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元
此条目或许过多或不当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文字、图像及多媒体文件。 (2018年8月13日) |
港元 | |
---|---|
Hong Kong Dollar(英文) | |
标准代码 | |
ISO代码 | HKD |
数字代码 | 344 |
GB名称 | 港币[注 1] (简体中文) |
CNS名称 | 港币 (台湾正体) |
使用地区 | |
法定货币 | 香港 |
流通货币 | 澳门[注 2] 深圳(范围有限)[注 3] |
货币单位 | |
1/10 | 毫 英文没有独立名称,只称为10 cents(十仙),也可叫作Dime |
1/100 | 仙 英文为cent,1995年已退出流通。 |
1/1000 | 文 英文为mill,1867年已退出流通。 |
货币符号 | HK$ |
仙 | ¢ |
别称 | 港纸、港币、HK$ |
发行面额 | |
硬币 | 一毫、二毫、五毫、一元、二元、五元、十元 |
纸币 | 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纪念版:一百五十元)、五百元、一千元 |
发行制造 | |
货币发行局 | 香港金融管理局 |
- 网址: | www.hkma.gov.hk |
印钞机构 | 香港印钞有限公司 |
- 网址: | www.hknpl.com.hk |
货币估值 | |
汇率挂靠 | 美元(1美元=7.8±0.05港元) |
汇率被挂靠 | 澳门币(1港元=1.03澳门币) |
即期汇率 | |
1 USD= | 7.800 HKD |
1 EUR= | 8.238 HKD |
1 GBP= | 9.878 HKD |
1 CNY= | 1.077 HKD |
1 JPY= | 0.05036 HKD |
(2024年11月20日) |
本条目为香港经济系列之一 |
|
其他香港系列
|
港元(英语:Hong Kong Dollar;单位:元),原称“港圆”(单位:圆),亦称为“港币”或“港纸”,广东省俗称咸龙,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定流通货币。货币及基金代码之表示法为HKD,标志为HK$。
简介
[编辑]纸币(除了10元纸币)由香港金融管理局授权并监管下的三家发钞银行所发行,包括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渣打银行(香港)和中国银行(香港)。拾元钞票原已经停止发行,但在香港市民的要求下,香港政府于2002年委托金融管理局重新发行拾元钞票,并于2007年以试验性质改为塑胶钞票。而硬币则全部由香港政府发行。洋紫荆设计硬币在1993年推出,逐步取代女皇头像设计系列。[2]
自1983年起,香港建立了港元发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发钞行在发行任何数量的港币时,必须在按7.80港元兑1美圆的汇率下向金管局交出美圆,登记或录入外汇基金账目,同时领取负债证明书后才可以开始印钞。这样一来,外汇基金所持的美圆就为港元纸币的稳定提供了支持。
为迎接1997年香港回归,自1993年1月1日起,“港圆”改为现行名称“港元”,但部分新发行的港币纸币与所有硬币仍旧保留“圆”的用法[注 4]。按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中英联合声明》,香港的自治权包括自行发行货币的权力。其一直以来,港币单位主要是“圆”或者“元”,其次是“毫”、“仙”以及“文”。自1867年开始,由政府发行的一文硬币停止铸造。自1995年10月1日开始,由政府发行的1仙纸币也停止发行。
香港的钞票式样均受版权保护。所以,任何人在未有得到版权持有人的许可前,都不能任意复制钞票的式样。在香港多年来有几家机构因为未得钞票版权持有银行的批准而在广告上运用,结果被判支付巨额罚款。[3]
在三间指定发钞商业银行发发行纸币时,必须向政府交出美金作兑换用途,才获准许印刷与交出美金相同面额数量的港币钞票。
在澳门,港元是流通货币,因此基本上不会出现拒收(除10元硬币外)的情况(但也有例外,比如澳门之政府部门的缴费等则以澳门元结算,不接受港币)。港元与澳门元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因此两者之间的汇率固定在1港元兑换1.03澳门元。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当地不少店家都是以1港元兑换1澳门币。此外,尽管消费者以港元支付,绝大多数的商店都会以澳门币找赎,且不补回利率差价,亦有不少会直接以港元找赎的情况。不少澳门人都会或多或少持有港元,现时澳门币占澳门流通货币总额的22%,而港元占澳门流通货币总额45%;在广义流通货币方面,澳门元占澳门流通货币总额的28%,而港元则占54%。而澳门的赌博、房地产、进出口贸易、大额交易等多是以港元为结算货币。
历史
[编辑]缘起
[编辑]由于当时与中国大陆的贸易主要使用银币,但英国政府禁止货币出口,因此英国商人对华贸易主要通过中国人常用的西班牙银元(本洋)结算,无论中国大陆和香港境内并少有英镑流通,因此在开埠之初香港沿用了当时中国的货币制度,即大额交易使用白银,日常通用铜元。[4]1842年3月29日,港督砵甸乍颁布命令,宣布中国的银两和其它外国贸易银元都可以在香港市面合法流通。[5]1845年5月1日, 港府辅政司卜鲁斯(英语:Bruce)发布公示,规定只有中国银两与墨西哥鹰洋、西班牙佛银(查理银元)、印度卢比为法定货币,并规定了银元、卢比、铜钱的相互比值[6]。
由于英国采用金本位制度,因此英国政府也希望在香港推行金本位,港府在1844年11月28日规定以英镑作为香港的法定货币和政府的记账单位,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措施并没有得到充分落实。[7]实际上随着香港人口涌入和对外贸易激增,英镑和印度卢比在香港市面越发罕见,大多数交易仍是以银元结算,港府在1860年9.4万英镑岁入中只有0.16万是通过英镑缴纳,而港府内部日常开支仍在使用银元,财务记账上衍生出不少问题。[8]
1857年,香港政府宣布东藩汇理银行发行之钞票,可以用作缴付政府费用[9]。后来,政府为更有效规管当地的通货,于1862年7月正式宣布香港使用银本位货币制度,而采用了银圆为基本通货单位,而银圆一词亦由原先的形容词变成量词。1863年4月,香港首次发行官铸货币,从英国伦敦订铸1毫银币及1仙、1文铜币,并于1866年5月在香港铜锣湾成立香港铸币厂,自行铸做1圆、5毫、2毫和1毫银币及1仙、1文铜币。而广东坊间在英国伦敦造币厂、香港造币厂铸造出的一、二毫港币面世后,均乐于使用这些计算与流通便利的港币银毫[10]。随着港府指定的几家发钞银行接连退出,加上作为发钞银行的金宝银行倒闭,汇丰银行在同业竞争中出现了一家独大的局面。港府于1872年授权汇丰银行发行等价于银元的一元纸币,并由伦敦铸币厂代铸银毫,此时市场热衷银币交易,纸币流通相对不大。[5]
铸币和货币法定化
[编辑]港督夏乔士·罗便臣上任后,在1862年7月1日宣布币政改革,恢复银元的法定地位,财务司也在港督训令中第一次提出了“港元”的概念,将港元作为财政记账单位。由于当时墨西哥鹰洋在市场上时常有断供的情况,香港地方只有银两和铜钱流通,交易十分不便,罗便臣则希望推动发行港元取代鹰洋成为中国和香港新的通行货币。1862年英国殖民地部批准了罗便臣的货币改革计划,以鹰洋为基准重整香港银币市场,并允许其在香港设立铸币厂,在铸币厂建成前罗便臣还可以通过英国伦敦皇家铸币厂先行代为铸造。[8]
1863年1月9日,港府规定只有鹰洋和伦敦发行的港元为合法货币,年内伦敦铸币厂出产了首批单银毫和一仙及一文铜币。1863年3月,随后港府通过《设立造币厂条例》,订明民众可以将手中的各种银币交给铸币厂换回港元,政府也以此统一货币种类。[8]
1866年香港造币厂落成直到1868年6月因亏蚀过钜而关闭期间,合计铸造20万元港币,出货与鹰洋无法竞争,发行并不顺利,也不为市场所接受[4]。
到了1895年2月,香港总督府宣布墨西哥银元(鹰洋)、英镑银币及香港银币为香港法定货币,并禁止其他货币流通,惟民间仍习惯使用西班牙银元(佛洋)、中国或日本银元(龙洋)等其他货币,政府也未明令打击。同一时间,香港从印度铸币厂订铸香港银币,以取代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1元纸币。同年3月,香港正式制定法例,规定在英国政府批准下银行才可发行纸币。其后,渣打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及有利银行先后于1897年、1898年及1911年获准发行在香港流通的纸币。
1912年,港英政府公布施行《禁止通用外国钞券条例》,阻止中国发行的纸币在香港通行。同年10月,又公布《禁止通用外国纸币、货币条例》,中国的银元、银毫、铜仙亦在被禁之列,从而使广州等地流往香港的货币遭到禁止[6]。港府又于1913年禁止外国钞票、银币及镍币。这些举措一度引起华人的不便与不满。例如于1912年,香港电车响应政府的宣布而拒收中国铜钱,结果引发华人罢搭电车,使电车公司蒙受损失,后来实行了3天免费载客,事件才得以平息。
流通南粤
[编辑]宣统三年(1911年),港币发行额约为3,158万元,其中在香港本地流通的港币只有1,020万元左右,流入广东的约为1,474万元,几乎占当年港币发行额的一半,而当年广东省官府与大清朝廷发钞总额仅约1,200万元。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初期,广东境内银行的纸币信用由于政局动荡而极之低落,港币仍然通行用于交易,去到1920年代尾,港币重新取得在广东金融市场的垄断地位。民国20年(1931年),香港发钞额达约15,361万元,其中约7,169万流入广东,比当年在香港流通额还多2,048万元,为广东第一通用货币。时广东进口贸易几乎完全以港币结算;出口贸易货物就有70%以港币结算,英镑和其他币结算为21.4%,粤币只占8.6%[11]。在出口货物中,仅爆竹、木材、土纸及一部分纱绸、蔬菜是按港币价折合成毫洋。在除广州以外的粤境其他口岸,如汕头、三水等多按港币行情以国币及毫券支付[12]。
民国20年(1931年)香港纸币曾贬值12.5%,民国25年(1934年)又贬值28.5%,仅此两次贬值,便使广东损失将近2,990万元[13]。
放弃银本位
[编辑]1935年,因为美国等地的银价上升,引起中国大陆及香港的白银外流,11月9日香港政府通过货币条例,公布以“港元”作为香港货币单位,11月12日起新币换旧银币,并发行一元纸币、以镍制成的一毫硬币[14],并将港元与英镑汇率定为16.8港元兑1英镑。(中国是在香港通过以港元为货币前的5天,即11月4日宣布放弃银本位,改发法币。)1937年8月1日,终止了各种银元的流通,正式以港元作为法定货币。二次大战日本占领香港时,强行以日本军用手票代替港元。战后港元才恢复法定地位。广州光复后到1949年10月被中共占据前,国民中央政府发行的金元券等因金融崩溃,几同废纸,港币维系着粤境市场交易流通[6]。
被逐出流通南粤
[编辑]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着力扭转港币在粤主导格局。1950年2月1日,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召集广东省有关高层开会,讨论“禁用港币、调整牌价”,是广东省准备全面禁用港币的决策会议[15]。1950年4月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成立金融管理科,负责督导全省金管工作,并布置于全省更新货币市场。4月至5月,粤境有兴梅区、粤中区 、珠江区、西江区、潮汕区、南路区、东江区、北江区等几十个市县重申禁用港币,并大量设立收兑站。5月至6月,人民币据报大体占领广州地方买卖市场。据计1950年全年,粤境共收兑港币及其他外币折合美元3,034万元,直至年尾,广东市场贸易流通基本被人民币控制[16]。
实施联系汇率
[编辑]港元最初与英镑挂钩,但是战后英国的经济实力减弱,更曾一度大幅贬值,影响香港经济。香港政府于是在1972年6月英镑作自由浮动后,改为将港元以美元挂钩。汇率由1972年7月6日开始,最初为5.65港元兑1美元。1973年2月改为5.085港元兑1美元。1974年11月起,改作自由浮动。直至1983年,由于香港前途问题引发的信心危机令港元汇价大幅下降,到了同年9月一度下跌至9.6港元兑1美元。同年10月17日起,当时的财政司彭励治宣布港元汇价与美元挂钩,定为7.80港元兑1美元,一直维持至今[17]。1984年7月31日,中国最高领导人邓小平会见英国外交大臣贺维时谈到:“希望不要出现动摇港币地位的情况。港币发行量究竟多少?港币信誉好是因为储备金雄厚,多于发行量,不能改变这种状态。”[18]:67后来港元汇价与美元可以作有限度的自由浮动,只要与挂钩汇率(7.80港元兑1美元)差距不大即可,如港元在2003年时曾一度升至7.7094港元兑1美元,但很快又回复至接近正常水平[19]。
自2005年5月18日起,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收紧汇率控制措施,限制于7.75-7.85港元兑1美元之间浮动,并把7.75水平名为“强方兑换保证”和7.85水平命名为“弱方兑换保证”,以稳定联系汇率制度。若触及或极接近任一介限,金管局会立即透过行政手段,保持汇率在此范围内。当触及“强方兑换保证”时,金管局便会买入美元而沽出港元;当触及“弱方兑换保证”时,金管局则买入港元而沽出美元。于2007年10月23日,港元首次触及“强方兑换保证”,此后汇率大部分时间都贴近“强方兑换保证”水平[20][21];于2018年4月12日,港元首次触及“弱方兑换保证”[22]。
未来
[编辑]随着香港与中国大陆的经贸日增,以及美国经济周期与香港相反,联系汇率制度为香港经济带来部分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港元利率只能跟随美元利率,而不能因应本地的经济情况调整;与此同时,香港的货物部分从大陆入口,因而带来输入性通涨,引致出现负利率。[23][24]
流通货币
[编辑]现时,港元以纸币及硬币的形式存在。香港的流通纸币有$10、$20、$50、$100、$500及$1,000;流通的硬币有$0.1、$0.2、$0.5、$1、$2、$5及$10。硬币曾一度停止发行14年,直到2012年才重新发行2元及5元硬币[25]。另外,两间商业银行曾推出$150纪念钞票。
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的《2023年年报》,截至2023年底,所有流通银行纸币总值5,926亿港元(包括150元纪念钞票)。汇丰、中银和渣打所发行的纸币分别占55.4%、35.9%和8.7%的流通金额。[26]汇丰及渣打早在90年代停止发行10元纸币,中银则没有发行过10元纸币。
- 2023年流通银行纸币
面值 | 数量占比 | 金额占比 |
---|---|---|
$10 | 9.4% | 0.4% |
$20 | 35.6% | 3.4% |
$50 | 11.6% | 2.8% |
$100 | 16.5% | 7.9% |
$500 | 17.9% | 42.7% |
$1000 | 9.0% | 42.8% |
2002年,政府重新发行10元钞票。截至2023年底,政府发行纸币及硬币流通金额共127亿元(不包括套装硬币及纪念金币),硬币总值82亿元。10元纸币总值45亿元,当中塑质钞票占83%。[26]
流通硬币
[编辑]硬币正面划一采用洋紫荆设计,并附有“香港”及“HONG KONG”。
硬币背面中间有大阿拉伯数字铸明面值,下方附有发行年份。上下分别以中文大写数字及英文铸明面值。
面额 | 材质 | 样式 | 边缘 |
---|---|---|---|
拾圆($10) | 外环钢芯镀镍合金 圆心钢芯镀铜合金 |
圆形 | 槽纹与平滑相间 |
伍圆($5) | 钢芯镀镍合金 | 槽纹,中间凹槽印有凸字“香港伍圆” 及“HONG KONG FIVE DOLLARS” | |
贰圆($2) | 波浪形 | 平滑 | |
壹圆($1) | 圆形 | 槽纹 | |
伍毫($0.50) | 钢芯镀铜合金 | ||
贰毫($0.20) | 波浪形 | 平滑 | |
壹毫($0.10) | 钢芯镀铜合金 | 圆形 |
流通纸币
[编辑]另外,金管局代表政府发行10元钞票。
纪念钞票
[编辑]香港政府历年来曾为某些特别事件发行纪念金币或纪念钞票,面值一般为一千港元。另外,中银香港亦曾于2008年年面值二十港元的北京奥运会纪念钞票及于2012年发行面值一百港元的中国银行百年华诞纪念钞票。2009年,渣打银行为庆祝成立150周年,亦于10月1日发行一百万张港币150元钞票。 同时,汇丰为庆祝成立150周年,亦于2015年发行港币150元钞票。
外号
[编辑]香港的纸币都有各自的外号俗称,详列如下:
纸币面额 | 外号 | 原因 |
---|---|---|
10元 | 青蟹(旧版) | 旧版因颜色为青色(绿色)得名 |
花蟹(新版) | 新版因设计花巧得名 | |
胶蟹(塑胶) | 最新版因为采用塑胶制造和设计花巧得名 | |
20元 | 无 | 有关过往款式之钞票外号,请参阅香港二十元纸币条目。 |
50元 | 无 | 有关过往款式之钞票外号,请参阅香港五十元纸币条目。 |
100元 | 红衫鱼 | 因颜色为红色而得名。 |
500元 | 大牛 | 因1909年汇丰500元钞票有“大水牛”图案得名。 |
1000元 | 金牛 | 因颜色接近金色且面值最大而得名,衍生自过往最高面额的五百元纸币“大牛”外号。 |
硬币通常称作“大饼”。
港元数目本身也有俗称,如一元是“文”(变调读若“蚊”;香港过去的确有称为一文的硬币),十元是“草”或“条”,一百元是“一旧(水)”,一千元是“1K”(因英文词头Kilo代表千的意思,K则是Kilo的缩写)、“撇”(一千元为一撇),一万元是“一皮”、“一鸡”或“一饼”,一百万元是“一球”。
另有些行业(如买卖汽车的),一般账目金额较大,会把“万元”叫做“个”或“粒”,像“一万元”会叫成“一个”,“三十五万元”叫“卅五个”,“一百五十万”叫“百五粒”之类。
另外,辰砂本是药材中的朱砂其中一个别称,但由于朱砂从药用至价值上不是什么名贵药材,故被香港人于上世纪,引申成为港元辅币中,面值最小的几种辅币的代名词,如以1990年代后为例,则指面值一毫、二亳及五毫的辅币。2000年代初起,很多商户包括传统市场拒收“辰砂”,汽水机及港铁售票机等亦不接受一、二毫硬币,导致“辰砂”易收难用[28]。根据香港《硬币条例》,五角、两角及一角面额的辅币,每次只可使用两元。香港金融管理局表示,商户是否接受硬币支付交易,是其商业决定,法例无赋予权力迫使商户接受硬币。而银行在兑换硬币时所收取的费用亦是银行的商业决定。这种种原因下,将会产生一、二角在民间积聚的问题[29]。金管局2014年9月引入2辆流动硬币收集车,巡回全港18区,让市民将积存硬币兑换成纸币或增值至八达通卡。两车截至2015年9月进行了12.3万宗交易,收集了共1.07亿枚硬币,总面值1.12亿元。
汇率
[编辑]当前 HKD 汇率 | |
---|---|
根据Google财经: |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JPY TWD USD |
根据新浪财经: |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JPY TWD USD |
根据雅虎财经: |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JPY TWD USD |
根据雅虎香港财经: |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JPY TWD USD |
根据Yahoo奇摩股市: |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JPY TWD USD |
根据XE.com : |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JPY TWD USD |
根据OANDA : |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JPY TWD USD |
澳元 | 加拿大元 | 人民币 | 欧元 | 日圆 | |
---|---|---|---|---|---|
每单位外币兑换港元 | |||||
2017年 | 5.98 | 6.01 | 1.1552 | 8.82 | 0.0695 |
2018年 | 5.86 | 6.05 | 1.1855 | 9.25 | 0.0709 |
2019年 | 5.44 | 5.91 | 1.1332 | 8.77 | 0.0719 |
2020年 | 5.36 | 5.79 | 1.1248 | 8.86 | 0.0727 |
2021年 | 5.84 | 6.20 | 1.2054 | 9.20 | 0.0708 |
参看
[编辑]注释
[编辑]- ^ 2008年版标准作“香港元”[1],2022年版标准作“港币”
- ^ 商店通常不接受10元硬币。
- ^ 中英街、少数商铺和部分口岸商场接受港币。部分大型商场支持微信HK/支付宝HK,公共交通、部分商铺支持八达通APP云闪付,按实时汇率计价。小部分商铺为招揽生意接受港人港币1:1付款。更多地方受法律限制通常无法使用。
- ^ 2018系列发行的纸币皆为“元”作单位
参考文献
[编辑]- ^ 表示货币和资金的代码(GB/T 12406—2008/ISO 4217: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8-07-01.
- ^ 香港金融管理局. 香港的貨幣 (PDF). [2015-10-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4-19).
- ^ 香港商業電台《人人人》.2013年05月04日《香港政治陰謀論》. [2013年5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4月19日).
- ^ 4.0 4.1 《中国货币史》第二版P783
- ^ 5.0 5.1 《港币 澳门元》P4-6
- ^ 6.0 6.1 6.2 广州市志·华侨穗港澳卷
- ^ 《港币 澳门元》P4-5
- ^ 8.0 8.1 8.2 《香港近代经济史 1840-1949》P133-135
- ^ 郑垣. 〈香港百年鈔票歷史〉. 《明报月刊》1994年6月号 (香港): 30.
- ^ 钱币鉴藏之喧宾夺主的广东银毫. 2013-06-14 [2018-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6).
- ^ 蔡谦. 粵省對外貿易調查報告. 商务印书馆. 1939年: 14.
- ^ 广东省志·粤港澳关系志.
- ^ 粵港澳關係史. : 248-249.
- ^ 香港工商日报, 1935-11-11 第9页
- ^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整顿金融秩序和稳定物价的工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肖燕明 2011年05月25日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 ^ 广东省志·金融志
- ^ 联系汇率制度. 香港金融管理局. [2023-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3) (中文(中国大陆)).
- ^ 邓小平.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 ^ Report on the Currency Board Operations
- ^ 金管入市撐聯匯|date=2007年10月24日. [2018年4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3月4日).
- ^ 香港聯繫匯率制度 (PDF). [2018-04-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4-19).
- ^ 金管13年首托港元|date=2018年4月13日. [2018年4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4月6日).
- ^ 数据显示香港负利率逾4% 多过英国韩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2年2月17日 香港电台
- ^ 港币的未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1年4月19日
- ^ 新2蚊5蚊大饼应市 - Yahoo!香港
- ^ 26.0 26.1 香港金融管理局二零二三年年報 (PDF). 香港金融管理局: 82-84. 2024-04 [2024-07-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7-16).
- ^ 流通硬幣. 香港金融管理局. 2015-04-27 [2015-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4).
- ^ 拯救一二毫 先減通脹. 新浪香港. 2011-03-02 [2011-03-04].[永久失效链接]
- ^ 電子貨幣流通 公營機構封殺 毫子無碇使變廢物. 太阳报. 2006-04-04 [2011-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8).
- ^ 表124:外幣兌換率. www.censtatd.gov.hk. 政府统计处. [2022-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3).
外部链接
[编辑]- 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货币简介》
-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运作原理
- 新版港币票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历史博物馆 香港货币
- 香港货币基础的发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影片资料:快闪香港-香港钱币历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港元汇率换算
- 统计表: 流通货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统计表: 货币供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统计表: 港元利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统计表: 香港银行同业拆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统计表: 外币兑换率(每单位外币兑换港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统计表: 港汇指数 (2000年1月=10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的纸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德文)
前任: 银两 |
香港货币 1863年—1941年 |
继任: 日本军用手票 |
前任: 日本军用手票 |
香港货币 1945年— |
现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