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皇家国家铁路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3/Gustav_Jahn_-_Hohe_Tauern%2C_Grossglockner_%28Werbeplakat%29.jpg/300px-Gustav_Jahn_-_Hohe_Tauern%2C_Grossglockner_%28Werbeplakat%29.jpg)
奥地利皇家国家铁路 (德语:k.k. Staatsbahnen)[a] 是奥匈帝国内内莱塔尼亚部分的国家铁路组织。
历史
[编辑]奥地利帝国的物理学家弗朗茨·约瑟夫·格斯特纳(Franz Josef Gerstner)等人,有份推动帝国发展国家的铁路交通。他曾提倡兴建铁路,从伏尔塔瓦河盆地穿过波希米亚山来通往多瑙河。在1810年,首条马拉铁路线在施蒂利亚州的艾森埃尔茨矿山开通,用来运输铁石,全长 22公里(14英里)。在1832年,奥地利的林茨和波希米亚的捷克布杰约维采之间开通了新铁路,全长129公里(80英里),是欧洲大陆第二条城际铁路(首条是在1827年,法国开通由圣艾蒂安往昂德雷济约的铁路)[来源请求]。此外,从林茨到格蒙登的南部铁路延伸线,亦于1836年完成。
1837年,北方铁路运营也开通首条蒸汽机车铁路,由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开往加利西亚的克拉科夫。该线路是继 1835年比利时开通布鲁塞尔-梅赫伦铁路线后,欧洲大陆上第二条完全由蒸汽驱动的铁路。
1841年铁路计划
[编辑]到1840年代,虽然北方铁路很繁荣,但私人投资者开始不愿继续投资,令奥地利的铁路网络也停滞扩张。所以,尽使政府初步有犹豫,但是他其后也渐渐代替私营部门,向铁路发展启动投资计划。
同时,北部铁路在下奥地利的工程逐渐落成,在贝恩哈德斯塔尔(Bernhardsthal)完成到达波希米亚的边境。该区的工程分为两条分支,分别是由奥洛穆茨到布拉格(1845年开通)和由布尔诺到布拉格(1849年开通)。1851年,在杰钦的建筑工程,到达了帝国在萨克森州的北部边界,并与撒克逊铁路连接。
除了北部铁路的扩建外,帝国的其他地方均有铁路建筑工程。1857年,奥地利开通由维也纳通往的里雅斯特的铁路,该铁路其后由私人的奥地利南方铁路公司运营。该铁路的设计来自塞默林铁路和南部铁路(Südbahn)在格拉茨的工程。
1842年,在伦巴第-威尼托王国的米兰-威尼斯铁路首段开通。1859年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后,奥地利失去了伦巴第,结束了该区与的里雅斯特的铁路计划。在原定计划里,西部铁路 (Westbahn) 会由林茨经过萨尔茨堡,通往巴伐利亚王国的边界,但工程最终没有落成。
截至1854年,奥地利帝国的铁路,共有994千米(618英里)都是国有的,大约占了70%。然而,由于帝国其后爆发的金融危机,导致铁路价格大跌,其中许多出售了致法国的投资者。奥地利帝国亦授予新的私营公司有特许权,例如特权国家铁路。
奥地利国家铁路
[编辑]![](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c/Westbahn_Haag_1900.jpg/220px-Westbahn_Haag_1900.jpg)
在1867年奥匈妥协后,圣史蒂芬王冠领(Transleithanian)的线路被国有化,成为匈牙利国家铁路 (MÁV)。早在1866年,奥匈帝国的贸易部长就经敦促政府,希望做出更大的承诺。随后,1873年恐慌导致的长期萧条,令该部门重新评估。维也纳股市崩盘,导致奥地利的几家铁路公司都相继破产,其后由国家接管。
自1884年1月1日起,奥地利的贸易部成立了“皇家国家铁路总局”(德语:k.k. Generaldirektion der Staatsbahnen),就是国家铁路部的前身。该铁路局分别在维也纳、林茨、因斯布鲁克、菲拉赫、布杰采、比尔森、布拉格、克拉科夫、伦贝格、波拉和斯帕拉托设立了运营部门。到1884年底,国家的铁路网共覆盖了5,103千米(3,171英里)。
1896年1月15日,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在大臣总统卡西米尔·费利克斯·巴德尼伯爵的建议下,批准成立帝国-皇家铁路部 (德语:k.k. Eisenbahnministerium)。此外,在的里雅斯特 、 奥洛穆茨和伊万诺-弗兰基夫斯克的铁路组成了另一个部门来管理。1901年,帝国议会通过了由奥地利首相推动的决议,在阿尔卑斯山提供了主要的铁路道口,希望扩张国家的铁路网络。
随着国家铁路部对其他公司国有化,他逐渐变成了垄断。该部门在1906年收购了北方铁路,然后在1909年再收购了特权国家铁路和西北铁路。此后,只剩下南方铁路为唯一主要的私有铁路公司。1914年,奥匈帝国共有长达22,981千米(14,280英里)的铁路轨道,其中有82%,大约18,859千米(11,718英里),是国有的。
解散
[编辑]1918年11月12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和奥匈帝国解体后,该铁路部根据德奥共和国的临时议会决议,宣布解散。在解散后,该铁路部的设备,在新成立的国家公司中各自分配,如下:
- 奥地利:奥地利联邦铁路(BBÖ)[b]
- 波兰:波兰国家铁路 (PKP)
-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国家铁路 (ČSD)
-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铁路 (JŽ)
- 意大利:意大利国家铁路 (FS)
- 罗马尼亚:罗马尼亚铁路 (CFR)
1920年11月10日,新颁布的《奥地利宪法》把国家的铁路部,交给了新成立的交通部来管理。
时间线
[编辑]参见
[编辑]- 奥地利皇家国家铁路的机车和轨道客车列表
注脚
[编辑]参考
[编辑]- ^ Die neuen österr(eichischen) Alpenbahne. Maass' Söhne, Vienna. 1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