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春之戰 (1244年)
外觀
壽春之戰,南宋淳祐四年(蒙古帝國乃馬真后稱制三年,1244年)九月,蒙宋戰爭中,蒙古軍圍攻宋朝壽春(今安徽省壽縣)被南宋舟師擊敗。
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因為蒙古軍歷次進攻兩淮,多從淮河中游突破,淮東、西制置使李曾伯派廬州(今安徽合肥)義士軍都統王安領兵二萬到壽春築城。王安先砍伐邊境十三萬三千餘棵樹木,在城周圍搭設串樓、排杈本,一面築城,一面防備蒙古軍襲擊。
淳祐四年(1244年)春,蒙古派軍從潁河進行攻擊,破壞宋軍築城。馬步軍都元帥察罕率軍圍攻壽春,另一部前往渦河口阻擊宋極軍。三月十八日,宋侍衛馬軍副都指擇使、知蘄州呂文德率軍,節制鎮江都統劉虎和京湖安撫制置使孟珙所部,援救壽春。呂文德率軍沿長江流下,三月廿六日,抵達揚州,沿運河入淮河西上。劉虎已經率舟師擊退了渦河口的蒙古軍,數天後,呂文德到達,繼續西進。四月十四日,到達洛口(今安徽淮南東北),被蒙古軍所阻。相持到五月初三,淮河水位上升,宋軍舟師可以前進,連敗蒙古軍,到達壽春附近。五月初九,與蒙古軍水陸交戰。蒙古軍為阻擋宋朝援軍,在淮河上架設浮橋,兩岸築了土壩,安放弩炮。宋軍奮戰,呂文德和部將夏貴定計,派先鋒軍夜擊蒙古圍城軍,一部兵襲蒙古營寨。夏貴一鼓作氣,平定蒙古軍營,打通補給線,令護送米糧的宋軍登岸撒米前進,一直到壽春城下,造成米糧已經入城的假像,動搖了蒙古軍的攻城決心。同時,宋朝舟師每人手持兩囊磚石,兩兩相系,投擲在浮橋上,將橋壓沉水底。宋軍兵船三日激戰,呂文德率授軍入城,守城軍士氣大振。五月十三日,呂文德又率軍出城擊退蒙古軍。蒙古軍攻城七十天不克,於是撤軍北還[1]。
註釋
[編輯]- ^ 《中国战典 上》.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編著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2008 第78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