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爾·麥耶
- Alemannisch
- العربية
- مصرى
- تۆرکجه
- Беларуская
- Български
- বাংলা
- Bosanski
- Català
- Čeština
- Dansk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nglish
- Español
- Eesti
- Euskara
- فارسی
- Suomi
- Français
- Galego
- 客家語 / Hak-kâ-ngî
- עברית
- हिन्दी
- Hrvatski
- Magyar
- Հայերեն
- Bahasa Indonesia
- Ido
- Italiano
- 日本語
- Қазақша
- 한국어
- Кыргызча
- Latina
- Lëtzebuergesch
- Македонски
- മലയാളം
- Bahasa Melayu
- مازِرونی
- Plattdüütsch
- Nederlands
- Norsk bokmål
- ਪੰਜਾਬੀ
- Polski
- Português
- Română
- Русский
- Sicilianu
- Simple English
- Slovenščina
- Српски / srpski
- Svenska
- தமிழ்
- ไทย
- Türkçe
- У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 吴语
- 閩南語 / Bân-lâm-gú
- 粵語
米歇爾·麥耶 Michel G. E. Mayor | |
---|---|
出生 | (1942-01-12) 1942年1月12日(82歲) 瑞士洛桑 |
國籍 | 瑞士 |
母校 | 洛桑大學物理學位 日內瓦大學天文學博士 |
知名於 | 發現大量太陽系外行星 |
獎項 | 諾貝爾物理學獎 馬塞爾·本努瓦獎(英語:Marcel Benoist Prize) 皮埃爾·讓森獎(英語:Prix Jules Janssen) 巴爾贊獎 亞伯特·愛因斯坦獎章 邵逸夫獎 維克托·安巴楚勉國際獎 沃爾夫物理學獎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天文學 |
機構 | 日內瓦大學 |
博士生 | 迪迪埃·奎洛茲 |
米歇爾·居斯塔夫·愛德華·麥耶(法語:Michel Gustave Édouard Mayor,1942年1月12日—),瑞士天文學家,任教於日內瓦大學天文學系,已於2007年退休,但仍以榮譽退休教授身分持續進行研究。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
生平
[編輯]麥耶於1942年生於瑞士洛桑。他和戴狄爾·魁若茲於1995年一起發現了第一個環繞類太陽恆星飛馬座51的行星飛馬座51b[1]。
麥耶在洛桑大學取得物理學位之後,於1971年在日內瓦大學取得天文學博士學位。他以休假方式在英國劍橋的天文台、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台和夏威夷的夏威夷大學天文研究所(英語:Institute for Astronomy)進行研究。
直到1998年他和其他人一起發表了超過 200 篇科學論文。1989年到1992年期間他在歐洲南方天文台工作。1988年到1991年之間他是和國際天文聯會一起研究星系結構;而1990年到1993年間則是和瑞士天文及天文物理學會(Swiss Society for Astrophysics and Astronomy,暫譯)一起研究。
自從麥耶發現了飛馬座51b之後,他的研究則主要是發現太陽系外行星。
2003年時他開始使用目前仍使用的儀器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igh Accuracy Radial velocity Planet Searcher, HARPS)。
2007年他是在智利歐洲南方天文台所屬拉西拉天文台發現格利澤581c的11位歐洲科學家之一,這是首顆位在適居帶內的太陽系外行星[2]。
2009年麥耶和他的團隊發現環繞主序星的,目前質量最小的太陽系外行星格利澤581e[3]。
榮譽
[編輯]1998年8月麥耶獲得了專門頒發給瑞士籍或有瑞士居留權科學家的馬塞爾·本努瓦獎(英語:Marcel Benoist Prize);同年獲得法國天文學會頒發最高獎項皮埃爾·讓森獎(英語:Prix Jules Janssen)。2000年獲得巴爾贊獎。2004年獲得愛因斯坦獎章、法國榮譽軍團勳章騎士勳位。2005年和傑佛瑞·馬西一起獲得邵逸夫獎的天文獎項。2010年獲得維克托·安巴楚勉國際獎(Viktor Ambartsumian International Prize,暫譯)[4]和德國天文學會卡爾·史瓦西獎章[5]。2015年1月獲得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頒發最高榮譽金質獎章。
參考資料
[編輯]- ^ Michel Mayor and Didier Queloz. A Jupiter-mass companion to a solar-type star. Nature. 1995, 378 (6555): 355–359 [2011-09-14]. Bibcode:1995Natur.378..355M. doi:10.1038/378355a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0-23).
- ^ Seth Borenstein. Red dwarf is mother to an Earth-like planet. SMH.com. Associated Press. 2007-04-25 [2009-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 ^ Mayor; et al. The HARPS search for southern extra-solar planets,XVIII. An Earth-mass planet in the GJ 581 planetary system (PD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2009 [2011-09-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9-05-21). 引文格式1維護:顯式使用等標籤 (link)
- ^ Viktor Ambartsumian Prize 2010 Winners. [2011-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4).
- ^ Recipients of the Karl Schwarzschild Medal. [2008-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4).
外部連結
[編輯]- Michel Mayor's profi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n University of Geneva website
- 邵逸夫獎-米歇爾·麥耶簡介
1901年-1925年 | 1901年:倫琴 / 1902年:洛倫茲、塞曼 / 1903年:貝克勒、皮埃爾·居里、瑪麗·居里 / 1904年:瑞利 / 1905年:菲利普·萊納德 / 1906年:湯姆孫 / 1907年:邁克耳孫 / 1908年:李普曼 / 1909年:馬可尼、布勞恩 / 1910年:范德瓦耳斯 / 1911年:維恩 / 1912年:達倫 / 1913年:昂內斯 / 1914年:勞厄 / 1915年:勞倫斯·布拉格、亨利·布拉格 / 1917年:巴克拉 / 1918年:普朗克 / 1919年:施塔克 / 1920年:紀堯姆 / 1921年:愛因斯坦 / 1922年:玻爾 / 1923年:密立根 / 1924年:西格巴恩 / 1925年:弗蘭克、赫茲 |
---|---|
1926年-1950年 | |
1951年-1975年 | 1951年:考克饒夫、沃爾頓 / 1952年:布洛赫、珀塞爾 / 1953年:澤爾尼克 / 1954年:玻恩、博特 / 1955年:蘭姆、庫施 / 1956年:肖克利、巴丁、布拉頓 / 1957年:楊振寧、李政道 / 1958年:切連科夫、弗蘭克、塔姆 / 1959年:塞格雷、張伯倫 / 1960年:格拉澤 / 1961年:霍夫施塔特、穆斯堡爾 / 1962年:朗道 / 1963年:維格納、梅耶、延森 / 1964年:湯斯、巴索夫、普羅霍羅夫 / 1965年:朝永振一郎、施溫格、費曼 / 1966年:卡斯特勒 / 1967年:貝特 / 1968年:阿爾瓦雷茨 / 1969年:蓋爾-曼 / 1970年:阿耳文、奈爾 / 1971年:伽博 / 1972年:巴丁、庫珀、施里弗 / 1973年:江崎玲於奈、賈埃弗、約瑟夫森 / 1974年:賴爾、休伊什 / 1975年:玻爾、莫特森、雷恩沃特 |
1976年-2000年 | 1976年:里克特、丁肇中 / 1977年:安德森、莫特、范扶累克 / 1978年:卡皮察、彭齊亞斯、威爾遜 / 1979年:格拉肖、薩拉姆、溫伯格 / 1980年:克羅寧、菲奇 / 1981年:布隆伯根、肖洛、西格巴恩 / 1982年:威爾森 / 1983年:錢德拉塞卡、福勒 / 1984年:魯比亞、范德梅爾 / 1985年:克利青 / 1986年:魯斯卡、賓寧、羅雷爾 / 1987年:貝德諾爾茨、米勒 / 1988年:萊德曼、施瓦茨、施泰因貝格爾 / 1989年:拉姆齊、德默爾特、保羅 / 1990年:弗里德曼、肯德爾、泰勒 / 1991年:德熱納 / 1992年:夏帕克 / 1993年:赫爾斯、泰勒 / 1994年:布羅克豪斯、沙爾 / 1995年:佩爾、萊因斯 / 1996年:戴維·李、奧謝羅夫、理查森 / 1997年:朱棣文、科恩-塔諾季、菲利普斯 / 1998年:勞夫林、施特默、崔琦 / 1999年:胡夫特、韋爾特曼 / 2000年:阿爾費羅夫、克勒默、基爾比 |
2001年-至今 | 2001年:康奈爾、克特勒、威曼 / 2002年:戴維斯、小柴昌俊、賈科尼 / 2003年:阿布里科索夫、金茲堡、萊格特 / 2004年:格婁斯、波利策、韋爾切克 / 2005年:格勞伯、霍爾、亨施 / 2006年:馬瑟、斯穆特 / 2007年:費爾、格林貝格 / 2008年:南部陽一郎、小林誠、益川敏英 / 2009年:史密斯、博伊爾、高錕 / 2010年:海姆、諾沃肖洛夫 / 2011年:珀爾馬特、施密特、里斯 / 2012年:阿羅什、瓦恩蘭 / 2013年:恩格勒、希格斯 / 2014年: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 / 2015年:梶田隆章、麥克唐納 / 2016年:索利斯、霍爾丹、科斯特利茨 / 2017年:魏斯、巴里什、索恩 / 2018年:阿什金、穆魯、斯特里克蘭 / 2019年:皮布爾斯、奎洛茲、麥耶 / 2020年:潘洛斯、根策爾、蓋茲 / 2021年:真鍋淑郎、哈塞爾曼、帕里西 / 2022年:阿斯佩、克勞澤、蔡林格 / 2023年:阿戈斯蒂尼、克勞斯、呂利耶 / 2024年:霍普菲爾德、辛頓 |
註:年份不一定是實際獲獎時間,1917年、1918年、1921年、1924年、1925年、1928年、1932年、1943年的獎項都延後一年頒發。 |
天文學獎 |
| ||||||
---|---|---|---|---|---|---|---|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
| ||||||
數學科學獎 |
| ||||||
沃爾夫物理獎得主 | |
---|---|
1970年代 | |
1980年代 | |
1990年代 | |
2000年代 | |
2010年代 | |
2020年代 | |
卡爾·史瓦西獎章獲得者 | |
---|---|
1950年代 |
|
1960年代 | |
1970年代 | |
1980年代 |
|
1990年代 |
|
2000年代 |
|
2010年代 |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章獲得者 | |
---|---|
1970年代 |
|
1980年代 | |
1990年代 | |
2000年代 |
|
2010年代 |
|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金質獎章獲得者 | |
---|---|
1820年代 |
|
1830年代 |
|
1840年代 |
|
1850年代 |
|
1860年代 |
|
1870年代 |
|
1880年代 |
|
1890年代 |
|
1900年代 |
|
1910年代 |
|
1920年代 | |
1930年代 |
|
1940年代 | |
1950年代 |
|
1960年代 |
|
1970年代 |
|
1980年代 | |
1990年代 |
|
2000年代 | |
2010年代 |
|
2020年代 |
|
| |||||||||||
| |||||||||||
| |||||||||||
| |||||||||||
| |||||||||||
| |||||||||||
| |||||||||||
| |||||||||||
- 引文格式1維護:顯式使用等標籤
- 含有hCards的條目
- 本地相關圖片與維基數據不同
- 含有法語的條目
- 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WorldCat實體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IBSY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Fda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J9U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KBR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NB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PLWAB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CINI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MATHS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MGP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Scopu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ZBMATH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CONOR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