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刘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刘䶮
南汉高祖
统治917年-942年
出生889年
逝世942年(52—53岁)
安葬
年号
乾亨:917年七月-925年十一月
白龙:925年十二月-928年二月
大有:928年三月-942年三月
谥号
天皇大帝
庙号
高祖
政权南汉

南汉高祖刘yǎn(889年—942年),原称刘岩,又名刘陟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开国皇帝,蔡州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郡望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父亲是南汉追赠圣武皇帝刘知谦,母亲是妾段氏

生平

[编辑]

祖父刘安仁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迁居福建,以经商为生,又因为生意需要,迁居岭南,生刘知谦唐朝末年,知谦从军,受到当时的南海军节度使韦宙赏识,与韦的侄女韦氏结婚,生下刘隐、刘台两个儿子。黄巢之乱出征有功,882年任封州刺史。

刘知谦后来又私纳小段氏,生下刘岩。正妻韦氏大怒,杀了段氏,但未忍伤害还是婴儿的刘岩,抱回家中和自己的两个儿子一起抚育。刘岩长大之后,聪慧又擅长武艺,且精通占卜算命之术,但又天性苛酷,每视杀人则喜,人皆以为蛟蜃化身。

知谦死后,长子刘隐拥兵自重,克肇庆番禺(今属广州),割据岭南地区,逐渐坐大,但刘隐向后梁称臣纳贡,后梁封为南海王,乾化元年(911年),刘隐还没来得及称帝,就因病在本郡去世,谥襄王

刘隐有子,但刘岩篡夺其位,自命为留后,又袭位交趾节度使,其后又袭封南海王称号。刘隐死后六年(917年),刘岩在番禺称帝,建国号为“大越”, 改元为“乾亨”,定都番禺(今日广州市)。次年,刘岩自称是汉朝皇室的后裔,为了表示自己建国是恢复昔日的汉家天下,于是又改国号为“大汉”,史称南汉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刘岩取《周易》中“飞龙在天”之意,改名为“刘䶮”。据说他原先为自己改名为“刘龚”,后才自创一“䶮”字。刘䶮生平最喜欢杀人,还发明了诸多酷刑,每次行刑,他会到现场观摩,往往是看得口水直流。又喜奢侈,尽收国中珍宝,所筑宫殿也是金玉装饰,朝夕染香,穷奢至极。

越南也是在刘䶮手上开始渐渐脱离中国。安南地区虽然是静海军辖地,但是在南汉建立前后一直由曲氏所占据。当南汉建立后与后梁断绝关系,曲承美私下向后梁上表,求得了静海军节度使,视南汉为伪朝。所以刘䶮一直想要灭掉曲承美,大有三年(930年),刘䶮派遣李守鄘梁克贞带大军攻打交趾,曲承美战败被俘,刘䶮见到他说:“你不是一直说朕的大汉是伪朝吗?现在反而被朕所缚,何也?”曲承美无话可说,只能顿首告罪,刘䶮赦免其罪。梁克贞带兵继续向南进发,攻克了占城,曲承美部下纷纷投降,任曲氏部下杨廷艺为爱州刺史,自己带兵回朝。大有四年(931年),杨廷艺反叛,率兵攻打交州,交州刺史李进不敌,逃回番禺,刘䶮派遣程宝前来攻打杨廷艺,反而在战场上被杨廷艺所杀。此后杨廷艺自称交州节度使,但他担心南汉再次攻打自己,就上书臣服了南汉,刘䶮也觉得没有再大动干戈的必要,就接受了这个既定的事实。大有十年(937年),杨廷艺被部下矫公羡所杀,随机矫公羡向南汉上表称臣,但没多久,杨廷艺的另一个手下,也是杨廷艺的女婿吴权打败了矫公羡。刘䶮见交州内乱,想着趁机占领交州,就封自己的儿子刘弘操为交王,让他出兵白藤江,自己亲率后军驻扎在海门,吴权击败了南汉军,杀了刘弘操。刘䶮见前方失利,就收兵回朝。随后吴权在交州称王,建立了吴朝,之后越南绝大部分是以附属国的身份臣服中原政权,而不是直接属于中国的一部分。

被越南军队击败的刘䶮回朝后没有继续攻打吴权,此时的刘䶮已经在位20年,锐气全无,继续耽于享乐。刘䶮比较喜欢自己恭敬孝顺的第五个儿子刘弘昌,想立他为嗣,但又担心于废长立幼的危害。他虽然此时已经年过五十,但身体强健,无病无痛,认为自己还很长寿,所以想把继承人的问题暂缓时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大有十五年(942年),刘䶮突然染上了一场重病,眼看自己快要不行了,他招来左仆射王翻,和他说:“老三弘度,老四弘熙,虽然年长,但始终不能任大事。老五弘昌,比较像朕,朕早就想立为太子,但一直下不了决心,朕子孙不肖,恐怕将来子孙骨肉纷争。就像鼠入牛角,越斗越小啊!”说道这里,哭泣不已,王翻建议刘䶮立弘昌,将弘度弘熙调离外镇。刘䶮深以为然,准备如是发诏,恰巧此时萧益此时来问安,劝他放弃此想法,刘䶮瞬间没了主意,蹉跎犹豫了几日,没想到直接病死了,享年五十四岁。谥号天皇大帝,庙号高祖,陵曰康陵[1]

刘䶮死后,南汉的命运正如他生前所预料的那样,他的继承人全是昏庸好杀之辈,刘弘度继承了大位,比他父亲刘䶮还要奢侈。没过多久刘弘度就被其弟刘弘熙所杀。刘弘熙自立为帝,为了防止流言蜚语,设立严刑峻法,担心自己的兄弟会像他一样造反,将自己的弟弟一个个加害,刘䶮十九子,除了刘弘熙自己以外,全部被杀害。

身世争议

[编辑]

旧五代史[1]载刘䶮其先彭城人(郡望彭城刘氏),祖父刘安仁原籍河南上蔡。至近代,中日学界对其家族族裔有争议。1965年福建出土,侄女刘华墓志称家族出于东晋时南渡的彭城刘氏,“而家于五羊,今为封州贺水人也”。此前,藤田丰八在1935年考证,认为他是大食商人后裔,从西亚到福建泉州,谎称河南上蔡籍,而唐宋蕃客中刘姓多为伊斯兰穆斯林[2]

藤田氏此说遭桑原隲藏质疑。桑原认为,关于宋元祐间广州蕃坊娶宗女的刘姓人为阿拉伯人的说法,不能用以证明南汉刘氏是阿拉伯人的后裔,相反,宋元祐间广州蕃客的刘姓,可能是南汉所赐[3]陈寅恪在1939年撰文《刘复愚遗文中年月及其不祀祖问题》考证,“家世无九品之官,四海无强大之亲,父子俱以儒学进仕中书舍人礼部尚书,而不祭祀先祖,及籍贯纷歧,而俱贾胡(注:通商的胡人)侨寄之地三端,推证之如此”[4]

家庭

[编辑]

后妃

[编辑]

姬侍

[编辑]

子女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旧五代史/卷135》,出自薛居正旧五代史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旧五代史·卷一三五》刘䶮传
  2. ^ 藤田丰八. 南汉刘氏祖先考. 中国南海古代交通丛考. 商务印书馆. 1935: 137-150. 
  3. ^ 桑原隲藏著、陈裕青译:《蒲寿庚考》,上海中华书局,民国十八年,第76-77页。该文载“余谓唐代每以国姓赐外国人,此刘姓回民,或南汉刘氏赐与广州蕃客者,因为得姓之源欤?”
  4. ^ 陈寅恪,刘复愚遗文中年月及其不祀祖问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八本第一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939年,史语所出版。该文结集于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再版)。该文提及:“近年桑原隲藏教授《蒲寿庚事迹考》及藤田丰八教授《南汉刘氏祖先考》(见《东西交涉史之研究南海篇》),皆引朱彧《萍州可谈》贰所载北宋元祐间广州番坊刘姓人娶宗室女事,以证伊斯兰教徒多姓刘者,其说诚是。但藤田氏以刘为伊斯兰教徒习用名字之音译,固不可信,而桑原氏以广州通商回教徒之刘氏实南汉之赐姓,今若以复愚之例观之,其说亦非是。鄙见刘与李俱汉唐两朝之国姓,外国人之改华姓者,往往喜采用之,复愚及其它伊斯兰教徒之多以刘为姓者,殆以此故欤? 关于复愚氏族疑非出自华夏一问题,尚可从其文章体制及论说主张诸方面推测,但以此类事证多不甚适切,故悉不置论,谨就其以刘为氏,而家世无九品之官,四海无强大之亲,父子俱以儒学进仕至中书舍人礼部尚书,而不祭祀先祖,及籍贯纷歧,而俱贾胡(注:通商的胡人)侨寄之地三端,推证之如此。”

参见

[编辑]
前任:
南汉君主
917-942
继任:
三子殇帝刘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