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洛克比空难

坐标55°6′55.99″N 3°21′30.69″W / 55.1155528°N 3.3585250°W / 55.1155528; -3.3585250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泛美航空103航班
洛克比空难
泛美航空103号班机空难
爆炸后的泛美航空103号班机的机头残骸
事件概要
日期1988年12月21日
摘要恐怖袭击
地点 英国苏格兰洛克比
55°6′55.99″N 3°21′30.69″W / 55.1155528°N 3.3585250°W / 55.1155528; -3.3585250
总死亡人数270
飞机概要
机型波音747-121
航机名称海之侍女飞剪号(Clipper Maid of the Seas)
运营者泛美航空
IATA编号PA103
ICAO编号PAA103
呼号CLIPPER 103
注册编号N739PA
起飞地 西德法兰克福机场
首个经停地 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
最后经停地 美国纽约约翰·肯尼迪国际机场
目的地 美国底特律都会韦恩县机场
乘客243
机组人员16
死亡259
生还者0
地面人员伤亡
死亡11

洛克比空难(英语:Lockerbie Air Disaster),又称泛美航空103号班机空难(PA103),是一班从西德法兰克福机场起飞,经停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美国纽约约翰·肯尼迪国际机场,最后飞往美国底特律都会韦恩县机场的定期航班。1988年12月21日,一架波音747-121在飞行伦敦希思罗-纽约肯尼迪航段时,在途经苏格兰洛克比上空巡航时因用于恐怖袭击的炸弹爆炸而解体坠毁。机上所有243名乘客及16名机组人员全部罹难,坠机也造成11位住在洛克比的居民丧生。[1]在事发时,其中一名乘务员被发现时尚有生命迹象,但其后仍伤重不治。

这次炸弹袭击被视为一次对美国的象征性袭击,也是2001年的911事件发生前针对美国的最严重的恐怖攻击事件。[2][3] 。此次事件亦影响了泛美航空的运营,间接导致该公司在空难发生的三年后宣告破产

背景

[编辑]
被炸毁的N739PA,摄于1987年3月;爆炸位置大约在机身上“P”字的下方

PA103A航班于西德黑森州法兰克福起飞,既定飞往伦敦希思罗机场。这一旅程先由一架波音727执飞。乘客在伦敦转机,然后乘PA103航班继续旅程,飞往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

在炸弹袭击当晚执飞的客机为波音747-121型,机身编号为N739PA,名为“海之侍女快帆号”(英语:Clipper Maid of the Seas[5],是波音公司为泛美航空制造的第15架波音747客机,于1970年2月交货[6][7][6][8],配备由4台普惠JT9D-7A发动机。该机于1988年曾进行过一次大修。

经过

[编辑]

晚间7点03分(格林威治时间)——飞机起飞后38分钟,刚进入苏格兰领空后不久,飞行于9100米(31000英尺)高空时,前货物舱第41段内,约280至400克塑胶炸药被引爆,触发一连串事件,致使飞机迅速坠毁。

死难者

[编辑]
国籍 乘客 机组人员 地面人员 共计
 阿根廷 2 0 0 2
 比利时 1 0 0 1
 玻利维亚 1 0 0 1
 加拿大 3 0 0 3
 法国 2 1 0 3
 西德 3 1 0 4
匈牙利 匈牙利 4 0 0 4
 印度 3 0 0 3
 爱尔兰 3 0 0 3
 以色列 1 0 0 1
 意大利 2 0 0 2
 牙买加 1 0 0 1
 日本 1 0 0 1
 挪威 0 1 0 1
 菲律宾 1 0 0 1
 南非 1 0 0 1
 西班牙 0 1 0 1
 瑞典 2 1 0 3
 瑞士 1 0 0 1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1 0 0 1
 英国 31 1 11 43
 美国 179 11 0 190
总计 243 16 11 270

这次炸弹袭击总共造成来自19个国家[9][10]的270人死亡。机上259名乘客及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其中189人为美国人。其余11人在洛克比地面被波及丧生。注满燃油的机翼撞上地面爆炸,导致舍伍德新月广场(Sherwood Crescent)上形成了一个巨坑,而在这巨坑之上原有几间房屋;另外有21间房屋因损毁严重而必须拆除。调查人员在附近找寻左机翼,但它已经在火海中消失。

在苏格兰村庄Tundergarth中一间小教堂旁边的田野里发现了受损的驾驶舱,在驾驶舱里面发现机长、副机长及一名机舱乘务员,后来得知,那名机舱乘务员被一名农夫的妻子发现时仍然有生命体征,但在救护人员赶到之前离世。

验尸的法医威廉·G·埃克特医生(Dr. William G. Eckert)向苏格兰警方表示,他相信机组成员及其他243名乘客极可能在爆炸发生后,甚至坠毁后仍然生还——乘客当中无人有在爆炸中受伤的迹象,虽然遇难者可能已在30,000英尺高空上因缺氧而失去知觉,但他们可能在回落到氧含较高的低空时重获知觉。

苏格兰公共调查法庭在审理空难时得知,一位母亲被发现抱着她的婴儿、两个朋友握着对方的手、以及部分乘客紧握着十字架。埃克特医生告诉苏格兰警方,机长拇指上的明显痕迹间接显示,他在飞机坠落时仍紧握操纵杆且可能在着陆时仍然生还。

有10名乘客的遗体无法确认身份。其中8人坐在机翼旁的经济舱座位上,他们或许直接受到了来自机翼附近的爆炸所造成的伤害。

在头等及商务舱的乘客中,有一人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马修·甘农(Matthew Gannon),一人是临时调任美国国防情报局陆军官员查理斯·麦基少校(Major Charles McKee),以及两名分配给他们其中一人的保镖。麦基少校当时正从贝鲁特回国,他在当地参与找寻被恐怖组织真主党胁持的美国人质的行动。

未登机者

[编辑]

部分购买了事发当天泛美航空103号班机机票的乘客因为错过登机,而躲过此次空难。

印度工程师

[编辑]

47岁的美籍印度裔汽车工程师贾斯旺特·巴苏塔(Jaswant Basuta)于事发当天购买了PA103班机的客票并办理了登机手续,但因与亲友饮酒而未能登机,PA103的登机口在巴苏塔通过边境检查时即已关闭。[4]巴苏塔事发前曾赴贝尔法斯特参加亲友的婚礼,计划乘PA103班机返回纽约从事新工作。由于在托运行李后未登机的举动及锡克教徒身份,巴苏塔最初被认为是造成此次空难的嫌疑犯,而三年前的印度航空182号班机空难亦是锡克教分离势力制造的,巴苏塔之前停留的贝尔法斯特又存在与北爱尔兰问题相关的恐怖主义问题。在经希斯罗机场警察局人员询问后,巴苏塔最终被认为与此次爆炸案无关,并被无罪释放。事发20年后,巴苏塔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我本来会成为第271名遇难者,至今仍为那些在爆炸中遇难的人们感到不安。”[5]

名人

[编辑]

美国节奏布鲁斯组合四尖乐队英语Four Tops计划在欧洲之行后搭乘PA103班机返美,但因在前夜的录音时间后睡过头而未能登机。[6][7]

朋克摇滚歌手、性手枪乐队成员约翰·莱顿(艺名约翰尼·罗顿)及其妻子诺拉亦购买了PA103的机票,但因妻子在整理行李时拖延时间而错过该班机,逃过一劫。[8][9]

瑞典网球运动员、1988年三项大满贯得主马茨·维兰德订购了PA103的客票,但没有登机。[10]

女演员金·卡特罗尔亦订购了此班机的客票,但为在伦敦进行圣诞节前购物而在事发前数日改签至其他班机。[11][12]

飞机解体过程

[编辑]

虽然机上的爆炸相对不大——在220英尺长的机身旁边炸出一个20平方英寸的洞,但飞机的解体十分迅速。航空失事调查人员报告道,机鼻可能在炸弹引爆3秒后已跟客机主体部分分离。

英国航空事故调查局的官方报告指出,虽然飞机放下了氧气罩,没有证据显示飞机曾发出遇难呼号。由于爆炸已破坏飞行通讯中心、将飞行纪录仪的电力截断,因此即使机组人员对身边发生的事情作出反应,他们的行动并没有被记录下来。747客机的神经中心控制所有航行及通讯系统,位于驾驶舱下两层,和前货物舱只有一道隔板之隔。调查人员相信,爆炸力冲破这道隔板、冲击飞行控制线路,令机身的前面部分开始扭动、上下颠簸以致机体偏航。这些突然而猛烈的移动将保护机身前段的加强带(reinforcing belt)拍打向左面一排窗子,并令它开始脱离机身。与此同时,爆炸引起的冲击波打中机身后反弹回爆炸的方向,跟正在从爆炸中心发出的冲击波汇合,形成马赫杆激波(Mach stem shock waves),在机身中来回反弹,随着空气调节喉管传至整个机身,将机身断开。机身的前面部分脱离。乘客和机组人员被抛出冰冷的夜空。

有好几年时间,调查人员怀疑是否有内应牵涉入恐怖计划,原因是他们相信,如果炸弹不是放在前货物舱、而是在机上任何其他位置的话,这相对地小的爆炸不会摧毁飞机。其他喷气客机试过在类似爆炸后安全着陆。最终的结论是,恐怖分子没有如此准确地放置炸弹;装有炸弹的行李箱被放在那里纯属不幸。

事件发生后,联邦航空管理局建议航空公司加强那道分开前货物舱和通讯及航行中心的隔板,以及为飞行纪录仪装上后备电力装置。

炸弹

[编辑]

在随后两名被控放置炸弹的利比亚阿卜杜拉·巴塞特·阿里·迈格拉希英语Abdelbaset al-Megrahi和他的助手阿明·哈里法·费希迈(Al Amin Khalifa Fhimah)的审讯中,法官接受苏格兰警方所提供的证据:那个装有爆炸品的棕色Samsonite牌(港译:新秀丽)硬手提箱,是马耳他航空航班KM180上另外托运的行李,由马耳他鲁卡机场运至法兰克福。它由KM180转至PA103A,再在希思罗机场转机。 调查人员推算,那土制炸弹由280至400克塑胶炸药(可能是塞姆汀炸药Semtex,一种捷克制的强力炸药)、一枚电池和一个电子计时器组成,藏在一部东芝收音录音机(可能是型号RT-SF16)里。虽然找不到任何塑胶炸药,他们在相信为炸弹所在行李集装箱的金属碎片上,发现季戊四醇四硝酸酯(PETN)和黑索金(RDX)。太安和黑索金是塑胶炸药(包括塞姆汀)的成分。

英国鉴证专家从一颗在洛克比找到的10毫米粒子及中央情报局提供的资料——从塞内加尔恐怖分子手上找到一批类似计时器,鉴定出炸弹的计时装置。中央情报局的资料帮助调查人员追溯出那MST-13计时器的来源:一家位于苏黎世瑞士生产商埃文·保利亚(Edwin Bollier of MEBO AG)。人们在审讯中发现,保利亚在炸弹袭击前向一名利比亚情报官员售出20个这类计时器。这些计时器的可设定时间是1分钟至999小时。

恐怖分子可能将引爆时间设定成让飞机在爱尔兰海消失,但当晚的强风令PA103迟了30分钟才飞越苏格兰北部上空而不是平时西面线路的爱尔兰上空。在陆地上空爆炸意味着调查人员可获得飞机残骸。数以百计的苏格兰警察在坠机地点进行地毯式搜索。他们接到的指令是:“如果那东西既不是植物又不是块石头,拾起它。”(If it isn't growing and it isn't a rock, pick it up.)辛勤的搜索终有回报——一小块纤维里藏有残余炸药的布碎将调查方向指向利比亚。

蓝色的Babygro和雨伞

[编辑]

英国鉴证专家确认在洛克比发现的蓝色Babygro(婴儿连身套装品牌)碎片含有炸药,显示它被装在放了炸弹的手提箱内,部分蓝色Babygro的标签残存下来。苏格兰探员根据标签追溯至一批送往马耳他斯利玛(Sliema)一家服装店“玛丽屋”(Mary's House)的Babygro。

1989年8月,苏格兰探员飞往斯利玛会见服装店的老板东尼·高斯(Tony Gauci)。高斯忆述,在炸弹袭击前两星期,他向一名貌似利比亚人、操利比亚口音的男子卖出那套Babygro。

高斯清楚记得那宗买卖,因为那名顾客看来不大在乎他在买什么。他买了一件高斯老早就想甩掉的旧粗呢外套,还有其他不同款式、大小的物品。

高斯还记得,在那顾客临离开服装店时,外面开始下起雨来。他开玩笑地问他那位利比亚顾客要不要还买把雨伞。结果他买了。

直觉驱使下,探员向高斯买了把雨伞,跟那名利比亚顾客所买的一模一样。他们将雨伞带回洛克比、与坠机地点找到的一打打雨伞作比较。结果他们找到一把雨伞,跟高斯卖给他们那把一模一样。

在现场发现的雨伞被火速送到英格兰的政府鉴证实验室RARDE作检验。雨伞的纤维上含有那套蓝色Babygro的痕迹,这证明它们都曾经被放置在装有炸弹的手提箱内。

东尼·高斯似乎将衣物卖了洛克比炸弹的袭击者,或者是一个关系密切的人。对苏格兰当局来说,那是第一个突破。现在他们有了目击者。

后续

[编辑]

1991年11月,苏格兰邓弗里斯-加洛韦警察局英语Dumfries and Galloway Constabulary美国联邦调查局共同进行了3年的调查之后,对利比亚阿拉伯航空公司的前保安主管阿卜杜拉·巴塞特·阿里·迈格拉希英语Abdelbaset al-Megrahi和他的助手阿明·哈里法·费希迈(Al Amin Khalifa Fhimah)发出了逮捕令。1998年,数个阿拉伯非洲国家开始无视联合国因空难而对利比亚实施的经济制裁。1998年2月,海牙国际法庭裁定,同意2名利比亚嫌疑犯由苏格兰法官主持的法官小组依照苏格兰法律在第三国进行审判,而不是依美国或英国的要求在华盛顿或伦敦审判;利比亚政府作出让步,经卡扎菲同意,在1999年4月5日将嫌犯移交苏格兰驻荷兰法院英语Scottish Court in the Netherlands。 中立地点位于荷兰,在前美国空军基地宰斯特营(Camp Zeist)成立苏格兰法庭。根据英荷两国签订的协议,审讯期间苏格兰拥有该处地方的主权,在苏格兰法律下管治。在各方同意下,1998年8月,联合国制裁暂停(但非解除)。 向利比亚移交了这两人。此后社会一直有呼声要求上诉及让迈格拉希在一个穆斯林国家服刑。非洲联盟一个委员会批评迈格拉希定罪的基础。 法庭于2001年1月31日达成裁决。迈格拉希罪名成立,被判终身监禁,建议最少服刑20年。法庭没有解释为何在炸弹袭击当日迈格拉希身在马耳他、或他何以使用假名往来不同地方,但他没有采取自辩,故很多人认为他的利益受损。法庭查明,费希迈在案发时身处瑞典,没有作案可能,被判罪名不成立,并在翌日回到利比亚的家。2002年6月纳尔逊·曼德拉探望迈格拉希以示同情。2002年10月,据报告,利比亚政府为死难者提供27亿美元赔偿,约每人1000万。2003年8月15日,利比亚正式对袭击承认责任。同年9月12日,联合国终止对利比亚15年的制裁。

2003年11月24日,根据欧洲人权法要求,苏格兰最高法院将迈格拉希的最低刑期(即可接受假释前的最少服刑年期)定为27年,由1999年的羁押开始计算。苏格兰检察总长哥连·博伊德(Colin Boyd)在接触美国遇难者家属后提出上诉,称这刑期是“太宽大了”。

2004年2月24日,利比亚总理加尼姆(Shokri Ghanem)在英国广播公司第四台的访问中说,他的国家所提供的赔偿只是“和平的代价”,及用来保证联合国会解除制裁。当被问及利比亚是否不认错,他说“我同意”(I agree with that.)。他还说没有证据显示,他的国家跟1984年4月利比亚驻伦敦大使馆外警员Yvonne Fletcher被枪击的事件有关。他的言论在华盛顿伦敦即时的巨大压力下,被卡扎菲收回。

2009年8月20日,英国苏格兰司法部门宣布,释放因制造洛克比空难惨案而正在英国服刑的利比亚特工阿卜杜拉·巴塞特·阿里·迈格拉希英语Abdelbaset al-Megrahi,理由是他已被确认患有晚期前列腺癌,离生命终止最多只有3个月的时间,而在2011年2月24日,因不满卡扎菲而辞职的利比亚前司法部长穆斯塔法·阿卜杜勒·贾利勒,公开宣称卡扎菲一手策划洛克比空难,但没有出示任何证据。[13]

2012年5月20日,阿卜杜拉·巴塞特·阿里·迈格拉希英语Abdelbaset al-Megrahi病逝利比亚的黎波里市,时年60岁。

2022年12月11日,美国官员表示,一位被指控制造洛克比空难炸弹的利比亚男子已被美国羁押。[14]

猜测及阴谋论

[编辑]

相信迈格拉希为无辜的人士建设了阴谋论(见洛克比空难阴谋论英语Pan Am Flight 103 conspiracy theories)。一些人相信巴勒斯坦恐怖分子阿布·尼达尔(Abu Nidal)才要为袭击负责。但他在过去20年一直以利比亚为基地,他的参与不一定会免除卡扎菲的嫌疑。 其他观点则为相信袭击责任是由阿荷曼·基利尔领导、以大马士革为基地的抵抗派组织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指挥部。该组织在1988年10月、袭击前两个月期间曾活跃于法兰克福地区,并将土制炸弹藏在家庭电子用具内,包括至少两部东芝收音录音机。不过他们的所制的炸弹使是用气压计触发器,在飞机达到其巡航高度时就会引爆。换言之,如果PA103上的炸弹用上气压计触发器,它在马耳他航空180号班机上就已爆炸。

PFLP-GC在德国的活动为西方情报机构所知,原因是他们其中一个炸弹制作人马尔旺·克里萨特(Marwan Khreesat)是一名约旦双重间谍,向约旦情报机构汇报组织的一切资料。约旦人将资料交给监视该组织的德国警方及情报官员。

另一个阴谋论则显示,中央情报局跟利用是PA103运送海洛因叙利亚毒贩合作。中央情报局被指控保护那些装有毒品的手提包、保证它们不会被搜查,以换取阿拉伯组织在叙利亚的情报;但有一天,恐怖分子将毒品换成炸弹。

这个阴谋论的另一个版本是,中央情报局明知恐怖分子掉了包,但仍让事件发生,因为中央情报局对毒品手提包的保护是非常规的行动,而PA103上的美国情报官员发现了此事,正要回华盛顿告诉他们的上司。

这阴谋论大多建立在那些指洛克比四周田野发现有海洛因的谣言上。但是,既然毒品已被换成炸弹,那么毒品就不会去到洛克比了。所以在坠机地点附近发现毒品不能作为阴谋论的论据。

这阴谋论的第一个版本由纽约私人调查公司Interfor Inc.的老板阿维夫(Juval Aviv)提出。他声称自己是前以色列情报局官员,领导一队叫“上帝之手”的杀手小队、刺杀了数名要为1972年奥运选手村袭击事件负责的巴勒斯坦人。阿维夫在炸弹袭击后被泛美航空聘请为顾问,向泛美航空提交一份所谓Interfor报告,指责中央情报局保护毒品线路。死难者家属向泛美索取赔偿时,泛美以此作辩护,因为如果是美国政府让炸弹越过泛美保安的话,那就不是航空公司的责任。但纽约一个法庭拒绝Interfor报告的结论,泛美要为事件负责。 后来又有列斯特·柯曼(Lester Coleman)支持这个阴谋论。他自称由前自由新闻记者变为前药物执行管理局/国防情报局在塞浦路斯的线人,声称在药物执行管理局的办公室见过PA103其中一名乘客。柯曼后来将他的故事写成书,叫《八爪鱼的痕迹》(Trail of the Octopus),然而没有提出任何证据支持他的说法。

利比亚、伊朗还是巴勒斯坦

[编辑]
当时利比亚独裁者穆阿迈尔·卡扎菲

PA103的袭击有两个明显动机。第一个动机是美国在1985年轰炸的黎波里班加西,令穆阿迈尔·卡扎菲夫妇收养的一名小女孩丧生。第二个动机是1988年7月3日美国巡洋舰温森斯号(USS Vincennes)在波斯湾击落伊朗航空655号班机;据美国的说法,战舰误将客机当作来袭战机,美国事后亦拒绝道歉。

我们可能无法得知到底哪件事导致炸弹袭击。可能两者皆是,由利比亚及伊朗雇用的人员合作、又或者在德国人包围PFLP-GC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指挥部在法兰克福附近的成员时,一个组织将工作交予另一组织。

一些曾参与调查的中央情报局人员对记者说,他们相信PFLP-GC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指挥部在伊朗的吩咐下策划袭击;因为PFLP-GC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指挥部成员一旦被德国人拘捕即无法完成任务,他们在1988年10月后把袭击计划转移给利比亚情报机构。其他调查人员相信无论谁资助炸弹袭击,他也安排了两个同时进行、性质相同的任务,以肯定最少其中一个会成功。

很多留意洛克比空难事件发展的人发觉美国只是在萨达姆·侯赛因于1990年8月入侵科威特后才转而指责利比亚。美国需要叙利亚支持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所以理论上,美国不想指责一个以叙利亚为基地的巴勒斯坦恐怖组织。由于这个缘故,卡扎菲被指当了替罪羊。

这个理论幼稚在以下两方面。第一,虽然美国是在1990年8月后才首次为炸弹袭击而公开指责利比亚,知情者知道早在1989年10月调查焦点已在利比亚。第二,即使以大马士革为基地的巴勒斯坦反抗派恐怖组织要为袭击负责,那不一定会损害到叙利亚。PFLP-GC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指挥部与其他巴勒斯坦反抗派组织只不过将总部及新闻发报处设在那儿。没有证据或暗示指叙利亚政府会为回应美国对利比亚或伊朗的攻击而赞成对美国发动攻击。

2014年3月11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报导: 叛逃的前伊朗情治官员梅斯巴希踢爆,幕后主使者实为伊朗,并由一个叙利亚恐怖组织执行。梅斯巴希透露,泛美航空103号班机之所以在英国洛克比镇上空爆炸,乃是伊朗为报复同年7月伊朗航空655号班机空难(1988年7月3日,两伊战争将结束之前,655号班机被美国海军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文森斯号(USS Vincennes)击落(美国政府事后解释这架伊朗客机被误认为正在执行攻击的F-14雄猫式战斗机),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包括38名非伊朗人,66名儿童,1名孕妇全部罹难。当时美国海军文森斯号在伊朗水域内[15]

纪念碑

[编辑]
雪城大学里的103航班空难纪念碑

1995年11月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阿灵顿国家公墓为死难者设置纪念碑。洛克比外的德莱法斯戴尔公墓(Dryfesdale Cemetery)及在袭击中失去35名学生的纽约州雪城大学也设有类似的纪念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Clipper Maid of the Seas: Remembering those on flight 103. panamair.org. 2007 [2008-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26). 
  2. ^ Kaye, Ken. An Act of War?–On the 15th Anniversary a Former Pilot Compares the Downing of Pan Am 103 to the Sept. 11, 2001 Attacks on America. South Florida Sun-Sentinel. 2003-12-21: 3A. Until Sept. 11, Flight 103 had been the deadliest act of terrorism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 killing...189 Americans. 
  3. ^ Conery, Ben. 20 years later, pain of Lockerbie still fresh. The Washington Times. 2008-12-21: A3. When a bomb hidden aboard Pan Am flight 103 exploded over Lockerbie, Scotland...189 Americans (were) killed, making it the largest terrorist attack against the U.S. until nearly 3,000 people were killed Sept. 11, 2001. 
  4. ^ 男子幸运躲过“洛克比空难” 却被当成恐怖分子. 扬子晚报. 2008-08-31 [2014-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4). 
  5. ^ Smith, Guy. 'I missed the Lockerbie flight by minutes'. BBC News. 2008-08-29 [2009-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8). 
  6. ^ Silver State News Service: Lockerbie Anniversary. Silver State New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1月29日). 
  7. ^ 'The Frost Blog: Lockerbie Tragedy. The Frost Blog.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9). 
  8. ^ PiL Warrior 7" Discography. Fodderstompf. [2014-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9. ^ Taylor, Matthew. Sex Pistol recounts Lockerbie near miss. The Guardian (London). 2004-02-23 [2010-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2). 
  10. ^ Clarey, Christopher. In the Arena : Wilander embraces the low-ego role of captain. 纽约时报. 2004-04-09 [2014-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11. ^ Kim Cattrall – Cattrall's Plane Crash Near Escape. 2007-06-19 [2014-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15). 
  12. ^ Roberts, Alison. Kim, Samantha and Sex and the City. London Evening Standard. 2002-01-02 [2011-04-22]. 
  13. ^ Gaddafi 'ordered Lockerbie bomb'. BBC News. 2011-02-23 [2017-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英国英语). 
  14. ^ 美媒:洛克比空难第3名嫌疑人已被美国羁押. [2022-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2). 
  15. ^ 伊朗叛逃官員爆料:伊朗是1988年洛克比空難主謀. [2014-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相关纪录片

[编辑]
  • 空中浩劫-此次空难被制作成第七季第二辑“Lockerbie

延伸阅读

[编辑]
  • The Fall of Pan Am 103: Inside the Lockerbie Investigation by Steven Emerson and Brian Duffy
  • On the Trail of Terror: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Lockerbie Investigation by David Leppard
  • Their Darkest Day: The Tragedy of Pan Am 103 by Matthew Cox and Tom Foster
  • Pan Am 103: the Bombing, the Betrayals, and a Bereaved Family's Search for Justice by Daniel and Susan Cohen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