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奧地利皇家國家鐵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鐵路海報廣告, 約1900

奧地利皇家國家鐵路 (德語:kk österreichische Staatsbahnen[1]) 是奧匈帝國內萊塔尼亞部分的國家鐵路組織。


歷史

[編輯]

奧地利帝國鐵路交通的引入是由物理學家弗朗茨·約瑟夫·格斯特納(Franz Josef Gerstner)等先驅推動的,他提倡從伏爾塔瓦河盆地穿過波希米亞地塊多瑙河的鐵路連接。在1810年,首條馬拉鐵路線在施蒂利亞州艾森埃爾茨礦山開通,用來運輸鐵石,全長 22公里(14英里)。在1832年,奧地利林茨波希米亞捷克布傑約維采之間的鐵路開通了,鐵路全長129公里(80英里),是歐洲大陸第二條城際鐵路(首條是在1827年法國聖艾蒂安安德烈齊厄的鐵路開通)。[來源請求]林茨格蒙登在南部的鐵路延伸線更於1836年完成。

1837 年,斐迪南皇帝北方鐵路公司運營的從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加利西亞和洛多梅里亞王國克拉科夫的新蒸汽機車鐵路的第一段開通。這條線路是繼 1835 年比利時布魯塞爾-梅赫倫鐵路線開通後,歐洲大陸上第二條完全由蒸汽驅動的鐵路。

1841年鐵路計劃

[編輯]

北方鐵路繁榮的同時,私人投資者不願為進一步的鐵路建設提供資金,奧地利鐵路網絡的擴張也陷入了停滯。儘管如此,經過最初的猶豫,奧地利政府仍然對鐵路持著濃厚的興趣,並於1841年啟動了一項公共投資計劃。

下奧地利的北部鐵路在貝恩哈德斯塔爾(Bernhardsthal)完成了波西米亞邊境,從奧洛穆茨布爾諾布拉格的分支於1845 或 1849年開通。 1851年,建築工程在博登巴赫到達了與薩克森州的北部帝國邊界,北方鐵路在那裡獲得了通往皇家撒克遜國家鐵路的通道。

除了北部鐵路的擴建外,最終實施了從維也納到處於亞得里亞海海港的里雅斯特,經塞默林山口和格拉茨南部鐵路Südbahn)的建設計劃。它於1857年開放,然後由私人的奧地利南方鐵路公司運營。在倫巴第-威尼斯王國米蘭-威尼斯鐵路的第一段於1842 年開通。 1859 年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後失去倫巴第,與的里雅斯特建立聯繫的計劃已經過時。計劃中的西部鐵路 (Westbahn) 原定經過薩爾茨堡林茨通往巴伐利亞王國的邊界,但建設工程一開始就被卡住了。

到 1854 年底,在奧地利的鐵路有994公里(618英里)都是國有的,佔全國差不多7成。然而,在 1854 年之後,由於帝國金融危機,鐵路以極低的價格出售,其中許多出售致法國投資者。帝國亦授予新的私營公司特許權,例如奧地利皇家特權國家鐵路公司

奧地利國家鐵路

[編輯]
下奧地利州哈格附近的 KkStB Westbahn 火車,約 1900 年

1867年奧匈妥協之後,雙重君主制的聖史蒂芬王冠領(Transleithanian)線路被國有化為匈牙利國家鐵路 (MÁV)。早在 1866年,奧地利貿易部長就已經敦促政府做出更大的承諾。由1873年的恐慌引發的長期蕭條開始了重新評估。維也納股市崩盤導致幾家奧地利的鐵路公司破產,後由國家接管。

自1884年1月1日起,皇家國家鐵路總局 (kk Generaldirektion der Staatsbahnen)成立,位於奧地利貿易部;這就是帝國皇家鐵路的誕生。在維也納林茨因斯布魯克菲拉赫百威比爾森布拉格克拉科夫倫貝格波拉斯帕拉托設立了運營部門。到 1884 年底,國家鐵路網覆蓋了 5,103 公里。

1896年1月15日,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在大臣總統卡西米爾·費利克斯·巴德尼伯爵的建議下,批准成立帝國-皇家鐵路部 (kk Eisenbahnministerium)。在的里雅斯特奧洛穆茨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建立了進一步的部門。 奧地利首相推動了兩個項目來擴張鐵路網絡。該項目為阿爾卑斯山提供了主要的鐵路道口,在1901年帝國議會立法機構通過的決議後實現的。

通過把其他公司國有化,國家鐵路在鐵路運輸方面實行了壟斷。在 1906 年收購了皇帝費迪南德北方鐵路公司,隨後於1909年收購了奧地利皇家特權國家鐵路公司奧地利西北鐵路公司,剩下奧地利南方鐵路公司作為唯一仍然私有的主要公司。1914年,奧地利領土上共有 22,981公里的鐵路軌道,從中 18,859公里 (82%) 是國有的。

解散

[編輯]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解體後,帝國皇家鐵路部於1918年11月12日根據德奧臨時議會的決議解散。前kkStB 的車隊和基礎設施在雙君主制繼承國的國有鐵路公司之間分配:

隨着1920年11月10日奧地利聯邦憲法法案的頒布,國家鐵路系統的監督權移交給了新成立的交通部。[來源請求]

時間線

[編輯]
Kaschau-Oderberger BahnStauding-Stramberger EisenbahnNeutitscheiner LokalbahnBuschtiehrader EisenbahnAussig-Teplitzer EisenbahnVorarlberger BahnUngarische WestbahnTarnow-Leluchower StaatsbahnPrag-Duxer EisenbahnÖsterreichische NordwestbahnÖsterreichische LokaleisenbahngesellschaftNiderösterreichische SüdwestbahnenMühlkreisbahnMährisch-Schlesische CentralbahnMährische GrenzbahnLemberg-Czernowitz-Jassy Eisenbahn-GesellschaftRudolfsbahnKremstalbahnFranz-Josefs-BahnkkStBErzherzog Albrecht-BahnErste Ungarisch-Galizische EisenbahnkkStBEisenbahn Pilsen-Priesen-KomotauDux-Bodenbacher EisenbahnBozen-Meraner BahnBöhmische WestbahnBöhmische NordbahnBöhmische NordbahnTurnau-Kralup-PragBöhmische CommerzialbahnenRakonitz-Protiviner BahnIstrianer StaatsbahnDniester BahnDalmatiner StaatsbahnÖsterreichische WestbahnPferdeeisenbahn Budweis-Linz-GmundenÖsterreichische NordbahnBrünn-Rossitzer EisenbahnÖsterreichische OstbahnStaats-Eisenbahn-GesellschaftSüdöstliche StaatsbahnUngarische ZentralbahnNördliche StaatsbahnCarl Ludwig-BahnÖstliche StaatsbahnKrakau-Obersleschische BahnSüdliche StaatsbahnSüdbahn-GesellschaftTiroler StaatsbahnLombardisch-Venetianische StaatsbahnLombardisch-Venetianische Ferdinands Eisenbahn-GesellschaftMilano-Monza

參見

[編輯]
  • 奧地利皇家國家鐵路的機車和軌道客車列表

參考

[編輯]
  1. ^ The name incorporating "Austrian" appears, for example, in the 1907 official state handbook (Staatshandbuch) and on the title page of the Imperial-Royal Railway Ministry publication: Die neuen österr(eichischen) Alpenbahne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aass』 Söhne, Vienna, 190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