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Z-31號驅逐艦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在法國服役的馬爾梭號(前Z-31號)
歷史
納粹德國
船名 Z-31號
下訂日 1939年9月19日
建造方 不來梅德希馬格德語Deutsche Schiff- und Maschinenbau Aktiengesellschaft威悉船廠
鋪設龍骨 1940年9月1日
下水日期 1941年5月15日
入役日期 1942年4月11日
結局 作為戰爭賠款割讓予法國
法國
船名 馬爾梭號
艦名出處 弗朗索瓦·塞弗蘭·馬爾梭
交船日期 1946年2月2日
入役日期 1946年4月1日
除籍日 1958年1月2日
結局 1960年代初拆解
技術數據(竣工時)
船級 1936級驅逐艦
船型 1936A(動員)型英語Type 1936A destroyer
排水量
  • 標準:2,657噸
  • 滿載:3,691噸
船長 127公尺
型寬 12公尺
吃水 4.62公尺
動力輸出 70,000匹軸馬力(52,000千瓦特)
動力來源 雙軸,兩台蒸汽輪機
船速 36(67公里每小時;41英里每小時)
續航力 2,950海里以19節
乘員 11名軍官、320名水兵
武器裝備

Z-31號(德語:Z 31)是納粹德國海軍於1940年代初建造的七艘1936A(動員)型英語Type 1936A destroyer驅逐艦之一。作為「Z計劃」的組成部分,它於1940年9月1日開始在不來梅德希馬格德語Deutsche Schiff- und Maschinenbau Aktiengesellschaft威悉船廠鋪設龍骨,1941年5月15日下水,至1942年4月11日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該艦於二戰中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在北極和挪威水域度過,並曾參加1942年12月31日的巴倫支海海戰。Z-31號在戰爭中倖存下來,並作為賠償被割讓予法國海軍,以馬爾梭號(法語:Marceau)之名一直服役到1958年。

設計

[編輯]

1939年6月28日,德意志國防軍訂購了九艘全新的1938B型驅逐艦(Z-31至Z-39號),次月又加訂三艘。[1]它們是作為納粹德國海軍重整軍備計劃——「Z計劃」的一部分所訂購,該計劃包括建造10艘戰艦、4艘航空母艦、12艘戰鬥巡洋艦、3艘裝甲艦、5艘重巡洋艦、44艘輕巡洋艦、68艘驅逐艦和249艘潛艦。這些艦艇將列裝入兩支戰鬥艦隊:一支是「本土艦隊」,用來牽制英國在北海的戰爭艦隊;另一支是「掃蕩艦隊」,用來打擊英國的護航船隊[2]與之前的1936型和1936A型英語Type 1936A destroyer相比,1938B型驅逐艦的體型較小,但在兩個雙聯裝砲塔上裝備四門127公釐砲,設計射程較遠。[3]然而,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938B型驅逐艦的訂單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先前的1936A型的簡化版本——能夠滿足戰時動員需求而縮短建造時間的1936A(動員)型。1939年9月19日,軍方重新向德希馬格德語Deutsche Schiff- und Maschinenbau Aktiengesellschaft聯合體訂購了四艘1936A(動員)型驅逐艦(Z-31至Z-34號),並交由不來梅威悉船廠承建,另有三艘同型艦(Z-37至Z-39號)則是向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訂購。[4][5]

Z-31號的水線長全長分別為121.9公尺和127公尺,有12公尺的舷寬以及最大4.62公尺吃水深度;艦隻的設計排水量為2,657噸,滿載時則可達3,691噸。[6]它由兩台瓦格納齒輪傳動蒸汽輪機提供動力,各負責驅動一副直徑為3.35公尺的三葉螺旋槳過熱蒸汽則由六台瓦格納水管鍋爐英語Water-tube boiler供應,其運行壓力為70標準大氣壓(7,093千帕斯卡),溫度450[7][8]動力裝置可輸出70,000匹軸馬力(52,000千瓦特)的功率,使該艦的設計航速達到36(67公里每小時);並得益於最多825噸的燃料油貯量,它還能夠以19節(3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的巡航2,950海里(5,460公里)。艦隻的標準船員編制英語Ship's company為11名軍官和320名水兵。[9]

1936A(動員)型的主砲設計與其基礎版的1936A型相同,為五門150公釐45倍徑36式魚雷艇砲,其中兩門安裝在前部的雙聯裝砲塔上,另外三門安裝在主艦艛後部配備砲擋的單裝砲座上。但由於砲塔交付延誤,使得Z-31號(如同所有1936A型艦一樣),用一門額外的150公釐砲取代了不可用的雙聯裝雙砲塔,即總共有四門150公釐砲。[10][11]直到1944年,前部砲才恢復為原設計的雙聯裝砲塔樣式,[8]但它在1945年1月的戰鬥中被摧毀,只得再被替換成一門單座的105公釐45倍徑速射砲英語10.5 cm SK L/45 naval gun[12]該艦的防空武器則由安裝在與後部煙囪英語Funnel (ship)並排的一對雙聯裝砲座上的四門37公釐30式速射砲(後由42式全自動高射砲取代)和九門20公釐30式高射砲(分別安裝在一個四聯裝和五個單裝砲座中)組成。[13][14]1943年在艦橋前部安裝了第二個四聯裝20公釐砲架以取代其中一門單座砲,而額外的37公釐砲於1945年安裝,使該艦在德國役期的最終防空火力達到十四門37公釐砲和十二門20公釐砲。[5][12]此外,Z-31號還在水上部分的兩個四聯裝動力操縱式底座上安裝有八具533公釐魚雷發射管,每個底座均提供兩次重新裝填,並可貯存最多60枚水雷[9]

德國役期

[編輯]

由於威悉船廠的造艦負荷過高,Z-31號直到1940年9月1日,即戰前的最後一份訂單完成後才得以開始鋪設龍骨建造序列英語Yard number為1001。[15]它於1941年5月15日下水,至1942年4月11日在首任艦長、海軍少校赫爾曼·阿爾貝茨的指揮下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16]入役後,該艦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戰備訓練過程,這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德國驅逐艦而言並不罕見。[17]在此期間,Z-31號於1942年11月6日本想參與救援被魚雷擊中的埃爾賓九號小輪(Elbing IX)的船員,卻與一艘機動斯庫納帆船相撞受損,不得不返廠接受為期三周的修理。[18]從12月8日起,它與裝甲艦呂措號以及驅逐艦Z-6「特奧多爾·里德爾」號Z-20「卡爾·加爾斯特」號一起從戈滕哈芬移師到挪威北部的阿爾塔峽灣英語Altafjord[19]12月30日下午,Z-31號與海軍中將奧斯卡·庫梅茨率領的呂措號和重巡洋艦希佩爾將軍號,海軍上校阿爾弗雷德·舍梅爾德語Alfred Schemmel (Marineoffizier)麾下第5驅逐區艦隊的Z-4「理夏德·拜岑」號Z-16「弗里德里希·埃科爾特」號,以及Z-6號、Z-29號Z-30號驅逐艦共同離開納爾維克,執行「彩虹行動英語Operation Regenbogen (Arctic)」,意圖攻擊德國情報部門報稱只有少量護航的盟軍JW-51B號船隊英語Convoy JW 51B[20]德國艦群於31日早晨遇到船隊,在能見度較低的情況下開火,從而引發巴倫支海海戰。希佩爾將軍號擊沉了英國驅逐艦阿卡忒斯號英語HMS Achates (H12)掃雷艦懸鉤子號英語HMS Bramble (J11),並擊傷驅逐艦翁斯洛號英語HMS Onslow (G17)頑固號英語HMS Obdurate (G39),而呂措號則擊傷了驅逐艦服從號英語HMS Obedient (G48),但在由英國輕巡洋艦謝菲爾德號牙買加號英語HMS Jamaica (44)組成的掩護部隊英語Covering force擊傷希佩爾將軍號並擊沉Z-16號之後,雙方中斷了交戰。船隊中的十五艘商船均未受損。[20][21]此役戰果令德方不滿,導致海軍總司令埃里希·雷德爾元帥數日後辭職。[18]

1943年2月5日至6日,Z-31號、Z-6和布雷艦麗蠅號英語HNoMS Olav Tryggvason基利金島布下雷區,[22]而3月10日至11日,這兩艘驅逐艦又護送呂措號從科菲尤爾英語Kåfjorden (Alta)前往納爾維克。[23]Z-31號還與戰艦鐵必制號沙恩霍斯特號以及第4、第5和第6驅逐區艦隊的九艘艦艇於9月6日一起參加了襲擊斯匹次卑爾根島的「西西里行動英語Operation Zitronella」。當德國部隊襲擊了英國設在島上的各個據點後,鐵必制號繼續率領海軍上校羅爾夫·約翰內松德語Rolf Johannesson麾下的第4區艦隊(Z-31號、Z-29號和Z-33號)前往巴倫支堡。9月8日,Z-31號在進入巴倫支堡時受到守軍攻擊,其上層甲板和外殼遭海岸砲命中八次,造成1人死亡、1人負傷。德國人則成功摧毀了煤炭設施和補給站,並炸毀水廠和發電廠,然後返回阿爾塔峽灣。[19][24]11月,該艦被調往挪威南部,在當地執行巡邏任務,繼而從12月4日至7日在斯卡格拉克海峽入口處布設防禦性雷區。[19][25]

是次行動結束後,Z-31號開始在威悉明德德語Wesermünde的民用船廠接受改裝,並一直持續到1944年4月。4月29日,它在新任艦長、海軍少校卡爾·保羅的指揮下,搭載著鐵必制號所需的維修材料從基爾轉移到阿爾塔峽灣。[18]6月30日至7月1日,該艦跟隨第4驅逐區艦隊的Z-29號以及姊妹艦Z-33號、Z-34號Z-38號一同參加了向熊島的進擊。在英國艦載機於8月22日至29日對鐵必制號發動的襲擊期間,Z-31號成功擊落了至少一架敵機;但在最後一波空襲英語Operation Goodwood中,它被來襲者的掃射火力輕微損壞。[19]從10月21日起,第4區艦隊的五艘艦受命前往支援第19山地軍團德語XIX. Gebirgs-Korps (Wehrmacht)莫曼斯克前線和芬蘭的撤離。[26]Z-31號在這年餘下的時間裡繼續執行護航和巡邏任務,並於12月16日與Z-29號一起、12月27日與Z-33號一起在洪寧斯沃格,以及次月3日再度與Z-33號一起在哈默費斯特附近執行布雷行動。[27]

1945年1月25日,第4區艦隊的Z-31號、Z-34號和Z-38號在挪威北部的峽灣完成進一步的布雷任務後,試圖在時任區艦隊司令、海軍上校胡貝特·馮·旺根海姆德語Hubert von Wangenheim上尉的帶領下從特羅姆瑟出發前往波羅的海。英國人通過對德國無線電的解碼得知了這次轉移。他們預計德艦會在挪威沿海水域行進,並計劃從蘇格蘭發動空襲:一支由三艘護航航艦、一艘重巡洋艦和六艘驅逐艦組成的英國部隊已經出海。然而,旺根海姆選擇了在挪威外海進行快速轉移。為了應對這一意外事件,本土艦隊緊急派出由海軍中將弗雷德里克·達爾林普爾-漢密爾頓英語Frederick Dalrymple-Hamilton率領的輕巡洋艦權冠號模里西斯號英語HMS Mauritius (80)部署在卑爾根以北,沒有驅逐艦支援。27日晚,英國飛機在松恩峽灣以西發現了德國驅逐艦,並對其發動攻擊,但未成功。德國人繼續向卑爾根進發,至28日午夜過後不久便遭英國巡洋艦攔截英語Action of 28 January 1945。儘管由於滿月,能見度良好,英國人還是發射了照明彈德語Leuchtgranate,導致旺根海姆的領艦Z-31號共被模里西斯號擊中七次,造成55人陣亡、24人負傷。[18]其艦艏的雙聯裝砲塔被擊毀,且無法再發射魚雷,但推進系統未受影響。Z-34號同樣受損。德國人則命中了模里西斯號的食堂甲板和權冠號的艦載艇甲板,造成1死3傷。在平靜的海面上,驅逐艦能夠達到最高速度逃離英國巡洋艦,進入卑爾根。經過初步臨時維修後,Z-31號於2月8日離開卑爾根,一天後抵達霍滕。隨後它前往奧斯陸阿克爾船廠英語Akers mekaniske verksted。由於沒有可供替換的雙聯裝砲塔,該艦隻得在艏樓前部安裝了一門105公釐砲,繼而於3月15日至17日來到哥本哈根,3月19日至20日移師戈滕哈芬。[19][28]

從1945年3月22日起,Z-31號與Z-34號和呂措號合作,在西普魯士的戈滕哈芬附近砲擊前進的蘇聯軍隊,而在3月23日,它將自1942年起便已停用的戰艦格內森瑙號廢艦體英語Hulk (ship type)拖抵戈滕哈芬港的入口處,準備擊沉充當堵塞船英語Blockship(格奈森瑙號後於27日自沉)。3月27日,Z-31號的一枚150公釐砲彈意外在砲管中爆炸,造成4人死亡,18人受傷。儘管如此,它依然繼續支援德軍和平民從戈滕哈芬和赫拉撤離。在蘇聯頻繁空襲期間,該艦遭到兩枚炸彈襲擊,遂於4月8日與重巡洋艦尤金親王號和呂措號一起向西撤退。Z-31號於4月10日停靠在斯維訥明德進行維修,並自14日起因燃油緊缺而停運。4月27日,它與Z-33號帶著新組建的海軍輪替部門離開斯維訥明德,在前往基爾途中再次遭到蘇聯空襲,造成彈片損壞和3人受傷。該艦於4月30日穿越威廉皇帝運河前往布倫斯比特爾,此後一直停留在當地直到5月8日戰爭結束。[29][30]

法國役期

[編輯]

1945年5月16日,Z-31號的德籍船員被送往戰俘營,艦隻則被英國皇家海軍和一支德國殘餘小分隊接管。它於5月底被轉移到威廉港,並於10月和11月進行了維修保養工作。在盟軍就倖存德國海軍艦艇進行分配的過程中,該艦作為戰爭賠償被授予法國。為此,Z-31號於1946年1月被轉運羅塞斯附近的福斯灣正式移交給法國海軍,並於2月2日抵達瑟堡。兩天後,它以革命將領弗朗索瓦·塞弗蘭·馬爾梭的姓氏被重命名為「馬爾梭」號,與另外三艘前德國驅逐艦奧什號(前Z-25號)、德賽號(前Z-5「保羅·雅各比」號)和克萊貝爾號(前Z-6「特奧多爾·里德爾」號)共同組成了法國海軍的第1驅逐支艦隊。[31][32]

馬爾梭號於1947年秋天被轉移至地中海,繼而從1948年到1950年間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改裝,其中原105公釐砲被150公釐砲取代,艦上的防空武器則改為八門博福斯40公釐60倍徑砲英語Bofors 40 mm L/60 gun,並安裝了美國制雷達。[31][33]之後,它以土倫為基地服役了數年,並在跟隨法國艦隊參加演習期間會定期訪問奧蘭達卡比塞大等地。[34]該艦於1953年重返瑟堡接受大修並進入預備役,至1954年2月1日作為廢船擱置。[33]1958年1月2日,馬爾梭號正式從海軍名錄英語Navy List中除籍,於同年晚些時候作廢品出售,在1960年代初被拆解。[14]

腳註

[編輯]
  1. ^ Koop & Schmolke,第25頁.
  2. ^ Miller,第33頁.
  3. ^ Lenton,第24–25, 80頁.
  4. ^ Koop & Schmolke,第24–25頁.
  5. ^ 5.0 5.1 Whitley,第67頁.
  6. ^ Koop & Schmolke,第26頁.
  7. ^ Koop & Schmolke,第42–42頁.
  8. ^ 8.0 8.1 Lenton,第75頁.
  9. ^ 9.0 9.1 Gröner,第79頁.
  10. ^ Whitley,第63–64頁.
  11. ^ Koop & Schmolke,第34頁.
  12. ^ 12.0 12.1 Koop & Schmolke,第35頁.
  13. ^ Whitley,第63–64, 67頁.
  14. ^ 14.0 14.1 Koop & Schmolke,第113頁.
  15. ^ Gröner,第77頁.
  16. ^ Koop & Schmolke,第24頁.
  17. ^ Sieche,第232頁.
  18. ^ 18.0 18.1 18.2 18.3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第79頁.
  19. ^ 19.0 19.1 19.2 19.3 19.4 Koop & Schmolke,第112頁.
  20. ^ 20.0 20.1 Rohwer & Hümmelchen,第184頁.
  21. ^ Ruegg & Hague,第48–49頁.
  22. ^ Rohwer & Hümmelchen,第191頁.
  23. ^ Rohwer & Hümmelchen,第198頁.
  24. ^ Rohwer & Hümmelchen,第230頁.
  25. ^ Rohwer & Hümmelchen,第249頁.
  26. ^ Rohwer & Hümmelchen,第309–310頁.
  27. ^ Rohwer & Hümmelchen,第320, 327頁.
  28. ^ Rohwer & Hümmelchen,第332頁.
  29. ^ Koop & Schmolke,第112–113頁.
  30. ^ Rohwer & Hümmelchen,第335–338頁.
  31. ^ 31.0 31.1 Sieche,第234頁.
  32. ^ Jourdan & Moulin,第283頁.
  33. ^ 33.0 33.1 Jordan,第98頁.
  34. ^ Whitley,第197頁.

參考資料

[編輯]
  • Gröner, Erich. Die deutschen Kriegsschiffe 1815–1945. Band 2: Torpedoboote, Zerstörer, Schnelleboote, Minensuchboote, Minenräumboote. Koblenz: Bernard & Graefe Verlag. 1983. ISBN 3-7637-4801-6. 
  • Jordan, John. France. Chumbley, Stephen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47–1995.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5: 95–131. ISBN 1-55750-132-7. 
  • Koop, Gerhard & Schmolke, Klaus-Peter. German Destroyers of World War II. Barnsley, UK: Seaforth Publishing. 2014. ISBN 978-1-84832-193-9. 
  • Lenton, H. T. German Warship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London: Macdonald and Jane's. 1975. ISBN 0356-04661-3. 
  • Miller, Nathan. War at Sea: A Naval History of World War II.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ISBN 978-0-19511038-8. 
  • Rohwer, Jürgen & Hümmelchen, Gerhard. Chronology of the War at Sea 1939–1945. London: Greenhill Books. 1992. ISBN 1-85367-117-7. 
  • Ruegg, Bob & Hague, Arnold. Convoys to Russia 1941–1945. Kendal, UK: World Ship Society. 1993. ISBN 0-905617-66-5. 
  • Sieche, Erwin. Germany. Chesneau, Roger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22–1946.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80: 218–254. ISBN 0-85177-146-7. 
  • Whitley, M. J. Destroyers of World War Two: A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London: Cassell & Co. 2000. ISBN 1-85409-521-8. 
  • Hildebrand, Hans H.; Röhr, Albert & Steinmetz, Hans-Otto. Die Deutschen Kriegsschiffe: Biographien: ein Spiegel der Marinegeschichte von 1815 bis zur Gegenwart. Band 6. Ratingen: Mundus Verlag. 1993. ISBN 3-7822-0237-6. 
  • Jourdan, John; Moulin, Jean. French Destroyers: Torpilleurs d’Escadre and Contre-Torpilleurs, 1922–1956. Seaforth Publishing. 2015. ISBN 978-161251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