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庫施王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庫施王國
前2500年—約350年
首都克爾瑪那帕塔麥羅埃
常用語言麥羅埃語英語Meroitic language努比亞語英語Old Nubian language埃及語[2] 古實語[3]
宗教
古埃及宗教
政府君主制
國王英語List of monarchs of Kush 
歷史時期青銅時代古典時代晚期
• 建立
前2500年
• 遷都那帕塔
前780年
• 遷都麥羅埃
前530年
• 終結
350年
人口
100000
• 麥羅埃時期[4]
1,150,000
前身
繼承
新王國時期
阿洛迪亞
諾巴提亞
馬庫里亞王國
阿克蘇姆帝國
今屬於 蘇丹
 埃及

庫施王國埃及語: 𓎡𓄿𓈙𓈉 kꜣš亞述語: Ku-u-si古希臘語(在《七十士譯本》):Κυς 或 Κυσι;科普特語ⲉϭⲱϣ希伯來語כּוּשׁ‎;奧羅莫語:Kush;英語:Kush 或 Cush),又譯為古實王國,是古代北非地區的一個文明,其地域大致位於今日蘇丹共和國

努比亞地區是早期的文明搖籃,產生了一些從事貿易和工業的複雜社會。[5]城邦克爾瑪在前2450年與前1450年之間成為主導的政治力量,控制著尼羅河谷第一瀑布與第四瀑布之間的地域,大小與埃及相當。埃及人是第一個將克爾瑪稱為「庫施」的族群,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這兩個文明有著斷斷續續的戰爭,貿易和文化交流。[6]

新王國時期期間(前1550年-前1070年),努比亞的大部分被埃及統治著。隨著青銅時期晩期崩潰引發埃及分裂,庫施人在那帕塔(今蘇丹卡里馬英語Karima, Sudan)重建了一個王國。儘管庫施與埃及建立了許多文化聯繫,例如對阿蒙的崇拜,以及兩國王室經常通婚,但庫施文化保持著獨特性;埃及藝術利用裝束、外表甚至交通方式來區分庫施人。[5]

國王卡什塔英語Kashta安然成為上埃及的國王,因為他女兒阿曼尼爾迪斯獲安排成為底比斯侍奉阿蒙神的妻子。[7]皮耶於前八世紀征服下埃及,建立庫施人統治的埃及第二十五王朝。皮耶的女兒,謝佩努彼特二世,同樣獲安排成為侍奉阿蒙神的妻子。庫施國王統治埃及超過一世紀,直到被亞述逐出下埃及,最終於前七世紀中葉被埃及人普薩美提克一世逐出埃及。在結束對埃及的統治後,庫施定都麥羅埃,期間希臘人稱庫施做「衣索比亞」(Aethiopia)。

從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3世紀,努比亞北部被入侵並併入埃及。在接下來的600年裡,該片土地由馬其頓人羅馬人統治,在希臘羅馬世界中被稱為「特拉康塔斯科諾斯」(Triakontaschoinos)。後來,它被第四位庫施國王葉塞波克哈瑪尼英語Yesebokheamani奪回。庫施王國一直是主要的地區大國,直到公元四世紀,在氣候條件惡化的情況下,庫施王國因內亂而衰落並分崩離析。阿克蘇姆王國佔領並摧毀了麥羅埃,標誌著該王國的終結並將其分出諾巴提亞(Nobatia),馬庫里亞(Makuria)和阿洛迪亞(Alodia)三個政權。

長期以來被更為著名的鄰國埃及蓋過風頭,[8]自20世紀末以來的考古發現表明,庫施本身已經是一個先進的文明。[8]庫施人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和文字。維持以貿易和工業為基礎的複雜經濟;精通射箭;並發展了一個女性參與度很高的,複雜的城市社會。[8]

名稱

[編輯]
kꜢš
聖書體寫法:
kG1SN25

王國的本名在古埃及文記載為「kꜢš」,在中古埃及語大概讀成 [kuɫuʃ][kuʔuʃ] 。它於埃及新王國時期開始用來稱呼努比亞,音譯自當時阿卡德語的屬格「kūsi」。[9][10][11]

它也是創立庫施王國的當地居民的民族稱呼。該用語還可見於庫施人的名字,[12]譬如國王卡什塔(Kashta;轉譯自「kꜢš-tꜢ」,「(來自)庫施之地(的人)」)。地理上,庫施泛指第一瀑布以南的地區。埃及第二十五王朝的統治者也是來自庫施。[13]

庫施的另一轉譯古實,大概最少在約瑟夫斯的時代,已經與希伯來聖經中的角色,含姆之子古實希伯來語כּוּשׁ‎)聯繫在一起(創世紀10:6)。含姆有四個兒子,古實、麥西(埃及在希伯來語的稱呼)、弗和迦南。根據聖經記載,古實的兒子寧錄開創和統治巴別以力阿甲和甲尼,都在示拿地(創10:10)。[14]聖經也提到了一個名叫古實的人,他是便雅憫人(詩篇7:1)。[15]

在希臘文獻中,庫施被稱為「Kous」(Κους)或「Aethiopia」(Αἰθιοπία)。[16]

建國前

[編輯]

早在古埃及第一王朝出現之前,庫施已經有了成熟的社會形態。前25世紀開始,古埃及人開始沿著尼羅河向南擴張,遇到了庫施,今天我們所能得到的關於庫施的信息,多半來自古埃及人的記述。

埃及中王國覆滅後,古埃及人的擴張停頓了一個時期,當他們重新開始南侵時,意外地遭到了有組織的抵抗。歷史學家們並不清楚這種抵抗是由一個統一的國家還是一個城市聯盟進行的,也不清楚這種國家或者聯盟的形態是否受到了古埃及文明的影響。不論如何,到圖特摩斯一世時,古埃及征服了庫施,將其變成了屬地。

建國

[編輯]

前11世紀,古埃及發生內亂,庫施乘機重新獲得獨立,建立了自己的政權,中心在納帕塔(Napata)一帶。前8世紀中期,阿拉拉(Alara)統一了庫施,他被公認為庫施王國的創始人。

對埃及的征服及統治

[編輯]

公元前750年,庫施國王卡什塔(Kashta)將國境沿尼羅河北推至亞斯文一帶,繼卡什塔統治庫施的皮耶(Painkhy)將整個上埃及地區征服,公元前712年,皮耶的兄弟沙巴卡登上庫施王位,沙巴卡將整個下埃及也征服並將首都從納帕塔遷至孟菲斯,是為埃及歷史上第二十五王朝的建立。

公元前674年,庫施王塔哈爾卡在與亞述的交戰中勝利,公元前671年,亞述為了報復,大舉入侵埃及,並將庫施首都孟菲斯攻克,塔哈爾卡多次反攻也未能奪回孟菲斯。
公元前664年,塔哈爾卡去世,其子坦沃塔瑪尼繼位。
公元前661年,亞述攻占上埃及的首府底比斯,至此努比亞人的庫施王國被逐出埃及。

統治埃及的庫施王列表:

名稱 在位日期
皮耶(Piye) 約前752年—前721年
沙巴卡(Shabaka) 前721年—前707年
沙巴塔卡(Shebitku,Shabatka) 前707年—前690年
塔哈爾卡(Taharqa) 前690年—前664年
坦沃塔瑪尼(Tantamani) 前664年—前656年(於前653年去世)

退出埃及後

[編輯]

庫施王國退出埃及後,將首都重新遷回納帕塔。 公元前591年,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法老普薩美提克二世洗劫了納帕塔,標誌著庫施重新征服埃及的努力歸於失敗。公元前530年,庫施的都城南遷至麥羅埃(Meroë)。
在麥羅埃時期,庫施利用當地豐富的森林資源,大力發展了煉業,並與古希臘的商人通過紅海開展貿易,他們還發展了自己的文字麥羅埃文,不再使用古埃及的聖書體象形文字。庫施也將注意力轉向南方,向南方擴張至喀土穆一帶。
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前1世紀是庫施王國的強盛時期,在首都麥羅埃建立了很多金字塔,而且當時麥羅埃的煉鐡業被後世考古學家稱為「非洲的伯明罕」,很多學者認為麥羅埃的煉鐡技術後來經過草原地區傳入西非及南部非洲。

衰落

[編輯]

公元前23年,羅馬帝國入侵庫施,將納帕塔攻克並夷為平地,經過努比亞人2年的抵抗,羅馬與庫施簽署和約後退出庫施。

直到羅馬帝國尼祿的時代,庫施王國仍然是一支強大的力量,尼祿曾經向其派出過一個使團。但是根據考古結果,金字塔的建造早在前4世紀便已停止,新的王家陵墓規模和精美程度大大縮小。有人推測是阿克蘇姆的入侵導致了庫施的衰落,但是並未得到確認。根據羅馬史學家的記載,納巴提人在羅馬軍隊撤出努比亞地區後入侵當地,取代了庫施等當地政權。

公元2世紀,納巴提人(Nubas)占領了庫施北部地區。

公元350年,阿克蘇姆攻克麥羅埃並將其摧毀,庫施王國滅亡

6世紀時,原麥羅埃控制的區域已經建立了一些小國,這些國家使用科普特字母,而不是庫施文字。

考古

[編輯]

考古學家在蘇丹北部發現三十五座小型金字塔,疑是約二千年前庫施帝國的遺跡。該批金字塔的排列異常緊密,最大的只有廿二呎闊;最小的僅三十吋闊,疑是供兒童殯葬。但大部分金字塔損毀嚴重,並曾遭盜竊。

腳註

[編輯]
  1. ^ Török 1998,p. 2 (1997 ed.).
  2. ^ Török 1998p. 49 (1997 ed.).
  3. ^ Rilly, Claude. Languages of Ancient Nubia. Raue, Dietrich (編). Handbook of Ancient Nubia. De Gruyter. 2019: 133–4 [2019-11-20]. ISBN 978-311041669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0). The Blemmyan language is so close to modern Beja that it is probably nothing else than an early dialect of the same language. 
  4. ^ 4.0 4.1 Stearns, Peter N. (編). (II.B.4.) East Africa, c. 2000–332 B.C.E.. The Encyclopedia of World History: Ancient, Medieval, and Modern, Chronologically Arranged 6th.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01: 32 [2012-02-21]. ISBN 978039565237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6). 
  5. ^ 5.0 5.1 Society, National Geographic. The Kingdoms of Kush.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2018-07-20 [2020-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5) (英語). 
  6. ^ Alberge, Dalya. "Tomb reveals Ancient Egypt's humiliating secret". The Times. London.
  7. ^ Török 1998,第144–6頁.
  8. ^ 8.0 8.1 8.2 Stirn, Isma'il Kushkush, Matt. Why Sudan's Remarkable Ancient Civilization Has Been Overlooked by History. Smithsonian Magazine. [2020-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2) (英語). 
  9. ^ Goldenberg, David M. The Curse of Ham: Race and Slavery in Early Judaism, Christianity, and Islam New.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5: 17 [2021-05-06]. ISBN 978-0691123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0). 
  10. ^ Spalinger, Anthony. Esarhaddon and Egypt: An Analysis of the First Invasion of Egypt. Orientalia. Nova Series. 1974, 43: 295–326, XI. 
  11. ^ Allen, James P. The Ancient Egyptian Language: An Historical Stud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07-11: 53 [2015-04-15]. ISBN 97811070324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1). 
  12. ^ Török 1998.
  13. ^ Van, de M. M. A History of Ancient Egypt. Chichester, West Sussex: Wiley-Blackwell, 2011. Print.
  14. ^ GENESIS 10:10 KJV "And the beginning of his kingdom was Babel, and Erech, and Accad, and Calneh, in the land of Shinar.". www.kingjamesbibleonline.org. [2021-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15. ^ PSALMS CHAPTER 7 KJV. www.kingjamesbibleonline.org. [2021-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16. ^ Török 1998,p. 69 ff (1997 ed.).

參考資料

[編輯]
  • Jean Leclant. "The empire of Kush: Napata and Meroe" UNESCO General History of Africa
  • A. Hakem with I. Hrbek and J. Vercoutter. "The civilization of Napata and Meroe" UNESCO General History of Africa
  • P.L. Shinnie. "The Nilotic Sudan and Ethiopia c. 660 BC to c. AD 600"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 - Volume 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 Török, László. The Kingdom of Kush: Handbook of the Napatan-Meroitic Civilization. Handbook of Oriental Studies. Section 1 the Near and Middle East. Leiden: Brill. 1998. ISBN 978-900410448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