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麵
外觀

![]() |

拉麵,或稱手拉麵、抻麵,是一種起源於中國的麵食,做法是將揉好的麵團拉長,摺疊,再拉長,反覆若干次,直到麵條足夠細為止。優秀的師傅能將麵條拉得又細又長,口感勁道十足。因為拉麵流行於中國西北,由於當地人飲食習慣,拉麵多為清真食品,其中蘭州牛肉麵最負盛名。中國南方的浙江中部及南部亦有流行手擀拉麵[1][2]。拉麵向西傳播至新疆及中亞後,當地人將其與蔬菜炒製稱為「拉條子」。拉麵向東傳播至日本後,日本人用豬骨或海鮮熬製湯底,並根據當地風味配以不同蔬菜,成為日本拉麵。
起源
[編輯]
這種做法起源於中國,可以追溯到1504年的明朝,明朝人宋詡在其著作《宋氏養生部》中就描述了這種做麵條的方法。煮熟的拉麵常配以上湯——牛肉湯或羊肉湯——食用,也可以與肉和蔬菜同炒。
演變
[編輯]中亞
[編輯]中亞的拉麵一般比較粗,類似於新疆的拉條子,是陝西、甘肅兩省拉麵的變體。有撈麵、湯麵和炒麵。
日本
[編輯]日本拉麵自中國引進之後,由於日本地形的關係呈現自己個別地區不同的發展特色,麵條不再為拉制而是切成的,有豉油拉麵、豚骨拉麵、海鮮拉麵、味噌拉麵等。
韓國
[編輯]相關圖片
[編輯]-
一份牛肉拉麵,麵條較細長
-
番茄雞蛋拉麵
參考資料
[編輯]- ^ 寻味乡村土特产丨文成拉面,光阴的味道. 溫州新聞網. 2025-01-29.
- ^ 金华的面. 潮新聞. 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