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毒
外观
(重定向自三不善根)
佛教 |
---|
佛教大纲 佛教主题 佛教专题 |
三毒(梵语:triviṣa,藏文:dug gsum),又称三不善根(梵语:akuśala-mūla,巴利语:akusala-mūla)、三根,佛教术语,为贪、嗔、痴三种烦恼的总称[1],又或译“欲、恚、痴”、“贪欲、恚、痴”。在早期又译作“淫、怒、痴”[2]。
贪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因贪、嗔、痴能毒害人们的身命和慧命,故称“三毒”。称为“毒”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他像毒药会有损众生,它是世间一切烦恼的根本,烦恼的根源是有“行”,造下种种恶业,故称“爱欲淫为本”[3],但是要有身体才能造作,故身体为命根,无身命即是无轮回。[4][5][6]
其反义为三善根,即无贪、无瞋与无痴这三者的总合称[7]。
分述
[编辑]贪
[编辑]贪,又称贪毒,指世人引取各种事物、名分的欲望。它使人迷醉于一切顺情的境,贪取无厌。[8]
嗔
[编辑]嗔,又称嗔毒,嗔恚,是指人有恚忿之心。以迷心对于一切违情之境起忿怒者,恼怒打骂伤害他人。三毒中此毒为最恶。[9]
痴
[编辑]痴,又称痴毒,是指人有迷暗之心。心性暗钝,迷惘于事理。或对事理颠倒,因果迷乱。也称无明。[10] 无明为十二因缘之首,为有情生死流转的根本。无明,即对世间道理及佛法义理迷惑不解,由此引起种种烦恼,即“一切杂染所依为业”。无明就是没有智慧,也即是愚痴。[11]
三者关系
[编辑]此有两种,痴毒独起,称为独头无明。与贪毒共起,称为相应无明。贪毒等,必与痴毒相应而起也。[12][13][14][15][16][17]。
灭除三毒的方法
[编辑]透过佛门中的解脱智慧知见的闻思修,确实了知五蕴的虚妄,因而自然断除三毒。另外通过勤修戒定慧三学得到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也能熄灭三毒。[18]
象征
[编辑]佛教的造像“生死轮”中,用鸽代表贪、蛇代表瞋、猪代表痴。
参考条目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长阿含经》卷8:“谓三不善根:一者贪欲,二者瞋恚,三者愚痴。”
- ^ 万金川. 文本對勘與漢譯佛典的語言研究-以《維摩經》為例. 正观. 2014: 5-59 [2018-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0).
六朝以降早期的佛经写本里的“淫”字,在入宋之后的刻本里,几乎都一律改作了“淫”字。其实在石室遗书六世纪以下的写卷里,这种情况业已大量出现。以《普曜经》与《正法华经》相当频出的“淫怒痴”一语为例,便是如此。然而,以支谦所译《维摩经》为例,针对经文中所云“于非常身,不以泥洹,常现不淫”,我们通过一件书于四世纪末的石室遗书里的支谦译《维摩经》写卷的对勘,却可以发现该一写卷乃作“于非常身,不以泥洹,常现不淫”。……就竺法护所译《正法华经》而言,什译《妙法莲华经》则分别作“淫欲、瞋恚、愚痴”,而辛嶋《正法华经词典·淫怒痴》给予“淫、淫欲”的对勘梵语乃是“raga=delight”,但是在古典汉语里,其实只有“淫”字可兼有“贪欲”之义,而“淫”字则并无此一义项。……此处(《维摩经》)的梵文原语作“viraga”(Tib: hdod chags dav bral ba, 即“离贪、离欲”之义),而该一梵语的构词前缀则是具有否定意味的“vi-”,因此支谦便以“不”来对译它,至于其后接的“raga”一词,在佛教语境里,就是指“三毒”之一的“贪”,亦即写卷的“淫”或刻本的“淫”
- ^ 爱欲是指对五欲的贪爱,不限于淫欲或世间所谓的“爱情”
- ^ 《四解脱经》云:“三毒感三途,嗔忿火途;悭贪刀途;愚痴血途。
- ^ 《智度论》(第十九):“一切三界无常,为三衰三毒火所烧。”
- ^ 《大般涅槃经》:“毒中之毒无过三毒。”
- ^ 《长阿含经》卷8:“复有三法,谓三善根:一者不贪,二者不恚,三者不痴。”
- ^ 《三藏法数》明·一如
- ^ 《华严经》:“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一念起嗔,殃堕无间。”
- ^ 《唯识论》(卷六):“于诸理事迷暗为性,能碍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诸烦恼生,必由痴故。”《俱舍论》(卷四):“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
- ^ 《成唯识论》:“云何为痴,于诸理事,迷暗为性,能障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谓由无明起疑、邪见、贪等烦恼,随烦恼业,能招后生杂染法故。
- ^ 《智度论》(卷三十一):“有利益我者生贪欲,违逆我者而生嗔恚,此结使不从智生,从狂惑生,是故名为痴,三毒为一切烦恼根本。”
- ^ 《大乘义章》(五本):“此三毒通摄三界一切烦恼,一切烦恼能害众生,其犹毒蛇,亦如毒龙,是故喻龙名为毒。”
- ^ 《止观》(卷五):“四大是身病,三毒是心病。”
- ^ 《止观》(卷六):“心起三毒,即名三毒。”
- ^ 《法句经》:“贪淫致老,瞋恚致病,愚痴致死,除三得道。”
- ^ 《增一阿含经》:“戒律成就,是世俗常数;三昧成就,亦世俗常数;神足飞行成就,亦世俗常数。惟智慧成就,为第一义。”
- ^ 《生经》卷4:“佛言:“人本立神,一身清明,能有所益。奉于正行,强有所观,不解本无,自见有身,因生五阴六衰之惑,反为所迷,不至正真;后解三界一切皆空,五阴悉除,三毒自灭,乃至无上正真之道。””(CBETA, T03, no. 154, p. 100, b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