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势力在华发行货币史
外国势力在华发行货币史,是指外资银行、中外合办银行、傀儡政权银行以及外国军队等外国势力在中国(包括各国在华殖民地和租界)发行货币的历史。
根据所用单位的不同,可将外国势力在华发行的货币分为两类,制钱票、银两票和银元票等采用中国货币单位的为一类,采用外国货币单位的为一类。
英国
[编辑]1845年,英国的丽如银行在香港设立分行,在广州设立分理处,其后又在上海和福州等地设立分行,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
其后英国的汇隆银行、呵加剌银行、有利银行、麦加利银行、汇川银行、利生银行、利华银行、利升银行相继进入中国。
1865年,汇丰银行在香港成立,其投资人主要是英国洋行,还有美国、德国、印度、丹麦等国的洋行,是第一家总部设于中国的外资银行。[1]
1866年,发生席卷全球的金融恐慌,很多英资银行停止了中国业务甚至直接倒闭,仅剩丽如银行、有利银行、麦加利银行和汇丰银行仍在中国活动。[2]:2-4
英国德丰银行于1872年至1878年间进驻上海、福州、汉口、厦门等地,1883年撤出上海,业务由华记洋行代理,存续时间不长,也没有发行货币。[2]:4丽如银行在1870年代达到发展极盛时期,但随着汇丰银行的崛起,经营每况愈下,在1884年停业清理。
英国惠通银行和中华汇理银行分别于1890年和1891年在中国成立。先期进入中国的银行也不断进行扩张,在各大通商口岸增设了分支机构。[2]:5-6
到清朝末年,在华营业的英国银行有有利银行、麦加利银行和汇丰银行三家。北洋政府时期,虽然其他各国银行也相继进入中国,但英国银行仍占主导地位,其中汇丰银行实力最强。[2]:6
丽如银行从1846年进驻香港开始就发行钞票,1857年该行的钞票成为香港合法货币。汇隆银行曾印制有上海地名券,但已发现的仅有试印票,可能从未正式发行。[3]英国各银行发行的纸币流通于英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即香港、上海、广州及华南部分大中城市等地。[2]:15
法国
[编辑]第二个让其金融机构进入中国的国家是法国,被称为“法兰西银行”的巴黎贴现银行于1860年在上海设立分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于1894年在香港设立分行,之后又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设立分行,接收法兰西银行的在华业务。[2]:5-6[1]一战后,中法合办的中法实业银行和中法振业银行设立,中法实业银行的法方股东是东方汇理银行。[2]:8-9上海法兰西银行、东方汇理银行、中法实业银行和中法振业银行都曾在中国发行过纸币。[2]:15
德国
[编辑]德国的德意志银行于1872年在上海设立分行,因银货交易损失于1875年清算,存续时间不长,没有发行货币。[4]1889年,德国成立专门对华资本输出的德华银行,该行总行设于上海。[2]:4-6[5]德国在华金融力量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有所减弱,德华银行于1917年为中国政府清算接收。德华银行和北洋保商银行曾在中国发行过纸币。[2]:15
俄国、苏联
[编辑]俄国对外贸易银行于1876年在上海设立机构,1883年撤出,存续时间不长,没有发行货币。[6]1895年,名义上中国、俄国、法国合办,实际上由俄国控制的华俄道胜银行成立,在中国发行了多种货币。[2]:4-6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8月15日,日本投降,24日,为筹集军费,苏军开始自行印制军用票。12月11日,也就是苏联红军票发行将近四个月之后,中华民国财政部长俞鸿钧与苏联驻华大使彼得罗夫签订财政协定[7],苏联红军票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法定流通货币。
日本
[编辑]最早进入中国的日本银行是东京第一国民银行,该行于1880年在上海设立分行,存续时间不长,没有发行货币。
1880年,横滨正金银行成立后在东北特别是南满发展迅速,先后在营口、大连和沈阳等地设有分行,并于1893年进驻上海。
甲午战争后,台湾成为日本殖民地,日本于1899年成立台湾银行,该行于1911年在上海设立分行,之后又在福州、汕头、厦门等地设立分支机构,主要面向闽粤两省。
1909年,朝鲜银行在安东设立办事处。一战期间,横滨正金银行在青岛设立分行。1913年,朝鲜银行在奉天设立分行,之后在东北各地设立了十几个分行,1917年在青岛,1918年在上海、天津和济南设立分行。住友银行、三井银行和三菱银行也在这一时期进入中国。
1917年,横滨正金银行的发钞权转授给朝鲜银行。日本还在东北设立了大连商业银行、哈尔滨银行、开源银行等二十几家不设分支机构的地方性银行,这些地方性银行主要是负责向当地输出资本,没有发行货币。
从1914年到1926年,日本在中国设立银行28家75个分支机构。[2]:6-8一战后,中日合办的中华汇业银行设立,其日方资本来自兴业、朝鲜和台湾三家银行。[2]:8-9
美国
[编辑]美国金融机构进驻中国较晚,但1887年美国曾提出了极具野心的“米建威计划”,即中美合作建立总部位于天津的华美银行,并在上海、费城、伦敦设分行,初设资本中美各半,中方的一半通过向美国借款和在美国发行公债筹得,并规定该行负责的业务包括经理贷款、发行货币、经理国库等,意图垄断中国金融市场,由于遭到了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反对,以及中美两国内部也未达成统一意见,计划最终流产。[2]:5
19世纪时期,当墨西哥比索取代西班牙银圆成为主要流通银币后,美国的银元渐渐在华没有了市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白银因产量上升导致价格回落,约翰·杰伊·诺克斯在同他人商议后提议发行银元,与墨西哥比索和西班牙银圆竞争大清帝国市场,这之后贸易银元应运而生。
1902年,美国的花旗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负责经理“庚子赔款”事宜,并为美国对中国和菲律宾贸易提供服务。[2]:5一战期间和战后几年间,美国迅速扩张在华金融势力,新设运通银行、友华银行、大通银行和汇兴银行等9家银行25个分支机构。一战后,中华懋业银行和美丰银行等中美合办银行建立。[2]:8花旗银行、友华银行、中华懋业银行和美丰银行曾在中国发行过纸币。[2]:15
其他
[编辑]1902年,比利时的华比银行在华设立机构。1903年,荷兰贸易公司“尼德兰商社”进驻上海,曾以上海和囒银行的名义发行货币。[2]:5-6一战后,中国、挪威和丹麦合办的华威银行设立。[2]:8
参考
[编辑]- ^ 1.0 1.1 《汇丰帝国》第一章 伟大企业的创业史(一). 财新网. [2016-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0).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曲振涛;张新知. 外国货币侵华与掠夺史论:1845-1949.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ISBN 9787509508060.
- ^ 镇海·蔡小军. 1864年汇隆银行(中国最早的外商银行之一)股票25镑. 雅昌艺术网. [2016-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16).
- ^ 德意志银行在中国大陆的业务. [2016-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5).
- ^ Hong Kong branc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ankgeschichte.de (1 November 1979). Retrieved on 11 January 2012.
- ^ 洪葭管. 在金融史园地里漫步.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0. ISBN 9787226025291.
- ^ 张岩. 二战后苏联“红军票”在中国东北的作用[J]. 兰台世界, 2010(17):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