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籍忠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籍忠寅

籍忠寅(1877年4月19日—1930年9月24日)[1],字亮儕,曾自署困齋直隸任邱端村人,清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2]

生平

[編輯]

生於光緒三年三月六日(1877年4月19日)。早年隨其兄籍忠宣(進士)學習。他17歲喪父,22歲喪母。19歲時,參加童生試,以冠軍補博士弟子員。後來肄業於保定蓮池書院,是桐城派古文學家吳汝綸的學生。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科舉八股改試策論,以優貢入太學,為學使陸寶忠賞識,曾任陸家的家庭教師。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中舉人。後來,官費留學日本,先後在經緯學堂正則英語學堂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學習。他在日本共留學5年。在日本期間,因為用功過度,染上了咯血之疾。[3]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暑假回國,在濟南探望籍忠宣時,籍忠宣突然病逝,他遂幫助料理了喪事。後來,自己前往天津看病,任北洋法政專門學堂教務長。此後,當選順直諮議局議員、資政院議員,還參與發起成立了憲友會。後在揀選考試中取一等,以知縣用。[4][3][5]

中華民國成立後,歷任北京臨時參議院議員、常任法制委員、民元國會參議院議員、常任財政委員、研究憲法委員會委員、法律編查會編查員、天津中國銀行副行長、直隸巡按使署顧問、經界局專任評議員、政事堂存記等職務。[5]其間,和周印昆陳叔通等人發起成立共和黨,後來該黨又和民主黨統一黨合併為進步黨。民國四年(1915年)袁世凱稱帝,當時署任雲南省財政廳長,參加蔡鍔領導的反袁起義,還利用社會關係,替梁啓超蔡鍔聯絡馮國璋[2][4]次年袁世凱去世後,討袁諸將領爭權,通過遊說,促使蔡鍔馮國璋段祺瑞三方達成共識,「期於互相援契」。但因蔡鍔不久即去世,此議遂付之東流。[4]

後來,進步黨發生分裂,參與組建憲法研究會,成為「研究系」的骨幹。民國六年(1917年)張勳復辟,遭到梁啓超抨擊,又為梁啓超聯絡遊說馮國璋。事後,他任安福國會議員。但因國會受到「安福系」控制,遂和其他「研究系」成員相繼轉而從事文化教育工作,參與創立尚志學會新學會等文化社團,還和梁啓超創建的講學社一同邀請杜威羅素來中國演講。「研究系」成員還創辦了《晨報》、《國民公報》、《時事新報》,是辦報資金的主要籌集者之一。[4]民國九年(1920年),任國會籌備事務局局長時,和劉壬三等人籌建福星麵粉公司,並任董事。[5]

47歲之後,在北京(1928年後改稱北平)養病,以詩書自娛自樂。[2]民國十九年(1930年)9月24日逝世。[2][3]

家庭

[編輯]
  • 曾祖父:籍廷對
  • 祖父:籍承庥
  • 父:籍葆光,字瑞邦,封奉政大夫,有子二人(忠宣、忠寅)
  • 兄:籍忠宣,字陸儕,進士,內閣中書,山東候補同知。

著作

[編輯]
  • 《困齋雜稿》
  • 《困齋詩稿》
  • 《困齋詩集》
    • 《病呻集》(即《困齋詩集》第二卷)
  • 《困齋文集》

參考文獻

[編輯]
  1. ^ 生卒年據辛德勇文及籍亮儕先生行狀
  2. ^ 2.0 2.1 2.2 2.3 繆鉞,紀念籍忠寅先生,文獻1986年第03期
  3. ^ 3.0 3.1 3.2 常堉璋,籍亮儕先生行狀,1930年鉛印本
  4. ^ 4.0 4.1 4.2 4.3 辛德勇,《困齋雜稿》、《困齋詩稿》,中國典籍與文化2000年01期
  5. ^ 5.0 5.1 5.2 人物,紅橋在線,於2012-2-19查閱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