头燃”。
变相
[编辑]“变相”,也被译成“变”、“神变”、“经变”、“变相图”等,密教则称为“曼陀罗”,原本是佛陀、圣人变化姿容,渡化众生之意,转而指用绘画、雕刻等艺术方式记录佛教故事、经文,描绘地狱及净土的画面。
法腊
[编辑]法腊,也称戒腊、夏腊。指自从受具足戒(即比丘戒)已过去的年岁数目;或比丘每年参加结夏安居,共参加的年岁数目。是佛教僧团身份、僧阶高低的参考标准之一。[4][5]
僧人出家后先当沙弥,到了二十岁以上,可受具足戒,受戒后称为比丘(女性为比丘尼)。比丘每年三月必须参加僧团结夏安居,足不出户,不伤虫蚁,行布萨(诵戒)、忏悔。
螺发
[编辑]佛教传说佛陀有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头顶有“肉髻”为其中之一。
所谓肉髻,即佛陀头上的肉如同无数的小海螺一样突起,如同发髻一般,也称螺发、螺髻。释迦牟尼佛在成佛前,放弃太子身份,离开王宫,到山野中出家修行,当即用小刀剃掉头发,只留下两个关节长的短发。他成佛后,头上长出肉髻,遮蔽于短发之下。
四大、五大、六大
[编辑]所谓的“大”,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元素”。
佛教继承古印度诸宗教的说法,认为万事万物由地、水、火、风四种性质的元素构成,这成为“四大”、“四大种”。后来部派佛教时期,在四大之上添加“限定虚空”,称为“五大”、“五轮”,但不能称“五大种”。密宗佛教在五大之上再加上识,称为“六大”。
密宗认为,大日如来,以及众生身心和世界万物,都由六大构成,故彼此无差别,是圆融一体的。
相关
[编辑]注释
[编辑]- ^ “伽”为“ga-”音节的音译字时,通读qié
- ^ 祗读zhī,但自古就常混淆为祇qí
- ^ 《佛光大辞典》【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佛光大辞典》【法腊】:又作法腊、法岁、夏腊、法夏、戒腊、僧腊、坐腊、坐夏法腊。指僧侣受具足戒后夏安居之年数。丛林中,每年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举行夏安居,并以夏安居之最末一日为一年之终,即受岁日;自十六日起则为新岁,故比丘、比丘尼受戒后,于每年夏安居结束时,即增一法岁。依法腊之多寡,立上腊、中腊、下腊之别,以定长幼顺序。最上位者,称为一腊、极腊或腊满。禅林中,记载申请出家得度之僧籍簿,称作戒腊簿;依戒腊指示众僧席次之木牌,称作戒腊牌,此戒腊次第,称为腊次。〔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禅林象器笺簿券门、释氏要览卷下、历代三宝纪卷十一〕 p3431
- ^ 《佛学大辞典》【法腊】:(术语)腊者岁末祭神之名。即以为岁末之称。比丘受戒后,每年夏行三月安居,其安居竟,即为比丘之岁末,谓之法腊。又名夏腊,戒腊。比丘为出俗者,故不以俗年算之,必数此夏腊。以法腊之多少定比丘之坐次,谓之腊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