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中國抗日戰爭/存檔7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抗日戰爭 (中國)

平均得分:3.4分;條目質量:差

整篇文章明顯是中共俄雜割地黨的觀點。例如:中共的老主子俄國人都承認在張鼓峰、諾門罕的死傷人數多於日軍,但原文還是按前蘇聯的數字來寫。 維基不能墮落為中共的喉舌。中共俄雜割地黨以「我們中共服從聯共、希望他們給予我從頭指示」(毛、劉原話)割地賣國起家,篡改歷史欺騙百姓是俄雜的唯一生存之道。

閣下,我還認為中文維基是無視中國大陸而宣揚西方教條,以圖搞亂思想、和平演變我社會主義人民政權!你一上來就叫囂「中共俄雜割地」、「割地賣國起家」,呵呵,很自覺地撕下了所謂「中立」的可恥偽裝了麼~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CIA給了你多少稿費?O(∩_∩)O哈哈~--Nuclear Power Plant (留言) 2011年7月6日 (三) 02:07 (UTC)


  1. 3.5分。歷史部分還算可以,但是評價部分(中共、國民黨、日本)似乎還比較欠缺,而且還貼有中立性爭議的標籤--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28 2005年11月1日 (UTC)
  2. 3分。質量提升不少,但是作為這樣一個重要程度的條目,評價部分相當的欠缺。Fugu (留言) 03:24:38 2005年11月1日 (UTC)
  3. 3.2分。部分引用數字的準確性說不定還有爭議——這比表述的中立爭議更令人擔憂。不過可能與為被封鎖導致參與人不多有一定的關係。--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13:48 2005年11月1日 (UTC)

請不要把意識形態人身攻擊帶入詞條!!!

各位WKER,我們現在做的工作是為了客觀中立的表述歷史,而不是帶有各種目的的創造歷史
作為一個歷史詞條,我認為應該選擇嚴謹的正規史料,而不是那些類似小說、回憶錄、戰報等帶有偏見的材料。
這個詞條,我認為,中、台、日、其他方等嚴肅材料都可以嚴謹的採用,例如:
日方的:《支那事變陸軍作戰》、《華北治安戰》、《XX聯隊戰史》等材料屬於正統討論歷史材料,應予以作為較嚴謹的材料,充分權衡評估後可作為正規材料引用。而類似兒島襄的《日中戰爭》、彰圓幌的《中日戰爭親歷記》等則屬於文學加工過及較窄面的史料,引用需非常嚴謹的考證。
台灣方面:受意識形態影響,早期的如何應欽的《抗日戰爭史》等史料有失偏頗,較好的材料,應如台大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等史料較為嚴謹,其餘如《蔣介石日記》《李宗仁回憶錄》、《XX回憶錄》等等,都僅能作為參考材料使用。
大陸方面:作為大陸人,我不迴避以前受意識形態,過去相當多的史料存在偏頗,但是改革開放後,大陸民國史研究已趨向客觀公正。我個人認為,大陸抗戰史料,可以通過大陸出版的如中共中央電報影印版、楊奎松教授的抗戰相關論文、軍史出版社的抗戰簡史等材料可作為較好的引用材料。
國外方面:例如《劍橋中華民國史》、《東亞史》等通史類可作為較公正的材料,而那些什麼XX日記、XX乾爹關係之類的,請恕我直言,WK不是地攤,不是販賣私貨的地方,要是有人整天搞這樣的東西,只能請WK的管理員好好處置這類人士。
至於戰報這類的材料,我一向完全無視,尤其是國民革命軍方面。經常號稱剿滅10萬實際殺傷1000都沒有,以至於光是空軍軍史都可以宣傳戡亂作戰空軍擊斃共軍450萬人。而八路軍方面,戰報比實際情況擴充一倍數字也是不鮮見。所以,拿戰報寫入詞條的WKER,請自己揣摩一下自己的良心再做決定。
最後,衷心希望本詞條不要成為拿錢有目的性的人們的戰場,成為爭論的犧牲品。

中共中央電報影印。。。。。。請恕我紅二代一笑,閣下還是身外人,不知裡面的水深。Zhangguozhen留言2016年8月24日 (三) 19:11 (UTC)

毛澤東也是抗日的主要人物??????????????

毛澤東啥時主張「實際上要抗日」?大陸造神時期的文件能成為維基內容?阿撒晡魯留言2012年5月26日 (六) 12:19 (UTC)

但最近很多版本都把毛澤東和周恩來從領導者中去掉了恐怕更有失中立吧。國軍方面則去掉了杜聿明和傅作義,就算是後來投降了也不用這樣吧,囧。薰衣草毒藥花瓣 2012年11月8日 (四) 17:45 (UTC)
用戶阿撒晡魯,您在討論詞條是」中國抗日戰爭「還是「日中戰爭」時一直強調中立,但是在任何涉及有中國共產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討論,您都帶有明顯非中立性語氣,請好好學習[維基禮儀],不要在此掀起無謂的爭論。東方第一 2013年6月3日

本條目命名並不精確

應參考英語版更名為「第二次中日戰爭」或者「八年中日戰爭」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日本語版為日中戰爭)較適宜。我們不能因為我們自小學的教科書上寫這叫「抗日」或「抗戰」,所以我們就也跟著這樣命名了。

日本進攻中國,而中國抵抗的戰爭我們叫抗戰固然沒錯;但是翻開中國史來看,日本也不是從盧溝橋事變開始才侵略,中國也不是自盧溝橋起才抵抗,若要使用「抗日戰爭」為名,那麼之前中國戰敗的也該一併內入本條目,比如說甲午戰爭難道不是中國抗日戰爭?

故,本條目命名並不精確。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42.77.78.215對話貢獻)加入。

支持此中立命名原則---阿撒晡魯留言2012年7月14日 (六) 01:07 (UTC)

反對。「中國抗日戰爭」更精確,更中立,更常用。—Snorri留言2012年7月14日 (六) 01:58 (UTC)
只是常用,並不中立,也不精確--阿撒晡魯留言2012年7月14日 (六) 02:26 (UTC)
很中立,也很精確。—Snorri留言2012年7月14日 (六) 02:33 (UTC)
本名為常用和普遍認同的名稱,第二次中日戰爭只適合作為重定向,而且中國抗日戰爭就是特指二戰這個時期的中日戰爭,與之前甲午戰爭完全兩碼事,也不適宜併入,還有,語言區相對自治,人家把真理當歪理來看,難道我們就要跟風?還有一點,如果你能找出正式材料指出第二次中日戰爭可以代替中國抗日戰爭的話,可以加入描述中,但我仍反對改名——路過圍觀人士 2012年7月21日 (六) 02:57 (UTC)

反對,1937年戰爭開始,但是1941年中國政府正式對日宣戰。只有一半的時間可以稱為中日戰爭。從實際出發,認為抗日戰爭更準確。維鯤留言2012年12月17日 (一) 09:00 (UTC)維鯤

反對。你乾脆去英文區要求參考港式命名法改成"First Colonies-Britain War"或者"War of 1775",不能因為教科書一直叫American Revolution就跟著亂命名了,明顯的有失中立原則。 User:wmyth222015年4月23日 (四) 09:12 (UTC)

關於抗戰時期高級將領的國籍標誌爭議

而葉挺在成為新四軍軍長時並非共產黨員,這是一個明顯的錯誤。 此時八路軍與新四軍同屬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為何不能一併使用國軍軍旗標誌之? 若堅持使用鐮刀斧頭標誌共產黨方面的將領,是否南京——重慶方面的相關將領也要使用青天白日標誌之? 同時建議在日軍方面加入汪精衛,周佛海,陳公博。國旗使用汪兆銘政權。 jycstart留言) 2012年7月5日 (四) 9:42 (UTC) 葉挺在欄沒有出現的必要。按大陸人所說八路新四軍都是共產黨自主領導,不能一併使用國軍旗幟。南京——重慶都使用青天白日沒錯,日本扶植汪氏(南京)目的就在取代原國民中央政府,國汪共三方應分別標示,這也算抗戰時期中國的內戰。---阿撒晡魯留言2012年7月14日 (六) 01:02 (UTC)

個別爭議,請不要刪除所有將領前面的旗幟標誌。 薰衣草毒藥花瓣 2012年11月8日 (四) 17:47 (UTC)

亟需關注:中國抗日戰爭命名問題

近來用戶‎阿撒晡魯持續將多個條目中的「中國抗日戰爭」替換為「第二次中日戰爭」。此行為僅源於IP用戶:42.77.78.215在中國抗日戰爭討論頁面留言聲稱「本條目命名並不精確」。用戶‎阿撒晡魯在留言表示支持之後即開始在多個條目中進行替換。我對此進行回退並留言抗議之後,用戶‎阿撒晡魯無視之而持續替換動作,造成編輯戰。此前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別有過關於「中國抗日戰爭」名字的討論(見相關討論頁),過半數的意見是保持「中國抗日戰爭」的稱呼,認為此稱呼是中文中的常用名稱,並且並無不中立和地域性的問題。「中國抗日戰爭」條目也因此保持命名。然而用戶‎阿撒晡魯的行為已經構成了對此前共識的持續挑戰,並造成了爭議和編輯戰。希望社群能夠關注這個問題,對此行為和「中國抗日戰爭」的命名問題進行討論。—Snorri留言2012年7月20日 (五) 20:47 (UTC)

相關討論頁上邊已經有很清楚的共識了。什麼時候美國獨立戰爭變成第一次美英戰爭了再來說第二次中日戰爭的事吧。--哪位維基人能夠一下打死五個2012年7月20日 (五) 21:16 (UTC)
中國抗日戰爭是常用和普遍認同的名稱,第二次中日戰爭最多只適宜作為重定向——路過圍觀人士 2012年7月21日 (六) 02:49 (UTC)

挑戰社群共識,發起編輯戰,這已經是嚴重的破壞行為。--Gilgalad 2012年7月25日 (三) 10:48 (UTC)

Wikipedia:命名常規中「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稱。慣例:儘量使用人、物或事項的最常見的名稱,但是不要和其他的人或物的名稱混淆。如果存在同名事物,可以使用消歧義頁面。」現今不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中華民國,均稱之為抗日戰爭,符合該條。而第二次中日戰爭這一稱呼,說實話,許多人根本不會想到抗日戰爭。

如果確實的要以第X次中日戰爭來命名,那麼明時的抗倭是不是可以命名為第一次中日戰爭?關於中文維基百科的受眾不一定是中國人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絕大部分受眾均是中國人,我們是否為了所謂的「中立」或者照顧非中國人的群體,而更改共識?勾股定理這一稱呼是否應更改為更大眾化的畢達哥拉斯定理?嘉定三屠是否應改為更中立性的清軍在嘉定鞏固統治措施?國共之間的圍剿與反圍剿是否應稱之為國共於江西的第X次戰爭?--浪子小李留言2012年7月28日 (六) 14:12 (UTC)

兩岸不論學界或政府出版品都有使用「抗日戰爭」與「第二次中日戰爭」這兩稱呼,只是抗日戰爭較為常見。如果要求「照顧」所謂華人群體,那以人口比例寧漢合流(蔑稱)應取代寧漢復合(中立),因為多數中國人對於國民黨的團結只會想到「合流」,而不認識「寧漢復合」。---阿撒晡魯留言2012年7月28日 (六) 14:37 (UTC)

不管是大陸政府還是台灣政府,官方均以抗日戰爭命名,此點無異議,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而言,提及1937年-1945年的中日戰爭,首先想到的是抗日戰爭,而非第二次中日戰爭,此點也應無異議。如取歐美等國家之通用稱呼,那麼六四事件是否命名為「天安門廣場抗議」?抗日戰爭,解釋是抵抗日本侵華的戰爭,哪一點有違中立性這一標準?至於你說的寧漢合流,別說現在中文維基相對應的條目是寧漢分裂,就算是以寧漢合流為稱呼,那麼請問「合流」一詞哪兒是蔑稱了?現抗日戰爭條目,已在後面加入「亦稱為第二次中日戰爭」了。--浪子小李留言2012年7月28日 (六) 14:55 (UTC)

唉,兩岸官方都使用「抗日戰爭」與「第二次中日戰爭」這兩稱呼。中國人民抵抗赤化的剿匪戰爭應該也沒違反中立吧?今天天氣不錯,不知道明天會不會下雨。---阿撒晡魯留言2012年7月28日 (六) 15:40 (UTC)

但閣下不可否認,兩岸政府目前以「抗日戰爭」這一稱呼為主,所以現今維基百科的以抗日戰爭為主稱呼,以第二次中日戰爭為次稱呼的作法十分合理,並無不妥當之處。--浪子小李留言2012年7月28日 (六) 15:48 (UTC)

  • 一開始就說抗日戰爭只是中文區最常用,但並不中立也不精確,請看過前方討論再來發言,而第二次中日戰爭是兩岸官方與民間第二常用的稱呼,精確性中立度也沒問題,應該取代。---阿撒晡魯留言2012年7月28日 (六) 16:07 (UTC)

可笑的「正名」,其實純屬破壞,直接回退便可。--CHEM.is.TRY 2012年7月28日 (六) 16:11 (UTC)

  • 對於此事,我有如下建議——
    • 1.首先請各位遵守維基禮儀
    • 2.請大家注意,這裡是「中文維基百科」,而不是「中國維基百科」。要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是站在中國人的角度上。
    • 3.「抗日戰爭」這個詞,「戰爭」這個詞沒有爭議,「日」這個字也沒有爭議,爭議就在於這個「抗」字上。在這個問題上我建議大家參考一下「朝鮮戰爭」和「1979年中越戰爭」這兩個詞條的命名方式,我認為中立性是維基不可動搖的一個核心概念,我在這點上比較支持用戶「阿撒晡魯」在這方面的意見——「抗」這個字本身就是一個中立性欠佳的字。「1979年中越戰爭」在漢語界的命名受兩岸問題影響,大陸一般被稱為「對越自衛反擊戰」,而在港澳台一般被稱為「懲越戰爭」,越南則稱為「反中國擴張主義戰爭」但是我們達成的共識依然是「1979年中越戰爭」,這個在漢語界並不常見的說法,朝鮮戰爭那個詞條的命名方式亦同理。這體現了維基百科中立化原則高於大眾化原則。所以我認為「中日戰爭」就可以,第二次都不用。因為我認為甲午戰爭准確的來說應該屬於「清日戰爭」,因為當時中國還沒有成立嘛……

--權政留言2013年4月6日 (六) 08:58 (UTC)

方針規定:「儘量使用人、物或事項的常見的名稱」。請提供中文中任何相關名稱比「抗日戰爭」更常見的證據。-Msuker留言2013年4月6日 (六) 12:11 (UTC)
這點我有說過,「對越自衛反擊戰」或者「懲越戰爭」遠遠比「1979年中越戰爭」要更常見,但是我們最後依然選定了「1979年中越戰爭」。這是因為維基百科一貫的中立性方陣,才用詞上需要注意的問題比主流名稱重要。所以我認為按照危維基百科:中立的觀點中對標題命名的規則:「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4%B8%AD%E7%AB%8B%E7%9A%84%E8%A7%82%E7%82%B9#.E6.9D.A1.E7.9B.AE.E5.91.BD.E5.90.8D”,是建議用“中日戰爭”這個命名的。--權政留言2013年4月8日 (一) 03:06 (UTC)
這點你說得根本不對,因為這個「遠遠」沒有任何證據。隨便找找,「官方」新華社就普遍採用中越戰爭的說法,諸如[1] [2] [3]。政府網站舉例,位於「前線」的雲南省人民政府外事辦網站使用「中越戰爭」([4])的網頁數為五個,而卻沒有一個網頁使用了「對越自衛反擊戰」([5])。所以,首先你用一個本身為假的論據企圖類比支持另一個觀點,顯然也是不成立的。更何況這兩者還不能完全類比,因為中越戰爭在中文中有明顯的常用不同名稱,而抗日戰爭在中文中幾乎唯一的常用名稱就是抗日戰爭。
這就好比你說「中國」一詞不中立,因為外國人不會在其它語言中客觀認可「middle kingdom」,但是中文中有其它常用可代替「中立」名稱嗎?沒有,有什麼好說的。
中文維基不是中國維基,但是中文維基是中文維基。使用中文、尊重中文習慣是最起碼的要求。-Msuker留言2013年4月9日 (二) 18:22 (UTC)
大眾化是一個次要因素而不是主要因素。我也可以舉出很多標題為「對越自衛反擊戰」或者「懲越戰爭」的文章和訊息。中立性這點可以參照維基編寫指南。「抗日戰爭」這個標題雖然在漢語圈內大眾化,但是中立度堪憂,而且在國際社會普遍不為接受。國際社會普遍為了中立性而接受「中日戰爭」這個詞,所以「中日戰爭」這個詞,雖然在漢語圈內大眾化,但是在國際社會是一個小眾,「中日戰爭」會比前者更為中立化、國際化和大眾化。依次看「中日戰爭」對「抗日戰爭」有著3壓1的優勢。雖然維基命名參考的建議是「儘量使用在本地區最常用的標題」,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個問題,前提是「此標題基本沒有中立性爭議」。最重要一點,不要忘了,維基百科的核心精神是中立與客觀,而不是大眾化,大眾化是一個次要因素而不是主要因素。--權政留言2013年4月10日 (三) 04:40 (UTC)
其一,「我也可以舉出很多標題為『對越自衛反擊戰』或者『懲越戰爭』的文章和訊息」這句話與你之前「『對越自衛反擊戰』或者『懲越戰爭』遠遠比『1979年中越戰爭』要更常見」已經有了本質區別。你原來強調的是A和B遠遠比C(現用名)常見,用來支持自己可以使用非最常見條目名(如C)的觀點,而現在變成了A和B也常見,不再討論C,那麼你整個論據就變成了無關論據。
其二,「抗日戰爭」這個標題雖然在漢語圈內大眾化,但是中立度堪憂,而且在國際社會普遍不為接受」這句話,本身就已經說明了你觀點的問題所在。因為中文維基的條目名、專有名詞不是「國際社會」認知的中文翻譯,而是中文的名稱和專有名詞。這是非原創方針以及命名常規所決定的。你所謂的「維基命名參考」到底是什麼東西,我不清楚(從你的引用來看更多是強調中文各地區用詞差異的解決方法,而不是中文與外文差異的解決方法),但是正式方針Wikipedia:命名常規全文沒有「中立」兩個字。
綜上兩點,你要用一個中文中完全不常用的「中日戰爭」,代替最常用的「抗日戰爭」,其唯一理由是命名中根本不存在的所謂中立性的建議,是違反方針而且沒有充分道理的。最大的反例我已經說了,「中國」一詞就是不中立的。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語言對於「中國」這個概念的稱呼都沒有中心、中央的含義。難道「中國」要換成「華夏國」?「支那」?-Msuker留言2013年4月10日 (三) 06:17 (UTC)
中立性與詞語的褒貶含義無關,而是要求反映主流觀點,反映大眾認為的事實。以證據說話,不偏向任何一個小眾的觀點,才叫做不偏不倚,中立客觀。單純為了詞語的褒貶含義來斷定中立,才是不中立的表現。—Snorri留言2013年4月6日 (六) 12:42 (UTC)
NONONONONO,詞語的中立也是很重要的,否則維基百科就會各種充斥著「聖上『北狩』蒙古」、「澤東自延安『戰略轉移』」、「中正『轉進』台灣」這樣的了,就不符合維基編輯原則了……
分開討論內容請記得分別簽名。蔣介石敗退台灣是中文中非常常見的說法,「中正轉進台灣」又如何「充斥」?聖上就不提了,現代中文中哪個正常人對任何一個皇帝是用聖上稱謂的?-Msuker留言2013年4月10日 (三) 06:25 (UTC)
好吧,在下暫時支持現存標題,但是保留意見…不排除以後會拿出更多例證去推翻現存標題……--權政留言2013年4月11日 (四) 02:13 (UTC)

抗戰結束時間?

目前的條目中說是於1945年9月2日簽投降書算結束,不過我們歷史學的是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時就算結束了。各位認為是哪個日期比較合適? Hx1997留言2012年9月25日 (二) 16:43 (UTC)

偽造虛構內容

我發現條目中被IP用戶112.104.10.33加入了如下內容:

日軍侵華的一號作戰計劃,則因中共代表潘漢年與日軍達成默契,讓中共軍隊幾乎未受日軍攻擊<ref>「潘漢年是饒漱石根據毛澤東的命令派去和日軍與汪精衛談判的代表,而胡均鶴則是前日佔區和汪精衛的談判代表。」王明,中共五十年,東方出版社,2004年3月,190-192</ref><ref>「都甲說,清鄉的目的是為了強化治安。日本方面目前最關心的是津浦線南段的運輸安全。只要新四軍不破壞這一段的鐵路交通,日方則希望和新四軍有一個緩衛地帶。潘漢年說,新四軍的發展很快,目前正在穩步地鞏固和擴大農村根據地,也無意立即佔領鐵路交通線和其他交通據點。日軍要給新四軍一定生存條件,否則游擊隊就會隨時破壞鐵路交通的。」尹騏,潘漢年的情報生涯,人民出版社,2011年,ISBN:9787010094304</ref>。


經查看《潘漢年的情報生涯》原書第158頁發現:潘漢年和都甲的談話發生在1943年4月見汪精衛前後,是為了刺探1943年日軍是否會立刻對淮南展開掃蕩的情報。和1944年的「一號作戰」(豫桂湘戰役)計劃並無任何關係。1944年豫桂湘戰役發動時,日軍從晉冀魯豫邊區抽調兵力,結果中共在1944年的春季、夏季和秋季組織了對日軍的反攻。無論是「中共代表潘漢年與日軍達成默契」,還是「讓中共軍隊幾乎未受日軍攻擊」都是偽造的虛假內容,而且有強烈的誤導傾向。現在此列出,以供存照。—Snorri留言2012年10月14日 (日) 18:56 (UTC)

刺探情報?閣下肯定從沒見過諜戰片,要求日方給新四軍發展空間,並表示自己無意侵犯日軍,雙方在談買賣,日本從中確保交通線的安全。延安日記裡也談到日本與中共方面的直接聯繫,共產國際駐延安特派員弗拉基米諾夫在日記中寫到:「我無意中看到一份新四軍總部的來電,中共領導與日本派遣軍最高司令部之間長期保存著聯繫……中共領導人中只有幾個人知道此事,毛澤東的一個代理人,可以說一直隸屬於南京的岡村寧次大將總部的,什麼時候需要,他都可以在日本反間諜機構的嚴密保護下,暢通無阻地往返於南京與新四軍總部之間。」--219.85.242.1留言

發表原創意念請到別的場所。—Snorri留言2014年6月11日 (三) 10:39 (UTC)
怎麼說?原出處寫滬寧至津浦一帶清鄉正處一號作戰裡。你認為有爭議可以補充其他說法。請補上「刺探」出處---219.85.242.1留言2014年6月11日 (三) 10:49 (UTC)
那次會面是1943年4月的事情。日本制定一號作戰是1944年1月的御前會議上決定的。完全是兩回事。1943年4月的會面上如何能談及9個月後才開始制定的作戰計劃?請不要再混淆了。—Snorri留言2014年6月11日 (三) 11:04 (UTC)

1944年潘漢年提早獲得情報,讓中共幾乎未受日軍攻擊

中國網絡電視台消息 1944年4月,日軍制定增兵50萬攻擊中國的一號作戰計劃,潘漢年提早獲得情報,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幾乎未受日軍攻擊。 Happyseeu留言2013年8月13日 (二) 17:29 (UTC)

中國網絡電視台消息 視頻第40秒,「抗戰期間,潘漢年編織中共情報網絡,滲透到日特岩井機關。依靠這個情報網絡,潘漢年創造了中共情報鬥爭史上的奇蹟。」 Gourd (討論) 2014年6月11日 (三) 19:20 (UTC+8)

岩井機構是日方專門針對重慶國民政府情蒐的單位,潘漢年經由岩井英一也取得特別通行證,雙方為合作關係。已補充其他相關資訊--219.84.179.145留言2014年6月15日 (日) 05:59 (UTC)

關於陝甘寧種植鴉片的問題

抗戰期間陝甘寧邊區種鴉片」這個謠言最近在網上到處流傳。出處是一本前蘇聯的書《中國特區(1942—1945)》(中譯名《延安日記》)。          1973年,前蘇聯以弗拉基米洛夫的名義在莫斯科出版的《中國特區(1942—1945)》一書,在海內外曾經引起很大反響。書中對延安的鴉片「生產」,有較多的「記述」。近來,這些「記述」又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引用來製造各種謠言。          這裡,通過分析來批駁這個無恥的謠言。          1942年5月,弗拉基米洛夫被派往中國,長駐延安。他的公開身份為塔斯社記者,實際身份則是第三國際聯絡員和蘇軍情報部情報員。1945年11月,返回莫斯科。1953年9月10日,在莫斯科病逝。年僅48歲。          這個以日記形式出現的書其實根本就不是弗拉基米洛夫親自著述的。而實際是在1968年中蘇兩國的關係急劇惡化的背景下,弗拉基米洛夫的兒子被召來「整理」其父檔案後「編撰」出來的。在弗拉基米洛夫逝世了20年後的1973年,莫斯科出版了署名弗拉基米洛夫的俄文版以弗拉基米洛夫日記形式編撰的《中國特區(1942—1945)》一書。          在當時的背景下,對這本書中隨處可見的對中方的歪曲、誹謗、甚至極端惡意的攻擊,也就不難想像和理解了。          曾任蘇聯東方學研究所中國研究室主任的前蘇聯學者羅維奇傑留辛就嚴肅指出過:     「《中國特區(1942—1945)》這本書中許多地方,作者一會使用英文資料,一會使用中文資料;同一人名和地名,有的按英文音譯,有的按中文音譯。不難看出這本書是根據各種不同來源的資料拼湊而成。」          可見,這本書的嚴肅性和真實性是不值得相信的。這裡在細節上試舉一例:          1944年5月下旬,中外記者西北訪問團來到陝甘寧邊區。《中國特區(1942—1945)》這本書的243頁(4月28日的日記)煞有介事地寫了在記者到來前的「掩蓋工作」:     「……大片土地都種上了罌粟,這是件十分令人不愉快的丟臉的事情。……怎麼能掩蓋得了呢?……著名的359旅被派往該旅駐地通往延安及其冬季營地的道路兩旁,去剷除罌粟。第一旅也同樣在幹這個差事。」          而當時的歷史記錄實際是:     1944年5月31日黃昏,中外記者西北訪問團經過通往延安及其冬季營地的道路時,看到沿途一片片小麥、小米,黃澄澄的豐收在望,豆子、棉花、亞麻,鬱鬱蔥蔥,盡收眼底。          僅僅一個月後,到處種著的罌粟就徹底變成了「小麥、小米、豆子、棉花、亞麻」,並且還「豐收在望」……除非是會變戲法或會使障眼法才可以辦到。               當時國民黨報紙倒是一直堅持說在陝甘寧邊區鴉片「隨處播種」。實際上,1944年中外記者西北訪問團里的《中央日報》記者張文伯當時的確就負有一個特殊使命——查找鴉片。          張文伯當時到延安後,到處查找鴉片煙苗。他曾經自己闖進一農戶家問:「有沒有鴉片煙?」農民回答:「沒有。」張文伯又問:「種不種?」對方回答:「不種。」          張文伯仍不死心,獨自溜進山溝,發現一片翠綠的青苗,自以為是鴉片煙苗,就拔了一株,拿回去給中外記者看,說他找到了鴉片幼苗,讓大家「拍照」。大家最後鑑定是一株青菜的幼苗,一時大嘩。張文伯原想找點誣衊陝甘寧邊區的「材料」,結果卻鬧了一個笑話……          陝甘寧邊區種鴉片的謠言,其實在1944年就已經破產了。蘇聯在70年代為了一些需要,又把國民黨用過的謠言搬出來。而現在,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繼續用蘇聯的資料進行造謠,其心可誅。          其實,只要知道下面這一點,謠言就可以不攻自破了。          罌粟對生長環境是有特殊要求的,即:     雨水少但土地要濕潤,日照長但不乾燥,土壤養分充足而酸性小,海拔高度在900米至1300米為好。          處在黃土高原的陝北延安符合上述的這些要求嗎?那個四季乾燥、土地貧瘠的地方能夠「隨處播種」罌粟嗎?          

  • 陝甘寧自清末一直都有種植鴉片的傳統,自1949年之前並未間斷,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認的事實,參考白鹿原之類的描寫哦。其次就是,並沒有直接證據證明中共有下令轄區內農民種植鴉片,建議將此段刪除,另建條目。--User:seawolf留言2013年5月19日 (日) 11:20 (UTC)
自己去看陝甘寧邊區條目就是了,是一個延安日記的事麼,別說老百姓種了,當時軍隊都在發動起來種,另外,我不知道黃土高原是不是比現在鴉片花遍地開的阿富汗更乾燥。---Victorkkd留言) 2013年8月12日 (三) 13:16(UTC)

阿富汗是山區那個金新月地帶不乾燥而且不缺水,軍隊都去種鴉片那還有戰鬥力,被嚴密的封鎖,飯都吃不上,衣服都沒有,要錢到哪去花更別提買了,不知道鴉片到哪去賣啊,好像糧食比鴉片重要吧。陝甘寧邊區條目那些都是分析和猜測而且找不到出處。既然保密怎麼可能留下證據更不可能到處宣傳誰也不傻。

Happyseeu留言2013年8月8日 (四) 20:36 (UTC)

「參戰方」一欄出現問題

「南京維新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的時間重疊,存續時間均為1940-1945,事實上維新政府後來被併入偽國民政府,時間上講,應該是一前一後才對。

讓人噁心的抗日戰爭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與本討論頁面無關,已由 上海灘維基悍將  守望者傳奇  2013年10月26日 (六) 04:02 (UTC)於{{{time}}}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

發現一處錯誤

中日甲午戰爭馬關條約賠償應是兩萬萬兩,即兩億兩白銀,而不是文中兩萬兩。

引用錯誤

張岩11編輯粗心大意,我把條目"引用錯誤"的問題消除了,現在被胡亂編輯後,條目又出現以下錯誤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中以「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45年)」名字定義的<ref>標籤沒有在先前的文字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中以「军史部抗战史1994下」名字定義的<ref>標籤沒有在先前的文字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中以「蔣中正抗日戰爭」名字定義的<ref>標籤沒有在先前的文字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中以「費正清論中國」名字定義的<ref>標籤沒有在先前的文字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中以「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名字定義的<ref>標籤沒有在先前的文字中使用。

拜託不要胡亂編輯。就算你不管別人造成的編輯錯誤,編輯存檔前至少先用"顯示預覽"檢查一下你有沒有增加新的錯誤。 --歡顏展卷留言2014年2月26日 (三) 01:53 (UTC)

張岩11請勿隨意刪除引用可靠來源的文字

張岩11編輯刪除了有引用可靠來源的文字。

卻事後透過無線電告知前線指揮官,早先命令純粹為宣傳,事實上共軍應盡量放慢移動速度,「每天移動五十里,每行軍三天,休息一天。」

是引用Michael M. Sheng. Battling Western Imperialism: Mao, Stal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7: 40–41. ISBN 0-691-01635-6. 盛慕真教授也給出來源。如果認為這段有問題,應該引用其他來源,指出為何有爭議,討論後刪除。依某位編輯的主觀意見直接刪除,違反維基方針。--歡顏展卷留言2014年2月26日 (三) 02:28 (UTC)

1931年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支持新疆、西藏、蒙古的自決或獨立

有編輯老是刪除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支持少數民族的自決獨立權,我引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原文,「中華蘇維埃政權承認中國境內少數民族的民族自決權,一直承認到各弱小民族有同中國脫離,自己成立獨立的國家的權利。蒙古、回、藏、苗、黎、高麗人等,凡是居住在中國的地域的,他們有完全自決權:加入或脫離中國蘇維埃聯邦,或建立自己的自治區域。」

這是不是分離主義? --歡顏展卷留言2014年3月24日 (一) 23:49 (UTC)

張岩11對內容的破壞

  1. 強行回退並不是維基解決爭議的方法。請在討論頁面尋求共識。
  2. 我的修改包括多個地方。張岩11每次都是全部回退,連沒有爭議的部分也回退。這藐視別的編輯的貢獻,屬於沒有禮貌的行為。

至於特定內容,我的修改比原文短,但是重點都包括進去。張岩11究竟基於什麼理由回退,可以討論。我的修改節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的原文,請指出原創在哪? --歡顏展卷留言2014年3月27日 (四) 01:05 (UTC)

刪除無關內容

東北易幟、國共內戰等內容與抗戰關係不大,沒有必要專門開章節敘述,最多只需要在九一八和西安事變有關段落用一句話帶過即可。福建事變和兩廣事變同理。--Gilgalad 2014年3月28日 (五) 11:35 (UTC)

大量刪除問題很多。先寫幾個:

  1. 對於戰前中國國內四分五裂的說明不明確。國內的分裂造成無法集中力量抗日。
  2. 蔣中正在1931年7月23日提出攘外必先安內,集中力量消除國內分裂。條目卻在1935年西安事變才首次提到西安事變前主導國民政府的方針。

費正清《中國新史》p.325就指出國民政府陷入對抗日本與中共的腹背受敵境地。因此寫抗戰應該提國共內戰。

MtBell的修改符合中共指責蔣中正不抗日的套路,不過在維基百科少來這套。--歡顏展卷留言2014年3月29日 (六) 00:09 (UTC)

某位訟棍請有點歷史常識:「蔣中正在1931年7月23日提出攘外必先安內」——離九一八還有兩個月,這已經是第三次剿共,請問這和抗日戰爭有什麼關係?九一八以後,抗日救亡運動風起,口號就是「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雙十二就是在舉國上下一致要求抗日的氣氛下發生的,所以有關國內政治分裂的情況只要在「抗日救亡」這個章節內用一兩句話簡單介紹即可。某訟棍單開一個章節唧唧歪歪什麼「民族自決」,離題千里是為了什麼,大家心裡有數。不關心條目質量,一心往維基條目塞私貨的人請自覺圓潤地離開,不要為了齷齪的目的損害維基百科的名譽!--Gilgalad 2014年3月29日 (六) 03:01 (UTC)
某位五毛請有點閱讀能力,原文很明確的是在說明戰前情勢,國共還在打仗。與抗日戰爭關係,就是費正清說的國民政府陷入對抗日本與中共的腹背受敵境地。戰前國民政府有兩個選擇,一是先消滅中共,一是聯合抗日。西安事變改變了蔣的選擇。這樣寫歷史才清楚。即使在抗戰中,國共還是對抗,這一點費正清也寫了。無論戰前戰後,國民政府都是腹背受敵。這一點毛澤東也間接承認,表示抗日是三國演義。這種情勢,對於抗日戰爭有沒有影響,應該沒有疑問。
一心在維基條目歪曲歷史的五毛請自覺地離開。--歡顏展卷留言2014年3月29日 (六) 17:03 (UTC)
上面兩位都請注意文明用語。—Snorri留言2014年3月29日 (六) 17:11 (UTC)
誰先罵人,不是明擺著嗎。--歡顏展卷留言2014年3月29日 (六) 17:39 (UTC)
(!)意見:樓上那位,罵人是無禮的行為。「某」誰也不知道是誰,除非這個「某」有自知之明.....-Wokesiet留言2014年3月30日 (日) 00:46 (UTC)
等等!抗日救亡運動那是中共所領導的街頭運動,中華民國這兒並不常見,先安內後攘外才是普遍說法。不能以地域觀強迫其他人接受‵4219.85.176.232留言

參考資料是不是編輯的時候被破壞了,來源請求

「使蘇聯避免東西兩線同時作戰之不利,保證同盟國在西線勝利」2處[來源請求]或許是反證,假定推論——日本如果占領了中國全境,中國如果沒有反抗,日本就可以獲得大量的資源和勞動力,從而影響到蘇俄和美國戰場。

另外看看歷史版本是不是刪除的時候刪除了參考資料導致了錯誤。 Waeping留言2014年7月8日 (二) 04:49 (UTC)

模板圖片怎不見了?

今天看本條目發現原本由五六張照片組合而成的模板圖片怎不見了?是經過討論後移除的嗎?如果是的話應盡速補上才是;如果是有人私下移除那我就放回去。es91213留言2014年11月28日 (五) 15:35 (UTC)

中日戰爭條目的宣傳部分

以下為代PO,我同學的意見:

我覺得中日戰爭條目的宣傳部分有問題,可能需要來源請求!
<1949年直到1980年代,中國大陸基本上未正面宣傳過國軍在抗戰中的表現,如1979年徐州師範大學歷史系編寫的教參《世界歷史大事紀年》和1960年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中學歷史教師手冊》中的中國抗戰年份大事表,自八一三事變後,唯一提到國軍行動的就是豫湘桂戰役,此外還有花園口決堤和封閉生活書店發動反共高潮之類,主要內容都是中共的活動和作戰。1980年代起出於對歷史事實的認同開始宣傳國軍的作戰,如台兒莊戰役。近年來中國大陸歷史教科書中(如人教版,上海版,四川版等),描寫國軍正面戰場抗戰篇幅大幅增加,並且儘量避免提及 國軍投敵人數超過殺敵人數,給偽軍發軍餉,全面抗戰爆發四年後才對日宣戰之類的負面內容。相反台灣教科書幾乎對抗戰時共軍的作戰內容一字不提,有提及的在篇幅上也遠不及大陸教科書描寫國軍的內容,基本上未正面宣傳過共軍在抗戰中的表現。>

-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自然科學條目提升計劃地質專題2015年8月22日 (六) 06:12 (UTC)

如果沒有可靠來源提出這樣的分析,就是原創研究,覺得有問題可以先掛OR或CN。這段我猜結論比較容易找到來源支持,舉例反而難找(來源必須是直接以這些例子來說明,而不是維基編輯把那幾本來源綜合分析自行當作結論的依據)--LHD留言2015年8月22日 (六) 07:47 (UTC)
那一段內容原本有一個來源的,但是後來被我移除了,因為該來源很明顯是不可靠來源。這就是被我移除的來源--M940504留言2015年8月23日 (日) 10:19 (UTC)
難道沒聽過一分抗日嗎?這明顯是在幫中共宣傳。--Cbliu -☎talk☎ 2015年8月25日 (二) 04:32 (UTC)

八路軍、新四軍應劃為第三方勢力

中共自己早已承認不受國府控制、三國鼎立,國府後期也認為中共是禍害不該被歸為友軍,中共中央也把國軍視為頑軍,因此,這個觀點屬史實不算原創,兩岸一廂情願的說法早該改改。共軍也與日本皇軍、汪氏軍事物資、抗日情報互助合作,潘漢年除面見汪不被接受外,其他部份已平反了。----219.85.182.30留言2015年9月20日 (日) 20:37 (UTC)

正確來說,當時的中共武裝勢力只能定義為地方盜匪,如果用更嚴格的定義,則應當定為恐怖分子。111.246.43.111留言2016年9月24日 (六) 05:43 (UTC)

中國抗日戰爭#外部連結YouTube連結是否侵權

本人為了豐富條目的來源,在中國抗日戰爭#外部連結加入了如張學良、宋美齡抗日演說、汪精衛演講等YouTube視頻連結,是否符合維基相關方針?鏈入YouTube視頻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才能不侵權?謝謝 --Cq521留言2015年11月28日 (六) 08:08 (UTC)

有種模板叫作{{Youtube}}。-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自然條目提升地質滅絕專題2015年11月28日 (六) 08:14 (UTC)
影片連結是侵權的就是有侵權,影片連結沒侵權的就是沒有侵權,要不要向YouTube檢舉自己判斷,已經被侵權的影片不能放上維基百科。--KOKUYO留言2015年11月28日 (六) 08:19 (UTC)
謝謝兩位給的信息,不過不是我期待的答案。能不能告訴我,我上面列出的視頻到底有沒有侵權?如果有,為什麼?如果沒有,又為什麼?——Cq521留言2015年11月28日 (六) 08:56 (UTC)

搞回好那所謂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數字

1937年7月後軍隊傷亡380萬–1060萬餘人 40萬–100萬名戰俘被殺

其實全世界的人都知當時共產黨的人員在那8年當中只約傷亡約1萬人(或只800?),只有內地的14億人才不知。

免得誤導後代。

我不知道誰編輯的信息欄裡面死傷數字,但我真是服了你們這些看不懂英文卻又瞎翻譯英文的人了

日本軍隊:
死亡總計:450,000-480,000
中國合作者:
傷亡總計2,860,000-4,987,000
這是現在我們中文版信息欄里的數據,數字和英文版一模一樣,同時連引用都是一樣,很明顯是翻譯維基百科英文版的內容。
但是你們翻譯歸翻譯,你們起碼也要看懂英文版在說些什麼再翻譯啊。
你們確定英文版是說中國合作者傷亡傷亡總計2,860,000-4,987,000? 那明明是說日軍加上偽軍(中國合作者)合起來傷亡這麼多好嗎?
英文版寫的是日軍傷亡從日方統計的190萬到台灣統計的367萬之間(其中死亡日本統計是455,700-480,000, 台灣統計日軍死亡177萬,大陸統計日軍死亡105萬),而中國合作者傷亡96萬,加起來是2,860,000-4,987,000。然後註明2,860,000更為可信。
你們居然把日軍加偽軍合起來的傷亡2,860,000-4,987,000,寫成全是偽軍的傷亡?而且中國合作者,你們真的只會直譯啊?稍微變通點都不會? 就不能把中國合作者直接翻譯成偽軍嗎?
這麼明顯的翻譯錯誤都沒人關心,卻有人還在關心中共是否數據造假。就算是造假也好,你最起碼也得把造假的數字看懂和翻譯對啊
說真的中文版的二戰條目和抗日戰爭條目真是太差了,全部照搬翻譯英文版不說,還大量的翻譯錯誤,就算是翻譯對的也只會直譯,連偽軍都可以翻譯成中國合作者。 順便二戰和抗日戰爭的條目內容基本還是翻譯幾年前的英文版,明明現在英文版都大幅修改了。
而且中國抗日戰爭居然通篇引用英文資料以及翻譯英文來編寫。明明英美兩國對於中國抗日戰爭的研究也就最近5年才興起,最著名的英文相關作品芮納·米德的《被遺忘的盟友》也是2013年才寫好的,而且基本還只能從政治外交上面解析這場戰爭,軍事上還寫不了什麼。像前面有人說的什麼全世界都知道,只有大陸14億人不知道什麼的。事實卻是,英美在芮納·米德方德萬於最近幾年開始研究前,西方還真以為國民黨只反共不抗日,只有共產黨打打游擊戰,其中代表作就是巴巴拉·塔奇曼的《史迪威與美國在中國的經驗》,那書就只差沒說國民黨沒對日軍放一槍一炮了,而那本書居然是美國關於中國抗日最權威的書。而芮納·米德和方德萬之前,英美還真以為是中國只有共產黨打打游擊戰。事實反倒是只有大陸的中國人知道國民黨英勇抗日,按照以前美國巴巴拉·塔奇曼為主導的觀點,美國就差沒找國民黨還錢了,因為美國人認為國民黨把本應該用在抗日上面的錢全部拿去剿共了。所以,英美對於中國抗戰研究程度很低,我就不明白為啥抗日戰爭的條目還要依靠英文翻譯。


土鱉的走狗開始竄改歷史了

就算要改成14年,真不知道土鱉跟其走狗哪來的臉面,將各地抗日游擊隊的功績都算到自己頭上,真是一個字賤,兩個字無恥,三個字不要臉,改到連中國人自己都吐槽,怎麼不乾脆從明朝倭寇甚至唐朝白江口算起。61.223.228.137留言2017年1月11日 (三) 10:19 (UTC)

哪隻土鱉的走狗可以出來說明一下,1935年才成立的土鱉東北抗聯,要怎麼樣才能穿越時間,回到1931年開始這個捏造出來的"14年抗戰"?61.223.228.137留言2017年1月11日 (三) 10:32 (UTC)
也不知道誰更搞笑。要是照閣下的邏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1941年12月9日對日本宣戰,您老人家是不是要說「四年抗戰」?九一八之後堅持抗擊日軍的東北軍殘部,還有十九路軍、二十九軍,就這樣在您的嘴皮子底下「被投共」了。還有,請別躲在IP位址後面人身攻擊,殊不知IP位址不但不能匿名,還有可能暴露您的位置,對您不利。——by 小林林「何それ?意味わかない。」留言Email 2017年1月12日 (四) 12:04 (UTC)
閣下其實也不用偷換概念,要判斷幾年很簡單,就看當時的"國民黨中央政府"幾時開始對日本進行戰爭行為,為什麼不能判斷成14年,原因很簡單,因為那些自發性攻擊日本人的地方性武裝盜匪暴力集團,並沒有任何官方的身分,單純只是一群民間人士而已,根本沒資格代表整個中國,如果這些極少數的民間武裝盜匪暴力集團就可以代表整個中國發動對日戰爭,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仔細去追查,當時最早對日本人進行暴力犯罪的案件是在哪一年發生的,抗戰應該從那年算起才對,如此一來我想肯定不止14年,你說對吧。
而土鱉竄改歷史的用意也很簡單,就是否定當時的國民黨政權擁有代表全中國的政治權力,意圖將國民黨中央政府與東北的地方盜匪劃上等號,只是這群白癡卻忘了自己當時也沒有在抗日,而是忙著武裝暴力顛覆國民黨政權的叛亂行為,有什麼資格出來說話。
另外關於IP不用閣下操心,我每次上網時都會隨機跳動,就算有人反向追查,就算真因此查到某個身分,被查到的也絕對不會是我本人,而且我發現在WIKI發言好幾年來,IP從來都沒有重複過,所以請放心。61.223.224.149留言2017年3月19日 (日) 14:21 (UTC)
誰叫現在掌控中國的是土鱉呢?真是是非顛倒阿--114.44.220.240留言2017年1月15日 (日) 02:01 (UTC)
維基百科不是論壇,請諸位將話題控制在條目本身範圍內,避免在此處抱怨。Kou Dou 2017年3月19日 (日) 22:37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中國抗日戰爭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7年6月8日 (四) 10:17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中國抗日戰爭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7年6月17日 (六) 12:54 (UTC)

優良條目評選(第二次)

中國抗日戰爭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戰爭與軍事,提名人:小培  討論  2017年6月16日 (五) 05:00 (UTC)
投票期:2017年6月16日 (五) 05:00 (UTC) 至 2017年6月23日 (五) 05:00 (UTC)

1.首段:「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為起始點的「全面抗戰」稱為「八年抗戰」;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為起始點則稱為「14年抗戰」。」─明顯多餘訊息。
2.「名稱」一段:「而「支那事變」一詞僅作為一個歷史名詞在歷史書中出現。」─可以再考慮改的順一點寫法,自己想吧...
「根據「抗戰」時間,若從1941年12月9日對日正式宣戰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起有八年,常稱「八年抗戰」;自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歷時十四年,因此也稱為「十四年抗戰」。」─可以說明與條目名稱有點不搭...
3.「局部戰爭(1931年-1937年)」:

「上海事變」一段:
「...3月2日,第十九路軍因後援不繼,蔣光鼐、蔡廷鍇、戴戟發表撤退通電。
戰役歷時33天,3月2日,日軍在太倉瀏河登陸,第十九路軍腹背受敵,被迫全線撤退」─明顯也可以修飾,一樣自己想吧...

4.「全面抗戰與戰略防禦階段(1937年-1938年)」:

「七七事變與平津作戰」一段:「7月17日,蔣發表《對於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表示》(第二次廬山講話),正式表明準備全面抗戰的方針。」─請問是要發表哪一種? 還是說第二次廬山講話 = 對於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表示?
「淞滬會戰」一段的「(日軍死傷實則近10萬人)」不只是半形符號,也感覺可能是多餘的...
「華東戰場、徐州陷落」一段:
「南京失守後之士氣為之重振,人心尤為興奮。日軍改向山東、河南之交與安徽北部進攻。5月,國軍放棄徐州,戰場移於豫東。」─此句不只語句也需要修飾,讀起來也有點乏味(或許啦...)

5.「中日相峙(1938年-1941年)」:

「深入內陸」一段:
「日本陸軍共計已確定至少有十五萬六千四百一十七人作戰陣亡(不計海軍方面陣亡人數與病死者)」此句應該要將數字寫成156,417,以及半形符號要修改
就承認日軍已經有數十萬人在華作戰陣亡(應不含病死與意外身亡人數)─這個叫做:讀者實在看不懂,難道不是嗎,不中立...

(此條目語句問題實在太多了,所以抱歉了...一般的讀者實在很難有耐心讀完)--Z7504留言2017年6月23日 (五) 00:57 (UTC)


參考資料

  1. ^ 李學仁. 胡錦濤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人民網. 2005-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2-03). 


1支持,4反對:未達標準--Z7504留言2017年6月23日 (五) 05:04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