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10年澳洲聯邦選舉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10年澳洲聯邦選舉

← 2007年 2010年8月21日 (2010-08-21) 2013年 →

澳洲眾議院全部150個議席
澳洲參議院76席中的40個議席
  第一大黨 第二大黨
 
領袖 茱莉雅·吉拉德 托尼·艾伯特
政黨 工黨 自由黨-國家黨聯盟
上任時間 2010年6月24日 2009年12月1日
代表選區 羅勒 華令加
上屆結果 83個議席 65個議席
贏得席次 72 72
席次差額 11 7
民選得票 6,216,445 6,185,918
得票率 50.12% 49.88%
得票變動 4.9 1.8


選前總理

茱莉雅·吉拉德
工黨

當選總理

茱莉雅·吉拉德
工黨

2010年澳洲聯邦大選,即第43屆澳洲國會選舉,於2010年8月21日舉行。是次選舉,為執政黨澳洲工黨中間偏左)在茱莉雅·吉拉德的帶領下,和最大在野黨托尼·艾伯特領導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中間偏右)之間的對決。

澳洲採用的是強制投票的方式。在眾議院席位的計票中,採用單一選區完全偏好的選擇投票制;選民在投票時,根據自己的偏好,將候選人的排列順序並標示於選票上。在參議院席位的計票中,採用比例代表制;每個選區按照各政黨候選人名單獲得票數的比例,在參加選舉的各黨中分配議席。

根據目前的計票結果,在眾議院的150席中,工黨獲得72席,自由黨-國家黨聯盟獲得72席,西澳洲國家黨獲1席,綠黨獲1席,獨立人士獲4席。可能沒有一個政黨能取得超過半數(≥76)的席位,從而產生1940年以來澳洲的首次懸峙國會。工黨在新州和昆省失去大量選民,丟掉本尼朗麥克亞瑟麥覺里等席位,議席大減。

最終工黨在綠黨及獨立議員支持下組建少數派政府,但此後工黨在多場州議會選舉慘敗,支持度不斷下降,反對黨更成功以絕對優勢控制新南威爾士州

重要日程

[編輯]
  • 大選宣佈日:2010年7月17日
  • 第42屆國會閉會:7月19日,下午4時59分
  • 第42屆國會解散:7月19日,下午5時00分
  • 發佈選舉令狀:7月19日
  • 新選民登記截止:7月19日,晚上8時00分
  • 登記選民變更信息截止:7月22日,晚上8時00分
  • 候選人登記截止:7月29日
  • 候選人名單公佈:7月30日,中午12時
  • 投票日:2010年8月21日
  • 收回選舉令狀:2010年10月27日

眾議院選舉

[編輯]

目前聯邦眾議院一共有150位議席,由全國劃分出來的150個選區各選出的代表組成。擁有執政地位的工黨擁有83個席位,自由黨-國家黨聯盟擁有65席(自由黨55位,國家黨10位),另有2位獨立議員。此外,綠黨2007年大選中,獲得8%的得票率;家庭第一黨英語Family First Party獲得2%的投票,但是這兩個政黨都沒能在眾議院中贏得席次。

新南威爾士州昆士蘭州西澳州塔斯曼尼亞州等都進行了選區調整。依照聯邦憲法,維多利亞州在2010年也將進行選區調整;但是方案還沒有出台,聯邦大選就開始了。

參議院選舉

[編輯]

自2008年7月,澳洲參議院擁有76個席次;工黨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分別持有32和37個席位;擁有制衡力量的分別是

這次選舉,將會改選一半議席。

選前民調

[編輯]
理想的總理人選^
日期 工黨
吉拉德
自由黨
艾伯特
16–18 07 2010 57% 27%
25–27 06 2010 53% 29%
18–20 06 2010 46%4 37%
28–30 05 2010 49%4 33%
14–16 05 2010 49%4 33%
30 04 -2 05 2010 50%4 32%
16–18 04 2010 56%4 29%
26–28 03 2010 59%4 27%
12–14 03 2010 55%4 30%
26–28 02 2010 55%4 30%
12–14 02 2010 55%4 27%
29–31 01 2010 58%4 26%
15–17 01 2010 57%4 25%
4–6 12 2009 60%4 23%
27–29 11 2009 65%4 14%3
13–15 11 2009 63%4 22%3
30 10-1 11 2009 63%4 19%3
16–18 10 2009 65%4 19%3
28 09-1 10 2009 67%4 18%3
民調The Australian報紙Newspoll欄目進行
^其餘是「未表態」的調查者。
1霍華德 2尼爾遜 3騰博 4陸柯文
民調滿意度^
吉拉德 艾伯特
日期 滿意 不滿意 滿意 不滿意
16–18 07 2010 48% 29% 36% 51%
25–27 06 2010 N/A (new) N/A (new) 42% 41%
18–20 06 2010 36%4 55%4 38% 49%
28–30 05 2010 36%4 54%4 37% 49%
14–16 05 2010 39%4 51%4 42% 45%
30 04-2 05 2010 39%4 50%4 45% 43%
16–18 04 2010 50%4 41%4 46% 40%
26–28 03 2010 51%4 39%4 44% 43%
12–14 03 2010 48%4 41%4 47% 38%
26–28 02 2010 51%4 40%4 48% 38%
12–14 02 2010 50%4 40%4 44% 37%
29–31 01 2010 50%4 38%4 41% 39%
15–17 01 2010 52%4 34%4 40% 35%
4–6 12 2009 58%4 32%4 N/A (new) N/A (new)
27–29 11 2009 56%4 34%4 36%3 50%3
13–15 11 2009 56%4 34%4 34%3 50%3
30 Oct-1 11 2009 59%4 32%4 32%3 51%3
16–18 10 2009 63%4 28%4 32%3 54%3
28 09-1 10 2009 67%4 21%4 33%3 48%3
民調The AustralianNewspoll欄目進行
^其餘為「沒表態」.
3騰博 4陸柯文

選舉結果

[編輯]

大選結束後,由于吉拉德領導的工黨在新南威爾士州和昆士蘭州失去大量選票,在眾議院僅獲72席,議席大減,反對派自由黨-國家黨聯盟也獲72席,西澳洲國家黨獲1席,綠黨獲1席,另有4位獨立人士當選。由於沒有一個政黨能取得超過半數的席位(76席),從而產生1940年以來澳洲的首次懸峙國會

經過半個月的談判和磋商,吉拉德領導的工黨贏得了綠黨以及3位獨立議員的支持,以76議席勝過獲得74議席的反對黨聯盟。吉拉德於9月7日宣佈組建自二戰以來澳洲的首個少數派政府。吉拉德成功保住了總理之位,其後她委任陸克文及他的派系進入內閣。

影響

[編輯]

工黨雖保住執政地位,組建少數政府,但與此同時黨內的權鬥並無結束。2012年2月22日,前總理陸克文突然宣佈在未能取得總理的支持下,辭去外交部長一職,引發黨魁選舉,雖然他以31對71落敗,但動搖了吉拉德政府。期間反對派以絕對優勢奪回多個州的執政權。工黨政府面臨信心危機。最終在2013年6月26日,陸克文再度挑戰吉拉德的領導權,並以57比45票戰勝吉拉德,隨即陸克文重新成為總理。

參考文獻

[編輯]
  • 《2010聯邦大選評析》 黃若,《澳洲日報》 201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