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釣魚台

座標25°44′33″N 123°28′17″E / 25.74250°N 123.47139°E / 25.74250; 123.47139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5°44′33″N 123°28′17″E / 25.74250°N 123.47139°E / 25.74250; 123.47139

釣魚台
主權存議島嶼
其他名稱:
中國大陸 中文:钓鱼岛
臺灣地區香港 中文:釣魚台、釣魚臺、釣魚島
宜蘭縣 中文:頭城釣魚臺
日本 日語魚釣島うおつりしま
琉球語ユクンジマ
八重山語イーグンジマ
日本國土交通省於空中所拍攝的釣魚台。
地理
位置太平洋東海
座標25°44′33″N 123°28′17″E / 25.74250°N 123.47139°E / 25.74250; 123.47139[1]
總島嶼數1座島礁
主要島嶼釣魚台
面積3.82平方公里(940英畝)
4.3838平方公里(1,083.3英畝[2]
海岸線11公里[3]
最高海拔363公尺(1,191英尺)
最高點高華峰
主權聲索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
台灣省宜蘭縣
 中華民國
臺灣省宜蘭縣頭城鎮大溪里[4][5][6][7][8][註 1]
 日本
大字沖繩縣石垣市登野城尖閣[22][23]
人口統計
人口0人

釣魚台(中國大陸作釣魚島,香港作釣魚台,臺灣作釣魚臺),又被稱為釣魚嶼釣魚山釣嶼釣臺或者是釣魚台島,在日本則稱呼為魚釣島(日語:魚釣島うおつりしま Uotsuri-shima),琉球語稱為魚國島ユクンジマ Yukunjima[24]八重山語稱為魚叉島イーグンジマ Īgunjima[註 2][26],是位於中國大陸正東側東海大陸棚以東的臺灣-宍道褶曲帶南端、臺灣東北外海處沖繩海槽西側的一座荒島[27]。但就地質結構而言各方則有不同的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認為釣魚台是臺灣本島附屬島嶼東北諸島島鏈的其中一部分,而日本則認為釣魚台作為沖繩縣南西諸島所組成的部分[28]。而中文「釣魚台」一詞的由來,則是過去的人們認為島嶼周遭有大量魚群居住而命名[26]。釣魚台是整個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當中最大的島嶼,整個島礁面積約4.3838平方公里,而周圍的海域面積大約為17萬平方公里[29]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琉球群島便開始列入由美國領導的琉球列島美國民政府實際統治著。1968年時,在經過探測後認為釣魚台及附近島嶼的周遭海域可能蘊藏有石油。而在1971年美國與日本所簽屬的《歸還沖繩協定》中,決定將在1972年時將琉球群島的管理權移交給日本新成立的沖繩縣進行管轄[30]。然而在這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開始就釣魚台以及周遭島嶼與日本產生領土糾紛,其中兩岸政府認為中國早在14世紀便發現並且管理釣魚台等島嶼,一直到1895年4月簽訂《馬關條約》後才將釣魚台隨臺灣割讓給日本政府,故日本政府應在接受《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後將釣魚台歸還中國。另一方面,日本的官方立場則是認為日本政府自1885年起對島嶼進行勘察,並在1895年1月確認島嶼為荒島後以無主地先佔法理編入沖繩縣進行管轄,因此釣魚台等島嶼並不包含在1895年4月簽訂之《馬關條約》所割讓的臺灣附屬島嶼中[28][31]

釣魚台主權的爭議成為今日中日關係臺日關係重要的議題之一,對此日本堅持主張釣魚台以及其周遭黃尾嶼等島嶼皆為沖繩縣石垣市所管轄,並且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所提出的領土爭議[32]。而儘管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至今仍然處於複雜的關係,但雙方政府皆認為釣魚台是臺灣的附屬島嶼之一,並且由宜蘭縣頭城鎮負責管理。

2020年6月11日,宜蘭縣議會表決通過將釣魚臺改名為頭城釣魚台[33]。6月22日,日本沖繩縣石垣市議會表決通過將釣魚台的轄區從「登野城」變更為「登野城尖閣」,並於10月1日施行[34]

歷史

早期紀錄

鄭若曾在16世紀編撰的《琉球圖說》中〈琉球國圖〉部分,本島左方可見「釣魚嶼」字樣。
林子平所撰寫的《三國通覽圖說》之《琉球國全圖》中顯示福建省前往琉球中山南北2條海路路線,而其南路便標示有花瓶嶼彭佳山、釣魚台、黃尾山赤尾山等島。

「釣魚台」一詞的由來,是過去人們認為島嶼周遭有大量魚群居住而命名[26]。儘管許多史書上曾記錄琉球與中國間的使者往返,但並沒有明文紀載曾經經過或發現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或是使用這條航線的記錄[35]。在相關歷史文獻的記載中,現有關釣魚台的描述最早出現在1534年[36],當時派遣至琉球國擔任冊封使陳侃,在其著作《使琉球錄》中提及當時隨行的閩人(福建人)船員不諳前往琉球國的海道,故琉球國派遣一名琉球人擔任看針通事,帶領三十名琉球船員代替福建船員駕舟導航,途中便曾以「釣魚嶼」記錄釣魚台[37][38],而這些包括釣魚嶼在內的相關航程記錄也被視為以琉球人發展的航行針路為基礎,在航程中經琉球人沿途講解後由陳侃逐一記錄而成[39][40]。除此之外,許多船工使用的海道針經在紀錄從福建福州往返琉球的航道上,也記錄了釣魚台的方位,這包括有在明朝時期所編寫的《順風相送[註 3][43]、《籌海圖編》等文獻[44]。而在海圖部分,包括《籌海圖編》的《沿海山沙圖》以及《武備志》的《福建沿海山沙圖》中,都在其上描繪出釣魚台的位置[45]。發展至清朝,中國也留下許多與釣魚台相關的文獻紀錄,包括有《使琉球雜錄》、《使琉球記[46]、《中山傳信錄[47]、《臺海使槎錄》等文獻[48]。清朝初年主要採用琉球王國《指南廣義》的針法航行[49],而在琉球朝貢使與中國冊封使慣用航道上,釣魚台被當成是航行座標之一,特別是由福州往琉球的航路[50]日本方面,居住於仙臺的平民評論家林子平在1786年所撰寫的《三國通覽圖說》描述有關琉球國的部分也曾出現「釣魚台」的用法[51][註 4]

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都援引這些明朝和清朝的文獻,主張釣魚台自從過去即為中國領土,但這一文獻解讀方式也產生許多討論[45][54]。其中支持這一文獻觀點者主張,中國自明朝開始便把釣魚台視為和琉球國的邊境分界,而發展至清朝以後撰寫的文獻亦將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列入中國境內。在過去明朝與清朝政府便將釣魚台等島嶼視為琉球冊封使前往琉球的重要地標,並且把臺灣以及視為臺灣附屬島嶼的釣魚台、黃尾嶼與赤尾嶼等島嶼列入福建海防區域[45]。另外在清朝期間,除了浙江福建以及臺灣漁民將釣魚台附近海域作為魚場外,新華社報導稱中國政府也曾經在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興建小型港口,並且多次進行實地考察或者是於附近海域巡航[55]。然而不同論點則指出中國人從未在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上定居、駐軍或者維持常規巡邏[36][56],並認為中國在明朝和清朝時期實際上並未將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視為領土一部分[57][58];如《籌海圖編》和《大明一統志》記述的中國海防範圍便沒有將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列在界內[59],認為當時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長期屬於無主地狀態[60]

在1751年,法國宋君榮神父(Antoine Gaubil)將《琉球志》節譯成法文,由北京寄往巴黎發表[61]。因當時在薩摩藩支配下的琉球跟隨幕府施行禁教令,西方傳教士無法入境琉球獲得當地島名等資訊,故琉球全土均使用中文拼音標記,如八重山亦譯作「Pa-tchon-chan」,而書中的〈琉球諸島圖〉同樣以中文拼音「Tiao-yu-su」記載了釣魚嶼(即今釣魚台)的名字[62]。1787年,法國航海家拉彼魯茲到達釣魚台,進行探勘和地形測繪,並在其所著《拉彼魯茲航海錄》(Voyage de La Pérouse)中將釣魚台列為琉球國領土。1804年,德國製圖大師施蒂勒英語Adolf Stieler參考拉彼魯茲的探勘成果,在所繪的世界圖冊中將釣魚嶼(Ta-yo-uei)劃入琉球國界,此後在1868年的新版本亦同樣將釣魚嶼劃入琉球國界中[61]

英國方面,皇家海軍軍官愛德華·卑路乍在1845年3月搭乘三寶壟號英語HMS Samarang (1822)調查時,將釣魚台以英語命名為「Pinnacle Islands」(尖頂群島),他亦登陸釣魚台島上觀察島嶼地理環境以及測量經度、緯度與標高等資料,而在這過程中除了發現船艦殘骸外並沒有人類居住的痕跡[63][64][65]。1848年,卑路乍的紀錄被重新編寫成書籍並且在英國出版後,「Pinnacle Islands」這一詞便於英國社會逐漸傳開[66]。到了1870年代到1880年代期間,英國海軍也開始以「Pinnacle Islands」來形容釣魚台或者是整個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67][68][69]。1887年在英國倫敦出版的世界地理圖冊(Stanford's London atlas of Universal Geography)中,則將釣魚台劃於琉球國界內[61]

日本統治

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將釣魚台編入沖繩縣的內閣決議紀錄。

日本政府經沖繩縣政府多次實地考察後,認定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為無人島且未有受清朝或其他國家統治的痕跡[70],遂於1895年1月14日通過非公開的內閣會議將釣魚台與周遭島嶼以無主土地先佔之規則納入領土範圍,劃入沖繩縣[71],並於翌年編入八重山郡管理[28]。同年4月17日,甲午戰爭中戰敗的大清帝國大日本帝國簽訂《馬關條約》,清政府被迫割讓福建臺灣省含轄區內島嶼給與日本。

1910年時,於釣魚台鰹魚魚肉加工廠工作的員工[72]
1919年一批福建漁民在釣魚島擱淺,得到日本人古賀善次、玉代勢孫伴等營救,翌年中國駐長崎總領事馮冕向古賀、玉代勢等等發出感謝狀,當中註明「日本帝國沖繩縣八重山郡尖閣列島內和洋島[註 5][75]」。

1896年,日本實業家古賀辰四郎向日本政府免費租借釣魚台、黃尾嶼北小島南小島,並且雙方同意在租借30年後改以付費出借土地的方式繼續運作,隨後古賀辰四郎便從日本運來器材將釣魚台等島嶼以從事家屋建設與船場設置等開拓事業[28]。古賀將釣魚台西海岸劃成為鰹魚魚肉加工成為柴魚片的處理廠,並且以打碎的珊瑚礁礁石建造了簡易的港口。釣魚台最終在鼎盛時期共計有99戶、247人生活在島嶼上,而古賀辰四郎也因為其於養殖業等產業的功績而在1909年時獲得日本政府頒受藍綬褒章[76]。1918年古賀辰四郎逝世以後,有關企業的經營便轉而由他的兒子古賀善次進行管理。1919年時在釣魚台上生活的居民協助營救於擱淺遇難的中國漁船船員,為此中華民國駐長崎的領事特別代表中國政府致贈感謝狀給古賀善次等7個人[77]。1926年9月,免費租借期滿,日本政府開始向古賀善次收取土地使用費[28]。1930年,古賀善次向政府表示希望私有化島嶼,沖繩營林署就此對各島嶼進行地質檢查,並查定釣魚台、南小島、北小島和黃尾嶼的土地價值為3148.87日圓[28]。1932年5月20日,古賀善次將賺取到的利潤拿來購買釣魚台和黃尾嶼,同一年還付費購買了包括北小島和南小島等土地[78][79]。但是在1940年時隨着島上的事業面臨困境而結束營運後,釣魚台上的居民逐一搬離島上,最後在太平洋戰爭結束前便已經成為一座荒島[72]

1945年7月,日本2艘搭載着平民準備從石垣島撤離英語Evacuations of civilians in Japan during World War II臺灣的船艦被美軍轟炸機擊沉,絕大多數倖存者漂流到釣魚台島上勉強生存下來,最後整起事件總共造成80人死亡,史稱尖閣諸島戰時遇難事件,成為除了對馬丸以外少數沖繩縣出發的撤離船遭到盟軍擊沉的案例[80][81]。1945年日本宣佈投降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宣告結束,隨後自1946年2月2日開始日本北緯30度以下的領土便轉由美國政府實施軍事統治[72]。而在1952年4月28日《三藩市和約》正式生效以後,釣魚台以及周遭島嶼依照和約第三條則改歸為琉球政府進行管理,並且開始向古賀善次簽訂租賃契約以及徵收土地稅所得稅

託管結束後

在釣魚台附近海域巡航的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艇。

1969年5月時,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在經過探測後後認為釣魚台及附近島嶼的周遭海域擁有潛在的石油天然氣儲存量[82][83],同一年琉球政府則在釣魚台上為撤離船船難者建造紀念碑[80]。1970年7月時,琉球政府開始於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北小島和南小島架設禁止登陸的警告牌[84]。到了1971年時美國參議院則通過了《歸還沖繩協定》,並且在1972年5月15日連同琉球群島以及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的管理權都移交給日本政府,並且交由重新成立的沖繩縣負責管轄[85]。與此同時在1970年代時,古賀善次的妻子花子和他的兒子則陸續將南小島、北小島和釣魚台等島嶼賣給居住在埼玉縣栗原弘行一家[86][87]。但是從1972年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接續正式宣佈釣魚台為自身所擁有的領土[88],並且抗議美國將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的行政權移交給日本政府[89][90];對此日本政府則認為自從1895年開始便已經開始進行實際統治,並且作為應對開始將整個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改名為「尖閣諸島」[91][92][93][94]

1978年8月12日,在日本右翼團體日本青年社日語日本青年社的支持下於釣魚台架構第一座燈塔。而海上保安廳也在1979年5月17日時修築臨時直升機場,但不久之後便將其拆除。此外在同一年時,在日本政府允許下50多名學者、政府官員、地方負責人以及栗原弘行前往調查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並且將駐紮基地安排在釣魚台上。在這長達4個星期的考察行程中學者針對釣魚台當地的生態系統進行調查,除了研究當地野生動植物以及周圍海洋生物生態外,同時也推估釣魚台等島嶼是否適合人類居住[87]

1988年日本青年社以慶祝第一座燈塔營運10週年為由,再度申請要求在釣魚台島上建造新型並符合《航路標誌法日語航路標識法》的燈塔;在經政府通過後最終於1996年完成第二座燈塔結構,同一年日本政府也在航海圖上標記有釣魚台燈塔。在1997年5月6日時,新進黨眾議院議員西村真悟登上釣魚台,成為第一個前往釣魚台視察的國會議員[95]。2000年4月20日,日本青年社於釣魚台島上創設了尖閣神社

進入21世紀以來的爭端事件

2012年7月4日,中華民國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和日本海上保安廳的船隻在釣魚台附近海域對峙[96]

2002年4月1日,日本總務省在維持島嶼平穩安定的管理目的下,開始向島嶼所有人租借釣魚台、南小島和北小島三島,租金為每年24,507,600日圓[97],並按島嶼所有人意向禁止政府以外的人員未經許可登上島嶼[98][99],而日本政府在對島嶼執行國有化後仍沿用此方針[100]

2004年3月24日,馮錦華張立昆等中國保釣運動運動人士登陸釣魚台以宣示主權。但是隨即被沖繩縣警方以違反《出入國管理及難民認定法》為由逮捕,之後全部保釣人士透過入國管理局而強制遣返回中國[101]。2005年2月日本青年社將燈塔的管理權移交給海上保安廳,並且將釣魚台燈塔列入航海圖之中。2010年12月17日,石垣市宣佈將1月14日訂定為尖閣諸島開拓日,以紀念日本政府於1895年1月14日時將釣魚台以及周圍島嶼編入日本領土,而這項舉動則引起了中國政府的譴責[87][102]。根據統計在2002年到2012年期間,日本總務省每年花費2,112萬日圓向栗原弘行持續承租釣魚台的土地使用權[103]

2012年1月3日,四名石垣市議會日語石垣市議会議員日本會議乘坐漁船到釣魚台海域後被海上保安廳人員上船檢查,其後四人換乘橡皮艇從釣魚台西南端登陸,並在島上逗留約兩小時後離去[99]。同年稍後時間,時任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代表東京都政府與島嶼所有人栗原弘行一家商談有關購買釣魚台、南小島以及北小島一事,並初步達成共識[87];首相野田佳彥其後在7月亦表明有意購入三島[104]。對此在7月,世界華人保釣聯盟舉行了一次保釣行動[105]。8月15日時,香港5名保釣運動人士登陸釣魚台宣示主權。隨後作為回應日本方面則是在8月19日時,由8名參與為守護日本領土而行動之議員聯盟日語日本の領土を守るため行動する議員連盟國會議員與地方議員、和150名加油日本!全國行動委員會成員組成的隊伍選擇在釣魚台周遭海域舉行悼念儀式,同時5名地方議員與5名活動人士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游泳登陸日語日本人活動家尖閣諸島上陸事件釣魚台,隨後在釣魚台上張掛日本國旗1小時又30分鐘[106]

2012年9月11日,日本行政機關以20億5千萬日圓的價格向栗原家族購買釣魚台、南小島以及北小島,同日完成所有權轉移登記日語所有権移転登記[107],對島嶼實施國有化[108],引起中國對於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議題的嚴重反彈[109]。2014年9月18日,福建省霞浦縣人民法院針對發生於釣魚台附近海域的一起民事案件作出裁決,對此中國國際法學會常務理事管建強表示這證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於釣魚台有實際管轄,而非日本單方面的管理[110][111]

2012年9月24日,為抗議日本將釣魚台國有化,由宜蘭縣蘇澳及頭城漁民組織「釣魚台護漁委員會」,發起「為生存、護漁權」行動(925臺灣保釣行動)。9月24日下午3時集結78艘蘇澳、頭城漁船,從南方澳漁港出發前往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9月25日抵達釣魚台一帶海域。此行動為歷年最大規模的臺灣民間保釣行動,共58艘漁船、292位漁民參與,海巡署亦協同出動12艘艦艇全程護航。臺灣方面的船艇到達釣魚台海域時,與日本海上保安廳派出的34艘艦艇、定翼機對峙,雙方船艦還動用水砲互相驅離,最後臺灣漁船與海巡署艦艇突破日本海上保安廳船艦包圍網,臺灣漁船及海巡署艦艇距離釣魚台本島時最近僅2.1浬,是2000年代以來臺灣船隻距離釣魚台最近的一次保釣行動。隔年的4月10日,臺日雙方簽署臺日漁業協議

2012年至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警船隻始終在釣魚台島列島的領海和毗鄰區內巡航執法與日本海上保安廳相對峙。

地理

地質結構

中國官方對釣魚台主要地形賦予的名稱
日本博物學家黑岩恆在1900年繪製的釣魚嶼地質圖

釣魚台是一座位於東海大陸棚的荒島,其絕對位置位於北緯25度44分、東經123度28分上。就相對位置來看,釣魚台位在臺灣基隆港東偏北約186公里(102海浬)、臺灣彭佳嶼正東方約140公里(75海浬)、福建省東引島東偏南約304公里(163海浬)處、浙江省溫州港東南方約356公里(192海浬)、浙江省南麂列島東南方約306公里(164海浬)、福建省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東偏南約385公里(208海浬)、沖繩島那霸機場西偏南約417公里(230海浬)、琉球群島石垣機場西北方約170公里(90海浬)、與那國島東北方約150公里(80海浬)和鳩間島北方偏西約146公里(78海浬)[112]。位於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西側的釣魚台周邊海域基本上由於大陸棚的緣故,平均水深約100公尺到150公尺(328英尺到492英尺),而在南端與琉球群島之間則隔着深2,000多公尺的沖繩海槽[113][114]

作為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中面積最大的島嶼,釣魚台其外觀略呈現番薯形,東西長約3.5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整體面積約4.3838平方公里(1,083.3英畝)[2][29]。島嶼主要由砂岩珊瑚礁和閃綠岩構成,地勢部分北部較為平坦、到了南側地形則成為陡峭的斷崖結構,島嶼中間則有東西向的中央山脈。其中海拔最高的山峰是位於島嶼中部偏西、高363公尺的高華峰[115],其他還有位於中部偏東、高320公尺的神農峰,另外還有數座高258公尺到242公尺的山峰[116],基本上島嶼地形可以視為臺灣北部觀音山大屯山地質的延伸[117]。島嶼上則分別有4條主要溪流,包括位於島嶼東北部的龍頭溪、位於島嶼北部的雙溪、位於島嶼西部的西溪以及位於島嶼西北部的小西溪[118]。另外在重要的港灣部分則分別有西部的順風港和南部的匯魚灣釣南錨地,重要的海岬則有北釣角東釣角西釣角南釣角,南邊還有兩個半島分別是東龍尾西龍尾,並且整個島嶼有11多公里的珊瑚礁海岸線圍繞着[3][119][120]

釣魚台地理實體名稱列表
中國名稱[121]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2012年發佈的官方命名)
日本名稱[122]
(日本地理學家在1900年代的命名)
位置
高華峰 奈良原岳 釣魚台中部偏西
神農峰 屏風岳 釣魚台中部偏東
東釣角 東岬 釣魚台東端
西釣角 西岬 釣魚台西端
北釣角 北岬 釣魚台北端
千畳岩 釣魚台北端
南釣角 閃緑角 釣魚台南端
東龍尾 和蘭曲 釣魚台南
西龍尾 安藤岬 釣魚台南
龍頭溪 道安渓 釣魚台東北
雙溪 大溪 釣魚台北
西溪 尾瀧渓 釣魚台西
小西溪 小渓 釣魚台西北
順風港 釣魚台西
匯魚灣 釣魚台南
釣南錨地 和平泊 釣魚台南,西龍尾西
永康礁 釣魚台東南方海面
佐藤水道 釣魚台東南方海面

生態環境

日本漁民展示在釣魚台周邊海域捕獲的鮮魚。

釣魚台島上基岩裸露、土層較薄,但是島嶼內仍然有溪流提供淡水,而附近海域也有大量魚群棲息[123]。其中為了適應釣魚台位於海上強風的自然環境,許多動植物都各自發展成為特有種,這包括有海芙蓉釣魚台鼴釣魚島菠蘿黃尾嶼龍蝦黃尾嶼蜈蚣釣魚島細辛尖閣弟切草等動植物[124][125][126]。由於島上淡水資源缺乏且無長期存在的淡水水體緣故,使得釣魚台島上並沒有需兩棲動物棲息。而棲息在釣魚台的陸上爬行動物有6種,分別有鉛山壁虎麗紋石龍子臺灣滑蜥3種蜥蜴以及鈎盲蛇王錦蛇赤鏈蛇3種蛇類[127]。另外棲息於東海海域的海蛇亞科種類在釣魚台附近海域上也有觀察紀錄,不過在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上並沒有特有種的爬行動物[128]

1978年時,日本右翼團體日本青年社日語日本青年社在登上釣魚台的同時,也將作為緊急糧食、由與那國島島民飼養的家山羊帶進島上[129]。後來山羊在釣魚台上開始快速繁殖,在1991年時根據統計大約有300多隻山羊棲息於釣魚台南部。然而山羊野生化後大量繁殖也造成了對島嶼植被的破壞,2000年時從衛星影像估計已經有13.59%的土地呈現裸地狀態,到了2006年更成長到30%之譜。由於山羊不斷破壞釣魚台島上的自然環境並可能造成特有種瀕臨滅絕,石垣市市議會已經批准派遣專人捕捉山羊,但是日本政府方面仍始終沒有明確的對策[124][130][131]

爭議

2012年8月,中日兩國民眾在釣魚台國有化事件發生前發起遊行。

從1970年代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便開始主張將日本實際控制的釣魚台列為自身領土,並且進而引起有關海上疆界英語Maritime boundary劃定的爭端。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認為早在1534年明朝以後,包括釣魚台在內的島嶼早已經被中國所發現並且劃為中國管理的領土一部分[132];但之後由於1894年爆發的甲午戰爭以及清朝政府與日本政府隨後簽屬的《馬關條約》緣故,使得在1895年以後作為中國部分領土的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被割讓給日本政府進行管理。而兩者根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以及《三藩市和約》中所提到的「日本的主權必須被限制在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國以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內容,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應該放棄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的控制權力並且轉交給中國。

不過儘管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所主張的理由十分相似,雙方認為自清朝開始釣魚台等島嶼便由臺灣府噶瑪蘭廳管轄。但是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主張釣魚台以及附屬島嶼之主權要求,為臺灣海峽兩岸政府之責任一事則有許多不同看法[133][134]。支持雙方共同合作人士主張,中華民國政府應該就維護中華民族之利益而彼此之間有合作默契[135];反對人士則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可能會將其視為對於臺灣的統戰手段之一,也意味着變相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臺灣的主權[136],而目前中華民國政府則採取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合作的立場[137]

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所提出的論點,日本政府否認雙方在釣魚台以及周遭島嶼存在有這些領土糾紛議題,並且表示釣魚台以及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按歷史及國際法均明確屬於日本領土[28][138]。其中日本認為在1895年1月時,外務省在派人對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多次考察後才認定釣魚台等島嶼並沒有曾經受到中國統治的跡象,因此當時日本政府便認定該地區為無主土地並且依照國際法先佔原則劃入沖繩縣內。也因此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應該歸屬於琉球群島的一部分而不是因為《馬關條約》而從清朝政府割讓的領土,這意味着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並不適用在《波茨坦公告》與《三藩市和約》中提到領土主權移交的部分,而釣魚台亦不屬於日本需要放棄的臺灣及其附屬島嶼之中[28][31][113][139][140][141]。當前日本政府將釣魚台的行政區劃規劃為沖繩縣石垣市登野城2392番地,但是並不對島嶼上的土地進行開發[22]

2024年3月,有社交平臺專頁引述教師報料指,在當月4日一名香港北區中二跨境生過關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截查搜出一本由現代教育研究社出版的教科書,書名是《現代智趣中國歷史(第二冊)》,關員撕掉印有中國地圖的一頁,理由是違反中國法律要求,將官方稱呼的「釣魚島」寫為「釣魚台」[142]

2024年8月9日,日本放送協會下屬機構的一名中國籍男子,在直播播報靖國神社遭塗鴉事件時脫離原稿,用中文說出「釣魚台島是中國領土」並以英文發表「勿忘南京大屠殺」、「勿忘慰安婦」等言論。NHK稱此言論為「不當發言」,並尋求解除與此男子的勞務合同。事後,此男子已返回中國[143][144][145]

參見

註釋

  1.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自身擁有臺灣等附屬島嶼的主權[9],這其中包含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等島嶼[10]。因此一般中國大陸的媒體報導[11][12][13]、學術教育等使用上大都直接將釣魚台視為「隸屬於中國臺灣省宜蘭縣頭城鎮大溪里」看待[14][15][16][17][18][19][20][21]
  2. ^ イーグン」意思為魚叉,因島嶼外型像魚叉而得名[25]
  3. ^ 順風相送》中,除了以「釣魚嶼」稱呼位於琉球航道的釣魚台外,還另外記錄了名叫「釣魚台」的島嶼。該島嶼位於占城(今越南中部)靈山與羅灣頭之間,島嶼可以取用柴水並且停泊大型船隻[41][42]
  4. ^ 但由於林子平在寬政改革期間出版的《海國兵談》批評幕府外交政策,被視為對幕府構成危險的人物,故其著作《三國通覽圖說》和《海國兵談》都被禁止出版[52],後來蒂進在1796年時將《三國通覽圖說》引進歐洲並且出版於市面上,而1832年亞洲文會則在把日文書籍重新編輯過後另外發行了法文翻譯版本的內容[53]
  5. ^ 「和洋島」指釣魚台,為官員由「和平島」(釣魚台別稱)誤寫而致[73][74]

參考資料

  1. ^ 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地理坐标. 國家海洋局. 2012年9月15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9月18日) (中文(簡體)). 
  2. ^ 2.0 2.1 內政部地政司. 釣魚臺列嶼簡介. 中華民國內政部. 2012年9月15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6月14日) (中文(繁體)). 
  3. ^ 3.0 3.1 尖閣諸島 緊張の海. 時事通信社. 2010年9月24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2月2日) (日語). 
  4. ^ 外交部條約法律司. 釣魚臺列嶼是中華民國的固有領土.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2年4月3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9月8日) (中文(繁體)). 
  5. ^ 康仁俊. 釣魚台誰的? 吳敦義:台灣省宜蘭縣頭城鎮大溪里. 今日新聞網. 2010年10月5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9月27日) (中文(繁體)). 
  6. ^ 鳳凰衛視. 中国军方惊人计划:北京解决钓鱼岛真正高招曝光. IT商業網. 2012年10月9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7月14日) (中文(簡體)). 
  7. ^ 人民網. 日驻华使馆:尚无法证实日欲将钓鱼岛“国有化”. 鳳凰衛視. 2012年11月25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7月14日) (中文(簡體)). 
  8. ^ 《台湾省地图册》. 中國北京: 中國地圖出版社. 1996年10月. ISBN 978-7503103919 (中文(簡體)).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声明(1971年12月30日).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 2012年9月16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7月14日) (中文(簡體)). 釣魚台島等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早在明朝,這些島嶼就已經在中國海防區域之內,是中國臺灣的附屬島嶼,而不屬於琉球,也就是現在所稱的沖繩; 
  10.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 新華網. 2012年9月25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2月25日) (中文(簡體)). 無論從地理上還是從中國歷史管轄實踐看,釣魚台島一直是中國臺灣島的附屬島嶼。 
  11. ^ 钓鱼岛危机. 中華軍事網.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3月30日) (中文(簡體)). 
  12. ^ 環球時報》. 媒体称日本千方百计扩军 要走军国主义老路. 騰訊. 2012年9月7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9月10日) (中文(簡體)). 
  13. ^ 董國昌. 光明網:購島鬧劇是對《和平憲法》的嘲諷.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2年9月18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7月14日) (中文(繁體)). 
  14. ^ 中國社會科學院. 钓鱼岛. 中國邊疆網. 2012年11月25日 [2012年11月16日] (中文(簡體)). [永久失效連結]
  15. ^ 钓鱼岛. 地理頻道. 2010年10月12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7月14日) (中文(簡體)). 
  16. ^ 練潔. 钓鱼岛. 山東博物館. 2012年9月19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7月15日) (中文(簡體)). 
  17. ^ 化夷. 台湾与钓鱼岛(一).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12年9月17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0月5日) (中文(簡體)). 
  18. ^ 馬靜. 專家解讀:共護釣島 兩岸應多合作. 《文匯報》. 2012年7月6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7月11日) (中文(繁體)). 
  19. ^ 庚欣. 庚欣:解决钓鱼岛问题,台湾是第一障碍. 《環球時報》. 2012年8月28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1月2日) (中文(簡體)). 
  20. ^ 釣島問題研討 兩岸針鋒相對 楊永明:釣魚台是中華民國的 陸學者:釣島是中國的. 《旺報》. 2012年10月20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7月14日) (中文(繁體)). 
  21. ^ 張華. 張華:兩岸聯手保釣為什麼這麼難. 華夏經緯網. 2013年2月21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3月1日) (中文(繁體)). 
  22. ^ 22.0 22.1 角川日本地理大辭典(47)沖繩縣日語角川日本地名大辞典》. 日本富士見: 角川書店. 1986年6月: 第184頁. ISBN 978-4040014708 (日語). 
  23. ^ 大濱長照日語大濵長照. 市長のおはようロマンメッセージ. 日本: 石垣市. 2002年7月19日 (日語). 
  24. ^ 石垣宗正. 尖閣諸島 日本領有の正当性. [2013-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2). 
  25. ^ 高橋莊五郎. 尖閣列島ノート. 青年出版社. 1979. 
  26. ^ 26.0 26.1 26.2 幣原坦. 南方文化の建設へ. 日本千代田: 富山房日語冨山房. 1938年 (日語). 
  27. ^ 羅沙. 國家海洋局、民政部受權公布我國釣魚島及其部分附屬島. 新華網. 2012年3月3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1月1日) (中文(簡體)). 
  28. ^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尖閣諸島紹介冊子 (PDF). 領土・主権対策企畫調整室. 內閣官房. [2020-03-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3-13). 
  29. ^ 29.0 29.1 沖縄県島しょ別面積一覧. 沖繩縣廳日語沖縄県庁. 2007年12月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5月14日) (日語). 
  30. ^ 李錫宇英語Lee Seokwoo. Territorial Disputes among Japan, China and Taiwan concerning the Senkaku Islands. 英國達拉謨: 國界研究小組英語International Boundaries Research Unit. 2002年: 第10頁至第11頁 [2012年11月16日]. ISBN 978-1897643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1月9日) (英語). For a long time following the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 China/Taiwan raised no objection to the fact that the Senkaku Islands were included in the area placed under US administr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of the treaty, and USCAP No. 27.In fact, neither China nor Taiwan had taken up the question of sovereignty over the islands until the latter half of 1970 when evidence relating to the existence of oil resources deposited in the East China Sea surfaced.All this clearly indicates that China/Taiwan had not regarded the Senkaku Islands as a part of Taiwan.Thus, for Japan, none of the alleged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and geological arguments set forth by China/Taiwan are acceptable as valid under international law to substantiate China's territorial claim over the Senkaku Islands. 
  31. ^ 31.0 31.1 关于尖阁诸岛的基本见解 (PDF). 外務省. 2012年11月 [2013年11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年2月12日) (中文(簡體)). 
  32. ^ David A. Colson和Robert W. Smith. International Maritime Boundaries, Vol. 5. 荷蘭萊登: 布裏爾出版社. 2005年5月31日: 第3,441頁 [2012年11月16日]. ISBN 978-9004144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1月5日) (英語). 
  33. ^ 宜蘭議會全數通過改名「頭城釣魚台」 搶先日方一步. [2020-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2). 
  34. ^ 日本石垣市議會通過 釣魚台行政區改為登野城尖閣. [2020-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31). 
  35. ^ 林田富. 再論釣魚台列嶼主權爭議 (PDF). 彰化縣政府. 2012年10月19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年3月4日) (中文(繁體)). 
  36. ^ 36.0 36.1 呂建良. 第四章 釣魚台政策 (PDF). 國立政治大學. 2007年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0年10月11日) (中文(繁體)). 
  37. ^ 鄭海麟. 釣魚台主權歸屬的歷史與國際法研判. 《海峽評論》. 2013年2月 [2015年9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9月24日) (中文(繁體)). 
  38. ^ 陳侃. 《使琉球錄》. 中國海淀區: 中國國家圖書館. 1534年 (中文). 五日始發舟……九日隱隱見一小山,乃小琉球也。十日南風甚迅,舟行如飛……過平嘉山,過釣魚嶼,過黃毛嶼,過赤嶼,目不暇接,一晝夜兼三日之路程……十一日夕,見古米山,乃屬琉球者。夷人歌舞於舟,喜達於家。夜行徹曉,風轉而東,進尋退尺,失其故處。又競一日,始至其山。有夷人駕船來問,夷通事與之語而去。十三日,風少助順,即抵其國。 
  39. ^ 班偉. 尖閣諸島に関する中国史料の研究(二) -使琉球録の検証を中心に-. 山陽論叢. 2018, 25 [2020-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9). 
  40. ^ いしゐのぞむ. 日教授:馬投書外媒談釣魚台歷史,錯了!. 《民報》. 2015年8月27日 [2015年8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8月29日) (中文(繁體)). 
  41. ^ 鄭海麟. 《順風相送》、《指南正法》所記「釣魚台」考辨. 《星島日報》. 2014年3月18日 [2015年8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8月29日) (中文(繁體)). 
  42. ^ 鞏珍向達. 《中外交通史籍丛刊:西洋番国志·郑和航海图·两种海道针经》. 中國上海: 中華書局. 2000年4月1日: 第253頁. ISBN 978-7101020250 (中文(簡體)). 靈山大佛開,打水六十托。山有香爐礁,往回放綵船。山上高有火石煙洞。大石相連,好取柴水。釣魚台澳口好取柴水。開,打水十五托。 
  43. ^ 鞏珍向達. 《中外交通史籍丛刊:西洋番国志·郑和航海图·两种海道针经》. 中國上海: 中華書局. 2000年4月1日: 第96頁. ISBN 978-7101020250 (中文(簡體)). 福建往琉球。太武放洋,用甲寅針七更船取烏丘。用甲寅並甲卯針正南東牆開洋。用乙辰取小琉球頭,又用乙辰取木山。北風東涌開洋,用甲卯取彭家山。用甲卯及單卯去釣魚嶼。 
  44. ^ 胡宗憲. 《籌海圖編(中文). 彭嘉山北邊過船,遇東南風用乙卯針,或用單卯針,或用單乙針;遇西南風用單卯針,東南風用乙卯針,十更,船取釣魚台。 
  45. ^ 45.0 45.1 45.2 鄭海麟. 日本與釣魚台主權 從中外圖籍看釣魚島主權歸屬(四). 《海峽評論》. 2014年1月 [2015年9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9月24日) (中文(繁體)). 
  46. ^ 李鼎元. 《使琉球記》. 1802年 (中文). 初九日庚寅,晴。卯刻,見彭家山,山列三峯,東高而西下。計自開洋,行船十六更矣;由山北過船。辰刻,轉丁未風,用單乙針,行十更船。申正,見釣魚台,三峰離立如筆架,皆石骨。 
  47. ^ 徐葆光. 《中山傳信錄》. 臺灣臺北: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72年 (中文(繁體)). 
  48. ^ 黃叔璥. 国学导航-臺海使槎錄 卷二. 《臺海使槎錄》. 1722年6月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1月5日) (中文). 山後大洋,北有山名釣魚台,可泊大船十餘;崇爻之薛坡蘭,可進杉板。 
  49. ^ 徐葆光. 《中山傳信錄》. 臺灣臺北: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72年 (中文(繁體)). 臣葆光按:琉球針路,其大夫所主者,皆本於《指南廣義》;其失在用卯針太多,每落北之患。……蓋自雞籠山東行,釣魚嶼、赤尾嶼以至姑米山諸山皆在南,借為標準,俱從山北邊過船。見山,則針正;應見不見,則針已下漸東北行,必至見葉壁山矣。 
  50. ^ 徐葆光. 《中山傳信錄》. 臺灣臺北: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72年 (中文(繁體)). 指南廣義云:『福州往琉球,由閩安鎮出五虎門東沙外開洋,用單或作乙辰針十更,取雞籠頭見山,即從山北邊過船。以下諸山皆同、花瓶嶼、彭家山;用乙卯並單卯針十更,取釣魚台;用單卯針四更,取黃尾嶼;用甲寅或作卯針十或作一更,取赤尾嶼;用乙卯針六更,取姑米山;用單卯針取馬齒,甲卯及甲寅針收入琉球那霸港。』 
  51. ^ 路易斯·卡倫英語Louis Cullen. A History of Japan, 1582-1941: Internal and External. 英國劍橋: 劍橋大學出版社. 2003年6月23日: 第253頁 [2012年11月16日]. ISBN 978-052152918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1月9日) (英語). 
  52. ^ 林子平 憂国の思いで著した2作品が発禁となり、不遇のうちに死去. 歴史くらぶ. [2013年11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2月4日) (日語). 
  53. ^ 路易斯·卡倫英語Louis Cullen. San Kokf Tsou Ran to Sets, Ou Aperçu Général Des Trois Royaumes, Volume 1. Ulan Press. 2011年6月4日: 第169頁至第180頁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1月9日) (法語). 
  54. ^ 陳君. 钓鱼岛属中国无可争议. 《廈門日報》. 2012年10月19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1月9日) (中文(簡體)). 
  55. ^ 央視網. 钓鱼岛属于中国的9个历史依据. 新華網. 2012年9月12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月18日) (中文(簡體)). 
  56. ^ Mark E. Manyin. Senkaku (Diaoyu/Diaoyutai) Islands Dispute: U.S. Treaty Obligations (PDF). 美國國會研究處英語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2013年1月22日 [2015年8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年9月24日) (英語). 
  57. ^ 尼伯龍根·蝸藤. 关于钓鱼岛的历史的几个疑问. 縱覽中國. 2012年9月18日 [2015年8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9月23日) (中文(簡體)). 
  58. ^ 下條正男日語下條正男. 尖閣諸島問題について. 拓殖大學. 2010年 [2015年8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7月9日) (日語). 
  59. ^ 明国地図、尖閣は「国外」 中国公式見解を否定 石井准教授「具体的反論を」. 《八重山日報日語八重山日報》. 2010年10月6日 [2015年8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4月28日) (日語). 
  60. ^ 石井望. 尖閣前史(ぜんし)、無主地(むしゅち)の一角に領有史料有り ① 長崎純心大准教授 石井望. 《八重山日報日語八重山日報》. 2012年8月3日 [2015年8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9月27日) (日語). 
  61. ^ 61.0 61.1 61.2 歐洲古圖為證:釣魚台自古不屬於中國. 《民報》. 2015年9月18日 [2015年9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9月25日) (中文(繁體)). 
  62. ^ 石井望. 中国外交部発言「西洋の地図では尖閣の中国名を使用」 (PDF). 日本安全保障戦略研究所. 2016-04-22 [2020-03-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10-24). 
  63. ^ 愛德華·卑路乍. Narrative of the Voyage of H. M. S. Samarang, During the Years 1843-46. 美國查爾斯頓: BiblioBazaar英語BiblioBazaar. 2010年4月6日: 第315頁 [2012年11月16日]. ISBN 978-1140281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1月9日) (英語). 
  64. ^ 愛德華·卑路乍. Narrative of the Voyage of H. M. S. Samarang, During the Years 1843-46. 美國查爾斯頓: BiblioBazaar英語BiblioBazaar. 2010年4月6日: 第317頁 [2012年11月16日]. ISBN 978-1140281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1月9日) (英語). On the 16th, we endeavoured to obtain observations on Tia-usu; a landing was effected, but the absence of sun prevented our obtaining satisfactory observations, and bad weather coming on hastened our departure. This group, comprehending Hoa-pin-san (和平山,"Peace Island", Uotsuri-jima ), Pinnacle Rocks, and Tias-usu ( Kuba-kima ), form a triangle, of which the hypothenuse, or distance between Hoa-pin-san and Tia-usu, extends about fourteen miles, and that between Hoa-pinsan and the Southern Pinnacle, about two miles. 
  65. ^ 愛德華·卑路乍. Narrative of the Voyage of H. M. S. Samarang, During the Years 1843-46. 美國查爾斯頓: BiblioBazaar英語BiblioBazaar. 2010年4月6日: 第572頁至第574頁 [2012年11月16日]. ISBN 978-1140281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1月9日) (英語). 
  66. ^ 管沼雲龍英語Unryu Suganuma. Sovereign Rights and Territorial Space in Sino-Japanese Relations: Irredentism and the Diaoyu/Senkaku Islands. 美國檀香山: 夏威夷大學出版社. 2001年4月1日 [2012年11月16日]. ISBN 978-082482493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1月9日) (英語). 
  67. ^ 管沼雲龍英語Unryu Suganuma. Sovereign Rights and Territorial Space in Sino-Japanese Relations: Irredentism and the Diaoyu/Senkaku Islands. 美國檀香山: 夏威夷大學出版社. 2001年4月1日: 第90頁 [2012年11月16日]. ISBN 978-082482493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1月9日) (英語). 
  68. ^ Admiralty Hydrogr. The China Sea Directory. [With]. 美國查爾斯頓: BiblioBazaar英語BiblioBazaar. 2010年3月23日: 第141頁至第142頁. ISBN 978-1147851205 (英語). 
  69. ^ Linus Hagström. Japan's China Policy: A Relational Power Analysis. 英國倫敦: Routledge. 2005年5月19日. ISBN 978-0415346795 (英語). 
  70. ^ 石垣宗正. 尖閣諸島 日本領有の正当性. 尖閣諸島の領有権問題. 1996年10月20日 [2013年11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9月22日) (日語). 
  71. ^ The Senkaku or Diaoyu Islands Narrative of an empty space. 《經濟學人》. 2012年12月22日 [2013年2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2月26日) (英語). 
  72. ^ 72.0 72.1 72.2 共同通訊社. Ishigaki fishermen fret over Senkaku encroachment. 《日本時報》. 2010年11月28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1月22日) (英語). 
  73. ^ 石井望「臺灣附屬の釣魚嶼は尖閣ではない、またも新發見」、平成二十七年十一月三日『八重山日報』
  74. ^ 島袋綾野「外務省記録文書に見る『感謝狀』のいきさつ」、『石垣市立八重山博物館紀要』第22號、2013年、63-76頁。[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75. ^ 亚洲历史资料中心(Reference cord:B12081793600)"標題:22.遭難支那人(福州人)救助ニ関スル件 大正九年一月". [2020-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5). 
  76. ^ 尖閣諸島の開拓者・古賀辰四郎氏のこと. 尖閣諸島の写真と地図集. 2010年1月16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4月22日) (日語). 
  77. ^ 中華民国からの感謝状、新たに1通見つかる 尖閣遭難の中国漁民救助. 《八重山每日新聞日語八重山毎日新聞》. 2010年11月28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6月18日) (日語). 
  78. ^ pennyhuang. 石原提收购钓鱼岛设想 日本政府持静观审视态度. 騰訊網. 2012年4月17日 [2013年2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月21日) (中文(簡體)). 
  79. ^ UN025. 石原:中国反对日购买钓鱼岛 几乎等同对日宣战. 搜狐. 2012年4月18日 [2013年2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8月5日) (中文(簡體)). 
  80. ^ 80.0 80.1 疎開船漂着後80人死亡、「尖閣の慰霊碑」建立. 《琉球新報》. 2002年7月10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5月31日) (日語). 
  81. ^ [69 尖閣諸島遭難(1)]無人島で飢餓地獄. 《琉球新報》.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1月9日) (日語). 
  82. ^ 林健煉. 兩岸釣魚台及南海戰略的輕重緩急、矛盾與對策. 兩岸公評網. [2013年11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2月2日) (中文(繁體)). 
  83. ^ Senkaku / Diaoyutai Islands. GlobalSecurity.org.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7月5日) (英語). 
  84. ^ 尖閣諸島「警告板の設置作業者を」 与那国の関係者探す. 《八重山每日新聞日語八重山毎日新聞》. 2009年8月15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6月16日) (日語). 
  85. ^ John W. Finney. SENATE ENDORSES OKINAWA TREATY; Votes 84 to 6 for Island's Return to Japan. 《紐約時報》. 1971年11月11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1月5日) (英語). 
  86. ^ Japan confirms disputed islands purchase plan. BBC Online. 2012年9月10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1月11日) (英語). 
  87. ^ 87.0 87.1 87.2 87.3 Masame Ito. Owner OK with metro bid to buy disputed Senkaku Islands. 《日本時報》. 2012年5月18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7月24日) (英語). 
  88. ^ 共同通訊社. Senkaku purchase bid made official. 《日本時報》. 2012年9月11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9月18日) (英語). 
  89. ^ 文峰. 中国政府关于钓鱼岛问题第一个声明. 戰略網. 2010年9月21日 [2013年11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0月16日) (中文(簡體)). 
  90. ^ 外交部條約法律司. 外交部歷年來就釣魚臺主權問題之聲明一覽表.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2年8月22日 [2013年11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9月22日) (中文(繁體)). 
  91. ^ Min Gyo Koo. Island Disputes and Maritime Regime Building in East Asia: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 美國紐約: 施普林格科學+商業媒體. 2010年5月6日: 第103頁 [2012年11月16日]. ISBN 978-144196223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1月5日) (英語). 
  92. ^ Oil under Troubled Waters: The Northeast Asia Seabed Controversy. 美國劍橋: 《哈佛國際法雜誌英語Harvard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1973年: 第212頁 (英語). 
  93. ^ Oil under Troubled Waters: The Northeast Asia Seabed Controversy. 美國劍橋: 《哈佛國際法雜誌英語Harvard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1973年: 第248頁至第249頁 (英語). 
  94. ^ Choon-ho Park. Continental shelf issues in the Yellow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 Law of the Sea Institute. 1972年: 第1頁至第64頁 (英語). 
  95. ^ 魚釣島に国会議員ら上陸. 《琉球新報》. 1997年5月6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5月31日) (日語). 
  96. ^ 中央通訊社. 外交部:台船隻有權赴釣台海域.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2012年7月11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1月5日) (中文(繁體)). 
  97. ^ 安倍晉三. 衆議院議員鈴木宗男君提出尖閣諸島への日本政府職員の上陸に関する再質問に対する答弁書. 衆議院. [2020-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1). 
  98. ^ 菅直人. 参議院議員島尻安伊子君提出石垣市による尖閣諸島への上陸に関する質問に対する答弁書. 日本參議院. 2011年2月18日 [2020年3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17日) (日語). 
  99. ^ 99.0 99.1 讀賣新聞》. 尖閣諸島に石垣市議ら4人上陸 海保の立ち入り検査後. 《產經新聞》. 2012年1月4日: 第2頁 (日語). 
  100. ^ 中內康夫. 領土をめぐる問題と日本外交― 2010 年以降の動きと国会論議 ― (PDF). 日本參議院外交防衛委員會調査室. 2013年7月1日 [2020年3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年7月17日) (日語). 
  101. ^ 2004年(平成16年)沖縄県内十大ニュース. 《琉球新報》. 2004年12月24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5月31日) (日語). 
  102. ^ 法新社. Senkaku memorial day riles China. 《日本時報》. 2010年12月18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1月20日) (英語). 
  103. ^ Jun Hongo. Q&A Tokyo's intentions for Senkaku islets. 《日本時報》. 2012年4月19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1月1日) (英語). 
  104. ^ 尖閣国有化の方針、首相表明 都知事「取得後に譲渡」. 朝日新聞. 2012-07-07 [2020-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4). 
  105. ^ Former New Taipei councilor explains PRC flag controversy. 《旺報》. 2012年7月8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1月5日) (英語). 
  106. ^ 超党派議員ら150人、洋上慰霊で尖閣沖へ. 《讀賣新聞》. 2012年8月20日: 第35頁 (日語). 
  107. ^ 野田佳彥. 参議院議員佐藤正久君提出政府による尖閣諸島の管理強化策に関する質問に対する答弁書. 防衛省・自衛隊. 2012-11-13 [2020-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1). 
  108. ^ 尖閣諸島、11日に国有化…当面現状のまま維持. 《讀賣新聞》. 2012年9月11日: 第4頁 (日語). 
  109. ^ 張雲. 钓鱼岛危机中日本如何对中国严重误判. 《聯合早報》. 2012年9月21日 (中文(簡體)). 
  110. ^ 福建省霞浦县法院裁决钓鱼岛海域案件 国内首次. 觀察者網. 2014年9月19日 [2015年2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0月6日) (中文(簡體)). 
  111. ^ 朱建陵. 福建法院裁決釣魚台海域納管轄 陸司法首例. 中時電子報. 2014年9月18日 [2015年2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2月13日) (中文(繁體)). 
  112. ^ 科學網. 地理常识钓鱼岛不仅一个岛. 《北京晨報》. 2012年9月20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1月1日) (中文(簡體)). 
  113. ^ 113.0 113.1 季國興英語Ji Guoxing. Maritime Jurisdiction in the Three China Seas. 加州數位圖書館英語California Digital Library. 1995年10月1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8月6日) (英語). 
  114. ^ Back Arc Extension in the Okinawa Trough. 《地球物理研究期刊》. 1987年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6月13日) (英語). 
  115. ^ 第5航空群. ガス田群 尖閣諸島 (PDF). 防衛省.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年11月7日) (日語). 
  116. ^ ウォッちず. 國土地理院.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1月3日) (日語). 
  117. ^ 總統視察彭佳嶼.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12年9月7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8月8日) (中文(繁體)). 
  118. ^ 中国公布钓鱼岛海域部份地理名称. 英國廣播公司. 2012年9月22日 (中文(簡體)). 
  119. ^ 夏欣. 中国公布钓鱼岛海域部分地理实体标准名称. 新華網. 2012年9月22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0月2日) (中文(簡體)). 
  120. ^ 郭淼. 钓鱼岛地理实体标准名称公布 最高峰命名为高华. 騰訊網. 2012年9月22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1月8日) (中文(簡體)). 
  121.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海洋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国公布钓鱼岛海域部分地理实体标准名称. 新華網 (北京). 新華社. 2012年9月22日 [2012年9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0月2日). 
  122. ^ 尖閣諸島地図集. [2014-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4) (日語). 
  123. ^ 愛德華·卑路乍. Narrative of the Voyage of H. M. S. Samarang, During the Years 1843-46. 美國查爾斯頓: BiblioBazaar英語BiblioBazaar. 2010年4月6日: 第318頁 [2012年11月16日]. ISBN 978-1140281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1月9日) (英語). 
  124. ^ 124.0 124.1 魚釣島の裸地3割に拡大 尖閣諸島、野生ヤギの食害進む. 《八重山每日新聞日語八重山毎日新聞》. 2009年12月22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1月9日) (日語). 
  125. ^ Senkaku Mole, Ryukyu Mole (Mogera uchidai). EDGE of Existence programme英語EDGE of Existence programme.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9月22日) (英語). 
  126. ^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Mogera tokudae. IUCN紅色名錄.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1月5日) (英語). 
  127. ^ 橫畑泰志、橫田昌嗣和大田英利. 尖閣諸島魚釣島の生物相と野生化ヤギ問題 (PDF). 広島大学平和科学研究センター. 2014年8月15日 [2015年2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年10月4日) (日語). 
  128. ^ 張旭和蔡波.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生物区系.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14年8月15日 [2015年2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2月19日) (中文(簡體)). 
  129. ^ 富施光治. 石垣市字登野城2392番地の現在. 日本青年社日語日本青年社. 2002年8月23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9月15日) (日語). 
  130. ^ Ec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 日本生態學會日語日本生態学会. 2010年 (英語). 
  131. ^ RDB種情報(動物)種の詳細情報. 日本富士吉田市: 生物多樣性中心日語生物多様性センター (日語). 
  132. ^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12-09-25 [2016-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3). 
  133. ^ 李漢揚. 釣魚台/大陸:維護中華民族利益 兩岸責任. 新浪. 2012年9月12日 [2012年11月16日] (中文(繁體)). [永久失效連結]
  134. ^ 黃楊. 臺當局拒絕“兩岸聯合保釣”出於對美國的忌憚. 華夏經緯網. 2012年9月26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0月22日) (中文(繁體)). 
  135. ^ 閻光濤. 釣魚台/羅文山:兩岸保釣共同維護中華民族利益. 新浪. 2013年1月18日 [2013年2月15日] (中文(繁體)). [永久失效連結]
  136. ^ 李筱峰. 〈李筱峰專欄〉保釣是為了賣台?. 《自由時報》. 2012年9月16日 [2013年2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9月19日) (中文(繁體)). 
  137. ^ 外交部條約法律司. 在釣魚臺列嶼爭端,我國不與中國大陸合作之立場.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3年2月8日 [2013年3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0月26日) (中文(繁體)). 
  138. ^ Barbara Kwiatkowska.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the Law of the Sea:Vol. 12:Documentary Yearbook 1996. 美國紐約: 施普林格科學+商業媒體. 1998年12月29日 [2012年11月16日]. ISBN 978-904111004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5月6日) (英語). 
  139. ^ 日中関係(尖閣諸島をめぐる情勢). 外務省. 2012年12月 [2013年11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0月29日) (日語). 
  140. ^ 关于尖阁诸岛的基本见解 (PDF). 外務省. 2012年11月 [2013年11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年2月12日) (中文(簡體)). 
  141. ^ 吳輝. 从国际法论中日钓鱼岛争端及其解决前景 (PDF). 中國社會科學院. 2001年3月 [2013年11月10日].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年10月20日) (中文(簡體)). 
  142. ^ am730. 跨境生遭內地海關撕中史書 教育局:地圖未符國家最新要求 通知出版社更新. am730. 2024-03-06 [2024-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6) (中文(香港)). 
  143. ^ “钓鱼岛是中国领土”:播音员脱稿直播 NHK提告. 亞洲電視新聞. [2024-08-28] (中文). 
  144. ^ 脱稿称“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前NHK中国籍播报员已回国 | 联合早报. www.zaobao.com.sg. [2024-08-28] (中文(簡體)). 
  145. ^ 报道资料 (PDF). NHK.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中國大陸方面立場
臺灣方面立場
日本方面立場
其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