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日本船舶舰艇命名惯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本船舶舰艇的命名惯例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举例而言,日本的战舰从未以人名命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船舰的命名惯例经历了多次修正才被确定。

民用船舶

[编辑]

根据日本《船舶法》的规定,凡悬挂日本国旗之民用船舶,均须取有船名,并至地方海事主管机关登录并注册船籍港后,方可航行。日本商业船舶经常在船名最后加上“丸”字(まる),最早出现在1187年文献所提及“坂東丸”。目前已知第一艘以此惯例命名的日本船舶是丰臣秀吉大名16世纪时期舰队的旗舰“日本丸”(にっぽんまる)。

关于船名加“丸”的起源,有“城郭说”(所围的曲轮区域称“丸”),“平安贵族自称说”(那时常自称“麿、麻吕”,后被当昵称,麿=麻吕=まろ→丸)等等,除用在显赫军船或大船外,并无法解释连渔船也用;于是又有从中国传去的观念“秽物驱邪说”,藉便器(おまる=御丸→丸)称之,以避开海上妖魔作祟[1]

1900年颁布、1914年修订的《船舶法受理手续》船舶法取扱手續,第一条即规定船名末尾应加“丸”[2],虽在2001年废止该条[3],但时至今日,依然有许多日本商船遵循此惯例命名。

军舰

[编辑]

早期惯例

[编辑]

大日本帝国海军于1872年成立时,海军省随即向天皇提出可能的军舰命名方案。帝国海军成立之初,军舰多是由征夷大将军日本氏族捐赠而来,因此原始的舰名会被保留,而不会更动。

1891年时,因为政府结构有所改变,故军舰命名程序亦产生变化:首先由海军省提供两个舰名,再由侍从日语侍従(类似英国宫务大臣)交由天皇挑选。天皇可自两个舰名中选择其一,或自创舰名。

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海军所俘获的清军战舰,其原始名称被保留下来,但均改以日语发音。举例而言,原属清朝海军的镇远号战舰在被日军俘获后,虽名称仍维持不变,但其发音已变为日语式的“ちんえん”(Chin'en)。

1876年时,海军大臣天皇赋予为鱼雷艇命名的权限。1902年,海军大臣又获得驱逐舰的命名权。

1895年,时任海军大臣的西乡从道提出了将海军舰艇命名规则标准化的想法。在他的规划中,战舰与巡洋舰将以令制国国名或神社名为命名标准,而其他舰艇则以日本国内的地名命名。

日本于日俄战争所缴获的俄军战舰均被重新冠上日本风格的名字。其中部分战舰是以缴获地点或与战争相关的事物命名的,如缴获的月份;其他战舰则遵循甲午战争后日本为清军战舰命名的模式,保留其原始舰名,但以日语发音称之。

1921年时,海军大臣被赋予为战舰战斗巡洋舰巡洋舰以外的所有舰艇命名的权力。

1905年海军舰艇命名惯例的建立

[编辑]

1905年4月23日,海军大臣山本权兵卫提出了一项新的舰艇命名方案;该方案后于1905年8月1日被采纳,随后实施。

然而,由于二等巡洋舰与三等巡洋舰的命名规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趋复杂,因此后来改以河川命名。

这种命名规则后来又经历了一些变化。下面列出各式舰艇的命名规则及部分范例。然而,并不是所有舰艇都遵循这样的规则。

  • 航空母舰[4]:特殊名称(其中许多舰名源自于幕末明治时代的战舰名),主要可分为下列四种命名模式:[5]
  • 战舰(包含改装为航空母舰者):以令制国命名,以下为部分范例:
  • 战斗巡洋舰重巡洋舰(包含改装为航空母舰者):以山岳命名,以下为部分范例:
  • 轻巡洋舰(包含改装为重巡洋舰者):以河川命名,以下为部分范例:
  • 训练巡洋舰:以神社命名,以下为部分范例
  • 驱逐舰:驱逐舰的命名模式以时间作为画分依据,可分为下列四种:
    • 1912年8月27日前:以天气、风、潮汐、水流、水波、月亮、季节或其他自然现象或植物为命名依据
    • 1912年8月27日后至1921年10月12日前:这段期间的驱逐舰依一等驱逐舰或二等驱逐舰的不同,复可分为下列两种命名模式:
    • 1921年10月21日后至1928年7月31日前:以八八舰队计划为命名依据,亦可依一等驱逐舰与二等驱逐舰的不同,分为下列两种命名模式:
      • 一等驱逐舰神风级睦月级吹雪级):以数字“1”至“27”间的奇数与“28”以后的连续数字为命名依据,以下为部分范例:
      • 二等驱逐舰(若竹级):以数字“2”至“26”间的偶数为命名依据,以下为部分范例:
        • 第18号驱逐舰(第18駆逐舰):后于1928年8月1日改名为刈萱号驱逐舰(かるかや)
    • 1943年6月4日后:主要仍以自然现象与植物为命名依据;此外此时期的驱逐舰可分为甲型驱逐舰、乙型驱逐舰与丁型驱逐舰等三类(另有丙型驱逐舰,但其命名依据无法归入此类,故不计入):
      • 甲型驱逐舰:以雨水或潮汐命名,以下为部分范例:
        • 秋雨号驱逐舰(あきさめ,第5042号舰):属于改夕云型驱逐舰,建造计划于1943年8月11日被取消
        • 高潮号驱逐舰(たかしお,第5045号舰):属于改夕云型驱逐舰,建造计划于1943年8月11日被取消 
      • 乙型驱逐舰:以风、月亮、云或季节命名,以下为部分范例:
        • 山月号驱逐舰(やまづき,第5061号舰):建造计划于1944年12月14日被取消
        • 雪云号驱逐舰(ゆきぐも,第5069号舰):建造计划于1944年6月9日被取消
        • 南风号驱逐舰(はえ,第5076号舰):建造计划于1944年6月9日被取消
        • 早春号驱逐舰(はやはる,第5083号舰):建造计划于1944年6月9日被取消
      • 丁型驱逐舰:以植物命名,以下为部分范例:
        • 松号驱逐舰日语松 (松型駆逐艦)(まつ)
        • 梨号驱逐舰(なし)
        • 若草号驱逐舰(わかくさ,第4806号舰):建造工程于1945年3月被中止
  • 鱼雷艇:以时间为划分依据,可分为下列两种命名模式:
    • 1924年1月15日前:复可分为一等鱼雷艇与二等鱼雷艇、三等鱼雷艇两类,仅一等鱼雷艇的命名依据较为特殊:
    • 1931年5月30日后:以鸟类命名,以下为部分范例:
  • 潜水艇:以时间为划分依据,可分为下列两种命名模式:
    • 1924年10月31日前:以数字“1”以后的连续数字为命名依据,以下为部分范例:
      • 第一型潜水艇(第一型潜水舰)
      • 第44号潜水艇(第44号潜水舰)
    • 1924年11月1日后:复可分为一等潜舰、二等潜舰与三等潜舰三种,其命名依据各有不同:
      • 一等潜舰(排水量在1,000吨以上者):以汉字“伊”后加上数字“1”以后的连续数字为命名依据;其“伊”字取自《伊吕波歌》:
        • 伊号第一潜舰(いごうだいいちせんすいかん)
        • 伊号第51潜舰(いごうだいごじゅういちせんすいかん):即海大一型潜舰(海军式大型潜水舰)
      • 二等潜舰(排水量在500吨以上但不足1,000吨者):以汉字“吕”后加上数字“1”以后的连续数字为命名依据;其“吕”字取自《伊吕波歌》:
        • 吕一型潜舰(ろいちがたせんすいかん)
      • 三等潜舰(排水量不足500吨者):以汉字“波”后加上数字“1”以后的连续数字为命名依据;其“波”字取自《伊吕波歌》;三等潜舰于1931年5月30日被并入二等潜舰,故不再使用“波”作为命名依据:
        • 波号第一潜舰(はいちがたせんすいかん)
        • 波号第九潜舰(はきゅうがたせんすいかん)
  • 巡逻舰:以风景优美或具有历史重要性的地点命名,以下为部分范例:
  • 海防舰:以时间为划分依据,可分为下列两种命名模式:
    • 1942年6月30日前:以岛屿命名,以下为部分范例:
    • 1942年7月1日后:可分为甲型海防舰与乙型海防舰、丙型海防舰、丁型海防舰等三类命名模式:
      • 甲型海防舰乙型海防舰:以岛屿命名,以下为部分范例:
        • 择捉型海防舰(えとろふ):得名自择捉岛
        • 冲绳号海防舰(おきなわ):得名自冲绳岛
      • 丙型海防舰:以数字“1”以后的奇数数字为命名依据
      • 丁型海防舰:以数字“2”以后的偶数数字为命名依据
  • 潜水母舰:以鲸鱼命名,以下为部分范例:
    • 迅鲸型潜水母舰(じんげい)
  • 水上飞机母舰:以抽象名词、惯用语或过去在战争中有功绩的舰艇命名,以下为部分范例:
  • 布雷舰:布雷舰的命名模式主要可分为充任布雷艇的战舰、充任布雷艇的鱼雷艇或缆线铺设艇以及辅助布雷艇等三种:
    • 充任布雷艇的战舰:以岛屿、群岛、古代战役或古战场命名,以下为部分范例:
      • 严岛号布雷舰(いつくしま):得名自严岛之战
      • 冲岛号布雷舰(おきのしま):得名自对马海峡海战的战场冲之岛(おきのしま)
      • 八重山号布雷舰(やえやま):得名自八重山群岛
    • 充任布雷艇的鱼雷艇或缆线铺设艇: 以海岬、极点、岛屿或小岛命名,以下为部分范例:
      • 测天型布雷特务艇(そくてんがたふせつとくむてい):测天岛是澎湖众多岛屿之一
      • 白神号布雷舰(しらかみ):得名自白神岬(しらかみみさき)
    • 辅助布雷艇:以数字命名,以下为部分范例:
      • 第1号布雷特务艇(だいいちごうがたふせつとくむてい)
  • 港口布网艇急设网舰):布网艇的命名模式可依不同舰艇类型分为下列两种:
    • 充任布网艇的战舰:这类布网艇尚可依时间的不同分为下列两种命名模式:
      • 1943年6月3日前:在船名后加上字(たか),以下为部分范例:
        • 白鹰号布网艇(しらたか)
      • 1943年6月4日后:以鸟类命名,以下为部分范例:
        • 初鹰号布网艇(はつたか)
    • 专门布网艇:以鸟类命名,以下为部分范例:
      • 燕型布网艇(つばめ)
  • 辅助舰艇:辅助舰艇的命名模式主要可分为下列两种:
    • 运煤舰油轮破冰船修补艇自走靶舰弹药运输舰:以海岬、极点、海峡、水道、海湾或港口命名,以下为部分范例:
      • 若宫号水上飞机母舰(わかみや):原先定位为运输舰;得名自今属隐岐群岛的若宫岬
      • 明石号修补艇(あかし):得名自明石市淡路岛间的明石海峡 
      • 野岛号运煤舰(のしま):得名自位于房总半岛的野岛崎(のじまざき)
      • 速吸号油轮(はやすい/はやすひ):得名自旧称“速吸瀬户”的丰予海峡
      • 大泊号破冰船(おおとまり/おほとまり):得名自库页岛南部的大泊町(おおどまり,即今科尔萨科夫
    • 扫雷舰登陆艇输送舰巡防艇鱼雷快艇猎潜舰:以数字命名,以下为部分范例:
      • 第1号扫雷艇(だいいちごうがたそうかいてい)
      • 第1号输送舰(だいいちごうがたゆそうかん)
      • 第1号巡防艇(だいいちごうがたしょうかいてい)
      • 第1号鱼雷快艇(だいいちごうがたぎょらいてい)
      • 第1号猎潜舰(だいいちごうがたくせんてい)
  • 其他用途舰艇:这类舰艇无法归入上述任何类型中,且自有其命名依据:
    • 货轮与打捞船:以桥梁、宿场或主干道命名,以下为部分范例:
      • 驹桥号潜水母舰(こまはし):驹桥宿是甲州街道的一个宿场(类似今日的公路休息站)
    • 修补艇:以海峡地峡命名
    • 1937年1月22日后建成且排水量在600吨以上的打捞船与炮艇:以与海军镇守府相关的事物命名,以下为部分范例:
      • 立神型救难船兼拖曳船(たてがみ):得名自佐世保镇守府内的立神停泊所
      • 波岛号救难船兼拖曳船(はしま):于1940年10月25日改名为笠岛号(かさしま);得名自横须贺镇守府内的一座小岛
    • 其他杂务舰艇:以数字命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中的大日本帝国海军舰艇均遵循以汉字命名的模式,即所有舰艇名称均须以汉字书写;战争结束后,新成立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并未承袭这项传统,并改以平假名书写舰艇名称,试图与旧时代的帝国海军作出区隔。同时,“军舰”一词被废弃,所有舰艇一律改称为“护卫舰”(英语对应称呼仍为为Japanese Defense Ship)。

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舰级称呼的巡防舰(Frigate,中国大陆地区称为护卫舰)和护卫舰(Corvette,中国大陆地区称为轻型护卫舰),日本海上自卫队称之为“フリゲート”和“コルベット”,即直接使用音译假名。

以下列出海上自卫队的概略命名依据:

  • 直升机航空母舰(DDH):以山岳与令制国命名
  • 防空导弹驱逐舰(DDG):以山岳与天气现象命名
  • 驱逐舰(DD):以天气现象命名
  • 护航驱逐舰(DE):以河川命名 
  • 巡防舰(FFM):以河川命名
  • 潜水艇(SS):以洋流海潮或传说中的祥兽命名
  • 补给舰(AOE):以湖泊命名
  • 船坞登陆舰军队输送舰(LST):以半岛命名
  • 扫雷舰:以岛屿命名
  • 扫雷母舰:以海峡命名
  • 大型运输舰:以半岛命名
  • 潜舰救难舰:以城郭命名
  • 训练舰:以神社命名
  • 破冰舰:以冰河命名

注释

[编辑]
  1. ^ ネーミングバラエティー 日本人のおなまえっ!船の○○丸の謎. NHK総合. 2019-09-18 –通过TVでた蔵 (日语). 
  2. ^ 大正十三年一月現行 船舶法及關係法令. 遞信省管船局. 1924-03-31: 41 –通过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日语). 
  3. ^ 船名に「丸」をつけ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という条文が「船舶法取扱手続」にあったようだが. レファレンス協同データベース (国立国会図書館). 2015-09-04 (日语). 
  4. ^ JACAR, C13071953800, p. 25, Report to the throne "Nomenclature of aircraft carrier", 18 December 1933, Minister of the Navy of Japan.
  5. ^ Shizuo Fukui (1996), p. 45.

参考文献

[编辑]
  • Monthly Ships of the World, Kaijinsha. [2016-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30).  (Japan)
    • No. 441, Special issue Vol. 32, "Japanese cruisers", September 1991
    • No. 453, Special issue Vol. 34, "History of Japanese destroyers", July 1992
    • No. 469, Special issue Vol. 37, "History of Japanese submarines", August 1993
    • No. 507, Special issue Vol. 45, "Escort Vessels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February 1996
    • No. 522, Special issue Vol. 47, "Auxiliary Vessels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March 1997
  • Daiji Katagiri, Ship Name Chronicles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Combined Fleet聯合艦隊軍艦銘銘伝,,Rengōkantai Gunkan Meimeiden) (联合舰队军舰铭铭伝,, Rengōkantai Gunkan Meimeiden?), Kōjinsha (Japan), June 1988, ISBN 4-7698-0386-9
  • Masahide Asai, Ship name examination of the Japanese Navy日本海軍 艦船名考,,Nihon Kaigun Kansenmeikou) (日本海军 舰船名考,, Nihon Kaigun Kansenmeikou?), Tōkyō Suikōsha (fringe organiz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the Navy), December 1928
  • Motoyoshi Hori, Destroyer - Technical recollection駆逐艦 その技術的回顧,,Kuchikukan, Sono gijutsuteki-kaiko) (駆逐舰 その技术的回顾,, Kuchikukan, Sono gijutsuteki-kaiko?), Hara Shobō (Japan), June 1987, ISBN 978-4-562-01873-4
  • Shizuo Fukui, Stories of the Japanese aircraft carriers, Kojinsha, Japan, 1996, ISBN 4-7698-06558.
  • 1/700 Water Line Series Guide book of Imperial Japanese Navy ships, Shizuoka Plastic Mode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Aoshima Bunka Kyozai/Tamiya Corporation/Hasegawa Corporation), October 2007
  • Japan Center for Asian Historical Records (JACAR). [2016-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2). , National Archives of Japan
    • Reference code: C05110830400, [Data in English is under preparation] 官房306号 12.1.22 雑役船の公称番号及船种変更の件.
    • Reference code: C13071953800, [Data in English is under preparation] 第13类 舰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