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之盟
外觀
清水之盟,即清水會盟,唐蕃清水之盟,是唐朝在建中四年(783年),與吐蕃第六次會盟、第三次議定邊界。在此次會盟中,唐割讓了被吐蕃占領的鳳翔以西的廣大地區與吐蕃和好。[1]不過吐蕃對合盟並無誠意,最終釀成平涼會盟上唐廷盟官被捕殺,唐盟使渾瑊逃跑的劫盟惡果。[2]
763年安史之亂後,吐蕃軍隊大舉進攻唐朝並占領長安15天。[3]唐代宗匆忙逃往陝州。雖然吐蕃事後退兵,但吐蕃占領了鳳翔以西的廣大地區。779年,唐代宗病逝後,唐德宗主動派遣使者謀求與吐蕃和好,詔書中改「獻」為「進」,「賜」為「寄」,「領取」為「領之」。以表示兩國的對等地位。[4]建中四年(783年),隴右節度使張鎰與幕府齊映、齊抗、鴻臚卿崔漢衡、計會使於頔、樊澤、入蕃使判官常魯在清水縣,與吐蕃大相尚結贊、大將論悉頰藏、論臧熱、論利陀、論力徐會盟,厘定兩國邊界:「唐地涇州右盡彈箏峽,隴州右極清水,鳳州西盡同谷,劍南盡西山、大度水。吐蕃守鎮蘭、渭、原、會,西臨洮,東成州,抵劍南西磨些諸蠻、大度水之西南。盡大河北自新泉軍抵大磧,南極賀蘭橐它嶺,其間為閒田。二國所棄戍地毋增兵,毋創城堡,毋耕邊田。」
之後,爆發了涇原兵變,吐蕃表示可以幫助唐朝平叛,唐德宗答應讓出安西和北庭,吐蕃後來僅出一偏師二萬,叛亂平定後,唐德宗想讓駐守西域的李元忠與郭昕回長安,被李泌勸止。786年,吐蕃入侵唐朝,叛盟,之後第七次會盟就是平涼會盟。
參考文獻
[編輯]- ^ 約:「唐地涇州右盡彈箏峽,隴州右極清水,鳳州西盡同谷,劍南盡西山、大度水。吐蕃守鎮蘭、渭、原、會,西臨洮,東成州,抵劍南西磨些諸蠻、大度水之西南。盡大河北自新泉軍抵大磧,南極賀蘭橐它嶺,其間為閒田。二國所棄戍地毋增兵,毋創城堡,毋耕邊田。」《新唐書·卷二百一十六·吐蕃傳》
- ^ 唐蕃清水会盟. [2011-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吐蕃居城十五日退,官軍收上都,以郭子儀為留守。《舊唐書·卷196上·吐蕃傳》
- ^ “平凉会盟”和会盟坛. [2011-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