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Wikipedia:申请成为管理员/KirkLU
存檔UTC時間 | 2020年4月3日 02:51 |
存檔編者 | Cewbot |
當前版本號 | 58950120 |
{{NoteTA |G1 = MediaWiki }} {{VoteState|20200321145657|202004041456}} {{人事任免投票}}
[{{fullurl:Wikipedia:申請成為管理員/KirkLU|action=edit}} 在此投票] ({{RFX count|title=Wikipedia:申請成為管理員/KirkLU}}) 截止時間2020年4月4日 (六) 14:56 (UTC)
提名{{User|KirkLU}}:自薦。1096天,突然發現算上2020年的閏二月29日,今天也是入維三周年的日子。由於是自薦,還請諸位容忍一下自吹自擂,自薦緣由有三:其一是上任巡查、回退兩年,處理站務有經驗;其二熟悉方針;其三是樂於溝通。具體的想法,在問答區同大家交流。也算是長久以來參加站務工作的一個總結,恭請大家批評指正。 --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1日 (六) 14:56 (UTC)
- 被提名人意見:自薦,不參選界面管理員(但有意願之後慢慢不斷補上技術短板,因為有一定編程基礎)。
支持
[編輯]- {{支持}}認為經驗足夠,可以勝任-- 娜娜奇🐰鮮果茶☕(宇帆·☎️·☘️) 2020年3月21日 (六) 15:11 (UTC)
- {{support}}:經驗足夠,且為人友善,私認為可以Kirk勝任管理員一職。# SteepPeak™ 2020年3月21日 (六) 15:15 (UTC)
- 寫了不少GA。經驗非常豐富的巡查回退員,為人友善,樂於交流。之前還有主辦DC17的經驗。AFD判例圖書館也做得不錯,任何事情都詳細說明自己的觀點。我看是非常理想的管理員候選人。Camouflaged Mirage(留言) 2020年3月21日 (六) 15:18 (UTC)
- {{支持}}:能夠勝任。--Leiem(留言·簽名·傳送門) 2020年3月21日 (六) 15:19 (UTC)
- {{支持}}:telegram上看到,支持一下。--Googol19980904(留言) 2020年3月21日 (六) 15:22 (UTC)
- {{支持}}:能夠勝任。--Hualin~希望の星は青霄に昇る(留言) 2020年3月21日 (六) 15:25 (UTC)
- {{支持}}:觀近期言行覺得可信任。至少會關注問題,並且不會剛愎自用。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0年3月21日 (六) 16:11 (UTC)
- {{Support}}。--クオン·千の海を越えて·夢か……現なのか? 2020年3月21日 (六) 17:04 (UTC)
- {{支持}}:浙江老鄉,可信用戶,加上動員令共事過,無條件支持。—Rowingbohe♬ (台州專題) 2020年3月22日 (日) 01:19 (UTC)
- {{支持}}:經驗豐富,為人友善,足堪此任。--Ngguls 2020年3月22日 (日) 01:46 (UTC)
- {{支持}}:很欣賞您在案例紀錄方面的工作。--Temp3600(留言) 2020年3月22日 (日) 05:17 (UTC)
- {{支持}}。足以勝任管理員。——Hakuryuu討論★ 2020年3月22日 (日) 06:35 (UTC)
- {{Support}}:不知道合不合資格。--★Borschts Talk 2020年3月22日 (日) 07:12 (UTC)
- {{支持}},問題部分有說先給了,反正回答再多再好也只能給一張支持票,又不能給多張。維基百科記得也有常看到。--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0年3月22日 (日) 10:08 (UTC)
- {{Support}},相信其應能勝任。--Bowleerin(留言) 2020年3月22日 (日) 15:20 (UTC)
- {{支持}}:為人友善,有一定經驗,值得信任。——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3月22日 (日) 15:33 (UTC)
- 現階段滿意回答。信任本來也是有的,但是為了避免一開始就投票帶來的影響,我決定先問問題(其實某程度上都是在處理自己的事……)。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22日 (日) 23:42 (UTC)
- {{支持}},待人和善,足夠勝任,僅希望維持活躍度。--人人 ❂ 平等病毒退散🏹 2020年3月23日 (一) 00:56 (UTC)
- {{支持}},這也太辛苦了。--2020年3月24日 (二) 00:21 (UTC)
- {{支持}},看了回答感覺足以勝任。--Air7538(留言) 2020年3月24日 (二) 00:53 (UTC)
- {{支持}},問題歸問題該支持的還是要支持的。因為我覺得管理員這個工作吃力不討好,一點不比好玩,每一個有想法有能力有時間願意干的又肯付出的都應該像🐼一樣保護起來(確信)--舞月書生𐙼羊村村民與雞條粉,近期關注COVID-19。𔒚 2020年3月24日 (二) 05:57 (UTC)
- {{支持}},見其編輯歷史及下方問答,望其可勝任管理員一職。--Kevin Smith Chen(🍠)Is Wiki a joke to you? 2020年3月25日 (三) 06:29 (UTC)
- {{支持}}:觀其應答頗具耐心、能友善待人、溝通能力佳,這些我認為這是作為管理員最重要的能力(友善指導新手、同時也能降低社群衝突)。且觀其答問已具一定之經驗、對方針指引有一定的熟悉度,故在此投下回歸後的首張支持票。希望您上任後能讓中文維基百科社群更好,不要辜負了大家對您的期待哦~-Peacearth(留言) 2020年3月25日 (三) 14:24 (UTC)
- {{支持}}。2018-2019年曾經在關注度上有過切磋,好在你不再追殺一些類似范丞丞之類條目關注度不足問題,所以很長時間我已經忘記這些不足,也相信這些時間足夠幫助你,以更成熟心智面對這些問題。作為WMC成員,我亦希望你能夠繼續前進,並多多撰寫條目。另,下列問題中,屬Ktsquare的問題最為尖銳(懷念那些刀影寒光的老時光啊),須極為小心回答,任何措辭可能成為日後被反噬的令箭。🌜山西特產批發零售™️🌽🌶️🍎🍠🐓🐐(留言) 2020年3月25日 (三) 16:29 (UTC)
- 下列問題中,屬Ktsquare的問題最為尖銳(懷念那些刀影寒光的老時光啊),須極為小心回答,任何措辭可能成為日後被反噬的令箭。🌜山西特產批發零售™️🌽🌶️🍎🍠🐓🐐(留言) 2020年3月25日 (三) 16:29 (UTC)
- 根據貢獻歷史,閣下第一次是2008年8月31日 (日) 04:18。中文維基百科成立於2002年10月24日。 其中有六年閣下不在場?留意措辭會有誤會的效果吧。--Ktsquare 留言 2020年3月28日 (六) 19:20 (UTC)
- 下列問題中,屬Ktsquare的問題最為尖銳(懷念那些刀影寒光的老時光啊),須極為小心回答,任何措辭可能成為日後被反噬的令箭。🌜山西特產批發零售™️🌽🌶️🍎🍠🐓🐐(留言) 2020年3月25日 (三) 16:29 (UTC)
- {{votevoidh}}輕語者 (討論) 2020年3月26日 (四) 01:09 (UTC){{votevoidf|reason=撤回|sign=--輕語者 (討論) 2020年4月1日 (三) 12:08 (UTC)}}
- {{支持}}:可信用戶。--錕斤拷�錕斤拷�錕斤拷 2020年3月27日 (五) 02:32 (UTC)
- {{支持}},此用戶對維基百科站務貢獻良多,肯定有能力擔當一名管理員的指責。 angys →討留獎 2020年3月28日 (六) 12:17 (UTC)
- {{支持}}:經驗足夠,可以勝任--YOWOT868※✌️i see it, i like it, i want it, i got it. 2020年3月29日 (日) 09:17 (UTC)
- {{支持}}:觀其以往表現,相信申請人有足夠能力成為管理員。--🇿🇦 South Africa No.1 2020年3月29日 (日) 09:32 (UTC)
- {{支持}}:如下所述,我信任候選人的人品,也在DC17前後,從不同地方見識過候選人的工作能力,對此深表認可。滿意候選人對我那條問題的答覆。--春卷柯南-發前人所未知 ( 論功行賞 ) 2020年3月29日 (日) 14:08 (UTC)
- {{支持}}:有足夠經驗和能力,值得信任。--相信友誼就是魔法的CuSO4 2020年3月30日 (一) 01:12 (UTC)
- {{支持}}:對其擔任DC17主持人及AFD判例圖書館印象深刻,相信其能勝任此職務。Jyxyl9批判一番 2020年3月30日 (一) 09:05 (UTC)
- {{支持}}:可信用戶。另:回答這麼多問題辛苦了(--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 2020年3月31日 (二) 10:58 (UTC)
- {{support}} --阿卡林阿卡林了· Email 2020年3月31日 (二) 16:36 (UTC)
- {{支持}}:回答滿意,相信申請人的經驗和能力能夠勝任。EveryDayMood 簽名 2020年4月1日 (三) 04:36 (UTC)
- 維基有不同的編輯,有不問世事默默撰寫條目的,也有站務編輯兼而有者。若我們有有法官型的管理員,也有果敢執法的刑警類管理員,針對不同,複雜的站務自然也有不同的管理員處理,或於站務更為有益。希望有志為維基付出的候選人不會因為失敗而喪氣,若能上任,仍能保持本心,不為名利遮望眼,更有益於本站的長遠將來了!前人說不拘一格降人才。有管理員說維基慢慢衰落,知維基者,能不心痛?由衷希望KirkLU可為維基帶來新氣象-千村狐兔(留言) 2020年4月1日 (三) 14:46 (UTC)
- 由於你善於溝通和講道理的特點,你獲得了藍桌的支持:)Bluedeck 祝福香港 2020年4月1日 (三) 21:27 (UTC)
- 傾向支持,一個不活躍但有能力的管理員比一個活躍但沒能力的管理員好太多,活躍度不是問題。--Rowe Wilson Frederisk Holme(留言) 2020年4月2日 (四) 07:14 (UTC)
- 雖然想投但近期編輯數不足無法投{{orz}}-- Sunny00217 2020年4月2日 (四) 10:54 (UTC)
- {{ping|Sunny00217}}你其實符合投票資格的。-Peacearth(留言) 2020年4月2日 (四) 11:18 (UTC)
- {{orz}}-- Sunny00217 2020年4月2日 (四) 16:34 (UTC)
- {{ping|Sunny00217}}你其實符合投票資格的。-Peacearth(留言) 2020年4月2日 (四) 11:18 (UTC)
- 雖然想投但近期編輯數不足無法投{{orz}}-- Sunny00217 2020年4月2日 (四) 10:54 (UTC)
- {{支持}}-- Sunny00217 2020年4月2日 (四) 16:34 (UTC)
- {{支持}}經驗足夠--是橙🍊子🍊木哦! 2020年4月2日 (四) 16:49 (UTC)
- {{support}}:候選人對方針指引有一定的熟悉度。活躍度的不足不影響其為管理員的身份。遇事不為是比肆意妄為好的。另,為反對而反對的反對可以休矣。—Cheetahzeng(留言) 2020年4月2日 (四) 18:35 (UTC)
- {{ping2|Super Wang}}:「可以保證不續命和有長期不活躍情況下請辭,我想這不僅是您,也是很多編輯期待的。」這是候選人的回答。—Cheetahzeng(留言) 2020年4月2日 (四) 23:42 (UTC)
反對
[編輯]- 投下臨時{{oppose}}票讓您保持警惕。將視回答情況改票。 Classy Melissa 🚫🦠🚫 · 🖖🇦🇺🇪🇺🇺🇸🖖 2020年3月23日 (一) 11:34 (UTC)
- {{補充}}:很希望看到候選人嘗試回答幾個棘手問題。維基百科需要具備決斷力、領導力的管理員。 Classy Melissa 🖖🇦🇺🇪🇺🇺🇸🖖 2020年3月29日 (日) 07:36 (UTC)
- {{votedeleteh}}
對候選人的回答不是很滿意,而且很多其他用戶的棘手問題,不是迴避不答,就是拖延六天都不回答,而且感覺候選人的火候還不足夠。{{votevoidf|reason=候選人已經嘗試回答棘手問題,雖然不是令人很滿意,但可以先撤回反對}}--蟲蟲飛♡♡→♡℃※留言 2020年3月28日 (六) 11:01 (UTC) - Kirk閣下是人,而人都會累,尤其是在遭遇到一百多個問題轟炸的情況下,自然會心力交瘁。選舉期間還有足足六天,若他選舉結束前還沒有回答問題,再來反對不遲,何必現在就先入為主的認為候選人「迴避不答」了呢?——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3月29日 (日) 04:53 (UTC)
- 我認為應該給候選人更多時間,尤其是目前問題確實很多。更何況,管理員很多操作其實不在於速度,而在於處理的質量,有的問題深思熟慮之後再作答未必是壞事。更何況,候選人本身可能也有本職工作要完成,對速度實不應過度嚴苛。--クオン·千の海を越えて·夢か……現なのか? 2020年3月29日 (日) 06:03 (UTC)
- AGF候選人忙吧?再等等才說人逃避問題會比較好吧?Camouflaged Mirage(留言) 2020年3月29日 (日) 11:19 (UTC)
- 都已經第七天了,我是第一次看到rfa會拖那麼久還沒能回答問題,可能也是忙吧?管理員上任後,用戶向管理員求助的情況會更多,如果全都拖那麼久還不回應,我覺得這是不恰當的。而且我對回答也不滿意,詳見下面作答。--蟲蟲飛♡♡→♡℃※留言 2020年3月29日 (日) 12:04 (UTC)
- ⋯⋯第一次看到管理員選舉候選人被問問題這麼多的⋯⋯ ——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3月29日 (日) 15:51 (UTC)
- 在管理員選舉,支持者太刻意出來幫候選人回應,反令人感到疑慮。問題多的rfa也不只這一次吧?--蟲蟲飛♡♡→♡℃※留言 2020年3月29日 (日) 16:12 (UTC)
- 我必須認真懷疑您是不是沒有看到遊魂的問題,此前問題最多的是
藍桌RfB的77個(勘誤:您RfA的82個),而這次選舉才經過一半就已經打破紀錄,截至目前已經超過一百個了。「不只這一次」?確實不是,即使沒有絕後也是空前。——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3月30日 (一) 00:13 (UTC)- 藍桌是多,但也有更多的,您看老虎君和我的也很多,哪會把頭一兩天的某些棘手問題拖七天才回答,我們都是一兩天內就回答。問題多,沒及時回答是可以,但不可能八天前的問題,昨天才回答,如果我不反對,是否要等到選舉完結後才補答?這是面對RFA的態度問題。您看看昨天才補答的問題的複雜程度,怎麼忙得要拖七天才回答?管理員選舉除了要看候選人能力外,也要考慮候選人面對問題的態度。--蟲蟲飛♡♡→♡℃※留言 2020年3月30日 (一) 00:40 (UTC)
- 我必須認真懷疑您是不是沒有看到遊魂的問題,此前問題最多的是
- 在管理員選舉,支持者太刻意出來幫候選人回應,反令人感到疑慮。問題多的rfa也不只這一次吧?--蟲蟲飛♡♡→♡℃※留言 2020年3月29日 (日) 16:12 (UTC)
- ⋯⋯第一次看到管理員選舉候選人被問問題這麼多的⋯⋯ ——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3月29日 (日) 15:51 (UTC)
- 都已經第七天了,我是第一次看到rfa會拖那麼久還沒能回答問題,可能也是忙吧?管理員上任後,用戶向管理員求助的情況會更多,如果全都拖那麼久還不回應,我覺得這是不恰當的。而且我對回答也不滿意,詳見下面作答。--蟲蟲飛♡♡→♡℃※留言 2020年3月29日 (日) 12:04 (UTC)
- {{oppose}}:暫時存疑。--Daniel J Zhao(留言)
- {{oppose}}:很遺憾看到,候選人加入了一個有着濫用MMS權限發送垃圾內容前科的團隊,不得不擔心其上任後會不會濫權。--痛心疾首(留言) 2020年3月30日 (一) 01:17 (UTC)
- 樓上請不要牽拖無關聯的事,此一時,彼一時--182.155.43.149(留言) 2020年4月2日 (四) 10:47 (UTC)
- 這個台灣IP好像很支持候選人?--124.217.188.87(留言) 2020年4月2日 (四) 12:19 (UTC)
- 沒什麼,只是覺得扯太遠了(可以扯到兩三年的事),況且跟候選人還無直接關聯--182.155.43.149(留言) 2020年4月2日 (四) 16:40 (UTC)
- 這個台灣IP好像很支持候選人?--124.217.188.87(留言) 2020年4月2日 (四) 12:19 (UTC)
- 樓上請不要牽拖無關聯的事,此一時,彼一時--182.155.43.149(留言) 2020年4月2日 (四) 10:47 (UTC)
- {{oppose}}抱歉,回答並不能消除我的疑慮。港九自由嘻嘻嘻(留言) 2020年3月31日 (二) 13:36 (UTC)
- {{votevoidh}}{{oppose}}:很多的支持意見,並沒有提出真正實質的支持原因,只是大量如「感覺可信任」、「可勝任」等等的流水式意見,亦沒有論據。因此作出抵消。--六四先生(留言) 2020年3月31日 (二) 18:37 (UTC){{notqualifiedf|rfa=1}}
- {{re|六四先生}}抱歉閣下不符合投票資格。Camouflaged Mirage(留言) 2020年3月31日 (二) 18:41 (UTC)
- 突然發現此次選舉的支持票理由有Techyan RFDA X2時的感覺……。--MCC214(Sign)#ex umbra in solem 2020年4月1日 (三) 08:28 (UTC)
- 想了一晚上終於明白了……怎麼說呢,候選人長篇大論地回答,就能讓人們產生「辛苦了」的感覺,就能讓大家支持。不得不說善於、或至少能夠調動起人們同情心的候選人更容易獲得支持票。--晴空萬里 波瀾壯闊🌞皇國興廢,在此一戰!🥇 2020年4月2日 (四) 00:28 (UTC)
- {{反對}}:這幾天重新看了一下候選人對特定問題的回答,我感受到如此下去,中文維基將多一個words多於action的管理員。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縱然閣下答了史上最多的題,締造史上字節數最多的RFA頁面,也只能證明閣下容易受人影響跟着別人走。當此,我收回之前的棄權。--晴空萬里 波瀾壯闊🌞皇國興廢,在此一戰!🥇 2020年4月1日 (三) 09:02 (UTC)
- {{反對}}:對這道題的回答不太滿意,感覺候選人的火候不足。--蟲蟲飛♡♡→♡℃※留言 2020年4月1日 (三) 09:53 (UTC)
- 同Super Wang。輕語者 (討論) 2020年4月1日 (三) 12:10 (UTC)
- 下面的提問有一部分並非注重用戶的站務能力,而是在看KirkLU的站隊問題,比如Streetdeck。看來某些用戶真的這麼想維基百科成為黨派角斗場,並且要把候選人也給卷進來。候選人如此隨和的性格,讓我懷疑他能不能在這場持續了幾年從未停息的維基大革命中活下來,我唯一的選擇是保護性反對,防止候選人進入這個漩渦之中。另外,我個人的建議是,如果對候選人的提問以及候選人的回答不影響你的最後判斷,我不建議你問問題,因為這麼做浪費社群資源。--悔晚齋(臆語) 2020年4月2日 (四) 00:32 (UTC)
- {{Oppose}}:本來昨天想投支持的,結果怎麼今天突然冒出來這麼一段宣言一樣的東西?賣狗皮膏藥的行為是要堅決抵制的,再加之本身這次RFA里各類提問和候選人作答的混亂情況,故投反對。明天來補充一下其他的反對理由(和原本支持候選人的理由),不過我認為現在有必要先表個態了。--Techyan(留言) 2020年4月2日 (四) 16:39 (UTC)
中立
[編輯]- {{中立}}。--維基病夫邊緣人小組計劃行動中發表於 2020年3月21日 (六) 15:13 (UTC)
{{中立}}:對候選人的站務表現印象比較模糊,先看回答情況,再決定投票意向。--蟲蟲飛♡♡→♡℃※留言 2020年3月22日 (日) 02:34 (UTC){{中立}}。--痛心疾首(留言) 2020年3月22日 (日) 09:29 (UTC)- {{votevoidh}}{{中立}};觀望後再進行投票。--User:30000lightyears(留言) 2020年3月23日 (一) 02:09 (UTC){{notqualifiedf|rfa=1|sign=🏊I'm the winner🥇you're the loser🥛 2020年3月23日 (一) 10:31 (UTC)}}
- 觀望一下。Fran·1001·hk 2020年3月24日 (二) 03:20 (UTC)
- 出於管理員嚴重不足和其身為某個用戶組的成員(在過去數年,某個用戶組的一些成員身為管理員時的言行備受社群極大爭議)的考慮,暫投此票,視乎情況再考慮改票。--MCC214(Sign)#ex umbra in solem 2020年3月24日 (二) 12:44 (UTC)
- {{中立}}:建議再觀察一段時間。--👻Cryberghost 2020年3月24日 (二) 12:49 (UTC)
- {{votevoidh}}{{中立}}:不太了解KirkLU視情況再改票--Kathy(留言) 2020年3月25日 (三) 07:45 (UTC){{notqualifiedf|rfa=1|sign=晴空萬里 波瀾壯闊🌞皇國興廢,在此一戰!🥇 2020年3月25日 (三) 07:58 (UTC)}}
- 先觀望一下,免得到時間結束之後我還沒投票,等到我覺得自己覺得時機成熟之後再改票。--IN(論·獻·簽) 簽名時間: 2020年3月27日 (五) 08:56 (UTC)
- {{中立}}: 對方針的詮釋合理。唯請注意一點:請求他人作出編輯是有償編輯者最適合避免編輯衝突的方法。這種建議,無論如何,因為用戶沒有直接修改內容,是不會違反方針的。對其他回答無意見,唯管理員的工作內容和編者的不同性質導致本人無法透過你對問題的回答建立合理(以致支持閣下)的信任。與此同時,用戶的處理問題概念思路我認為值得支持,故投下此中立票。總體來說,就是0.9票的信任+0.1票的疑惑。--1233 (T / C) 2020年4月1日 (三) 06:10 (UTC)
意見
[編輯]- {{吐槽}}沒回應問題就非常多票{{囧}}Camouflaged Mirage(留言) 2020年3月21日 (六) 15:20 (UTC)
- {{votevoidh}}「閏二月29日」這個表述歧義很大啊,我尋思今年是公曆閏年,農曆也有閏四月……關於選舉本身我選擇{{棄權}},因為和候選人交流甚少。--🏊I'm the winner🥇you're the loser🥛 2020年3月22日 (日) 01:42 (UTC){{votevoidf|reason=改票|sign=晴空萬里 波瀾壯闊🌞皇國興廢,在此一戰!🥇 2020年4月1日 (三) 09:03 (UTC)}}
- 稍微跟大家說明一下,大家儘管提出問題,我回答的時候可能經常會出現回答完一部分問題之後,出現「待續……馬上回來」。出現這種情況有時候可能是吃飯、睡覺或者臨時處理什麼事情去了,懇請大家諒解。問題一定充分答覆。--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2日 (日) 06:49 (UTC)
- 近幾天回答問題的速度會到很低,因為頭幾天答了巨多,而且我想質量也是比較高的。我歇一下稍微。--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3日 (一) 16:30 (UTC)
- 大家的首輪提問問題會儘量優先於追問問題,這樣後面的編輯應該能更早得到回答,提問靠後零星的但篤定能三兩句話說完的問題我也已經答掉了。(Eric的那道追問題可能快哭了hhh,不好意思,首答答完就來答追問題),謝謝大家支持理解。--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9日 (日) 09:06 (UTC)
- 另在回答問題做分析的過程中,發現《維基百科政策簡報》還蠻實用的,遂決定加入編輯團隊共同出力,也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支持《簡報》。--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9日 (日) 09:24 (UTC)
- 關於候選人是否怠於回答問題的疑慮,向大家報告一下:我對以前的諸位申請人的習慣可能了解的不多,也可能有的申請人確實比較習慣於將思想連續地*輸出到頁面上。因為我是習慣用邏輯詳細分析,有思路了先自己理出來,最後整理出足夠回答大家所提站務問題的各個可能的關切點的回應,再一次性貼上來。這樣的做法也能夠容納處理個人生活的一些事務,我可以寫一部分存一下,然後處理一下自己的事情,空了再打開存檔構思。如果對後問的問題有一些靈感,我也會記下來。總的來說,大家問的很多問題都是比較大的站務問題,我也儘量充分分析,完全向大家展露我處理站務問題的思想和方式。雖然這樣的回答模式,可能讓諸位看起來可能我有幾天沒回應,但是大家也可以發現:
- 其一是,我一旦回應起來都會比較集中,會儘量一次性把完全分析好的結論呈現給提問人和大家,事實上大家看頁面歷史,幾乎所有2500位元組以上的編輯都是我作出的;
- 其二是,諸位提的問題確實是空前之多,而我的回答也是非常之多、非常之詳細,僅半程7天時間我和各位提問者已經鑄就了一個非常長(剛看了一下20餘萬字節)、內容非常詳盡(有很多分層的分析,對比詳析)的頁面。
- 我會一日既往努力思考和回應諸位的問題,不僅讓這些回答成為諸位了解我的一扇窗口,更希望這些回答中所提出的一些方案,能夠供大家長期參考,能夠成為讓本頁面的意義不僅僅是這14天,而對我們維基不斷精進和完善,有長期意義。--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9日 (日) 10:05 (UTC)
- 我看到您已經嘗試回答棘手問題,雖然不是很滿意,但可以先撤回反對。管理員的站務工作比較繁多而且複雜,必須很熟悉方針才不會出錯。期望您能抽空多瞭解方針。從下面的作答,我說實話還不是很滿意,因此暫時未能投支持票。--蟲蟲飛♡♡→♡℃※留言 2020年3月29日 (日) 12:31 (UTC){{Deltalk|user=KirkLU|time=2020年4月3日 (五) 02:38 (UTC)|reason= 此處原有一總陳述,原旨在在極長的回答前提出一個總結,有多位編輯認為甚為不合適,遂移除,並向大家致歉。編輯在上方所指的宣言和下方所指的張貼,均指本處原有的陳述,特此註明以方便大家理解,如移除帶來誤解,也一併致歉}}
- 維基百科好像不是閣下的張貼版……{{捂臉}}--痛心疾首(留言) 2020年4月3日 (五) 02:14 (UTC)
{{RfA toolbox|1=KirkLU|state=uncollapsed}}
問題
[編輯]三個問題的回答
[編輯]- 您期望幫忙怎麼樣的管理事務?請先閱讀管理員的介紹頁面。
- 答:最主要的是參與管理員日常工作。管理員日常工作,主要是巡退工作為核心,目前中維巡查壓力還是比較大的。會更多專注於圍繞巡查所開展的工作,包括有快速刪除、存廢討論與覆核、反破壞封禁、版本刪除、頁面保護等。在權限申請、編輯請求等方面也會多多出力。另外,誠如上文所言,會努力精進技術,適時申請界面管理員。
- 在所有您在維基百科撰寫的條目或作過的貢獻中,有沒有讓您覺得特別喜歡的部份?有的話,為什麼?
- 答:大家可以來參觀一下我的條目貢獻頁(User:KirkLU/Homepage),其實寫GA的部分我都蠻喜歡的,因為確確實實花了很長的時間為條目提質。另外,其實最近才開始記錄的這部分(User:KirkLU/Homepage3/Policy)我也是很喜歡的,因為我本身在實際生活中也是比較關心公共事務的人,往往關注的也就是很基礎、細微的變化,我是相信方針的不斷微調,能使得我們整個中維運行的規則體系不斷良善。對方針來說,大改總是少的,貴在不斷精進。
- 你有沒有在過去遇到任何有關編輯方面的衝突,或者是你認為其他用戶造成你的壓力?您如何處理這件事,以及未來遇到時您會怎麼處理?
- 答:會有會有,我覺得我對一些衝突的處理方式,也是我未來當選管理員後想倡導的。雖然一般蠻忌諱提個案,不過我還是想具體講講,請大家看一下我的討論頁這個章節,最近的一個對話。其實剛開始我看到有人來留言:「麻煩先把下面這問題回答了?看問題只看一半?」,我是非常不適的。但是我那天也在Telegram群組裏說,(因為這是一位在AFD中一起討論的編輯)「畢竟人家辛辛苦苦寫了那麼多,現在要提刪,他會覺得生氣也是可以理解」。畢竟我們以討論問題、消除分歧為主,最好是不要讓怒火影響太多,很多分歧還是可以有其他方式表達。我的處理大家也可以看見,我說「謝謝您在自己不確定時能來聯繫確認證實自己的想法,問題之前回答時已經看見,我認為不適宜回答,故沒有回答。具體為:……」。所以,我也總結了一下,藉此機會倡導大家,多用以下用語:
- 其實您的觀點,關於XX部分,我是非常贊同,也覺得很好。但是……(然後再闡述自己的意見)
- 我可以大致明白你的意思,我大概明白您是考慮到XXX,但是我想到的是……(然後再闡述自己的意見)
- 謝謝您來提問/謝謝您來給予意見,關於這個站務操作,我當時的考慮是:……(然後再闡述自己的意見)
- ……(以及一切首先對其他編輯好的舉措/觀點表示贊同、對他們的難處/心情表示理解的語句)
- 最後,分享一下我非常喜歡的一枚星章,留言是:「遇到爭議總是能表達出友善的態度,發星章鼓勵一下」,我的回答是:「非常感謝您的認可。回想起來其實自己也常常急躁,就以此星章時時勉勵自己更加友善」。我都忘記了2年前因為什麼事情而得到這個星章,但我印象中一定是調停爭議的事情,我覺得很驕傲,希望維基能不斷地更加友善、務實、理性。
- 答:會有會有,我覺得我對一些衝突的處理方式,也是我未來當選管理員後想倡導的。雖然一般蠻忌諱提個案,不過我還是想具體講講,請大家看一下我的討論頁這個章節,最近的一個對話。其實剛開始我看到有人來留言:「麻煩先把下面這問題回答了?看問題只看一半?」,我是非常不適的。但是我那天也在Telegram群組裏說,(因為這是一位在AFD中一起討論的編輯)「畢竟人家辛辛苦苦寫了那麼多,現在要提刪,他會覺得生氣也是可以理解」。畢竟我們以討論問題、消除分歧為主,最好是不要讓怒火影響太多,很多分歧還是可以有其他方式表達。我的處理大家也可以看見,我說「謝謝您在自己不確定時能來聯繫確認證實自己的想法,問題之前回答時已經看見,我認為不適宜回答,故沒有回答。具體為:……」。所以,我也總結了一下,藉此機會倡導大家,多用以下用語:
以上,請各位指教!--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1日 (六) 15:52 (UTC)
- 第三問補一條,我蠻早就很喜歡User:Kuon.Haku/目安箱這個設置,感覺是個好主意,考慮借鑑。--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2日 (日) 13:44 (UTC)
Eric 的小問題
[編輯]就您的觀察,中文維基百科的管理員積壓工作整體積壓情況如何?其中您認為哪一項管理員積壓工作目前積壓的最嚴重?原因是?又若當選為管理員,您是否會考慮撥冗處理這些積壓工作?——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3月21日 (六) 16:13 (UTC)
- 以下是KirkLU對Eric君所提有關問題的回答
- 總體情況:我的感覺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 積壓原因分析:積壓的站務我個人觀察普遍在以下兩個原因中必居其一或多者兼有:
- (高頻類)這項站務數量比較多,頻繁出現;
- (繁雜類)這項站務涉及到比較複雜的操作,比如涉及將兩條目內容做整並;
- (爭議類)這項站務爭議比較大,包括管理員自身對如何處理感到棘手和社群對這一問題有比較大分歧。
- 將包括管理員積壓工作在內的、有比較嚴重積壓站務工作選取一些典例分析:
- 待巡查:永遠也干不完的站務
- (極度高頻)每天量很大,光條目就非常之多,還有其他名字空間,而且巡查的速度註定無法很快;
- (比較繁雜)一些比較細小的錯誤要隨手改掉,有其他語言的條目要查證並鏈入數據庫,對於看起來有侵權嫌疑的要檢索侵權的來源等等;
- 存廢討論:小客棧/方針適用的最頻密之處
- (高頻)每天由編輯逐個提交頁面存廢討論一般不少於15個,再加上一般有10個左右集中提報的關注度到期;
- (繁雜)除了有侵權嫌疑的條目外,如果要儘快而準確地結案的話,有關於關注度的問題一般也需要主動去搜尋來源,另外一些頁面不是簡單刪除或保留而也許需要做修改、合併等等;
- (富有爭議)因為涉及到大家辛辛苦苦創建的條目是否存在的問題,討論一般會比較激烈,需要適時進行調和,並且有時候涉及的方針適用有點左右為難,多種理由皆有一定道理。
- 存廢覆核:濃縮再濃縮/提煉再提煉
- (富有爭議)進入存廢覆核的個案整體的處理難度就比較高,在存廢討論中無法塵埃落定的案例有時在其討論的過程中已經產生了很多意見,要回到原討論頁充分了解原討論各方的意見、了解處理該存廢的管理員當時的處理意見、在覆核頁聽取申請人和管理員的解釋以及其他編輯的意見,這種情況會使部分覆核非常棘手。
- 當前破壞(VIP)、申訴和通告板:貴賓雅座兩不雅,一曰破壞不雅,二曰面紅耳赤爭論不雅
- (高頻)破壞者天天有,編輯上的爭論也會到這裏,沒有特別關注,但是大致估計每天量不少;
- (富有爭議)除了破壞者,需要在這些板塊處理的個案,往往涉事幾方可能確實為條目或者其他緣由爭論了比較久,有時怒火比較大,要幫大家消消火,拿出符合方針又能服眾的處理方案確實很難。
- 頁面保護:反破壞與條目爭議交織
- (高頻)也是粗略觀察了一下,頁面保護申請量確實不低;
- (有爭議)一方面是部分模板等需要如何保護認識上有差異,另一方面涉及編輯爭議、是否是破壞有爭議的個案也會比較棘手。
- 快刪候選:獨自決定的審慎型站務/實際上也不是特別積壓
- (高頻)作為巡退,對CSD數量的關注不多,但直覺上至少達到存廢的數量級;
- (比較繁雜)主要體現在部分條目的查證上;
- (有爭議)由於往往獨自決定,快刪又需要很審慎,就會在處理上比較糾結,G11條目很典型,有些不好判斷。不過由於可以轉交存廢,也沒有到非常棘手的程度。
- 待巡查:永遠也干不完的站務
- 如當選後是否處理積壓:當然,來申請就是為了參與改善站務
- 處理思路:
- 高頻類/繁雜類的問題沒有特別技巧,只能是多花時間,不僅我本人儘量多參與,還是會多動員社群一起參與;
- 爭議類的問題我的思路,其一是有火先幫忙消火,氣氛輕鬆點/互相包容一點肯定有利於共識;其二是裁決或操作一定要詳細闡明理由,這一方面有助於促進大家的理解支持從而減少反覆不斷的爭議,也便於之後類似的問題參考。
- 最後補充說一點,需要完善的方針,也會逐步推進。方針改善工作,還是比較重要。
以上粗淺地回答一下User:Ericliu1912君的問題,也供其他編輯參考和指正,以上。--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1日 (六) 19:50 (UTC)
- 感謝回答。讓在下再問一個比較「深入」的問題。個人比較關注的是編輯請求的積壓,尤其是全保護頁面編輯請求,動輒積壓個71天、75天(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其中有許多爭議條目和技術要求高的編輯請求的緣故吧)。想請問如果當選為管理員,您會如何處理這類站務工作?——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3月22日 (日) 01:03 (UTC)
假如你是管理員,在統計另一位管理員票數過後出現了下述情況,你會怎麼辦?(分情況回答) {{quote|1= 初步對所有投票用戶進行核查,本次投票共收到合資格用戶70票:
- {{支持}} 共計43票;
- {{反對}} 共計11票;
- {{中立}} 共計16票;
- {{支持}} : {{反對}} =80% : 20%
支持人數不足,支持率低於總有效投票的80%,被提名人未當選。請核實後存檔。}} IN(討論)→按此簽名← 簽名時間: 2020年3月21日 (六) 22:11 (UTC)
- 43票支持票數不夠?25票即可。還有關閉RFA是行政員的工作,這題有點不在範圍內。Camouflaged Mirage(留言) 2020年3月22日 (日) 06:37 (UTC)
以下是KirkLU對霜奶仙君所提有關問題的回答
- 根據方針,管理員沒有行使審核並授權的權限;但根據以往慣例,管理員可以協助計票。這部分工作,應當根據方針據實完成。
- 另外問到行政員的裁定的範疇,就我個人認為,我理解中行政員進行諸如「臨界裁定」時,肯定不單單會根據票數,上面的討論就很重要,僅僅設定一個票數的情境,據此回答肯定是有失偏頗的。雖然是行政員的工作,但是我也就此稍微發表一點理解。希望能回應您的疑問。--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2日 (日) 08:20 (UTC)
- 我雖然不願猜測霜奶仙的話意,但他所指的可能是支持率不夠80%卻被取捨成80%時的狀況,而不是支持票不夠25的狀況(因為,而四捨五入下來)。--🏊I'm the winner🥇you're the loser🥛 2020年3月22日 (日) 09:24 (UTC)
Techyan的問題
[編輯]- 根據XTools的統計,閣下當前大約14,000次編輯中,有35%是在User名字空間裏作出的,而主名字空間只佔33%。請閣下闡述自己的編輯傾向,解釋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 接上題,我查閱了閣下在User名字空間的編輯,發現閣下頻繁編輯這樣幾個頁面:User:KirkLU/Library_and_Archives/Office、User:KirkLU/Library_and_Archives/Policy/PL401、User:KirkLU/Library_and_Archives/Policy/PL401.1。請閣下以這幾個頁面為例,解釋自己編輯這些頁面的想法和緣由。
- 因為閣下沒有完全啟用XTools(沒有創建EditCounterOptIn.js),所以我沒法看到閣下自帳號創建以來,每個月具體編輯多少次。但是,當我篩選出閣下最近250筆編輯於主名字空間的編輯時,發現把頁面一拉到底居然就到了去年7月。這意味着閣下自去年七月至今都沒有編輯主空間250次。另外,閣下還說不會參選界面管理員。在閣下不參選界面管理員的前提下,主空間編輯數不足,這更引發我的疑慮。請打消我這方面的疑慮,並闡述自己上任後的活躍度問題。如果閣下樂意,請啟用XTools;如果不能,請簡述理由。
- 鑑於閣下在主空間不算活躍,請圍繞第三題中所指出的情況,詳述閣下在上任管理員後想主要處理哪一方面的站務。我不滿意於閣下在「三個問題的回答」中,對第一題的回答。閣下在第一題回答會處理的站務幾乎包括管理員日常會處理的所有站務,太泛泛。
- 可能閣下更關注的是,這個月是自己加入維基百科的第三年整。但我更關注的是,在最近進行的管理員選舉中,拋去「Msnhinet8」這個純搗亂的用戶之外,中文維基百科從2019年9月21日至2020年3月21日剛好半年的時間沒有活躍的RFA。參考自中文維基百科成立以來的RFA(包括管理員、監督員、行政員選舉等所有類別)趨勢,試論這半年來中文維基沒有RFA提名的原因。也請閣下分析未來中文維基RFA趨勢、管理員的人員組成等,並闡述理由。
- 一些用戶抱怨現在管理員活躍度不足,站務積壓,管理員不願意處理棘手封禁等情況。這些用戶為何會如此抱怨?閣下認為這些用戶的抱怨屬實嗎?如果屬實,那麼閣下當選管理員之後,將如何改善這種情況?
- 來說說棘手封禁吧。閣下留意到了哪些棘手封禁/解封?談談自己的感受。
- 接第五題。閣下這次RFA來得很突然。請談一談在這次RFA之前,閣下做了什麼準備工作?如果沒有,那閣下為什麼突然決定參選?
--Techyan(留言) 2020年3月22日 (日) 01:32 (UTC)
以下是KirkLU對Techyan君所提有關問題的回答
- 最近已經比較少看數據了,剛加入維基的時候還比較熱衷於看數據,因為那個時候就發現我User名字空間比例居高不下,其實我的編輯習慣確實沒有太大的變化。當初因為聽說User空間編輯多容易被認為是「太水」,我一度也想過降低User空間編輯,後來其實一方面我也不再關心編輯數的多少,另一方面我也覺得只是個人習慣問題,我其實也並不水嘛,就也沒有繼續進行降低User空間編輯比例的計劃。我這裏分點分析一下:
- 其一是,好準備。我從第一個DYK開始,但凡條目不僅僅是小修的,或者涉及其他需要提前大篇幅起草的,我都會在沙盒內完成,再一口氣放進主空間,這也導致了我User名字空間編輯量偏高。我User名字空間編輯數,第一名(User:KirkLU/沙盒/7,608次)、第二名(User:KirkLU/沙盒/5,522次)、第三名(User:KirkLU/沙盒/8,316次)、第五名(User:KirkLU/沙盒/4,224次)、第九名(User:KirkLU/沙盒/5,128次)、第十名(User:KirkLU/沙盒/5,122次),可以說有關條目的沙盒編輯在User空間編輯中佔據最主要的地位。
- 其二是,好存檔。就是比較好給自己的貢獻或者關注做一些記錄,比如第七名(User:KirkLU/Contribute,140次)、第十二名(User:KirkLU/改善專頁/消歧義,84次)、第十五名(User:KirkLU/Focus,72次);其次最近還不斷在給站務案例庫增添新內容,第六名(User:KirkLU/Library and Archives/Case/Content,161次)
- 其三是,尚美學。最用戶主頁的修繕可以說貫穿加入維基至今,除了沙盒以外最高的就是第四名(User:KirkLU,269次)、第八名(User:KirkLU/Homepage1,129次)
- 其他還有搞搞技術(User:KirkLU/common.js,67次),搞搞紀念(User:KirkLU/RIP,47次)等等。總而言之,User空間頁面基本上是我開展比較複雜貢獻工作的首選平台,也是我個人存檔、紀念、展示的平台,應當來說佔比最高並不意外。
- 閣下提到的三個頁面,我分點回答一下:
- 首先,提一個個人印象:在我內心的印象里似乎遠不如站務案例庫(User:KirkLU/Library and Archives/Case/Content)和新冠肺炎犧牲醫護人員紀念(User:KirkLU/RIP)在最近來得頻繁。
- 其次,User:KirkLU/lib/Office我好像真的沒啥特別想法跟大家說明,就是個普通的展示頁面。
- 最後,方針指引庫的兩個頁面(User:KirkLU/lib/Policy/PL401、User:KirkLU/lib/Policy/PL401.1)倒是可以跟大家說明一下。方針指引庫是建立的庫,沒想到大家有關注。建庫本意是因為發現,我們的方針指引常常是新手指導、編輯上的一些建議、舉例說明、方針、指引幾者混合(比如說我們的內容方針有幾條是在格式指引頁面下的,甚至遇到有編輯因此誤認其為指引),但是我們又不能改方針讓幾者徹底分離,因為說明舉例和建議對新手編輯更加友好,於是我就想到一個辦法,自己對方針指引做邏輯上的梳理,用非正式的文本,更清晰地勾勒出我們中維方針指引的脈絡;現在充其量是是拿刪除方針先做個整理上的嘗試,反正路漫漫其修遠兮,我這部分打算慢慢做下去;沒有像站務案例庫一樣跟大家相對多地展示過,是因為萬一讓人誤解覺得我是要大修方針,解釋起來比較麻煩。
- 噢,在主空間活躍度的問題,我的主條目空間編輯印象里最主要的就是寫條目和巡查掛模板:
- 其一是,條目部分最近除了對條目進行小維護以外,新條目部分都是擱置了,擱置的部分大家如有興趣可以參觀我的User:KirkLU/沙盒/4(寫的是上海南北高架、內環高架)。寫條目我個人習慣是,先參考類似好的條目搭框架,再集中精力把資料預先準備一大部分。就像寫論文一樣,思路最好是連續的。去年下半年是我個人升學事宜最繁忙的時候,所以條目方面就暫時擱置了,包括巡查的部分其實也是有這方面;
- 其二是,巡查掛模板少是因為,近期在站內把時間分給參與其他活動多一些了,最主要是我每天都會看一下客棧方針、存廢討論及覆核,這幾塊應該最近見到我是比較多一點;再加上還有整理整理案例,然後最近也在自己研究那個方針指引庫的部分。不過也就近一兩天,掛模板多起來了,因為看到公示欄掛了幾次巡查積壓,所以集中和大家一起處理了幾次。
- 第4個問題涉及到我如果當選以後的工作計劃方面的思路。回答的開頭是闡釋一下,為什麼RFA三問的第一問,回答範圍涵蓋了多數管理員站務。我想是這樣的,就我個人意願上面,我一定是是願意處理所有站務(除了Wikipedia:願意做出棘手封禁的管理員中涉及的情況,我確實覺得我自己會比較疑慮)。儘管由於過去參與站務的經驗,部分站務未必非常熟悉。當然從有意願參與所有到有能力參與所有是一個過程,這裏我可以跟分點報告一下:
- 其一是上任初期,怎麼讓我儘快發揮作用。作為巡查工作參與非常多、站務案例庫的上一階段的研究又以存廢為主的我來說,正如我在RFA三問的第一問所答的那樣「更多專注於圍繞巡查所開展的工作」,我會覺得說我初期做得數量最多的工作一定會圍繞存廢討論、存廢覆核、快速刪除。這些工作我方針最熟悉,而且每天量比較大(誠如回答Eric君的問題時分析的那樣),確實需要及時處理。
- 其二是上任初期,我最想學習什麼、研究什麼。毫無疑問是反破壞封禁。這不單單是我自己的觀察,我做案例庫的時候,很多編輯也來問——「你的庫里有沒有整理封禁的案例」。說明封禁的這部分,大家都覺得棘手,且需要關注。因此這部分,我一定多讀讀並嘗試處理VIP、3RR通告板等,我具體的一些籌劃是:
- 積極參與簡單的封禁處理,減輕積壓壓力;
- 嘗試處理一部分較有難度的個案,嘗試自己溝通上積累的一部分經驗與緩和這些站務頁面討論的氣氛相結合,倡導站務處理的原因向大家闡釋、使大家明白、便於以後參考的習慣;
- 依託站務案例庫,對自己看到的和處理的個案進行歸結,為大家提供服務。
- 其三是一個不專屬於管理員的站務——方針指引的改善。我建的User:KirkLU/Homepage3/Policy上面有一句話:「致力於以理性務實的態度,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的公共政策」。這部分工作主要有三方面:
- 零零碎碎的修改,比如我上段時間做的關於存廢覆核方針修改的提案,就是屬於這一類。其實只加了一句話「重新提交討論時應於新討論處附上存廢覆核存檔和原討論存檔的內鏈」。但我覺得,我是倡導在處理站務的過程中,主動發現小問題,甚至哪怕是「小的不方便」,逐漸去完善。某種意義上,小問題全部解決,大問題就少多了;
- 格式手冊(指引)的可讀性提升,這個計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客棧方針區的編輯可能有看到我慢慢在推。第一階段版面佈局的修正其實已經通過,後續會慢慢推進;
- 改善WP:優良條目對於GA的分類和展示方式。這是我自己在寫寧波圖書館條目時的一個感悟。GA分類更明晰能幫助編輯們在撰寫條目時更方便地找到可以用於參考的條目。FA條目不多,情況好很多,但是總之這也是一個會持續慢慢推進的工作,我個人覺得很有意義。
- 因為這個第五問卡住比較久。說實話,我還反覆翻了蠻久過去的RFA,說真的一下還沒法歸結出RFA的數量規律出來。只是發現相對來說,18/19少一點,16/17多一點,14/15又多一點,12/13又少一點。草草推測的話,是不是有「雙年大小年」。儘管講不出的什麼趨勢,但我還是可以稍微談談RFA的阻卻事由:自己有比較高的期待,怕社群其實沒那麼信任而被打擊自信是一個;比較擔心過往的不當站務操作被拿出來討論是一個;過往有一些爭議,怕在RFA又不斷升級是一個;覺得由他人推薦更合適,在等別的編輯推薦是一個;覺得Admin站務可能過於繁瑣,還是更願意簡單寫條目是一個。這方面我感覺是大家各有考量就是了。只是有一點,總體來看現在的RFA是蠻合理的,而且形成了一定慣例。大家會就一些或者與申請人的操作直接相關的、或者與自己關注的站務相關的問題來詢問申請人,儘可能全面地從各角度構建出申請人在站務上的理念。這樣的制度有助於持續選出合適的管理員的,大概是這樣。
- 首先正如我回答Eric君的問題一樣,積壓其實多少源於高頻、繁雜、有爭議(或者稱為棘手)這三個特點,而上面的分析中,六種類別有五種提到了爭議的問題,可以看出如果處理存在爭議或很有爭議可能的站務的問題可以說是,解決積壓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正如上述分析,我認為「活躍度不足」本身不是最核心的問題,或者說其實挺多管理員還是挺活躍的,但一位管理員活躍了、也看到站務問題了、也許也時間並不能代表一定就會去處理,原因即是因為這個站務問題可能很難處理。關於有爭議的問題或者說棘手的問題,我個人想到的整體思路是,一方面有爭執還是要考慮想辦法緩和爭執,如果能多緩和一點,絕對是對問題的最終解決有益的;另一方面還是要倡導,站務操作(比如說判定存廢應刪除或保留)應該儘量跟大家稍詳細闡明理據,這可以幫助處理站務的管理員理順思路、提升對自己處理的信心,也讓大家更了解處理結果背後的緣由,更多的說明應該還是能帶來多一分理解,另外也能有利於以後的類似個案參考。畢竟(比如存廢)我們參考以前的個案時不時盲目參考,最好是有條件考量一下當時裁定的緣由。
- 這道題稍微歪一下題目吧,棘手封禁真的一時想不到哪個可以談的個案。但我關於封禁印象里有一個立馬能夠想到的一件事情是,關於進一步討論改善申訴機制的問題。因為還是有一部分編輯被封禁以後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有的可能忘記申訴了,有的可能沒有用申訴模板,有的可能把申訴理解成純粹的針對錯誤封禁的溝通渠道。想到的一個辦法是,除了多多提醒以外,還可以在申訴指導中向被封禁用戶明確,主動說明自己對錯誤的理解並且做出一定的承諾,是有利於縮短封禁的,畢竟封禁不是最終目的。這是我談及封禁問題想到的。
- 先談時機部分,對我自己而言算是突然,我也沒有特別關注時間,因為我自己用戶頁離掛着參與維基和巡退的上任時長(巡退上任也是兩年多了),想到那麼個機會,說來就來了;也不算是不突然,我本身參與維基的定位就不是純粹寫條目,過往的時間裏也是一直在參與站務,申請各種權限來處理各種類型的站務就是參與站務不意外的一部分吧大概。提前準備倒是沒有準備太多,最大的準備就是準備好被大家提問吧,回答倒是也都是對平常一貫的想法的一種總結。部分內容甚至是借很多機會倡導的處理站務的理念,這次也是個很好的機會,一方面算是推廣,另一方面也是聽取大家意見這樣子。
- 最近已經比較少看數據了,剛加入維基的時候還比較熱衷於看數據,因為那個時候就發現我User名字空間比例居高不下,其實我的編輯習慣確實沒有太大的變化。當初因為聽說User空間編輯多容易被認為是「太水」,我一度也想過降低User空間編輯,後來其實一方面我也不再關心編輯數的多少,另一方面我也覺得只是個人習慣問題,我其實也並不水嘛,就也沒有繼續進行降低User空間編輯比例的計劃。我這裏分點分析一下:
- 以上大致是對User:Techyan君提問的一些粗略回答,亦供諸位參考指正。--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2日 (日) 16:53 (UTC)
ꓢꓯꓠꓟꓳꓢꓮ有問
[編輯]- 先寫3個問題,之後會追加。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22日 (日) 05:03 (UTC)
- 又寫了3個問題,之後還會追加。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22日 (日) 05:13 (UTC)
- 暫時就問這麼多吧(我實在太貪心了),但我仍然有機會繼續新增問題,以及就你的回答進行追問。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22日 (日) 05:33 (UTC)
- 暫時以上。抱歉,我實在有太多東西想問了。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22日 (日) 05:39 (UTC)
- 客棧相關
- 最近互助客棧其他版開展了有關公共汽車/巴士專用的關注度指引的討論,你有甚麼看法?(現時社羣各有各的意見,完全分歧;如果你認為你並不適宜就此作出評論的話,可以不回答)
- 最近互助客棧技術版開展了有關禁止非自動確認用戶使用「內容翻譯」工具的討論,你有甚麼看法?(如果你認為你並不適宜就此作出評論的話,可以不回答)
- 我最近在互助客棧方針版開展了研究是否容許在不牽涉臺灣的情況下仍以「中國大陸」和「香港」對稱(不禁止「中國內地」和「香港」對稱),你有甚麼看法?(如果你認為你並不適宜就此作出評論的話,可以不回答)
- 「新手」一詞如何界定?
- 承上,最近多了一批用戶(我看用戶名,估計是香港的)在客棧(和條目空間)活動。你認為以怎樣的做法對待他們會是最好的做法?
以下是KirkLU對Sanmosa君所提客棧有關問題的回答
- 公交汽車/巴士線路關注度的問題,曾經是作為我整理站務案例庫時着手的一個備選topic。當時考慮這個主題的原因,是因為AFD時不時就會有相關的案例跑出來,而且這一類案例印象中各種結論都有。但是後來我在AFD前前後後檢索許久,覺得整理難度比較高,最後是整理了「X國人列表」的系列案例。這個topic我也是經您提醒後才看了一下。由於我對公交巴士上次沒有深入研究,平常沒有寫過該列表的條目,對於Sanmosa君提及的這個討論,我覺得我可以發表一個大概的傾向。感覺這一類討論的關鍵點在於有編輯提供一個可供討論的基礎文本,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以形成共識。我感到Itcfangye君在3月17日題提的一個包含五條標準的提案確實不錯,為考慮這個問題提供了角度。按我自己的思路的話,這個討論要繼續發展可能要把大家認為可以作為候選的標準羅列一下一一討論。比如先討論一般情況下,客流量、線路長度等要不要納入考量,一般情況下需要怎麼樣的條目來證明關注度;然後再根據一般性案例制定一些特殊的規則,使得一些不符合一般標準但特別知名的條目也能符合標準。具體如果要我提出一個方案,我一時恐怕還是想不出,我的大致思路如上。不知道這樣的思路合不合適,供大家參考。
- 對於「內容翻譯」進行使用者限制的問題,雖然已經開了一個月,我也是大概最近才有關注到。因為我本身是完全沒有使用過這款工具的,而提出限制的理由又和這個工具在使用過程中的特點密切相關,所以我也沒有直接參與討論。但是,我可以就我對討論串的閱讀,談一下自己的傾向。我個人看下來是認為是可以考慮採取SCP-2000君所提議的限制的。很多編輯提出了比較切實的一些問題,包括機翻對信息框代碼的影響、包括主動提供機翻的傾向、包括有多位編輯持續在提出技術上的問題,特別是我個人覺得討論的一個核心在於讓編輯更熟悉維基的方針和大致的貢獻上的技術環境以後再允許使用該工具發佈條目,而我覺得這樣的處理是大致適當的。
- 用語的問題,我有時候覺得有時候不是用語本身的問題,而是怎麼樣開展社群討論的問題。關於增加「中國大陸」這個草案本身,我看了諸多媒體,比如4月份雅思中國大陸的考試取消等等,應當是合理的。但是我有時候還在考慮,涉及政治的話題,包括怎麼樣能讓客棧的討論不容易演變成人與人的針鋒相對,包括怎麼樣儘量減少部分編輯專注於大陸還是內地並且不斷修改的情況啊,說實話這部分我還沒有非常成熟的方案。
- 我自己回憶了一下,我是比較少用「新手」這個詞,因為:
- 從針對個體使用來看:就我在觀察編輯溝通的經驗,對個體使用「新手」這個詞,有可能會引起不適,可能會被理解成「你說我菜」、「你說我不行」等等。在這樣的語境下,對於新手定義的討論,本身就是爭執的副產物,有時候甚至會演變成話題偏離到「我就是要證明你是個新手」和「我就是要證明自己不是個新手」;
- 從指代一個群體來看:這種使用語境常常可能是一個討論方針時的語境,這種語境下討論定義也沒有什麼必要,因為往往這裏的新手就是大家在討論中默認指稱的「非自動確認用戶」或者他們有着確定界限的一個群體。因為方針的規制往往大家提出的都是精確的措施,比如方針規範的是「非自動確認用戶」的行為,就很少有人會提出「編輯數51次我認為還是個新手」。
- 最後提出一個我感性而模糊的定義,「新手」就是對方針、技術環境還比較不了解的人,比如剛剛上任巡查員又剛剛學會用巡查工具且還不太有經驗的編輯,感性上的理解就是一個「新手巡查員」。但其實如上所述,這個定義沒什麼適用空間。我自己覺得倒是也不必太夠糾結了。
- 講實話,這個問題我真的沒注意。剛剛看問題3所涉的討論的時候,看到一個簽名「香港獨立」,我也不太確定您描述的對象。我剛剛有前前後後翻了一下,感覺客棧里還行吧。不過您的這個問題我還是從大致思路上答一下,根據您的描述猜測,肯定是由於涉及到一系列政治有關的話題,因而比較繁瑣。我的理解是這樣,如果光光是為了一時興起宣揚政治目的來參與維基的,也要理解有些人確實有比較強烈的政治觀點,我總的思路,其一是在方針指引的框架下處理,其二就是既然有些東西不可調和,在按方針處理的基礎上也不要硬來,只是想來宣傳一波的人慢慢也會退卻的,畢竟有些人可能就是圖個針鋒相對的刺激;如果是真正有意願來貢獻維基的編輯,我覺得來自何地、政治觀點如何倒不是問題,關鍵是願不願意溝通,能不能理解維基其實是在包容尊重下運行的一個百科全書,我個人想法還是說儘量要耐心做調和及溝通的工作,當然我也承認確實有時候會出現特別難以溝通的情況。怎麼說呢,「心存善念,盡力而為」。--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2日 (日) 10:48 (UTC)
以下是針對以上回答的回應及追問:
- 針對問題3,可幸的是竟然不是所有中國大陸用戶也沒給合理理由就反對修改(而一個贊同的原因竟然是百度也用「中國大陸」),當然他們也有對提案提出了合理的憂慮,所以討論的走向我大致上還是比較樂觀的。(這條不用再答了,感言而已)
- 針對問題4,「新手」這個字我通常都是在和非「新手」溝通的情況下才會用,我很少直接對着「新手」說「新手」這個字。我也認同自動確認用戶不一定代表不是「新手」的見解。(這條不用再答了,感言而已)
- 針對問題5,其實對象多於一個(例如香港獨立萬歲、Hkerrevolution之類的都是,你提及的那個應該是前者)。或許我以UT:香港獨立萬歲為例子:我這樣的個人化歡迎詞合適嗎?還有一個例子: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存檔/2020年4月#對下面有關香港黑警討論突然被關掉的回應大概要怎麽處理?
- 實務相關
- 存廢覆核方針有說明管理員可以在有需要時就存廢覆核案要求社羣介入(並在Bulletin公告)。我記得最近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況已經是幾年前,而我就是那一次才開始接觸存廢覆核。你認為有甚麼類型的存廢覆核案適宜要求社羣介入?(可以舉出現在進行中的存廢覆核案,也可以舉出已經結束的存廢覆核案)
- 編輯爭議發生時,頁面通常維持於最近版本,或最後的無爭議版本。你認為「最後的無爭議版本」應如何評定?或許這樣說,如A作出了某編輯,而B有異議並取消了A的編輯,那樣在甚麼時候A作出編輯的該版本為「最後的無爭議版本」,而在甚麼時候A作出編輯之前的版本為「最後的無爭議版本」?(這樣的描述比較複雜,可以請求澄清用字)
- WP:YESPOV(WP:NPOV的一部分)有云:「中立方針要求,當同一主題存在多個或相互牴觸的觀點時,它們中的每一個都應被平等表達。不應讓某一個觀點具有不合理的比重,或聲稱它被判定為「真理」。這樣的目的,是讓讀者可以接觸到各種重要且已發表的觀點,而不僅僅是最流行的那一個。同樣,也不應斷言最流行的觀點或各種不同觀點裏的某種中間觀點是正確的,因此其他觀點只為貶損而提及。我們應該讓讀者形成他們自己的意見。中立的觀點既不同情也不反對其主題:它既不贊同也不反對觀點。顧名思義,中立的觀點是一種觀點,而不是缺乏觀點或消除觀點。在此方針下,消除條目內容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它『POV』不中立了。」你認為社羣落實此條的情況如何?
- 設有用戶A、B。A發表了一條言論使B誤解並對A進行假定惡意/誣告,被A發現,於是A就此對其發表的言論進行澄清,然而B拒絕接受A的澄清,並持續對A進行假定惡意/誣告。B的行為是否、有何不當?如有不當,假設你現在已是管理員,你會如何處理?
以下是KirkLU對Sanmosa君所提實務有關問題的回答
- 我一下舉不出什麼具體例子,我講出一個我認為可以參考的條件以供參考。我對「5 要求介入」這一條款的設置理解為,召集一個小客棧,是對社群資源的一種額外動用。眾所周知,客棧的一個目的就是形成共識作為可供遵守、參考和衡量的一般規範(這個功能在方針區尤為典型)。因此動用「5 要求介入」這一條款召集社群應當有額外價值——更明確地說,是考慮到這個存廢個案是否能夠具有普遍的參考性,能讓一次討論能為多次所用,能比較長久地解決一系列問題。那麼從這個角度理解,召集社群的存廢覆核,我個人認為不妨可以同時考慮以下條件:
- 所討論的核心問題,不能依據現有的方針指引作出一個比較合規合理的裁定的;且
- 所討論的核心問題,不能依據過往存廢討論和覆核的共識作出一個比較合規合理的裁定的;且
- 所討論的存廢個案,不是一個孤例,可以是近期社群中已經出現了比較類似的個案,也可以是預期以後還會有類似條目建立,具有一定的可供借鑑性價值,甚至能促使方針指引完善的;
- 如果符合上述條件的同時,社群近期已經明顯形成了一系列相似性非常高的個案,甚至於這些個案許多都在存廢討論、覆核頁面開展討論,那麼尤其推薦可以考慮使用「5 要求介入」條款所規定的措施。
- 不用澄清用字,您的表意很清晰了。我可以理解為這是一個有關3RR通告板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是沒有唯一答案的。我可以給您舉一組例子:
- 例1:比如說一個不冷門的條目(比如一個大城市的條目)是一位編輯最近一直在修繕維護的(他就是您說的編輯A),那天編輯A又做了一次編輯,有一位之前並沒有在維護此條目的編輯B撤銷了A的編輯,這是一個例子;
- 例2:比如還是那個不冷門的條目(比如一個大城市的條目)是一位編輯最近一直在修繕維護的(他就是您說的編輯A),條目最近都沒什麼變化,有一位之前並沒有在維護此條目的編輯B作出了一個修改,A不能同意並把他回退了。
- 在上述兩種情況下,我們可能都會更傾向於將長期參與者的版本認為是無爭議(在例1中就是先編輯者A,而在例2中是後編輯者A)。但這肯定這也不是唯一的、普適的標準。只能說在這種情況下,由於A在長期編輯中其編輯的方式和總體思路可以視同得到關注此條目的編輯的認可,我們從視同默認共識的角度來講,傾向認同他的版本無論他是先手還是後手。當然實際情況中我覺得確實非常非常多情況,確實我覺得需要逐案考量。
- 我總結一下我對這條的概括性理解,即中立的觀點不是沒有觀點,對各方面事實和各種評價的充分公允地呈現,本身就體現了一種觀點和價值。不過要承認這種準則的落實的確有難度,有時候甚至是技術上的難度。其實我本人最近也在做新聞學研究(如果有人想知道是什麼——是新聞的框架類型研究),有做新聞編碼,其中也涉及到一點中立的問題,我覺得中立的內容非常細膩。比如我在編碼指南中寫到語序對情感取向的影響時寫道:請仔細體會「他雖然很醜,但在清華大學讀書」和「他雖然在清華大學讀書,但長得很醜」這兩種語序的心理學效應。新聞有時候不僅僅是篇幅的問題,有一些不中立,也許你說不出具體的原因,但是他會明顯讓你感受到。因此社群在中立問題上難以把握的時候,但是有感受到有不中立的時候,有時候會往消除觀點方向偏。所以WP:YESPOV的執行,大致是不能算理想狀態。當然,上面的成因分析也只是我個人的分析,甚至,你看我還提到了我的研究,WP:OR,哈哈哈。
- 就本題的描述來看,我會認為B存在行為不當。您提到的這個案例我們不妨分兩步理解:
- 首先,「A發表了一條言論使B誤解並對A進行假定惡意/誣告,被A發現」
- B產生誤解有兩種可能,其一是B認識到有幾種歧義理解並選擇了惡意的一種,其二是B確實把A的意思給誤解了而不是主動選擇惡意。如果我們按前者理解,那是不是我們也是有點缺乏假定善意呢,Sanmosa君對案例背景描述是否本身就帶了一種觀點呢。我是傾向於,按後者理解,對B的這種誤解采一定的諒解;
- 在這種狀態下,A發現以後應當作出澄清。如果嚴苛點來說就是「大家要對自己表述中容易引起歧義的內容承擔責任」,當然這個過於嚴格。但至少出於改善氣氛、消除矛盾的目的,出於解決問題為核心的出發點,A應當澄清一下;
- 同樣,被澄清以後B也應當道歉。如果嚴苛點來說就是「除非確有廣泛認定的歧義,否則誤解應當視為一種自己理解上的疏失,且這種疏失造成了後果,這裏的後果是使另一人受到非他本意的指責」。至少出於改善氣氛、消除矛盾的目的,出於解決問題為核心的出發點,B應當道歉一下。
- 繼而,「A就此對其發表的言論進行澄清,然而B拒絕接受A的澄清,並持續對A進行假定惡意/誣告」
- 首先,「A發表了一條言論使B誤解並對A進行假定惡意/誣告,被A發現」
以下是針對以上回答的回應及追問:
- 針對問題3,你舉的例子我看過不同的變體,所以我清楚是怎麽一回事。其實我比較關注的是社群因為一個聲稱(statement)「POV」可能「不中立」而消除條目內容的傾向。你認為有甚麽解決或舒緩的辦法嗎?
- 針對問題4,我承認「A發表了一條言論使B誤解並對A進行假定惡意/誣告,被A發現」這個聲稱(statement)有點缺乏假定善意,但是配合後半部分來看的話,A其實是在嘗試保障自己。我說的情況其實就是我在WP:ANM的情況(剛才有人問我我要不要RFA,我就用這件事暫時拒絕了)。那樣你怎麽看我的情況?
- 我仔細看了一下,兩個問題其實是有同一事情引發的。系列討論我粗粗翻完了。放開個案,其實我覺得明着在討論中不斷違反方針的編輯有時候還比較好處理,至少他違反方針還是應當有對應措施的。其實難就難在,一個問題里也沒啥惡意推定或者別的,只是雙方不斷僵持,誰也說服不了誰;難就難在,如果這個問題恰好隱含了政治背景,可能很難調和。坦白地說,我參與調和的,往往是那種方針理解和適用、方針制定、條目的排版等方面,雖然也有針鋒相對、也有固執己見,但是說實話這些東西都是比較好調和。嘆了好幾口氣,但是這個我腦子裏沒有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這一類的爭執真的是被普遍認為是相當棘手的問題。以上應該回答完了所有追問問題,比較有思路的我都詳細闡述了,這樣子。歡迎您繼續追問,歡迎各位編輯指教。{{mute|Sanmosa}}--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2日 (日) 15:55 (UTC)
- 個人相關
- 承Techyan的問題1,你當前大約14000次編輯中,有35%是在User命名空間里作出的,而主命名空間只佔33%。我的情況其實也比較類似,不過並不是User命名空間多於主命名空間,而是這樣:我當前67745個live edits中,有42%是在Wikipedia命名空間里作出的,而主命名空間只佔33%(以前的佔比更少,只有2x%)。不知道你能不能估計我的編輯傾向,並解釋為何我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 承上,你認為如果一個用戶在Wikipedia命名空間裏作出的編輯比他在主命名空間裏作出的編輯多,又或是像你一樣,在User命名空間裏作出的編輯比他在主命名空間裏作出的編輯多,這對那個用戶參選管理員有何影響?
- 我剛才看過User:KirkLU/Homepage,你應當是有心寫條目的人。所以以下有幾條分問題:
- a. 你如果當選管理員,你認為你會分配多少比例的時間寫條目?(說實話,霧島持續寫條目的做法,我個人是頗欣賞的,當然這樣做的人不止霧島)
- b. 你考慮衝擊FA嗎?(這恐怕要下很大的決心,我最近也是這樣才成功得到兩個FA)
- c. 你考慮衝擊FL嗎?(我認為FL可以分成簡單的和複雜的兩類,如果是簡單的那類其實很容易寫,複雜的就自然和FA的複雜程度一樣)
以下是KirkLU對Sanmosa君所提個人相關問題的回答
- 噢,我就直接猜了哈,我是「以己度人」哈哈哈哈哈。當然,這一切的基礎是在於,我還比較常在客棧、AFD能見到您。我的Wikipedia名字空間下的編輯也是不少,我最主要的感覺同樣花四個小時寫條目和花三十分鐘參與討論的編輯數可能會一樣多。因為就我個人的編輯習慣而言(當然我的新條目編輯在沙盒裏非常集中),我會開一個頁面很久,不斷地寫、不斷搜索、不斷用ref工具,隔一段時間存一下;但如果是參加站務討論,且不說編輯工具提報形成的編輯(提刪嘛),那肯定是發一句段就提交一次,有時候短時間內會發很多次言,有時候一激動發上去了才發現有一個錯別字,就又要改一次。對,以上是我的揣測(與其說是揣測您,不如說是講我自己的故事hhhh)。
- 我認為有影響也沒影響。有影響是因為出現這種情況,總歸大家要關切一下——「誒,老哥,你咋回事兒,來參加維基百科,結果主條目頁面編輯一點點」。沒影響——也是我當年不再關心主空間編輯數佔比的理由——是因為,說真的,就是個人編輯習慣的問題,就像我前面答Techyan君的那樣,像我這樣喜歡在沙盒裏編輯、喜歡裝點裝點門面(有時候一個編輯就只是調了個色號hhhh)、喜歡歸集整理存檔、或者偶爾不偶爾的在參加站務討論時打個錯別字,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色,光佔比也許說明不了什麼。就像編輯數比較多的編輯,有些也不太在乎這個數了,想辦法刷編輯還不簡單。就反正,應該是沒啥的。如果有新手看這條的話,也藉此發表一下我的觀點,這比例啊、數量啊都沒啥,好好寫點條目是最大的價值,百科嘛。
- 此題有三款
- a. 其實在我的Calender上,寫條目的時間和巡查、維護條目這種是兩種時間,寫條目的時間倒是像我現在寫回答的時間,就像我回答Techyan君的那樣,我寫條目很喜歡整塊時間,讓自己靜下來慢慢思考、慢慢撰寫。去年下半年真的,被升學忙到爆炸,條目後面當然會繼續寫,這一點是不受管理員當選的影響的。(別看最近處理站務比較多,還是抽出空給改名了的寧波軌道交通鄞奉線做了線路名標誌,條目的事情我總是在關心的,總而言之)(噢,看我英文沙盒的話,我最近還翻譯了一點點寧波圖書館,對把我的GA翻譯成英文);
- b. 跟大家報告一下,我一直在想寧波圖書館怎麼沖FA(GA成功後還上過一次同行評審),這個條目是我從無到有寫起來的,而且比較熟悉。另外沖GA候選有寧波軌道交通鄞奉線、4號線以及上海南北高架路、內環高架路,而且這些條目我的沙盒裏已經有了;
- c. 嗯……其實我想實現FL零的突破,但是沒想到特別好的選題?寧波軌道交通車站列表?算了,別再交通了。總之這個還比較遠期,之後考慮吧。我肯定是從簡單的嘗試起。--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2日 (日) 13:31 (UTC)
以下是針對以上回答的回應及追問:
- 針對問題1,你確實猜得不錯。另一個原因是我在草稿寫好條目以後不是直接移動草稿,而是清空草稿、直接在主命名空間發佈。(這條不用再答了,感言而已)
- 針對問題2,我看我的大量編輯應該能抵消主命名空間編輯比例低的影響了。(這條不用再答了,感言而已)
- 針對問題3,我問來其實就是想看看本心還在不在,幸好是還在的。純站務的管理員不是不好,但恐怕有些失了本心。有心寫FA是好事,加油。FL方面,這是我寫過最短的FL(恐怕也是全中文維基百科最短的,當然這恐怕不可再了,但是項目數量少的可能是個好開始)。(這條不用再答了,感言而已)
- 其他相關
- (忽然想到一條很緊急的問題)你認為這次管理員選舉受到站外影響的可能性有多大?
以下是KirkLU對Sanmosa君所提其他相關問題的回答
- 不會。我感覺我也沒跟哪位結仇,犯不着來集中反對;同樣我也沒有意願和能力動員一群人來支持我。我以前看RFA記錄的時候,記得有次RFA甚至得到了媒體的報道或者怎麼樣,我感覺也不會,我真沒那麼大影響力,而且這次RFA應該不會說有超乎站務的爭議。我的性格大家如果熟悉我的話還是知道的,比較隨和,說一句恬不知恥的話,我是向周恩來總理看齊,我覺得一個組織有人來調和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覺得沒有什麼恩仇、爭議、拉票,總的來說,我覺得不會有什麼站外影響。以上,答完了User:Sanmosa君所有的問題,請Sanmosa君和諸位編輯指教。--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2日 (日) 13:31 (UTC)
以下是針對以上回答的回應及追問:我其實是覺得會的,畢竟你是中國大陸用戶,我還是擔憂(某人)的前車。單純的出身問題已經可以引起站外影響,而且這次未必需要報館,LIHKG就可以了,最近客棧也有真人傀儡的情況。我這裏建議你能的話就留意一下(雖然説我自己的政治立場和他們相近,但我畢竟是老用戶,我認為自己有符合方針的做法去表達我的意見和做我認為應當做的事)。你認為人家與你無仇,人家可認為你和他們有深仇大恨(或「國仇家恨」)呢。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22日 (日) 14:19 (UTC)
- {{ping|Sanmosa}}非常感謝您的提醒,看來我要認真嚴肅重新考量一下。這裏也跟大家報告一下,如果有比較大比較不好的站外影響,我可能確實會考慮算了,甚至於如果有方針里偶有提到的人身、法律威脅,我覺得還是算了,在這種情況下完全卸職引退也不為過。談談理想吧,我還想爭取去大學教教書,還有喜歡的人(嗯,這不是什麼玩笑,愛情嘛),希望我在這裏的貢獻是對構建自由獲取的知識平台的有益貢獻,是我實現人生價值和理想的一部分,而不是反過來構成阻礙。總之,希望一切不好的事情不要發生。對。藉此也祝大家都好好的、快樂的。--Kirk★ 0討論│圖書館 2020年3月22日 (日) 14:52 (UTC)
- 因應情勢,我決定追加一條問題:諸如Streetdeck第11條問題和Rowingbohe第一條問題之類的問題,你認為應該禁止在RFA出現嗎?(於我而言,這兩條問題的性質都是一樣的。)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23日 (一) 07:29 (UTC)
- 感謝您的追問,首答問題結束才來讓您久等。您提到的這兩個問題,提問者皆已撤回,亦有一位編輯在客棧討論時大方地提出自己的提問確有值得商榷之處。關於問題的部分,確實認為RfA之提問應圍繞考察申請人的管理思維方式、工作籌劃等方面集中考量,個人考量認為從理論上講確可要求投票評審人不要提出對於其他問題帶有評論性質的問題,相較此類型問題,投票評審人可提出更好的問題來了解申請人。但由於對一種類型問題禁止的允許,亦可能促使更多對其他類型禁止的要求,在有適當的外部問題判別機制前,雖我亦認為該類性問題確有不妥,但實施禁止措施可能會給RfA帶來更多複雜的事務,故考慮無需實施強制嚴厲措施來限制。--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4月1日 (三) 12:04 (UTC)
蟲蟲飛提問
[編輯]- 您怎樣理解維基的共識?
- 用戶是怎樣通過討論形成共識?
- 如果有一個條目被提刪到afd,有十位巡查員投刪除票,但理據不符合方針及指引;有一個只註冊了一個月的新用戶投保留票,但理據完全符合方針指引。你會刪去條目,還是保留條目?
- 如果有一個條目被提刪到afd,那條目完全沒有來源證明關注度,但卻符合《人物收錄標準》的收錄條件,你會刪去條目,還是保留?
- 如果您上任了管理員,對其他管理員的操作不服,您想回退,您會怎樣做?
- 如果其他管理員不滿您的操作,直接回退了您的操作,您會怎樣處理?
- afd和drv有甚麼區別?
- 以下是KirkLU對蟲蟲飛君所提有關問題的回答:
- 對共識的理解主要還是來自於關於共識的方針,從理論層面上講,大致不需要額外的定義。雖然方針有着理論定義,但是實際操作層面實質上存在着一系列判斷,並沒有一個絕對普適的標準,但如果要稍微概括闡述一下,我自己對共識的大致重新概括一下,共識大體上應具備下列特點:
- 關於一種問題和解決這種問題的方案及提出這種方案的原因得到了大致明確的闡述,其清晰程度達到了,假設此刻該方案被一致同意並要立即付諸操作,實操過程中已經不會出現令執行者出現大的疑惑或需要比較多澄清的情況;
- 採取了適當措施,使得關切或可能關切該問題的各方了解到有這樣一個討論正在進行,並提供充分的時間,使得願意表達觀點的各方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
- 要被認定為共識的觀點,應當獲得多數人支持,重大修改更應獲得絕大多數同意;
- 反對方已經不再有新的實質性意見以供回應或提出疑問;
- 討論時提出的問題已經得到了清晰的回應,即使有些問題或弊端不會得到解決,也有回應指出了為什麼在權衡利弊之下,這些問題或弊端的繼續存在是合理的(畢竟沒有什麼事情是沒有弊端的);
- 在上述的基礎上,仍需回顧一下,有沒有做到對少數意見中的一些比較重要關鍵的內容作出充分考量,必要時作出妥協。
- 用戶通過討論形成共識的方式,大致可以參考上述的共識特點的論述,採取各種措施滿足上述要求,比如:
- 提案者本身要提出一個清晰明確的方案,或者方案未決時至少也要以供一些比較明確的選項,並且以比較清晰的邏輯闡明理由(有幾個方面的話,可以分點),以供後續更有序的討論;
- 採取各種方式通知關切或可能關切該問題的各方。比較典型的是存廢討論會通知頁面創建者,還會在相關頁面上掛出模板,其他的討論其實也是應該儘可能邀請到各個相關方來閱讀和參與;
- 給予充分的時間。這個其實也在很多討論中常見,比如類似於「最後回應XX天后」的規制;
- 參與討論者應儘量針對問題作回應,比較理想的情況是能問答高度契合;
- 參與討論者應適時回顧自己觀點和意見,進行歸納並排除其中的重複性,努力使新提出的疑問有新的實質性意見作為支撐;
- 比較大規模的問題,嘗試一部分一部分解決,把比較好解決的問題先解決;與原設想相矛盾但確實有道理的、需要考量的部分,可以想辦法妥協性地吸納進來。
- 保留,原因是刪除理據已經明確不符合方針,保留理據完全符合。忽然想到,這裏甚至是不是可以考慮符合共識方針所說的情況,一個存廢討論的共識是小範圍共識,方針指引是大範圍共識,所以應從大範圍共識。(玩笑部分:集齊10位不了解方針的巡查員也是運氣不錯,就算集齊1000位也要裁定保留,不過集齊1000位都可以改方針了,改完以後就可以按方針刪除了);
- 保留,因為依方針,我感覺這個問題甚至很實際,我個人懷疑執教大國家隊最少10場比賽其中最少5場必須為非友誼賽的主教練(這是足球員關注度標準),真有可能有沒什麼來源的條目,稍微年代遠一點的就可能出現了,如若遇到可依方針處理。
- 這個問題按我個人的理解,「想回退」是個錯誤的傾向吧。我認為還是溝通優先,而且即使溝通完雙方真的爭執不下,我也還是完全不贊成就那麼回退了。我個人理解,管理操作應采0RR是因為,要尊重當事管理員自由裁量的權力。其背後的價值,我個人思考在於:
- 一般意義上說,當事管理員是參與最深入、對情況最了解的,制度上應當認可這種通常意義上存在的優勢、保障當事管理員的在先權利、尊重當事管理員的判斷;
- 管理員相互回退,容易給涉事的其他編輯造成疑惑,也可能使管理員喪失社群信任;
- 管理員一方回退後,另一方也可以繼續操作,沒有從實質上解決問題;
- 該題其實與上一題一樣,解決方法就是溝通而不要先急着操作。進行了一系列分析,其實核心是要表明,無論處在怎樣的狀態下,單單的回退操作無法徹底解決問題,而可能引來更多的回退。對於編輯操作管理操作,我想都是這樣。(這樣一說,如果大家都能想通,就不會有3RR了)
- AFD和DRV的區別,我暫時想到的,我認為比較主要有這些:
- DRV提交的理據要求更嚴,必須是以AFD中應被注意到但尚未被充分考量到的事實作為基礎;
- AFD可以有無共識裁定,相當於擱置;DRV除了申請者無回應逾時和社群介入以外,最終必須作出一個比較明確的裁定;
- AFD討論逾五周無結果應以無共識結案;方針給予DRV過程的時限自由度更高,除了社群介入部分另有規定以外,連續的討論理論上可以在較長時間尺度上進行;
- 最後,DRV社群介入,我在給Sanmosa君的回答中已經有詳述,我把它定義為一個「召集小客棧」的過程,也提出召集社群應有額外價值,應「能讓一次討論能為多次所用,能比較長久地解決一系列問題」,從共識的廣泛性上來說也是AFD所沒有的。
- 對共識的理解主要還是來自於關於共識的方針,從理論層面上講,大致不需要額外的定義。雖然方針有着理論定義,但是實際操作層面實質上存在着一系列判斷,並沒有一個絕對普適的標準,但如果要稍微概括闡述一下,我自己對共識的大致重新概括一下,共識大體上應具備下列特點:
- 以上粗略地回答了User:蟲蟲飛君的問題,也供大家參考指正。--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2日 (日) 18:20 (UTC)
- 答案3的刪除是不是打錯了?--Googol19980904(留言) 2020年3月22日 (日) 20:06 (UTC)
{{od|7}} {{意見}}
- 「共識」不是單純的點算票數,「共識」的形成過程是一場辯論,要達成共識,必須有效回應及反駁對方意見,最好能適當地妥協重要反對者的意見,所以共識的形成過程不能只作簡單的「支持」與「反對」的表態,而要提出理據,因此共識的結果應是看雙方理據的質量,而不是點算票數。此外,管理員在判斷共識時即使用戶沒有貼上支持與反對模板,只要理據成立,管理員也應該考慮。
- 存廢討論的共識判斷不應只是點算正反雙方票數的多少,而應判斷正反雙方理據的質量及相關的方針指引。
- 方針或指引是既定共識的反映,即使是10位巡查員,您也不應對自己的決定有所猶豫,而應嚴格依從方針指引去作出您的決定,做一位獨立而公正的管理員。
- 《通用關注度》不是唯一的收錄標準,也不應以《通用關注度》的觀念及概念去理解不同主題的關注度指引。維基收錄標準有:通用關注度、書籍、人物、地理特徵、數字、幾何圖形、發明研究、物質性質表、交通、組識與公司,這十多把尺子是同等的,條目只要符合其中一個標準就可以收錄。例如,根據地理特徵收錄標準WP:NGEO,一個地方只要有人住,就可以收錄,而無須符合《通用關注度》;《通用關注度》以外的十多個收錄標準並非要對相關的主題增加額外的要求,而是這十多個收錄標準都是獨立和同等的。
- 存廢覆核不是存廢討論2.0,兩者分別在於存廢討論要管理員判斷條目討論的共識,去決定條目的去留,而管理員結案後,就不能再修改結果;根據WP:DRP,存廢覆核是判斷「存廢討論的共識,或快速刪除提案的決定是否有誤,或者刪除後出現新的證據,而此證據會影響存廢的決定。」此外,「覆核並非再就有問題內容發表意見之時機,而應用以糾正過程中所發生(未有重要新資料所引起)之缺失。」因此存廢覆核不要求用戶投票。結案後的處理也有所不同,存廢覆核中「被標示為結束的討論並不代表不再受理或不可繼續回覆。只要討論內容未被存檔,若對結果有疑問,可繼續提出意見。」總括而言,存廢覆核是一個比存廢討論更嚴謹的機制。
- 維基百科:管理戰:「切勿在明知其他管理員反對的情況下回退其他管理員的管理操作,亦不進行討論直接回退。請通過討論,解決行政爭議。」簡單來說,未經溝通,請勿回退其他管理員的操作。
娜娜奇🐰鮮果茶☕ (宇帆)的問題
[編輯]以下是近期幾個發生在我周圍的站務問題,不少已由其他管理員解決,但我想聽聽若處理的管理員是閣下,會如何解決相關問題?
- 在Special:PermaLink/58751257#-2中,有用戶已經指出條目-2已經引註炸彈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要求主編繼續增加來源,若此事發生嚴重的編輯糾紛,閣下若是以管理員的身分,會如何嘗試調解此問題?
- 內容翻譯翻中有2位或更多報告一個相同BUG,卻有另一用戶因為試不出相同BUG因此認定BUG不存在造成嚴重糾紛,若此事發生嚴重的編輯糾紛,閣下若是以管理員的身分,會如何嘗試調解此問題?(認為這個問題或許有實用性,因為可以推廣到更風險模板編輯請求中 : 假設使用者A提出一個編輯請求,但使用者B報告該編輯請求套用到高風險模板可能會有BUG,但管理員以及其他使用者C都試不出相同BUG,那麼該不該接受編輯請求)
- 一個使用者不斷無視他人警告在未經測試且不使用沙盒的情況下嘗試修改許多模組、模板,甚至造成條目損毀、出錯,並出現編輯戰,閣下若是以管理員的身分,會如何嘗試調解此問題?
- 不斷的翻譯出違反翻譯指引的條目,且簽名不當、並常在編輯摘要留不雅言詞或CIV,警告不聽,甚至狡辯叫囂,若此事發生嚴重的編輯糾紛,閣下若是以管理員的身分,會如何嘗試調解此問題?
- 雜項問題(以前RFA好像有人問過類似的?):
- 試問多少?(我當然知道{{計算結果|1+1}}{{tl|計算結果}}但我想聽聽別的答案;尤其在未定義1的下一個是2、1本身、和+符號前,說1+1=2可以視為「預設立場」,這在RFA的重要點是,假設你預設立場,1是自然數1、+是常規加法,得到2,但管理員處理事務不應預設立場,若管理員處理事務預設立場,很可能導致他人不滿,造成糾紛。題外話:[1] 以往好像比較多是U:1233的提問)
- 試問數列{{虛擬模板|code={{數列|[[${{!}}{{((}}#tag:math{{!}}$,\\,{{))}}]] |1|6|x*1+0}}}}{{tl|數列}}的下一項是多少?(這是一個典型的定義不明確問題,想藉此考驗閣下會不會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
- 試評論WP:關注度 (數字)、WP:關注度 (形狀)這種以量表(數字→WP:1729、形狀→WP:17-GON)來衡量可否收錄條目的關注度標準。
- 對中文維基收錄料表標準的看法?中文維基適不適合收錄英文維基的{{link-en|「列表的列表」的列表|List_of_lists_of_lists}}?(「『列表的列表』的列表」的列表,抱歉,我套娃了;中維目前有列表的列表)
- 以上,感謝。-- 娜娜奇🐰鮮果茶☕(宇帆·☎️·☘️) 2020年3月22日 (日) 08:40 (UTC)
- 説明:第一個問題無疑是在説我,不過我的主張確實是有可商榷之處。照常回答即可,甚至有必要的話直接勸我也行。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22日 (日) 14:28 (UTC)
- {{回應}}:{{Ping|Sanmosa}}抱歉用了這種方式。 其實我還是無法理解,以前您在評選我WP:多面體專題部分條目DYK時,也未曾用那麼奇怪規格的角度來審視條目,無法理解突如其來的提高規格。-- 娜娜奇🐰鮮果茶☕(宇帆·☎️·☘️) 2020年3月22日 (日) 14:40 (UTC)
- 説明:第一個問題無疑是在説我,不過我的主張確實是有可商榷之處。照常回答即可,甚至有必要的話直接勸我也行。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22日 (日) 14:28 (UTC)
- 以下是KirkLU對宇帆君所提有關問題的回答:
- 這個條目宇帆君在telegram上有邀請我去查看一下,由於主要注意引注問題,未來得及仔細查看全文,也就沒有投票。當時我也發表了一條意見:看了一下,無來源的主要是「負二為第二大的負整數。最大的負整數為負一」這種,是不是可以參考WP:孫中山,引用我個人認為相當充分了。在上面這一例中,事情其實很快得到了自然解決,因為來參加DYK評審各位編輯都比較快地有了比較一致的判斷,而且Sanmosa君也是一位能夠識別社群共識並且重新思考自己的觀點的編輯,作為這個個案來說,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攤開來分析,可以將這幾點:
- 其一,該DYK的討論,後來其實比較關注與「引注炸彈」的部分,我個人認為倒也不至於引注炸彈吧,但是確實「引注相當充分(大寫)」,總之引注的數量、密度,其實是合適的;
- 其二,我剛開始關注的點,也大概是Sanmosa君在關注的點,在於部分沒有一個引注的句子,畢竟在其他地方加滿引注並不意味着這句沒有引注的話就有了來源,Sanmosa君的這點關切我也能夠理解。我和Sanmosa的觀點差異可能在於,我閱讀下來其實認為這部分語句其實不需要額外標註了(而且我也給了個WP:孫中山,作為理據,當然這也只是個論述);
- 其三,我覺得提出有疑慮、可商榷的觀點完全沒有問題,維基每天都會有很多存在爭論的問題需要經過討論才能決定,很多時候並不是有對錯,而是每個人的思維方式、編輯習慣的碰撞,對於多種解決問題方式的利弊權衡。Sanmosa君其實我覺得做得很好,他在大家都提出比較一致的觀點的時候,能夠不急于堅持自己原來的觀點。其實維基中的爭議,無論是比較尖銳的、還是和緩的,居中調和的編輯都只是催化劑,重要的是參與其中的編輯能夠互相尊重、包容。
- 其四,請容許我提一下Siyuwj君,我最開始寫條目提交DYK時,他常來批評指正,可以說相當嚴格。我非常感謝他,由於他的指導,我撰寫條目的能力進步很快,也因為此我後來有了在DYK評審時比較嚴苛的習慣。後來,他也有一次跟我講說,其實DYK標準不用那麼嚴苛,那個時候只是因為希望條目質量高一點,所以才要求我很嚴。其實想跟宇帆說的是,可能要求嚴格的編者蠻多是挺善意的,我個人現在覺得只要是能溝通的編輯,有時候要求或寬或嚴,都是可以大致理解的。我是可以理解宇帆有時候會生氣,因為這些事情本來確實可能也是在自己的意料外,特別是比如說對自己的條目還是比較有自信的,要處理意外的情況可能確實心情上會有影響,但是很多問題確實換個角度看,可能會不一樣一點。我覺得是這樣啦。
- 我先從技術上解析這個問題(班門弄斧了),一款工具如果由多人反應時不時出現某一bug,那麼其實這款工具即使沒有錯誤,設計上的穩健性(我們CS上應該叫Robustness)也是有疑慮了。如果這多人是在不同技術環境下運行,那這種疑慮就更加確定。如果這個bug已經與特定操作相關聯,那麼我認為可認定這款工具在這方面有缺陷。因為技術上我們是知道的,不需要每個人、每次都能觸發某一bug,才能認定工具確有問題。我也算是有一定計算機科學背景的編輯(可有跟大家報告,我做了一年多「基於草圖的圖像識別」研究組的Research Assistant),個人認為這種到底是否工具有問題的技術問題,是否請教界面管理員等對技術問題比較熟悉的編輯為宜,我相信「尊重專業」應該還是可以成為我們的一個價值。如果界面管理員,也對此有分歧,既然是站內的工具,是不是可以考慮提交到ph站會商。我相信,對於技術問題來說,這樣操作已經有圓滿的解決了。
- 我稍微抓一個關鍵詞,「不斷無視他人警告」、「造成條目損毀、出錯」、「編輯戰」,在這個設定情景下,其實處理思路已經比較明確了。跟我之前回答的類似於處理編輯爭議的操作應當類似,首先是對於進行這樣操作的編輯,還是要溝通一下,引導其使用沙盒來測試比較妥當;確實無法溝通或者比較堅持的,可能還是根據方針要採取一定限制。
- 該問其實所設定情景與上一問看上去很不一樣,其實也是一類問題。特點是「有違反方針的編輯行為」、「客觀上造成了一定後果」、「引發了一定爭議」、「有關的編輯自行溝通仍然想過不佳」。我認為總得來說,首先還是要溝通一下,確實無法溝通或者比較堅持的,應當還是根據方針要採取一定限制。不過作為管理員來說,應當比較注意的是,去溝通的時候要稍微友善一點,因為自己的經驗還是會發現,如果帶着責怪的心態去的話,對方還是可能會比較牴觸。不妨帶着這樣的心態——「這位編輯可能真的不太了解情況,偶爾不小心雖然是要負責任但是作為我們相對熟悉方針的人來說也是要理解,我們去搞搞清楚到底是什麼情況,澄清一下誤解,宣導一下正確的操作」。
- 1+1=2 ,停,還沒完,註:維基百科:孫中山是男性無須引用。另,給宇帆甩一個我們計算機的梗吧,1+1當然等於10了,哈哈哈哈哈哈。(欲了解此梗的編輯,可了解一下二進制)
- 我們可以定義一個類斐波那契數列,規定前六項依次為1到6,第七項開始每項是前六項之和,所以a7=21,註:既然數學有那麼多角度看問題,相信我們維基的編輯們,對待維基的問題,也能看到問題的很多角度。
- 我不是有意要迴避這個問題,是數論學術上的內容,我真的完全懵掉。不過我可以跟大家報告的是,維基的很多領域本來就不是大家都懂,但是很多問題大家都有在參與,我個人來看,比較理想的方式是由比較專業的編輯先闡述,然後我們根據這些闡述參與進來,相信很多的問題討論是這樣在進行的。
- 我大概看了一下,現在列表索引是夠用了,粗略思考一下,我認為3L目前來看意義有限。當然,這只是我大概想想的結果。如果後續真的有提出比較有說服力的理據,也確實可以考量。
- 這個條目宇帆君在telegram上有邀請我去查看一下,由於主要注意引注問題,未來得及仔細查看全文,也就沒有投票。當時我也發表了一條意見:看了一下,無來源的主要是「負二為第二大的負整數。最大的負整數為負一」這種,是不是可以參考WP:孫中山,引用我個人認為相當充分了。在上面這一例中,事情其實很快得到了自然解決,因為來參加DYK評審各位編輯都比較快地有了比較一致的判斷,而且Sanmosa君也是一位能夠識別社群共識並且重新思考自己的觀點的編輯,作為這個個案來說,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攤開來分析,可以將這幾點:
- 以上是對娜娜奇君提到的一系列問題的一個粗略回答,也供各位編輯參考指教。--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3日 (一) 07:37 (UTC)
- {{回應}}{{mute|KirkLU}}答得還不錯,閣下在我提出的真實事件中,給出的解決方案似乎都比原本得更為理想,相信閣下若成為管理員可以更為理想地解決更多事件。
- 我有突然有點靈機一動,想把問題一與問題五結合:
- 閣下回答{{計算結果|1+1}},那麼如果有人跳出來說1+1是不等於2,並且登上了報紙,且全球廣泛報導此事,那麼維基百科是否要收錄這些結果?如何收錄比較恰當?若造成編輯戰反覆在2和不是二間修改,管理員該如何看待此事?
- 關於問題二的答案,我覺得很不錯。希望U:蟲蟲飛讀過後也能理解我的擔憂,一個作為工程師/資訊工程電腦科學碩士提出的警訊。
- 對於問題三、問題四,確實是要溝通先,但在該個案中似乎有溝通無效或對方不想溝通的情況。試問若管理員遇到對方不想溝通該如何解決?
- 不錯的答案,但或許可以先說明普遍大眾會怎麼看({{虛擬模板|code={{數列|[[${{!}}{{((}}#tag:math{{!}}$,\\,{{))}}]] |1|10|x*1+0}}}}{{tl|數列}}),再說明其他視角可能會更有說服力。
- 這邊我想問的其實是:大部分的關注度指引或收錄準則其實是有討論空間的,然而U:-Zest曾在該指引提案期間說明這個量表性指引是毫無討論空間的(即量表作出來多少就多少,無法像其他收錄準則有商量空間)想問閣下如何看待這種指引。
- 還不錯的答案,此問題暫時無其他想補充的。
- 以上。如閣下時間、體力許可,歡迎回答-- 娜娜奇🐰鮮果茶☕(宇帆·☎️·☘️) 2020年3月25日 (三) 08:20 (UTC)
- 在打教學的時候被這個炸出來了(--1233 (T / C) 2020年3月25日 (三) 14:11 (UTC)
- {{疑問}}{{Ping|KirkLU}}有興趣回答上方補充嗎?-- 我就爛 2020年3月27日 (五) 10:28 (UTC)
- {{Ping|A2569875}}非常樂意,但涉及站務的實質性問題需要長考,還請允許我大致依序答下來,現在大概答了Camouflaged Mirage君的一半多。讓您久等了。--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7日 (五) 10:31 (UTC)
- 感謝您的追問,首答問題結束才來讓您久等。關於溝通無效的問題,前文其實已有提及,如果拒不溝通而反覆破壞,顯然應當採取適當的限制編輯的措施促使其冷靜、給予其時間思考,相應地,對於已經冷靜並理解自己行為的編輯,應視情解禁。關於量表性指引的自由裁量問題,指引都存在一定自由裁量權的問題,量表性指引或者一些明確規定數量(XX年以上)的指引,其自由裁量往往體現在方針的適用上面,而不是已經規定的「量綱」上面,指引往往多有列出比較例外的情況令不符合一般條件的一些特例,能夠適用這些而收錄。--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4月1日 (三) 12:04 (UTC)
我的一個問題
[編輯]- 請評論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存檔/2020年4月#關於修改方針的框架。謝謝。Camouflaged Mirage(留言) 2020年3月22日 (日) 08:55 (UTC)
- 我發現超級王閣下的問題比較好答一些,我先答下一個了,答完就回頭了來。--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3日 (一) 07:42 (UTC)
- 就補充一題,您認為您能填補現有管理團隊的那個缺口?Camouflaged Mirage(留言) 2020年3月23日 (一) 12:26 (UTC)
- 我發現超級王閣下的問題比較好答一些,我先答下一個了,答完就回頭了來。--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3日 (一) 07:42 (UTC)
- 以下是KirkLU對Camouflaged Mirage君所提有關問題的回答:
- 由於這是目前正在進行的客棧討論,我從我對參與討論編輯提出意見的理解出發來回答這道問題,也有助於減少理解上的偏差。以下的分析內容以3月23日(UTC)及之前存在的討論內容為依據:
- 對提案所涉及現象的認知
- 提案人提出她觀察到以下現象或有一下認知:
- (修訂頻繁問題)提案人認為社群關於方針的修改比較頻繁;
- (新手問題)提案人認為部分修正案的動議人屬於新手,提案時對方針的熟悉尚不充分;
- (個人情緒問題)提案人認為部分修正案的動議人動議修改是出於純粹個人不滿等個人情緒,或者有時候是為修而修;
- (社群負荷問題)提案人認為社群機制已經較難負荷目前的動議頻率;
- 參與討論的編輯對於提案人所提出的現象的認知
- (修訂頻繁問題)綜觀後續討論,沒有編輯對提案人所提出的近期方針修改比較頻繁的事實提出相反的觀點,基本可以認為參與討論的編輯不同程度地認同社群目前的方針修改比較頻繁(或未注意到相關闡述)。
- (修訂討論氣氛問題)儘管沒有對方針修改比較頻繁進行直接討論,但有編輯認為從氣氛上而言與提案者產生的情況並不相符,而提出客棧的主流是「沒壞別修」。
- 本人對於提案人所提出的現象的認知
- (修訂和提案的頻繁問題,個人結論:直觀感覺上有,但實際分析後發現無非映證這種直覺)提案人提出社群目前針對方針修改比較頻繁,由於客棧方針討論的內容長期保持在一定數量,本人主觀上也形成了同提案人一致的印象。考慮到提案人後續的關切較大部分落在穩定性上,可以認為提案人指的是對同一方針的修改過於頻繁。故本人針對維基百科公告欄和維基百科政策簡報中所指的「方針與指引重要變動」的內容進行分析,關注對於同一部分方針指引過去三個月中是否形成了比較頻繁的修改。發現95.45%條款距上次提案已逾半年,90.91%條款上一修訂已逾半年,無法構成「方針修改比較頻繁」。
- (新手問題,個人結論:提案者100%為經驗用戶)在看到提案人提出了「有些新手甚至連方針還沒讀,就走來提案修改方針」的問題後,我同樣根據方針指引過去三個月的情況,發現對提案人和歸納共識、提請公示、討論關閉人的年資分析顯示,年資位列經驗用戶和巡退員及以上的佔比為100%。
- (個人情緒問題,個人結論:純粹情緒僅存在一例懷疑,而「為修而修」從分析上無法體現)提案人認為部分修正案的動議人動議修改是出於純粹個人不滿等個人情緒。個人僅觀察到一項未通過的O7修正案有可能屬於自己的草稿被刪所致,其他未發現因明顯的純粹個人情緒而提請修正的。關於「為修而修」主要指的是無法說明所需修正的問題的,但分析表中的提案都給予了修正理由,從總體上觀察這些理由都是充分的。
- 提案人提出她觀察到以下現象或有一下認知:
- 對提案所涉及情況有關影響或後果的認知
- 提案人提出目前的情況可能導致以下影響:
- 提案人認為方針指引不穩定令編輯們很難熟悉目前最新的方針指引內容,從而使社群難以依從;
- 提案人認為方針指引不穩定不利於社群在對方針的實踐中形成自覺遵守方針的習慣;
- 同時也有編輯為提案者補充道,方針指引的大量修改提案會提升社群的負擔;
- 參與討論的編輯對所涉及情況產生影響的認知
- 有編輯提出,方針指引修改不應該單一從頻繁與否來評價,最重要的是有問題、有修改的理由即可;同時有編輯也指出,無法充分說明理由的提案,通常會被社群否決;
- 也有編輯指出,現有的一些狀況可能會讓本應獲得修改的內容罕於有人提案、難以達成共識、難以獲得修改,並認為修改一定程度上應少設限;
- 本人對於提案人對所涉及情況產生影響的個人分析
- 我能同意如果方針修訂非常頻繁,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確實有可能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包括難以依從、難以形成自覺遵守方針的習慣等方面的不利影響,都有可能會在這種情況下存在。但從實際分析的情況來看,方針修改和提案的量都不能算頻繁(正如前段所提的列表分析中所述的那樣,近三個月修正的條款,90%以上的條款上一次提案或者生效修訂已逾半年),因此不能認定上述不利影響已經產生,或在可以預見的短時間內將會產生;
- 真正使得目前的方針修訂提案量看起來非常大的原因,我個人認為並不是同樣的條款在反覆修改,而是我們社群的方針指引量本身就非常大,而很多條款經歷了半年、一年甚至數年的實踐後確實會暴露一些與實際情況不很適應而需要修改的情況。在這種方針指引量本身就非常大,即使提案人只是針對現有應當討論進一步完善的問題正常作出提案修改,就會使方針修訂提案量達到目前的水平,何況在日常過程中還有一些必要的增修提案提出。但這些並不是提案過多,而是目前整個方針指引的規模所決定的;
- 關於修正負擔的問題,我認為主要兩方面。其一是在討論如何對方針指引進行修正時會消耗一部分社群資源,其二是在對修正後的方針指引進行實踐的過程中也會消耗一部分社群資源。後者的問題,實質上我認為目前不是特別大的問題,因為根據分析來看同一條款的提案間隔普遍比較長(正如以上所述90%達半年以上),社群有充分的時間在實踐過程中比較長期的檢驗,而不用集中社群資源在短期內對一個修正內容進行檢驗,這使得實踐過程中消耗社群資源的量並不大。而關於前者的擔憂我覺得有一定道理,不僅僅是因為基於第二條的分析現在每月需要提交方針區進行討論的提案量確實比較大,其實可能還有一些已經執行了很長時間、也體現出來一些問題、並且這些問題應該得到歸納整理和審視(Review)的方針還沒有獲得提案,所以說為了在目前方針指引條款量比較龐大的情況下實現方針指引比較妥帖合理,對於社群資源的消耗其實從前提案階段即開始了。而相對於目前這樣的工作量,方針指引提案和討論工作的參與者確實比較少一點。
- 提案人提出目前的情況可能導致以下影響:
- 針對以上情況所提出的解決方案
- 提案人的解決方案:
- 提案人提出要為提案議題設定一個框架,即撰寫方方針,提醒提案人應思考有關提案的若干問題,並建議提案人分項闡明關於所提提案涉及的目前的問題、問題背景和解決方案;
- 提案人提出相關的方針可以加修於Wikipedia:方針與指引中,並且客棧在編輯選擇「立即發表新議題」時根據方針和前述的框架進行充分提示;
- 參與討論的編輯對解決方案提出的問題:
- 有編輯提出,Wikipedia:方針與指引是一項「維基百科的程序性方針」,如果對該方針進行上述加修,會違背該方針的程序性性質;
- 也有編輯提出,並不是強制性執行內容不應該定性為方針,而是應該確立為指引和說明;
- 我的分析和結論
- 上述所提出的一部分情況,如方針修訂頻繁、新手編輯提案、編輯因個人情緒而修正方針等,經過上述分析很難被確立為現存情況。但是有一點,即現在有的方針指引修訂工作量比較大,我認為這一點確實毋庸置疑。而由此看到,嘗試通過引導改善提案方式,提升提案效率的提案,雖然不能與提案人最初提出的一些情況相吻合,但是由於方針指引修訂工作量比較大、而參與貢獻者相對捉襟見肘,所以是有道理的。故而我個人確實認為,社群應倡導提案人講明修訂理由和目的;
- 參與討論的編輯提出的有關「程序性方針」的疑慮,和相關內容應列為指引的觀點,我是贊成的。由於方針修訂頻繁、新手編輯提案、編輯因個人情緒而修正方針等這些問題並不在核心問題之列,目前的情況倒是不宜在這方面執行比較約束性的政策,可以以倡導為主,看看怎麼制定一個合理的闡述提醒提案者。除了制定指引以外,我認為提案人提出在客棧頁面也可以給予提示的思路是很好的,我認為內容可以是提醒提案者閱讀相關指引,也可以視情況簡要呈現指引的核心意旨。
- 提案人的解決方案:
- 對提案所涉及現象的認知
- 由於這是目前正在進行的客棧討論,我從我對參與討論編輯提出意見的理解出發來回答這道問題,也有助於減少理解上的偏差。以下的分析內容以3月23日(UTC)及之前存在的討論內容為依據:
- Camouflaged Mirage君的第二個問題和前面的一些問題有一定的相似或者關聯性,其實我認為是一個工作計劃的問題。各位也許都知道我還是比較長時間以來一直在籌備和建設站務案例庫。這部分工作使我閱讀了大量過去的站務記錄,相當一部分記錄甚至可以上溯到十幾年前。閱讀記錄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針對同一類問題觀察之前社群是如何反應、處理站務的行管巡退是如何歸結社群觀點並進行裁決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會發現有一些站務案例在裁決時並沒有給出一定的論述,至少從存檔上來看只能看到結論,那麼這個案例的參考意義就大大下降了。因為大家知道,參考過去的案例並不是只是要看到一個結論,重要的是學習借鑑以前的經驗,看看在過去編輯們提出過怎麼樣的觀點,這些觀點是不是我們囿於目前的討論而沒有想到,這些觀點在現有的條件下是不是適用並有借鑑意義,負責站務的同事們原來怎樣運用方針的。過去的存檔、現有的處理都是我們站務處理的巨大財富,而就目前來看,我知道也有很有心的管理人員確實在注重搜集時下自己處理的一些案例,我希望(請允許我)可以為這個工作做一個牽頭,一方面是進一步倡導起,對站務裁決理由進行闡明的習慣,讓社群了解,讓以後查詢存檔的朋友明白;另一方面就是挖掘出現有這些存檔資源。我想這是我的工作計劃中,相對於現有的管理現況,比較有突破性的部分。
以上是謹答Camouflaged Mirage君的提問。--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9日 (日) 06:58 (UTC)
- 短篇研究批判:這部分分析受到了諸多編輯的關注,感謝大家的關心和支持。在IM平台與多位編輯交流的過程中,有編輯指出了下列分析的漏洞,也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頻率分析的結果為何與直觀感受不同:
- 下列分析缺乏對提案是修訂是大修訂還是相對較小的調整的分析,有編輯指出最近大修訂較以往偏多;
- 下列分析缺乏對近期提案總量與往年同期(或者一般時期的某三個月)提案總量的對比,有編輯指出最近的提案和修訂總量超過同期,分析表後Eric君和蟲蟲飛君的討論頁印證了這一點,這一點我也能贊同。
- 限於時間不能詳細補充,感謝諸位指正,也希望簡要的補充能對大家理解此問題有所裨益。--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30日 (一) 10:02 (UTC)
- 一、(提案並不頻繁,95.45%條款上次提案已逾半年)22項通過提案中,27.27%為有關新增條款的提案;另有36.36%的條款一年以上未有提案,其中27.27%的條款五年以上未有修訂提案;上一提案半年以上一年以下的佔27.27%;綜上即95.45%的條款為新增條款或上一提案已逾半年,僅有1項相隔不足1月;
- 二、(修訂並不頻繁,90.91%條款上一修訂已逾半年)22項通過提案中,除27.27%的新增條款;45.45%的條款一年以上未有生效修訂,其中31.82%的條款五年以上未有生效修訂;上一生效修訂半年以上一年以下的佔18.18%;綜上90.91%的條款為新增條款或上一生效修訂已逾半年,且沒有出現不足修訂不足1月又修訂的情況;
- 三、(年資充分的提案人佔比100%)根據對提案人和歸納共識、提請公示、討論關閉人的年資分析,年資位列經驗用戶和巡退員及以上的佔比為100%,「有些新手甚至連方針還沒讀,就走來提案修改方針」的情況在本分析表中無法得到映證;
- 四、(個人情緒問題無法在本表映證)本表試圖以修改與提案人關係來分析,是否存在提案人出於「純粹個人不滿」提出修改,但無法得出結論;關於是否是「為修而修」,本表對每一提案都列示了「修訂原因」以供參考;
- 五、(社群負荷)本表不具備分析社群負荷的能力;
- 六、(修訂討論氣氛)本表不具備修訂討論氣氛的能力。
提案日 | 該部分 上一提案 |
間隔 | 生效日 | 該部分 上一生效修改 |
間隔 | 方針名 | 修正部分 | 修訂原因 | 修改與 提案人關係 |
提案人 及其年資 |
歸納共識、提請公示、討論關閉人及其年資 |
---|---|---|---|---|---|---|---|---|---|---|---|
2019年10月01日 | 無(此次新增) | 無 | 2020年02月01日 | 無(此次新增) | 無 | 關注度指引 (天體) | 全文 | 升級為指引 | 未提及 | Pecco,經驗用戶 | Sanmosa,巡退員 |
2019年12月07日 | 2009年(存檔未尋得) | 2009|05|06|2019|12|07}} | 2020年01月22日 | 2009年05月06日(升級為指引) | 2009|05|06|2020|01|22}} | 可靠來源指引 | 法律內容 | 對引用法律評論、判決等進行更詳細規範 | 未提及 | だ*ぜ,巡退員;Sanmosa,巡退員 | Sanmosa,巡退員 |
2019年12月21日 | 2019年04月11日(升級為指引) | 2019|04|11|2019|12|21}} | 2020年01月04日 | 2019年05月14日(升級為指引) | 2019|05|14|2020|01|04}} | 關閉存廢討論指引 | 頁面存廢討論關閉的規則4.5 | 消除歧義並使與刪除方針自洽 | 未提及 | GZWDer,經驗用戶 | 蟲蟲飛,管理員 |
2019年12月21日 | 2019年02月21日 | 2019|02|21|2019|12|21}} | 2020年01月04日 | 2019年03月01日 | 2019|03|01|2020|01|04}} | 刪除方針 | 頁面存廢討論的再提交規則 | 使與關閉存廢討論指引自洽 | 未提及 | GZWDer,經驗用戶 | 蟲蟲飛,管理員 |
2019年12月28日 | 無(此次新增) | 無 | 2020年01月15日 | 無(此次新增) | 無 | 快速刪除方針 | F9 | 關於沒有合理使用依據的非自由版權檔案 | 提案人工作 | 廣九直通車,經驗用戶 | Willy1018,巡退員 |
2019年12月31日 | 無(此次新增) | 無 | 2020年01月15日 | 無(此次新增) | 無 | 快速刪除方針 | F10 | 關於可被替代的非自由版權文件 | 未提及 | GZWDer,經驗用戶 | Z7504,經驗用戶 |
2020年01月06日 | 無(此次新增) | 無 | 2020年01月22日 | 無(此次新增) | 無 | 關注度(交通) | 物理線路關注度標準 | 用於判別公共交通物理線路 | 公共交通條目貢獻者 | Itcfangye,經驗用戶 | Sanmosa,巡退員 |
2020年01月10日 | 2018年01月27日 | 2018|01|27|2020|01|10}} | 2020年01月22日 | 2018年04月29日 | 2018|04|29|2020|01|22}} | 刪除方針 | 刪除理由引言 | 加強對「改善頁面優先於刪除頁面」的強調 | 未提及 | Sanmosa,巡退員 | Sanmosa,巡退員 |
2020年01月10日 | 2019年12月22日 | 2019|12|22|2020|01|10}} | 2020年01月22日 | 2019年08月31日(升級為指引) | 2019|08|31|2020|01|22}} | 重定向指引 | 刪除理由 | 配合刪除方針的修訂 | 未提及 | Sanmosa,巡退員 | Sanmosa,巡退員 |
2020年01月13日 | 2019年04月07日(升級為指引) | 2019|04|07|2020|01|13}} | 2020年02月01日 | 2019年04月28日(升級為指引) | 2019|04|28|2020|02|01}} | 關注度指引 (氣旋) | 準則第二條 | 明晰涉及氣象紀錄的問題 | 未提及 | Sanmosa,巡退員 | Sanmosa,巡退員 |
2020年01月17日 | 2013年01月05日 | 2013|01|05|2020|01|10}} | 2020年02月07日 | 2013年01月16日 | 2013|01|16|2020|02|07}} | 討論頁指引 | 排版的縮排規則 | 弱化要求以覆核實際 | 提案人的體驗 | Matt Smith,經驗用戶 | Sanmosa,巡退員 |
2020年01月21日 | 2017年04月25日 | 2017|04|25|2020|01|21}} | 2020年02月08日 | 2013年05月30日(升級為指引) | 2013|05|30|2020|02|08}} | 格式手冊 (版面佈局) | 附錄章節 | 使符合現況並提升可讀性 | 未提及 | KirkLU,巡退員 | Cdip150,管理員 |
2020年01月24日 | 2009年10月23日(升級為指引) | 2009|10|23|2020|01|24}} | 2020年02月01日 | 2009年11月03日(升級為指引) | 2009|11|03|2020|02|01}} | 存廢覆核方針 | 發還操作程序 | 優化程序,便於討論 | 提案人的工作 | KirkLU,巡退員 | Sanmosa,巡退員 |
2020年01月29日 | 無(此次新增) | 無 | 2020年02月23日 | 無(此次新增) | 無 | 新聞動態/重複發生的項目 | 全文 | 列為正式指引 | 指引 | Jyxyl9,巡退員 | Jyxyl9,巡退員 |
2020年01月31日 | 2012年04月30日 | 2012|04|30|2020|01|31}} | 2020年02月17日 | 2014年07月08日 | 2014|07|08|2020|02|17}} | 格式手冊 (列表) | 條目內嵌入人物列表 | 改善過度提列的現狀 | 未提及 | Hjh474,回退員 | Sanmosa,巡退員 |
2020年02月01日 | 2019年02月14日 | 2019|02|14|2020|02|01}} | 2020年02月13日 | 2018年07月02日 | 2018|07|02|2020|02|13}} | 快速刪除方針 | O7 | 避免提速刪或存廢造成條文問題而必須再等6個月 | 未提及 | Sunny00217,經驗用戶 | Sunny00217,經驗用戶 |
2020年02月04日 | 2012年04月30日 | 2012|04|30|2020|02|04}} | 2020年03月12日 | 2014年07月08日 | 2014|07|08|2020|03|12}} | 格式手冊 (日期和數字) | 年月日 | 完善格式規範 | 未提及 | Sanmosa,巡退員 | Cdip150,管理員 |
2020年02月05日 | 2019年06月02日 | 2019|06|02|2020|02|05}} | 2020年02月17日 | 2019年06月18日 | 2019|06|18|2020|02|17}} | 命名常規 | 中文用詞差異 | 改善闡述,減少歧義 | 未提及 | Pseudo Classes,經驗用戶(活躍逾半年);Sanmosa,巡退員 | Pseudo Classes,經驗用戶 |
2020年02月06日 | 2019年07月04日(升級為指引) | 2019|07|04|2020|02|06}} | 2020年02月15日 | 2019年08月31日(升級為指引) | 2019|08|31|2020|02|15}} | 重定向指引 | 分類重定向 | 消除分類重定向有關方針之間的矛盾 | 未提及 | Sunny00217,經驗用戶 | Z7504,經驗用戶 |
2020年02月14日 | 2010年06月16日(新增該條款) | 2013|06|16|2020|02|14}} | 2020年03月05日 | 2010年06月16日(新增該條款) | 2013|06|16|2020|03|05}} | 快速刪除方針 | G16 | 針對介紹相同事物的頁面的修正 | 未提及 | Poem,經驗用戶;Sanmosa,巡退員 | Sanmosa,巡退員 |
2020年02月25日 | 無(此次新增) | 無 | 2020年03月06日 | 無(此次新增) | 無 | 機械人方針 | 機械人用戶頁 | 避免可能的遭到錯誤更改的影響 | 未提及 | Temp3600,巡退員 | Stang,行政員 |
2020年02月25日 | 2018年12月30日 | 2018|12|30|2020|02|25}} | 2020年03月08日 | 2018年11月01日 | 2018|11|01|2020|03|08}} | 快速刪除方針 | G5 | 改善作業流程以便於管員處理和編輯的參與 | 提案人的工作 | KirkLU,巡退員 | Z7504,經驗用戶 |
提案日 | 生效日 | 提案條款 | 修訂原因 | 修改與 提案人關係 |
提案人 及其年資 |
歸納共識、提請公示、討論關閉人及其年資 |
---|---|---|---|---|---|---|
2019年12月28日 | 2020年01月15日 | F9 | 新增關於沒有合理使用依據的非自由版權檔案的條款 | 提案人的工作 | 廣九直通車,經驗用戶 | Willy1018,巡退員 |
2019年12月31日 | 2020年01月15日 | F10 | 新增關於可被替代的非自由版權文件的條款 | 未提及 | GZWDer,經驗用戶 | Z7504,經驗用戶 |
2020年02月02日 | 未通過 | O7 | 草稿生活忙碌,來不及編寫 | 提案人的體驗 | KSroido,經驗用戶(活躍期約1年) | Sanmosa,巡退員 |
2020年02月01日 | 2020年02月13日 | O7 | 避免提速刪或存廢造成條文問題而必須再等6個月 | 未提及 | Sunny00217,經驗用戶 | Sunny00217,經驗用戶 |
2020年02月03日 | 2020年02月14日 | G13 | 難以界定機翻和人翻 | 未提及 | Poem,經驗用戶;Sanmosa,巡退員 | Sunny00217,經驗用戶 |
2020年02月14日 | 2020年03月05日 | G16 | 針對介紹相同事物的頁面的修正 | 未提及 | Poem,經驗用戶;Sanmosa,巡退員 | Sanmosa,巡退員 |
2020年02月14日 | 尚在討論 | A5+A7 | 分解A5的內容,使令清晰 | 未提及 | Poem,經驗用戶;Sanmosa,巡退員 | 尚在討論 |
2020年02月25日 | 2020年03月08日 | G5 | 改善作業流程以便於管員處理和編輯的參與 | 提案人的工作 | KirkLU,巡退員 | Z7504,經驗用戶 |
2020年03月08日 | 尚在討論 | A2+A6 | 排除編輯持續時間內的情況 | 未提及 | Poem,經驗用戶 | 尚在討論 |
2020年03月13日 | 2020年03月21日 | A5 | 擴增歷史頁面和非常相似的情況 | 未提及 | Poem,經驗用戶;Sanmosa,巡退員 | Sanmosa,巡退員 |
2020年03月21日 | 尚在討論 | R8 | 考慮標題筆誤的重定向的情況 | 未提及 | Emojiwiki,經驗用戶 | 尚在討論 |
- {{建議}}:好像漏了很多,如[2]、[3]、[4],我覺得重點不是「新手老手」問題,所以可以加上「提案解決甚麼問題」一欄,這樣可以更瞭解這些提案是為了解決一些問題,還是「為改而改」,因為修改方案的情況非常頻繁,詳見維基百科:維基百科政策簡報/存檔/2020.01.02,裏面羅列了大量方針被修訂,我在懷疑這樣頻繁地修改方針,如果很多都是「為改而改」,提案那案多,修改那麼頻繁,社羣能否熟悉及瞭解,甚至適應那麼頻繁的修訂?您對這問題有何看法?--蟲蟲飛♡♡→♡℃※留言 2020年3月27日 (五) 03:08 (UTC)
- 分析了一半哈哈哈哈哈,文字稿我還寫了一半留在手頭。我不如先給您個暫時的預設性的結論,我猜測其實單個規則的修改沒有那麼頻繁(因為整篇方針的修改肯定是頻繁的,所以才在比較單個 規則兩次生效修改的時長),分析到目前似乎沒有發現同一規則「反覆橫跳」,方針穩定性可能不成問題;然後看看再提案的頻繁程度、社群承載力等問題;但是我總覺得鼓勵提案者講明問題肯定是好的,翻及修改方針的提案,偶有發現問題沒怎麼闡述明白的。但總之整個前後邏輯我還在思考和撰寫,這個表只對一部分論述有作用。啊,就是,求稍等。馬上馬上哈哈哈哈哈哈哈。--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7日 (五) 03:51 (UTC)
- 總之,這個問題要細緻研議一下,我手頭的文本里有一條,就是直覺上我也感覺,最近蠻多CSD規則修改的,每次進客棧都能看見不少討論。但是討論涉及到了方針穩定性,其實就比較具體了,具體到比如說A5,此次修改距離上一次生效修改是不是時間間隔很短,可能就是要靠分析。因為每個人直覺我猜會有不同,基於具體情況分析可能更容易達成共識。--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7日 (五) 03:57 (UTC)
- {{ping|KirkLU}}抱歉佔個空間,有什麽理由令你覺得Emojiwiki是經驗用戶?--Wright Streetdeck . HKers 加油! 2020年3月29日 (日) 06:34 (UTC)
- 沒關係沒關係,分析表的問題就在這裏聊是可以的。由於這裏案例量特別大,所以做一個粗略判別,除了巡退以外,如果活躍期約一年以上的,一般考慮到對方針指引都熟悉到一個程度了,因此可以考慮按按經驗用戶計算。表格中還有兩例活躍期為一年和半年的,考慮到活躍期問題可能大家有疑慮,也做了標註。這種判別是比較粗略的,但是考慮到大多數提案者和提公示者都是大家相當熟悉的用戶,即使連同您提到的Emojiwiki君,和兩位年資更短一點的朋友都不列為經驗用戶,經驗用戶的佔比尚在90%以上,上述分析的結論也大致不變。不知道是否能解答您,關於經驗用戶分析表中判別粗略性的問題。--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9日 (日) 06:58 (UTC)
- 好,希望可以回答下面。--Wright Streetdeck . HKers 加油! 2020年3月29日 (日) 07:03 (UTC)
- 沒關係沒關係,分析表的問題就在這裏聊是可以的。由於這裏案例量特別大,所以做一個粗略判別,除了巡退以外,如果活躍期約一年以上的,一般考慮到對方針指引都熟悉到一個程度了,因此可以考慮按按經驗用戶計算。表格中還有兩例活躍期為一年和半年的,考慮到活躍期問題可能大家有疑慮,也做了標註。這種判別是比較粗略的,但是考慮到大多數提案者和提公示者都是大家相當熟悉的用戶,即使連同您提到的Emojiwiki君,和兩位年資更短一點的朋友都不列為經驗用戶,經驗用戶的佔比尚在90%以上,上述分析的結論也大致不變。不知道是否能解答您,關於經驗用戶分析表中判別粗略性的問題。--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9日 (日) 06:58 (UTC)
- 就政策簡報的部分我必須提醒一下,2月號有這麼多的修訂提案其實是特例。依據存檔資料來看,上次有此等多的修訂提案已經是2018年8月的事了,而且是曇花一現,一直以來客棧的每月提案數量基本都維持在高峰期四分之一的穩定水平。——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3月29日 (日) 09:57 (UTC)
超級喵的問題
[編輯]因為以前和閣下交流不多,所以這次投票我選擇棄權。儘管如此,我還是希望閣下回答兩個(三個?)問題:
- 閣下可以做出保證如果一段時間內(以最後一次編輯起至{{abbr|機械人|也包括MCC}}以{{tl|inactive admin}}通知您為止的期限)不活躍,就自行辭去管理員職務嗎?或者,能否至少保證不會為保留管理員資格而像過往個別管理員一樣續命?
- 您認為中文維基現在的自動確認用戶要求是否太低?您是否認為應效仿英語維基引入擴展確認用戶級別(至少達到註冊滿30天且編輯滿500次)?順便請解釋贊同或反對的原因。
謝謝。--🏊I'm the winner🥇you're the loser🥛 2020年3月22日 (日) 10:17 (UTC)
- 以下是KirkLU對Super Wang君所提有關問題的回答:
- 可以保證不續命和有長期不活躍情況下請辭,我想這不僅是您,也是很多編輯期待的。
- 您提的這個問題,我感到隱含了很多可能的方案在裏面,請允許我粗略分析一下。
- 其一,我們稍微確認一下,這裏的各類用戶組的特點及其背後的含義:
- (中文維基百科)自動確認用戶組:可被視為註冊用戶上一級的用戶組,要求註冊用戶註冊達7天並編輯達50次,該用戶除了繼承註冊用戶的所有權限外,還獲得了的八項權限,分別是:
- 查看詳細過濾器日誌(abusefilter-log-detail);
- 不受基於IP的速率限制(autoconfirmed);
- 編輯半保護頁面(editsemiprotected);
- 移動一個未被保護的頁面(move);
- 上傳多媒體文件(upload):主要指的是本地的合理使用圖像,包括允許可以覆蓋現有文件進行上傳(reupload);
- 在加入外部連結時不需要再通過驗證碼驗證(skipcaptcha);
- 不受限制於部分過濾器:根據我對過濾器正則表達式的檢索,約有30個過濾器是面向非自動確認用戶的;
- 不需要再被強制顯示預覽才能保存修改後的頁面;
- (英文維基百科)自動確認用戶組:與中維自確不同,沒有準確的要求,但一般來說建立4天以上且編輯達10次會被考慮為自動確認(precise requirements for autoconfirmed status vary according to circumstances, most English Wikipedia user accounts that are more than four days old and have made at least 10 edits),除了上述八項權限的拓展規則和中維一樣外,在英維中創建主空間頁面(createpagemainns)的權限也需要自動確認才能持有,非自確用戶則會被導向指導條目建立的一個特定頁面 (users without this right are redirected to the Article Creation Workflow landing page)。
- (英文維基百科)拓展確認用戶組(Extended confirmed users):在權限列表上,該用戶組並無單獨的地位,而是屬於自動確認用戶組的一種拓展形式,僅多了編輯拓展確認保護(extended confirmed protection)頁面的權限,要求註冊用戶註冊達30天並編輯達500次。該用戶組本是為處理仲裁事務和社群事務設立的(This group was primarily created to deal with specific arbitration remedies and community issues; the arbitration committee has since left community-use decisions up to the community.)。現在使用的目的是與拓展確認保護機制配合,在半保護失效時使用(Where semi-protection has proven to be ineffective, administrators may use extended confirmed protection to combat disruption)。
- (中文維基百科)自動確認用戶組:可被視為註冊用戶上一級的用戶組,要求註冊用戶註冊達7天並編輯達50次,該用戶除了繼承註冊用戶的所有權限外,還獲得了的八項權限,分別是:
- 其二,我認為如果能充分回答一下問題,確認機制的變動應當會得到廣泛贊成(以下註冊用戶簡稱RU,自動確認簡稱AC,拓展確認簡稱EC):
- 是否要學習英文維基,將創建主空間頁面的權限從RU縮到AC,如是則應論證,RU創建的許多條目已形成問題,經條目創建引導機制能解決這個問題;
- 是否要直接提高AC的門檻,如是則應論證,現有的門檻對於上述八項權限中的所有或多數均過於低;
- 如只能論證僅僅是現有的門檻對八項權限中的一項或少數幾項過於低,則可考慮建立門檻較高的EC,並將這些權限上縮到EC才能獲取;
- 是否要建立拓展確認頁面保護機制、建立門檻較高EC將編輯這些頁面的權利授予EC,如是則應論證,有相當數量的半保護頁面仍然受到嚴重困擾,而只要適當提高門檻就能緩解這些困擾。
- 我個人目前仍然不贊成是因為我目前拿不出論證以上一條或數條方案的成熟邏輯,但是一旦確實能夠論證以上一條或數條,我是贊成採取對應方案的;如果一系列事實表明,上述某一條或數條是有機會論證的,我認為我們可以一起在客棧討論研究一下。
- 其一,我們稍微確認一下,這裏的各類用戶組的特點及其背後的含義:
- 以上粗略回答了User:Super Wang君提出的問題,也供各位編輯參考指教。--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3日 (一) 12:00 (UTC)
Z7504的問題
[編輯]- {{ping|KirkLU}}個人可以確定,您是20年第一位挑戰申請管理員的(敢說您不怕死阿)。當然,根據以前提問,要不要回答都是您可以自己決定的,其中也含有一些老問題了(比如複製的問題),如果真的認為問題很過時也可以不要回答(只是如果都不回答,可能得到的支持票會比較少就是了)。
- 您認為「三個問題的回答」回答的幫助有多大?明知道別人都還會加問問題為啥一定要回答這三個問題?
- 您對互助客棧的使用感覺如何?如果當您提的互助客棧提案都不會通過或有異議時您會怎麼想?請至少說個100字對於互助客棧的使用感覺,以及提案假設都不會通過或有異議的感想。
- 一般的人並不會考慮這個介面管理員(或稱技術管理員),那您會考慮申請介面管理員嗎?
- 老問題:Aotfs2013和ArthurLau1997的管理員投票結果試比較下,如果是您會怎麼看待? 會如何去跟行政員溝通商量是否延長投票期限之問題? 如果結果在臨近80%當選或落選(比如79.5%或80.5%),您會要求延長投票期限嗎?
- 管理員喔,不得不說,近期有一種覺得如果連管理員都不知道怎麼處理就會擺爛不理會的情況,比如有提報VIP的破壞,卻因為沒有正常顯示管理員就懶的處理(居然就連機械人都不存檔了)。又或者存廢討論積壓嚴重所以導致讓別人覺得管理員就是懶得處理存廢等等,尤其公告欄模板有時也會出現積壓處理的請求。那麼認為身為一個管理員,覺得要跟其他管理員一樣就擺爛不管就好還是想要積極處理事務,為什麼?那您認為在公告欄顯示積壓處理的請求妥當嗎?
- 您會不會希望維基百科恢復zh版用戶查核投票的權利?為什麼?
- 「太長不看」的觀念,對於您來說主要是什麼太長會不想看?
- 您認為管理員會不會濫權?那麼您認為管理員會不會翻舊帳甚至拿此壓人呢?
- 您認為管理員會不會都要求人去熟悉可能含有bug的方針(背這些方針更不是來維基百科的義務),比如保護方針的「高風險頁面」問題,維基百科很愛把這種沒有定義出的「幹話」保留,問題是管理員也沒什麼了不起的阿,管理員也都曾經是新手,憑什麼都得要求別人去背這些可能含有bug的方針並熟讀這些內容?
- 您對於維基百科的共識是什麼?您認為維基百科的共識會容易達成嗎?如果同前面第3題有關互助客棧的問題,如果當您提的互助客棧提案都不會通過或有異議時,您會不會認為是別人刁難您的提案?會不會因此後悔浪費在互助客棧討論所浪費掉的時間?
- 您對於互助客棧現在風氣大多數都先以「沒壞就不要修」先搬上枱面有什麼感想?如果大家都不想修改條文為啥互助客棧還要保留呢?
- 如果此次申請沒過會否考慮第2次申請?
以上,就這樣了吧。要不要回答都是您可以自己決定的,支持票一定給,畢竟管理員是不是真的會濫權,是要真的當上管理員才看的出來。--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0年3月22日 (日) 10:05 (UTC)
- 先開個玩笑,我之後會依次答下來,大家問題比較多。玩笑:我看成20年來(二十年來)第一位,嚇得我呀哈哈哈哈哈哈哈。--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2日 (日) 10:09 (UTC)
- 沒,已經習慣例如2020年就講「20年」了,100年後的2120年雖然也是定義為「20年」,不過那時肯定已經掛了或者退出維基百科了(即便真的還活者至少也100歲了)。--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0年3月22日 (日) 10:11 (UTC)
- 維基百科到現在都沒成立滿20年{{笑哭}}--🏊I'm the winner🥇you're the loser🥛 2020年3月22日 (日) 10:18 (UTC)
- 沒,已經習慣例如2020年就講「20年」了,100年後的2120年雖然也是定義為「20年」,不過那時肯定已經掛了或者退出維基百科了(即便真的還活者至少也100歲了)。--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0年3月22日 (日) 10:11 (UTC)
- {{outdent|3}}反而我們有生之年應該可以看到民國120年有管理員上任吧{{滑稽}}--🏊I'm the winner🥇you're the loser🥛 2020年3月23日 (一) 09:13 (UTC)
- 以下是KirkLU對Z7504君所提有關問題的回答:
- 三個問題我個人覺得,其中第二個問題應當是一個偏向於純分享型的問題,類似於分享對於維基百科的感情,或者一些比較私人的體悟,從站務選任的角度上來說,這個問題倒是不是非常重要;另外兩個問題比較重要,我認為:
- 首先,這兩個問題展示了申請人在處理站務上的一個大致意願,即願意處理哪方面站務;
- 其次,這兩個問題展示了申請人在處理站務上的是否有一些自己的計劃和打算,聯同處理意願,都是基礎性的內容,應當跟大家說明;
- 再者,處理編輯衝突、調停爭議是管理員工作中的一項非常重要、又很有挑戰的內容,申請人的過往經歷和自己的處理想法、思路,有助於讓社群了解到,申請人在處理這方面問題上的能力;
- 從程序上來說,這是提醒潛在的申請人,如果要申請成為管理員,應當至少對這些問題有比較成熟的想法;
- 從純效率角度來說,重要的基礎性問題,與其讓參與人事任免投票的編輯一一來問,不如事先做統一回答,減少重複提問、重複回答;
- 最後,這兩問的回答會幫助社群建立基礎印象,也常常會成為社群後續提問的基礎,因此綜上所述,三問傳統的保留是有一定內在原因的。
- 我認為客棧目前是一個無可替代的方案,主要在於他有幾點特性:
- 首先,客棧在維基中幾乎具有最高的公開性,他並不同與討論頁或其他站務頁面,客棧討論的很多內容會加入通告板,而現有的通告板又在技術支持下會將新的通告轉發到維基百科的即時通訊平台,正如我在蟲蟲飛君的回答中所說的那樣,共識形成的一個基礎是在討論時「採取了適當措施,使得關切或可能關切該問題的各方了解到有這樣一個討論正在進行」,而客棧目前最充分地提供了這樣的條件;
- 其次,客棧擁有比較高的集中性,各種類型需要社群討論的內容都會分類聚集於此(包括條目、方針、技術等),編輯們能夠很方便地在客棧看到正在進行的討論的全貌,能夠比較方便地加入他想加入的一個討論;如果一位編輯想參與討論,他也一定會首先想到客棧;
- 當然,客棧目前也有一些我認為的缺點,比如,如果客棧的每一個話題都能單獨關注,那麼對於最終某一個議題的動態可能會有更多好處;
- 至於收到提案被提異議或不通過。其實被提異議太多普遍了,一個方案從提出到實施,正是在一系列異議提出並再修改中完善的。而不通過,就我個人來說,拋開一些零星提案,就算是系統性一步步進行的提案,也會有不通過的時候。我近期建立的User:KirkLU/Policy從設定開始也只是記錄通過的提案,往往不通過不是結束,而是進一步修改的開始。
- 這也許是個複製問題?(猜)如前所述,「不參選界面管理員,但有意願之後慢慢不斷補上技術短板」,之後會努力來補選上界管(其實補選界管應該也是對技術學習成果的評估)。
- 首先我是非常羨慕高支持率高票當選的管理員,畢竟社群信任對於管理員來說非常重要。對於上述兩個個案中,行政員對於是否要延長投票的問題,不僅給予了裁定,還對裁定進行了比較充分的符合方針的解釋說明,我認為這些解釋說明是合適的,是行政員綜合當時情況給出的合理判斷,進行這樣的判斷也是方針賦予行政員的自由裁量權,應當給予尊重和支持。關於RFA臨界時的一般傾向,我認為我會溝通動議延長投票,「85%當選」與「100%當選」的差別是,前者要帶着「85%的信任」用實際的站務操作來爭取更多的信任,臨界是也是一樣,向社群爭取一個證明自己值得信任的機會,我想大概是這樣。
- 噢,您提到的這一筆,我交互式歷史瀏覽前後翻了蠻久,確實後續有不顯示的情況,這樣的疏漏確實應該彌補。以至於談到積壓問題,特別是您提到存廢積壓,因為做巡退就對存廢這塊關注不少(不像VIP這邊可能相對少一點,存廢應該可以說是巡退參與的一項比較高頻的工作),了解一些您所說的存廢積壓的情況。包括前面給Eric君的分析中,很多積壓我都有分析到,關於存廢這部分,我提到說三塊原因:(高頻)每天由編輯逐個提交頁面存廢討論一般不少於15個,再加上一般有10個左右集中提報的關注度到期;(繁雜)除了有侵權嫌疑的條目外,如果要儘快而準確地結案的話,有關於關注度的問題一般也需要主動去搜尋來源,另外一些頁面不是簡單刪除或保留而也許需要做修改、合併等等;(富有爭議)因為涉及到大家辛辛苦苦創建的條目是否存在的問題,討論一般會比較激烈,需要適時進行調和,並且有時候涉及的方針適用有點左右為難,多種理由皆有一定道理。我腦子裏在想,存廢討論的問題,因為我事前相當於已經做了不少基礎性的工作,包括積壓原因分析、包括站務案例庫,我想是不是有更合適的方案降低積壓。一個就是目前大量關注度到期的問題、部分提報到存廢正頁(因為侵權本來是單開頁面的嘛)的侵權,我一定努力去做一個查證然後比較立即的處理,相信這一塊一定能夠降下來。對於你問題提到的在公告欄顯示積壓處理請求,其實我做巡查員一直蠻推崇巡查員線下社群聚集起來,然後疑難巡查等一下疑難問題可以討論一下,因為有時候巡查員就是一個人自己吃不太準,所以不敢點巡查;包括有積壓的情況可以隨時交流(其實這兩天巡查積壓,Telegram主群還是有在直播的,然後因為近期有一系列類型非常相似的條目,大家也在交流這些條目的共性的點、需要查證的點在哪裏),可能大家的反應都比站內快很多。但是,我雖然覺得對前面這種機制是比較不錯,但是這種機制有時候聯繫不到所有的人,這兩天大家也看到了巡查積壓是有在公告欄提掛提醒的,我覺得這種提掛還是應當在妥當範圍內的,積壓比較厲害的時候應該相當於通知大家。而且我們的公告欄現在技術支持也很好,一旦有更新,公告的內容也會跑到站外的交流群里。只是有一點,這個提醒積壓的公告不能長期掛,就像我前面對「支持」、「反對」模板使用的一個觀點一樣,可類比ICU的警報在設計時要求有一定的警示性,但不能過於飽和,否則反而使醫護長期麻痹在警報聲中、降低警惕性。我們利用公告欄,號召大家處理積壓不能作為常態化手段,這也是肯定的。
- 比較希望啊,因為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的用戶查核流程就長了很多,由於翻譯過去也是需要佔用大家一定時間嘛,所以就要現在站內判斷可行性等,然後大家討論覺得可以以後,再翻譯送交並等待查核,結果回來以後還要再從元維基貼回來。這其中額外消耗的資源肯定是比較多的,速度上也不如在本地快,溝通上由於語言問題也不是那麼暢快。
- 我是大致贊同論述中所說的,條目過長、方針過長、討論過長會有不利(哈哈哈,我看到還嘲諷了一波:本論述對應的英文版就很長;本論述對應的葡萄牙語版就比這個版本短很多)。論述也給出了解決方案,比如說條目中適當分段、方針採用點列和粗體的方式等等,這些對於討論同樣適用。我確實認為文字內容最好的是理出清晰的邏輯線,層層分點展示,不要一大段內容堆積在一起。一條一條讓人逐步理解一個複雜的內容,一定比一桶水全部一次性倒下去效果好。這裏我順便再提一下前面回答過程中提到的一件事,就是現在方針指引中規定、建議、舉例等等混合度比較高,好處是能讓新手更加形象化的掌握(對吧,你只有一條規定,清晰是清晰了,但是乾巴巴的),但是壞處就是特別長。我前面提到我個人是建了個方針庫,私下裏正在把一些方針整理成比較適合在站務處理過程中查閱的點列法例制式,這個庫的內容建立之初的本意是無意替代現有方針,因為正如剛剛所述現有的方針闡述範式有其優勢,只是希望為各位從事站務工作的朋友提供一種不再讓人感覺過於「太長不看」的選擇。當然這個工作也是需要長期下功夫,目前還在初期試驗,看合不合適,效果如何。
- 第八題這裏有個賓語的問題,我個人理解這裏的「管理員」是有兩種比較可能的句意,第一種是您詢問我如果我當選管理員之後會不會出現題干中所述的情況,第二種是您詢問我管理員中會不會存在題干中所述的問題。從回答充分的角度來說,我兩種可能性都回答一下。首先是我個人會不會濫權和「翻舊賬」(Wikipedia:翻舊賬),這一點我可以跟大家承諾,如果申請成功我不會濫權,也不會翻舊賬壓人。我會一直秉持在處理站務的過程中,從方針指引和共識的角度出發,從各個角度對於一些可能的理據進行查證,而不因人設事。而關於管理員的集體中會不會有人出現這樣的情況,我是比較相信大家的善意,雖然不能替其他編輯保證,但是我向諸位倡導如下並相信能在站務工作中獲得大家的響應:我是比較能夠理解各位編輯在條目編輯或者站務處理的過程中有不同的觀點和視角,所以很自然的有一些爭論,甚至我知道有些編輯還是蠻生氣的(當然,每個人都會有生氣的時候),我覺得比較好的大概是大家能多交換視角、全面考慮儘量多地達成共識,即使有些問題解決不了,也應該了解站務的一個問題也僅僅是一個問題而已,管理員作為申請信任的負擔者,尤其不能在站務問題上針對人濫權或者翻舊賬。如果剛開始沒有參與討論的管理員,如果時機合適,適時幫大家一起減少爭議形成共識我覺得是很好的。
- 第九題感覺也是同第八題是一個系列的問題,由於前面也說過,首先是賓語兩意的問題嘛,我也是分兩種情況都做出回答。首先我自己,關於對待新手對方針指引的熟悉程度的問題,我覺得問題提的沒錯,我們管理員不能對新手有過分嚴苛的要求,我也向大家承諾對新手友好。我這裏再舉一個切身的例子:因為大家都知道我是一種在推動格式手冊的修改嘛,我前面也提了很多,我本身一直覺得格式手冊的可讀性確實相對低(我會繼續推,因為工程浩大,共識要一點點達成),這就造成了我們的新手可能沒法很快上手。那天一位活躍不足一個月的新人,說寫的條目希望我去評審一下,現場在這裏:Talk: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大家看到我到現場以後列了8個格式上的問題,但還是投了一票支持票。因為其一我覺得,我們格式手冊可讀性比較低的話(甚至某種意義上也可以像題干所說的一樣,有bug嘛),要求新手完全把握實在太苛刻了;其二我覺得這位編輯,寫成這個程度應當說已經比較符合要求了,而且態度顯著善意,我相信我把8點列出來以後他一定會修改起來(事實也是如此)。我再回去看的時候,其實還看到另外兩處格式上的不妥,我就自己動手改掉了,就這樣我認為就有了一篇不錯的DYK,更有了一位很有熱情的新人。我覺得不僅觀點上支持這個觀念,行動的經驗上我也努力在支持,一方面是要把方針完善起來,一方面也是善待新人。談到我們管理員的集體,我還是那樣,我是比較相信大家的善意,雖然不能替其他編輯保證,但是我向諸位倡導如下並相信能在站務工作中獲得大家的響應:我們要積極考量方針的一些實際問題,多諒解、鼓勵、引導新人。
- 請允許我引用一下前面的回答,前面的回答還是相當詳盡的:
- (對共識的理解)對共識的理解主要還是來自於關於共識的方針,從理論層面上講,大致不需要額外的定義。雖然方針有着理論定義,但是實際操作層面實質上存在着一系列判斷,並沒有一個絕對普適的標準,但如果要稍微概括闡述一下,我自己對共識的大致重新概括一下,共識大體上應具備下列特點:
- 關於一種問題和解決這種問題的方案及提出這種方案的原因得到了大致明確的闡述,其清晰程度達到了,假設此刻該方案被一致同意並要立即付諸操作,實操過程中已經不會出現令執行者出現大的疑惑或需要比較多澄清的情況;
- 採取了適當措施,使得關切或可能關切該問題的各方了解到有這樣一個討論正在進行,並提供充分的時間,使得願意表達觀點的各方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
- 要被認定為共識的觀點,應當獲得多數人支持,重大修改更應獲得絕大多數同意;
- 反對方已經不再有新的實質性意見以供回應或提出疑問;
- 討論時提出的問題已經得到了清晰的回應,即使有些問題或弊端不會得到解決,也有回應指出了為什麼在權衡利弊之下,這些問題或弊端的繼續存在是合理的(畢竟沒有什麼事情是沒有弊端的);
- 在上述的基礎上,仍需回顧一下,有沒有做到對少數意見中的一些比較重要關鍵的內容作出充分考量,必要時作出妥協。
- (共識達成的難易)即使大致上要符合以上種種條件,共識達成並沒有絕對的難易。就我記錄的通過的方針修訂來說,修改比較大的、比較複雜的填就需要耐心和努力才能達成共識,比較小的修改就比較容易。
- (對異議或不通過的理解)不會覺得刁難,就我的經驗來講往往是有一段時間可能提案操之過急。異議和不通過是有價值的。還是如第三問回答的那樣,一個方案從提出到實施,正是在一系列異議提出並再修改中完善的。而不通過,就算是系統性一步步進行的提案,也會有不通過的時候。往往不通過不是結束,而是進一步修改的開始。當然即使後續取消繼續提案,也是有價值的,至少映證了一個想法的可行性。
- (對共識的理解)對共識的理解主要還是來自於關於共識的方針,從理論層面上講,大致不需要額外的定義。雖然方針有着理論定義,但是實際操作層面實質上存在着一系列判斷,並沒有一個絕對普適的標準,但如果要稍微概括闡述一下,我自己對共識的大致重新概括一下,共識大體上應具備下列特點:
- 我在WP:沒壞別修中添加的論述,現在已經由其他編輯移動到WP:對「沒壞別修」的誤解中了,我在這裏引述一下我當初寫的論述,應該能回答您的問題——「沒壞別修」不應當成為反對某項提議的唯一理由。因為一個「問題」是否真正構成需要被解決的問題可能是有爭議的,所以提出反對意見的編者還應當同時適當論述,為何提議者所提的問題並不是一個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僅僅使用「沒壞別修」來作為闡釋自己反對的理由。
- 真的運氣不好落選的話,下次還是看精力在定奪。因為您也看到了,如果要非常充分、詳細地回答大家的問題還是非常耗費腦力和體力的。80個以上的問題,平均每個問題我想平均100字可能是不止的,回答起來確實是很大的考驗。
- 三個問題我個人覺得,其中第二個問題應當是一個偏向於純分享型的問題,類似於分享對於維基百科的感情,或者一些比較私人的體悟,從站務選任的角度上來說,這個問題倒是不是非常重要;另外兩個問題比較重要,我認為:
- 以上謹答Z7504君的問題。--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9日 (日) 08:16 (UTC)
- 雖然上面是說「要不要回答都是您可以自己決定的」(支持票也給了),果然,已經花了幾天的時間思考後答完了。不過不好意思,只想加問三個像是在問維基百科倫理的問題。{{ping|KirkLU}}第一,如果您幸運獲選管理員,您認為管理員要做的事情真的會比一般用戶還多(或者多很多)嗎?第二,您認為管理員真的會比一般用戶講話還有文明嗎?第三,假如當上管理員一段時間後突然發現自己的編輯次數居然比當上管理員前的次數還少,有的管理員用戶也會為了保留管理員資格,所以可能久久編輯一次藉此中斷「連續6個月都無編輯」而繼續保留管理員的情況。如果您也突然想到自己當上後會變成都不編輯的時候,您會考慮這樣子做,還是會想過自行請辭?--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0年3月29日 (日) 14:50 (UTC)
- 追問收悉,追問問題大致排在其他用戶的首輪提問後,以便沒有一題被回復的編輯能早點獲得回復,之後一定趕緊來答,感謝諒解。--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9日 (日) 15:37 (UTC)
- 感謝您的追問,首答問題結束才來讓您久等。首先,目前的站務積壓情況來看,管理員需要完成的事務我認為將會比單純作為一位編輯來得多,我對此有上述認識並有心理準備。其次,在遵循一般方針的問題上,「管理人員不應該有什麼大不了」,文明和互相尊重本身是協作計劃的靈魂之一。最後,如給Super Wang閣下的回答一樣,我可以保證不續命和有長期不活躍情況下請辭。--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4月1日 (三) 12:04 (UTC)
- {{ping|KirkLU}}閒聊一下(不是詢問的問題),因為呢管理員之後的人要參選都會越來越難選。支持票也說嘛,問題回答再多再好您也不會因此多獲得幾張,每個人就是只能投一張而已。再加上10幾年前的管理員沒記錯都紛紛退出維基百科了,也因此zh版管理員個人論述頁認為將會趨近於0的狀態。要怪誰呢?要怪zh版標準比en版嚴格嗎?zh版是80%,en版門檻聽說比較低。有自知之明的人十之八九是不會想再選第2次甚至以上的吧?反正呢,現在想選的人不會很多(介面管理員更是每個選管理員的都沒有要選的意思),加上前面選上的人可能10年、20年內會紛紛退出這個職位,到時候就算不是0也可能只剩10幾到50幾個管理員而已。{{建議}}您想好再考慮是否真的在至少3個月後再選第2次吧。另外,個人認為擁有巡查豁免權的維基人實在沒有必要,因為這個並不代表您破壞維基百科而成了一張免死金牌不會封禁,所以拿了1年之後想想,乾脆就不要了。--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0年4月1日 (三) 13:53 (UTC)
- {{ping|Z7504}}您好,歡迎閒聊。我閒聊也想分點,真是奇怪的習慣,分就分吧:
- 雖然說是閒聊,但是界管沒要選還是跟大家抱歉,我是C/C++/Python專業戶;當然一再承諾的是,若這次當選我會去學一陣子,熟練了去選界管;
- 我自覺作為候選人很重要的是,是認識到管理員在行權時本質上是執行社群的共識,管理員具有的是社群信任承擔者、社群共識執行者的身份,所以寬嚴與否,最重要的是尊重社群的意向。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有很多種,我們今天選擇的是社群認為合適的那一種。
- 我今天回答那麼多的問題,就是為了向社群充分揭示我的管理理念、思維方式。如果說答100個問題有什麼秘訣,不是思考籌劃每天答多少,而是把一個問題答好、答到自己滿意、再答下一個。
- 同時我的回答也是一種承諾。我跟大家闡述自己理念的過程,其實也是答應大家,如若當選,通過站務案例庫,通過各種方式,把自己的溫和包容、自己所認識的原則底線,把自己一直追求的務實理性、理據透明、服務後人帶給社群。
- 如果落選,Z7504君建議我說「想好再考慮是否真的在至少3個月後再選第2次吧」。我想是確實這樣,不是為獲權而獲權,不用掐著90天表,然後到了期限一定要再來一次。其實,我的想法和最初回答如果落選時的問題時絲毫沒變,就是「不預測未來」,我想是這樣:
- 一個是尊重社群的意向。人不能太多自負,溫和包容、務實理性、理據透明、服務後人只是我自己的表述,對社群來說這種理念也可能是優柔寡斷、過分調和等等。社群對於自己需要的判斷也可能不變,也可能變化,如果落選,也可能我的理念本質上不適合社群,也可能我的理念只是此時不符合社群需要。沒有變化就不必非要再選,理念符合了自然可以再次投身;
- 另一個是機緣。我這次來參選本身就是一次緣分。我打個比方說,這就像一個男孩子很喜歡一個女孩子,可能在一起幸福了,可能就是不合適,也可能被拒以後經歷重重波折又機緣巧合走到了一起,也可能就是錯過從此各自有了各自生活和幸福,沒有哪種是好哪種是壞之分。對於RfA來說,也許幸運地恰逢其時可能我剛好符合社群的需要就獲得委任,也可能社群就不是太需要我這種管理方式的管理員,不管選多少次都是如此;也可能社群進入另一階段需要我這樣的管理員而我恰好有機緣來重選並獲選了,也可能社群需要、我本人的風格也合適,但可能時間過了很久,我本人恰好能投入如此多精力的答那麼多問題的時間過了。這都有可能,我覺得倒是不必做太多預言,也不必糾結。
- 我蠻喜歡柯文哲,人家問柯文哲「誒你2024選不選總統」,他跟人家說「一個人曉不曉得自己明天會不會中風死掉」。人生就是看機緣,我的看法就是「心存善念,盡力而為」,能為維基做點什麼就盡力做,不能的不要勉強,還是那句話尊重社群是做好管理員的必備基礎。
- 所以我個人而言,當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既然來RfA就好好答;選上了就按照承諾好好幹,關注當下就好比你要在我選上管理員後立馬來問我要不要選行政員我也答不出,就算是給我賦行政員權我也不要,因為我也不會想好怎麼用,我根本不確定以後如何,我只是籌劃好的是做好當下的本職;落選了也不用預測自己的下次、別人的下次、有沒有下次、還有幾次,到時候是退隱、還是寫寫條目、還是一直做做至少還稱職的巡退、還是一路有幸獲得更多的信任用更高的權限為更多人的服務,如果是某種,那麼要多久,這都不關鍵,不需要水晶球。心存善念,盡力而為。
- 巡查豁免的問題,換作我,我給留着,照顧照顧巡查員,都挺辛苦。於個人而言,倒是真的關係不大,但是在維基編輯貢獻一天,我們就應當講一天協作精神,包容體量就是了。
- 最後的最後,講一句拉票詞,我有熱情、守承諾,溫和但不失底線,以務實理性、理據透明、服務後人為原則,懇切希望各位從社群發展角度評價我,如若適任,還請不吝支持。還有,藉此也感謝一句Z7504君,Telegram群組那邊有戲稱存檔專家、存檔大師哈哈哈,我那個GA重新優化羅列排序的案子,以後還蠻有可能要持續做下去,GA排版似乎現在也有了些新變化,到時候還請您支持指教了呢。--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4月1日 (三) 17:36 (UTC)
- {{ping|Z7504}}您好,歡迎閒聊。我閒聊也想分點,真是奇怪的習慣,分就分吧:
- 雖然上面是說「要不要回答都是您可以自己決定的」(支持票也給了),果然,已經花了幾天的時間思考後答完了。不過不好意思,只想加問三個像是在問維基百科倫理的問題。{{ping|KirkLU}}第一,如果您幸運獲選管理員,您認為管理員要做的事情真的會比一般用戶還多(或者多很多)嗎?第二,您認為管理員真的會比一般用戶講話還有文明嗎?第三,假如當上管理員一段時間後突然發現自己的編輯次數居然比當上管理員前的次數還少,有的管理員用戶也會為了保留管理員資格,所以可能久久編輯一次藉此中斷「連續6個月都無編輯」而繼續保留管理員的情況。如果您也突然想到自己當上後會變成都不編輯的時候,您會考慮這樣子做,還是會想過自行請辭?--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0年3月29日 (日) 14:50 (UTC)
Streetdeck的問題
[編輯]- 你不擔任技術管理員的理由是什麼?
- 假如你當選,你上任會否處理AR的積壓?
- 你認為薄荷此舉有針對成份嗎?[5]
- 你對新手會及學生會有什麼評價?
- 你覺得新手會可做什麽幫助更多新手?
- 如果沒計錯,Kirk君你是上年大約秋天是不活躍的。假設你上任管理員後,再出現不活躍這個情況,你會自行除權嗎?
- 你作為WMC的成員,WMC是一個怎様的用戶組?
- 你怎樣評價這幾位管理員(蟲蟲飛、AT、Manchiu、Kuon.Haku、河水、Minghong、Techyan)
- 你認為維基導遊算活躍嗎?(可參考近期的編輯松)
- 請用50字或以上說明一下三個用戶組-WMC、WMTW、WMHKG。
- 以上,謝謝。--Wright Streetdeck . HKers 加油! 2020年3月22日 (日) 15:03 (UTC)
- 追加一題,薄荷下面的問題對今次RFA有沒有幫助?--Wright Streetdeck . HKers 加油! 2020年3月23日 (一) 02:38 (UTC)
- 第一題我感覺上面好像已經回答了。不過我也想看看有沒有更多的解釋。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23日 (一) 07:23 (UTC)
- 這是百科管理員選舉怎麼還扯進導遊了?還有讓成員評價自己所在用戶組的話,你自己覺得人家會怎麼評價?自打蟲蟲飛RFA有個奇妙的「英語考試」題以來好像有越來越多不着邊際的提問了。元維基選監管員都沒這些破事。--🏊I'm the winner🥇you're the loser🥛 2020年3月23日 (一) 08:27 (UTC)
- 以下是KirkLU對Streetdeck君所提有關問題的回答:
- 誠如最開始所言,技術上有短板,需要學習。如果這次當選上界面管理員,但在編輯來就技術問題求助時,卻不能稱職地回應,就不太好了。也如前所述,「不參選界面管理員,但有意願之後慢慢不斷補上技術短板」,之後會努力來補選上界管(其實補選界管應該也是對技術學習成果的評估);
- 會的!如前所述,每一個部分我都有意願參與,比較熟悉的部分我會抓緊開始大量處理起來,對巡退來說比較新的站務我會儘快熟悉;
- 薄荷君真對具體的一些社群有針對性地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好像後面也有提到的組織的一些成員來回應和討論。總的來說,最初的意見很有針對性,編輯們的回答和討論頁比較有針對性。這種比較公開明確有針對的討論對社群開放的氣氛,我想大致是有益的。只是有時候針對性討論,因為涉及具體對象,確實容易引起一些爭論,一方面基於事實坦誠交流,另一方面尊重包容的話,我想討論會是更加有益的。
- 維基學生會我大概是蠻早就有聽說了,但是沒有加入,現在看看學生會有蠻多條目協作、評選的計劃,也有編輯常駐活動等不錯的想法,現在運行應當是非常不錯的;新手會是比較近成立的組織,我大致看了一下,相比學生會,活躍度還比較低,看到有兩期刊物,但好像還沒有看到比較大的企劃,新手引導是維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小天使工作小組的想法也是非常好,可是沒有活躍下去,期待新手會能有所突破。
- 我時下粗略想了一下,一個是不是能不能編寫更新手友好的指南,一個是不是組織點新手寫作的活動?(想法非常粗略)
- 對,去年秋天是我的升學準備季,忙完才回來。不活躍除權,正如跟Super Wang君的回答承諾的那樣——「可以保證不續命和有長期不活躍情況下請辭」。
- 我是一開始在維基活躍就加入WMC了,那個時候還不知道「用戶組」是怎麼回事,大概覺得是大陸的維基人聚集起來的集體。WMC我比較熟悉的應當算是做了不少線下活動的工作,經常有活動發佈,不過我自己目前對線下活動真的意願不強烈。
- 您提到的七位編輯朋友中,我一起參與工作比較多的是蟲蟲飛、Kuon.Haku兩位,然後還有對Manchiu(我記得簽名是千村孤兔嘛)印象蠻深的,其他幾位着實沒有一起處理過很多站務工作。Manchiu給我印象比較深是因為我還是新手的時候,一位是Manchiu君經常處理授權區的事務,一位是Francotsangfh君(現在改名為BenedictusFX了)經常處理維基榮譽區的事務,以至於我當時還以為那兩塊工作就是主要他倆在負責。給我的印象里就留下,Manchiu君(和Francotsangfh君)對於站務處理很有投入、也比較願意幫助新手和鼓勵新手。蟲蟲飛君可以說是最近一起參與站務比較多的一位編輯了,因為最近我在關注的存廢、覆核和客棧,蟲蟲飛君都有比較活躍的參與,最近因為這個RFA比較忙,剛好又開始學處理OTRS,不然那個患者列表的問題還得處理下去(發回重申以後,我只後面有一天去留了個言)。最近一起共事,可以說是印象最深了,蟲蟲飛君非常活躍、非常有意願把積壓處理掉,而且她回應發言速度比較快(肯定只要參與站務大家都有感覺),快節奏+熱忱能把很多事情往下一階段推並儘快處理掉。但是我也說過一點,只是我個人意見啊,但是我至少確實是那麼覺得的,我也不諱言,我覺得正因為蟲蟲飛君非常有意願把積壓處理掉、非常期待儘快改善一些有漏洞的方針,她在做有一些站務裁定的時候我覺得就過於着急了。我們的站務量雖然比較大,但是我想很多問題還是經過一定時間的。當然,也可能是我節奏是不是太慢,但是總的來說我可能個人比別的編輯多主張一點嚴謹性,可能也和我站務案例庫建立以後,過往看得比較多有關。Kuon.Haku君是我做巡查的時候比較熟悉的,最近是沒有一起做過太多的站務工作,但是之前是一起做過很多。我印象里我們對於一些巡查的case還是討論過不少的,就說掛模板這個事情,Kuon.Haku君在我印象中還是相當嚴謹。Kuon.Haku君現在是管理員了,我感覺還是像當年一樣,很樂意溝通的人。我在經典三問裏面最後就說,我很喜歡User:Kuon.Haku/目安箱這個設置,開放、樂意溝通我覺得對於一項協作計劃來說是很重要的品質。我跟河水君沒有一起處理過站務,不過河水君好像(可能記錯了)好像整理過文獻資料,跟我有點交集。AT君我是跟他在Telegram群里一起處理群務比較多,AT在群里還是比較擅於處理棘手問題,然後回答新手的詢問也比較耐心。Minghong君和Techyan君我是好像實在沒有一起有處理過什麼事務,如果以後有機會一起協作希望協作愉快。
- 導遊我真的是幾乎沒去過,比學院去得還少,情況不算是很了解就是了;
- WMC我上面的回答大概是已經說了;WMHKG我實際是不熟悉,甚至一度比較迷惑,因為我原來看維基國際會議的時候看到香港社群舉辦過,但是後來看到香港社群很晚才被承認為正式用戶組,後來才發現香港有過解散的社群組織,總之就是不太熟悉;WMTW是這三個組織連唯一一個正式分會,然後也舉辦過會議,運行應該是蠻成熟的這樣子,大概知道他們有一些申請和資助活動的機制。
- 以上謹答Streetdeck的問題。--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9日 (日) 08:44 (UTC)
- 抱歉和您確認一個事實,如果您覺得不方便也可以不回答。您是在線上知道有WMC而參加的,而不是通過線下推廣活動知道WMC的。換句話說,您是先成為了維基人再加入WMC的,而不是因為WMC而成為了維基人。這樣理解對嗎?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0年3月24日 (二) 01:31 (UTC)
- 第三題請清楚説眀對社群有害/無害,第五詳細一點會比較好,第七希望Kirk君從三方向思考並作出回答(WMC QQ主要做什麽的丶上面狗氣球的面題,還有WMC對社群是否有影響)謝謝。--Wright Streetdeck . HKers 加油! 2020年3月24日 (二) 04:33 (UTC)
- 第十一條問題可不用回答。--Wright Streetdeck . HKers 加油! 2020年3月26日 (四) 03:45 (UTC)
- {{ping|KirkLU}}未回答上方補充。還有第八題,我要説得直一點。Minghong之前與幾位資深用戶(我、Sanmosa、Wpcpey、No1lovesu)在有關武漢肺炎的條目打編輯戰,你有什麽看法。Techyan這個人大家心照,不多説,怕得罪人。你對這個人正或負。--Wright Streetdeck . HKers 加油! 2020年3月29日 (日) 09:55 (UTC)
- 您的上方補充追問皆以收悉,如上方所述「首輪提問問題會儘量優先於追問問題,讓後面的編輯應該能更早得到回答」,首輪問題已經將要見底,我會儘快回過頭來回答追問問題,讓您久等。--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9日 (日) 10:21 (UTC)
- 感謝您的追問,首答問題結束才來讓您久等。首先就您關切的也是,犬風船閣下提出的問題,我做一個說明,我是2017年初加入維基的,2017年秋冬開始活躍,2018年方才在元維基看到WMC並加入,我2013年以來一直是維基百科的讀者,而不是通過任何線下推廣渠道了解到維基百科的,至今亦未參與任何維基的線下活動,目前——如前述——也沒有意願參與線下活動。關於第三題,我認為包括薄荷君在內有編輯提出小組、協會的組織有序性問題和是否偏向社交的問題,由於是在客棧開放提出,我認為進行討論是有利的。同時,考慮到很多小組創建後不復活躍的問題,上述討論是圍繞小組、協會的問題公開交換看法,是妥當的。第五題部分,主要我並非新手會的成員,亦不了解新手會的目前的情況和籌劃,恐怕很難代為思考出很詳細周密的方案,如果新手會有一些大型新手編輯活動的初步籌劃但對部分安排存疑,可叫我並邀諸位有意參與新手編輯活動討論的編輯往客棧交流。第七題,關於WMC QQ,其實在QQ上活躍編輯知道我是很少使用QQ的,WMC的編輯也是知道我是沒參加過WMC在線上下的活動和討論的,基於管理員應有的審慎性,未明事實的情況下實在是不適宜做評斷。我對各社群組織大概的了解程度上述首答部分有作報告,然後我目前也沒有參與社群組織活動的打算。--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4月1日 (三) 12:04 (UTC)
- {{ping|KirkLU}}第八題呢?--Wright Streetdeck . HKers 加油! 2020年4月1日 (三) 12:11 (UTC)
- {{ping|Streetdeck}}非常不好意思,寫在下面那條看漏了。編輯戰我沒有即時的了解或跟進,您所提及的大概是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存檔/2020年4月#請求禁止在COVID-19相關條目更改稱呼及編輯戰中所指的編輯戰。關於名稱所引發的編輯戰問題,當名稱使用出現顯著爭議(我覺得一個蠻重要的標誌就是有不僅僅是兩位,而是多位編輯參與時),我認為停止當前的編輯,而在客棧協商統一後再行修改比較適宜。印象中客棧已就條目的標題問題有了共識,文內使用名稱在這種情況下也優先在客棧中協商為適宜。關於Techyan,您問「對這個人正或負」的問題,如前所述我和Techyan沒有在站內外有協作編輯過條目、處理過站務或群務、舉辦過線上下的活動。就跟處理站務、進行判斷一樣,評價一個人的正或負更需要理由,我對Techyan說得再直白一點就是相當陌生,對於Techyan君我着實完全無法給出評價。--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4月1日 (三) 12:29 (UTC)
- {{ping|KirkLU}}第八題呢?--Wright Streetdeck . HKers 加油! 2020年4月1日 (三) 12:11 (UTC)
Ktsquare的問題
[編輯]- 你怎樣評價這幾位現任與前管理員、回退員、行政員、巡查員(AT、Sanmosa、ffaarr、Cwek、吉太小唯、Stewart、Tomchiukc)。請注意,閣下的評價可以被拿用,所以請小心回答。--Ktsquare 留言 2020年3月22日 (日) 23:24 (UTC)
- 這七位編輯朋友裏面,AT君其實我剛剛回答過Streetdeck君了,我們是在Telegram群里一起處理群務比較多,AT君還是比較耐心投入的人。後面幾位除了Sanmosa君,我都是依次拜訪了一下幾位的用戶頁,確實完全沒有一起處理過事務,只有Cwek君約莫印象里在整理站務案例的時候看過Cwek在afd的判例,如果以後有幸能夠有機會一切協作也希望協作愉快啦。Sanmosa君我是最熟悉的(大家應該如果在客棧活躍比較多也應該蠻熟悉的),我跟Sanmosa相熟大概是前年動員令的時候,給他翻譯的橋樑列表條目稍稍提了點建議,我後來還在他那個列表裏面選了一兩個條目來翻譯,就這麼熟悉起來的。不過後來,我們倒是在條目編輯上沒有繼續一起協作,但是客棧討論里經常能見面的。Sanmosa君非常活頁,對客棧討論的程序非常熟練,經常幫大家做提交公示啊、關閉公示宣佈生效啊等等事務,除了他自己經常參與客棧討論發表個人見解外,我覺得他常常會歸集共識,就是根據目前的討論情況,在提案者的基礎上再提出一份符合現有共識的提案供大家作為新的討論基礎,我覺得他的這項能力挺棒也對客棧運作效率的提高幫助蠻大的。以上謹答Ktsquare君的問題。--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9日 (日) 08:59 (UTC)
By Rowingbohe
[編輯]就倆。因為是「無條件支持」,所以不會改票,請放心作答。可以選一個答,不限字數。
- 如何看待Streetdeck的第三個問題?
- 如何看待部分用戶憋不出來問題就亂提問的行為?—Rowingbohe♬ (討論·簽名·台州專題) 2020年3月23日 (一) 00:36 (UTC)
{{HideH|後續離題討論}}
-
- 您好,我指的是你維人事任免選舉中的常見現象,並不針對本次選舉中的任何人。如果您要abf請便。原本還想追加倆,如何看待部分用戶認為打撈小小作品質量差,如何看待部分用戶一會說別人噁心不是人身攻擊、一會對着他人的提問abf來着。我說了就倆嘛,就不問了。請個別用戶好自為之。—Rowingbohe♬ (討論·簽名·台州專題) 2020年3月23日 (一) 12:51 (UTC)
-
{{HideF}}
- 由於個別極端用戶鬧事,我{{撤回請求|撤回提問}}。請任何人不要在本章節繼續留言。—Rowingbohe♬ (討論·簽名·台州專題) 2020年3月26日 (四) 01:34 (UTC)
遊魂的問題
[編輯]- 您如何看待,截止目前,您在RFA過程中已經被詢問80個問題,您的RFA已經變成了中文維基百科歷史上被詢問問題{{red|最多}}的管理人員任免投票,超過藍桌的行政員選舉中出現的77個問題?--2020年3月23日 (一) 12:32 (UTC)
趴在電腦面前看。正如意見區所述的那樣——「大家儘管提出問題」,同時我也會儘可能詳細地回答,充分回應大家的疑問。大家非常關心,也很願意提出問題,我很榮幸。--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3日 (一) 12:39 (UTC)- 但,對我的體力和腦力也是極大的挑戰。因為我剛看了一下藍桌行政員選舉的77個問題很多短問題,但是我這裏好像一問甚至有好幾小問,而且我只要可以都做了非常詳細的回答。以上是對User:遊魂君問題的回覆,希望您能滿意。--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3日 (一) 14:11 (UTC)
聽風吹過的聲音
[編輯]非常遺憾,我並沒有投票資格。但我希望能夠藉此機會碰到更多我尊敬的、有編輯經驗的編輯者。
- 您如何看待這篇論述(「Wikipedia:憋不出來問題就別問」)本身?這個問題的靈感來自於上面的一些問題。
- 您如何看待在維基百科站內或公開媒體公開媒體宣揚陰謀論的人?假設存在維基百科組織相關的用戶,在站內或公開媒體宣揚陰謀論,您如何看待?這裏的維基百科組織包括基金會、分會、主題組織、籌備中或已經被承認的用戶組、其他在站內鬆散的社群組織、站外討論話題與維基百科有關的網站、社群或團體等。這個問題的靈感來自客棧討論以及一些台灣媒體。
- 您如何看待DYKC中的一些打撈條目(即從小小作品或不合格作品拉上來變成合格條目)的做法。這個問題的靈感來自於某位少數民族語言大佬在DYKC的發言。
{{HideH|後續離題討論}}
- 抱歉。如果您非要曲解我的看法,我就在這裏澄清一下:中維的打撈是一種陋習。之所以說是陋習,就是因為過去有過很多所謂「打撈」出來的劣質條目。並不是自稱「打撈」就能把條目變成合格條目的。至於為什麼不一定能讓條目變成合格條目,我希望你們能開動腦筋想想。另:我並不喜歡別人叫我大佬,請您停止。另:我對背後傳謠言這種事還是比較瞧不起的,不知道沒關係,不要以訛傳訛。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0年3月23日 (一) 13:41 (UTC)
- 請證明題主曲解了您的看法,並且是出於刻意且拒絕改正(「非要」),否則請為您的不文明言論道歉。扯一句淡說一句正事並不是您在站務頁面肆意妄為地扯的的擋箭牌。--2020年3月24日 (二) 00:32 (UTC)
- 1.車輪戰是很無聊的。有的人說了話自己不能負責任,別人出來開脫,這種事是可恥的;2.我的看法有沒有被曲解,很簡單,我明明完整地表述過,別人卻沒有合理轉述,當然是曲解;3.我沒有指稱「他可以而且拒絕改正」,是您非要那麼看的,我說了是「如果你非要」,我並不認為他要堅持曲解,所以我要告訴他不要曲解。我並不主張他是刻意而且拒絕改正的。他可能出於無知而非惡意而曲解,他在被告知之前無所謂拒絕改正與否。您看懂了嗎?5.您們總是迴避談正事,還好意思指責別人扯淡?比如現在,請您不要跑題,如果您關於打撈行為有看法,麻煩您說,如果沒有,麻煩您另起話題。您們總是試圖讓話題不了了之。自己不關注問題的話,總是能找到理由去跑題的。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0年3月24日 (二) 01:27 (UTC)
- 請證明題主曲解了您的看法,並且是出於刻意且拒絕改正(「非要」),否則請為您的不文明言論道歉。扯一句淡說一句正事並不是您在站務頁面肆意妄為地扯的的擋箭牌。--
- 抱歉。如果您非要曲解我的看法,我就在這裏澄清一下:中維的打撈是一種陋習。之所以說是陋習,就是因為過去有過很多所謂「打撈」出來的劣質條目。並不是自稱「打撈」就能把條目變成合格條目的。至於為什麼不一定能讓條目變成合格條目,我希望你們能開動腦筋想想。另:我並不喜歡別人叫我大佬,請您停止。另:我對背後傳謠言這種事還是比較瞧不起的,不知道沒關係,不要以訛傳訛。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0年3月23日 (一) 13:41 (UTC)
{{HideF}}
- 首先之首先,您是大概是今年加入維基參與編輯,非常歡迎您。也希望以後不斷有機會能把維基協作編輯的快樂和處理站務的務實精神帶跟您。這篇論述核心意旨很有道理啊,大概這篇文章的核心意旨就是儘量倡導大家提出一些比較實用性的問題,這樣可以充分展現申請人的管理思維、計劃、理念。當然我現在也是申請人嘛,就我個人而言我是尊重大家提比較多的問題,因為我可以理解大家都有各自的基點和關切。另一方面,大家本來是來參與評價遴選故管理員,如果參與人互相之間因為提問題出現爭執也是不好,我是能夠理解大家在一下站務問題上各有觀點,而且各有觀點的時候有時候還蠻激烈的,這其實都是蠻可以理解的,不過與此同時也要讓討論不要失掉務實的核心就是了,每一場站務討論都應當是務實的討論嘛,我想這也是這篇論述的一個意圖。論述第一句講說「進行管理員、行政員、用戶查核員和監督員選舉投票時」,其實倒是覺得不僅僅是管理人員任免的討論——因為我自己的方針修訂記錄頁面就是有那麼一句話嘛「致力於以理性務實的態度,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的公共政策」——很多的討論都可以循着務實這條路走,我相信效率和成果上都會有提升。
- 其實我是不了解有關維基的陰謀論,不過認為陰謀論(就像現實生活中的各種陰謀論一樣)有蠻多壞處,包括對立啊、猜忌啊,維基百科是一個協作計劃,陰謀論是破壞協作的東西;宣揚陰謀論應該是我們反對的、因為這是協作精神所牴觸的。我們的各位編輯和各種編輯組織我覺得都應當抵制陰謀論,因為維基百科如果消失或者被破壞無法運作,編輯組織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基礎。我可以理解編輯對於維基百科如何發展的理解有不同,可以理解編輯之間由於理解上的爭論可能會產生一些誤解,但是主動散播陰謀論是絕對錯誤的行為。主動散播陰謀論的行為如若存在,則應為大家所共同反對,我想這是絕對無疑的。
- 打撈條目的部分,打撈其實是相當提倡的,因為很多小條目對於百科來說相當有價值,但是限於條目質量的原因,甚至有可能出於消失的邊緣。如果由熟悉的編者改善,那的確是皆大歡喜的事情。後來看到您所問的是UjuiUjuMandan君提出的一些情況,我覺得他的部分看了他的闡述,我倒是也是可以理解,UjuiUjuMandan君應當是遇到了一些改善完仍然質量不佳的條目,這一點也確實,改善不僅是「改」、還要「善」嘛。打撈如果以改善為內涵,我覺得值得提倡。
以上謹答聽風吹過的聲音閣下的提問。--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9日 (日) 09:37 (UTC)
舞月書生的問題
[編輯]- 請問您如何看待目前中文維基Category:合理使用理據待檢查影像的積壓問題?它們需要處理嗎?
- 程序正義與結果優先您更傾向於那種?
--舞月書生𐙼羊村村民與雞條粉,近期關注COVID-19。𔒚 2020年3月24日 (二) 05:39 (UTC)
- {{ping|舞月書生}}非常抱歉因為前面問題很多,我會在比較晚的時候回答您的題目。儘管如此,看到您的第二個問題,我想起了一句話,這句話講的我認為是程序與結果的相生關係,先送給您:
{{cquote|It argues that 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 recognizing that the end is pre-existent in the means. The means represent the ideal in making and the end in process. And in the long run of history, destructive means cannot bring about constructive ends.|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 我的按照您的問題,粗略意譯轉譯(已經轉變了字面義,變成了一種理解)是:
{{cquote|有人認為,只要結果是正義的,那麼正義的結果就能使程序變得正當化。但是這種觀點沒有揭示出,結果正義能促成程序正當化的原因,是因為結果正義已經存在於程序正義之中。程序正義是實現中的理想,是形成中的結果正義。而破壞性的程序難以帶來建設性的結果。}}
- 首先非常抱歉讓您久等。
- 前情提要:您問的這一個問題我只有「一面之緣」,說一面之緣是因為:
- 似乎很多file最近突然被刪除,我在存廢覆核的處理站務的時候有看到很多file被提交了存廢覆核,大概是一部分快速刪除的適用問題。經檢索,部分內容在Wikipedia:存廢覆核請求/存檔/2020年3月;
- 在客棧時候遇到過對這個問題的討論。經檢索,討論內容在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存檔/2020年4月#修正了大量上傳多年的非自由圖片的檔案理據 也被突然刪除。
- 技術與方針上的問題
- 技術上,合理使用理據待檢查影像分類中的條目,主要是使用了各種類型的合理使用功能模板的,這些模板當缺乏「|image has rationale=yes」參數時就會將對應的文件加入待查分類中;
- 在處理該事務的職責範圍上,依據模板的指定,應由巡查員和管理員完成,但目前的巡查員嚴格意義上是新頁面巡查員,故而Wikipedia:新頁面巡查也沒有提到巡查員需要完成此項工作,同樣Wikipedia:管理員也沒有列示這一工作,2018年成為方針的Wikipedia:文件移動員也沒有得到比較充分的利用;
- 從合理使用方針上來說,模板的指定的實際上是一個內容和排版尚且混亂的論述Wikipedia:合理使用依據指引;但是根據模板的提示對合理使用文件進行查核是間接依據支持的,主要有是Wikipedia:非自由內容使用準則指出:「被主張合理使用該文件的每篇條目的名稱,並且按照合理使用依據指引的解釋,為每一次使用提供單獨、專門的合理使用依據。」
- 可能的解決方案
- 針對目前的積壓解決方案:在我撰寫這個回答的時候,分類里的文件數已經達到了43,597個,如果純粹采手工處理,也需要即使一天處理50個文件,在文件不繼續增加的情況下,也需要兩年再處理完。此時利用機械人配合必不可少,可能可以考慮的規則是:為只有應用在一個條目中且所用條目的分類和合理使用模板額類型相符的,由機械人添加「|image has rationale=yes」參數。這種做法是整理出大概率是合理使用的文件批量加掛模板,配合對一些無法以批量特徵進行判別的文件進行手工判別,實現對現有積壓的判別;
- 合理使用方針上的變動:整理Wikipedia:非自由文件使用依據指引,使其成為能向上傳合理使用文件的編輯提供指引的
- 職責方針上的變動:2018年允許文件移動員單獨申請以來,單獨申請的個案少之又少,因此:
- 一方面建議補充Wikipedia:文件移動員,並對合理使用理據待查模板(有系列模板)進行增修,將合理使用依據的查核工作明確為擁有文件移動權限的編輯所應完成工作的一部分;
- 另一方面由於巡查員自動持有文件移動權,建議巡查員授權選任時應同時考察其是否具有擁有文件移動權限所應具有的對方針的熟悉程度和開展相應工作的能力,在Wikipedia:新頁面巡查頁面提示巡查員亦應參與完成文件移動員的工作;
- 此外,Wikipedia:管理員亦可考慮提示參與該部分工作。
- 前情提要:您問的這一個問題我只有「一面之緣」,說一面之緣是因為:
- 程序和結果的問題,上次送您了一句話,其中有一句「The means represent the ideal in making and the end in process」或「程序正義是實現中的理想,是形成中的結果正義」,其實就揭示了我認為個關於這兩者關係的非常重要的一點,即程序與結果從來都不是分離的。
- 我們依靠程序來建構對事實的認知:在現實世界的案件中,往往會出現各方當事人各執一詞的場面,每個人都言辭鑿鑿的向審判者敘述自己的「親眼所見」,只有依靠法律規定並不斷完善舉證責任分配規則、證據規則、疑罪從無原則等運用證據的規則,司法人員才能儘可能的查明事實。對於維基來說,比如存廢討論,如果存廢討論的關閉一天、也可以十天也可以,那麼討論可能有時還未來得及獲得足夠編輯關注就被關閉了;如果存廢討論提掛以後,不通知原頁面編者,可能頁面的存廢在原編者沒有發表意見的情況下就作出了決定;如此種種,那麼我們就無從充分了解到編輯們的意願,也就談不上共識。
- 我們依靠程序來建構對我們所期待的合理結果的認知:朋友們,張三玩刀失手,過失殺死了李四,那麼張三應受怎麼樣的處置呢。有人說,李四的家人可以提着刀來復仇,也可以殺死張三償命;有人說,可以讓司法機構來審判。如果讓司法機構來審判,有人說李四是皇親國戚、皇帝舊友、為國立功、才能德行皆出類拔萃、二品官員,應該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降個官職就完了;有人說,應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個法官寫了個判決書說判他五年,好像很對;另一個法官說判十年,就一定錯了嗎?朋友們,不要以為上面任何一種刑罰是荒唐的,無條件殺人償命、八議等等在某些歷史時期都被認為是正當的東西,都被認為是實現了合理結果、實現了「結果正義」。這些結果,也正是當時的習慣法(custom)或者律例或者一些規定下的產物。今天,我們不僅有實體法來確立一類行為應對應一類結果,我們還有程序法限制立法者、執法者和法律適用者的權力,保證在一個具體事件中法律的適用有一定界限、保證實體法不被濫用。
- 不難看出,如果拋棄了「程序正義」,那麼結果又從何而來呢。正式因為我們對事實的認識、結果的預期都是在程序的協助下結構的,程序與結果肯定是不可分離的。在正當的程序中,實現妥當的結果,這就是了。
John doe 120的問題
[編輯]- 能否用JavaScript得出兩個頁面的共同編輯者?--john doe 120@霍格華茲膜法學院時間魔法 2020年3月24日 (二) 09:56 (UTC)
- 如何處理管理人員的人身攻擊行為?--john doe 120@霍格華茲膜法學院時間魔法 2020年3月24日 (二) 10:21 (UTC)
{{HideH|後續離題討論}}
- {{注意}}:由於已永豐用戶「金牌雄鷹」長期使用「--黑暗雄鷹·給我留言·請關注管理人員和資深用戶的人身攻擊行為」作為簽名,請諸君留心判斷「John doe 120」是否屬於上述用戶的傀儡或真人傀儡。--2020年3月24日 (二) 11:24 (UTC)
- AGF有請,兩者的編輯並沒有任何相似之處。--MCC214(Sign)#ex umbra in solem 2020年3月24日 (二) 12:48 (UTC)
- 已在用戶討論頁回覆。--john doe 120@霍格華茲膜法學院時間魔法 2020年3月24日 (二) 12:56 (UTC)
- AGF有請,兩者的編輯並沒有任何相似之處。--MCC214(Sign)#ex umbra in solem 2020年3月24日 (二) 12:48 (UTC)
{{HideF}}
- 由於這邊我暫時不參選界面管理員,我只能以我對JS的了解來回答您,應該是能夠得出的,但是我目前無法實現。原理上應該把兩個頁面的貢獻者列表拉出來比對就可以了。
- 其實處理所有人生攻擊行為的方式基本上皆然,處理管理人員的人身攻擊也不應有不同,應:提醒使用人身攻擊用語的一方停止並促使他道歉;人身攻擊的內容應當移除;如果必要的話,相關的修訂版本應該提請刪除;不接受勸告持續人身攻擊的,要考慮採取限制編輯等措施促使其冷靜和認識到自己的衝動。當然,如果說新進編輯偶然使用一句「你是我孫子」寬容一點的話還可以算情有可原、促其道歉改正就是,管理人員是社群信任的承載者,自然是更不應該有任何進行人身攻擊的情況。--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31日 (二) 15:32 (UTC)
Suzuha Amane的問題
[編輯]- 慕名而來。這個問題與舞月書生的問題非常相似,但我不是詢問一個傾向的「態度」,而是一個非常清晰的二選一問題:您若當選,行事會堅守程序正義原則還是結果優先原則?
- 你怎麼看一些管理員極端的結果優先做法?
-- Suzuha Amane THE IDOLM@STER(留言) 2020年3月24日 (二) 16:19 (UTC)
- 您好,慕名不敢。給舞月書生君的答案相當詳盡,不知道對您是否有幫助。程序與結果非分離的問題,實踐中的正當程序正是實現中的正當結果。我同意並堅信應堅持根據方針、社群共識來使用權限,任巡退是如此,若當選管理亦然。--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31日 (二) 15:44 (UTC)
- 承上題和給舞月書生君的答案,管理員作為社群信任的承擔者執行方針、共識,在一些緊急情況(如條目被嚴重破壞時)運用手中的權限進行即時的救濟。包括管理員在內,權限使用者所要實現結果不是自己以為的結果,而是社群期待的結果。而毫無疑問「依靠程序來建構對事實的認知」、「依靠程序來建構對我們所期待的合理結果的認知」是必然。而您所提到的那種「極端結果優先」,自然不會是合理的結果。而顯然我們應該反對這種會引致不合理結果的站務處理理念。--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31日 (二) 15:44 (UTC)
- 以上謹答Suzuha Amane君的問題。--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31日 (二) 15:44 (UTC)
math
[編輯]請問下列事件如何處理:
- 如果官方命名和常用名稱有衝突的情況下,你會如何選擇優次?請問理據為何?
- 請閱讀有償編輯相關方針,並判斷下列有否違反相關方針:(預設知悉編者為一間進出口公司工作並且僱傭條款包含PR相關事情)
- 在編者沒有申報的情況下:
- 直接編輯有衝突的條目而相關修改只是修正錯別字
- 直接編輯無衝突的條目,但是增添連結至其有利益衝突的條目
- 直接編輯無衝突的條目,但是增添的來源來自其僱主(i.e.這時候是進出口公司)
- 在編者有合理申報的情況下:
- 直接編輯有衝突的條目,相關修改修正了錯別字
- 直接編輯無衝突的條目,但是增添連結至其有利益衝突的條目
- 直接編輯無衝突的條目,但是增添的來源來自其僱主(i.e.這時候是進出口公司)
- 直接大幅修改有衝突的條目,使該條目
- 失去了和公司利益不符的內容
- 大幅增添了符合公司利益的論述
- 單純只是便於閱讀
- 要求他人作出以上的修改(3.2.1-4)
- 在編者沒有申報的情況下:
以上。
--1233 (T / C) 2020年3月25日 (三) 14:30 (UTC)
- 第一個問題很經典,曾經是我站務案例庫挑第一組案例的主題時的一個備選主題,後來因為這個問題不如AFD中的一些案例來得集中就沒有那麼深入地研究。
- 首先談方針,方針是社群的共識而成的,這是最基礎的:
- 命名常規規定的大原則是「除非專題另有規定,條目命名當符合所有技術要求,及儘量符合所有命名原則;命名原則優先於主要命名慣例,條目命名符合愈多命名原則愈好」,其中原則包括使用中文、常用名稱、易於識別、防止歧義,慣例則包括使用全稱、名從主人。嗯……好像已經回答完您的問題了,官方命名和常用名稱已經不是個人傾向問題,方針明定原則優先於慣例。
- 對於條目的標題(標題只有一個,涉及網頁地址,自然也無法地區詞轉換),應采「先到先得(時間優先)」原則及其「有符合上述『名從主人』慣例的名稱時,有以下處理方式」這一表述下的四種判斷方法。而剩下的地區,如需轉換,則根據方針大原則處所述的「條目命名的地區詞轉換亦按以上方法(指的是第一條所述的大原則,KirkLU注)處理(按地區詞所屬地域,如適用)」
- 原來還想多列幾條分析,我感覺現在基本上清楚了(也許是大晚上我迷糊了,所以懇請和歡迎指正我漏掉的情況),解釋一下我認為的方針如此安排的理據:
- 常用名稱優先於官方命名,是因為官方命名正是通過作用於日常習慣來提升其地位的。就好比,中國大陸以前一直管韓國首都叫漢城,但是你要去問一個2000年以後出生的人,問他/她韓國首都在哪裏,我可以肯定答案是首爾。當然反過來說,是不是官方改名的那天,所有人的嘴連同腦袋就一瞬間扭過來了呢,不是這樣的。情況必然是,大家最常用的叫法還是「漢城」,但是由於官方渠道、新聞播報都統一改口了,「首爾」會變得越來越在大眾傳播的場合多見,最後以至於比較年少的群體,對「漢城」這個名字反而不熟悉了。類似地,我現在聽着「白羅斯」是怪難受地,沒準過10、20、30年,那個時候的青年人就完全不熟悉「白俄羅斯」這個名字。所以常用名稱優先於官方命名是一個很自然的事情。
- 那為什麼到底用常用名稱還是官方命名還有爭議呢,是因為剛剛這個「官方名稱轉化為常用名稱」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對於公眾來說,可能今天99%的人說起這個城市都在說漢城,10年後可能有50%,100年可能就剩課本里的歷史了。所以,常用性是一個連續變化的過程,並不是那麼精確的。假如「漢城」、「首爾」各對半常用的時期,咱維基來討論這個問題,大家爭論不休啊,因為都常用啊。這個時候很自然的,首爾的一方就比較願意拿出,官方名稱的理據來進一步說明自己的合理性。如果使用者數量能精確度量,首爾方的理據合理嗎?也不一定,比如49%的人用首爾,51%的人用漢城,最常用的顯然是漢城。但是現實是沒法那麼度量的,而且轉變也必然有個過程,這種爭議恐怕無法靠方針彌合(因為方針的永遠不可能劃出刻度,正是因為現實在這個問題上無法度量出個百分比)。
- 其實先到先得的條款也是對常用名稱優先於官方命名的適用。除了先佔命名一定要「符合本方針的標題作為條目的主要命名方式」。符合上述「名從主人」慣例的特殊情況,也有這樣的安排,名稱在全部的中文使用地區皆為常用名稱自不必說;其次如果只在某一個或多個中文使用地區為常用時應當使用符合「名從主人」,看起來是官方名稱優先,實質上一個事物如果有常用水平是有差異的話,常用水平高的地方往往是在「條目之主」所在地;第三如果大家都一樣常用,則先佔先得,選一常用名稱,而不是用「名從主人」。這裏的第四條實質上依據矛盾句,因為這四條的前提是「當有符合上述名從主人慣例的名稱時,有以下處理方式」,結果第四條來了句「當一個事物的名稱不符合名從主人的慣例時」,相互矛盾,所以後面那個「可以用其它命名規則代替」也自然是沒什麼效用。那麼這個問題我覺得應當是比較清楚了(在我夜晚這個腦力的情況下)。
- 首先談方針,方針是社群的共識而成的,這是最基礎的:
- 該問題需先從方針出發,梳理關鍵概念,繼而具體分析
- 方針的內容和出發點
- Wikipedia:申報有償編輯中提出對編輯提出「您於維基媒體的任一項目所收取或將收取之報酬的任何編輯貢獻方面,必須公開您的僱用者、客戶及所屬機構」的要求;
- 維基媒體基金會的使用條款提出,編輯必須以「在您的用戶頁上作出聲明,在有償編輯內容所相映的討論頁中作出聲明,或者在有償編輯的編輯摘要中作出聲明」中至少一種方式公開有關編輯活動;
- 維基媒體基金會要求披露有償編輯,可以視為其所要保障的法益是其非營利性和中立性的性質。
- 方針中沒有對一筆編輯是否為「有償編輯」作出明確界定,關於方針中「有償編輯」的理解,KirkLU提出的兩種學說:
- 僱主與受僱編輯利益一致說(簡稱「利益一致說」):該學說采僱主與受僱編輯利益是否一致的標準來判別,即使受僱編輯所進行的編輯操作,沒有任何潛在可能使其損害到維基百科非營利性和中立性,只要編輯操作是有利於僱主的,都構成有償編輯。該學說的基礎在於,受僱編輯是受到僱主的僱傭,從事幫助僱主達成特定利益的行為,因此無論受僱編輯行為是否有潛在可能使其損害到維基百科非營利性和中立性,只要受僱編輯的行為是與受償目的一致的,即可認為是有償編輯;
- 僱主(受僱編輯)與維基利益衝突說(簡稱「利益衝突說」):該學說采僱主(受僱編輯)與維基利益是否衝突的標準來判別,即只有受僱編輯所進行的編輯操作,存在損害到非營利性和中立性的潛在可能,才構成有償編輯。該學說的基礎在於,有償編輯的相關方針所要保護的法益是非營利性和中立性的性質,只僱主(受僱編輯)與維基的利益存在衝突,即受僱編輯的行為存在損害到非營利性和中立性的潛在可能時,相關行為才能被認定為是方針規制範圍內的行為。
- 「利益一致說」和「利益衝突說」在1233君所列不同情況下的適用
- 在編者沒有申報的情況下:
- 直接編輯有衝突的條目而相關修改只是修正錯別字
- 采「利益一致說」時:修正錯別字是有利於提升讀者對相關條目閱讀體驗的行為,即使糾正錯別字的行為是在沒有有償編輯的情況下也在編輯群體中大概率會發生的自發行為,毫無損害非營利性和中立性的潛在可能,但是由於受僱編輯修正錯別字的行為是有利於僱主的,故而應認定為有償編輯。在編輯未申報的情況下,這種編輯是違反方針的;
- 采「利益衝突說」時:修正錯別字是沒有有償編輯的情況下也在編輯群體中大概率會發生的自發行為,毫無損害非營利性和中立性的潛在可能,故而這樣的編輯沒有導致僱主(受僱編輯)與維基的利益衝突,因此不能認定為方針所指的有償編輯。在編輯未申報的情況下,這種編輯也不違反方針。
- 直接編輯無衝突的條目,但是增添連結至其有利益衝突的條目
- 首先這種編輯行為有利於提升相關條目的可見性、被閱讀的概率,從而有利於僱主;其次,增添該連結並一定不是編輯過程中必然發生的行為(與糾正錯別字相比),即受僱編輯的行為存在損害到非營利性和中立性的潛在可能時。因此,無論采「利益一致說」還是「利益衝突說」都可以判斷該行為為有償編輯,在編輯未申報的情況下,這種編輯違反方針。
- 直接編輯無衝突的條目,但是增添的來源來自其僱主(i.e.這時候是進出口公司)
- 首先這種編輯行為有利於提升僱主的網頁或其他有關僱主的媒介的可見性、被閱讀的概率,從而有利於僱主;其次,增添該來源並一定不是編輯過程中必然發生的行為(與糾正錯別字相比),即受僱編輯的行為存在損害到非營利性和中立性的潛在可能時。因此,無論采「利益一致說」還是「利益衝突說」都可以判斷該行為為有償編輯,在編輯未申報的情況下,這種編輯違反方針。
- 直接編輯有衝突的條目而相關修改只是修正錯別字
- 在編者有合理申報的情況下
- 直接編輯有衝突的條目,相關修改修正了錯別字,根據前款的無披露情況分析,經披露後這樣的編輯是符合方針的;
- 直接編輯無衝突的條目,但是增添連結至其有利益衝突的條目,根據前款的無披露情況分析,如果這樣的內鏈增加不屬於過度內鏈、條目間確有關聯、屬於正常編輯思路範疇內,經披露後這樣的編輯是符合方針的;
- 直接編輯無衝突的條目,但是增添的來源來自其僱主(i.e.這時候是進出口公司),根據前款的無披露情況分析,如果這樣的來源的增加確屬於必要且沒有顯著改變各方來源的比例關係、觀點平衡關係,經披露後這樣的編輯是符合方針的;
- 直接大幅修改有衝突的條目,使該條目
- 失去了和公司利益不符的內容:即使是無償編輯,也是不符方針的;
- 大幅增添了符合公司利益的論述:即使是無償編輯,也是不符方針的;
- 單純只是便於閱讀:比照本適用分析之2.1處理,經披露後屬於符合方針;
- 要求他人作出以上的修改者,導致相關修改與受僱編輯失去直接聯繫,即使編者已有披露,也以未披露論。本適用分析之2.1至2.3各條,應比照本適用分析之1.1至1.3處理,本適用分析之2.4.1和2.4.2仍為不符方針,本適用分析之2.4.3應比照本適用分析之1.1處理。
- 在編者沒有申報的情況下:
- 「利益一致說」和「利益衝突說」適用性分析:利益一致說和利益衝突說的在多數情況下,表現為判定結果一致。只是在針對單純改善閱讀、修正錯字等在沒有有償編輯的情況下也在編輯群體中大概率會發生的自發行為的判別問題上,存在差異。考察到,有償編輯的相關方針所要保護的法益是非營利性和中立性的性質,而在這一問題上的從寬管理並不會造成損害,且實踐中有時也很難對受償未披露的「單純改善文字」的編輯進行發現和判別,建議實際處理站務過程中采「利益衝突說」處理。
- 方針的內容和出發點
先假裝你是管理員,然後麻煩處理下公視HD電視節目列表 (2013年)這個積壓討論(就是你覺得這個頁面到底是刪還是不刪),然後你覺得到底要不要刪除zhina這個重定向(這個頁面也在存廢討論中)?
謝謝!--IN(論·獻·簽) 簽名時間: 2020年3月27日 (五) 09:02 (UTC)
- 關於公視HD電視節目列表 (2013年),以管理員的身份分析,有編輯提出該存廢討論提出刪除的「理據不成立」,該點確有道理;有編輯提出或系WP:IINFO但條目並非顯著IINFO,在未進一步討論的情況下不宜認定(WP:JUSTAPOLICY),故宜采保留處理。本案實際在等待各方進行進一步討論的過程中,超過時限,故而無共識保留,亦可。
- 關於zhina,提刪者以WP:RDRNC提刪並獲認可,支持保留者認為可采WP:RDRNC第二款保留,但支持刪除者給出了充分回應,即消除音標的漢語拼音並不能視為第二款旨在保留的拉丁化的外文語言。綜上刪除理據是充分的,應予刪除。
{{noteUTC+8}}

我看了下你的貢獻,發現第二頁最後一筆編輯於2019年12月2日作出(一頁500筆)。我現在有4485筆編輯,而我的第3488筆編輯是在今年2月15號作出的(可以看我討論頁歷史,並查找字符串3488)。請問為什麼你近段時間不怎麼活躍?還有,左邊這張圖片是你的部分貢獻。我發現你從去年12月5號到19號的時候都沒有做過一筆編輯,請問這是為什麼(或者說這段時間你在做什麼)?--IN(論·獻·簽) 簽名時間: 2020年3月27日 (五) 09:46 (UTC)
- 該問題其實前述回應過多位編輯,現向您再次回應,去年秋冬是本人畢業升學季,故未活躍。--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7日 (五) 09:49 (UTC)
- 關鍵是,你升學之後為什麼不及時返回呢?還有我還是不清楚,你升學季是什麼時候結束的?(請回答具體日期)--IN(論·獻·簽) 簽名時間: 2020年3月27日 (五) 09:56 (UTC)
{{-}}
我認為當管理員就是要管理站務,然而學習就業問題可能會導致無法管理站務。那麼你在未來6個月內還有哪些原因會導致你在那個時間段內無法編輯中維?--IN(論·獻·簽) 簽名時間: 2020年3月27日 (五) 10:20 (UTC)
angys的問題
[編輯]假如有用戶創建一條超長的新條目,閣下會如何以管理員的身份去處理呢?另外閣下在擔任管理員後會有計劃處理維基百科的長條目嗎?閣下又如何看待長條目內容的訊息真實性。另外如果有新手不小心做出了違反維基規則的舉動,閣下會樂意去向他以善意推定解釋並開化嗎? angys →討留獎 2020年3月28日 (六) 12:22 (UTC)
- 讓您久等啦。超長的條目並不必然具備不合理性。目前中文維基的超長條目,列表如射洪市不可移動文物名錄,條目如清華大學。改善超長條目的一個總要辦法就是進行條目分拆。射洪市不可移動文物名錄其實是非常難分拆的條目,由於射洪已經是行政區劃層級較低的縣級行政區,再按行政區劃拆分略有困難,如果按編號拆似乎也不很合適。清華大學的改善思路,倒是可以參考特色條目南開大學和南開大學校史來進行。但無論如何,這些也不是作為管理員的工作範疇,而是作為編輯的工作範疇。因此,如若當選亦無計劃特別處理長條目,肯定還是參與自己熟悉、有能力編輯的條目為主。此外,條目之長並不必然影響訊息的真實性,只需引證充分即可。
- 正如上述我回答Z7504君的第9問中所提到的那樣,我認同和踐行不對新手有過分嚴苛的要求,對新手的善意(有心編輯,但是暫時還未完全掌握指引)、無意(正如您說的「不小心」)的錯誤應該包容理解和鼓勵。上面我還舉了一個自己切身體會到的例子,我覺得包容理解和鼓勵之下,新手的發展是可期的。進一步說,也正如一些回答中說到的,其實一部分惡意違反我也是可以理解的,管理員調節爭議時相信偶有自己被衝擊,用權並不等於爭執突出時抓着一句氣話就要封禁,解決問題為重,偶有一句情緒激動也是可以理解的,權限是最後的救濟手段卻不是唯一的救濟手段、有時候不是最合適的救濟手段。
春卷柯南路過
[編輯]管理員上任之後,(可能)需要承受更大的壓力。這裏不問別的:有時候,我們可能以為某些作法沒有甚麼問題,可是這樣做偏偏觸動了社群內部分人士的既得利益,或者令立場敵對的編輯不滿,結果有的人不高興起來,就用方針/指引/論述,甚至更荒唐的主張來抹黑我們,哪怕他們曲解了方針/指引/論述的設立原意,以及不同派系的學術觀點,只要能把對手扳倒,胡說八道也行。對於這種行為,候選人有何看法呢?
我信任候選人的人品,但是看完候選人對部分問題的回答(上面有一條問題我總認為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總是覺得沒有充足的信心。因此,上面這一題將直接影響我的投票取向。--春卷柯南 ( 茶寮被毀·復修無期 ) 2020年3月29日 (日) 11:15 (UTC)
- 這題我認為涉及我未來面對針對我本人的攻擊和抹黑的態度,我認為很重要,故而繞開依次向下的一般順序提前回答。跟我熟悉的編輯大概知道,我是比較隨和的面多一點,前面的回答我也說,我比較喜歡周恩來總理,總理總是一個調和的角色,雖然我的能力跟總理的能力相比很渺小,但是我還是希望在社群中作為一個溫和的力量。但!是!,朋友們,也許春卷君也有這樣的疑慮,KirkLU這個人還是比較隨和的,會不會原則性問題也是模稜兩可呢,但是溫和不是沒有原則的退讓,我非常可以接受大家對條目編輯的問題、站務的問題有不同的意見,非常可以接受大家不同意我的觀點(無論是列得出理由,還是出於自己的編輯經驗有一些直覺上的感受),非常可以接受說大家批評我的站務管理風格(可以是急躁、過於遲緩、不夠堅定或者過於固執),甚至可以接受我在調和大家爭議的過程中被遷怒然後被罵了幾句(我甚至可以跟大家承諾不會隨隨便便就因為被講了幾句粗口,就動手來封,雖然講粗口可能並不符合文明方針,但是是對我使用,我是可以根據情況理解大家有時候憤怒是人之常情,畢竟人還是比較容易自覺觀點更正確一些,也會激動),但是,朋友們,我同意大家可能對方針有不同理解,不等於同意方針可以扭曲;我同意大家討論過程中有誤解,不等於同意可以刻意抹黑;我理解大家激動的時候難免會出言不遜(有時候可能是知道錯了,我知道有人事後不好意思道歉,我也理解),但是不等於我理解肆意攻擊人格。如果有一位編輯在站務的理解上跟我有很多不同,我可以跟他溝通,可以做很多妥協,因為站務上的個人理解也要和社群現實狀況相符,要努力促進共識。但是,朋友們,如果有一個人是要借意見分歧為名做惡意的事情,就我個人而言,朋友們,這是挑戰我的底線。時至今日我遇到過破壞條目者等違反方針比較有嚴重的人,但是從未遇到過挑戰底線的人,如果以後萬一非常不幸,出現了這樣的人,那這個人可以來看看這裏的,看看KirkLU申請管理員的時候怎麼說的,我就一句話:「挑戰底線的事情,你儘管試試看好了。」
- 如果要在原則性問題上逼退我,也很簡單,談談威脅人身和法律,我想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完全卸職引退也不為過。我就是個普通人,也有家人,雖然不算有愛人,但是也有喜歡的人,也有自己的理想,希望我在這裏的貢獻是對構建自由獲取的知識平台的有益貢獻,是我實現人生價值和理想的一部分,而不是反過來構成阻礙。我溫和,但我有原則,如是而已。也許這段回答畫風跟前面都不一樣,但這兩者都是我。
- 謹此回應,希望這樣足矣回應U:春卷柯南君所提出的問題,將這個問題提到最先回答,雖然一方面是我對這個問題所涉問題比較重視,但另一方面借花獻佛,權當是感謝春卷君對於去年動員令籌備期期間的諸多投入。--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29日 (日) 13:00 (UTC)
Jason的問題
[編輯]您好。能否看出此楚國條目修改中明顯的問題?能找誰或透過什麼機制來改善?謝謝。--Jason(留言) 2020年3月30日 (一) 22:49 (UTC)
Streetdeck的進階問題
[編輯]- 是次RFA最後一問。
- 你如何分析英維及中維的條目評選?社群有什麼可以借鏡?日維的評選制度與本站有什麼不同?你建議引入兩典的評選方法嗎?
- 對於TMBW這個人相信大家都知道。你認為將沒來源的小作品移動到草稿正確嗎?你會否對TMBW實施一個編輯禁制?
以上,謝謝。--Wright Streetdeck . HKers 加油! 2020年4月2日 (四) 02:14 (UTC)
- 作為時而移動評選存檔的用戶之一,我也會關注候選人對此問題的回答。--晴空萬里 波瀾壯闊🌞皇國興廢,在此一戰!🥇 2020年4月2日 (四) 04:25 (UTC)
- U:Streetdeck君您好,您的加問已收悉,我會儘快回答。--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4月2日 (四) 06:20 (UTC)
橙子木小小探個頭
[編輯]沒有什麼特別的問題,甚至可能其他用戶都問過了假設一個極端的情況,一名用戶態度十分不好的對閣下發難並且一步步升級到了人身攻擊的程度,同時並沒有人提WP:VIP(當然了這根本不可能),閣下會如何解決?(您可以抽空回答,簡述即可,不用太着急,高考為重)另請其他用戶不要自行對號入座。--是橙🍊子🍊木哦! 2020年4月2日 (四) 16:59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