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香蕉白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蕉白话
Keng-chio-pe̍h-ōe
区域台湾南部山区
语系
混合语
  • 香蕉白话
语言代码
ISO 639-3
香蕉白话
闽南语名称?
全汉 弓蕉白話
全罗 Keng-chio-pe̍h-ōe

香蕉白话香蕉白仔话蕃薯白仔话,或简称香蕉白,是从日治时期至当代流传于南台湾平埔原住民族群秘密语[1],主要以台语混杂,高雄甲仙一带大武垅族部落亦会混杂当地大武垅语

历史

[编辑]

主要流传于沿山区域的平埔原住民族部落[1]。汉族裔则大多没听过这样的密语,学者认为是西拉雅语消失之后,汉化的平埔原住民族裔似乎另创一种独特的沟通符号与汉语做区别[2]。因流传于平埔原住民族,曾被误以为是西拉雅语[3]大武垅语。另一种说法是台南市楠西区香蕉山、嘉义县竹崎乡香蕉湖到高雄甲仙一带也流传此秘密语,该区与余清芳江定等人抗日地缘有密切关系,推断是二十世纪初台湾日治时期,台南、高雄一代的大武垅族等平埔原住民族群、汉族为抗日时所发明[1]

1915年7月、同年8月,及1933年台湾南部相继发生甲仙埔事件(又称阿里关事件)、噍吧哖事件小林事件,均是以台南玉井盆地及高雄甲仙一带大武垅族人为主轴的抗日事件。根据当前高雄小林村、阿里关至台南六重溪一带族人口述,抗日事件未果后,日军对参与抗日部落进行报复行动,造成许多家族甚至部落几近灭族、灭村,有家族因而改姓或大举迁村,至今许多耆老决口不提当年抗日,而抗日时期所发明的香蕉白话亦因而延续下来。[4]

语音

[编辑]

部分大武垅族部落仍可找到香蕉白话的使用者,主要在高雄市甲仙区小林村阿里关部分耆老仍会使用,甚至杉林区匏仔寮年轻一辈族人还能以香蕉白话朗朗对话,[4]另据系六重溪部落亦剩一位玉井迁来之潘姓耆老尚能使用,以上均为大武垅族部落。

小林村、匏仔寮

[编辑]

高雄所使用香蕉白话混杂台语或大武垅语之方式与其他地区略为不同,但在同是大武垅族部落之间有一致性,彼此能对话,以下以小林村、匏仔寮族人所提供之香蕉白话为例:

翻译 来源语 原文 香蕉白话
欢迎、请坐 大武垅语 miunun misi unsun unsun
谢谢、再见 大武垅语 makahanru masa kasa hansan rusu
台语 guá guasua
台语 lisi
台语 i isi
公廨 台语 kong-kài konson kaisai
台语 tshiú tshiusiu

沟坪村

[编辑]

另以下为高雄内门区沟坪村勤者农场朱原顺提供的台语转为香蕉白话的发音,汉字多数以台语读音[5],其转换发音是将台语的一个原音节对应到二个秘密语音节,原音段则保留到新音节,第一个秘密语音节声母固定为[l],第二个秘密语音节韵核固定为[i][6],与大武垅族地区转换方式全然不同:

台语 香蕉白话
赖语(luagi)
哩语(ligi)
哩依(lii)
你好 哩语老喜(ligi lohi)
谢谢 捩喜捩喜(liasi liasi)
多谢 唠弟冽是(loti liasi)
欢迎光临 銮兴龙银农跟宁莹(luanhin lingging longking limim)
吃(唊) 冽舌(liahtsih)
蛋编(lngping)
伦勤(lunkhin)
老爸 老依磊比(laui lepi)
老母 老依ㄌ米(laui lubi)
阿姐 依ㄚ累弟(ia liatsi)
小弟 溜系累弟(liosi liti)
大兄 赖弟娘哼(luati liannhinn)
流提(lauthi)
目啁 六味溜之(lakbi liutsi)
叠刺(luitshi)
溜鼠(liutshi)
啦欺(lakhi)

其他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段洪坤. 〈當代吉貝耍西拉雅人的祀壺信仰與族群認同〉. 《再現西拉雅—2007台南地區平埔族群學術研討會》. 台湾: 台南县政府. 2007 (中文(台湾)). 
  2. ^ 谢国斌. 《平埔認同的消失與再現》. 台湾: 翰芦出版社. 2009-02-28. ISBN 9789860176520 (中文(台湾)). 
  3. ^ 杨森富. 〈平埔族密語--「香蕉白話」之採集、研究及解讀:它曾一度被誤認為西拉雅系平埔族母語 〉. 《山海文化双月刊》 (台湾: 山海文化杂志社). 1996-11, (第十五期) (中文(台湾)). 
  4. ^ 4.0 4.1 徐铭骏. 種回小林村的記憶 : 大武壠民族植物暨部落傳承400年人文誌. 高雄市: 高雄市杉林区日光小林社区发展协会. 2017年11月. ISBN 978-986-95852-0-0. 
  5. ^ 王志仁. 《消失的平埔 —以西拉雅、大傑顛社為例》. 台湾: 高雄师范大学. 2009 (中文(台湾)). 
  6. ^ 张懿莹. 《台灣閩南語祕密語:優選理論下的分析》. 台湾: 高雄师范大学. 2009-08-29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