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2019冠状病毒病香港疫情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9冠状病毒病香港疫情
2022年3月4日,第五波疫情期间在明爱医院外等候治疗的病人
疾病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
病毒株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
指示病例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输入[1]
首例确诊日期2020年1月23日
持续时间2020年1月23日至2023年5月30日
(3年4个月又1周)
数据统计
确诊病例2,904,565[2][3]
疑似病例1[注 1]
死亡病例13,815[4]
死亡率0.46%(已改称“呈报个案病死率”[注 2]
政府网站
香港政府2019冠状病毒病专题网站
维基百科不提供医疗服务 医学声明 

2019冠状病毒病香港疫情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大流行的一部分。2020年1月23日,卫生防护中心正式宣布有一名于1月21日从武汉出发在深圳北站转乘广深港高铁抵港的中国内地男旅客确诊[1],揭开2019冠状病毒病在香港流行之序幕[7]。2月4日,香港首次出现3宗本地感染个案,病毒正式落地生根[8],之后陆续发生数波较多人受感染的疫情,2021年疫情曾经一度受控及有多个月无本地个案,但疫情在2022年元旦后再度复炽,传染性极强的Omicron变异病毒BA.2亚型于2022年1月由检疫酒店流入社区后急速扩散[9],2022年农历新年后疫情进一步恶化。3月3日为第五波疫情的峰顶,单日经快速抗原测试及核酸检测的阳性个案达76,991宗,3月中旬的单日检测阳性个案逐步下跌[10]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研究显示香港第五波疫情实际上最少有358万人受感染[11],加上超过8成人口已接种最少两剂疫苗,香港已出现群体免疫[12],确诊个案会渐趋减少,并且在疫苗接种率进一步提高下具备逐步取消防疫限制的条件,香港社会将得以恢复正常[13]。除非出现全新的变种病毒,否则未来一年再出出现如第五波般大爆发的机会很微[14]

截至2023年1月29日,香港政府公布的累计检测阳性个案有2,876,106宗。当中,核酸检测占1,215,651宗,快速抗原检测占1,660,455。核酸检测中,确诊个案占532,285宗,无症状感染占418,940宗,复阳个案占31宗。疫情以来累计死亡个案有13,333宗[注 3][4][15][3]。当局指死亡数字是指病人在身故时被验出对病毒呈阳性的人数,未必全部因感染2019冠状病毒病而导致死亡[16]。政府专家顾问、中大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分析其中的120宗个案,死于感染冠状病毒为38%,只是带病毒却因为其他原因死亡占37%,当中更有疑为跳楼自杀的死者只因对病毒检测呈阳性亦被当作死于感染病毒,医院管理局承认未能就死亡个案的数量提供实际数据[17]。许树昌又表示香港人均寿命高于世界大部分地区,香港死亡病例的年龄中位数属相当高龄的85岁,当中大部分没有接种疫苗,又有长期病患,而且有6成长者在入院前已决定不接受急救,才会导致香港的染疫死亡率较高[18]。政府专家顾问、港大医学院内科学系临床教授孔繁毅表示香港的受感染人数远高于政府的官方数字,因此死亡率被高估至0.6%,根据港大医学院的传染病学模型推算在2022年3月尾有超过400万人受感染,如以该数字计算的死亡率仅为0.18%,稍高于每年流感的0.10%死亡率[19],卫生防护中心及后将死亡率改称为病死率[6],又称有3至4成的病死患者与受病毒感染没有直接关系,特首林郑月娥于3月29日承认按常理患者数量是不只现在公布的100万人,或者起码有四分之一的香港人口已经确诊,日后会再整理数据及分析病死率[19]。2022年5月20日,政府专家顾问成员之一的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表示香港已建立起重症防护屏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仍在每天发表确诊数字是不重要及做法过时[20],应该将焦点放在需要入院及重症治疗的数字,确保医疗系统不会瘫痪即可,强调香港要把握好在2022年夏季达成社会复常及放宽防疫措施的“黄金机会”[21]

2022年7月15日,政府专家顾问港大微生物学讲座教授袁国勇、港大内科学系传染病科主任及临床教授孔繁毅,联同港大微生物学系名誉临床副教授龙振邦及临床助理教授薛达撰文并刊载于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杂志[22],指出疫情正迈向“风土病”,香港要避免医疗系统在冬季灾难性崩溃,便要趁病毒活跃度较低的夏季建立起“混合免疫”,透过接种疫苗并自然感染产生最强的预防重症免疫力,由于现时香港的疫苗接种率已达到高水平,所以现在应放宽社交距离措施,及取消低效的围封强检,容许病毒低度传播,并且尽早为婴儿及幼童普及接种疫苗,将有助于在病毒较活跃的冬季来临前建立好混合免疫[23]。2022年6月起,香港疫情再度反弹,9月8日单日新增11,091宗确诊,创3月下旬以来最高。

2022年9月19日,袁国勇再次联同港大名誉助理教授龙振邦、临床副教授陈福和和生物化学系教授金冬雁在网上媒体《灼见名家》撰文,表示香港已建立防重症免疫屏障,即使经历新一轮爆发重症及死亡仍维持在低水平,新冠病毒已在香港扎根并成为风土病。他们建议政府应该容许已接种疫苗者逐步恢复正常生活,例如撤销有关食肆的营业时间及人数等限制,对外则实施以检测取代检疫的入境措施,以加速迈向复常[24]。9月24日,行政长官李家超召开记者会宣布自2022年9月26日起全面取消海外及台湾入境人士的酒店检疫安排,象征着因清零政策而封闭了近三年的关口正式重新对外开放,但香港仍然成为全球少数未能摆脱强制检测等疫区措施及社会运作未能恢复正常的地区[25]

2022年12月28日,政府宣布优化和解除大部分防疫限制措施,当局于29日起不再界定密切接触者和发出检疫令,取消疫苗通行证,以及入境强制核酸检测,只维持口罩令;所有地方人士抵港当天和之后毋需进行强制核酸检测。[26]2023年1月19日,政府决定在1月30日起对感染人士撤销隔离令安排,不再向确诊者发隔离令,确诊者毋须呈报,改为发出健康措施建议,无症状患者可自由外出或上班,学生则不应上课直至快测阴性。[27] 2月28日,港府宣布由3月1日起取消口罩令,为全球最后一个取消口罩令地区。[28]

2023年4月起,香港疫情再次反弹,并引发第六波疫情,每日新增核酸检测确诊达到500多宗,污水病毒量亦重回去年12月高峰水平,但因中国大陆放弃对新冠病毒实行清零政策,因此香港政府并无意重启防疫措施。[29]

2023年5月30日,政府公布即时将应变级别由“紧急”调低至“戒备”。[30]

简要

[编辑]

第一波疫情

[编辑]

第一波(2020年1月下旬至2月下旬)

[编辑]
2020年2月20日,首架接载“钻石公主”号邮轮上106名香港居民的专机抵达香港国际机场,乘客随即被送往骏洋邨进行为期14天的强制检疫

2020年1月21日,中国武汉市一名39岁男旅客经深圳市乘搭广深港高速铁路入境香港[31][32],1月23日确诊为香港首宗病例[1],随后持续有感染个案从中国内地传入,政府在1月30日关闭六个往来中国内地的口岸[33]。武汉的一对夫妇在当地爆发疫情及受到感染后前往香港,与已由武汉移居到香港及居于油麻地御金·国峯的37岁女儿邓晞汇合[34],该对夫妇与邓晞先后于1月29日及31日确诊,成为香港首宗“人传人”个案[35]。2月5日,政府进一步关闭包括港澳客轮码头等多个出入境口岸[36],仅开放香港国际机场深圳湾管制站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并实施多项措施,然而香港仍然出现本地传染个案,期间发生“打边炉家族”、“福慧精舍佛堂组群”等聚集性感染[37],引发第一波疫情。疫情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一度有放缓迹象,政府部门在3月2日恢复上班,康文署重开部分设施。

第二波疫情

[编辑]

第二波(2020年3月中旬至4月下旬)

[编辑]

欧洲疫情于3月突然恶化导致“港人回流潮”,由3月中旬起输入个案大幅增加,他们把病毒带入社区,形成第二波疫情。当中以输入个案为主,期间亦出现“婚宴组群、酒吧组群、卡拉OK组群”的感染个案。同时,港府设立入境限制措施,例如禁止非香港居民入境及要求外地回港人士必需强制检疫14日、施加“限聚令”、向食肆施加防疫规定、关闭表列处所等,新增个案在4月中旬逐步减少,限制措施在5月逐渐放宽,5月及6月连续多日无本地个案。

第三波疫情

[编辑]

第三波(2020年7月上旬至9月下旬)

[编辑]
2020年7月29日,政府勒令全港食肆全日禁止堂食[38]首天市民只能抵受炎热天气,在户外被围封的范围进食

政府接受香港船东会的游说容许外地海员及机组人员豁免检疫[39],却有部分染疫的海员登岸后进入社区,导致2020年7月上旬的本地个案数字逐步上升,掀起第三波疫情[40]。7月19日出现单日过百宗确诊个案,又出现“庆回归组群富临生日宴组群、葵青货柜码头组群、大围交通城组群”的传播链,之后连续多日录得百多宗确诊,7月29日,特区政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实行全日禁止食肆堂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41],措施引起反对,而仅维持一天便取消。何柏良认为,政府实施食肆全日禁堂食措施原意是好的,但未有其他措施配合,例如有人需在厕所用膳,病毒传播风险可能比在餐厅用膳更高。他指出,可重新开放午市堂食,但餐厅防疫工作要更安全,包括下调每台人数、放置隔板、背对背坐或面对墙壁用膳等;又提醒市民,用膳时不要多人聚集、不要倾谈,用膳后戴上口罩再说话。[42]7月30日录得149宗确诊个案,为第三波疫情最高[43]。由于此波疫情中染疫者年龄较高,固死亡率亦因而上升。第三波疫情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达到高峰后逐步放缓,政府在8月下旬逐步放宽防疫措施。此后虽然偶有组群感染,但大多规模较小,未有再次在社区引起爆发。

第四波疫情

[编辑]

第四波(2020年11月下旬至2021年5月下旬)

[编辑]
西营盘URSUS FITNESS健身中心组群掀起超过140人的大爆发,政府其后要求健身中心人士戴口罩及全港健身室职员强制检测[44]

直到11月19日一名75岁女商人到访位于湾仔骆克道三湘大厦的Starlight Dance Club,之后有多名曾经到访该舞厅的人士先后确诊,引发“歌舞组群”,被视为第四波疫情开始,确诊数字在11月29日升至这波最高的115宗。虽然政府在12月2日起已收紧防疫措施,但疫情回落的速度缓慢,在2021年1月中旬更出现反弹,期间亦在多个建筑工地发生地盘组群疫情[45][46]。疫情终在1月下旬逐步放缓,虽然及后爆发“K11 MUSEA名潮食馆组群”[47]及西环“URSUS FITNESS健身中心组群”[48][49],但在政府加快追踪密切接触者下,两个组群未有再在社区进一步扩散,第四波疫情在5月下旬正式结束。期间虽然有在机场工作的人员[50]、豁免检疫人士[51][52]及抵港人士在完成检疫后染疫并进入社区[53][54],但均未有导致社区爆发另一波疫情,香港于2021年年中至年尾连续8个月达致社区感染个案清零,港府又对国际来港航班实施更严格的限制以便优先与中国大陆通关[55],但中港两地商讨通关进程缓慢,至2022年初两地都爆发大规模疫情导致中港通关无期[56]

第五波疫情

[编辑]

第五波(2021年12月下旬至2023年3月)

[编辑]

2021年12月下旬至2022年1月中旬

[编辑]
2月3日,沙田市中心多处发现污水监测结果对病毒呈阳性,多个地方被纳入强制检测公告,沥源社区会堂外有大批市民排队等候强制检测
2月17日,博爱医院将急症室对出的露天停车场设置为帐篷用作临时安置患者,有视察过的官员形容情况如第三世界。[57]

香港在2021年12月下旬开始出现第五波疫情,政府容许国泰航空采用“客机去货机返”的方式运作[58],却增加了变种病毒传入的风险[59],因为有数名以“货机机组人员”身份飞回香港的机舱服务员未有依照抵港后立即回家自我隔离的规定,导致Omicron变异病毒株BA.1亚型流入社区并发展为不同的传播组群[60],包括由屯门男机舱服务员引发的“望月楼组群”[61]、由北角机舱服务员母亲引发的“维园广场跳舞组群”[62]及“陆田园餐厅组群”[63],虽然本地个案数字开始上升,但当局其后称截断了上述机组人员相关的组群传播链,疫情并未在社区广泛传播,惟因北角女机舱服务员母亲组群揪出备受广大社会舆论谴责的“洪为民生日派对事件[64][65],多名政府官员集体违法违规导致香港特区政府陷入严重的政治与诚信危机[66]。由机组人员传入的Omicron变异病毒株BA.1亚型于2022年1月中受控。

2022年1月中旬至5月中旬

[编辑]
3月16日,中央援港医疗队抵达香园围口岸,支持香港抗击疫情

传染性更强的Omicron变异病毒株BA.2亚型却因为位于油麻地的检疫酒店香港海景丝丽酒店发生内部交叉感染[67],形成“检疫酒店组群”并导致第五波疫情大爆发[68][69]。“检疫酒店组群”起因于一名在2021年12月20日抵港的43岁巴基斯坦裔女子于酒店内接受隔离检疫期间受到同楼层相连房间带有高度传染性的Omicron变异病毒株BA.2亚型的两名尼泊尔男子交叉感染[70],她在酒店的21天隔离检疫期在1月10日届满时,未有被检测出已受到感染[71],她随后返回大坑东邨东满楼的住所,传染性极强的Omicron变异病毒株BA.2亚型因而被带入社区,到1月15日的检测才出现阳性,与她同住的5名家人,一个居于元州街宝华阁的4人家庭,以及在同一大厦的住户都已受到该种变异病毒株感染,仅第一代传播就牵涉12人[72],病毒亦传播到美孚百老汇街地利亚修女纪念学校等三所学校[9],一名居于马鞍山锦丰苑的监考女教师和多名学生,以及一名居于美孚新邨的幼稚园教师先后确诊[73],“检疫酒店组群”更因为巴裔女子的丈夫在葵涌邨的垃圾房拾荒引发超过440名居民染疫[74]。虽然政府在该邨多栋大厦实施围封强检或禁足,但未能阻止病毒扩散[69]。1月18日有一名在铜锣湾的一家宠物店工作的女店员确诊Delta变异病毒株,“宠物店组群”出现后政府要求全港有饲养仓鼠的市民同意弃养供渔护署大规模人道毁灭[75]

2022年1月下旬起疫情在香港社区蔓延,初期个案集中在葵涌邨,后来蔓延至其他地区,并出现Omicron变异病毒株Delta变异病毒株同时传播[76]。2月1日是农历新年,新年假期的跨家庭聚会、拜年及团年活动,使疫情在2月5日起急剧恶化。2月9日,单日确诊首次破千宗,确诊数字在1月23日至2月25日以约每5天升一倍,大部分感染个案都涉及派生自“检疫酒店组群”的Omicron变异病毒株BA.2亚型[77]。2月25日,单日确诊首次破万宗,达到10,010例,确诊数字之后缩短至每2天约增加一倍,受制于香港特区政府的“动态清零”政策,当时并不容许患者及其家人居家隔离及治疗,确诊者及其紧密接触者都必须被送往医院或隔离设施[78],公立医院隔离病房的容量已经饱和,却有大量无症状或轻症患者都因为要配合港府执行“动态清零”而被送入医院[79],导致医院外的露天位置需要放置大量病床[80],包括明爱医院在内的多家公立医院都有大批候诊者在户外露宿等候入院。2月16日起香港气温显著下降,晚间气温跌至摄氏10度以下,天气寒冷及持续下雨,滞留在医院室外的大批病人被逼在湿冷的寒风下瑟缩及着凉[81],引起香港及国际舆论关注[82],到2月18日晚上医院才勉强腾出空间供大部分病人挤进室内。

因为传统核酸检测已无法跟上疫情的发展,而自行做快速抗原检测的工具已日趋普及,港府改变过往只认可由特定承办商作核酸检测的做法,自2月25日起也承认快速抗原检测阳性的个案,并在3月7日开通快速检测申报平台,供市民申报[83]。至2022年2月中旬,在动态清零下的所有确诊者及密切接触者都会被送往医院或入住隔离设施,却有高官及议员于同期享有特权没有进入隔离营及可选择居家隔离[84],至其后因为阳性个案持续增加,港府于2月尾才接受部分患者在家隔离治疗[85],至3月13日最少有30万名确诊者正在居家隔离[86]

是否进行全民检测的争论

[编辑]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于2月22日推翻她过往多次称香港不适合全民检测的说法[87],林郑月娥宣称即将在香港举行全民强制检测,所有人要完成三次核酸检测[88],但其不断改变的说法却进一步动摇市民对政府的信任及造成信息混乱[89],而港府在政治正确的压力下亦陷入既无法清零又不可选择共存的两难局面[82][90],随后立法会议员及建制派政客屡次发表香港将要实施封城及禁足等言论[91],造成民众恐慌[92],导致市面出现粮食、日用品及药物的抢购潮与混乱[93]

对此,中国大陆部落客、也是红三代的任意以“兔主席”的网名在2月发文评论香港第5波疫情,他称虽然知道中央的好意,但香港缺乏必要的政治、社会、文化及公共管理的基础,他推估不可能落实“动态清零”,提议香港采取与病毒共存策略,总好过现在付出了尝试清零的代价,却得不到清零的好处,弄得两头都不靠[94]

3月9日,林郑月娥改口称不会因为之前自己讲过要在3月内进行全民强制核酸检测便勉强去做,这个已不是优先项目,目前没有这方面的时间表可交代[95],但建制派媒体及论者于同月下旬仍在施压港府要效法上海封城,并以此抨击林郑月娥没有实施全港封控及全民强检[96],至4月初上海封城产生大量次生灾害终使建制派对港府的施压及抨击消退[97]

2022年3月17日,身兼政府专家顾问的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联同港大医学院临床助理教授薛达和名誉临床副教授龙振邦在《明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第五波疫情的主浪是由外防输入的检疫酒店引起,Omicron BA.2变种病毒由检疫酒店流入社区后出现广泛的隐性传播,引致疫情大爆发[98]。现在即使第五波疫情渐趋平缓也会持续多个月每日确诊数千宗,建议当局尽快公布复常计划及路线图[99],争取香港社会在夏季复常,疫苗接种率如达到95%,可逐步放宽防疫措施;又提出轻症患者无须强制被带到隔离设施,将防疫人手用于帮助更需要的人;而政府之前提出的全民强检已没有实际作用,应将资源用于救治患者,提升医疗容量;因为输入个案与本地最少70万宗确诊相比已是沧海一粟,所以可尽早恢复国际航班,三位专家认为政府早日公布明确的社会复常计划,对于市民重拾对前景的信心十分重要[99]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在受访时表示认同三位专家的看法,香港应在提高疫苗接种率后使经济活动复常,逐步放宽防疫限制,戴口罩则是最后解除的措施,同时认为康复的长者应在后3个月后接种一剂复必泰疫苗加强免疫力[100]。林郑月娥在同日的记者会表示强烈感受到普罗市民对防疫措施的容忍力下降,金融机构也失去耐性,防疫措施有检讨的空间,对于政府专家称95%接种率才可以放宽措施,林郑称这是自绑手脚,因为昨天接种第一针的只有八千多人,要达到这个接种率还有很长的路,放宽措施的时间不能单看这个指针,但会继续提高接种率[101]。身兼政府疫苗专家顾问的港大医学院内科学系临床教授孔繁毅在香港商业电台的专访上表示,根据香港大学的研究,香港的实际感染人数已累计至350万人,加上疫苗接种率已提高,特别是第五波疫情在社区已广泛传播,香港人口已出现群体免疫,这也反映于近日的确诊人数有下降趋势,只要确诊个案持续减少及提高完整疫苗覆盖率,香港便具备放宽防疫措施的条件,餐厅可恢复晚市及重新开放康乐设施,鉴于香港的感染人数已经比部分国家更高,因此可恢复国际航班及对已完成接种疫苗并在病毒检测呈阴性的入境人士免除强制隔离[102]。袁国勇在3月20日受访时表示,大量进行核酸检测在香港已不重要[103],因为部分患者确诊半年后仍然会呈阳性,应以快速抗原测试为主;又指过往的围堵政策已不合时宜,应该将重点放在降低入院及死亡数字,当局亦应分清哪些病人是死于新冠病毒,还是带病毒却因为其他原因死亡,减少公众恐慌;袁又称近期使用的莫纳皮拉韦帕克斯洛维德口服药可有效减少长者重症[103]

高峰后确诊个案消退

[编辑]

第五波疫情于2022年3月3日见顶后逐渐消退(当日经快速抗原测试及核酸检测的阳性个案达76,991宗[10]),至4月9日核酸检测阳性个案897宗,接获快速检测阳性1638宗,当中大部分属无症状个案[104]。随着群体免疫的形成[105],医疗压力得以承受,专家顾问袁国勇表示只要继续推展疫苗接种工作,香港可于今年5月放宽社交距离限制,7月完成疫苗接种后,香港可于2022年圣诞节前后完全恢复正常,预期香港今年将会有“快乐圣诞”[106];专家顾问孔繁毅表示,香港的第三针接种比例如达到9成,将会比新加坡更有条件开放防疫措施,孔又称如疫情稳步下降,香港在今年6至7月将具备在室外无须佩戴口罩的条件[107]

假期后疫情持续稳步回落

[编辑]

2022年4月15日至18日是复活节连同周末的长假期,适逢2022年消费券第一期发放,市民都趁假期逛街购物或郊游,市面人流明显增加,不过假期后没有发生疫情反弹的情况,阳性个案继续稳步回落,专家顾问许树昌及孔繁毅均认为香港最少有400多万人曾经受到感染,体内已产生抗体,加上大部分人已接种疫苗,香港人口已筑起免疫屏障[108][109],如病毒没有重大转变,香港在半年至1年内,疫情大幅反弹的机会很低[110],惟即使进行全民检测也难以彻底将确诊个案清零,清零亦不可能长期持续,应把资源用于防重症和死亡,避免医疗系统承受过大压力[111]

确诊个案/变异病毒株

[编辑]

2022年6月起,香港疫情因为Omicron变异病毒株BA.2.12.1亚型Omicron变异病毒株BA.4亚型Omicron变异病毒株BA.5亚型反弹,单日确诊破千,8月28日更新增逾九千宗确诊,创3月底以来新高。

2022年8月30日,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公布各变异病毒株占比,Omicron BA.5占49.5%、Omicron BA.4占6.7%、Omicron BA.2.12.1占6.1%、Omicron BA.2.2占37.7%。Omicron BA.5继续成为主流毒株。该波疫情已于9月8日第2度见顶,并达到11,091宗(本地:10,910宗),此后1星期逐渐缓和(至9月12日为7938宗,中秋节过后9月16日曾反弹至8999宗,之后再次回落)。CHP宣告9月25日起不再举行疫情记者会,改以新闻犒发放(当日进一步缓和至3000宗+水平,低见3894宗)。

2022年10月起,由于政府放宽入境限制,加上境外确诊人士带来有新的病毒株流入香港(例如BQ.1.1、BA.2.75.2、XBD等)(每天平均一宗)确诊个案缓慢回升,由10月4日的3000多宗水平升至5000多宗,其后维持约1个多月。2022年11月13日,本地疫情重新上升至6000多宗,此后疫情急剧恶化(11月17日更第2度重上8000多宗水平,自22年9月初以来新高)。2022年11月24日,确诊个案升到9000多宗,其后稍微回落。至2022年12月1日,确诊个案自3个月来再次达到10000多宗,其后继续维持升势。2022年12月23日,确诊个案达到20000多宗。

行政长官优化多项防疫措施

[编辑]

2022年12月28日,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宣布优化防疫措施,包括取消检疫令,以及不再界定密切接触者,但会通过确诊患者向相关人士发出健康措施建议。另外,当局指考虑到整体社会已达致相当高的疫苗接种率,加上社会已建立较广泛的防疫屏障,将取消疫苗通行证和所有入境人士强制核酸检测的要求;也会取消所有社交距离措施,包括限聚令、1.5米餐桌距离和每台人数限制等,只维持口罩令。上述优化措施会于12月29日起生效。当局并统一海外、内地、澳门以及台湾抵港人士的入境安排,29日起毋须在抵港当天或抵港后接受核酸检测,改为自行进行快速测试至第五天的健康建议。[112][26]

2022年12月31日确诊个案达到29000多宗后,疫情渐趋缓和。

2023年

[编辑]

由2023年1月16日起调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的判定标准。由该日起发出的检测结果,除作为临床诊断用途外,如检测Ct值为35或以上,会一律被界定为阴性。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由同日凌晨零时起,不再把核酸检测结果Ct值达35或以上的人士列作确诊个案。有关人士不会获发隔离令(即不用进行家居隔离,亦不会被安排进入社区隔离设施)。调整后的判定标准同样适用于在社区检测中心/检测站进行的免费及自费检测,其中自费检测的阴性证明可用作跨境等用途。

1月19日,政府宣布由1月30日起,不会再向新冠病毒感染人士发出隔离令,患者毋须再在住所、医院或隔离设施等接受隔离;而检测阳性的人士,亦毋须再透过卫生署署方的网上平台申报,无症状感染者可以外出活动和上班,但建议学生不要上学,如有需要可求医,做法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类似。当局会发信通知全港医生,只需呈报严重和死亡个案,中心日后只会经专题网站上传核酸阳性数字及死亡个案,取代新闻公告,做法与流感等呼吸道风土病相同。[113]

2月28日,政府宣布考虑了最新疫情和风险后,3月1日起开始全面取消口罩令,香港为全球最后一个取消口罩令地区。为保护高危组群,进入医疗设施的人士以及有部分行业(如饮食业及零售业等)工作的员工仍必须戴口罩,院舍亦可透过行政指令要求职员和到访人士戴口罩。至此,维持约3年的新冠肺炎防疫措施结束[28]

本港自三月初撤销口罩令后,所有对大众适用的防疫措施均已经解除,社会经已全面复常,新冠已按一般上呼吸道感染方式管理,防疫措施亦以保护高危组群为重点。[114]

随着世卫于5月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将参考世卫对疫情的最新意见,评估本地情况和风险及病毒变异情况,查看疫情防控应变级别,并相应调整余下与疫情相关的措施及安排,会适时作出公布。[114]

2023年5月30日,政府公布,即时将应变级别由“紧急”调低至“戒备”,“应对疫情指导及协调组”和抗疫专家顾问团的架构同步撤销。[30]

第六波疫情

[编辑]

第六波(2023年4月中旬至今)

[编辑]

2023年4月中,香港疫情再次反弹,并引发第六波疫情,每日新增核酸检测确诊达到500多宗,污水病毒量亦重回去年12月高峰水平,但因中国大陆放弃对新冠病毒实行清零政策,因此香港政府并无意重启防疫措施。[115]

病例

[编辑]

反应与影响

[编辑]

香港政府自2022年1月起大幅收紧社交距离限制,除了在早几波疫情受影响的食肆,美容院,卡啦OK,健身室等外,连发型屋及宗教处所也要停业。而食肆及商场更受限于疫苗通行证政策生意进一步受损,有部分食肆更因此停业甚至结业[来源请求],导致失业率从11月至1月的3.9%[116]在短短两个月急升至5%[117]

2022年2月25日起香港疫情在同年2月19日至2月22日寒流及长命雨后急剧恶化,加上受俄乌战争影响,令恒生指数在2月23日至3月15日间大跌22.92%[118]

2022年2月10日至4月20日,香港政府重推2人限聚令,而且限聚令亦用于私人地方,多于2户夸家庭聚会亦被禁止[119]

同时,为了配合特区政府的抗疫工作,中学或以下学校破天荒于非夏季放暑假,不迟于3月17日开始放暑假,直至复活节假期结束,然后一直上课至8月12日[120]

2022年3月4日,在第5波疫情影响下,港铁更因疫情导致车务人手紧张,首次减繁忙时间列车班次[121],同时巴士公司亦有多条路线全日停驶[122]

此外,因应疫情严重,由2022年3月9日起至4月15日,行政长官除周二行政会议外,每天与相关局长每日会举行新闻发布会[123]

相关安排

[编辑]

相关争议

[编辑]

中小企纾缓措施

[编辑]

疾病名称

[编辑]

对于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引发的疾病,香港法定名称最初为“严重新型传染性病原体呼吸系统病”[124],在4月29日起改为“2019冠状病毒病”[125]。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早期使用的命名是“武汉肺炎”[126][127],后来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28],在2020年2月19日起,卫生防护中心改称它为“2019冠状病毒病”[129]

武汉肺炎

香港传媒在疫情爆发初期普遍采用此名称,包括《明报[130]、《星岛日报[131][132]、《苹果日报[133]、《东方日报[134]、《成报[135]、《香港经济日报[136]、《头条日报[137]、《癫狗日报[138]、《立场新闻[139]、《am730[140]、《晴报[141]、《香港01[142]、《852邮报[143]等,称呼为“武汉肺炎”,简称“武肺”[144][145]

变种病毒

无线新闻有时也会称呼“变种病毒”。

新型肺炎

热血时报[146]有线新闻商业电台香港电台,称呼为“新型肺炎”。

新冠肺炎

后来,《明报[147]、《星岛日报[148]、《香港经济日报[149]、《头条日报[150]、《am730[151]、《晴报[152]、《东方日报》、《经济通[153]、《大公报[154]、《香港01[155],逐渐改用“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now新闻称呼为“新型冠状病毒”或“新冠病毒”。
无线新闻初期称呼为“新型肺炎”,后称呼为“新冠肺炎”,现称呼为“新冠病毒”。

相关条目

[编辑]

感染组群及事件

[编辑]

香港疫情相关

[编辑]

其他地区疫情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第97号个案,为“钻石公主号”邮轮乘客,在香港隔离时发现有病毒抗体,但没有在香港发病,故列作怀疑个案。[5]
  2. ^ 由于有4成对病毒检测呈阳性的死者,死因与感染病毒没有直接关系,卫生防护中心已于2022年3月28日将“死亡率”改称为“呈报个案病死率”。[6]
  3. ^ 香港政府没有将无症状感染个案及快速抗原测试阳性个案列为确诊个案。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武漢肺炎】港府「開口中」首宗確診經高鐵傳入 港鐵忽視「播毒」風險?. 香港经济日报. 2020-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9). 
  2.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新聞公報.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3). 
  3. ^ 3.0 3.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2-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3). 
  4. ^ 4.0 4.1 2019冠狀病毒病-香港最新情況. chp-dashboard.geodata.gov.hk. [2022-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中文). 
  5. ^ 【疫情焦点】元州邨夫妇确诊 46岁男子初步确诊 全港个案破百宗(附全港隔离大厦搜索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20-03-01
  6. ^ 6.0 6.1 衛生防護中心棄用「死亡率」 由「呈報個案病死率」取代. 明报. 2022-03-28 [2022-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0). 
  7. ^ 李恩慈. 【武漢肺炎】消息:本港兩名高度懷疑病人正式確診 正隔離治療. 香港01. 2020-01-23 [2020-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7). 
  8. ^ 本港再確診兩宗無外遊感染個案 顯示有隱形傳播. 巴士的报. 2020-02-04 [2020-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1). 
  9. ^ 9.0 9.1 增3無源頭個案 火頭處處 檢疫酒店播毒傳六代 監考老師初確多校中招. AM730. 2022-01-20 [2022-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4). 
  10. ^ 10.0 10.1 快測平台3.5前呈報逾18萬宗 總確診逼近100萬 林鄭籲勿掉以輕心. 香港01. 2022-03-16 [2022-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5). 
  11. ^ 港大推算358萬人已感染 歐家榮指屬合理數字. 香港电台. 2022-03-15 [2022-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1). 
  12. ^ 群體免疫|孔繁毅相信本港已有群體免疫 可研放寬社交距離恢復晚市堂食. 晴报. 2022-03-19 [2022-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1). 
  13. ^ 孔繁毅稱本港長遠比新加坡更有條件開放 料市民夏季起毋須再戴口罩. 明报. 2022-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5). 
  14. ^ 云嘉晋. 孔繁毅稱可提前第二階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未來一年再爆發機會細. 香港01. 2022-04-24 [2022-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1). 
  15.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新聞公報. [2022-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4). 
  16. ^ 锺妍. 疫情|染疫人數首破100萬 多265人不治 25歲腎病患者入院6日亡. 香港01. 2022-03-18 [2022-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3). 
  17. ^ 梁思行. 墮樓死亡計入總數 許樹昌分析:死於新冠與死時帶毒各佔四成. 香港01. 2022-03-19 [2022-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2) (中文(香港)). 
  18. ^ 死亡中位數85歲 許樹昌:六成長者不急救. 明报. 2022-03-13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3). 
  19. ^ 19.0 19.1 專家指病死率 遭高估實際僅0.18% 林鄭承認最少180萬人染疫. 经济通. 2022-03-29 [2022-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9). 
  20. ^ 袁國勇:每日確診數字不重要及過時. FORTUNE INSIGHT. 2022-05-20 [2022-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6). 
  21. ^ 袁國勇指本港存在疫苗重症屏障 應把握復常黃金機會. 香港经济日报. 2022-05-20 [2022-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22. ^ BEYOND HONG KONG’S COVID-19 FIFTH WAVE: COPING WITH THE CORONAVIRUS. AsiaGlobal Online Journal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22-07-15 [2022-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6). 
  23. ^ 4專家倡混合免疫 讓社區低度傳播 籲棄圍封強檢學校撤快測 除戴口罩外逐步鬆綁. 明报. 2022-07-16 [2022-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6). 
  24. ^ 疫情|袁國勇等學者倡讓打齊針者復常 如撤食肆限制但仍須戴口罩 無打針者恆常做快測. am730. 2022-09-19 [2022-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1). 
  25. ^ 放鬆疫情管控後,香港能否恢復「國際都會」的往日光彩?. 纽约时报. 2022-09-29 [2022-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5). 
  26. ^ 26.0 26.1 香港除維持口罩禁令 明起入境取消測核酸與社交距離措施. tw.news.yahoo.com.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9) (中文(台湾)). 
  27. ^ am730. 疫情|1月30日起取消隔離令毋須呈報 無症狀患者可自由外出上班 (持續更新). am730. [2023-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4) (中文(香港)). 
  28. ^ 28.0 28.1 口罩令明日起取消 醫院及院舍可要求訪客戴口罩. Now 新闻.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9) (中文(香港)). 
  29. ^ News, 无线新闻TVB. 有醫生指本港進入「第六波」疫情暫仍以輕症為主 料未需要加強防疫 | 無綫新聞TVB News. 无线新闻 TVB News. [2023-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8) (中文(繁体)). 
  30. ^ 30.0 30.1 政府即時調低新冠疫情應變級別由「緊急」至「戒備」 - RTHK. 香港电台. [2023-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3) (中文(台湾)). 
  31. ^ 消息指本港確診首宗個案 患者轉送瑪嘉烈醫院. now新闻. 2020-01-22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32. ^ 港現新型冠狀病毒高度懷疑個案. 香港政府新闻网. 2020年1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2). 
  33. ^ 入境處就武漢肺炎疫情防疫的補充資料 (PDF). [2022-06-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6-05). 
  34. ^ 再多2人確診武漢肺炎 港或現首宗有限度人傳人. 东方日报. 2020-01-31 [2022-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7). 
  35. ^ 父母武漢來港確診肺炎被指播毒 37歲海通國際高層女兒:對此很自責. 香港经济日报. 2020-02-01 [2022-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8). 
  36. ^ 林鄭月娥擴大局部封關 關羅湖口岸 餘三個可出入境. 香港01. 2020-02-03 [2022-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37. ^ 消息:北角佛堂群組再多一婦確診. AM730. 2020-03-01 [2022-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5). 
  38. ^ 加強防疫措施 食肆禁堂食. Hong Kong's Information Services Department. [2022-08-26] (中文(香港)). 
  39. ^ 解析船員換班:不聽建言的港府,與填不完的防疫漏洞. 端媒体. 2020-08-06 [2022-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40. ^ 國際航運公會請求容許船員換班:大家更應感謝他們付出. 香港01. 202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41. ^ 【全日禁堂食】地盤工人叫苦連天:午飯無得「歎陣冷氣、飲杯凍啡」好難捱. 众新闻. 2020-07-28 [202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3) (中文). 
  42. ^ 食肆全禁堂食|曾倡全日禁堂食 何栢良促政府盡快修改措施 (12:30) - 20200730 - 港聞. 明报新闻网 - 即时新闻 instant news. [2022-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0) (中文(繁体)). 
  43. ^ 存档副本. [2020-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9). 
  44. ^ URSUS Fitness險變歌舞群組翻版 4招擴追蹤 張竹君:群組已穩定. 香港01. 2021-03-22 [202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0). 
  45. ^ 存档副本.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0). 
  46. ^ 存档副本.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0). 
  47. ^ 存档副本.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0). 
  48. ^ 存档副本.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0). 
  49. ^ 存档副本.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0). 
  50. ^ 新冠肺炎|港增7確診帶L452R變種病毒 27歲機場地勤屬本地源頭不明. 明报. 2021-06-24 [2021-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5). 
  51. ^ 沙地領事子女豁免檢疫卻確診 專家:變種病毒流入社區成防疫漏洞. 香港01. 2021-07-20 [2021-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3). 
  52. ^ 指Delta變種病毒無孔不入 梁子超:豁免機組人員檢疫安排忽略安全性 . 橙新闻. 2021-11-10 [2021-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3). 
  53. ^ 新冠肺炎|伯嘉士大廈熟睡住客成漏網之魚 未聞拍門無檢測無撤離. 明报. 2021-04-17 [2021-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3). 
  54. ^ 美國來港38歲外傭染變種新冠 曾到訪4地點乘搭巴士小巴. ON.CC. 2021-08-13 [2021-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3). 
  55. ^ 香港宣佈收緊防疫豁免措施 能否與中國大陸通關仍然存疑. BBC. 2021-10-28 [2022-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8). 
  56. ^ 通關無期難復甦 苛政累港變孤島. 东方日报. 2022-05-23 [2022-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5). 
  57. ^ 病人醫院瑟縮帳篷等病床如第三世界 林鄭今晤地產商增隔離酒店. 香港01. 2022-02-16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58. ^ 國泰航空:「客機去貨機返」符合規定、一直向港府提交紀錄 林鄭:空運大減物價將升. 香港经济日报. 2022-01-12 [2022-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8). 
  59. ^ 麥美娟批官員玩割席 促陳帆為疫情負責:你累死香港. 明报. 2022-01-09 [2022-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6). 
  60. ^ 望月樓群組涉4枱食客染疫 梁卓偉:難重組傳播途徑 未來兩周屬危險期 建議食客入座選「風口位」. [2022-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9). 
  61. ^ Omicron|望月樓群組7人染疫 13歲女初確診 袁國勇︰第五波前奏. 香港01. 2022-01-04 [2022-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5) (中文(香港)). 
  62. ^ 黄伟伦, 郑秋玲, 梁焕敏, 陈淑霞, 黄金棋, 劳敏仪, 张嘉敏, 曾凯欣, 胡家欣, 孔繁栩. 新冠肺炎.1.6|一晚連封5區 空姐母親跳舞群組傳至高官聚會. 香港01. 2022-01-06 [2022-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7) (中文(香港)). 
  63. ^ 跳舞及陸田園群組擴大 北角教會至少3名外傭染疫教友需檢疫. 头条日报 Headline Daily. [2022-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7) (zh-yue-Hant-HK). 
  64. ^ 13官12道歉 民政副局陳積志未回應 蔡子強:區嘉宏兩挫執法威信. 明报. 2022-01-07 [2022-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9). 
  65. ^ 人大代表壽宴「播毒」 港20議員10多高官共170人須強制隔離. RFA. 2022-01-07 [2022-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8). 
  66. ^ 按國泰標準問責高官. 信报 (雅虎新闻). 2022-01-13 [2022-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3) (zh-Hans-HK). 
  67. ^ Omicron 港社區首現BA.2亞系 理大蕭傑恒:巴籍婦群組或較北角空姐嚴重. AM730. 2022-01-18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7). 
  68. ^ 行政長官抗疫記者會開場發言及答問內容. 香港政府新闻公报. 2022-01-23 [2022-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3). 
  69. ^ 69.0 69.1 第五波40日逾2000個案 「檢疫酒店」成歷來最大群組. 明报. 2022-02-06 [2022-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7). 
  70. ^ 油麻地檢疫酒店爆交叉傳播 袁國勇:換氣率不足致打開門時傳染. 独立媒体. 2022-01-16 [2022-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6). 
  71. ^ 海景絲麗酒店多宗確診 袁國勇:兩層相連房間交叉傳播. AM730. 2022-01-16 [2022-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8). 
  72. ^ 確診巴裔婦大播疫「1傳12」. 巴士的报. 2022-01-19 [2022-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3). 
  73. ^ 檢疫酒店群組傳6代42人 超望月樓 差9秒出入 幼師疑美孚站遇患者中招. 明报. 2022-01-21 [2022-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2). 
  74. ^ 葵涌邨增4宗確診 均屬映葵樓居民 全邨累計447人染疫. ON.CC. 2022-02-03 [2022-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7). 
  75. ^ 香港當局稱倉鼠可能傳毒 大規模撲殺引發不滿. BBC. 2022-01-19 [2022-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1). 
  76. ^ 香港第五波疫情出現「社區爆發」,袁國勇憂確診數幾何級增長. BBC. 2022-01-24 [2022-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4). 
  77. ^ 取消公布病人詳細資料 張竹君:因為已經無乜意義. 独立媒体. 2022-02-07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7). 
  78. ^ 為什麼香港醫院出現「爆滿」的情況. BBC. 2022-02-19 [2022-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8). 
  79. ^ 香港新冠病毒确诊者批当局安排混乱 质疑防疫政策浪费资源. VOA. 2022-02-18 [2022-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5). 
  80. ^ 抗疫群英譜(31) │ 醫院超負荷病人逼爆急症室 難忘遺體積壓靠土法僻味運送安置. www.orangenews.hk. [2022-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0). 
  81. ^ 寒流來臨的一天要瞓街 明愛瑪嘉烈醫院外大批候診患者未獲安置. 东方日报. 2022-02-19 [2022-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7). 
  82. ^ 82.0 82.1 香港面臨新疫情危機:無法與病毒共存,也無法「清零」. 纽约时报. 2022-02-17 [2022-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3). 
  83. ^ 快測申報平台上線 政府推算兩成人已感染 抗疫勢大調整 先減死亡重症. 明报. 2022-03-08 [2022-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2). 
  84. ^ 【強制檢疫】李家超、葉劉淑儀「居家隔離」14日 防疫官民不同調?. RFA. 2022-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6). 
  85. ^ 居家隔離或養病料逾30萬人. 星岛日报. 2022-03-14 [2022-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8). 
  86. ^ 政府估計超過30萬確診患者居家隔離!. U港生活. 2022-03-13 [2022-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8). 
  87. ^ 林鄭再被「打臉」? 消息指北京從未設強檢時間表. RFA. 2022-03-08 [2022-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1). 
  88. ^ 【第五波疫情】特首林鄭:將推3輪全民強制檢測 暫時無計劃配合「禁足令」(不斷更新).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1). 
  89. ^ Omicron重擊香港,中國強力清零模式可能在港實現嗎?. 报道者.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90. ^ 香港疫情延燒!居民隔離厭倦 政界籲:4月放寬政策. TVBS. 2022-03-18 [2022-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8). 
  91. ^ “封城”传言惹恐慌 港特首视像讲话欠新措施挨批. 联合早报. 2022-03-01 [2022-03-14]. 
  92. ^ 盛智文:官員專家言論嚇壞人 社會需清晰路向 疫退須開關. 香港01. 2022-03-04 [2022-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93. ^ 搶購潮和離港潮:香港疫情和防控措施引發恐慌. 纽约时报. 2022-03-10 [2022-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6). 
  94. ^ 暗示香港嘗試與病毒共存 紅三代:動態清零已不可能. [2022-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1) (中文). 
  95. ^ 全民檢測一改再改 林鄭今稱非優先、不為交差勉強做. 独立媒体. 2022-03-09 [2022-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9). 
  96. ^ 上海封城亡羊補牢 香港官員值得反思. 香港01. 2022-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9). 
  97. ^ 曾指港動員力不及內地 未正面回應滬強檢混亂. 明报. 2022-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4). 
  98. ^ 滔天巨浪襲香港 釋疑接種現曙光(文:龍振邦、薛達、袁國勇). 明报. 2022-03-17 [2022-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7). 
  99. ^ 99.0 99.1 袁國勇倡夏季復常 促公布路線圖 籲勿堅持輕症全送隔離 航班盡早復飛. 明报. 2022-03-17 [2022-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7). 
  100. ^ 何栢良:長者康復3個月後接種一劑復必泰. AASTOCKS. 2022-03-17 [2022-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1). 
  101. ^ 林鄭月娥稱感到市民容忍力下降 透露防疫措施有檢討空間. Now新闻. 2022-03-17 [2022-03-17]. 
  102. ^ 孔繁毅料港出現群體免疫 確診再回落有條件放寬防疫措施. AM730. 2022-03-19 [2022-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9). 
  103. ^ 103.0 103.1 袁國勇稱大量核酸測試不再重要 死亡及入院數字更重要. 香港电台. 2022-03-20 [2022-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0). 
  104. ^ 衞生防護中心調查新增110宗確診、216宗無症狀感染及571宗狀況待定的核酸檢測新型冠狀病毒個案以及1 638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 卫生防护中心. 2022-04-10 [2022-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0). 
  105. ^ 香港疫情漸緩 官民為走出抗疫枷鎖作準備. 奇摩新闻. 2022-04-11 [2022-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4). 
  106. ^ 袁國勇預測今年聖誕可恢復正常生活 指學童不打疫苗上學「好大問題」. 香港经济日报. 2022-03-28 [2022-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0). 
  107. ^ 孔繁毅指如疫情受控 6至7月基本上室外不用戴口罩. 香港电台. 2022-03-25 [2022-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6). 
  108. ^ 本港增613宗确诊 当局指须留意长假后染疫个案会否反弹,无线新闻,2022-04-18
  109. ^ 復活節假後疫情未見反彈 許樹昌:大量人曾染疫有抗體且接種率高. 明报. 2022-04-23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6). 
  110. ^ 特首称如期下周放宽次阶段社交距离措施 需时观察第三阶段可否提早放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无线新闻,2022-05-10
  111. ^ 孔繁毅:本港已築免疫屏障 可加快放寬社交距離措施. 香港电台. 2022-04-24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112. ^ 政府宣布明日起取消檢疫令疫苗通行證及入境後核酸檢測 - RTHK. news.rthk.hk.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9) (中文(台湾)). 
  113. ^ 隔離令月底起取消 盧寵茂:患者毋須再呈報|本地|商業電台 881903. 商业电台 881903. 2023-01-19 [2023-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9) (中文(繁体)). 
  114. ^ 114.0 114.1 政府回應就世衞最新意見的查詢.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2023-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3). 
  115. ^ News, 无线新闻TVB. 有醫生指本港進入「第六波」疫情暫仍以輕症為主 料未需要加強防疫 | 無綫新聞TVB News. 无线新闻 TVB News. [2023-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8) (中文(繁体)). 
  116. ^ 失業率維持3.9%. Hong Kong's Information Services Department. [2022-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3) (中文(香港)). 
  117. ^ 失業率升至5%. Hong Kong's Information Services Department. [2022-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2) (中文(香港)). 
  118. ^ 存档副本.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8). 
  119. ^ 存档副本.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8). 
  120. ^ 存档副本.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1). 
  121. ^ 存档副本.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8). 
  122. ^ 存档副本.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1). 
  123. ^ 存档副本. [2023-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1). 
  124. ^ 2020年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 (修訂附表1) 公告. 香港政府宪报. 2020-01-07 [2020-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4). 
  125. ^ 2020年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 (修訂附表1及2) 公告 (PDF). 香港政府宪报. 2020-04-27 [2020-04-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5-04). 
  126. ^ 衞生防護中心就武漢肺炎病例群組個案提供最新資訊.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2020-01-13 [2022-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127. ^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就武漢肺炎病例群組個案最新情況及相關防控措施舉行記者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2020-01-20 [2022-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128. ^ 衞生防護中心調查兩宗新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確診個案.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2020-02-18 [2020-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129. ^ 衞生防護中心調查三宗新增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2020-02-19 [2020-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8). 
  130. ^ 【武漢肺炎】「世界夢號」曾載確診患者 旅客被拒高雄下船 郵輪今抵港郵輪碼頭. [2020-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6). 
  131. ^ 【武漢肺炎】「鑽石公主號」傳約百人不適 數10人發燒送院. 
  132. ^ 【報章A1速覽】武漢肺炎殺到 香港失守;新肺炎攻陷港澳 夜期挫266點. Now新闻. 2020-01-23 [2022-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133. ^ 【武漢肺炎】太古城逾千人排隊搶購口罩 市民轟林鄭控疫無能:有得排都排. [2020-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3). 
  134. ^ 武漢肺炎 首奪港人命. 东方日报. 2020-02-05 [2022-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135. ^ 武漢肺炎吹哨者李文亮病逝, [2020-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0) 
  136. ^ 【武漢肺炎】武漢肺炎空氣傳播? 甚麼是氣溶膠?. [2020-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1). 
  137. ^ 【武漢肺炎】全國逾3.6萬宗確診 增至804人死超越沙士. [2020-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2). 
  138. ^ 【武漢肺炎】臺灣單日新確22宗感染個案 軍艦感染群組佔21人. [2020-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9). 
  139. ^ 【武漢肺炎】中國新增 2656 例 累計死亡 811 超越沙士全球死亡人數. [2020-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5). 
  140. ^ 【武漢肺炎】日本男子於武漢肺炎死亡 外務省稱為保私隱難公布詳情. [2020-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2). 
  141. ^ 【武漢肺炎】封城禁行 獨居寵物陷糧食危機 義工破門營救%20火化已死貓B. [2020-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0). 
  142. ^ 【武漢肺炎・2.19疫情】港65人確診 防疫抗疫基金加碼至300億. 香港01. 2020-02-19 [2022-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143. ^ 【武漢肺炎】20歲男子據報初步確診 潛伏期內曾與多名親友打邊爐. [2020-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2). 
  144. ^ 政情:李家仁寸盲搶潮 武肺定武腦. 东方日报. 2020-02-07 [2022-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9). 
  145. ^ 增3宗無外遊確診 袁國勇警告防變武漢;港首現武肺奪命 39歲糖尿漢亡. Now新闻. 2020-02-05 [2022-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9). 
  146. ^ 再多一名25歲男子染新型肺炎 患者居土瓜灣無外遊紀錄. 热血时报网站. 2020-02-05 [2020-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6). 
  147. ^ 《南華早報》有員工初步確診新冠肺炎 曾用休息室及酒吧. [2020-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8). 
  148. ^ 指未來兩周屬非常時期 何栢良倡拒絕所有非香港居民入境. [2020-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8). 
  149. ^ 疫情衝擊經濟 中國勢降準放水. [2020-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8). 
  150. ^ 三留學生返港確診恐引毒入關. [2020-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8). 
  151. ^ 【新冠肺炎】港增至少8宗初步確診 多人有外遊記錄. [2020-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8). 
  152. ^ 糞便檢測 有助揪出隱形個案. [2020-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8). 
  153. ^ 【新冠肺炎】日本北海道因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緊急狀態. 经济通. [2020-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8). 
  154. ^ 鍾南山:有信心疫情四月底受控. 大公报. [2020-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1). 
  155. ^ 【新冠肺炎】袁國勇:比沙士嚴重 短期不會結束 學校復課較困難. [2020-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8).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