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開元寺 (邢臺市)

座標37°04′27″N 114°30′22″E / 37.07417°N 114.50611°E / 37.07417; 114.5061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開元寺
大開元寺
基本資訊
別稱東大寺
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
位置河北省邢臺市
座標37°04′27″N 114°30′22″E / 37.07417°N 114.50611°E / 37.07417; 114.50611
宗教漢傳佛教
官方網站http://www.kaiyuansi.net/
地圖
地圖
開元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河北省邢臺市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6-346
認定時間2006年

邢臺開元寺,通稱開元寺,又稱東大寺,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邢臺市襄都區漢傳佛教寺院。開元寺前身或可追溯至後趙時期,開元寺之名則源自玄宗開元年間(713年—741年)。開元寺自建成後,幾經興衰。元代,開元寺的核心建築圓照塔被燒毀,後又成為皇家御用寺院,也稱為大開元一宗之祖庭。元末明初,開元寺再次基本被毀。明代重修後,開元寺基本形成如今古開元寺(開元古寺)之格局。中國抗日戰爭時期,開元寺再度衰微,失去宗教功能。2006年,開元寺得以再次中興。

現在的開元寺分為東西兩部分,分別為西側的古開元寺開元古寺)和東側新建成的大開元寺。古開元寺(開元古寺)存山門、天王殿、毗盧殿、觀音殿、大雄寶殿等建築。大開元寺為五進式伽藍七堂。另寺院外也有開元寺廣場公園。開元寺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元寺現存十六面尊勝陀羅尼經幢、大佛頂隨求尊勝陀羅尼之幢、大鐵鐘等文物。

相關歷史

[編輯]

寺廟創建

[編輯]

開元寺的前身說法眾多,其中最早的可追溯至後趙時期。在後趙境內普及佛教的佛圖澄建有佛寺近900所,其中襄國中寺是佛圖澄弘揚佛法的中心寺院。2002年,在開元寺大雄寶殿東南出土刻有文字的青石蓮花座。該蓮花座原為石碑,文字內容為後趙君主石勒彰顯其生母王太夫人的恩德,時代約為建興元年(313年)或者次年。石勒可能將祭祀生母的祠堂及石碑建在襄國中寺之中,或襄國中寺可能是由放置石碑的祭祀場所改建而來。永寧二年(351年),冉閔攻入襄國,後趙時期宮殿、寺廟毀於一旦,該石碑也未倖免。後在襄國中寺的故址上重建寺院,被毀壞的殘碑被改為蓮座,殘存至今。[書 1]

據《邢臺開元寺金石志》,邢臺的開元寺的前身可能是隋代隋文帝時期的泛愛寺。仁壽元年至仁壽四年(601年-604年),隋文帝詔令天下佛寺修建阿育王塔式的舍利塔,其中包括邢州泛愛寺。高僧釋寶襲負責監督建造佛塔,奉敕禮送舍利道邢州泛愛寺。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敕令將泛愛寺更名為大雲寺,後唐玄宗改大雲寺為開元寺。[書 2]:3

另外也有開元寺修建於唐代之說。武則天自天授元年(690年)在各州置大雲寺,邢州包括在其中。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詔令將各州「郭下定形勝觀寺」(位於州城內或近郊,且為州內規模大的寺[刊 1])改為開元寺,並親筆題「開元寺」匾額,賜各州開元寺懸掛,其中包括邢臺大雲寺。[書 3]:1-13[書 4]:48-55而明清兩代多個版本的《邢臺縣誌》記載開元寺於唐開元間年建立。[書 4]:48-55

興盛時期

[編輯]

唐開元年以後,逢千秋節三元節,開元寺成為邢州舉辦慶典、慶祝聖壽的政治場所。邢州的開元寺同樣吸引著唐域外僧人前來,新羅人慧覺的僧籍位於邢州開元寺,後來他在沙河漆泉寺任主持。晚唐時期,開元寺立有十六面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晚唐時期開元寺的文化僧人眾多,其中法明上座住持開元寺時,好喝酒,醉酒後好唱曲,詠柳永詞。會昌毀佛顯德毀佛之時,佛教在中國遭受沉重打擊。但北方地方官員尊重佛教,一些寺院得到保護,加上邢州為後周世宗柴榮的故鄉,作為唐代敕賜寺額的開元寺遭受衝擊較小。到後梁乾化年間(911年—915年),天竺僧人空本被詔封為特進鴻臚卿開府儀同三司等職,奉召在開元寺翻譯佛經。此時,修建大佛頂隨求尊勝陀羅尼之幢。[書 3]:1-13[書 4]:55-64; 141-146

時至宋代,開元寺得到發展。寶元二年(公元1039年)至宋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開元寺內建立起大聖塔。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宋徽宗趙佶賜名圓照塔,在開元寺觀音殿前立有由陳振撰文、晁泳之書丹的《敕勒開元寺圓照塔記》。[書 4]:141-146皇祐四年(1052年),劉從廣將相傳為鍾離權題寫的草書題壁詩鐫刻而成的《鍾離權詩刻石》立於開元寺觀音殿前。[書 4]:55-64[書 5]大定五年(1165年),開元寺圓照塔歷經首次修繕。大定二十五年(1184年),定遠大將軍王璧等人新鑄造一口鐵鐘置於開元寺內。[書 3]:1-13[書 5]

貞祐之亂時,戰火燒至邢州,圓照塔「燼於兵」,開元寺也被破壞。窩闊台三年(1231年),元將領史天澤請萬安廣恩擔任開元寺主持,萬安廣恩主持順德府[a]開元寺時期進入鼎盛時期。萬安廣恩不僅對開元寺維修、重修,花費超過九年(1231年2月至1240年9月)重建圓照塔。[書 5]還關心民生,有「賈菩薩」之稱[b]。萬安廣恩任開元寺主持時,僅經其剃度的僧人超千人,受具足戒者達萬人,進而形成以萬安廣恩為祖師的「大開元一宗[c],後由王磐撰寫《順德府大開元寺資戒壇碑》。元憲宗元年(1251年),忽必烈特旨修建修建萬安恩公塔。忽必烈成為皇帝后於至元十三年(1276年),設賢戒大會於順德府開元寺,此後兩次前往開元寺。至元十六年(1279年),對圓照塔進行修繕,經劉秉忠奏請忽必烈,賜名圓照塔以普門之塔,敕賜寺額「大開元寺」,王惲撰《順德府大開元寺重建普門塔碑銘》。與其他漢地佛教宗派受到宣政院釋教都總統所管理不同,大開元一宗受到元朝的扶持,由皇帝「特命近臣主領」。大開元一宗的總部——大開元一宗諸路都宗攝,也設在開元寺。開元寺主持及大開元一宗都宗攝均有元朝朝廷直接任命,開元寺成為皇家御用寺院。泰定三年(1326年),損庵洪益主持修繕普門塔。大開元一宗都宗攝傳承十九代。[書 3]:1-13[書 4]:113; 124-127; 129; 141-146[書 5]

明清重建

[編輯]

元末明初,開元寺地位急劇下降。元末,開元寺僧眾因倚仗皇家權威,多行不義。《順德府志》記載「開元寺最勝,寺有木浮圖,極壯麗,可容千餘僧,僧多為不義」。元順德府總管劉紹祖紅巾軍攻打順德府時,為搶占寺產供軍需,以僧侶不義為由殺僧侶、燒浮屠,普門塔毀於一旦。到明代天順七年(1463年),因佛教寺院「極土木之麗」,而孔廟學宮卻規模狹隘,邢臺縣知縣邢伯玉利用不是古蹟的佛教寺廟建材,建立學宮。加上改朝換代的戰亂,開元寺建築所剩無幾。[書 3]:1-13[書 4]:137[書 5]

從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到明弘治年,開元寺經歷百餘年的蕭條。自明弘治年起,開元寺經歷了超過40年的修繕、重建。弘治元年(1488年),開元寺主持祖翱重修寺內建築,並將原照塔更名普門閣。正德十三年(1518年),都綱昌俊等人重修大雄殿,將前檐柱更換為高浮雕滾龍石柱。將原普門塔改建為五華殿。嘉靖四年(1525年)、嘉靖九年(1530年),藥師殿(四殿)、天王殿(三殿)經重修。嘉靖四十三年(1564),開元寺鑄銅佛。隆慶二年(1568年)到萬曆十二年(1584年),再次重修天王殿,並將天王殿更名為菩薩殿。崇禎三年(1630),對開元寺山門等建築重修。至此,開元寺格局與如今規模基本相同。[書 3]:1-13

清代,開元寺經歷過數次重修。其中規模較大的包括:順治年曆時8年修繕藥師殿(四殿)、鐘樓等建築,後立《重修開元寺碑》;康熙四年(1665年),重修開元寺毗盧千佛閣;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再次對開元寺進行大修,由耿壽平撰寫《重修開元寺碑》文;咸豐元年(1851年),再次修繕開元寺毗盧千佛閣;光緒年間,對萬安恩公塔基座進行修繕。[書 3]:1-13[書 4]:68-72

衰敗保護

[編輯]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因戰火頻發,開元寺雖維持其規模,但寺院的建築、佛像已失修、頹殘。民國三年(1914年),對大鐵鐘的懸鐘支架加固。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邢臺縣政府大修開元寺。中國抗日戰爭期間,邢臺被日軍占領後,開元寺再次成為「野寺」。[書 3]:13[書 4]:68-72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建築學家梁思成等人考察開元寺,對萬安恩公塔測繪後收錄入《中國建築史》。劉敦楨對開元寺塔林拍照後,將其附入《河北古建築調查記》。[書 2]:472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華北治安軍第十一集團司令高子儒主持重修開元寺藥師殿,並將其改名為大雄殿。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邢臺縣誌》把開元寺列入「邢臺八景」,但名稱為「野寺鐘聲」。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八路軍勝利被服廠遷至開元寺,開始軍用棉被的生產。1947年改為前進鞋廠,用於生產軍用布鞋。1952年,更名邢臺市鞋廠並被劃歸地方管理。文化大革命破四舊期間,萬安恩公塔被炸毀,大量元代碑刻被毀或流失。鞋廠工人利用泥灰將菩薩殿的石柱包裹起來,使其免遭紅衛兵的破壞。[書 3]:1-13[書 5]

1982年,河北省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公布,開元寺位列其中。1988年,鞋廠成品倉庫,毗盧殿基本被焚毀。此後,天王殿、大雄寶殿交由文物部門管理。1988年、1992年,河北省文物局和邢臺市人民政府共同投資,先後維修天王殿、大雄寶殿。1997年,邢臺市鞋廠遷離開元寺。同年,河北省文物局、邢臺市佛教學會先後投資,對開元寺菩薩殿、毗盧殿維修和重建。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元寺以「邢臺開元寺」之名位列其中。2008年,開元寺文物管理所成立,專司保護、管理開元寺。[書 3]:13

寺院中興

[編輯]

21世紀後,僧人釋淨慧開始關注開元寺的中興。中國共產黨邢臺市委員會邢臺市人民政府為將邢臺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多次召開開元寺的恢復擴建的研究專題會議。經河北省佛教協會、中國共產黨邢臺市委員會、邢臺市人民政府多方協調,2006年9月,大開元寺成為宗教活動場所,並由釋淨慧駐錫大開元寺,負責大開元寺重修、復建。2006年10月,大開元寺奠基。2009年,開元寺廣場公園落成。2013年9月,邢臺大開元寺寺院落成,並舉辦寺院落成開光暨明憨法師升座慶典法會,釋傳印主法並題「盛世開元」字。[網 1][網 2][網 3]

建築形制

[編輯]

概述

[編輯]

開元寺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邢臺市襄都區,地處舊城東北角,故俗稱東大寺。開元寺與位於舊城西北隅的西大寺—天寧寺向望。[刊 4]2006年修繕擴建後,開元寺分為西側以舊有建築為主的古開元寺(開元古寺)和東側新建成的大開元寺,另外還有開元寺廣場公園。[書 6][刊 5]

舊有建築

[編輯]

早期的開元寺的建築包括木質浮屠,其中隋文帝舍利塔時代較早,但鮮有記載。宋代建立的大聖塔,後更名圓照塔,塔高七層,高約92米。其下有地宮,地宮內有石函,石函內出土有裝舍利的影青點彩淨瓶。元代萬安禪師重建的圓照塔(普門塔)為十三級密檐式木塔,「崇六十仞」(約108米),位於今菩薩殿(三殿)前。2000年修復三殿時,發現觀音殿前存覆斗式的地基,地基邊長20米,底部有青磚鋪地,四周砌磚,可能是圓照塔(普門塔)的地基。[書 4]:141-146

古開元寺在金元時期為鼎盛時期,彼時是以普門塔為中心的五進式院或七進式寺院,東西約500米,南北近300米,或更大。中軸線上有廣場、瓦喬、照壁、山門、天王殿、毗盧千佛殿、十三級普門塔、大雄寶殿、護國仁王佛閣法堂等建築,建築間通過配殿、廂房、迴廊連接,形成多進院落。寺院西北為建築群,以萬安恩公塔為中心。寺院東側有臥佛殿、聖母殿、萬佛殿。毗盧千佛殿前有鐘樓、鼓樓,均設置配殿等配套建築。萬安井位於觀音殿西北角。其中,開元寺山門前原有大型照壁,照壁為廡殿一字式,施筒瓦。中由方磚堆砌為框架,磨磚對縫。照壁四周有磚雕,中間由測色琉璃拼砌而成的滾龍團花,下為須彌座[書 4]:78-80萬安恩公塔是位於高基台之上的八角七級密檐式塔,塔基處為平座勾欄蓮座,其上為高瘦塔身,再上出密檐。塔八面存有隱砌七層檐小塔,普拍枋下方隱約呈現出惹草紋飾。20世紀初晚安恩公塔尚存,70年代尚存東西20米,南北12米的萬安恩公塔建築基址,建築基址處存有直徑1.2米的柱礎[書 4]:73-77

元末,普門塔在戰爭中被毀。明代重建後的建築布局與如今古開元寺的建築格局基本一致,不過普門塔、琉璃滾龍團花照壁、石獅、原瓦喬等建築已不復存在。明代重建開元寺時,普門塔塔基尚存,並將其改建為高八、九丈(超過22米)的五華殿。現開元寺建築南北長約400米,東西寬60餘米,占地面積超過37畝(24666平方米)。古建築依次為包括照壁、瓦喬、山門、天王殿、毗盧殿、觀音殿、大雄寶殿等,其後有經幢、鐵鐘等文物。[刊 6][書 4]:73-77[書 3]:14

照壁與山門

[編輯]
邢臺開元寺山門

現在的照壁南北有石雕壁畫,有超過150個人物,內容為佛教故事。[刊 5]與其他佛寺不同的是,開元寺設有獨立的山門,進入山門後有僅一尊金剛力士像。[書 4]:78-80

天王殿

[編輯]
邢臺開元寺天王殿

天王殿又命彌勒佛殿,是開元寺中軸線上的第一座大殿,故也被稱為頭殿、一殿。天王殿為清代中國傳統建築,建築面積156平方米,面闊五間(近19米),進深三間(8米有餘)。建築單檐懸山頂,施灰色布瓦。檐下施三踩斗拱,徹上露明造。[書 7][書 3]:16-17建築四壁存題寫詩詞。[網 4]

現存天王殿為清代乾隆時期重建。1992年,邢臺市文物部門對天王殿進行落架維修。2001年對殿內彌勒佛四大天王韋馱等像重塑。[書 3]:16-17殿前原有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開元寺銅佛記》和明崇禎三年(1630年)立《重修開元寺山門兩殿記》兩方石碑。殿內原供奉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所鑄彌勒佛銅像。[書 4]:78-80相傳鍾離權在此殿題詩二首,宋人曾將此二詩刻於石之上。[書 3]:16-17

毗盧殿

[編輯]
邢臺開元寺毗盧殿

毗盧殿清代康熙年間被稱為毗盧千佛閣,是開元寺中軸線上的第二座大殿,故也被稱為二殿。毗盧殿為清代中國傳統建築,建築面積約110平方米,面闊三間(超10米),進深三間(10米有餘)。建築單檐懸山頂,施灰色布瓦。檐下施三踩單昂斗拱,徹上露明造。[書 7][書 3]:16-17屋脊正脊有龍紋雕刻,兩端施吻獸,垂脊為花草雕刻,前端施脊獸[書 3]:17毗盧殿四門洞開。毗盧殿原有八卦站台,站台每角有龍頭石雕。[書 4]:81-83

毗盧殿於清代康熙、乾隆、咸豐年間修繕,但在1988年8月[d]發生火災,原建築的梁架、門窗被燒毀。直至1997年,毗盧殿重修。毗盧殿內毗盧遮那佛像於21世紀初重塑。[書 3]:17

菩薩殿

[編輯]
邢臺開元寺菩薩殿及浮雕滾龍石柱

菩薩殿在元代被稱為觀音殿,明代正德年間被稱為大雄殿,明萬曆年間被稱為菩薩殿,後也有釋迦牟尼殿、釋迦殿之稱,是開元寺中軸線上的第三座大殿,故也被稱為三殿。毗盧殿為明代中國傳統建築,建築面積約227平方米,面闊五間(近20米),進深三間(11米有餘)。建築單檐硬山頂,施灰色布瓦。檐下施五踩雙昂斗拱,徹上露明造。[書 7][書 3]:17殿前檐下共有四根石柱,高約4.5米,柱圍約2.5米。柱上有滾龍浮雕,由整塊青石刻成,龍體突出柱外20厘米到35厘米。其中中間二柱各巨龍一條,或盤旋而上,或蜿蜒而下;東西兩柱各幼龍三條,或青雲直上,或俯衝而下,或反覆折回。除龍石雕外,各柱還有卷葉、花卉、浮雲、火苗等圖案雕刻。石柱下部刻有捐獻人的籍貫和姓名。也刻有「正德十三年七月十五日吉旦建立」字樣。[刊 6][書 8][書 3]:17殿內梁架上存清代書法題記,內容為「大清乾隆三十一年歲次丙戌四月」。東壁殘存壁畫,但內容無法辨識。西壁存達摩渡海圖為內容的壁畫。[書 3]:17[刊 7]

菩薩殿建於元代萬安廣恩所修建的普門寶塔舊址處,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年)重修時,無力重建寶塔而建大殿,並將前檐柱改為浮雕滾龍石柱。1994年,對菩薩殿維修。殿內雕像於2010年重塑。[書 3]:17[書 4]:83-86

大雄寶殿

[編輯]
邢臺開元寺大雄寶殿及牆上重修藥師寶殿的磚銘

大雄寶殿在明、清時期被稱為藥師殿,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也被稱為大雄殿,也有三世佛殿之稱,是開元寺中軸線上的第四座大殿,故也被稱為四殿,是古開元寺的核心建築。大雄寶殿為明代中國傳統建築,建築面積約518平方米,面闊七間(約26米),進深四間(近13米)。建築單檐歇山頂,施綠色琉璃瓦,黃色琉璃瓦剪邊,屋頂鋪有斜長方格圖形。檐下施七踩雙昂斗拱,徹上露明造。殿內施減柱造[書 8][書 7][書 3]:18大雄寶殿正門的西側牆存重修藥師寶殿磚銘,內容為「重修藥師寶殿南無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支菩薩嘉靖四年七月十九日立」。殿內柱礎也有修繕題記。[書 4]:86[書 3]:18

大雄寶殿先後於明代嘉靖、清代順治乾隆中華民國大陸時期、1988年維修、重修。1996年,大雄寶殿作為邢臺市佛教協會使用。邢臺市佛教協會為殿內塑佛像。[書 3]:18

當代建築及廣場公園

[編輯]
牌坊兩面、開元寺公園石刻(上)
圓通寶殿、大雄寶殿、護國仁王佛閣法堂(中)
安公亭、澄公亭(下)

新建成的邢臺大開元寺東西寬100米,南北長300米。邢臺大開元寺為五進式伽藍七堂,中軸線上有牌樓、山門、觀音殿、天王寶殿、韋馱殿、圓通寶殿、大雄寶殿、護國仁王佛閣法堂、藏經樓、千僧閣。中軸線兩側有客堂、鐘樓、鼓樓、伽藍殿、祖師殿等建築。大開元寺的功能布局以「佛、法、僧」三寶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山門至大雄寶殿的大眾朝禮區,面向大眾開放,供大眾禮佛祈福;法堂等講學法務區,向參學進修者適時開放,用於聽經聞法;千僧閣、壽昌院等組成的生活禪修區,不對外開放,是僧眾的居住地。寺內觀音殿前有蓮花池。寺內植物以為主,也包括銀杏梧桐海棠紫薇等,花卉包括月季玉簪等。[刊 5]

開元寺廣場公園位於大開元寺的東側、西側,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其中水體面積1300平方米,綠化面積超過17000平方米。公園平面呈「L」型,可分為四個分區、入口廣場區、佛教園林區、佛教歷史文化區、停車場,三個主要入口位於公園南側,兩個次入口位於公園東側。公園內有牌樓、人工湖、六度亭、八寶雕塑等,另有古城牆殘段位於公園北端。其中三門七樓的牌樓高13米,寬近27米,上刻「盛世開元」鎦金大字。自牌樓到大開元寺山門有青石甬道,中間有蓮花石雕。甬道兩側有兩組12盞八角石燈。公園內有以六度亭為中心的造景,包括溪、橋、假山等。園區內植物包括銀杏等。[刊 5]

主要文物

[編輯]
邢臺開元寺的碑刻、唐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上)
後梁大佛頂隨求尊勝陀羅尼之幢、金代大鐵鐘(下)

概說

[編輯]

除建築外,開元寺內存有大量從唐到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石碑時刻。但文化大革命後,開元寺內的石碑多被推到,散落在開元寺內外。現可見的時刻包括《十六面大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大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順德府大開寺宏慈博化大士萬安恩公碑》《順德府大開元寺重建普門塔碑銘》《重修開元寺碑》《勸請萬安大士建資戒壇碑》等。[書 4]:100-107

開元寺塔林位於邢臺市舊城西南隅邢臺塔林內,邢臺塔林分為南北兩處,其中開元寺塔林占地30畝(20000平方米),也被稱為大塔墳。開元寺有名望、修行好的僧人圓寂後放會有人設墓塔,包括圓融大師之塔、通悟大師之塔、宣公莊王之塔、普化大師之塔、弘濟大師之塔、百泉禹禪師之塔等。邢臺塔林原有近千座塔,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尚存近百座,但經過文化大革命時期破壞後,塔林僅存大量原為塔座、塔身、塔剎及塔蓋等部分的石構件。劉敦楨考察時對塔林拍攝多張照片,彼時可見塔林存石塔和磚塔兩種材質,存在單層單檐塔、多層密檐塔等形制,存柱體正方形、長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椎體圓形等造型。[書 4]:108-114

這些文物中,現藏於開元寺內的十六面尊勝陀羅尼經幢、大佛頂隨求尊勝陀羅尼之幢、大鐵鐘為開元寺鎮寺之寶。[書 4]:1-6

十六面尊勝陀羅尼經幢

[編輯]

十六面尊勝陀羅尼經幢立於唐代大曆五年(770年)或建中三年(782年),文化大革命時期遭破壞,寶蓋以上所雕刻構件丟失。位於天王殿(一殿)西北側。[書 2]:56[書 3]:18-20

十六面尊勝陀羅尼經幢,或稱唐十六面大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等,為砂岩質,殘高5米有餘,地表以上約3米。經幢平面呈十六面體,每面寬18厘米。經幢頂部覆有八角幢頂,將頂檐、寶蓋結合。檐脊前端有伏獸圓雕,寶蓋下有花卉、飛天、瑞獸等紋樣的浮雕。上部有一周浮雕蓮瓣紋,紋上為十六個龕,每龕內有一尊坐佛,佛龕和坐佛原鎏金,其中東北佛龕下有一「呂」字。紋下有八個長方形卯眼,或用於安裝構建,組合成更大的廡檐寶頂。經幢幢身第一到第九面鐫刻著志靜撰《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序》和《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書 2]:56[書 3]:18-20

大佛頂隨求尊勝陀羅尼之幢

[編輯]

大佛頂隨求尊勝陀羅尼之幢,或稱後梁大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等,立於後梁乾化五年(915年),原位於十六面尊勝陀羅尼經幢與萬安恩公塔之間(邢臺市第三中學操場附近),1963年尚餘四層,高7米有餘。文化大革命時期,經幢三、四層被破壞。1994年移至開元寺內。[書 2]:94[書 3]:21-23[書 5]:92-96

大佛頂隨求尊勝陀羅尼之幢為粉砂岩質,現僅存兩層,高5米有餘。經幢平面呈八面體,幢身每面寬34厘米,高187厘米。經幢上層有寶蓋八角形寶蓋,每角裝飾有饕餮環綬,四周有瓔珞紋,瓔珞紋上有文殊、普賢等八尊佛像,蓋底有雲紋蟠龍浮雕。上層幢身的高浮雕造像分為上下兩層,造型包括結跏倚坐佛、侍坐佛、右舒自在觀音、柳枝露瓶觀音等。下為蓮座。下層覆有八角寶蓋,工藝與上層略同,規格較大。幢身一面鐫大字幢額,幢額下有譯經人不空的姓名、稱號等。該面的左邊第二面到左第七面,鐫不空翻譯的《大佛頂隨求尊勝陀羅尼經》,左第八面鐫《樹幢記》及樹幢人提名。[書 2]:94[書 3]:21-23[書 5]:92-96

大鐵鐘

[編輯]

開元寺的大鐵鐘於金代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鑄成。原位於開元寺觀音殿前,1977年曾遷至達活泉公園,2004年遷回寺院。[書 2]:128[書 3]:23-26[書 4]:96-97

大鐵鐘通高3.2米,鈕高半米,最大直徑2.3米有餘,最大圍長近7.4米,最厚處超過0.2米,最薄處約0.1米,全鍾重9.1噸。鐘頂部為蒲牢紐,其下為一周覆蓮紋,其下為8個鏤空圓孔,圓孔平均分布,直徑約0.1米。鐘面鑄有銘文、圖案,分為四層,每層八格,鐘口為蓮瓣形。第一層分別鑄有銘文及黃道十二宮,銘文內容為「香花供養 佛法僧寶」「皇帝萬歲 重臣千秋」。第二層主要為鑄造的時間「時大定甲辰歲丁卯月庚申朔戊子曰巽特鑄造」及負責人「定遠大將軍行縣令輕車都尉開國伯食邑七百戶王璧;主簿闕;武義將軍行縣尉不術魯蒲刺都」、參與鑄造僧人、維那、施主等人名。第三層所鑄也為人名,包括主持、鑄鐘匠人、爐匠等。第四層內容為八卦圖象。[書 2]:128[書 3]:23-26[書 4]:96-97

注釋

[編輯]
  1. ^ 元初,改邢州為順德府
  2. ^ 萬安廣恩姓賈。
  3. ^ 關於大開元一宗,一度被認為是「以淨土信仰為主、禪淨結合」的教派[刊 2],現多被視為是曹洞宗的分支。[刊 3]
  4. ^ 一說1982年。[書 8]

參考來源

[編輯]
書目
  1. ^ 張志軍. 大开元寺史话.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20: 1–17. ISBN 9787518808830.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冀金剛; 趙福壽. 邢台开元寺金石志. 北京: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01351688.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李淑芹; 李恩瑋. 邢臺市文物管理處 , 編. 邢台开元寺.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3.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劉順超. 千年古刹——邢台大开元寺. 方志出版社. 2009: 北京. ISBN 9787802385689.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曾昭余. 河北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 編. 河北文史集粹: 风物卷.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1: 212–218. ISBN 9787202010082. 
  6. ^ 邢臺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 (編). 美丽邢台. 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16: 28–29. ISBN 978-7-5209-4536-3. 
  7. ^ 7.0 7.1 7.2 7.3 《天津 河北古建築》編寫組 (編). 天津 河北古建筑.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6: 275–276. ISBN 9787112188277. 
  8. ^ 8.0 8.1 8.2 張立柱 (編). 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通览.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3: 232. ISBN 7-03-011049-8. 
期刊
  1. ^ 聶順新. 唐玄宗开元官寺敕令的执行及其意义.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 51 (01): 132–139+17. doi:10.16382/j.cnki.1000-5579.2019.01.016. 
  2. ^ 劉曉. 元“大开元一宗”初探. 中國史研究. 2008, (01): 111–120. 
  3. ^ 朱建路. 元代大开元一宗新探. 中國史研究. 2023, (02): 164–173. 
  4. ^ 劉慧達. 河北邢台地上文物调查记. 文物. 1963, (5): 62–67,75. CNKI WENW196305009. 
  5. ^ 5.0 5.1 5.2 5.3 關越. 河北邢台大开元寺园林景观探析. 中國園藝文摘. 2015, 31 (12): 124–126. 
  6. ^ 6.0 6.1 李恩瑋. 邢台开元寺. 文物春秋. 1993, (03): 84–85. 
  7. ^ 范玉琪. 邢台开元寺. 河北學刊. 1986, (04): 2; 133. 
網站
  1. ^ 李保華. 邢台大开元寺举行落成开光暨明憨法师升座庆典. 鳳凰網佛教. 2013-09-16 [2024-11-07]. 
  2. ^ 邢台大开元寺今貌. 新浪佛學. 2013-09-13 [2024-11-07]. 
  3. ^ 净慧长老中兴邢台大开元寺始末. 鳳凰網佛教. 2013-09-22 [2024-11-07]. 
  4. ^ 開元寺. 开元寺. 襄都區人民政府. 2024-01-15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