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列昂季耶夫
外观
瓦西里·列昂季耶夫 | |
---|---|
出生 | Wassily Wassilyevich Leontief 1905年8月5日[2] 德意志帝国巴伐利亚王国慕尼黑 |
逝世 | 1999年2月5日 美国纽约[3] | (93岁)
公民权 | 沙俄、苏联、美国 |
母校 | 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 (PhD) 列宁格勒大学 (MA) |
知名于 | “投入产出理论” |
配偶 | Estelle Marks (since 1932)[4] |
奖项 | 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3)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经济学 |
机构 | 基尔大学 纽约大学 哈佛大学 |
论文 | Wirtschaft als Kreislauf(1928) |
博士导师 | Ladislaus Bortkiewicz 维尔纳·桑巴特 |
博士生 | 保罗·萨缪尔森 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 罗伯特·索洛 肯尼斯·艾佛森 弗农·史密斯 理查·宽特 海曼·明斯基 Dale W. Jorgenson[1] Michael C. Lovell Karen R. Polenske 霍利斯·伯恩利·钱纳理 |
受影响自 | 莱昂·瓦尔拉斯 |
施影响于 | 乔治·伯纳德·丹齐格 |
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列昂季耶夫[注 1](俄语:Васил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Леонтьев;英语:Wassily Leontief,1905年8月5日—1999年2月5日)是一位俄裔美国经济学家,后移居美国任教于哈佛大学。他以“投入产出理论”对于经济学的贡献获得了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曾于1928年至1929年在中国住过一年。
生平
[编辑]求学
[编辑]他出生于德国慕尼黑,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成长,他的父亲老列昂季耶夫(Wassily W. Leontief)是一位经济学教授。他15岁就进入了父亲执教的列宁格勒大学攻读哲学,也选修了一些经济学的课程。19岁(1925年)时便获学士学位,同年移居德国进入柏林大学专攻经济学,22岁时(192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离开俄国的原因跟他公开反对共产主义有关,他甚至为此数度被逮捕跟监禁。
早期生涯
[编辑]1927至1930年他任职于基尔大学下辖的世界经济学会。1928年他以国民政府铁道部的顾问身份访问中国一年,往后他不时地利用在中国时的经验解释“投入产出理论”。1931年移居美国,并任职于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1932年与诗人埃丝特尔·马尔克斯(Estelle Marks)结婚,婚后育有三子。
哈佛大学时期
[编辑]- 1932年起获聘为哈佛大学经济系助教,1946年升为正教授至1975年退休。
- 1948年主持“哈佛经济研究计划”(Harvard Economic Research Project)并出任主持人至1973年
- 他在哈佛大学经济系的这段时期也是该系的黄金时期:熊彼得是他的同事并且对他的研究成果备为推崇,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与罗伯特·索洛是他的学生。
生平获得荣誉
[编辑]他毕生获得很多荣誉学位与奖章,并参与过很多团体与研究计划,其中主要的有:
主要著作
[编辑]- 《美国的经济结构,1919-1929》,1941年,哈佛大学出版社
- 《美国经济结构研究》,1953年出版
- 《经济学论文集》,1966年,牛津大学出版社
- 《投入产出的经济学》(Input-Output Economics),1966年,牛津大学出版社
理论
[编辑]注释
[编辑]- ^ 列昂季耶夫(Леонтьев),也译作里昂惕夫、列昂捷夫
参考文献
[编辑]- ^ Jorgenson, Dale W. (1998) Growth, Vol. 1: Econometr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ing.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ISBN 026226322X
- ^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1973. NobelPrize.org. [2023-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9).
- ^ Wassily Leontief Birth Certificate. U.S. Library of Congress
- ^ Jain, C. Spouse - Wassily Leontief Biographical. Wassily Leontief Biographical. [2023-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