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蝗考
外观
《捕蝗考》,是清代陈芳生所著的一本农业著作。整本著作记载了由蝗祸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因由到当时的人应如何灭蝗。
内容
[编辑]陈芳生于1776年著有《捕蝗考》。书中分为“备蝗事宜”和“前代捕蝗法”两部分[1]。一方面归纳十条预防蝗虫的事项。此外,又记述前人捕杀蝗虫的方法(北宋至明朝)。另一方面,提出蝗虫成灾的原因。陈氏在书中表示当在上者修德自持,自然生态的戾气便无处产生。而朝廷都不再需要实施治蝗之策。大致上,治蝗的方法围绕高温焚烧及驱赶两个类别:
- 将红色或白色的衣裙挂在长竿上,再向整齐排列的蝗虫大力挥动以赶走它们
- 因蝗虫害怕金声炮声,所以可将铁砂或稻米放入鸟铳中以吓走它们
- 把秆草灰、石灰分细抹筛在禾稻之上
- 用旧皮鞋、草鞋等拍死蝗虫
- 用筲箕、栲栳锁定蝗虫在稻草上的位置,再把它们放入布袋内煮熟或烧毁。但不能将蝗虫活生生的坑埋,因为它们会从土穴中爬出来
- 在蝗虫集中的地方(多为见光处)掘一个广阔的长坑,再在坑的两傍用板及门扇八字摆列。然后农民一齐将门板推入坑中,并用扫帚把从坑中飞出来的蝗虫扫回土坑。最后把干草覆盖在土坑,以火烧毁蝗虫。为确保它们无生命迹象,捕蝗的人要用土坑埋燃烧了的蝗虫。
- 挖一个长阔皆为五尺的土坑,将干的茅草铺在坑中。再把放在袋中的蝗虫倒入坑内,用火烧毁。当蝗虫接触火气,就不会跳动 (《诗经‧小雅‧大田》:“秉畀炎火”之意)[2]
陈芳生认为农民可以用蝗虫粉代替或混入鱼粉中喂饲禽畜。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来源
[编辑]- ^ 俞雋、孫晟哲、黃少堂〈飛蝗疼達-蝗災的生成與影響〉第6頁 (PDF). [2017-10-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2-07).
- ^ JengJH. 人蟲大戰:傳統生物學與殺蝗術. [2013-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