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张乐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乐行(1811年—1863年4月5日),又名张洛行,小名香儿安徽亳州张老家(今属涡阳)人;捻军首领,太平天国封为沃王。

生平

[编辑]

张乐行出身士绅地主家庭,有良田五百馀亩,曾为盐枭贩运私盐,喜仗义疏财,时称“仁义光棍”。

咸丰二年(1852年),皖北饥馑,张乐行与龚得树王冠三苏天福韩朗子等结捻。“捻”是淮北方言,意思是“一股一伙”,捻军起源于“捻子”,最初安徽、河南一带有游民捏纸,将油脂点燃,烧掉油捻纸,用来驱除疾病、灾难,强为过路商旅祈福,收取香火钱。多半是游手好闲之徒所为,越是荒年歉收,入捻人数越多,所谓“居者为民,出者为捻”。淮北大旱,入捻农民大增。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安徽河南,捻军纷起响应。张乐行被举为捻首,号称“十八铺聚义”,后攻克河南永城

咸丰五年(1855年)秋,他在雉河集(今安徽涡阳县城)召集各地捻党首领会盟,被推为盟主,号称“大汉明王”。制定黄、白、黑、红、蓝“五旗军制”,张乐行兼领黄旗,下设军师司马先锋等职,立有《行军条例》。

咸丰六年(1856年)6月19日,雉河集失陷,率部南撤。7月16日,攻克淮河上游重镇三河尖(今河南省固始县三河尖镇)。旋回军北上,于8月24日夺回雉河集。

咸丰七年(1857年)春天,与太平军豫天侯陈玉成、合天侯李秀成部队会师于霍丘、六安交界处,,并攻克霍丘,自此捻军接受太平天国领导,不剃发,改换太平天国旗帜。洪秀全封张乐行为成天义,任“征北主将”,10月13日,退至六安。

咸丰八年(1858年)5月下旬率兵北上,经正阳关、峡石口,占领怀远临淮凤阳府县两城,控制淮河南北的交通,断绝清军淮北盐运。11月与庐州太平军南下,配合陈玉成、李秀成指挥的三河之役,大败湘军。

咸丰十年(1860年)张乐行指挥张宗禹率主力3万余人出征苏北敌后,占领清江浦(今淮阴),被太平天国封为沃王。1861年冬进驻颍上。

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皖北根据地丧失,形势逐渐恶化。5月陈玉成被俘,张乐行率孤军在淮河南北坚持。同年冬天,僧格林沁围攻淮北捻军基地,捻军全力抗击,但一再受挫。

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初,张乐行率捻军再退雉河集,扼守尹家河。3月23日,张乐行率20万大军在涡河张村铺北,背淝水列阵,与僧格林沁血战。终因力量悬殊,孤军无援而全军覆没,张乐行仅率10余骑突出重围,驰至阜阳马家店,继又夜走蒙城西阳集,欲去山东。四日,至西阳集蓝旗捻头李家英处。此时,李家英已降清,他一面假意款待张乐行,一面密报宿州知州英翰,英翰随即率兵至西阳集俘虏了张乐行及其子张喜、义子王宛儿父子3人,由牛师韩押送亳州义门集僧格林沁大营。4月5日(同治二年二月十八日),三人在义门集周家营被清军处死,梁王张宗禹、鲁王任化邦续领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