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嶋正利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嶋正利
2009年计算机历史博物馆名人堂颁奖典礼
出生 (1943-08-22) 1943年8月22日81岁)
日本静冈市
国籍 日本
教育程度
工程简历
重要设计
重要奖项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嶋 正利
假名しま まさとし
平文式罗马字Shima Masatoshi

嶋正利(1943年8月22日),日本微处理器设计专家,是世界第一颗商用微处理器——英特尔4004的设计者之一。曾任会津大学教授。

生平

[编辑]

1943年,嶋正利出生于静冈市。1967年,自东北大学化学科毕业。[1] 当时日本化学工业正在走下坡,所以在教授的建议之下,他选择进入后来名为必兹康[注 1]的日本计算机贩售株式会社担任程序设计工作。由于他对写商业领域的程序没有兴趣,同年10月请调至大阪的工厂负责计算器硬件开发,在那里他学得了逻辑电路设计电子电路布局系统总线即时控制英语Real-time control等硬件设计专业知识。[2]

英特尔4004微处理器

1969年,必兹康公司决定委托美国英特尔公司采用大型集成电路的方案来为新款的桌面型计算器(型号141-PF)开发一套12片各具不同功能的芯片;但是,英特尔工程师马尔西安·霍夫英语Marcian Hoff认为该设计过于复杂,成本也过高。他提出一种集成且通用的解决方案,只要4个芯片就能完成必兹康原本12片才能完成的工作;但是,此一建议遭到必兹康反对,并派嶋正利到美国与英特尔的团队进行磋商。经过一番周折,最终必兹康接受英特尔的方案,嶋正利也留在美国与英特尔的团队共同开发,主要负责逻辑设计与模拟。最后,在与佛德里克·法金等人的努力之下,4000系列的4个芯片终于诞生,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个商用微处理器—4004[3][4][5][6][7][8]

在4004完成之后,嶋正利回到日本,替必兹康开发出全世界第一款使用微处理器的计算器。[1]必兹康卖了10万台该款计算器,并随后用4004开发出电子收银机、票据处理机,以及银行自动柜员机。[6]后来,专注于计算器市场的必兹康遭遇财务危机;为了节省成本,将4004于计算器应用之外的授权转让给英特尔。1971年11月15日,看好微处理器未来潜力的英特尔面向全球市场推出了4004微处理器。[9]

几乎就在此时,嶋正利加入理光公司工作一段短暂的时间,在那里开发了一个高速打印机的控制器及磁鼓存储器的生产测试仪。[10]1972年,嶋正利受法金之邀加入英特尔公司,参与8080微处理器的开发设计。虽然他的逻辑设计能力很强,但是缺乏集成电路设计的经验,对晶体管也陌生。不过,在法金的指导之下,他很快进入状况,自我要求及学习能力也很强,最终8080的晶体管逻辑电路就是由他完成的。[3][11]

1974年,法金离开英特尔创立Zilog英语Zilog;1975年,嶋正利加入Zilog。在法金的带领之下,协同开发出Z80微处理器,其微架构的设计主要均由嶋正利完成;后来的Z8000微处理器英语Zilog Z8000的逻辑及物理实现也是由他主导完成。[1][3][12][13]1980年,嶋正利因为女儿的教育问题考虑回日本,正好英特尔想在日本成立开发中心,所以他接下此一工作,担任该中心所长。1986年,他再次离开英特尔并成立VM技术公司,开发与英特尔x86处理器兼容的产品——VM860(16位)与VM8600(32位)。[1][14]

1991年,成立嶋正利有限公司。1992年,以论文〈微处理器硬件架构优化研究〉获取筑波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5]1997年,创办托普斯公司,开发分布式运算微处理器[注 2][16]2000年起,在会津大学担任教授,传授微处理器开发技术,后于2004年退休。[17]

荣誉

[编辑]

嶋正利因为在微处理器领域的卓越贡献而获得许多荣誉:

  • 京都奖(先端技术部门,1997年)——世界第一颗微处理器的开发,创造了一个新的产业,并对现代社会有无法计量的贡献。[18]
  • 日本情报处理学会FIT船井业绩赏(2006年)——开发出世界第一颗微处理器,是微处理器的先驱,并对现代微处理器技术发展有极大贡献。[19]
  • 入选计算机历史博物馆名人堂(2009年)——与团队开发出世界第一颗商用微处理器英特尔4004。[20]
  • IEEE国际消费性电子会议工程卓越奖(2009年)[21][22]

著作

[编辑]
论文
书籍
  • マイクロコンピュータの誕生:わが青春の4004. 岩波书店. 1987. ISBN 9784000060219 (日语). 
  • 次世代マイクロプロセッサ―マルチメディア革命をもたらす驚異のチップ. 日本経済新闻社. 1995. ISBN 9784532400668 (日语). 

注解与参考文献

[编辑]
注解
  1. ^ 日文原名“ビジコン”,英文名“Busicom”。
  2. ^ 日文原名“トプス”,英文名“TOPS”。
引用来源
  1. ^ 1.0 1.1 1.2 1.3 日本のコンピュータパイオニア-嶋 正利. コンピュータ博物馆. 情报処理学会. 2003-08-29 [2016-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日语). 
  2. ^ Masatoshi Shima. Masatoshi Shima, an oral history conducted in 1994 by William Aspra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History Wiki. 访谈 with William Aspray (IEEE History Center). 1994-05-17 [2016-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3. ^ 3.0 3.1 3.2 Federico Faggin. Oral History of Federico Faggin (PDF). 访谈 with Gardner Hendrie. Computer History Museum. 2006 [2016-11-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1-10). 
  4. ^ Federico Faggin. The Birth of the Microprocessor. Byte. 1992, 17 (3). 
  5. ^ >Michael Kanellos. 革新は30年前に始まった——Intelチップ,進化の歴史. ZDNet. 2001-11-15 [2016-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2-12-22) (日语). 
  6. ^ 6.0 6.1 Masatoshi Shima. Designing The Microprocessor, By Masatoshi Shima. Mannerisms Blog. Electronics Weekly. 2008-07-18 [2016-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2). 
  7. ^ Gerard J. Tellis; Peter N. Golder. Will and Vision: How Latecomers Grow to Dominate Markets. Los Angeles, CA: Figueroa Press. 2006-08-23. ISBN 9781932800258. OCLC 918492535. 
  8. ^ 大卫·卡普兰. 硅谷之光. 由刘骏杰翻译.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3-01-21. ISBN 9787504479075. 
  9. ^ Roy A. Allan. A History of the Personal Computer: The People and the Technology (PDF). Allan Publishing. 2001 [2016-11-03]. ISBN 97809689108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7-14). 
  10. ^ Masatoshi Shima. The 4004 CPU of my youth. IEEE Solid-State Circuits Magazine. 2009-02-06, 1 (1) [2016-11-02]. ISSN 1943-0582. doi:10.1109/MSSC.2008.93094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1). 
  11. ^ Steve Bisset; Federico Faggin; Hal Feeney; Ed Gelbach; Ted Hoff; Stan Mazor; Masatoshi Shima. Oral History Panel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the Intel 8080 Microprocessor (PDF). 访谈 with Gardner Hendrie. Computer History Museum. 2007-04-26 [2016-11-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30). 
  12. ^ History of the 8-bit: travelling far in a short time. InfoWorld. Vol. 4 no. 47 (Palo Alto, CA: Popular Computing Inc.). 1982-11-29: 58–60 [2016-11-03]. ISSN 0199-664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9). 
  13. ^ Masatoshi Shima; Federico Faggin; Ralph Ungermann. Z-80 chip set heralds third microprocessor generation. Electronics (New York: McGraw–Hill). 1976-08-19, 49 (17): 32–33. 
  14. ^ David Manners. Designing the Z80, By Masatoshi Shima. Mannerisms Blog. Electronics Weekly. 2008-08-29 [2016-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1). 
  15. ^ 嶋正利. マイクロプロセッサのハードウェア・アーキテクチャの最適化に関する研究需要免费注册 (学位论文). 筑波大学. 1992 [2016-11-02] (日语). 
  16. ^ 泉谷渉. あくまでも半導体の本丸『MPU』にこだわっていく!!. 电子デバイス产业新闻. 产业タイムズ社. 2013-02-18 [2016-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日语). 
  17. ^ Masatoshi Shima. Hall of Fellow. Computer History Museum. [2016-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3). 
  18. ^ 嶋 正利 | 第13回(1997年)受賞者. 京都赏. [2016-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3) (日语). 
  19. ^ FIT船井業績賞. 情报処理学会. [2016-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日语). 
  20. ^ Masatoshi Shima. Hall of Fellows. Computer History Museum. [2016-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3). 
  21. ^ ISCE Awards. IEEE Consumer Electronics Society. [2016-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4). 
  22. ^ The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excellence award 2009. Kyoto, Japan. 2009-05-25 [2016-11-03]. doi:10.1109/ISCE.2009.5156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3). 

延伸阅读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