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超强台风莲娜 (1975年)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超强台风莲娜
Typhoon Nina(英文)
正在爆发性增强的莲娜(8月2日)
正在爆发性增强的莲娜(8月2日)
路径图
超强台风莲娜的路径图
超强台风莲娜的路径图
概况
形成日期1975年7月30日
消散日期1975年8月6日
最低气压900 hPa
影响
财产损失12亿美元(1975年)
死伤人数 台湾29死140伤
中国大陆240,000死 (有纪录以来最致命的台风)[1]
影响地区 台湾
中国大陆
1975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部分

超强台风莲娜(英语:Typhoon Nina,国际编号:7503联合台风警报中心04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Bebeng)是1975年太平洋台风季中第三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风暴于7月30日形成,8月8日消散,维持了约九日。受到南下的冷空气影响,莲娜为中国河南省等地带来暴雨,最终引致河南“75·8”水库溃坝驻马店地区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以及数十座中小型水库同时垮坝溃决,造成约30个县市、1780万亩农田被淹,1000余万人受灾、约24万人死亡,倒塌房屋500余万间(一说680万间),冲走耕畜30.23万头,猪72万头,京广线被冲毁102公里[2][3][4]。令莲娜成为西北太平洋最致命的热带气旋。

气象历史

[编辑]

7月29日,一个热带扰动菲律宾海的一道槽线内生成,翌日即加强为热带低气压04W和向西南移动。7月31日,该热带低气压移动速度减慢,及后开始急剧增强为热带风暴和转向西北移动,获命名为“莲娜”。由于一个副热带高压阻碍莲娜再往北转向,所以它在8月1日增强为台风后,便采取西北偏西继续移动。

莲娜于8月2日再作爆发性增强,侦察机报告表示莲娜的中心气压一日之内下降了65百帕斯卡;风力也从65(75英里每小时、120公里每小时)跃升至130节(150英里每小时、241公里每小时),晚上时分更达致巅峰强度135节(155英里每小时、250公里每小时)。[5]8月3日正午,它以100节(115英里每小时、185公里每小时)的风力在台湾花莲市附近登陆。[6]

莲娜登陆后受中央山脉影响威力减弱,并于下午4时左右由台中港附近出海,进入台湾海峡[6]8月4日,尼娜在福建晋江登陆,[7]之后继续向西北方向前进,跨越江西湖南两省,翌日在湖南常德附近突然转向,北渡长江直入河南。往后三日,它先后经过泌阳驻马店等地。在这里受到南下的冷空气影响,加上河南山区的地形因素,冷空气与莲娜的水汽发生了剧烈的垂直运动,造成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8]最终引致板桥水库等62座水库溃坝。8月8日,尼娜转向西南移动,不久后消散。[9]

影响

[编辑]
台风莲娜 (1975年)在台湾的位置
彭佳屿 26.7 m/s
彭佳屿
26.7 m/s
板桥 -
板桥
鞍部 -
鞍部
竹子湖 -
竹子湖
淡水 -
淡水
基隆 14 m/s
基隆
14 m/s
台北 12 m/s
台北
12 m/s
新屋 -
新屋
新竹 12 m/s
新竹
12 m/s
宜兰 16.3 m/s
宜兰
16.3 m/s
苏澳 -
苏澳
花莲 40 m/s
花莲
40 m/s
成功(新港) 13.7 m/s
成功(新港)
13.7 m/s
台东 10 m/s
台东
10 m/s
大武 9.7 m/s
大武
9.7 m/s
兰屿 32.5 m/s
兰屿
32.5 m/s
台中 14.3 m/s
台中
14.3 m/s
梧栖 -
梧栖
日月潭 -
日月潭
阿里山 -
阿里山
嘉义 26.3 m/s
嘉义
26.3 m/s
玉山 -
玉山
台南 15 m/s
台南
15 m/s
高雄 18 m/s
高雄
18 m/s
恒春 16.7 m/s
恒春
16.7 m/s
澎湖 26.8 m/s
澎湖
26.8 m/s
东吉岛 -
东吉岛
金门 -
金门
马祖 -
马祖
中华民国交通部中央气象署署属气象测站测得最大持续风力。图例:
无数据
测得5级风或以下
测得6至7级风
测得8至9级风
测得10至11级风
测得12至15级风
台风莲娜 (1975年)在台湾的位置
彭佳屿 33 m/s
彭佳屿
33 m/s
板桥 -
板桥
鞍部 -
鞍部
竹子湖 -
竹子湖
淡水 -
淡水
基隆 29.8 m/s
基隆
29.8 m/s
台北 32.9 m/s
台北
32.9 m/s
新屋 -
新屋
新竹 25.8 m/s
新竹
25.8 m/s
宜兰 19.5 m/s
宜兰
19.5 m/s
苏澳 -
苏澳
花莲 56 m/s
花莲
56 m/s
成功(新港) 19.2 m/s
成功(新港)
19.2 m/s
台东 14.6 m/s
台东
14.6 m/s
大武 17.3 m/s
大武
17.3 m/s
兰屿 36.3 m/s
兰屿
36.3 m/s
台中 26.4 m/s
台中
26.4 m/s
梧栖 -
梧栖
日月潭 -
日月潭
阿里山 -
阿里山
嘉义 28.7 m/s
嘉义
28.7 m/s
玉山 -
玉山
台南 30.4 m/s
台南
30.4 m/s
高雄 22.8 m/s
高雄
22.8 m/s
恒春 25.7 m/s
恒春
25.7 m/s
澎湖 41.5 m/s
澎湖
41.5 m/s
东吉岛 -
东吉岛
金门 -
金门
马祖 -
马祖
中华民国交通部中央气象署署属气象测站测得最大阵风。图例:
无数据
测得6至7级风
测得8至9级风
测得10至11级风
测得12至15级风
测得16级风或以上
当地发布台风最高信号:海上陆上台风警报

中央气象局曾于8月2日9时为莲娜发布海上陆上台风警报,直到8月4日5时一同解除。气象局表示,台湾所有地区均有灾情,其中花莲县为重灾区,并有伤亡和失踪报告。[6]

莲娜在台湾花莲县登陆后,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高达185公里每小时[10]最高阵风更达222公里每小时。[11]重灾区花莲县是录得最高持续风速和最高阵风风速的地方,分别为约每秒38米和约每秒56米。 [12]莲娜的环流同时为台湾带来广泛降雨,[13]其中在阿里山地区8月2日至4日录得最高雨量为496.9毫米,玉山亦录得雨量为326.2毫米,台湾部分乡镇都录得多于100毫米雨量。[14]广泛的降雨引起了水浸山体滑坡,酿成29人死亡和140人受伤。[15]全台湾共有约3,000间房屋倒塌或受损,[10]单在花莲就有561间房屋倒塌和逾1,831间房屋受损,并有四人罹难。[16]而台东县部分则因大雨造成太平溪上游太巴六九溪的台电太平发电厂遭到爆发的山洪冲毁并掩埋,后台电亦放弃该水力发电厂不再修复。[17]受莲娜影响,各地航班火车公共汽车均暂停服务,但台北松山机场的国际航班服务却仍然维持。[18]

河南“75·8”水库溃坝洪水淹没范围

受台湾地形影响,莲娜在中国大陆登陆前已减弱为热带风暴,并以110公里每小时的风力登陆福建晋江,然而对福建的影响却不大[10]

不过,莲娜在内陆却受到南下的冷空气影响,为河南等地带来暴雨。录得逾400毫米雨量的区域达19,410平方公里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方城县一带的雨量更超过1,000毫米[19]。而在暴雨中心泌阳县林庄乡,最大24小时雨量达到1,060毫米,最大六小时雨量更达到830毫米,超越当时美国宾夕凡尼亚州密士港782毫米的世界最高纪录[9]

暴雨最终引致河南“75·8”水库溃坝驻马店地区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以及数十座中小型水库同时垮坝溃决,造成约30个县市、1780万亩农田被淹,1000多万人受灾、24万人死亡,倒塌房屋596万间,冲走耕畜30.23万头,猪72万头,京广线被冲毁102公里[2][3][4]。2005年,该事件被美国探索频道》评为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人为技术灾难第一名[2][3][4]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The Worst Natural Disasters by Death Toll (PDF).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09 [2012-01-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6-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2.0 2.1 2.2 75年河南水灾:滔天人祸令十万人葬身鱼腹. 凤凰网. 200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0) (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3.0 3.1 3.2 河南75·8溃坝:世界最惨垮坝惨剧. 中国网. [201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31) (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4.0 4.1 4.2 江华; 喻尘. 驻马店地区:水墓:河南“75.8”特大洪水35周年祭. 香港中文大学. 《南方都市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0) (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存档副本 (PDF). [2009-11-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2-0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TWC's ATCR on the 1975 typhoon season
  6. ^ 6.0 6.1 6.2 中央氣象局颱風警報發布概況表:妮娜(1975年). 中央气象局防灾台风数据库网页. [2012年8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9月16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存档副本. [2006-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n Jiazheng, the progress of the 1975 flood
  8. ^ 江华、喻尘. 天水. 南方都市报. 2010年8月11日 [2012年8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13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9.0 9.1 钱钢. [往事]1975年駐馬店水庫潰壩事件. 南方周末. 2005年8月25日 [2012年8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4月29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 10.0 10.1 10.2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Super Typhoon Nina (04W) Preliminary Report (PDF). Naval Meteorology and Oceanography Command. 1976 [2010-07-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6-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 ^ Staff Writer. Typhoon batters Taiwan. The Montreal Gazette. 1975-08-04: 2 [2010-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 ^ 1975年8月1-4日妮娜颱風侵台期間各地最大風速及最大陣風分佈圖. 中央气象局. [2012年8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12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 ^ 台灣全區總雨量. 中央气象局. 1975 [2012年8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21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4. ^ 1975年8月2-4日妮娜颱風總雨量分佈圖. 中央气象局. [2012年8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12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 ^ 1975年8月1-4日妮娜颱風摘要. 中央气象局. [2012年8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12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 ^ Associated Press. Typhoon Kills 12 In Taiwan. The Modesto Bee. 1975-08-04: 83 [2010-07-19]. 
  17. ^ 土石流扇狀地危險度分析案例探討 (PDF). 中华技术93期. 2012年1月 [2014-01-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2-02) (中文(台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8. ^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Typhoon Nina Batters Taiwan With Rain, Wind. Sarasota Herald-Tribune. 1975-08-04: 5 [2010-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 ^ 758大暴雨. 华东师范大学. 2010年 [2012年8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7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