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天劍一型導彈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天劍一型導彈
Sky Sword I
成功嶺展示之天劍一型導彈
類型短程空對空導彈
原產地 中華民國
服役記錄
服役期間1993年—現今
生產歷史
研發者中山科學研究院
研發日期1980年代[1]
生產商中山科學研究院
單位成本約新台幣500萬
生產日期1991年[2]
衍生型海劍羚導彈系統
基本規格
重量90公斤
長度2.87米
直徑12.7厘米

彈頭高爆破片戰鬥部
彈頭量10.34公斤[3]
引爆機制觸發引信+主動雷射近炸引信

引擎固體燃料火箭引擎
推進階段:14,000磅推力
有效負載35g[4]
翼展67.5厘米
作戰範圍8公里[3]
射高4公里[4]
速度3.5馬赫
導引系統紅外線導引
轉向系統4×前翼
發射平台F-CK-1經國號戰鬥機
T-5勇鷹高級教練機
捷羚防空導彈系統

天劍一型(Sky Sword I 或 Tien Chien I)空對空導彈,簡稱劍一,曾被稱為「中正100天劍一型空對空導彈」[5],是第一款由中華民國自行研發的短程紅外線導引導彈,由中華民國中山科學研究院設計生產,可供F-CK-1經國號戰機以及T-5勇鷹高級教練機使用。

研發與服役

[編輯]

天劍一型導彈無論在設計定位、外型與性能上都非常接近AIM-9響尾蛇空對空導彈,屬於紅外線導引的方式,射程應在8公里上下,屬於短程纏鬥導彈。由於目前公開的資料非常的少,缺乏具體參數;研究團隊由楊景槱博士主持,在天馬導彈受政治壓力終止後代院長黃孝宗將原先研發天馬導彈的團隊改組研發空對空導彈,團隊稱為天劍計劃室,負責經國號戰機的空用武裝研發(天翔計劃),實際運作約於1983年開始。

天劍一型開發代號為「天翔乙型」,1985年代號變更為天劍一型,1986年4月天劍一型由F-5E改裝的測試機試射完成;導彈本體研發進度上先於經國號戰機完成,在經國號原型機出廠後才進行與新型戰機航電的整合及驗證,在1993年研發正式結案,並與經國號戰機先導生產型一同撥交中華民國空軍使用。經國號戰機可以在機翼的翼端掛架上各攜帶一枚天劍一型導彈,機翼下的內側與外側掛架則可以另外各攜帶一枚,大部分的對空任務場合,只有外側掛架會攜帶空對空導彈,以2枚中程、2枚短程導彈的配置操作。

中科院的簡介中,聲稱天劍一型具有「全方位目標追蹤與攻擊能力」[1],但這個性能因缺少具體技術說明,故外界有不同的判斷;一派論點認為性能可接近AIM-9L/M,但另一派認為天劍一型的尋標器「具有部分全方位目標追蹤與攻擊能力」,整體性能應在AIM-9P4與AIM-9L之間。

由於經國號戰機設計時短程導彈掛架有整合AIM-9P4及天劍一型的射擊界面支援,且1980年代F-5E/F量產時中華民國空軍採購了大量的AIM-9P4的新彈及升級套件使機隊武裝規格統一,因此在空軍的庫存仍保存着巨量的AIM-9,因此在經國號服役期間,外界照片較頻繁看到的是F-CK-1佩掛AIM-9P4而非天劍一型。加上經國號戰機減產之故,原定生產700枚的計劃後來刪減為300枚,在彈藥儲備上也較為緊迫。

系統組成與飛行性能

[編輯]

1、導引控制組:採紅外線導引,前翅控制,液態氮冷卻銻化銦紅外線尋標器。

2、彈頭:10公斤炸藥,具有2,300片高爆預成破片設計,每片碎片可以穿透0.375吋(0.95厘米)鋼板。

3、目標探測器:雷射近炸引信、碰撞引信。

4、火箭推進器:低煙固態推進火箭,最大推力14,000磅。

5、尾翼組:具滾轉副翼。

6、飛行性能:接戰纏鬥時間最大可以維持1分鐘,仰角40度以下32G力以下[1]

衍生型

[編輯]

陸射版

[編輯]

目前已知的衍生型是陸上發射的捷羚防空導彈系統,陸用載台為CM-31輪甲試驗車,量產型使用豐田卡車,每部發射車可掛載4枚天劍一型導彈,於民國86年6月的漢光13號演習中首次亮相。導彈發射器可做三百六十度旋轉,接戰範圍廣。民國94年正式成軍並加入戰備,主要擔任空軍基地低空近迫防空作戰任務。

除了艦載的海劍羚之外,中科院也在規劃陸射版的海劍羚導彈系統,將導彈發射系統、雷達以及射控系統都裝載於載重車輛上,成為陸基短程機動防空系統[3]

海射版

[編輯]

海上衍生型是由捷羚防空導彈系統為基礎研發的海劍羚導彈系統,首次於2015年台北國際航天科技暨國防工業展展出。主要針對方陣快砲外購價格持續增長,海軍評估在預算有限,以及國防自主政策,訂下計劃要求中科院進行研發,屬於迅聯計劃的一部分。預計一座發射箱有8到16枚的導彈,其導彈在原有天劍一型基礎上,安裝數據鏈路接收機,並採用摺疊自旋尾翼組、摺疊前翼的設計,且發射器有多目標接戰能力。其將會取代原有的方陣迫炮系統,可提升海軍艦艇近空防衛能力,其功能類似美國公羊短程反導彈系統

依照2017年台北國際航天科技暨國防工業展展出的狀況,海劍羚系統將有兩種構型,獨立運作的構型發射器備有12枚海劍羚防空導彈,發射器頂上結合射控雷達與光電射控儀;另一種則是與船艦作戰系統結合的構型,取消發射器上的雷達與光電系統(完全由艦上作戰系統提供目標參數與射控指令),導彈發射器則增為24枚導彈[3]

目前仍處於實體設計中,2018年11月29日中科院與海軍在立法院首度透露,估計將於2020年完成作戰測評(IOT),預計2022年量產出廠[6]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天劍一型飛彈. [2017-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4). 
  2. ^ NCSIST. www.ncsist.org.tw. [2017-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7). 
  3. ^ 3.0 3.1 3.2 3.3 海劍羚艦載防空飛彈系統. [2018-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8). 
  4. ^ 4.0 4.1 天劍一型飛彈. [4 September 2024] (中文(臺灣)). 
  5. ^ 配備中正100天劍一型空對空飛彈的空軍飛彈營-國慶-MOFA109179CF-2020-12-PH00041-161. 1991-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21). 
  6. ^ 國造海劍羚艦對空飛彈 預計111年服役. [2018-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4).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導彈
短程彈道導彈 中程彈道導彈 反艦導彈 巡航導彈
青鋒導彈 · 天戟導彈 天馬導彈 雄風一 · 雄風二 · 雄風三 雄二E · 萬劍 · 雲峰 · 雲峰二
反坦克導彈 反輻射導彈 空對空導彈 防空導彈
昆吾導彈 天劍二A 天劍一 · 天劍二 天弓一 · 天弓二 · 天弓三 · 天弓四 · 海弓三 · 捷羚 · 海劍羚 · 陸劍二 · 海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