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戴望舒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戴望舒
1942年的戴望舒
本名戴梦鸥
出生(1905-11-05)1905年11月5日
 大清浙江省杭州府
逝世1950年2月28日(1950岁—02—28)(44岁)
 中国北京市协和医院
墓地 中国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万安公墓
笔名梦鸥生、信芳、江思、艾昂甫、苗秀、方仁、陈御月、陈艺圃、张白衡、文生、达士、林泉居士
职业诗人、翻译家
民族汉族
母校上海大学复旦大学
创作时期1922年-1950年
文学运动象征派新诗
代表作雨巷》、《我底记忆
配偶穆丽娟(1936年-1941年)
杨静
父母父亲:戴立诚
母亲:卓佩芝
子女女儿:戴咏素戴咏树戴咏絮
亲属姐姐:戴瑛

戴望舒(1905年11月5日—1950年2月28日),原名戴梦鸥,学名戴朝采[注 1],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诗人、翻译家,“象征派”代表人物。笔名有江思艾昂甫等。[1][2][3]

生平

[编辑]

童年

[编辑]

1905年11月5日(农历9月7日),戴望舒于杭州出生。八岁入杭州鹾务小学读书,十四岁考入杭州宗文中学。

求学

[编辑]

1923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5月,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1926年与施蛰存戴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1927年,戴望舒因参加左翼活动,避居于松江施蛰存家中。

1928年,戴望舒与施蛰存刘呐鸥在上海虹口北四川路989弄(海宁路口)公益坊16号开办水沫书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

1932年他参加施蛰存主持的《现代》杂志编辑社。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不过在留学期间,他并不喜欢去课堂听课,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翻译外文著作上。当时他翻译了《苏联文学史话》、《比利时短篇小说集》和《意大利短篇小说集》等,另外还研读了西班牙作家的许多小说集。1935年春天,由于他参加了法国和西班牙的一些反法西斯游行,被学校开除,于是便启程回国。

教学与创作

[编辑]

1936-1938年任教于同济大学。1936年6月,与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结婚。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人在上海法租界亨利路(新乐路)100弄永利村30号,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戴望舒在《新诗》上翻译介绍了叶赛宁等诗人的作品。《新诗》在1937年7月停刊,共出版10期,是新月派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抗日战争爆发后,戴望舒与妻女于1938年5月到了香港,任《星岛日报》副刊星座版主编, 一直至香港沦陷,报纸停刊。他在香港期间十分活跃, 参与多项文化人组织的抗日活动, 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0年4月,与郁风等友人创办《耕耘》杂志, 但只出了两期便停刊。1942年3月日本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七星期。出狱后留在香港任编辑及翻译, 至战争结束。1946年3月离港往上海教学,出诗集,因支持反政府的学生运动,被法院传召。1948年5月返回香港, 1949年3月再离港北上,参加在北平召开的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后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法文科科长,从事编译工作。

逝世

[编辑]

戴望舒长期患有哮喘病,平时便自行注射麻黄素以缓解症状。1950年2月28日上午,戴望舒自行注射麻黄素,结果因药物过量导致而昏迷,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44岁。安葬于北京西山脚下的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墓碑上有茅盾亲笔书写的“诗人戴望舒之墓”。

诗风

[编辑]

戴望舒新诗象征派,以音节和色彩见称,一样晦涩,尤其在《雨巷》一诗中,手法繁复用词抽象,颇难理解,代表作是《雨巷》,极受好评。《我用残损的手掌》语言颇有张力,节奏起伏配合诗情;《旅思》和《萧红墓畔口占》两首,语言纯厚天然,富于中国情韵。一般作品则语言欧化,迷于细节,耽于情调,题材不广,深度不足,未能逼近现实。[4]戴望舒有些新诗模仿现代法国诗人,尤其是耶麦法语Francis Jammes的作品,颇为耐读。[5]

女星紫薇所演唱的《初恋女》一歌,正是戴望舒作词,陈歌辛作曲。

我走遍漫漫的天涯路 我望断遥远的云和树

多少的往事堪重数 你呀你在何处

我难忘你哀怨的眼睛 我知道你那沉默的情意

你牵引我到一个梦中 我却在别个梦中忘记你

啊,我的梦和遗忘的人 啊,受我最初祝福的人

终日我灌溉著蔷薇 却让幽兰枯萎

作品

[编辑]

诗歌

[编辑]
  • 《我底记忆》(诗集)1929,水沫书店
  • 《望舒草》(诗集)1933,现代书店
  • 望舒诗稿》1937(自费出版)
  • 《灾难的岁月》(诗集)1948,星群
  • 《戴望舒诗选》1957,人文
  • 《小说戏曲论集》1958,作家出版社
  • 《戴望舒诗集》1981,四川人民出版社

译作

[编辑]

戴望舒通法语、西班牙语俄语等欧洲语言,一直从事欧洲文学的翻译工作,他是首个将西班牙诗人洛尔卡的作品翻成中文的人。

  • 《少女之誓》法国 沙多勃易盎著,1928,开明书店
  • 《鹅妈妈的故事》法国 沙.贝洛尔著,1928,开明书店
  • 《意大利的恋爱故事》与赵景深、黎锦明合译, l928,亚细亚
  • 《天女玉丽》法国 保尔.穆杭著,1929、尚志
  • 《爱经》古罗马 古沃维提乌思著,1929,水沫书店
  • 《屋卡珊和尼各莱特》(法国古弹调)1929,光华
  • 《唯物史观的文学论》法国 伊可维支著,1930,水沫书店
  • 《一周间》 苏联 里别进斯基著,与苏汉合译,1930,水沫书店
  • 《麦克倍斯》(话剧)英国 莎士比亚著,1930,金马
  • 《青色鸟》法国 陀尔诺夫人著,1933,开明书店
  • 《法兰西现代短篇集》(选译)1934,天马
  • 《高龙芭》(中篇小说)法国 梅里美著,1925、中华书局
  • 《意大利短篇小说集选译》1935,商务印书馆
  • 《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选译》1935,商务印书馆
  • 《西班牙短篇小说集选译》1936,商务印书馆
  • 《比较文学论》法国 提格亨著,1937,商务印书馆
  • 《密友》意大利 皮蓝德娄等著,与人合译,1941,三通
  • 《恶之花掇英》(诗集)法国 波德莱尔著,1947,怀正
  • 《洛尔伽诗钞》西班牙 洛尔伽著,1956,作家出版社
  • 《戴望舒译诗集》1983,湖南人民出版社

注释

[编辑]
  1. ^ 一说名戴朝胜。《宗文中学同学录》作戴朝采。[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郑择魁; 王文彬. 望舒传——从雨巷到升出赤色太阳的海. 新文学史料: 154-172. 
  2. ^ 北塔. 让灯守着我:戴望舒传. 九州出版社. 2020. ISBN 978-7-5108-8498-6. 
  3. ^ 王文彬. 戴望舒年表. 新文学史料: 95-105. 
  4. ^ 余光中:〈评戴望舒的诗〉,载《余光中选集(第三卷).文学评论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页201-203。
  5. ^ 林以亮:《林以亮诗话》(台北:洪范书店,1976),页4。


延伸阅读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