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典範條目/2008年
典範條目/特色列表存檔: |
---|
(過往存檔請參見存檔頁)
|
2008年第1周 |
2008年第2周阿梅莉亞·埃爾哈特(Amelia Earhart,1897年7月24日—1937年7月2日失蹤)是一位著名的美國女性飛行員和女權運動者。埃爾哈特是第一位獲得飛行優異十字勳章、第一位獨自飛越大西洋的女飛行員。她還創了許多其它紀錄,以自身飛行經歷寫成的書也非常暢銷,並協助建立了一個女飛行員組織。1937年,當她嘗試首次全球環球飛行時,在飛越太平洋期間神秘失蹤。至今為止她的生活、生涯和消失的事件一直使人神往。阿梅莉亞·埃爾哈特在她生前就已經是一名國際名人,其靦腆感人的外貌、獨立性、持久性、在壓力下保持安靜、勇氣、有目標的生涯,以及年紀輕輕就失蹤,使得她在流行文化中成為一個持久的名人。 |
2008年第3周 |
2008年第4周禽龍屬於蜥形綱鳥臀目鳥腳下目的禽龍類。禽龍是種大型草食性動物,身長約9到10公尺,高4到5公尺,前手拇指有一尖爪,可能用來抵抗掠食者。牠們主要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凡藍今階到巴列姆階,約1億4000萬年前到1億2000萬年前;生存時代大約位於行動敏捷的稜齒龍類首次出現,演化至鳥腳下目中最繁盛的鴨嘴龍類,這段過程的中間位置。禽龍的化石多數發現於歐洲的比利時、英國、德國,此外也有一些可能是禽龍的化石出土於北美洲、亞洲內蒙古、以及北非。對於禽龍的了解,因為新發現的化石而隨者時間不斷改變。禽龍大量的標本,包括從兩個著名河床發現的接近完整骨骸,使得研究人員可提出許多禽龍生活方面的假設,包括進食、運動、以及社會行為。 |
2008年第5周 |
2008年第6周 |
2008年第7周 |
2008年第8周![]() 暴龍又名霸王龍,是一種大型的肉食性恐龍,身長約13公尺,體重約7公噸,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特里赫特階最後300萬年,距今約6850萬年到6550萬年,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一群恐龍之一。如同其他的暴龍科恐龍,暴龍是二足、肉食性恐龍,擁有大型頭顱骨,並藉由長而重的尾巴來保持平衡。相對於牠們大而強壯的後肢,暴龍的前肢非常小。暴龍可能是種頂級掠食者,以鴨嘴龍類與角龍下目恐龍為食,但有科學家認為暴龍是種食腐動物。雖然目前有其他獸腳亞目恐龍的體型與暴龍相當,或大於暴龍,暴龍仍是最大型的暴龍科動物,也是最著名的陸地掠食者之一。目前已有超過30個雷克斯暴龍的標本被確認,包含數具完整度很高的化石。 |
2008年第9周 |
2008年第10周 |
2008年第11周 |
2008年第12周 |
2008年第13周![]() 《女權辯護:關於政治和道德問題的批評》是18世紀的英國女權主義者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的著作,是女權主義哲學最早的一批作品之一。在這本書中,沃斯通克拉夫特對18世紀的那些試圖否認女性教育的教育和政治理論家進行了回擊。她認為女性的教育程度應當相稱於她們的社會地位。她主張國家必須要有女性,因為女性教育了她們的子女,且因為她們能夠成為丈夫們的「伴侶」,而不僅僅是妻子。沃斯通克拉夫特還主張:作為人類的女性應當享有與男性相同的基本權利,而不應被視作是社會的裝飾品或是婚姻交易中的財產。《女權》一書在1792年發行第一版時已十分暢銷,有人還認為「也許那是那個世紀最有新意的一本書」。 |
2008年第14周 |
2008年第15周![]() 1988年黃石公園大火是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有記錄以來最大的一場大火。歸類於山火的這場大火總爆發於很多個別的小山火,並在風勢加劇和乾旱的作用下失去了控制,火焰迅速蔓延,最終形成了一場足足燃燒了幾個月的大火災。直至在同年秋末,由於潮濕的天氣才被完全撲滅。該山火造成嚴重損失,總計3,213平方公里(793,880英畝)受火災影響,災害區域大約佔黃石公園總面積的36%。這場大火中,計有幾千名消防員投入了與這場大火的搶救行列,救災最高峰時,甚至達到9000人。災後統計,整個滅火工程總計費用為1億2千萬美元。因為滅火人力集中在主要的旅遊區域,因此建築物的損壞被控制到了最少,總計財產損失僅為300萬美元。 |
2008年第16周 |
2008年第17周 |
2008年第18周 |
2008年第19周 |
2008年第20周 |
2008年第21周 |
2008年第22周 |
2008年第23周![]() 恐龍是群中生代的多樣化優勢脊椎動物,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在1862年發現的始祖鳥化石,與美頜龍化石極度相似,差別在於始祖鳥化石有着羽毛痕跡,這顯示恐龍與鳥類可能是近親。自從1970年代以來,許多研究指出現代鳥類極可能是獸腳亞目恐龍的直系後代。大部分科學家視鳥類為惟一倖存發展至今的恐龍,而少數科學家甚至認為牠們應該分類於同一綱之內。鱷魚則是另一群恐龍的現代近親,但兩者關係較恐龍與鳥類遠。恐龍、鳥類、鱷魚都屬於爬行動物的初龍類演化支,該演化支在中三疊紀成為優勢動物群。 |
2008年第24周 |
2008年第25周![]() 三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這個時期出現曹魏、蜀漢、孫吳等三個國家。漢末三國戰爭不斷,使得人口下降,經濟受損,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由於戰爭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較大發展。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漸漸的被司馬氏一手掌控。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最後於280年發起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西晉時期。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世常常追思當時風雲人物。明代羅貫中以這段歷史為藍本,所撰寫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成為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 |
2008年第26周 |
2008年第27周 |
2008年第28周 |
2008年第29周 |
2008年第30周 |
2008年第31周 |
2008年第32周 |
2008年第33周 |
2008年第34周![]() 代謝是生物體內所發生的用於維持生命的一系列有序的化學反應的總稱。這些反應進程使得生物體能夠生長和繁殖、保持它們的結構以及對外界環境做出反應。代謝通常被分為兩類:分解代謝可以對大的分子進行分解以獲得能量;合成代謝則可以利用能量來合成細胞中的各個組分。代謝可以被認為是生物體不斷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的過程,一旦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停止,生物體的結構和系統就會解體。代謝中的化學反應可以被歸納為代謝途徑,通過一系列酶的作用將一種化學物質轉化為另一種化學物質。酶對於代謝反應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酶可以將多個反應結合起來,使一個熱力學上易於發生的反應加速,從而産生足夠的能量,來驅動一個熱力學上難以進行的反應。 |
2008年第35周 |
2008年第36周![]() 0.999...是一個循環小數,在完備的實數系中,它表示一個等於1的實數。長期以來,該等式被職業數學家所接受,並在教科書中講授。目前這個等式已經有各種各樣的證明,它們各有不同的嚴密性、背景假設、歷史文脈、以及目標受眾。這類展開式的非唯一性不僅限於十進制系統。相同的現象也出現在其它的整數進位制中,數學家們也列舉出了一些1在非整數進位制中的寫法。這種現象也不是僅僅限於1的:對於每一個非零的有限小數,都存在另一種含有無窮多個9的寫法。由於簡便的原因,我們幾乎肯定使用有限小數的寫法,這樣就更加使人們誤以為沒有其它寫法了。實際上,一旦我們允許使用無限小數,那麼在所有的進位制中都有無窮多種替代的寫法。例如,28.3287與28.3286999...、28.3287000...等。 |
2008年第37周![]() 元氏(528年2月12日-?),女,鮮卑人,中國北魏皇室成員,生於北魏首都洛陽,真名不詳,姓元氏(本姓拓跋氏),是北魏孝明帝元詡與宮嬪潘充華的女兒,也是孝明帝唯一的骨肉。出生後因是女性,本應封為公主,而時局危險,所以她的祖母、掌握帝國實際大權的皇太后胡氏對外宣稱她是男性,並大赦天下,改元武泰。不久,孝明帝暴崩,尚在襁褓中的「皇子」元氏以先帝唯一子嗣的身份繼位(528年4月1日),在名義上成為了北魏皇帝。元氏即位當天便被廢黜,之後史書不見記載。元氏的女皇帝身份普遍不被後世所承認,史書上從來不把她列入正統帝系,至今為止,武周王朝的武則天仍然被普遍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
2008年第38周 |
2008年第39周 |
2008年第40周 |
2008年第41周 |
2008年第42周![]() 溫斯頓·丘吉爾爵士(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國政治家、演說家、軍事家和作家,曾於1940年至1945年出任第60、62任英國首相,期間帶領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取得勝利,並自1951年至1955年再度出任英國首相。邱吉爾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對英國以至世界均起深遠的影響。此外,他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曾於195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在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邱吉爾獲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繪畫是邱吉爾平生最大的興趣之一,他一生的作品包括逾570件畫作和兩件雕塑。在邱吉爾身後,其畫作大多都得到妥善收藏,而且畫作仍然擁有版權。 |
2008年第43周![]() 阿仙奴足球會於1886年創立至1966年這段期間,球會經歷了1930年代和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期的成功及1960年代的衰落兩個時期。阿仙奴成立於1886年,東南倫敦的伍爾維奇地區的一班工人所組成。球會在1891年轉為職業,並於兩年後加入足球聯賽。1904年升上甲組,但因財政問題而於1910年接近結業邊緣。球會被諾里斯爵士收購,財政得以改善,諾里斯在1913年將球會搬至北倫敦的高貝利球場。一戰後,球會在委任查普曼後阿仙奴進入首個高峰期,1934年由阿里臣接任,帶領球隊在30年代贏得5次聯賽冠軍及2次足總盃冠軍。二戰之後,韋迪卡延續成功,帶領球隊贏得聯賽和足總盃冠軍各兩次。1966年由畢堤·美任領隊,使球隊成績漸入佳境。 |
2008年第44周龍舌蘭酒是一種墨西哥產、使用龍舌蘭草的鱗莖原料所製造出的含酒精飲品,屬蒸餾酒一類。龍舌蘭酒可以分為Pulque、Mezcal和Tequila等幾個種類,通常特指Tequila。無論是Tequila還是其他以龍舌蘭為原料的酒類,都是墨西哥國原生的酒品,其中Tequila更是該國重要的外銷商品與經濟支柱,因此受到極為嚴格的政府法規限制與保護,以確保產品的品質。龍舌蘭早在古印地安文明的時代,就被視為是一種非常有神性的植物,被認為是天上的神給予人們的恩賜。西元三世紀時,居住於中美洲的印地安文明就已發現發酵釀酒的技術,他們取用生活中任何可以得到的糖份來源來造酒,含糖份不低又多汁的龍舌蘭,也很自然地成為造酒的原料。 |
2008年第45周 |
2008年第46周 |
2008年第47周 |
2008年第48周 |
2008年第49周世界盃足球賽,官方名字為國際足協世界盃,是一項國家級男子足球隊之間的國際比賽,由世界足壇最高管理機構國際足球協會每四年舉辦一次,與奧運會交替進行。世界盃是世界足壇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賽事。1930年為世界盃的首屆賽事,冠軍為烏拉圭隊;1942年和1946年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暫時停辦。世界盃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外圍賽和決賽週。外圍賽部分,會在決賽週展開的前三年舉行,以決定哪些球隊能進入決賽週。現時有32支球隊能打入決賽週,球隊會在主辦國境內進行一個月比賽,爭奪冠軍寶座。世界盃決賽週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賽事,2006年世界盃決賽共有約7.15億人次收看。迄今舉辦之十八屆賽事中,共有七個國家曾贏得冠軍。 |
2008年第50周 |
2008年第51周![]() 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是個大規模滅絕事件,發生於中生代白堊紀與新生代第三紀之間,約6550萬年前,滅絕了當時地球上的大部分動物與植物,包含恐龍。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因為造成恐龍的滅亡與哺乳動物的興起而著名,但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滅絕了當時地球約90%的生物,才是地質年代中最嚴重的生物集體滅絕事件。在白堊紀與第三紀的地層之間,有一層富含銥的黏土層,名為K-T界線。由於國際地層委員會不再承認第三紀是正式的地質年代名稱,由古近紀與新近紀取代。因此,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又可稱為「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恐龍、滄龍科、蛇頸龍目、翼龍目、以及多種的植物與無脊椎動物,都在這次事件中滅絕。 |
2008年第52周![]() 原子是一個元素能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單位。一個原子包含有一個緻密的原子核及圍繞在原子核周圍帶負電的電子。原子核由帶正電的質子和電中性的中子組成。當質子數與電子數相同時,這個原子就是電中性的;否則,就是帶有正電荷或者負電荷的離子。根據質子和中子數量的不同,原子的類型也不同:質子數決定了該原子屬於哪一種元素,而中子數則確定了該原子是此元素的哪一個同位素。與日常體驗相比,原子是一個極小的物體,其質量也很微小,以至於只能通過一些特殊的儀器才能觀測到單個的原子,例如掃描隧道顯微鏡。原子的99.9%的重量集中在原子核,其中的質子和中子有着相近的質量。每一種元素至少有一種不穩定的同位素,可以進行放射性衰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