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寿春三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寿春三叛
三国时代的一部分
日期第一次叛乱:魏邵陵厉公曹芳嘉平二年(251年)四月
第二次叛乱:魏高贵乡公曹髦正元二年(255年)正月
第三次叛乱:魏高贵乡公曹髦甘露二年(257年)四月至三年(258年)二月
地点
结果 司马家自此完全铲除反对势力,完全控制魏国大权,为西晋代魏铺路。
参战方
第一次叛乱:王凌势力
第二次叛乱:毌丘俭势力
文钦东吴
第三次叛乱:诸葛诞势力、东吴军
魏国司马家
指挥官与领导者
第一次叛乱:王凌
第二次叛乱:毌丘俭文钦
第三次叛乱:诸葛诞
第一次叛乱:司马懿
第二次叛乱:司马师
第三次叛乱:司马昭
兵力
? ?
伤亡与损失
? ?

寿春三叛,又称淮南三叛,发生于曹魏后期,由于司马氏夺权专政,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这三次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叛乱皆为司马氏所平定。

背景

[编辑]

寿春是淮南郡治所,亦是魏扬州的治所[1],扬州刺史及扬州都督皆镇守于此。寿春遂乃曹魏东面对东吴的军事枢纽,满宠于233年上书建议营建合肥新城时亦以合肥城远离寿春支援作为理由之一[2]。寿春三叛起事者皆为扬州刺史或扬州都督,掌握当地军事权力,遂得起事之本。

249年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瓦解魏明帝遗诏中给曹氏宗室代表曹爽的势力,并掌握朝廷控制权,甚至曾行废立之事。国内政治的不安定及司马氏势力杀害拥护曹氏的异己亦令当时驻镇寿春的这几名将领不安,害怕牵连自己,图谋出路自保。

经过

[编辑]

王凌之叛

[编辑]

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曹爽被灭族,由此司马懿掌握魏国大权,升任镇守寿春的王凌为太尉王凌与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见魏帝曹芳年幼无力掌政,致令君权旁落在司马懿之手,因此意图废曹芳而改立楚王曹彪,令狐愚更派部将张式联络曹彪,但未及举事,令狐愚就病死了。

251年,王凌见东吴在涂水有军事行动,遂上书请朝廷准许讨伐东吴,打算乘此而起兵反抗司马懿,此为王凌之叛。但是请求并没有得到回应,于是王凌派部将杨弘将废立计划告诉新任兖州刺史黄华,希望得到支持,但杨弘和黄华却向司马懿告发王凌的图谋,促使司马懿率军讨伐。王凌自知不敌,且司马懿又在发军时先赦免他的罪,于是投降,司马懿纳降。但后来王凌自知必死无疑,于是在被押解到洛阳的途中自杀。王凌、令狐愚等人被诛灭三族,曹彪亦被赐死。

参战人物

毌丘俭文钦之叛

[编辑]

司马懿死后,儿子司马师继之掌权。254年,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及国丈西乡侯张缉等人意图推翻司马师,但计划败露,李丰、夏侯玄和张缉等皆被杀。曹芳对李丰等人被杀后深感不平,引起司马师不满,于是在数月后强行废了曹芳而改立曹髦为帝。李丰等人被诛杀和曹芳被废,令到当时驻守寿春的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非常不安,害怕会牵连到自己;而毌丘俭儿子毌丘甸亦劝父亲要举兵保卫曹魏,二人于是决心要反抗司马师。

次年正月乙丑日(2月5日),二人在寿春举兵讨伐司马师,并进兵项城,此为毌丘俭文钦之叛。东吴知道毌丘俭叛乱后亦由丞相孙峻率领吕据留赞领兵到寿春支援毌丘俭。司马师自己亲自率军讨伐,并派遣荆州刺史王基率兵与叛军对抗,抢先占领南顿。及后诸葛诞、胡遵邓艾都领军与司马师会合。司马师命令诸军不能进攻,毌丘俭和文钦不能进攻,又怕撤退时寿春被袭,军中的淮南将士因家属都在北方,军心于是溃散,只有新归附的农民仍然效命。此时邓艾驻屯乐嘉,毌丘俭见邓艾兵弱,于是派文钦攻击,但文钦到后却发现司马师率领大军到来,于是撤退。司马师派左长史司马班追击,文钦军败退,因其子文鸯奋战才得以全身而退;此时殿中人尹大目追出试图劝降文钦,但遭文钦拒绝。毌丘俭知道文钦败退后乘夜逃走,余众于是崩溃,毌丘俭逃到慎县被平民张属射杀,枭首被送到洛阳[3]文钦回到项县时大军已溃散,寿春又被诸葛诞占领,于是逃亡到东吴。孙峻到东兴时知道诸葛诞已占领寿春,于是退兵;诸葛诞派部将蒋班追击,斩杀留赞。

参战人物

诸葛诞之叛

[编辑]

毌丘俭文钦之叛被平定后不久,司马师病逝,由弟弟司马昭接手掌权。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见好友夏侯玄、早前在寿春叛变的王凌和毌丘俭皆相继被诛杀,十分不安,于是一方面在淮南笼络人心,一方面又蓄养死士以作自保。司马昭为了铲除支持曹魏的势力,听从贾充之言逼反诸葛诞,征召他入朝为司空。诸葛诞接到诏令后十分恐惧,害怕一到朝廷就被斩杀,于是杀扬州刺史乐𬘭,据守寿春,起兵反抗司马昭,又派长史吴纲带儿子诸葛靓和牙门子弟到东吴当人质,请求援兵;此为诸葛诞之叛。

司马昭率二十六万兵讨伐诸葛诞,驻屯丘头,并派镇东将军王基及安东将军陈骞包围寿春,派石苞胡质州泰领兵抵抗吴兵,荆州刺史鲁芝也率文武参战。骠骑将军王昶领兵据守夹石,对江陵施加压力,令当地守将施绩和全熙等不能抽身到寿春支援诸葛诞。东吴援军文钦唐咨全怿等趁包围圈未成突入寿春城,但其后王基建立起坚固的包围圈,文钦等数次突围也不能攻破。同时吴将朱异率军屯寿春西南的安丰作外援,被兖州刺史州泰击破。孙𬘭率军屯镬里(今安徽省巢湖市境),派朱异率领丁奉黎斐等再前往寿春解围,但被石苞和州泰击败,太山太守胡烈更出奇兵尽焚吴军粮秣。朱异因粮秣已失,拒绝再进攻。孙𬘭大怒,斩杀朱异,但因无力再战,被迫退还建业。被围困的寿春久久没有等到援兵,诸葛诞部将蒋班焦彝劝诸葛诞率主力专攻一方以求突围,不宜困守寿春;但文钦认为东吴救兵必至,劝诸葛诞固守。诸葛诞不听蒋班的建议,更意图杀掉二人,二人于是逃出城投降曹军。后来,司马昭接纳锺会的计谋,伪造刚刚投降曹魏的全辉全仪的诱降书信,又派二人的亲信将书信交给吴将全祎全端等人。全袆等收到书信后,果然率众向曹魏投降,此举令寿春城民大惊。

次年正月壬寅日(257年3月3日),诸葛诞、文钦及唐咨等突围但失败,死伤枕藉,唯有撤回城内。而城内粮食已经接近枯竭,已有数万人出降,文钦亦意图将城中的北方人全部驱逐,仅以吴兵据守以减省粮食消耗,诸葛诞不听之余更因忌恨文钦而将他杀害;文钦子文鸯文虎知道文钦被杀便投降司马昭。文鸯二人获封赏更令寿春的兵民丧失战意,最终司马昭在二月攻克寿春,诸葛诞兵败出城逃亡,被胡奋部下士兵击杀;吴将于诠亦力战而死;唐咨和王祚则投降。

参战人物

影响

[编辑]

这三次兵变的失败,使司马氏成功铲除拥护魏帝的势力。此后朝廷上很少有实力派支持魏帝,士大夫纷纷拥护司马氏,司马昭成功走向篡位大道。260年发生甘露之变曹髦不甘被控制[4],率臣反抗司马昭,最后被司马昭、贾充成济所杀。司马昭因此声望受损,篡位之事推迟。265年,司马昭死后不久,其子司马炎即篡魏称帝,建立西晋曹魏灭亡。

参见

[编辑]

附注

[编辑]
  1. ^ 《宋书·地理志上》:扬州刺史,前汉刺史未有所治,后汉治历阳,魏、晋治寿春,晋平吴治建业。⋯⋯淮南太守⋯⋯ 魏复曰淮南,徙治寿春。
  2. ^ 《三国志·满宠传》:青龙元年,宠上疏曰:“合肥城南临江湖,北远寿春,贼攻围之,得据水为势;官兵救之,当先破贼大辈,然后围乃得解。贼往甚易,而兵往救之甚难,宜移城内之兵,其西三十里,有奇险可依,更立城以固守,此为引贼平地而掎其归路,于计为便。”
  3. ^ 《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纪》:(闰月)甲辰(3月16日),(安风淮津)〔安风津〕都尉斩俭,传首京都。
  4. ^ 曹髦见王沈、王经、王业等人,愤慨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参考资料

[编辑]
  •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 《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
  •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