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洲之戰
丁家洲之戰 | |||||||
---|---|---|---|---|---|---|---|
宋元戰爭的一部分 | |||||||
| |||||||
參戰方 | |||||||
元朝軍隊 | 南宋軍隊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伯顏 阿朮 |
賈似道 孫虎臣、夏貴 |
丁家洲之戰是1275年元朝南下軍隊和南宋守軍的一次大規模會戰。交戰地在長江銅陵段的丁家洲(今安徽銅陵市區境內),故得名。鄂州之戰後,元軍主力順江而下,沿江各州郡望風而降。南宋權相賈似道親率13萬精兵開赴前線,屯兵於銅陵丁家洲至蕪湖魯港一帶。元朝南征總主帥伯顏在副手阿朮的建議下,無視忽必烈按兵不動的詔令,從池州發兵進擊。兵力較少的元軍依靠騎兵、水軍和遠距離武器的配合,發起突擊。南宋部隊缺乏鬥志,一觸即潰。此戰之後,沿江的建康等州郡紛紛投降,元軍取得了長江下游的掌控權,直接威脅南宋首都臨安。南宋軍隊損失慘重,兵力上陷入劣勢,擔任宰相十六年的賈似道就此下台。
背景
[編輯]蒙古和南宋在1234年聯手滅掉金國後,旋即開始交戰。1273年,元朝軍隊攻克襄陽,重創南宋防禦體系,元世祖忽必烈下詔發動全面進攻,以左丞相伯顏為南征主帥。1275年初,荊襄戰場的元軍主力攻克鄂州,渡過長江天險。[1]
決戰
[編輯]鄂州失陷,南宋朝野震動,輿論懇請太師、平章軍國重事賈似道親自帶兵出戰,寄希望於他能像十五年前解除鄂州之圍那樣擊退元軍。賈似道抽集精兵十三萬開往前線,於池口抵達長江,此時池州已經投降,於是大軍去往蕪湖。孫虎臣擔任先鋒,統領七萬精銳駐屯銅陵縣城北面的丁家洲。老將夏貴率二千五百戰船,封鎖江面。賈似道自領後軍,在蕪湖魯港殿後。[4][5][6][7]
元軍主力佔領鄂州後順江而下,黃州、蘄州、江州、安慶、池州等沿江州郡望風而降。賈似道派人來議和,願意每年入貢歲幣,遭到伯顏拒絕。元軍停駐池州時,收到忽必烈暫時按兵不進的詔令,又逢賈似道再次派人求和,又逢大雨,江水上漲。伯顏向平章政事阿朮徵求意見,阿朮堅定要求乘勝進擊,並願意承擔失敗責任。於是元軍主力從池州出發,進抵丁家洲,與宋軍對壘。[8][9][10]
伯顏認為己方兵力較少,要靠計策取勝。於是下令製作大型筏子數隻,載滿薪柴,佯裝要火攻,以吸引宋軍的注意力。然後發動突擊,沿岸騎兵和江中戰船一鼓而下,兩岸巨砲、床弩痛擊宋軍中堅艦船。孫虎臣、夏貴本來就缺乏鬥志,與元軍剛一接觸就不戰而走。賈似道驚慌失措,鳴金收兵,宋軍潰敗四散。元軍一路追擊,繳獲大量物資、兵器、戰船。賈似道逃往揚州,孫虎臣逃往泰州,夏貴逃往廬州。[9][4][11]
戰後
[編輯]戰後不到十五日,沿江的無為軍、太平州、和州、建康府等州郡接連投降。[5][8]元軍取得了長江下游的掌控權,截斷了兩淮宋軍與首都臨安的聯繫,也讓臨安直接暴露於威脅之下。南宋調集的精銳部隊損失慘重,元軍在兵力上已佔據絕對優勢。[1]:268擔任宰相十六年的賈似道就此下台,當年在謫放途中被殺死。[6]
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陳世松; 匡裕徹; 朱清澤; 李鵬貴. 宋元战争史. 成都: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88. ISBN 7-80524-157-0.
- ^
- 铜陵文史资料 第10辑 铜都历代诗词集注. 銅陵: 銅陵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銅陵市地方志辦公室. 1994: 48.
- 蕭易. 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寻访南宋王朝流亡之路. 南方周末. 2017-06-15 [2023-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4).
- ^ 楊則東; 褚進海; 陳有明. 长江(安徽段)河道演变及崩岸遥感调查研究. 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 (編). 华东地区地质调查成果论文集 1999-2005. 北京: 中國大地出版社. 2006: 120-128. ISBN 7-80097-906-7.
- ^ 4.0 4.1 宋季三朝政要·卷五 .
- ^ 5.0 5.1 脫脫. 宋史·瀛國公本紀 .
- ^ 6.0 6.1 脫脫. 宋史·賈似道列傳 .
- ^ 陳邦瞻. 宋史紀事本末·蒙古陷襄陽 .
- ^ 8.0 8.1 宋濂. 元史·世祖本紀 .
- ^ 9.0 9.1
- ^ 宋濂. 元史·囊加歹列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