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蜀汉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季汉
蜀汉
221年—263年

  橙色区为226年蜀汉国土范围
京城成都实际上
洛阳法律上
国君姓氏
君主2位
• 221-223
汉昭烈帝刘备(开国)
• 223-263
汉怀帝刘禅(灭国)
常用语上古汉语
人口 
• 约221年[1]
900,000人
• 约263年[1]
1,082,000人
兴衰
• 221年
刘备于成都称帝,建立蜀汉,形成三国鼎立
• 263年
魏灭蜀之战
宗教道教儒教中国民间信仰
通币五铢
前身
继承
东汉
曹魏
今属于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12月23日),国号为,后世通称蜀汉蜀国季汉,共历二世二帝,享国祚约43年[2][3],是中国历史三国时期西南方其中一个国家。220年,魏王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而称帝,改国号为“”,东汉正式灭亡。221年,汉中王刘备成都以汉朝宗室身份称帝,宣布承继汉室,国号仍为“汉”,企图与北方的曹魏分庭抗礼。222年,刘备倾国之力进攻由孙权领导的东吴政权,报复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洲,史称“夷陵之战”。吴军主帅见刘备将部队驻扎在山林中,又正值盛夏,于是采用火攻,蜀汉军队大败。223年,刘备去世,谥号“昭烈皇帝”;太子刘禅继位,由丞相诸葛亮实际主政。诸葛亮主政期间,继承刘备遗志发动五次北伐,期望攻占陇西、克复中原;诸葛亮于234年去世后,姜维又发动了十一次北伐,均遭到魏军阻挡而未能有进一步的进展。263年,曹魏攻入蜀地,刘禅投降,蜀汉灭亡。蜀汉在三国演义中被描写为三国时期的正统王朝。

国号

[编辑]

刘备以延续汉朝的正朔尊称国号为“汉”[4],有时自称“季汉”[5][6]。魏晋政权皆不承认蜀汉政权承继汉室、国号为“汉”,以其主要领土古称蜀地而称之为“蜀”,使“蜀”成为其俗称。蜀汉为曹魏所灭亡,又取代魏国,陈寿著《三国志》(蜀汉出身,蜀汉灭亡后仕西晋)为保持政治正确,承认魏、晋为东汉献帝以后之正统皇朝,正文叙述上不称“汉”[7];同为曾出仕蜀汉的李密在《陈情表》中称呼蜀汉为“伪朝”;《资治通鉴》称之为“汉”[8]。后来历史为将其区别于西汉东汉,称之为“蜀汉”、“季汉”[9]

历史

[编辑]

刘备统治时期

[编辑]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汉景帝后裔刘备经过几十年的征战终于取得半个荆州,后发动益州之战攻取刘璋治下的益州,又在汉中之战成功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于219年自封汉中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巩固后方后,荆州守将关羽认为时机成熟,出兵北伐曹操,于樊城之战前期大败曹军,并围困樊城。但在220年,孙权背盟偷袭荆州,关羽被迫撤军,后在麦城之战兵败被杀,关羽兵败荆州失守使刘备元气大伤。同年曹丕汉献帝禅让,当时流传献帝遇害的消息,刘备遂于221年在成都称帝,封军师诸葛亮为丞相,并设立汉高祖太庙,合祭汉朝皇帝[10][11],以汉室宗亲的身份承继汉祚,国号仍为“汉”,称“东汉”为“中汉”,而刘备称帝后这段时期称为“季汉”[12]

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亲自发兵讨伐孙权,意图夺回荆州,然大将张飞在战争前不幸被部下张达、范彊刺杀,后来更于222年夏季被陆逊夷陵之战中打败,最终只得退守白帝城。刘备于223年四月驾崩,谥号为昭烈帝。皇太子刘禅继位,由托孤大臣诸葛亮李严扶助朝政。诸葛亮立即与东吴修好,恢复联吴抗的政策,自蜀灭前,双方从此再无争战。

诸葛亮主政时期

[编辑]

刘备死后,刘禅年幼,诸葛亮实际掌控蜀汉实权,开府治事,休息养民,完善制度和法律,蜀汉的国力得以从夷陵之战的大败中恢复过来。

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多郡的叛乱,并利用降服南中少数民族部落,削弱李严的势力,解决蜀汉的后方问题。蜀汉此后的三十多年历史中,内外几乎只有对曹魏作战一个焦点,少有出现魏吴两国政变、叛乱等情况。

228年,诸葛亮率领大军出汉中,开始第一次北伐曹魏,却在街亭战役中失败,并不得不依法处斩对此负有重大责任的参军马谡

229年,吴王孙权称帝,并派使者入蜀。蜀汉众臣多认为孙权僭号,应该讨伐,但诸葛亮认为一旦与东吴交兵,就难以分出胜负,只会让曹魏得利,眼下应该与孙吴结盟抗魏,并非问责孙权僭号之罪的时候,于是派使者庆贺孙权登基,并接受孙权待灭魏之后平分天下的约定,但蜀汉使者邓芝也对孙权指出灭魏以后两国仍将一战。

之后诸葛亮继续北伐,但多次因补给线太长、粮草不济被迫撤军,北伐始终无法获得重大成效,其中在建威之战后进占原属曹魏武都阴平两个郡。234年,诸葛亮于第五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刘禅统治时期

[编辑]

诸葛亮死后刘禅开始收回军政大权为己用,另交由蒋琬费祎董允等重臣接手执掌朝政。大将军蒋琬数次派出姜维等率军对曹魏进攻。246年蒋琬死后费祎掌权,不主张过多军事进攻。同年董允去世,刘禅开始宠信宦官黄皓和宠臣陈祗,令朝政开始变坏。费祎253年遇刺身亡。

大将姜维在247年开始北伐,一开始用兵规模皆不大,而费祎死后253年姜维取得蜀汉军事大权开始对曹魏大规模用兵至262年最后一次北伐,甚至一度年年大规模征战[13],严重消耗蜀汉国力,人民也困苦不堪[14]

姜维讨厌宦官黄皓擅权,曾上书刘禅要求处死黄皓,黄皓得知后也预谋废姜维立阎宇[15][16],朝中大臣诸葛瞻董厥等也对姜维多次伐魏收效甚微感到反感,上书刘禅要求召还姜维为益州刺史,夺其兵权[17]。姜维惟有避居陇西沓中屯田,内外产生严重分歧,汉中门户大开。而当时曹魏实质掌权者司马昭得知蜀汉朝中状况后决定伐蜀。

263年八月司马昭派征西将军邓艾、中护军诸葛绪和镇西将军锺会率三路南下,开始魏灭蜀之战。汉中被破,锺会军虽被从沓中赶回来的姜维挡于剑阁,但邓艾率军偷袭涪城(今绵阳市),蜀汉江油守将马邈见魏军突然出现,慌乱中只好投降魏军。邓艾继续往成都进攻,击败斩杀防守的卫将军诸葛瞻。十一月,刘禅接受大臣谯周意见,带领成都中的文武百官出降,蜀汉正式灭亡,另一方面姜维则诈降锺会,打算利用锺会野心搧动他谋反造成魏军内乱再称机杀死钟会夺取军权复国,但因事败,与锺会一同死于魏军之中。

疆域

[编辑]
三国时期行政区划图,蜀汉疆域为已经夺取武都、阴平后的疆域

蜀汉主要占领益州,共分为二十二郡,拥有一百三十一个县国,刘备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后始得荆州南郡部分及长沙、武陵等荆南4郡。建安十九年(214年)入蜀取得益州,明年与孙权议定平分荆州,219年刘备于汉中之战打败曹操汉中郡。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时,共辖有2州21郡1属国。同年孙吴击取荆州而丧失南郡武陵郡零陵郡3郡,诸葛亮北伐曹魏取得武都郡阴平郡2郡,分割设置数郡。蜀汉灭亡以前,计辖有1州22郡,以下为约262年蜀汉所设置的郡县,一般会将它分为三个区域:

刘璋故地

[编辑]

刘备在214年打败刘璋得来,为蜀汉主要郡地,包括:

北方守地

[编辑]

进攻曹魏而得来,包括:

南中之地

[编辑]

南中之地,设庲降都督,包括:

政治

[编辑]

蜀汉政律《蜀科》由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伊籍所编列。后来,刘备逝世,继位的刘禅幼小,政策多由诸葛亮所主持。以法家思想为主导,在朝内制定八务、七戒、六恐、五惧,训诫大臣;

当时实行安抚百姓,展示法度规范,约制官职,严格遵从权制,广开诚心,公平行事。做到尽忠益的人虽有错,必定赏赐;犯法怠慢的人虽是亲属之人,但都惩罚。如能顺从惩罚,虽重罪仍会得释;巧言令色的人,虽轻罪仍会受重罚。而且刑政虽严峻,但都无人怨恨。

诸葛亮的治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即使是连年对曹魏作战,在诸葛亮在世时,蜀汉的经济仍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袁准评价为“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正因为诸葛亮清廉而公正,并能使得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稳定,百姓对诸葛亮极为爱戴,陈寿称之为“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董允等都继续诸葛亮的政策;后来刘禅宠信宠臣陈祗、宦官黄皓,开始相信鬼神之说,朝政渐下;尽管如此,至蜀汉灭亡为止,国家政风仍算清廉,官吏约四万人。有学者认为蜀汉灭亡与官吏数目太多有关[18]

蜀汉政治中,在刘备、诸葛亮的经营下,人才多能发挥己用,最初起兵的麾下、荆襄旧部、蜀中降将,在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协调下得以事才任用,荆州旧部与刘璋下属降将;有能者多能位居要职。 如法正成为仅次于诸葛亮的谋士,蜀中旧将的李严;刘备称帝后任尚书令;在刘备逝世后出镇江州,后更迁为骠骑将军,其后由于延误军机而招致流放,然其子李丰仍受诸葛亮任用,并未因此有所偏废。又如吴懿,刘备定蜀后任讨逆将军;称帝后迁为关中都督;建兴八年任左将军,诸葛亮过世后,升至车骑将军,并担任汉中的防务总指挥,其族弟吴班,官位常仅次于吴懿,后主世,任骠骑将军。黄权于刘备领益州牧时任治中从事。又如董和、李恢等亦受刘备、诸葛亮重用。诸葛亮治事期间,不仅提拔荆州旧部的蒋琬魏延费祎杨仪等,亦大加重用蜀中人才;文如董和、董允父子,武如王平张嶷张翼马忠等如是,纵如降将的姜维,亦受到诸葛亮的重用,其后更成为蜀汉后期北伐的重要将领。

其人才可谓兼容并蓄,不论荆襄旧部、起兵之初的麾下、蜀中旧将、魏国降将等,皆能依照其能力担任相应的职务。蜀汉后期亦有不少人才,武将如霍峻之子霍弋句扶柳隐罗宪等,皆为一时之选。

军事

[编辑]

蜀汉将士,在刘备在位最盛时期(未失荆州时)约有十六万至二十万之间。至蜀汉灭亡,仍有在籍将士十万二千人。

蜀汉的对外战争多向曹魏发动,前期最著名是诸葛亮北伐与后期最著名姜维北伐

然而姜维的北伐却间接导致蜀汉压力加剧,国力日渐下滑,人心厌战,以致蜀汉重要据点缺乏士兵固守。

蜀汉内部政局较东吴及曹魏平和,除夷陵之战诸葛亮南征之外,鲜有内乱或向东吴方面发起攻击。

蜀汉精锐部队

经济

[编辑]

214年,刘备入蜀后,巴蜀地区财政混乱,刘巴提出铸直百钱(直百五铢[19]),平衡物价,解决问题。当中五铢钱直百钱并用,钱面有铸字“直百五铢”、背有“好右有为”,为犍为郡所铸,从中知道蜀铸钱不只在一地。

而蜀汉的收入有田租,但暂未有实例;盐铁对蜀汉有不错的利润;[20],而南中金、银、丹、漆、耕牛、战马、蜀锦等贡品,令蜀汉军费有所供给,国家富裕,为诸葛亮北伐提供物资;另有其他收入没有记录。另一方面,支出包官俸、军粮、赏赐等,至蜀汉亡时,官府仍有金、银各二千斤。

刘备入蜀后,借着战国时代李冰所开的都江堰所提供的充足水利,不断增加耕地的灌溉面积;后至诸葛亮北伐时,为了防护都江堰而任命的督堰官人数已有一千二百人之多,足见其灌溉农业规模之大。诸葛亮在保山市法宝山下设有诸葛堰。[21]在汉中增筑山河堰,成都重筑九里堤。[22]蜀汉由于地形上山地较多,除了较主要的灌溉农地以外,几乎没有兴修水利、屯田的必要,远不及魏、吴,虽然有督农的官职,但只设在与魏国接壤的前线汉中郡。蜀中虽不缺粮,但受限于地理限制,在与魏国作战时补给线往往较魏国长;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曾在魏地屯田,只为解决运粮问题。而至姜维时,他亦在沓中种麦,但主要作用是避开黄皓。至蜀汉亡时,官府仍有四十多万斛米粮。

三国中,蜀汉在丝织业最为兴盛,以蜀郡为盛产地,称为“蜀锦”。蜀汉设立专门的锦官制造蜀锦[23],甚至诸葛亮北伐的经济来源都严重依赖蜀锦[24],此外蜀锦亦多用以外交礼物及赏赐。汉亡之时,官府藏有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在当时是十分惊人的数目。井盐也是蜀地特产,为蜀汉其中一项重要工业。另有开发天然气。三国时期的商业不太发达,一是由于生产量减少,人民多以物易物;二是由于金属货币不流通;三则是由于割据的局面,商人不能远行。当中,魏、汉因对立而没有发生贸易;与东吴则贸易颇多;蜀汉因地处西南,所以鲜有对外域进行贸易。

人口

[编辑]

蜀汉全盛时期拥有三十多万户(未失荆州时),人口约一百万,为三国中最少。 汉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年),在籍户口分别为二十万户与九十万人[25],经诸葛亮治蜀,至蜀汉亡时(263年)共有1082000人[26] ,其中户数二十八万, 民数九十四万, 带甲将士十万二千, 官吏四万, 当中蜀郡拥有户口最多。

社会

[编辑]

因地处著名产茶的西南地区,所以饮茶的风气甚盛,足以代酒,因此饮酒之风不及魏、吴。民间亦有拜祭鬼神,诸葛亮死后,刘禅初期不与立庙,百姓仍在路上祭祀。朝廷中,蜀汉后期,刘禅听信黄皓巫鬼之说,最后间接令蜀汉被曹魏入侵。

重要人物

[编辑]

封爵的大臣

[编辑]

王:10位

侯:68位

获谥的大臣

[编辑]

君主列表及年号一览

[编辑]
三国·季汉君主与年号 
肖像 庙号 谥号 名讳 在世时间 在位时间 年号 年号使用时间 陵寝
曹丕称帝,刘备以汉室宗亲承继汉祚
烈祖
(汉赵光文帝刘渊追尊)[31]
昭烈皇帝[32] 刘备 161年
-223年6月10日
221年5月15日
-223年6月10日
章武 221年-223年 惠陵
安乐县思公
(晋武帝司马炎谥)[33]
刘禅
(曹魏降封安乐县公)
207年-271年 223年6月10日-263年12月23日 建兴 223年-237年 安乐思公墓
延熙 238年-257年
孝怀皇帝
(汉赵光文帝刘渊追谥)[34]
景耀 258年-263年
炎兴 263年
刘禅曹魏,汉亡

艺术作品常见之错误

[编辑]

因为刘备立国,乃是以延续“汉”室的正统为政治号召,正式的国号为,而曹魏政权为了否定其延续汉祚的国号,故而贬称其为“”、“西蜀”、“蜀贼”、“蜀寇”或“贼寇”[35]。至于“蜀汉”一词,则是后世为了与西汉以及东汉区分而称,刘备政权自己是不会自贬正统地位,而称自己“蜀国”或“蜀汉”;他们对内、对外一律会自称“”或“大汉”,而称呼曹魏一方为“”或“曹贼”。正因如此,在诸葛亮出师表》才会有“汉、贼不两立”之句,而以匡复汉室自许。当今一些文学、影视、游戏、动漫里,常见蜀汉军队的旗帜上绣著“”字,并自称“蜀国”“蜀军”“大蜀”,这在讲究正朔、正统的古代,均是大逆不道叛国大罪,是绝对不可能会出现的。[36][37]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邹纪万,《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1992年
  2. ^ 三国志》使用“蜀国”有一次,见《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原文:“……文王以蜀大将姜维屡扰边陲,料蜀国小民疲,资力单竭,欲大举图蜀。……”(按:此言“蜀国小民疲,资力单竭”,“国”字当与“小”字连读。盖蜀汉国小而民疲、资单而力竭之意也。览者当察之,不得以此为陈寿称“蜀国”之证);使用“蜀汉”有2次,见《魏志·杨阜传》,原文:“……太祖征汉中,以阜为益州刺史。还,拜金城太守,未发,转武都太守。郡滨蜀汉,阜请依龚遂故事,安之而已。……”及《魏志·锺会传》,原文:“……会得书,惊呼所亲语之曰:‘但取邓艾,相国知我能独办之;今来大重,必觉我异矣,便当速发。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我自淮南以来,画无遣策,四海所共知也。我欲持此安归乎!’……”。
    南朝裴松之注三国志皆使用“蜀汉”,提及三次,见《蜀书五 诸葛亮传》,原文:“……魏氏跨中土,刘氏据益州,并称兵海内,为世霸主。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托身明主,或收功于蜀汉,或册名于伊、洛。……今蜀汉之卒,不少燕军,君臣之接,信于乐毅,加以国家为唇齿之援,东西相应,首尾如蛇,形势重大,不比于五国之兵也,何惮于彼而不可哉?……”,以及《魏志·阎温传》,原文:“……帝责𢽾:‘何不密启而便收从事?’𢽾曰:‘蜀汉绝远,刘备尝用之。辄收,臣犹以为轻。’帝善之。……”
    但上述提到的“蜀汉”并不是指蜀汉政权本身,而是指代蜀地和汉中。类似的例子有《史记》卷九十七:“项王迁杀义帝,汉王闻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汉书》卷一百:“时隗嚣据垄拥众,招辑英俊,而公孙述称帝于蜀汉,天下云扰,大者连州郡,小者据县邑。”
  3. ^ 曹魏方多以蜀来称呼蜀汉。如《三国志》卷十四:黄初元年,以(刘)晔为侍中,赐爵关内侯。(曹丕)诏问群臣令料刘备当为关羽出报吴不。众议咸云:“蜀,小国耳,名将唯(关)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同卷注引《傅子》:孙权遣使求降,(魏文)帝以问(刘)晔。晔对曰:“....今天下三分,中国十有其八。吴、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国之利也。今还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兴师,径渡江袭其内。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吴亡则蜀孤。若割吴半,蜀固不能乆存,况蜀得其外,我得其内乎!”
    此外曹真碑则直接称呼诸葛亮为“蜀贼”。曹真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故宫博物院.
    蜀汉官员杨戏也在《季汉辅臣赞》写道:“(诸葛亮)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权我世真。”
  4. ^ 《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自我大汉 ,应天顺​​民,政治之隆,皓若阳春,俯宪坤典,仰式乾文......
  5. ^ 杨戏有《季汉辅臣赞
  6. ^ 《三国志》卷35:(诸葛)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诏策曰: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
  7. ^ 后代常有批评不书国号,例如宋代唐庚则认为:刘备父子政权存在四十多年,始终未尝一称蜀,而陈寿却开创史家从未有过之怪例。《三国杂事》:“上自司马迁《史记》,下至《五代史》,其间数千百年,正统偏霸与夫僭窃乱贼,甚微至弱之国,外至蛮夷戎狄之邦,史家未有不书其国号者,而《三国志》独不然。刘备父子相继四十余年,始终号汉,未尝一称蜀;其称蜀,俗流之语耳。陈寿黜其正号,从其俗称,循魏晋之私意,废史家之公法。用意如此,则其所书善恶褒贬予夺,尚可信乎!”
  8. ^ 但《资治通鉴》纪年用曹魏。资治通鉴 (胡三省音注)/卷069: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昭烈之汉,虽云中山靖王之后,而族属疏远,不能纪其世数名位,亦犹宋高祖楚元王后,南唐烈祖吴王恪后,是非难辨,故不敢以光武晋元帝为比,使得绍汉氏之遗统也。
  9. ^ 徐俊.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湖北武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80–83. ISBN 7-5622-2277-0. 
  10. ^ 《三国志》卷32:置百官,立宗庙,祫祭高皇帝以下。
  11. ^ 《华阳国志》卷11:常勖,字修业,蜀郡江原人也。祖父原,牂柯、永昌太守。父,高庙令。从父闳,汉中、广汉太守。
  12. ^ 杨戏延熙四年所著《季汉辅臣赞》,文中提及“自我中汉之末,王纲弃柄,雄豪并起,役殷难结,生人涂地。”
  13. ^ 《三国志》卷33:(延熙)十六年......夏四月,卫将军姜维复率众围南安,不克而还。十七年春正月,姜维还成都。大赦。夏六月,维复率众出陇西。冬,拔狄道、河关、临洮三县民,居于绵竹、繁县。十八年春,姜维还成都。夏,复率诸军出狄道,与魏雍州剌史王经战于洮西,大破之。经退保狄道城,维却住钟题。十九年春,进姜维位为大将军,督戎马,与镇西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秋八月,维为魏大将军邓艾所破于上邽。维退军还成都.......二十年,闻魏大将军诸葛诞据寿春以叛,姜维复率众出骆谷,至芒水.......
  14. ^ 《三国志》卷53注引《汉晋春秋》:孙休时,(薛)珝为五宫中郎将,遣至蜀求马。及还,休问蜀政得失,对曰:“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臣闻燕雀处堂,子母相乐,自以为安也,突决栋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将及,其是之谓乎!”
  15. ^ 《三国志》卷44注引《华阳国志》:(姜)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
  16. ^ 《三国志》卷44:而宦官黄皓等弄权于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
  17. ^ 《三国志》卷35注引《异同记》:(诸葛)瞻、(董)厥等以(姜)维好战无功,国内疲弊,宜表后主,召还为益州刺史,夺其兵权;蜀长老犹有瞻表以阎宇代维故事。
  18. ^ 韩隆福. 论蜀汉的政治腐败_诸葛亮失误之二. 湖南常德: 常德师范学院. 2001年1月. 
  19. ^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 钱币卷 秦-五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 古籍出版社 2018 第131页. [2021-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5). 
  20. ^ 王连岑述曾任职司盐校尉
  21. ^ 《永昌府志》:“诸葛堰诸葛武侯所筑,俱在城南十里,法宝山下大堰石为堤,原一丈又二尺,高一丈,周九百八十余丈。明成化年,御史朱皑加筑,分水口有三,灌田数千亩;其东曰中堰,源出九龙池,水汇沙河水蓄积为堰,周337丈,分水口有三,灌田数千亩;又东曰下堰,周280丈,分水口为二,灌田千余亩。大堰即今之大海子,中堰和下堰已干涸成田,海埂遗迹犹存。”
  22. ^ 《成都府志.山川》:“九里堤,府城西北隅。其他洼下,水势易超。诸葛亮筑九里堤捍之。”
  23. ^ 《初学记》卷27引《益州记》:锦城在益州南,笮桥东,流江南岸,蜀时故锦官也。其处号锦里,城墉犹在。
  24. ^ 《太平御览》卷815引《诸葛亮集》: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
  25. ^ 《晋书·卷十四》:刘备章武元年,亦以郡国封建诸王,或遥采嘉名,不由检土地所出。其户二十万九十万。
  26. ^ 《三国志·卷三十三》:禅又遣太常张峻, 益州别驾汝超受节度,遣太仆蒋显有命敕姜维。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馀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馀物称此。
  27. ^ 卢弼:《三国志集解·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下考证:三国时封爵之制,皆以本郡邑为封土,如魏张郃鄚人,封鄚侯;徐晃杨人,封杨侯;吴文钦谯郡人,封谯侯;濮阳兴陈留人,封外黄侯。时谯郡、陈留不属吴,亦遥领之。诸葛琅邪郡人,因以琅邪之武乡封之。犹张桓侯涿郡人,封西乡侯。西乡,涿郡县名。皆邑侯,非乡侯也。
  28. ^ 卢弼:《三国志集解·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下考证:赵一清曰:《汉书·地理志》:涿郡西乡,侯国。在今涿州西北二十里。张侯涿郡人,故以本土宠之也。潘眉曰:涿郡前汉有西乡,后汉省。此有西乡者,蜀汉时复置。弼按:蜀汉僻在西陲,相隔县远,安能于涿郡置县?盖遥封此邑,锡以嘉名耳。
  29. ^ 卢弼:《三国志集解·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下考证:诸葛功在魏延上,延尚封南郑邑侯,不应诸葛仅封南郑之乡侯。考武乡乃县名,前汉属琅邪郡,中兴省。至建安中,严干已封武乡侯,可知武乡侯虽省改于中兴,而实复置于汉末矣。三国时封爵之制,皆以本郡邑为封土,如魏张郃鄚人,封鄚侯;徐晃杨人,封杨侯;吴文钦谯郡人,封谯侯;濮阳兴陈留人,封外黄侯。时谯郡、陈留不属吴,亦遥领之。诸葛琅邪郡人,因以琅邪之武乡封之。犹张桓侯涿郡人,封西乡侯。西乡,涿郡县名。皆邑侯,非乡侯也。
  30. ^ 《元和姓纂》卷五:西城侯蜀巴郡太守阎竺。
  31. ^ 《晋书·王弥传》:“元海谓弥曰:‘孤本谓将军如窦周公耳,今真吾孔明、仲华也。烈祖有云:“吾之有将军,如鱼之有水。”’”
  32. ^ 《三国志·蜀书二》:“(章武三年)夏四月癸巳,先主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五月,梓宫自永安还成都,谥曰昭烈皇帝。秋,八月,葬惠陵。”
  33. ^ 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三》:“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魏元帝曹奂)临轩,使太常嘉命刘禅为安乐县公。……公泰始七年薨于洛阳。【《蜀记》云:谥曰思公,子恂嗣。】”
  34. ^ 《晋书·载记第一》:“永兴元年,元海(刘渊)乃为坛于南郊,僭即汉王位……乃赦其境内,年号元熙,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35. ^ 亦即只把他们视为地方性的割据军阀或盗匪,而非一个正式国家
  36. ^ 这好比对日抗战时,国军会贬称日军为鬼子,但日本军队并不会自称“鬼子”,而是自称“大日本帝国军”。
  37. ^ 影视剧中的常识性错误:手捧千两纹银、电报被滥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新闻周刊.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