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教宗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教宗
罗马主教
主教
天主教会
现任
方济各
自2013年3月13日起
教省 罗马
教区 罗马
主教座堂 拉特朗圣若望大殿
首位主教 圣伯多禄(根据天主教传统)
设立 1世纪
梵蒂冈梵蒂冈城国国家元首
地方君主
现任
方济各
2013年7月21日就任
详情
开国君主庇护十二世
建立1929年2月11日
居所宗座宫教宗寓所英语Papal Apartments(官方)
圣玛尔大之家(实际)
产生方式选举君主制
(透过选举秘密会议产生)
网站The Holy Father

教宗拉丁语Papa),或译教皇[1][2][3],是罗马主教,亦为普世天主教会领袖及梵蒂冈城国国家元首,传统上被认为是圣伯多禄宗徒之位的后继者,由符合资格的枢机透过选举秘密会议互选产生。现任教宗(第266任)为2013年3月13日当选的方济各[4]

词源

[编辑]

教宗拉丁文原词“Papa”源自希腊文的“πάπας”,意为“父亲[5],起初用于对司铎主教的昵呼。4或5世纪时,西罗马帝国虽频繁地用“πάππας”称呼主教,在东罗马帝国,尤其是在希腊俄罗斯,司铎仍然称为“πάπας”。

沿革

[编辑]

从《宗徒大事录》时期开始,使徒们在犹太会堂讲道,但大部分基督徒聚会是分散在各个家庭中进行,当罗马帝国迫害他们时甚至会在地下墓穴中进行,因此聚会地点相当分散,这些家庭聚会渐渐地以大城市为中心形成教区的概念,在教区中就设立主教,主教或教父这个词在中文里也被译为监督长老,圣经中多次提到使徒召集各地长老晤谈,这些长老在接受使徒的教导后,便将教导带回各教区,逐渐地长老继承使徒成为各地方教会的宗教领袖。[6][7]在此期间,主教尤其罗马主教在基督教界内拥有重要的精神权威,但他没有与罗马皇帝同等程度的权力。到了后来已定基督教为国教的西罗马帝国,西罗马皇帝逐渐赋予罗马主教更大的权力。

教宗的三重冕,象征教宗之训诲、圣化、治理三项神权

主教在社会上拥有很大的权力也来自历史因素。初期教会的《圣经》及使徒书信多半由人工抄写在羊皮纸上,流传不广,加上当时教徒多不识字,无法直接了解教义,因此各种“异端”教义容易流传。特别是诺斯底主义的流行使得长老们在试图消灭这些“异端”的过程中,加强了这些主教的权力。其次,由于初代几位具影响力的教父(也就是教会领袖,特别是初代教会的神学家)十分看重与强调主教制度,无形中提高了主教的地位。例如伊格纳修爱任纽居普良等,其中居普良提倡主教制度最为出力,他说,一切的主教都是平等的,背叛主教就是背叛教会[8]。到了国教时期,罗马帝国形成五个主要主教制度,即罗马主教、亚历山大港主教安提阿主教君士坦丁堡主教、以及耶路撒冷主教,五个主教明争暗斗,都希望能成为主教之首,直到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兴起后丧失耶路撒冷、安提阿和亚历山大港,剩下罗马主教和君士坦丁堡主教分别成为西东方教会重要领袖,而罗马主教在政权分裂的西部地区因数次与入侵蛮族成功的谈判,其社会重要性更远超过政权,成为西部有政教实权的人物[9]

罗马主教权高于其他地区主教,有以下八个原因:

  • 罗马罗马帝国的首都。
  • 罗马城曾在罗马皇帝尼禄时期被放火烧城,做为屠杀基督徒的借口。相传宗徒保禄伯多禄在此次迫害中殉道,罗马城受到帝国最大的迫害,因此受到基督徒钦佩。
  • 罗马教会曾慷慨救济灾荒,特别是对耶路撒冷
  • 330年,罗马帝国迁都拜占庭后,罗马主教就成了西方教会领袖。
  • 东方教会受希腊文化影响、倾向神秘主义、较为感性,而罗马代表的西方教会受罗马法影响,重视用逻辑推理、严谨的方式解读圣经,因此公元4至5世纪,东方教会在争论神学问题常找罗马主教来主持公道。
  • 罗马教会人才辈出,有许多杰出神学家。
  • 基于对《玛窦福音第16章第18-19节的解释,认为伯多禄是罗马教会首任主教,所以罗马主教继圣伯多禄之后拥有主教正统。[8]

由于《圣经》在整个中世纪并不普及,都由各地主教解释《圣经》,主教权威甚至高于《圣经》,同时基督教信仰也在这时期控制整个西方世界罗马教会有了教廷的称呼,罗马宗主教也有了教宗的称呼,其影响力及影响范围甚至超过政权,政权的执政者也都受教宗的加冕,教宗可以从各地教会获得捐税,掌握神职人员的任用以及教会司法权。

一直到13世纪下半叶,英法两国的君王,因自身利益不愿受外来势力影响,无法容忍罗马教会干涉国内政治,公元14到15世纪,英、法在神职人员任用及教会司法权上便归到君主手上,但仍向罗马教廷纳税。

中古时期,由于神职人员的腐败,教廷势力渐渐低落,公元1300年左右,意大利和法国彼此争夺对教会的影响力,教宗克莱孟五世法兰西国王菲利浦四世掳到法兰西王国亚维侬(现为法国领地),是为亚维侬教廷,形成七任教宗都在亚维侬治事的亚维侬时期

1378年教会迁回罗马,并选出意大利籍的继任教宗乌尔班六世,而后其中的13位红衣主教另立一位法国人克雷芒七世为教宗,两方争执不休,公元1409年,巴黎大学的教授们提议召开比萨会议,会议中决议将两位教宗都废黜,另立一位新教宗,然而此次会中,乌尔班六世克雷芒七世都没有出席,各国仍自拥各自认定的教宗,因此比萨会议后形成了有三个教宗的局面。

一直到1415年的康士坦斯大公会议,才正式取消了三个教宗的职位,消除了教会的分裂,也把教宗的权力限制在立法团体——即大公会议,但仍无法解决教廷腐败的问题。在公元1517年,在马丁·路德德意志宗教改革中,因为马丁路德在数次与教廷的辩论中,始终坚持圣经权威高过主教权威的论点[10],持此观点的基督新教便由大公教会分裂出来,新教也称为抗罗宗、更正教、抗议宗,日内瓦约翰·喀尔文苏黎士乌利希·慈运理等神学家纷纷崛起,加上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与教廷的龃龉,变成全欧洲的宗教改革。原来的大公教会,在中文也称为天主教会,便仍保存原来的教廷与教宗制度,而新教由于马丁路德人人皆司祭的观点,强调每个个人都可以借由读经、祷告直接明白上帝的旨意,不需透过主教或神职人员做为媒介[10],因此产生了非主教制的教会体系,但依然有维持主教制的新教教会,如圣公宗

头衔

[编辑]

教宗的完整头衔是:罗马教区主教、基督之代表英语Vicar of Christ、宗徒长伯多禄之继承人、普世教会最高教长、意大利首席主教、罗马教省都主教、梵蒂冈城国元首及天主众仆之仆拉丁语Episcopus Romanus, Vicarius Christi, Successor principis apostolorum, Pontifex Maximus, Primatus Italiae, Archiepiscopus ac metropolitanus provinciae ecclesiasticae Romanae, Princeps sui iuris civitatis Vaticanae, Servus Servorum Dei)(英语:Bishop of Rome, Vicar of Jesus Christ, Successor of the Prince of the Apostles, Supreme Pontiff of the Universal Church, Primate of Italy, Archbishop and Metropolitan of the Roman Province, Sovereign of the Vatican City State, Servant of the servants of God.)

2006年《宗座年鉴》删除了“西方宗主教”(Patriarcha Occidentis)的称呼。它的上一次修订在1969年,把“天主众仆之仆”加于名号之中,并删除了“光荣在位”的语句[11]

由于教宗在中世纪时拥有超乎西欧世俗君王的精神地位,曾被明末天主教传教士译为“教化皇[12],继而影响周边使用汉字的国家。 另外在西方世界,教宗有时也会被敬称为“圣父”(Holy Father),其意为“神圣的父亲”,与三位一体所指的圣父不同[13]

职权

[编辑]

教宗被天主教会认为是耶稣在当今世界的代表,其主要任务即是领导耶稣建立的教会,并将信仰传布到世界各个角落。教宗的教务职权英语Ecclesiastical jurisdiction被称为“圣座”,是以教宗为中心构成的教务领导团体。圣座除了负责管理罗马的天主教会,还具有代表与领导整个天主教会的功能;现今亦为国际法承认的主权实体,可与世界各国缔结外交关系

除了宗教职务之外,教宗也是梵蒂冈城国国家元首,该国由圣座管治。梵蒂冈整个被意大利首都罗马包围,1870年之前,教宗统治的区域一度拓展到整个意大利中部,其领土——即教宗国,被称为“圣伯多禄的遗产”。尽管授予教宗对这些领土的统辖权的文件,也就是所谓的《君士坦丁御赐教产谕》,在15世纪被证明只是伪造文书,但教宗对教宗国的统治还是延续至1870年意大利统一,而意大利王国和圣座之间最终的政治协议一直到1929年的《拉特朗条约》才得以实现。1948年通过的《意大利共和国宪法》,再次确定该条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历任罗马教宗

[编辑]

任职方式

[编辑]

教宗是由枢机组成的枢机团召开秘密会议互选产生的,一旦当选就是终身职,但中途可辞职。前任教宗逝世或辞职后,至继任教宗选出前的职位空缺期,被称为“宗座出缺”。现今的教宗选举制度是在1268年至1271年的三年空位期之后,于1274年由里昂第二次大公会议采用的,包括枢机团在选举时必须与外界隔离的规定;而教宗选举在1492年起固定于梵蒂冈的西斯廷礼拜堂举行迄今。

近况

[编辑]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于1978年以58岁之龄当选教宗,也是自哈德良六世(1522年至1523年间在位)以来首位非意大利人教宗,其于2005年4月2日逝世后,于4月2日到18日期间产生职位宗座出缺,4月18日开始的教宗选举秘密会议,用了不足1天即选出德国枢机若瑟·拉青格为新任教宗,名号英语Papal name本笃十六世

圣座发言人于2013年2月11日宣布,时年85岁的教宗本笃十六世因健康因素于2月28日欧洲中部时间晚上8点正式退位,成为公元1415年以来,首位主动请辞的教宗[14]

2013年3月13日,梵蒂冈宣布阿根廷枢机豪尔赫·马里奥·伯格里奥当选教宗,名号为方济各,他是教宗额我略三世以后一千二百年来,首位非出身欧洲的教宗;亦是天主教史中首位来自美洲南半球的教宗、首位耶稣会出身的教宗。

2022年12月31日,高龄95岁的前任教宗本笃十六世病逝于其退位后的隐居处 : 教会之母修道院(Mater Ecclesiae)。[15]

参考文献

[编辑]
  1. ^ 艾儒略,《职方外纪·卷二》:“教皇即居于此,以代天主在世。”
  2. ^ 魏源,《海国图志·卷四十一》:“意大里亚为天主教之宗国,称曰教皇。凡西洋各国王即位,必得教皇札付而后立。”
  3. ^ 人民网国际频道. 罗马教皇祝贺中国新年:中国一直是伟大的国家. 2016-02-03 [2018-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8). 
  4. ^ 教宗方济各当选四周年:真正的改革始于“心灵革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梵蒂冈广播电台,2017年3月13日
  5. ^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17-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6). 
  6. ^ 苏文峰,教会历史第一课:初代的教会(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初世纪教会职务的形成与演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梵蒂冈广播电台,天主教会史浅谈上十三
  8. ^ 8.0 8.1 教會歷史主教制與傳統蔡麗貞. [2013-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4). 
  9. ^ 庄祖鲲,宣教历史六:中古世纪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 10.0 10.1 教會歷史馬丁路德(2)蔡麗貞. [2013-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5). 
  11. ^ 教宗除西方宗主教名号 教廷称有利基督徒合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公教报,第3243期,2006年4月16日
  12. ^ 张春申,〈利玛窦对我国教会的启示: 文化工作的教会幅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神学论集》55期,(台北辅仁大学,1983)pp. 37-42
  13. ^ Michael,“圣父”和“神父”之名不对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同根生,2004年1月16日
  14. ^ 教宗本笃十六世即将退位. 美国之音. 2013-02-11 [2013-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2). 
  15. ^ 刘俞妗. 前教宗之死:本篤十六辭世,天主教「兩位教宗」的對立順勢解消. tw.news.yahoo.com. 2023-01-03 [2023-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4)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
五大牧首区
罗马牧首首任:圣伯多禄 亚历山大港英语Church of Alexandria牧首首任:圣马尔谷 安提阿牧首首任:圣伯多禄
圣保禄
耶路撒冷英语Greek Orthodox Church of Jerusalem牧首首任:圣雅各伯 君士坦丁堡牧首首任:圣安德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