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电机厂500匹马力电动机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鞍山钢铁
十一五规划期间三峡大坝完工
十二五规划期间四纵四横高铁
十三五规划期间国产客机上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历史中国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目前的经济发展过程,目前成为国内外发展经济学研究热点。主要研究论述有二元经济论、时间序列分析法及发展阶段论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建立新的中央政府通过一系手段,结束了长期以来的恶性通货膨胀统一全国货币,建立统收统支的财政体系,强有力的控制了国家经济。1953年开始,在中国大陆实行了类似于苏联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被称作过渡时期总路线。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实行苏联式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该体制的弊端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趋向严重。

自1978年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经济体制由旧有的不适应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的苏联式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政府对经济依然有某种程度上的主导作用,与日韩模式相似。在这种改革下,在农村实现了第二次土地改革,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取代了农业合作社,工业企业中的企业领导层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独立核算的市场主体,允许私人经营服务业以及轻工业,并打开国门,大量引进外资。这种经济体制在1992年后被中国政府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高速发展,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大陆经济规模迅速扩大,GDP总量世界第二人均GDP从1979年的275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12551美元,东部沿海部分省市人均GDP已经超过两万美元,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对外贸易规模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进口国,173种制造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居第一,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发动机,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2021年GDP总量17.7万亿美元,原先预计2030年之前中国GDP将超过美国。

多家媒体在2022年指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导的“动态清零”主要出于政治导向,是“政治防疫”[1][2][3]。这些媒体声称,继续实行动态清零政策将使中国经济真正处于衰退状态,习近平将面临经济下行和清零政治需要这个无解的难题[4][5]。2022年5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上罕见地坦言,中国经济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甚至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6]

经济发展阶段

[编辑]

毛泽东时期

[编辑]

1952-1976年,计划经济时期。经济运行轨迹宽幅振荡,计划调控痕迹明显,经济发展大起大落。可分为四个周期:1959-1961年,1964-1968年,1969-1973年,1974-1976年,后三个周期振幅减小。1959年创下GDP历史最高增速,1961年GDP历史负增长记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中国大陆经历长期战乱,经济波动和受创极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苏联式计划经济。1953年到1957年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在苏联帮助下开始恢复,以苏联援建156项工程为标志,优先快速发展重化工业替代进口巩固国防,而轻工业和农业处于一个次要地位。期间轻重工业投资比例为1︰7.3,严重向重化工业倾斜[7][8],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文章说法是:“基本奠定工业基础”[9]。又1955年出现经济过热冒进的苗头,后来“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成为中国共产党内政治斗争的其中一个主题。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在1957年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表达对反冒进若干做法的不满,称:“反冒进扫掉了多快好省,扫掉了《农业发展纲要》,扫掉了促进委员会,使六亿人民泄了气”。还说“反冒进离右派只有五十米远”。并要求要恢复促进委员会,“多、快、好、省”,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文章称:“这个批评,实际上是后来多次严厉批评反冒进和酝酿发动“大跃进”的开端。”[10][11]

但在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并导致大面积饥荒和死亡[12],同时中苏关系大幅恶化,经济协助完全终止。经济在1963年到1965年国家主席刘少奇领导下短暂恢复后[13],后来又受到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冲击[14]。到了文革结束后,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文章说法是“我们才不得不承认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15]。中国国家统计局称:“1978年轻重工业比例为43.1:56.9,轻工业产品严重匮乏。”[9]

改革开放时期

[编辑]
21世纪初期GDP成长率与各国比较
  1. ) 1977-1980年,恢复性增长周期。1976年负增长,1977年大幅恢复性增长,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1979年,1980年继续恢复性增长。
  2. ) 1981-1990年,回落振荡周期。1989年出现投资消费双膨胀。1989-1990年,因应政治抵制导致的外商直接投资暴跌,进入两年“治理整顿”。
  3. ) 1991-1993年,快速增长周期。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1993年GDP增长率达到历史最高峰。其间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推动经济高涨,政府管制撤废,进入市场经济阶段。
  4. ) 1994-2001年,软着陆周期。使过快过热的经济增长逐步降温,1995年-1997年实现经济软着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凸显总需求不足,出现通缩趋势。1998-2001年连续4年增长率下降,2001年达到回调最低点。
  5. ) 2002年至2014年,经济高涨期。此一轮宏观经济高涨主要来自钢铁、电解铝、汽车、住房、旅游、教育等。
  6. ) 2014年起,经济进入中高速成长期。首要目标以提高服务业为主,并在第二产业领域深化改革,以技术和创新两大方向并行。并压制房地产投机,使GDP回到健康增长。

习近平时期

[编辑]

习近平自2012年11月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任内加强党和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管控,导致“国进民退[16],以严格的清零政策应对新冠疫情[1],又推出“房住不炒三条红线)”和“双减政策”,严重打击中国房地产业教育行业的发展[17][18]

2022年5月1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天津、吉林、上海等九省、市开展公平竞争审查信息化建设、举报处理、重大政策措施会审、公平竞争指数四项试点。[19]

2020年5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结束后,按惯例出席了总理记者会[20]在记者会上,李克强表示保就业是头等大事,他赞扬中国西部有城市通过流动商贩的摊位解决了大量就业[21]。在总理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讨论了疫情对该年脱贫攻坚战的影响,并强调中国当时有6亿人口的每个月收入只有1000元人民币左右[22]。此事受到热烈讨论,经济学家李实称,此数据反映出中国收入不均的现实问题,并强调脱贫攻坚战的实际意义[23]。李克强在记者会上亦首次表示中方将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4]

习近平在2022年再次连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要求树立社会主义住房观,由党和政府完全掌管房地产市场,以此应对严重的中国房地产危机[25][26]

习近平亲自主导的“房住不炒”政策导致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严重拖累中国经济增长[27][28],他在2024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宣布降低存款准备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促进中国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推翻原来的政策[29][30]

习近平推行的“双减政策”严重打击中国私人教育行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31][32],中国政府在2024年逐步放宽对私人辅导机构的监管,以此增加就业机会减低失业率[33][34]

历年经济数据

[编辑]
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35]
年份 GDP指标 财政收入 城乡居民生活
GDP
(亿元)
人均GDP 财政收入
(亿元)
占GDP
比重(%)
人均可支配
收入
(元)
占人均GDP
比重(%)
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
占人均GDP
比重(%)
城镇居民家庭
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
占人均GDP
比重(%)
农村居民家庭
恩格尔系数
2014 636,139 46,507 140,350 22.05 20,167 43.3 28,844 62.0 10,489 22.5
2013 585,336 41,908 129,210 22.07 18,311 43.7 26,955 64.32 35.0 8,896 21.23 37.7
2012 532,872 38,354 117,254 22.00 16,674 43.5 24,565 64.1 36.2 7917 20.6 39.3
2011 472,882 35,181 103,740 22.00 14,582 41.6 21,810 62.2 36.3 6,977 19.9 40.4
2010 401,513 30,015 83,102 20.70 12,508 41.7 19,109 63.7 35.7 5,919 19.7 41.1
2009 340,903 25,608 68,518 20.10 10,965 42.8 17,175 67.1 36.5 5,153 20.1 41.0
2008 314,045 23,708 61,330 19.53 9,939 41.9 15,781 66.6 37.9 4,761 20.1 43.7
2007 265,810 20,169 51,322 19.31 8,567 42.5 13,786 68.3 36.3 4,140 20.5 43.1
2006 216,314 16,500 38,760 17.92 7,211 43.7 11,760 71.3 35.8 3,587 21.7 43.0
2005 184,937 14,185 31,649 17.11 6,367 44.9 10,493 74.0 36.7 3,255 22.9 45.5
2004 159,878 12,336 26,396 16.51 5,645 45.8 9,422 76.4 37.7 2,936 23.8 47.2
2003 135,823 10,542 21,715 15.99 4,993 47.4 8,472 80.4 37.1 2,622 24.9 45.6
2002 120,333 9,398 18,904 15.71 4,519 48.1 7,703 82.0 37.7 2,476 26.3 46.2
2001 109,655 8,622 16,386 14.94 4,059 47.1 6,860 79.6 38.2 2,366 27.4 47.7
2000 99,215 7,858 13,395 13.50 3,712 47.2 6,280 79.9 39.4 2,253 28.7 49.1
1995 60,794 5,046 6,242 10.27 2,363 46.8 4,283 84.9 50.1 1,578 31.3 58.6
1990 18,668 1,644 2,937 15.73 904 55.0 1,510 91.9 54.2 686 41.7 58.8
1985 9,016 858 2,005 22.24 479 55.8 739 86.2 53.3 398 46.4 57.8
1980 4,546 463 1,160 25.52 247 53.3 478 103.1 56.9 191 41.3 61.8
1978 3,645 381 1,132 31.06 171 44.9 343 90.1 57.5 134 35.0 67.7

失业率

[编辑]
城镇就业人数变化 (1998-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的国家统计局有公布数据,但亦有民间依据实际经济情况另做统计,两者的差距不小。

  • 1979年,失业率为5.4%(实际失业率13.6%)
  • 1980年,失业率为4.90%
  • 1981年,失业率为3.80%
  • 1982年,失业率为3.20%
  • 1983年,失业率为2.30%
  • 1984年,失业率为1.90%
  • 1985年,失业率为1.80%
  • 1986年至1988年,失业率皆为2.00%
  • 1989年,失业率为2.60%
  • 1990年至1991年,由于制度创新,失业率又开始爆升。
  • 2013年,中国大陆官方的失业率为4.05%[36]
  • 2015年,国家统计局报告中国大陆这一年的官方失业率为4.09%。[37]
  • 2023年4月,16—24岁青年调查失业率录得20.4%,超过2022年7月的19.9%,创2018年有统计以来最高。[38]

人民币汇率沿革

[编辑]
外汇和黄金储备数额与债务相比较

改革开放前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照苏联方式,国家垄断对外贸易,规定人民币官价为1美元=2.6元人民币,此一汇率保持到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初期的汇率

[编辑]

因为汇率实行双轨制,出现了外币黑市,最高时,美元兑人民币超过1:10。

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

[编辑]

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人民币美元升值2%,初始化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稍后中国央行发布一篮子货币的构成:美元、日元欧元韩元新加坡元英镑马来西亚林吉特澳大利亚元加拿大元比重尚未透露。

中国大陆经济历史的发展经济学比较

[编辑]

通常在发展经济学比较上存在四种不同的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1. 纵向与民国时代如1949年经济状况相比
  2. 横向与若干不发达国家比,尤其是与邻国印度相比
  3. 1960年代开始与(前)苏联相比,主要是农业方面
  4. 1980年代开始与邻国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相比
  5. 20世纪末开始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是经济增长率

在欧美发展经济学文献中,这种比较往往是第二和第四种

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编辑]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之后主要采取了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但在2000年代,随着大量贸易盈余引发的中美、中欧贸易战人民币汇率问题,中国大陆的经济管理部门意识到中国大陆这样的大国经济需要转型为内需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较日韩,中国在发展过程的较早阶段转入了创建大规模的国内消费市场,借以调节诸如过高的亚洲储蓄率和过高的美国消费等的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中国坚持动态清零 网民抱怨:越清越不灵. 德国之声. 2022-04-02 [2022-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2). 
  2. ^ 新冠疫情:奥密克戎重击上海深圳,中国坚持清零的经济成本有多高. BBC News 中文. 2022-04-01 [2022-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6). 
  3. ^ 陈破空:上海突然封城,习近平动态清零政策是否还灵验?.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2-04-01 [2022-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2). 
  4. ^ 许波. 时事大家谈:精准防疫难撼动态清零,上海封城意味着什么?. 美国之音. 2022-03-31 [2022-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2). 
  5. ^ 小山. 上海疫情冲击中国经济引擎 分析称习辗“上海帮”.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2-04-03 [2022-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5) (中文(中国大陆)). 
  6. ^ 李克強罕見開穩經濟會議. 联合新闻网. 2022-05-26 [2022-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7).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网-2015/03/13-“156项工程”的尘封记忆. [2016-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8. ^ 中国共产党党史网-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編制. [2016-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9. ^ 9.0 9.1 之四:工业经济欣欣向荣. 中国国家统计局. 1999-09-17 [2015-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8). 
  10. ^ 八届三中全会(1957年9月20日-10月9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5-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1. ^ 七千人大会上:实事求是要有“五不怕”精神.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5-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5). 
  12.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上册 第二篇 第八章 重压下的中国经济:"粮食产量下降和分配制度失误导致20世纪面积空前的饥荒"
  13.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上册 第二篇 第八章 重压下的中国经济 经济恢复,1963年至1965年
  14.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下册 第三篇 文化大革命及其后果 第六章 中国的经济政策及其贯彻情况 经济混乱(1966—1969 年):“尽管各个省份的混乱程度不尽相同,但绝大多数在 1967 和 1968 年两年中都经历了严重的混乱。”
  15. ^ 论改革开放和中国民营经济三十年.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8-08-01 [2015-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6. ^ 率方. “国进民退”铁拳出击 中国私企风雨沉浮. 美国之音. 2021年8月3日 [2022年6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8月3日). 
  17. ^ 201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www.yicai.com. [2021-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2). 
  18. ^ Josh Chin. 习近平的领导风格:让下属无所适从的微观管理. 华尔街日报 (2021年12月20日). [2022年1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2月17日). 
  19.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创新试点工作 2022年05月19日 19: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2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6月2日). 
  20. ^ (两会受权发布)李克强总理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新华网. 2020-05-29 [2020-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21. ^ 中国总理李克强记者会关键词:紧日子丶就业丶病毒溯源和港台. BBC中文网. 2020-05-28 [2020-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8). 
  22. ^ 中国地摊经济:後疫情时代全民摆摊能否解决就业难. BBC中文网. 2020-06-05 [2020-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23. ^ 李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任重而道远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www.ce.cn. [2020-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3). 
  24. ^ Lu Zhenhua. Premier Sends ‘Powerful’ Signal for China to Join Asia-Pacific’s Largest Trade Pact. 财新网. 2020-05-29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英语). 
  25. ^ 美媒:中国政府将重新掌控房地产市场. Radio Free Asia. 2024-02-16 [2024-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4) (中文). 
  26. ^ Xie, Lingling Wei / Stella Yifan. 中国重拾社会主义住房观以解决房地产危机.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2024-02-16 [2024-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9) (中文). 
  27. ^ 中國解除購屋限制 分析: 習近平“房住不炒”遭打臉. 美国之音. 2024-05-04. 
  28. ^ 「經濟出現一些新情況和問題」 習近平主持會議:樓市要止跌回穩. 光传媒. 2024-09-26. 
  29. ^ 習近平主持政治局會議 要促進樓市止跌回穩 提振資本市場. 香港01. 2024-09-26 [2024-09-26]. 
  30. ^ 滙豐范卓雲:中央「房住不炒」立場有變 留意超賣地產股. am730. 2024-09-26 [2024-09-26]. 
  31. ^ 習近平談「雙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中央通讯社. 2021-09-15 (中文(繁体)). 
  32. ^ 習近平政府嚴打「教培行業」:雙減新政剛滿月,中國補習班迎來「最寒冷的暑假」. 风传媒. 2021-08-26 (中文(繁体)). 
  33. ^ 小山. 中国私人补习又回来了.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4-10-28. 根据行业数据、分析师和路透社看到的数据,中国正悄悄放松对私人辅导机构的监管压力,以重振低迷的经济,从而刺激三年前遭到政府打击严重、遭受重创的私人辅导行业开始复苏。 
  34. ^ 經濟困境迫使當局放鬆監管 中國私人課外補習服務公司或東山再起. 美国之音. 2024-10-28. 原因是中国经济困难重重,失业率居高不下,中国政府为了增加就业、刺激经济发展,突然悄悄放松了对此类公司的监管压力。 
  35. ^ 历年中国(内地)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最近年份数据来源于统计公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人均可支配收入根据历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标按城乡人口比重推算。
  3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37. ^ 存档副本. [2015-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 
  38. ^ 24岁以下青年失业率首破20%,为何青年失业率逆势上升?券商纷纷解读,胡锡进:解决问题需国家动用必要杠杆-手机金融界. m.jrj.com.cn. 2023-05-18 [202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1). 
  • 2006年5月8日《新闻周刊》:《未透露的中国故事》,作者史蒂芬·罗奇,王希译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