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篤會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0年1月10日) |
熙篤會(拉丁語:Cistercenses;英語:Cistercians,簡稱:OCist)是一個天主教修會,遵守聖本篤會規,但是反對當時的本篤會,屬於修院改革勢力。清規森嚴,平時禁止交談,故俗稱「啞巴會」。熙篤會主張生活嚴肅,重個人守貧,終身素食,夜間冥想耶穌救恩與聖母功德,每日凌晨即起身祈禱或念經。他們在黑色聖衣裏,穿上一件白色會衣,所以也被稱作「白衣會」、「白衣修士」。
起源
[編輯]1098年,出生於法國香檳省貴族家庭的本篤會修士,莫萊姆修院的院長聖樂伯(Saint Robert,1028年—),率領十九位志同道合的修士,到法國東部勃艮第第戎附近熙篤的一塊沼澤地創建新修院,過更寧靜、更簡樸、更符合聖本篤會規精神的生活,遠離人世,寧靜獨處,生活於簡樸、克己、勞作、祈禱和閱讀,並極注重團居生活中的弟兄友愛。
幾年後教廷強迫聖樂伯回到茂來斯木,他的助手聖雅伯里(Saint Alberic)接任熙篤修道院的院長,直到1109年去世,再由英國人聖德范‧哈定(Saint Stephen Harding)接任,直到1134年。
1112年的春天,聖伯爾納鐸帶着他的親友三十人來叩熙篤的門。不久,熙篤會奇迅速擴展到整個歐洲。1113年創立了拉費爾代(La Ferte)修院,1114年創立了彭狄尼(Pontigny) 修院,1115年,建立了明谷(Clairvaux) 修院,以聖納德為院長。一個月以後,在德意志建立了莫里蒙(Morimond) 修院。在聖納德逝世的1153年,全會已有339座修院。1200年達到500座。
根據德范.哈定院長指定的『愛德憲章』,母院的院長有責任每年視察子院一次,所有修院的院長每年在總母院熙篤集會。這項會議稱為全體大會 (the General Chapter)。
會院
[編輯]熙篤會建立後,積極向外發展,其中以聖伯爾納鐸貢獻最為突出,12世紀末熙篤會有500個會院,到13世紀又增加了100個,15世紀達到高峰,大約有750個。現今全球共計有熙篤會男修院一百座,共計二五九九人;女修院六十八座,共計一八八三人,其中在亞洲地區日本、香港、台灣、韓國、菲律賓、印尼、印度等地有九座男修院和九座女修院。
熙篤會在中國
[編輯]1883年,熙篤會的七泉修院來到中國,在張家口附近太行山深處的涿鹿縣南部的楊家坪建立了亞洲第一座熙篤會隱修院——楊家坪聖母神慰院(Our Lady of Consolation Abbey)。當人數增加到100人時,1928年,又在河北正定的河灘成立分院聖母神樂院(Our Lady of Joy Abbey),後來發展到60多人。
1947年7月,土地改革後該院正式解散。1947年8月30日前後,楊家坪聖母神慰院被徹底摧毀。正定的聖母神樂院於1947年8月24日開始轉移,至成都附近的新都縣泥巴沱重新立院,1950年再度逃亡,有16人逃到香港和北美,在香港大嶼山重建聖母神樂院。1986年又在台灣南投縣水裏鄉創立了萬福聖母院。
參見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嚴規熙篤會:
- 聖本篤Rule (Latin): [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Carta Caritatis: [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Monasteries and related websites: [5]
- Institute of Cistercian Studies: [6]
- 嚴規熙篤隱修會水裏萬福聖母院
- Cistercian Preparatory School in Dallas, TX: [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wikisource:1895 Description of Cistercians Vegetarion Missionaries (Gandhi)
公有領域出版物的文本: Chisholm, Hugh (編).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1.
本條目包含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