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曾于登上维基百科首页的“新闻动态”栏位。 |
本条目已经被一个媒体组织报导过: | |
---|---|
|
此条目已被学术论文引用。该论文为:
|
全球变暖曾属优良条目,但已撤销资格。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撤销资格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而重新符合标准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 ||||||||||||||||
| ||||||||||||||||
当前状态:已撤销的优良条目 |
全球变暖属于维基百科自然科学主题的基础条目。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Fiji temperatures not increased
[编辑]Satellite picture in article shows that so what hurricane or sea level rise ? Hurricanes are normal at that area. Fiji Hindi-no global warming article.—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89.204.135.67(对话)于2017年11月8日 (三) 01:20 (UTC)加入。
英文链接Global Warming重要
[编辑]这个链接Global Warming很有用。应预以保留。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提升英文作为一种语言的地位,而是因为那个链接包含了有价值的信息。不应因排斥英文而排斥有价值的东西。--Roland Longbow 01:33 2006年2月16日 (UTC)
左侧我们已经有了跨语言链接,何必在条目中再链接一次?--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05 2006年2月16日 (UTC)
==全球变暖==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聊天 我最近想把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翻译过来,然后又发现了Wikipedia:WikiProject Climate change这个东西。正好Science又出了一篇特稿[1],可能是时候关注一下了。2007年新的报告要出炉,到时候也会是一个重要的政治议题吧。我觉得这是一个远远比台海局势、反恐战争要迫切的严重问题,不知有没有同志?--Demos(Talk) 08:20 2006年3月25日 (UTC)
- 个人认为这应该译作“温室效应”吧? --Hennessy 08:26 2006年3月25日 (UTC)
- 其实就如题目所言,全球变暖的影响所涉及的是它的生态、环境、经济、政治……效果,而非原因。而说起原因,全球变暖也不是温室效应单一因素决定的,气候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确实可以有很多文章可以做的。--Demos(Talk) 08:54 2006年3月25日 (UTC)
- 啊呀呀,不容易啊,终于遇到一个同道中人,激动一个。温室效应是en:Greenhouse effect,目前科学家认为的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就是温室效应,但实际上也未必,因为历史上地球也数次出现冷暖交替的情况,不过以目前的科学研究,一般还是认为温室效应是主因,而气候变化又是全球变暖的结果,气候变化包括飓风的强度增加,海啸增多,冰川融化造成季风夏季减弱,内陆降水变少干旱,等等,总之这是三个相互因果的问题。气候和环保问题是外国的大热门(英文版的相关条目都是字又长图又多),但是好像在国内以及中文wiki上都没什么人关注:-(--3dball 09:53 2006年3月25日 (UTC)
- 我也赞同这个问题更迫切严重,不如多认真研究问题和条目,不过要是把这问题流于 US-bashing 的一种手段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澍子 10:12 2006年3月25日 (UTC)
- US-bashing? 不解……其实在美国还是很重视这个问题的呀,反倒是国内很少有人提起,就像3dball所说。我也是出国后才开始关注的。--Demos(Talk) 12:24 2006年3月25日 (UTC)
- 其实就如题目所言,全球变暖的影响所涉及的是它的生态、环境、经济、政治……效果,而非原因。而说起原因,全球变暖也不是温室效应单一因素决定的,气候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确实可以有很多文章可以做的。--Demos(Talk) 08:54 2006年3月25日 (UTC)
优良条目评选
[编辑]以下内容由Wikipedia:优良条目候选移至
- 全球变暖(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自然科学- 大气物理学及气象学 - Munford 17:02 2006年12月26日 (UTC)
- (!)意见全球暖话跟温室效应有关的部分,因为主条目是温室效应因此该段落可以再精简些,或详细内容移致主条目内,而温室气体部分,水才是最大的温室气体,却一点都没有着墨,这点还请增补--Droxiang 17:22 2006年12月26日 (UTC)
- (!)意见 这条条目好像说全球暖化是一个既定事实, 但大气变化受无限因素影响, 现在地球是否越来越热, 亦即未来一百年会否如联合国估计, 上升5 度, 依然有不确定因素。七十年代我们不是担心暖化, 而是担心“气候冷化”呢。作为一篇百科的题目, 似乎有必要交代清楚这一命题的特性, 以免成为环保团体的宣传。--Yau 15:49 2006年12月27日 (UTC)
- (!)意见:希望部分重要的红字条目,可以有有心人加强!Here Comes the PAIN!/踢馆去! 03:04 2006年12月28日 (UTC)
- (+)支持--约翰哈博克 02:54 2007年1月1日 (UTC)
- (+)支持,身为海岛人民,更加支持此内容充实的article--桃子娃 & Neversay 12:12 2007年1月2日 (UTC)
- (+)支持--费勒姆 费话连篇 14:08 2007年1月2日 (UTC)
如果图片能改成中文的就更好了
[编辑]建议可以参考热带气旋, 该条目引用的图片很多都将英文图标改为中文了。可以试试在原图片上用中文覆盖英文。--塔下人 23:38 2007年3月12日 (UTC)
南北极溶化后,可能会出现像冰河时期吗?
[编辑]以下移自wikipedia:詢問處
大家都说南北极冰山一直在融化,不知道冰山融化,对地球的短期影响,与长期影响各是什么? 我只是国小5年级的学生,希望有人帮我解答问题!谢谢!—以上未签名的意见是由ANN F W (对话 • 贡献) 在12:59 2007年2月27日 (UTC)所加入的。
气温梯度,这么专业的概念也不知道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能明白吗?小朋友,你关心的南北极冰山融化牵涉到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就是全球变暖。但是冰山的融化是全球变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同时冰山的融化会反过来加速全球变暖。至于全球变暖对地球的影响,短期的,除了气温上升主要就是气候变化更剧烈,旱涝等自然灾害更频繁;长期来看,地球不会一直变暖下去,在地球历史上气候始终是冷暖交替在变化,周期可能长达几十万年。所以全球变暖的长期影响是无法预测的。--Mukdener|留言 02:22 2007年3月3日 (UTC)
移動完畢
机器翻译
[编辑]我把机器翻译的部分隐藏了,请翻好之前不要显示。--Jnlin(讨论) 19:56 2007年3月28日 (UTC)
BBC记录片
[编辑][BBC 全球变暖的大骗局] The Great Global Warming Swindle 2007.3.8
这个记录片反对人为造成全球暖化的理论,并提出是由太阳、云、水汽等宏观环境因素所造成。片中的论点不一定全部正确,有兴趣的人可以寻找该片来看。--Hiaeoupyc 2007年6月20日 (三) 09:33 (UTC)
看过了,指出全球暖化其实是因为人们为了能源危机,所以要为非化石燃料做势,如果不是切尔诺贝尔事件,全球早就接受了核能了。
Gx9900gundam (留言) 2008年5月1日 (四) 15:46 (UTC)
为何 Cloudcolors 这样修改?
[编辑]本人并不同意是次修改:
2008年5月14日 (三) 06:05 Cloudcolors (討論 | 貢獻) (41,977 位元組) (回退,引用的內容並非權威內容)
Cloudcolors 以“引用的内容并非权威内容”为理由,回退前先的多项修改,做法令人费解。
第一、虽然部分内容可能并非权威,但部分已详细列出权威来源的内容却亦同时被删除,例如:
气候变暖将加剧疾病传播,如霍乱、登革热、疟疾、乙型脑炎等,将更多的与空气污染相关的疾病和死亡。 <ref>〔http://ido.3mt.com.cn/Article/200804/show944588c14p1.html 气候变暖将加剧疾病传播 中国新闻网 2008年4月9日 09:47:56〕</ref>
第二、Cloudcolors 在删除非权威内容的同时,并没有完整地删除,而是选择性地删除,违反中立性,例如:
#以目前的科技水準,想要維持經濟成長同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還是不可行的。(沒有被刪除) #以目前的環境變化,想要維持現時經濟增長及城市發展模式,同時保持現有生活環境是不可行的。(被刪除)
故本人认为 Cloudcolors 是次做法违反维基精神。 --Quality of Life (留言) 2008年5月17日 (六) 10:48 (UTC)
条目命名怪怪的?
[编辑]- “全球变暖”是哪一地区的用语?台湾这边的习惯用语应为“地球暖化”。-P1ayer (留言) 2008年5月27日 (二) 09:42 (UTC)
- ( ✓ )同意香港这边的习惯用语应为“全球暖化”或“Global Warming”。Quality of Life (留言) 2008年6月1日 (日) 01:17 (UTC)
参考连结的网址
[编辑]参考文献连结中"全球暖化 焉知非福"此一条目的网址指向一个个人网志,而原文网址在此: http://www.readersdigest.com.tw/rd/rdhtml/ce/magazine/mag_content.jsp?p=0&cid=1210
是否可以将连结位址改变成此网址?
P.S编辑页面的该部分我无法改变(不知为何,只看的到一行reflist语法,但我不懂)
118.168.243.53 (留言) 2009年2月26日 (四) 14:38 (UTC)
失效链接
[编辑]一个自动运行的bot发现下列外部链接可能已经失效。请帮助修复错误的链接或者移除它!
这个网页已经被保存在互联网档案馆(Internet Archive)。请为该网页提供一个合适的存档版本: [2]。--Sz-iwbot (留言) 2009年10月26日 (一) 03:08 (UTC)
失效链接 2
[编辑]一个自动运行的bot发现下列外部链接可能已经失效。请帮助修复错误的链接或者移除它!
这个网页已经被保存在互联网档案馆(Internet Archive)。请为该网页提供一个合适的存档版本: [3]。--Sz-iwbot (留言) 2009年10月26日 (一) 03:09 (UTC)
失效链接 3
[编辑]一个自动运行的bot发现下列外部链接可能已经失效。请帮助修复错误的链接或者移除它!
--Sz-iwbot (留言) 2009年10月26日 (一) 03:09 (UTC)
失效链接 4
[编辑]一个自动运行的bot发现下列外部链接可能已经失效。请帮助修复错误的链接或者移除它!
--Sz-iwbot (留言) 2009年10月26日 (一) 03:09 (UTC)
失效链接 5
[编辑]一个自动运行的bot发现下列外部链接可能已经失效。请帮助修复错误的链接或者移除它!
--Sz-iwbot (留言) 2009年10月26日 (一) 03:09 (UTC)
失效链接 6
[编辑]一个自动运行的bot发现下列外部链接可能已经失效。请帮助修复错误的链接或者移除它!
--Sz-iwbot (留言) 2009年10月26日 (一) 03:09 (UTC)
失效链接 7
[编辑]一个自动运行的bot发现下列外部链接可能已经失效。请帮助修复错误的链接或者移除它!
这个网页已经被保存在互联网档案馆(Internet Archive)。请为该网页提供一个合适的存档版本: [4]。--Sz-iwbot (留言) 2009年10月26日 (一) 03:09 (UTC)
失效链接 8
[编辑]一个自动运行的bot发现下列外部链接可能已经失效。请帮助修复错误的链接或者移除它!
--Sz-iwbot (留言) 2009年10月26日 (一) 03:10 (UTC)
失效链接 9
[编辑]一个自动运行的bot发现下列外部链接可能已经失效。请帮助修复错误的链接或者移除它!
--Sz-iwbot (留言) 2009年10月26日 (一) 03:16 (UTC)
失效链接 10
[编辑]一个自动运行的bot发现下列外部链接可能已经失效。请帮助修复错误的链接或者移除它!
这个网页已经被保存在互联网档案馆(Internet Archive)。请为该网页提供一个合适的存档版本: [5]。--Sz-iwbot (留言) 2009年10月26日 (一) 03:16 (UTC)
注意一下怀疑观点
[编辑]事实上,部分科学家对现有的温度测量有质疑,另外,各地大城市温度屡屡上升也被质疑是热岛效应,因为一些相近的小镇温度上升不显著。另外,海平面测量最好有全球和长跨度的数据对比-孙学 (留言) 2009年11月2日 (一) 11:17 (UTC)
优良条目重审
[编辑]- 以下内容移动自Wikipedia:优良条目候选(最后修订版本)
条目挂有多个维护模板,还存在多处来源请求(最早的来源请求来自2007年),外部链接有一些没翻译—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10月22日 (四) 03:00 (UTC)
- (+)支持,条目还有诸多模板,表示问题并未解决。-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0月31日 (六) 13:09 (UTC)
- (+)支持,部分章节的参考来源很弱—Ben.MQ 2009年11月1日 (日) 09:26 (UTC)
- 这个过期啦,麻烦管理员清一下。—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圆桌会) 2009年11月1日 (日) 10:31 (UTC)
- (+)支持,虽然提名无效、时效已过,但有必要表示同意(提名者在提名同时明确投下(+)支持票,并注明理由,如果提名者没投支持票或没注明理由,该提名都会被视为无效)-- akoo (想聊天的,这边请) 2009年11月1日 (日) 11:14 (UTC)
优良条目重审(第二次)
[编辑]- 以下内容移动自Wikipedia:优良条目重审(最后修订)
7支持,0反对 →撤销优良资格,请管理员处理。--达师 - 147 - 228 2010年8月26日 (四) 09:04 (UTC)
长期挂有多个维护模板,内容比较单薄,不符合优良条目要求--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12日 (四) 14:55 (UTC)
- (+)支持,上次Talk:全球变暖#优良条目重审竟然没有一张有效票,所有支持票全部超过时限。这次不能再像上次那样了!--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8月13日 (五) 10:29 (UTC)
- (+)支持,仍存在较多问题。——全麦面包 (请张嘴) 2010年8月13日 (五) 11:54 (UTC)
- (+)支持,是不是我自己也要投票?--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13日 (五) 12:40 (UTC)
- 是啊,提名者也要投票。--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8月13日 (五) 12:42 (UTC)
- (+)支持,后半截比较混乱-不平静的湖畔 (留言) 2010年8月13日 (五) 13:17 (UTC)
- (+)支持,大量维护性模板,而且不少图片未汉化。—ATRTC 2010年8月13日 (五) 14:16 (UTC)
- (+)支持:已经不是短期内可拯救的条目了。--海藻脑袋~YA!※动员令 2010年8月14日 (六) 09:03 (UTC)
- (+)支持,至少移除那三个模板后再说。-HW (留言 - 贡献) DC8 - Signpost 2010年8月14日 (六) 11:44 (UTC)
- (+)支持,不符合优良条目的标准。-ArikamaI 决战维基边缘的战士(谢绝废话)—I want you for DC8! 2010年8月24日 (二) 09:04 (UTC)↑该用户投票因超过时限而无效,但意见可供参考。
- 移动完毕--木木 (发呆中) 2010年9月5日 (日) 12:06 (UTC)
有关"造成的影响"应该移去依赖一个来源的告示
[编辑]虽然相关位置依赖条目"全球暖化的效应"作为其来源, 但是条目"全球暖化的效应"本身是优良条目有众多很好的来源... 所以不应该视之为一个问题。
移除的文字
[编辑]刚刚在条目中移除以下文字,内容目前属原创研究,需加入对应的参考资料:
“人类造的全球暖化其实根本只是冰山一角,如果说只是因为工业或大众所排放的CO2而使地球剧烈增温,这似乎太夸大了,请科学家们注意一下因火山活动增加所排放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这几年来火山的活动持续增加!然而地球真的暖化吗?2010冬季,2011冬季,2012年初皆有史上最低温的现象出现,这可能来自于太阳的活动有反复减弱的现象,太阳活动减弱磁场不强,宇宙射线大量进入地球的大气层,这可能使得云层加厚。结论:地球因火山活动剧烈的暖化和太阳反复减弱的现象导致地球气候极端化” --Wolfch (留言) 2012年2月10日 (五) 18:46 (UTC)
观点
[编辑]保护环境!青年人的责任! ——Rock com cn(留言) 2012年3月31日 (六) 13:40 (UTC)
此条目缺乏中立性
[编辑]即使全球变暖被大多数人所认可,但是仍有不少人认为全球变暖只是个骗局,例如《以碳之名》此书就点明全球变暖是个骗局。
目前暂且挂上{{POV}}模板—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Memberzgc(对话|贡献)于 2012年5月25日 (五) 10:07加入。
- 首先,发言后请签名;其次,如果你仅仅是因为有人反对“全球变暖”而挂POV的话,请注意维基的中立原则并不是不考虑比重的罗列所有观点。如果你坚持要表述根本反对“全球变暖”的观点,请参考英文维基对该条目的处理,另立条目罗列反对观点。塔下人(留言) 2012年5月28日 (一) 16:07 (UTC)
IPCC SRES Fraud Scenarios
[编辑]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全球变暖中的5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grida.no/climate/ipcc_tar/wg1/006.htm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40118133758/http://www.grida.no/climate/ipcc_tar/wg1/006.htm
- 向 http://www.grida.no/climate/ipcc_tar/wg1/007.htm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601014140/http://www.grida.no/climate/ipcc_tar/wg1/007.htm
- 向 http://www.cgd.ucar.edu/ccr/raimund/publications/Muscheler_et_al_Nature2005.pdf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108180530/http://www.cgd.ucar.edu/ccr/raimund/publications/Muscheler_et_al_Nature2005.pdf
- 向 http://www.cgd.ucar.edu/ccr/raimund/publications/Muscheler_et_al_Nature2005.pdf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108180530/http://www.cgd.ucar.edu/ccr/raimund/publications/Muscheler_et_al_Nature2005.pdf
- 向 http://www.climatescience.gov/Library/sap/sap1-1/finalreport/default.htm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203081058/http://www.climatescience.gov/Library/sap/sap1-1/finalreport/default.htm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6月8日 (四) 10:40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全球变暖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big5.t7online.com/feature/news140803.shtml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127055900/http://big5.t7online.com/feature/news140803.shtml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8年7月2日 (一) 10:13 (UTC)
我计划在2019年通过翻译英文维基来大幅扩展和更新这个条目
[编辑]英文维基是特色条目,因此翻译工作量巨大,我肯定不会一次翻译完后更新,而是不间断的翻译一段然后更新。因为很长时间没有编辑了,不当之处请各位指教。探索者(留言) 2018年12月29日 (六) 06:05 (UTC)
- 如果能考虑整合本地内容更佳,现在一部分参考文献英文那边不像是有的。浅蓝雪❉ 2018年12月29日 (六) 10:38 (UTC)
- 我先试着一小段一小段的改吧,初步的翻译发现一部分中文内容和英文条目有冲突,因为英文条目注释翔实且采用了最新数据,我会翻译英文而删除部分中文。探索者(留言) 2018年12月29日 (六) 11:26 (UTC)
编辑请求 2021-12-06
[编辑]请求已拒绝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1129003911/http://www.ipsnews.net/new_focus/kyoto/index.asp
http://www.ipsnews.net/news/environment/climate-change/--Chidgk1(留言) 2021年12月6日 (一) 16:43 (UTC)
- 未完成,不知所云--A1Cafel(留言) 2021年12月10日 (五) 03:59 (UTC)
Discussion on Meta-wiki
[编辑]@Dtetta:May I confirm once that you are requesting the deletion of the whole section 3.2 (including 3.2.1)? Sanmosa Immortal 2021年12月9日 (四) 06:28 (UTC)
- @Sanmosa: - Thank you for contacting me. I have posted my proposed edits (in English) a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ser:Dtetta/sandbox#Suggested_Edits. I hope to have a translation in Chinese by tomorrow, and I will post that here. Dtetta(留言) 2021年12月12日 (日) 05:25 (UTC)
感谢给与机会在这里发表评。以下是我对第3(成因),3.2(其他理论)和3.2.1(太阳变化理论)章节的编辑修改意见。
首先,我认为这篇文章的开头段落很好,概括了当前科学研究的主要观点:包括全球变暖的原因, 未来变暖趋势的预测, 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科学共识等。 这些段落还准确的描述了缓解气候变化所开展的国际工作。 虽然有一些信息和参考资料已经过时,但是所陈述的观点是基本准确的。
第3 节 (成因) 这一章节的引言段落上有几个问题: • 引言的四个段落没有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与WP:RS的指导意见不一致。可以参照英文版气候变化文章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具体文献见Drivers of recent temperature rise章节):Global warming causes • 除此之外,引言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内容有严重缺陷,因此建议删除。 • 引言的第一段第四句提出“近代气候变化的成因仍然是一个活跃的研究课题”,这句话言下之意认为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存在科学上的不确定性。这句话应该删除。 • 第二段提出了二氧化碳在工业化到来之前已经存在,以此为理由认为我们不需要对温室气体所导致的气候变暖担忧。这是对全球变暖的一种否认,应该删除。
第 3.2 节(其他理论) 第3.2节应该删除的原因如下: 第一段阐述大家缺乏对于人为原因导致气候变暖方面的共识。 虽然这个对于某些民众群体来说可能是正确的,但科学观点并非如此。因此,这段话错误的引导读者去相信科学家们对人为原因导致气候变暖这个事实存在分歧。另外,参考文献61是20年前发表的,参考文献62是基于一个不可靠的信息来源,因为没有迹象表明这个信息的内容经过任何编辑的审阅。参考文献63的链接已经不存在了。
第二段中的所有的陈述都与最新的IPCC AR6报告中的信息不一致。另外,参考文献64中并没有信息支持所陈述的观点。参考文献65是1998年的一次采访,以用来支持文中的观点。但是,我在当前同行评审文献中没有找到支持这一理论的文献。根据WP:RS,此类的科学文章应该引用同行评审文献作为可靠的信息来源。
我认为最后一段是无意义的句子。另外,没有列出参考文献。
第3.2.1节(太阳变化理论) 本节的参考文献和陈述有几个问题。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最新的IPCC报告的结论指出太阳有效辐射强度的最佳估计值为每平方米0.01 瓦AR6 WG1 p.7-46。这与人为导致的太阳辐射强度每平方米2.72瓦相比是非常小的数量AR6 WG1 p.7-7。 由于这段话阐述了太阳辐射是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 (第三句中使用了36%-没有引用任何可靠的参考文献),这篇文章错误的引导读者,使他们认为太阳辐射是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的成因。最近的IPCC 报告表明这显然不是真的。
这个章节应该准确描述科学上对于气候变化成因的理解, 但是目前这个章节的内容并没有做到这点,同时误导读者高估了太阳活动的影响。因此,这部分,正如目前所写,也应该删除。如果需要信息替换这个章节的内容,我建议参考英文版文章中的Solar and volcanic activity部分。
对我的原版英文评论感兴趣的,请看链接: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ser:Dtetta/sandbox#Suggested_Edits
这里是对于这些评论所展开的讨论 (英文): https://meta.wikimedia.org/wiki/Talk:Climate_change_portal/climate_denial_review#Deleting_denial_info_from_Chinese_GW_article
这些评论的简体中文由葵丽翻译。Dtetta(留言) 2021年12月12日 (日) 19:13 (UTC)
- 已按提议删减“成因”分段。--翘仔 2022年1月17日 (一) 10:04 (UTC)
Citing IPCC reports suggestion
[编辑]Hello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WikiProject_Climate_change
Thanks for considering the change requests above.
As some of your editors have such good English maybe they did not need to look at https://www.ipcc.ch/languages-2/chinese/publications-chinese/
Because citing IPCC reports is fiddly some guidance has been written for English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IPCC_citation
You could consider writing your own guidance (maybe referred to by FAQ) telling editors to cite the official Chinese versions (where available) instead of the English versions. In that way all your readers would be able to click through to the IPCC website and read the most authoritative information if they wished.
Have a nice day
Chidgk1(留言) 2021年12月9日 (四) 07:55 (UTC)
Discussion on Meta-wiki
[编辑]
Hello,
Sorry for writing English on your Wikipedia. There is a discussion at https://meta.wikimedia.org/wiki/Talk:Climate_change_portal/climate_denial_review#Deleting_denial_info_from_Chinese_GW_article you might like to join.
Also I noticed that IPCC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and "Technical summary" are available in Chinese for the fifth report at https://www.ipcc.ch/languages-2/chinese/
So I suppose the sixth report summaries might be translated soon.
Have a nice day
Chidgk1(留言) 2021年12月6日 (一) 17:53 (UTC)
参考翻译:
你好,关于全球暖化的问题,在此处上有一个讨论,使用者可以加入。除此,IPCC的“决策者摘要”和“技术摘要”有中文版,可用于第五次报告 (此处)所以我想第六次报告摘要可能很快就会被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