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寨巡检司
澎湖寨巡检司,又称澎湖巡检司,设置于澎湖群岛,跨元、明、清三代,隶属福建同安县。[1]
台湾历史、台湾历史年表 | |||||||||||
---|---|---|---|---|---|---|---|---|---|---|---|
史前时期 | |||||||||||
荷治 1624-1662 |
西治1626-1642 | 原住民政权及部落-1933 | |||||||||
明郑时期 1661-1683 |
|||||||||||
清治时期 1683-1895 |
|||||||||||
日治时期 1895-1945 |
|||||||||||
战后时期 1945 迄今 | |||||||||||
其他台湾系列 | |||||||||||
台湾主题首页 | |||||||||||
南宋泉州知州汪大猷曾设寨于此,造寨屋(营房)二百间,初为水师戍防之所。正式设治时间以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的考证最为早,也就是根据一般史书及《元史》、《新元史》考定。据该史书,元朝正式设置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同安县,主官为澎湖寨巡检。[1]。
明朝击败元朝取得中原政权后,依循前例于澎湖设置该官署,隶属福建同安县,至1384年因为实施封海政策,予以废除。1563年,考量沿海治安等因素,明朝复设澎湖寨巡检司。此官署直至162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占领澎湖为止。
元朝
[编辑]元世祖至元18年(西元1281年)11月澎湖正式设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同安。[1]
野史记载该地原于南宋隶属于晋江县[2][3],曾遣兵戍守澎湖[4][5]。
到元朝时该地方正式隶属福建同安县,主官为澎湖寨巡检。驻于澎湖马公的巡检官职,是元朝最基层的官员,1366年尚在任的澎湖寨巡检陈信惠是元朝首位驻澎官员。
明朝
[编辑]1370年代,明朝统治中国后,仍循例于该地设置巡检官职,也继续设置澎湖巡检司这个行政官署,直至1384年实施封海政策而废除。1563年,考量沿海治安等因素,明朝复设澎湖寨巡检。此官职直至1622年,荷兰占领澎湖为止,才免予实授。
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司令官韦麻郎(Wijbrant Van Waerwijck)率两艘船抵达澎湖,并派员往福建请求贸易。福建当局立即严禁人民出海接济,并派都司沈有容率兵船五十艘前往澎湖,要求荷兰人撤退。韦麻郎见求通商无望,又缺乏补给,于是在当年底离开澎湖。明朝政府于岛上立有沈有容谕退红毛番碑,现存于澎湖天后宫。
此官署直至1622年,荷兰人入侵澎湖为止。1622年时,由于与葡萄牙人争夺澳门的军事攻击行动失败,荷兰舰队最后抵达了澎湖并且在马公风柜尾蛇头山顶设立了基地。明朝政府退出澎湖。荷兰军队强迫当地的居民建设碉堡,并使得奴役工作的1500个工人的其中1300人死亡[6][7]。明朝政府警告驻扎的荷兰舰队澎湖为其领土,之后荷兰人于澎湖之战被明军击退,转往台湾。
此战之后,明朝虽再次取得澎湖,却未复设澎湖巡检司之职。根据明史记载,明朝在澎湖之战后重新筑城,并设游击一,把总二,统兵三千,建立起炮台以作守备[8]。
清朝
[编辑]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澎湖地方循明郑旧制,设置巡检司,官署设于大山屿文澳(今马公市西文里),隶属台湾县辖下单位,长官作巡检,配置一员,后因改单独设置澎湖通判而终止;巡检司名籍如下表:[9][10]
任次 | 姓名 | 籍贯 | 到任日期 | 备注 |
---|---|---|---|---|
01 | 姚法唐 | 河南祥符 | 康熙二十三年(1684) | 曾任吏员,在任期间病故 |
02 | 朱缙 | 浙江钱塘 | 康熙二十七年(1688) | 曾任吏员,后升任河南府照磨 |
03 | 胡廷凤 | 江南含山 | 康熙三十二年(1693) | 曾任吏员,《台湾纪略》作胡腾凤 |
04 | 林开彦 | 直隶抚宁 | 康熙三十五年(1696) | 曾任吏员 |
05 | 李慧仁 | 直隶安肃 | 康熙四十一年(1702) | 曾任吏员 |
06 | 耿胡 | 河南柘城 | 康熙四十五年(1706) | 曾任承差 |
07 | 陆鉴 | 顺天府 | 康熙四十七年(1708) | 曾任吏员,后升任云南腾越州吏目,《澎湖厅志》作陆镒 |
08 | 乔杰 | 顺天府 | 康熙五十二年(1713) | 曾任吏员 |
09 | 李振宗 | 江南江都 | 康熙五十八年(1719) | 曾任吏员 |
10 | 朱唯彰 | 顺天宛平 | 雍正元年(1723) | 曾任内阁供事 |
11 | 郑奎聚 | 直隶通州 | 雍正四年(1726) | 曾任吏员,同年缘事去官 |
12 | 罗开勋 | 湖北江夏 | 雍正四年(1726) | 曾任吏员,雍正五年设澎湖通判,改任新港巡检 |
管辖区域
[编辑]澎湖群岛:90个大小岛屿所组成,以下列出主要有人居住的岛屿
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1.0 1.1 1.2 歷史沿革. 澎湖县政府全球资讯网. 澎湖县政府.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 ^ “泉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取其国密迩,烟火相望,时至寇掠。其来不测,多罹生啖之害,居民苦之。” 赵汝适《诸蕃志》
- ^ “澎湖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年间设巡检司”汪大渊《岛夷志略》
- ^ “(乾道7年)四月起知泉州,到郡遇事风生,不劳而办,郡实濒海,中有沙洲数万亩,号平湖,忽为岛夷号毗舍邪者奄至,尽刈所种。他日又登海岸杀略,禽四百馀人,歼其渠魁,馀分配诸郡。初则每遇南风,遣戍为备,更迭劳扰,公即其地,造屋二百间,遣将分屯,军民皆以为便,不敢犯境。”楼钥《攻愧集》敷文阁学士宣奉大夫致仕赠特进汪公行状〉
- ^ “海中大洲号平湖,邦人就植粟、麦、麻。有毗舍耶蛮,扬颿奄至,肌体漆黑,语言不通,种植皆为所获。调兵逐捕,则入水持其舟而已。俘民为乡导,劫掠近城赤洲。于是春夏遣戍,秋暮始归,劳费不赀。公即其地,造屋二百区,留屯水军,蛮不复来。周必大《文忠集》〈神道碑〉
- ^ Blussé, Leonard (1994). "Retribution and Remors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dministration and the Protestant Mission in Early Colonial Formosa". In Prakash, Gyan. After Colonialism: Imperial Histories and Postcolonial Displacemen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691037424.
- ^ 村上直次郎著,许贤瑶译,2001,〈澎湖岛上的荷兰人〉,《荷兰时代台湾史论文集》,页14。宜兰县宜兰市:佛光人文社会学院。
- ^ 《明史志第六十七 兵三》:“天启中,筑城于澎湖,设游击一,把总二,统兵三千,筑炮台以守。先是,万历中,许孚远抚闽,奏筑福州海坛山,因及澎湖诸屿,且言浙东沿海陈钱、金塘、玉环、南麂诸山俱宜经理,遂设南麂副总兵,而澎湖不暇及。其地遥峙海中,逶迤如修蛇,多岐港零屿,其中空间可藏巨艘。初为红毛所据,至是因巡抚南居益言,乃夺而守之。”
- ^ 颜, 尚文. 〈清代澎湖巡檢司〉.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05 [2019-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7) (中文(台湾)).
- ^ 陈, 英俊. 《走尋媽宮城》. 澎湖县: 澎湖县文化局. 2003. ISBN 9570145080 (中文(台湾)).
来源
[编辑]- 刘宁颜 编:《重修台湾省通志》,台北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4年。
- 庄永明,1989年,《台湾纪事》,台北,时报出版社。
- 南宋理宗宝庆元年(西元1225年)宗室赵汝适著《诸蕃志》记载:“泉有海岛曰彭湖,隶晋江县”
- 南宋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曾记载:“ 琉求国在泉州之东,有岛曰澎湖。烟火相望,水行五日而至”
- 《元史·琉求》的记载: “在南海之东。漳泉兴福四界内彭湖诸岛,与琉求相对”
- 《元史·琉求》中记载元世祖在位时曾遣使自澎湖巡检司出发宣抚流求,渡海遇到一个“山长而低者”的地方,使臣认定到达琉求,但跟当地人语言不通,登陆的两百余人中有三人遭到杀害,无功而返,元成宗元贞三年,福建省平章政事高兴言:“今立省泉州,距琉求为近,可伺其消息,或宜招宜伐,不必它调兵力,兴请就近试之。”九月,高兴遣省都镇抚张浩、福州新军万户张进赴琉求国,生擒一百三十余人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