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西陵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西陵之戰

紅為吳軍路線、藍為晉軍
日期吳末帝鳳凰元年九月至十二月
晉武帝泰始八年九月至十二月
272年10月中旬至273年2月初[1][2]
地點
結果 吳軍勝利,收復西陵城
參戰方
東吳 西晉
指揮官與領導者
陸抗

步闡 處決


羊祜
兵力
三萬

不詳


八萬

西陵之戰,是發生於272年的一場戰役,因東吳西陵督步闡西晉而演變成吳軍與晉軍間的戰爭,東吳方面指揮的將領是陸抗

事件起因

[編輯]

吳末帝孫皓徵召步闡為繞帳督前往武昌,步闡長年居於西陵,認為此命令太過突然,又因孫皓殘暴不仁,擔心所害,怕前往武昌會有殺身之禍,因此籠城投降西晉,遣送人質至洛陽獲取西晉信任。吳國方面得知消息後便以陸抗為主帥,帶兵前往討伐。

戰鬥經過

[編輯]

晉國方面得知吳國派兵出征後,也派出羊祜率兵救援。陸抗了解晉國發兵後,便打算在西陵城周遭打造兩層防禦工事,一層防裡面的步闡軍,一層防外面的晉軍。將士們聽到此事多數表示反對,認為應該趁晉軍到達前直接攻下西陵城即可,陸抗知道西陵城堅固,短時間內不可能拿下,但又無法說服眾人,於是下令攻擊。結果花費了一天進攻毫無收穫,將士們這下才老老實實地建築防禦工事。[3]

江陵有一條人工水道,平時可以阻斷吳晉兩國之間的交通,羊祜便想利用此水道用船運糧,揚言要破壞堤防來矇騙吳軍保護。陸抗聞之,下令江陵督張咸破壞堤防,羊祜到了當陽才知道堤防已被破壞,不得已只好從預定的船運改為車運,還得走山路,浪費許多人力財力。[4]

晉派遣巴東監軍徐胤率水軍攻往建平,再命令荊州刺史楊肇救援西陵企圖分散陸抗的注意力。陸抗遣張咸固守西陵周邊、公安督孫遵抵擋羊祜、水軍督留慮及鎮西將軍朱琬對抗徐胤,而陸抗親率三軍攻擊楊肇。

此時陸抗部下管都督俞贊選擇投降楊肇,並供出吳軍的作戰配置。而楊肇軍正處於被陸抗軍包圍的狀態,打算從陸抗軍較薄弱的包圍部隊突圍。陸抗明白自己包圍陣的缺點,連夜改變配置,將該地的部隊改為精銳部隊鎮守,果不其然楊肇攻擊此處,反而大敗,只得趁夜撤退。陸抗分析我方兵力有限,還得防止步闡逃跑,因此只派一小支部隊追擊,但仍將楊肇軍嚇得棄甲卸資,羊祜等晉軍也接連撤離。

不久,陸抗攻陷西陵城,步氏一族除了被送往洛陽做人質的步闡兄子步璿外,滿門親屬及重要官吏便盡遭夷滅。陸抗雖赦免一般將領及數萬名士兵,但對步氏滿門趕盡殺絕,連尚在襁褓之中的嬰孩也不放過;此事被當時有識道的人預言陸家後代必為此事遭到報應,後果應驗,其子陸機陸雲陸耽並三族子孫,皆在八王之亂時被司馬穎給屠戮殆盡。

參戰人物

[編輯]
兩軍主要參戰將領

資源來源:《三國志》《晉書》《資治通鑒》

戰後處置

[編輯]
  • 吳國:陸抗升為大司馬,領荊州牧。
  • 晉國:羊祜貶為平南將軍;楊肇廢為庶人。[5]

影響

[編輯]

由於此戰與父親陸遜夷陵之戰幾乎在同一地點[6],且都做出正確的判斷,讓陸抗成為了吳國的唯一希望,並延長國祚數年。

羊祜也因此戰戰敗,遭彈劾而被貶至平南將軍,但變得更加小心謹慎做了更充足的準備,為日後的晉滅吳之戰埋下了伏筆。

負面的影響就是吳主孫皓因此戰錯誤估計敵我的實力而連年伐晉,徒耗國力,最終亡國。

參考資料

[編輯]
  1. ^ 《資治通鑑·晉紀一》
  2. ^ 兩千年中西曆換算
  3. ^ 《三國志·吳書·陸抗傳》:諸將咸諫曰:「今及三軍之銳,亟以攻闡,比晉救至,闡必可拔。何事於圍,而以弊士民之力乎?」抗曰:「此城處勢既固,糧穀又足,且所繕修備禦之具,皆抗所宿規。今反身攻之,既非可卒克,且北救必至,至而無備,表裏受難,何以禦之?」諸將咸欲攻闡,抗每不許。宜都太守雷譚言至懇切,抗欲服眾,聽令一攻。攻果無利,圍備始合。
  4. ^ 《三國志·吳書·陸抗傳》:祜欲因所遏水,浮船運糧,揚聲將破堰以通步車。抗聞,使咸亟破之。諸將皆惑,屢諫不聽。祜至當陽,聞堰敗,乃改船以車運,大費損功力。
  5. ^ 晉書·羊祜傳:......(祜)竟坐貶為平南將軍,而免楊肇為庶人。
  6. ^ 《三國志·吳志·吳主傳》:(黃武元年)是歲改夷陵為西陵。
  • 《晉書·列傳第四·羊祜杜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