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
鲁 | |
---|---|
地位 | 周朝诸侯国 |
国都 | 1.鲁山 (河南省鲁山县) 2. 奄城 (山东省曲阜县治) 3. 曲阜 (山东省曲阜县古城村) |
政府 | 封地 |
• 始封此国者 | 周成王 |
• 爵位 | 侯 |
• 姓 | 姬 |
• 氏 | 鲁 |
• 始祖 | 伯禽 |
• 亡国之君 | 鲁顷公 |
分封 | |
• 创始 | 前11世纪 |
• 灭亡 | 前256年 |
• 灭亡原因 | 为楚国所灭 |
史书记载 | 史记 (卷33:鲁周公世家) 春秋以鲁国本位叙事 |
鲁国,是周朝的一个姬姓诸侯国,为周成王的四叔周公旦及其子伯禽的封国。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历时八百馀年。首都在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西南部,国力鼎盛时期势力遍及河南、江苏及安徽三省。
鲁国是春秋时代保留周礼最完整的国家,藏有大量三代的典籍,诞生了孔子这样的儒学大家,五经之一的《春秋》正是鲁国的编年史书,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历史
[编辑]山东历史系列条目 | |||||||||||||||||||||
---|---|---|---|---|---|---|---|---|---|---|---|---|---|---|---|---|---|---|---|---|---|
史前时代 三皇五帝 |
旧石器时代 沂源人 新泰人 | ||||||||||||||||||||
新石器时代 后李 北辛 大汶口 龙山 岳石 | |||||||||||||||||||||
太昊 少昊 蚩尤 | |||||||||||||||||||||
夏 | 古羌人 九夷(东夷) 有穷氏 有鬲氏 商部落 | ||||||||||||||||||||
商 | 古羌人 商方 侁 告 丑 纪国 商奄 薄姑 人方 旁方 | ||||||||||||||||||||
周 | 春秋 | 莱国 莒国 滕国 齐国 鲁国 | 山戎 孤竹 | ||||||||||||||||||
战国 | 秦国 | ||||||||||||||||||||
秦 | 临淄郡 琅邪郡 济北郡 胶东郡 薛郡 | ||||||||||||||||||||
汉 | 临菑郡 博阳郡 济北郡 胶东郡 胶西郡 琅邪郡 城阳郡 | ||||||||||||||||||||
曹魏 | |||||||||||||||||||||
晋 | 西晋 | ||||||||||||||||||||
东晋 | 前秦 前凉 后凉 前赵 后赵 前秦 西燕 | ||||||||||||||||||||
北朝 | 北魏 东魏 北齐 | ||||||||||||||||||||
隋 | 河南道 | ||||||||||||||||||||
唐 | 河南道 | ||||||||||||||||||||
五代 |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 ||||||||||||||||||||
宋 | 京东东路 京东西路 | ||||||||||||||||||||
金 | 山东东路 山东西路 | ||||||||||||||||||||
元 | 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 | ||||||||||||||||||||
明 | 山东承宣布政使司 | ||||||||||||||||||||
清 | 山东省 (清朝) | ||||||||||||||||||||
中华民国 | 山东省 青岛特别市 | ||||||||||||||||||||
中华人民 共和国 |
山东省 济南历史 青岛历史 | ||||||||||||||||||||
山东主题专页 |
立国
[编辑]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天子周成王,周公东征打败了伙同武庚叛乱的殷商旧属国,之后周公长子伯禽代替周公前往受封的奄国故土建立鲁国。
伯禽到达封国之后,把曲阜作为自己封国的都城,然后依照周国的制度、习俗来进行治理。因为要去除当地的旧习俗,伯禽前前后后用了三年时间才完成了初步的稳定,然后返回成周报告政绩。而鲁的邻国齐却只用了五个月就返回成。
周室强藩
[编辑]周王朝历来有厚同姓、薄异姓的国策,而周成王赋予鲁国“郊祭文王”、“奏天子礼乐”的资格,不仅仅是对周公旦功劳的一种追念,更是希望作为宗邦的鲁国能够“大启尔宇,为周室辅”。这是鲁国在政治上的优势。伐灭管蔡之乱,平定徐戎之叛,鲁国得到“殷民六族”。而本来是王族的殷商之民,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准,同时也善于发展经济;而鲁国地处东方海滨,盐铁等重要资源丰富。鲁国历经鲁公伯禽、考公酋(系本作“就”,邹诞本作“遒”)、炀公熙(一作怡,考公弟)、幽公宰(系本名圉)、魏公晞(幽公弟)、厉公擢(系本作“翟”)、献公具(厉公弟)、真公濞(本亦多作“慎公”),一直都是周室强藩,震慑并管理东方,充分发挥了宗邦的作用。《诗经•鲁颂》写到“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展现了西周初期鲁国接受海滨诸国朝见的盛况,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春秋,彼时曹、滕、薛、纪、杞、彀、邓、邾、牟、葛诸侯仍旧时常朝觐鲁国。
废长立幼
[编辑]鲁真公薨,其弟敖立,是为鲁武公。武公有长子括、少子戏。鲁武公九年(前817年),武公携二子前往宗周朝见周宣王。宣王很喜欢戏,有意立戏为鲁国的太子。长子括为鲁武公的嫡子(与正室夫人所生)、少子戏为鲁武公的庶子(与侧室夫人所生)。周礼规定,只有在正室夫人无子或所生之子死亡时才能立庶子为太子,宣王废长立幼的做法严重犯了宗法的大忌。宣王的卿大夫樊仲山父说:“这个废长立幼,不合礼法。若您执意违背规矩的话,日后鲁国一定会违背您的旨意,如果这时您再出兵攻打鲁国,就等于自诛先王的法度”周宣王不顾重臣意见,强行下令立戏为鲁国太子。鲁武公郁郁不乐,回到鲁国后就去世了。太子戏继位,是为鲁懿公。懿公九年(前807年),公子括的儿子伯御带领国人攻杀懿公,自立为国君,是为鲁废公。周宣王对此事极为不满,由于当时周军正在征讨戎狄,所以没有立刻兴师问罪。鲁废公十一年(前796年),周宣王发兵伐鲁,诛杀伯御,改立鲁懿公的弟弟公子称,是为鲁孝公。周朝天子废长立幼,自毁纪纲,以致天子的威信受损,周礼的权威受到削弱,以后周诸侯国弑君的事情时有发生。
隐公居摄
[编辑]鲁孝公薨,子弗湟立,是为鲁惠公。鲁惠公的元配没有生子就死了,妾室声子倒是生了个儿子,名叫做息(一作息姑)。后来,惠公听说宋国有个女子生来手掌就有“鲁夫人”的纹状,于是就把她娶回鲁国,是为仲子。仲子为惠公生了个儿子,名叫做允(一作轨)。惠公没有立太子就死掉了。年长的公子息颇得鲁人的拥戴,于是他摄行君位。但是又担心其他人不服,于是立公子允为惠公太子,说是等他长大后就把政权返给他。历史上把公子息称作“隐公”,谥法:“不尸其位曰隐。”。
隐公时期,卿大夫羽父位高权重,逐渐掌握实权。羽父野心大,渴望与国君平起平坐,何况隐公甚至还不是名义上的国君。羽父要隐公立他为太宰,太宰就是周天子的王室正卿,就地位而言,跟诸侯平起平坐。隐公不答应。羽父于是到太子允前,谗言隐公想要霸占权位。太子允于是授命羽父派人弑杀了隐公。太子允即位,是为鲁桓公。鲁隐公及桓公时(前722年-前662年),鲁国多次战胜齐、宋等国,且不断侵袭杞国、莒国等小国。鲁桓公初期,羽父还挺有权势,但是到了后来就不见经传,或许是桓公疏远了他也未可知。
三桓时期
[编辑]春秋中期之后,鲁国政权转入贵族大臣手中。鲁庄公的三个弟弟季友、叔牙及庆父的子孙长期掌握鲁国实权,称为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由于三家都是鲁桓公之后,被称为“三桓”,鲁国从此“政在大夫”。鲁桓公有庶长子庆父、太子同、公子牙、公子友。庆父、叔牙、季友的后代分别是孟氏、叔孙氏及季氏,合称三桓。三桓为孟氏、叔孙氏及季氏,而非孟孙氏、叔孙氏及季孙氏。以往有众多学者认为孟孙、叔孙、季孙皆为氏称,实误。“孙”为尊称,对于孟氏和季氏,“孟孙某”、“季孙某”仅限于宗主的称谓,宗族一般成员只能称“孟某”、“季某”。所以,“孟孙”、“季孙”并不是氏称。考之《左传》,只有“孟氏”、“季氏”的字样,而无“孟孙氏”、“季孙氏”的字样。叔孙氏的情况比较特殊,起先为叔氏,后来公子牙(字子叔)之后立叔氏,原来的叔氏改称叔孙氏。
桓公薨,太子同立,是为鲁庄公。庄公夫人哀姜,哀姜娣叔姜为庄公生子启。庄公晚年,筑高台,看到大夫党氏的女儿孟任,很是欢喜,就跟着她走。最后,庄公许诺说立孟任为夫人,如果她给自己生了儿子,就立为太子。孟任生子般(一作“斑”)。庄公想立般为太子,又担心其他臣子有意见。到了庄公三十二年,庄公病笃,又想到立太子的事情,就询问自己的兄弟叔牙、季友。叔牙说庆父有才能,季友则说就算死也要立公子般。庄公让季友派人赐鸩酒给叔牙。叔牙饮鸩而死,立其后为叔氏,后改称叔孙氏。
鲁庄公立般为太子,而季友辅佐。叔牙死后不久,庄公薨。于是季友立太子般为国君,为庄公治丧,因此尚未正式即位。而庆父发难,派人弑杀了在党氏居住的般。季友惊慌之间,逃往陈国。庆父与庄公夫人哀姜一向都有私通,因此发难之后,他立哀姜陪嫁的叔姜之子,公子启为国君,是为鲁闵公(一作湣公)。庆父立闵公之后,跟哀姜私通,后来想把闵公也杀了,自己当国君。齐国仲孙湫就预言“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子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得不到安宁。亦指了结或停止危害的关键事物。)。鲁闵公二年,庆父派大夫卜𬺈袭杀闵公于武闱。季友听闻,由陈国走到邾国,接庄公妾成风之子申,请鲁人以其为国君。庆父忧惧,出逃到莒国。于是,季友送公子申入鲁,并重金贿赂莒人,抓庆父回国。庆父请求让他出逃,季友不肯。于是庆父自杀。立其后为孟氏。关于孟氏,《春秋》又作仲氏。因为当初庆父虽为长兄,但为了表示君臣之别,于是自称仲,史称共仲。实际上,当时的人都以其年长而叫他的后代为孟氏。
季友立公子申,是为鲁僖公(史记作“釐公”)。僖公元年,季友帅师败“莒师于郦,获莒拏”,“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季友为鲁国相。季友相僖公,执政多年,把鲁国治理得井井有条。鲁人作《诗·鲁颂》称赞。僖公十六年,季友卒,谥成,史称“成季”,其后立为季氏。
公卿争权
[编辑]鲁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及悼公九位鲁侯在位期间,作为卿家的三桓与公室争权夺利,尤其是以季氏的执政与公室的反击最为激烈。鲁穆公时期实行改革,任命博士公仪休为鲁相,才遂渐从三桓手中收回政权。成季死后,庄公的公子遂(即襄仲)及其儿子公孙归父相继掌权,是为东门氏执政时期,而孟氏一度被东门氏赶出鲁国。然而,成季的孙子季孙行父(即季文子)利用三桓的势力,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实行“初税亩”,开初税亩,使得私田兴起,而“隐民”剧增,获得鲁国平民阶层的人心。公子遂杀嫡立庶,以公子俀为国君,是为鲁宣公。
宣公发现三桓日益强盛,同时有民不知君、只知三桓的说法甚嚣尘上,于是他欲去三桓,以张大公室。他与执政的公孙归父商量,是不是起兵灭了三桓,但是国人明显倾心于三桓,使用国内兵马或许不妥。于是,公孙归父前往晋国借兵。可惜公孙归父还没成功搬来晋国军队,宣公就死了,而季文子趁机发难,备述襄仲当政时的弊端,斥责他“南通于楚,既不能固,又不能坚事齐、晋”,使鲁国没有强援。鲁国司寇表示愿意随季文子除乱。公孙归父听到这样的消息,连忙逃到齐国躲起来。季文子开始执政。从此开启了季氏祖孙几代人的执政专权之路。
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辅佐鲁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及定公六位鲁侯,位列三卿之首,独专国政。鲁成公元年(前590年)行“作丘甲”。季武子时期,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从不同角度削弱公室的势力。襄公十一年,增设三军。季武子、叔孙穆叔、孟献子分三军,一卿主一军之征赋,由是三桓强于公室。当年,周武王封周公旦于鲁,按周礼“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鲁有三军。自文公以来,鲁国弱而从霸主之令,若军多则贡多,遂自减中军,只剩上下二军,属于公室,“有事,三卿更帅以征伐”不得专其民。季武子欲专其民,遂增设中军,三桓分三军之民。襄公十二年,三桓“十二分其国民,三家得七,公得五,国民不尽属公,公室已是卑矣”。
昭公外逃
[编辑]昭公五年,季武子罢中军。四分公室,季孙称左师,孟氏称右师,叔孙氏则自以叔孙为军名,“三家自取其税,减已税以贡于公,国民不复属于公,公室弥益卑矣”。公室奋起反击,昭公二十五年,在郈昭伯、公若等人的劝说下,鲁昭公发兵伐季氏。而孟氏、叔孙氏认为唇亡齿寒,三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于是发兵救援。结果昭公外逃,而季平子专权,摄行君位将近十年。鲁昭公被三家驱逐,客死异乡。其后不久,三桓属下的家臣阳虎等人控制国政,一度形成“陪臣执国命”的局面。鲁定公时(前509年~前495年),阳虎失败出奔,三桓重新掌权,后鲁哀公(前494年~前468年在位)图谋恢复君权,同三家大臣冲突加剧,终致流亡越国。
隳三都
[编辑]季平子的僭越行为,导致其家臣奋起模仿,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阳虎。定公五年,季平子、叔孙成子相继去世,阳虎发难,囚禁季桓子,逐仲梁怀,随后执掌鲁国权位长达三年。虽然阳虎被三桓赶出了鲁国,但是三桓的影响日渐削弱、公卿之别君臣之礼日渐败坏也成了趋势。这个时候,在位的鲁定公决心削弱三桓,而这个时候三桓内部并不稳定,因为季氏的专权,导致其他两家的不满。定公十年,齐鲁会盟,作为司仪的孔子不仅言谈之间退发难的莱夷之人,更以口舌之利,使得齐国归还汶阳之田。于是,定公以此为契机,重用孔子,而孔子为了恢复公卿之别、君臣之分,决定以隳三都的方式,逐步消解三桓的强盛势力。季桓子出于防止家臣犯上的考虑,同意隳三都,并派仲由等臣子率兵毁掉自己的费城。然而三桓之中,孟氏反对,他坚持不毁掉自己的成城,结果定公发兵讨伐,却无法攻下。而定公在季氏的唆使下观齐女乐,败坏礼数,更寒了孔子的心。结果,三桓把公室的坚定拥护者孔子赶出了鲁国。
费国独立
[编辑]鲁哀公即位,哀公十二年(前483年)行“用田赋”。哀公十七年(西元前478年),孔子的弟子于曲阜孔子故里建孔庙。根据《史记》的记载,当时孔子的弟子将其“故所居堂”立庙祭祀,庙屋三间,内藏衣、冠、琴、车、书等孔子遗物。哀公想要伐灭三桓,结果反被三桓逐赶,死于有山氏。哀公死后,三桓立公子宁,是为鲁悼公。悼公时期,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鲁元公时(前436年~前416年),三桓逐渐失势,直到鲁穆公时期(前415年-前383年),鲁国实行改革,任命博士公仪休为鲁相,遂渐从三桓手中收回政权,国政开始奉法循理,摆脱了三桓专政的问题,重新确立了公室的权威。三桓之中,孟氏的封邑成、叔孙氏的封邑郈被齐国攻占,季氏据其封邑费、卞,独立成为了费国。
战国时期
[编辑]楚灭鲁国
[编辑]战国时期鲁国国力已衰弱,仍多次与齐国作战。前323年,鲁景公卒,鲁平公即位,此时正是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之年。鲁顷公二年(前278年),秦国破楚国首都郢,楚顷王东迁至陈国。顷公十九年(前261年),楚伐鲁取徐州。顷公二十四年(前256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迁顷公于下邑,封鲁君于莒。后七年(前249年)鲁顷公死于柯(今山东东阿),鲁国绝祀。
秦朝末年,楚后怀王曾封项羽为鲁公。项羽死后,楚地人民都投降汉高祖刘邦,只有鲁国不归顺,刘邦本来要以重兵屠杀鲁国,后认为鲁国长老严守礼义,为主死节,所以把项羽的首级拿出来给鲁国的长老看,并答应礼葬项羽。之后,刘邦以“鲁公”的公爵礼仪,在谷城埋葬项羽,并亲自为其哭丧,鲁国长老才投降。
汉平帝时期,封鲁顷公八世孙公子宽为褒鲁侯[1][2],奉周公祀,公子宽死后谥为“节”,其子公孙相如袭爵[3]。王莽新朝时期,又封公孙相如后裔姬就为褒鲁子。
鲁国君主列表
[编辑]鲁国君主在位时间及年数依据《史记·鲁世家》的记载及近人考证为主。
称号 | 国君本名 | 在位年数 | 在位年份 | 出身与关系 | 资料出处 | |
---|---|---|---|---|---|---|
1 | 鲁公伯禽 | 伯禽 | 不详 | ?-前998年 | 周公旦之子 | 《史记.鲁世家》 |
2 | 鲁考公 | 酋 《世本》名就 邹诞本作遒 |
4年 | 前997年-前994年 | 鲁伯禽之子 | 《史记.鲁世家》 |
3 | 鲁炀公 | 熙 一作怡 |
6年(史记) 16年(汉书) 60年[4] |
前993年-前988年 | 鲁伯禽之子,鲁考公之弟 | 《史记.鲁世家》 《汉书.律历志》 |
4 | 鲁幽公 | 宰 《世本》名圉 |
14年 | 前987年-前974年 | 鲁炀公之子 | 《史记.鲁世家》 |
5 | 鲁魏公 《世本》作魏微公 |
沸 《世本》名沸其 |
50年 | 前973年-前924年 | 鲁炀公之子,鲁幽公之弟 | 《史记.鲁世家》 |
6 | 鲁厉公 | 擢 《世本》名翟 |
37年 | 前923年-前887年 | 鲁魏公之子 | 《史记.鲁世家》 |
7 | 鲁献公 | 具 | 32年(史记) 50年(汉书) |
前886年-前855年 | 鲁魏公之子,鲁厉公之弟 | 《史记.鲁世家》 《汉书.律历志》 |
8 | 鲁真公1、2 《汉书》作鲁慎公 |
濞 《世本》名挚、鼻 |
30年 | 前854年-前825年(史记鲁世家) 前855年-前826年(史记十二诸侯表) |
鲁献公之子 | 《史记.鲁世家》 《汉书.律历志》 |
9 | 鲁武公 | 敖 | 9年(史记鲁世家) 10年(史记十二诸侯表) 2年(汉书) |
前824年-前816年(史记鲁世家) 前825年-前816年(史记十二诸侯表) |
鲁献公之子,鲁真公之弟 | 《史记.鲁世家》 《汉书.律历志》 |
10 | 鲁懿公 | 戏 | 9年 | 前815年-前807年 | 鲁武公之子 | 《史记.鲁世家》 |
11 | 鲁公伯御 | 伯御 | 11年 | 前806年-前796年 | 鲁武公之孙,括之子 | 《史记.鲁世家》 |
12 | 鲁孝公3 | 称 | 27年 (沿用伯御纪年) | 前795年-前769年 | 鲁武公之子,鲁懿公之弟 《汉书》作鲁懿公之子 |
《史记.鲁世家》 《汉书.古今人表》 |
13 | 鲁惠公 | 弗湟 《世本》名弗皇 《史记年表》名弗生 |
46年 | 前768年-前723年 | 鲁孝公之子 | 《史记.鲁世家》 |
14 | 鲁隐公 | 息姑 | 11年 | 前722年-前712年 | 鲁惠公之子 | 《史记.鲁世家》 |
15 | 鲁桓公 | 允 | 18年 | 前711年-前694年 | 鲁惠公之子,鲁隐公之弟 | 《史记.鲁世家》 |
16 | 鲁庄公 《汉书》避汉讳作鲁严公 |
同 | 32年 | 前693年-前662年 | 鲁桓公之子 | 《史记.鲁世家》 |
17 | 子般 | 斑 | 2月 | 前662年-前662年 | 鲁庄公之子 | 《史记.鲁世家》 |
18 | 鲁湣公 《春秋》作鲁闵公 |
启 《史记》避讳作开 |
2年 | 前661年-前660年 | 鲁庄公之子 | 《史记.鲁世家》 《春秋左传》 |
19 | 鲁釐公 《春秋》作鲁僖公 |
申 | 33年 | 前659年-前627年 | 鲁庄公之子,鲁湣公之弟 | 《史记.鲁世家》 《春秋左传》 |
20 | 鲁文公 | 兴 | 18年 | 前626年-前609年 | 鲁釐公之子 | 《史记.鲁世家》 |
21 | 鲁宣公 | 俀 一作倭 |
18年 | 前608年-前591年 | 鲁文公之子 | 《史记.鲁世家》 |
22 | 鲁成公 | 黑肱 一作黑股 |
18年 | 前590年-前573年 | 鲁宣公之子 | 《史记.鲁世家》 |
23 | 鲁襄公 | 午 | 31年 | 前572年-前542年 | 鲁成公之子 | 《史记.鲁世家》 |
24 | 子野 | 野 | 3月 | 前542年六月至九月 | 鲁襄公之子 | 《史记.鲁世家》 |
25 | 鲁昭公 | 稠 一作袑 《世本》名稠 |
32年 | 前541年-前510年 | 鲁襄公之子,野之弟 | 《史记.鲁世家》 |
26 | 鲁定公 | 宋 | 15年 | 前509年-前495年 | 鲁襄公之子,鲁昭公之弟 | 《史记.鲁世家》 |
27 | 鲁哀公4 | 将 《世本》名蒋 |
27年(二杨、史记鲁世家) 28(史记六国表) |
前494年-前468年(二杨) 前494年-前467年(史记) |
鲁定公之子 | 《史记.鲁世家》 |
28 | 鲁悼公 | 宁 | 31年(杨宽) 37年(史记) |
前467年-前437年(杨宽) 前466年-前429年(史记) |
鲁哀公之子 | 《史记.鲁世家》 《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
29 | 鲁元公 | 嘉 | 21年 | 前436年-前416年(杨宽) 前428年-前408年(史记) |
鲁悼公之子 | 《史记.鲁世家》 《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
30 | 鲁穆公 | 显 | 33年(史记) 32年(百衲本史记六国表) |
前415年-前383年(杨宽) 前407年-前377年(史记) 前407年-前376年(百衲本史记) |
鲁元公之子 | 《史记.鲁世家》及《六国年表》 百衲本《史记.六国年表》 《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
31 | 鲁共公 《纪年》为鲁恭侯 |
奋 | 30年(杨宽) 22年(史记鲁世家) 24年(史记六国表) 23年(百衲本史记六国表) |
前382年-前353年(杨宽) 前376年-前353年(史记) 前375年-前353年(百衲本史记) |
鲁穆公之子 | 《史记.鲁世家》及《六国年表》 百衲本《史记.六国年表》 《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
32 | 鲁康公 | 屯 | 9年 | 前352年-前344年(杨宽) 前352年-前344年(史记) |
鲁共公之子 | 《史记.鲁世家》 《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
33 | 鲁景公 | 匽 | 21年(杨宽) 25年(通鉴) 29年(史记) |
前343年-前323年(杨宽) 前343年-前315年(史记) |
鲁康公之子 | 《史记.鲁世家》 《资治通鉴考异》引《鲁世家》 《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
34 | 鲁平公 | 叔 | 20年(杨宽) 22年(史记) |
前322年-前303年(杨宽) 前314年-前296年(史记) |
鲁景公之子 | 《史记.鲁世家》 《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
35 | 鲁文公 《世本》为鲁湣公 《汉书》为鲁缗公 |
贾 | 23年 | 前302年-前280年(杨宽) 前295年-前273年(史记) |
鲁平公之子 | 《史记.鲁世家》 |
36 | 鲁顷公 | 仇 | 24年 | 前279年-前256年(杨宽) 前272年-前249年(史记) |
鲁文公之子 | 《史记.鲁世家》 《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
注1:鲁真公以前鲁国君主在位时间,据《史记·鲁世家》所载在位年数上推。
注2:鲁真公、鲁武公的在位时间及年数,从《史记·鲁世家》说。
注3:鲁孝公即位后,沿用伯御的纪年。
注4:鲁哀公以下至鲁顷公在年年数、年份,皆据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为主。
鲁国历史人物
[编辑]公子公孙
[编辑]- 公子展,鲁孝公子,展氏之祖
- 臧僖伯公子𫸩,鲁孝公子,臧孙氏之祖
- 郈惠伯,鲁孝公子,郈氏之祖
- 公子益师,字众父,鲁孝公子,众氏之祖
- 施父,鲁惠公子,施氏之祖
- 共仲庆父,鲁桓公庶长子,孟孙氏之祖
- 僖叔公子牙,鲁桓公子,叔孙氏之祖
- 成季公子友,鲁桓公子,季孙氏之祖
- 公子遂,鲁庄公子,东门氏之祖
- 太子恶,鲁文公子
- 公子视,鲁文公子
- 叔肹,鲁文公子,子叔氏之祖
- 公子偃,鲁宣公子
- 公子鉏,鲁宣公子
- 公衡,鲁成公子
- 公衍,鲁昭公子
- 公为,鲁昭公子
- 公果,鲁昭公子
- 公贲,鲁昭公子
- 公子荆,鲁哀公子
- 孺子𪏆,鲁哀公子
- 公子𫸩
- 公子豫
- 公子翚,字羽父
- 柔
- 公子达
- 公子溺
- 公子偃
- 公子结
- 公子鱼,字奚斯
- 公子买,字子丛
- 公子慭,字子仲
- 公孙朝
- 公孙宿,一作公孙成
公族
[编辑]- 臧僖伯公子𫸩
- 臧哀伯臧孙达,𫸩子
- 伯氏瓶,达子
- 臧文仲臧孙辰,臧孙缾子
- 臧宣叔臧孙许,臧孙辰子
- 臧贾,臧孙许子
- 臧为,臧孙许子
- 臧武仲臧孙纥,臧孙许子
- 臧畴,臧孙许子
- 臧坚
- 臧昭伯臧赐,臧为子
- 母弟叔孙,臧昭伯同母弟
- 臧仓,臧赐子
- 臧会臧顷伯,臧贾子
- 臧宾如,臧会子
- 臧石,臧宾如子
- 郈氏
- 众氏
- 施氏
- 三桓
- 孟氏、仲孙氏
- 共仲庆父
- 孟穆伯公孙敖,庆父子
- 孟文伯仲孙谷,公孙敖子
- 孟惠叔仲孙难,公孙敖子
- 孟献子仲孙蔑,仲孙谷子
- 孟庄子仲孙速,一作孟孺子,仲孙蔑子
- 孺子秩,仲孙速子
- 孟孝伯仲孙羯,仲孙速子
- 孟僖子仲孙貜,仲孙羯子
- 孟懿子仲孙何忌,仲孙貜子
- 孟武伯仲孙彘(孟彘),一名泄,仲孙何忌之子(《左传》哀二十七)
- 孟敬伯仲孙捷,一作孟敬子(《论语·泰伯》),仲孙彘之子(《礼记》檀弓下)
- 南宫敬叔仲孙阅,一名说,仲孙貜子,后为南宫氏
- 南宫括,《说苑》作南宫边子(《吕氏春秋》)
- 南宫路,仲孙阅子(《姓纂》)
- 南宫会,南宫路子(《姓纂》)
- 南宫虔,南宫会子(《姓纂》)
- 子服懿伯子服仲叔,仲孙蔑子,后为子服氏
- 子服惠伯子服椒,一名子服湫
- 子服昭伯子服回
- 子服景伯子服何,昭伯子
- 子服厉伯(《韩非子》)
- 孟公期,仲孙何忌之子
- 孟公绰
- 南宫边子
- 孟之侧,一作孟之反
- 叔孙氏
- 僖叔(叔牙)公子牙
- 叔孙戴伯公孙兹,公子牙子
- 叔孙庄叔叔孙得臣,公孙兹子
- 叔孙宣伯叔孙侨如,叔孙得臣子
- 叔孙虺,叔孙得臣子
- 叔孙穆叔叔孙豹,叔孙得臣子
- 竖牛,叔孙豹子
- 孟丙,叔孙豹子
- 仲壬,叔孙豹子
- 叔孙昭子叔孙婼,叔孙豹子
- 叔孙成子叔孙不敢,叔孙婼子
- 叔孙武叔叔孙州仇,叔孙不敢子
- 叔孙文子叔孙舒,叔孙州仇子(《左传》哀二十七)
- 叔孙辄,叔孙州仇子
- 武仲休,僖叔子,叔仲氏之祖
- 叔仲惠伯叔彭生
- 叔仲亥,叔彭生子
- 叔仲皮,叔彭生子
- 叔仲衍,叔彭生子
- 叔仲昭伯叔仲虺,叔仲亥子
- 叔仲穆子叔仲小,叔仲虺子
- 叔仲定伯叔仲志,叔仲小子
- 公若藐,叔孙族人
- 子柳,叔仲皮子
- 子硕,叔仲皮子
- 季氏
- 成季(季友)公子友
- 齐仲无佚,季友子
- 季文子季孙行父,季友之孙
- 季武子季孙宿,季孙行父子
- 季悼子季孙纥,季孙宿子
- 季公鸟,季孙宿子
- 季甲,季公鸟子
- 季公亥,一作公若,季孙宿子
- 季平子季孙意如,季孙纥子
- 公之,季孙纥子
- 季桓子季孙斯,季孙意如子
- 季寤,字子言,季孙意如子
- 季鲂侯,季孙意如子
- 季康子季孙肥,季孙斯子(《左传》哀二十七)
- 季昭子季孙虎(《礼记》)
- 费惠公,后独立为费国(《孟子》)
- 公弥,季孙宿子,后为公鉏氏
- 顷伯,公弥子
- 隐侯伯,顷伯子
- 公鉏极,隐侯伯子
- 公甫穆伯公甫靖,季孙纥子,后为公甫氏
- 公甫文伯公甫歜,公甫靖子
- 公甫成伯,公甫歜子(《姓纂》)
- 公甫顷,公甫成伯子(《姓纂》)
- 公思展
- 公冶
- 东门氏
- 子叔氏
- 惠伯叔肹
- 子叔声伯子叔婴齐,叔肹子
- 子叔齐子叔老,子叔婴齐子
- 子叔成伯荣驾鹅,子叔老
- 子叔敬子叔弓,子叔老
- 叔辄,字伯张,子叔弓子
- 子叔穆伯叔鞅,子叔弓子
- 定伯阅,子叔弓子
- 西巷敬叔,子叔阅子
- 叔诣,叔辙子
- 叔还,西巷敬叔子
- 叔青,子叔还子
- 公仪氏
- 公仪休(《循吏列传》、《说苑》)
诸氏族
[编辑]- 孔氏
- 弗父何
- 宋父周
- 世子胜
- 正考父
- 孔父嘉
- 木金父
- 祁父,一作睾夷父
- 防叔,一作防父
- 伯夏,
- 叔梁纥,一作郰人纥、郰叔纥,孔子父
- 孟皮,孔子庶兄
- 孔丘,即孔子,字仲尼
- 孔鲤,字伯鱼
- 孔伋,字子思(《孔子世家》)
- 孔忠,孟皮子,孔子门徒
- 富父氏
- 南氏
- 秦氏
- 苫氏
- 冉氏
- 阳氏
- 申氏
- 梁氏
- 御氏
- 党氏
- 卜氏
- 侯氏
- 太史氏
- 公氏
- 曾氏
- 林氏
- 颜氏
女性
[编辑]- 孟子,鲁惠公元妃
- 声子,鲁惠公妃,鲁隐公母
- 仲子,鲁惠公妃,鲁桓公母
- 文姜,鲁桓公妃,鲁庄公母
- 孟任,鲁庄公妃,子斑母
- 哀姜,鲁庄公妃
- 叔姜,鲁庄公妃,鲁闵公母
- 成风,鲁庄公妃,鲁僖公母
- 声姜,鲁僖公妃
- 出姜,一作哀姜,鲁文公妃,生恶及视
- 敬嬴,鲁文公妃
- 穆姜,鲁宣公妃,宋伯姬母
- 齐姜,鲁成公妃
- 定姒,鲁成公妃
- 敬归,胡女,鲁襄公妃,子野母
- 齐归,鲁襄公妃,鲁昭公母
- 吴孟子,鲁昭公妃
- 公衍母,鲁昭公妃
- 公为母,鲁昭公妃
- 定姒,鲁定公妃
- 公子荆母
- 纪伯姬,鲁惠公女
- 纪叔姬,鲁惠公女
- 杞伯姬,鲁庄公女
- 莒叔姬,鲁庄公女
- 女公子,鲁庄公女
- 伯姬,鲁僖公女
- 宋荡伯姬,鲁僖公女
- 鄫季姬,鲁僖公女
- 子叔姬 (杞桓公夫人),又称叔姬,鲁僖公女
- 叔姬娣,鲁僖公女
- 子叔姬 (齐昭公夫人),鲁僖公女
- 宋伯姬,一作共姬,鲁宣公女
- 郯伯姬,鲁宣公女
- 子叔姬 (高固妻),又称叔姬,鲁宣公女
- 重,公子慭女
- 臧宣叔妻
- 臧宣叔继室
- 昭伯内子,臧会妻
- 施氏妇,施孝叔妻,齐管于奚女
- 戴己,莒国女,公孙敖妻
- 声己,公孙敖妻
- 己氏,公孙敖妻
- 薳氏,孟僖子副妾
- 泉丘女,孟僖子妾
- 其僚,南宫敬叔养母
- 叔孙戴伯妻,牟国女
- 国姜,叔孙豹妻
- 庚宗妇人,叔孙豹外妻
- 季文子妻,陈女
- 季姒,季公鸟妻,齐鲍文子女
- 其妾,季公鸟妾
- 季平子妻,宋元夫人所生
- 南孺子,季桓子妻
- 子叔声伯之母
- 子叔声伯之妻
- 穆孟姬,叔孙宣伯之女,齐灵公夫人
- 小邾夫人,季武子女,生宋元夫人
- 秦姬,季武子女,秦歂妻
- 季姬,季桓子女,齐悼公夫人
- 厉孟姬,仲白之女,嫁于厉国(鲁大司徒子仲白匜)
孔子弟子
[编辑]- 冉求,字子有
- 宰予,字子我
- 言偃,字子游
- 卜商,字子夏
- 颛孙师,字子张
- 有若
- 曾参,字子舆(《说苑》)
- 澹台灭明,字子羽
- 樊须,一作樊迟,字子迟
- 高柴,字子羔
- 公冶长,字子长
- 司马耕,即司马牛,字子牛
- 曾点,又作曾蒧,字晢
- 颜无繇,又作颜由,字路
- 仲弓父
- 陈子禽
- 南宫括,字子容
- 敬叔南宫阅
- 琴牢,一作琴张子开,字子开
- 密不齐,字子贱
- 原宪,字子思
- 公晢哀,字季次
- 商瞿,字子木
- 漆雕开,字子开
- 公伯僚,字子周
- 公西赤,字子华
- 巫马施,字子旗
- 梁鳣,字叔鱼
- 颜幸,字子柳
- 冉孺,字子鲁
- 曹恤,字子循
- 伯虔,字子析
- 公孙龙,字子石
- 冉季,字子产
- 公祖句兹,字子之
- 秦祖,字子南
- 漆雕哆,字子敛
- 颜高,字子骄
- 漆雕徒父
- 壤驷赤,字子徒
- 商泽,字子季
- 石作蜀,字子明
- 任不齐,字选
- 公良孺,字子正
- 后处,字子里
- 秦丕兹
- 秦冉,字开
- 公夏首,字乘
- 奚容箴,字子晢
- 公坚定,字子中
- 颜祖,字襄
- 鄡单,字子家
- 句井疆
- 罕父黑,字子索
- 秦商,字子丕
- 申党,字周
- 颜之仆,字叔
- 荣旗,字子棋
- 县成,字子祺
- 左人郢,字行
- 燕伋,字思
- 郑邦,字子徒
- 秦非,字子之
- 施之常,字子恒
- 颜哙,字子声
- 步叔乘,字子车
- 原亢,字籍
- 乐欬,字子声
- 廉絜,字庸
- 叔仲会,字子期
- 颜何,字冉
- 狄黑,字晢
- 邦巽,字子敛
- 孔忠
- 公西舆如,字子上
- 公西葴,字子上
其他
[编辑]- 费伯,又作费庈父
- 鍼季,鍼巫氏
- 闵子马,又作闵马父
- 公敛阳,一作公敛处父
- 泄声子
- 挟
- 曹沫
- 曹刿
- 圉人荦
- 公傅
- 卜𬺈
- 夏父弗忌,宗伯
- 侯叔夏
- 公冉务人,一作公襄负人(《春秋事语》)
- 禽郑
- 绵房甥
- 梁其胫
- 公冶
- 富父终甥
- 师己
- 鄫鼓父
- 狄虒弥
- 御叔
- 丰点
- 公巫
- 召伯仲
- 党叔
- 曾夭
- 曾阜
- 莱书
- 杜泄
- 谢息
- 冶区夫
- 司铎射
- 虑癸
- 司徒老祁
- 饔人檀
- 僚祖鬷戾
- 右师展
- 女贾,季氏家臣
- 鲂假
- 仲梁怀
- 公山不狃,字子泄
- 兹无还
- 公南
- 侯犯
- 驷嘉
- 乐颀
- 正常
- 共刘
- 公宾庚
- 公甲叔子
- 析朱鉏
- 微虎
- 邴泄
- 管周父
- 汪𬺈
- 公孙有山氏
- 衅夏
- 鉏商
- 郭重
- 巫尫
- 嬖童汪锜
- 匠庆
- 鲍国,本齐臣
- 弦多,本齐人施父
- 子桑伯子子桑户(《论语,雍也》)
- 梓慎,预言家
- 墨子
- 鲁班
- 曾申,曾参子(《礼记》)
- 吴起,奔魏(《吴起列传》)
- 子柳,一作子庚,又作泄柳(《孟子》)
- 申详(《孟子》)
- 辛宽,《说苑》作辛栎(《吕氏春秋》)
- 犁鉏(《韩非子》)
- 庞间氏(《韩非子》)
- 沈犹行(《孟子》)
- 项羽(曾号称“鲁公”,以鲁国为采邑)
参见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 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网站
[编辑]泗上十二诸侯 |
宋国 | 鲁国 | 卫国 | 邾国 | 薛国 | 郳国 | 滕国 | 莒国 | 任国 | 郯国 | 费国 | 邳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