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圣礼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聖事

圣事天主教会汉译,拉丁语Sacramentum)或圣礼新教汉译)是基督教传达神圣恩典仪式东正教会与之对应的名称是奥迹Holy Mysteries)。

天主教会东正教会东方正统教会东方亚述教会信义宗圣公宗循道宗成员认为圣事不仅是象征记号,而是天主使用这些被正确执行的圣事,作为对忠实信徒传播恩典的工具。西方基督教传统定义圣事为传递内在精神恩典的外在标记。

马丁·路德(1517年)的选择的影响到现今仍在。到现在为此,新教仍然是只有2种圣礼:洗礼圣餐。而所持的理据与路德的相同,也是出于两种原则:

(1)是由耶稣基督亲自设立的。

(2)是让信徒借着这看得见的礼仪去明白、了解上帝那看不见的恩典。

他以此去反对传统又缺乏圣经根据的礼仪是绝对合理的。详见马丁路德圣礼观

至于天主教会、东正教会、东方正统教会,圣礼一共为三种,总共七件圣事,分别是启蒙圣礼(洗礼、坚振和圣体圣事)、治愈圣礼(病人的和解和恩膏)以及承诺圣礼(婚姻和圣秩)。

传统定义的圣事

[编辑]

传统定义的圣事共有7件,包括:

  • 圣洗圣事(又称洗礼浸礼,Baptism),目的是为了洗去原罪
  • 圣体圣事(又称圣餐礼,Eucharist),天主教会认为信徒领受圣餐时是直接领受耶稣的身体及血;信义宗外的新教只当是纪念,不相信饼酒于祝圣后即成耶稣的体血,所以只举行耶稣在晚餐厅成圣体圣血时所举行之礼仪[1];信义宗认为圣餐是耶稣基督的身体与血的临在,但反对天主教会的变质说,主张饼与酒的物理性质并不因圣礼而改变,却已然是基督的体与血。
  • 坚振圣事(又称坚信礼圣膏,Chrismation/ Confirmation),将圣神完全赐予受礼者,信义宗仍有此礼。
  • 圣秩圣事(新教又称神职授任礼按立,Ordination),能消除许多罪过,使人执行圣职,仍然能够将天父赐予的恩宠普及其他信徒。
  • 和好圣事(即忏悔礼,Confession/Penance),指向神父表白、实行身负要受礼者所做的善公或者祈祷。新教没有。
  • 病人傅油圣事(又称病者涂油膏油礼,Anointing of the Sick)可以消除各种可以宽恕的和致命的罪过。新教通常没有。
  • 婚配圣事(Matrimony/sacramental marriage)指男女双方结合所行之礼,神父亦为见证。

这些圣事多数从使徒时期就被使用,但婚姻圣礼直到中世纪才被承认。

圣礼通常由神职人员对接收者执行。执行程序通常有有形的和无形的两部分组成。无形的部分由圣灵送达,有形的部分包括按手礼和使用被神圣化的水、油、面包和酒,或公众仪式(譬如婚礼和忏悔)。

基督教会和派别就圣事的个数以及运行方式产生分歧,但一般都同意圣事是由耶稣设立。

不同教派对圣事的定义和执行

[编辑]

以下是一张归纳基督教主要派别对圣事态度的表格。

教派 洗礼 坚振(坚信) 圣体(圣餐) 告解 婚配 圣秩 病人傅油
天主教会
东正教会
东方正统教会
信义宗 [注 1]
盎格鲁大公主义[2]
广派圣公宗 可能[注 2] 可能 可能 可能 可能
福音派圣公宗英语Evangelical Anglicanism
改革宗
长老宗
循道宗
浸信会
成人洗礼英语Adult Baptism
胡斯派
摩拉维亚弟兄会
  1. ^ 少部分高派信义宗会实行坚振告解婚配圣秩病人傅油,但并不承认其圣事地位
  2. ^ 大部分广派圣公宗、少部分高派圣公宗实行坚振告解婚配圣秩病人傅油,但认为其地位低于洗礼和圣餐式

天主教会的圣事与礼仪

[编辑]

天主教会观点:“有形的标记赋予无形的恩宠,七件圣事皆由基督亲自建立”[来源请求]。按拉丁礼天主教会的习惯,普遍只给婴儿及幼童施行洗礼,待日后儿童达到理智年龄,方会领受圣体及坚振圣事。至于次序方面:

初期教会要求来自外教的皈依者至少三年慕道期,而且三年慕道期并非代表必能入教,个别人士需更长的慕道期;而现行的成年望教者,则须经过为期约一年至年半慕道期的皈依过程。在慕道初期,望教者需参加公开礼仪“收录礼”,向信友和教会表达愿意学习基督信仰,并由神父或执事在其额上划上十字圣号,并向他们各人颁授新旧约圣经或福音或十字架,皈依者的身份由“望教者”正式被收录为“慕道者”。在慕道的后期,慕道者一方可以申请入教,若获堂区主任司铎(本堂神父)批准,按现行普遍做法是:慕道者会在入教前接受一次甄选礼(将“慕道者”的身份转为“候洗者”)、三次考核礼(其中一次为主教主持),最后候洗者会在圣周六:复活庆典夜间礼仪(又称:复活守夜礼仪)依次序领受三件入门圣事(圣洗、坚振、圣体),加入教会,成为新教友。入教后,他们仍要经过释奥期,由慕道班导师带领新教友适应入教后的信仰生活;

过往,成年慕道者完成慕道班后,会在本堂神父安排的任何日子(不一定是复活节前夕)领洗兼初领圣体,然后再上坚振班,最后再由主教或主教授权之司铎为其施放坚振。此外在圣事之外,天主教会亦有设立圣仪作为日常给予祝福用。

入门圣事

[编辑]
  • 圣洗圣事:透过圣洗,领圣事者获罪过的赦免、加入教会。形式方面,有洒水、也有全浸。经文方面,(相对于东方礼而言)使用第一人称的“授受式”经文。
  • 坚振圣事:透过坚振,领圣事者领受圣神的恩惠,信仰获得深化,并获得力量为基督作见证。按天主教会拉丁礼的传统,一般而言,已领洗而达理智年龄的教友均可领受坚振圣事。主教是坚振圣事的通常施行者,但在教区主教特别准许的情况下,个别司铎亦可有效地施行坚振。
  • 圣体圣事(亦称共融圣事):在弥撒举行中,面饼和葡萄酒被转变成耶稣基督圣体的血。信徒借着领受圣体圣血,与主基督合成一体,并体现在祂教会内的亲密共融。

治疗的圣事

[编辑]
  • 和好圣事(亦称告解圣事修和圣事忏悔圣事):修好人与天主及教会的关系。
  • 病人傅油圣事(亦称终傅圣事):给予病人属灵的帮助和安慰,并完好的属灵健康。

服务的圣事

[编辑]
  • 圣秩圣事(亦称神品圣事):首先,天主教会的圣职人员分为主教、神父(司祭∕司铎)和执事。只有已领洗的男教友才有机会领受圣秩圣事。礼仪是由主礼的主教(偕同襄礼的主教)以祈祷和覆手礼,呼求圣神祝圣(按立)领圣秩者为圣职人员(包括:主教、神父和执事)。之后,主礼的主教会为新的圣职者傅上圣油。值得一提的是,祝圣主教或司铎礼仪是为领圣秩者授予公务司祭职;而祝圣执事礼仪则为没有为领圣秩者授予公务司祭职,而是继续保留因圣洗授予的普通司祭职,他们是特别被拣选去服务及履行爱德工作。

而执事分为两种,一种是终身执事,即一般他们永为执事,不会升神父;另一种是“过渡性质”的执事,他们通常在约一年后晋铎,执事职务是准备一个人成为神父,作为晋铎前的最后培育。

东正教会的奥迹

[编辑]

东正教会观点:“有形的标记赋予无形的恩宠,七件圣事皆由基督亲自建立”[来源请求]

  • 圣洗:要求全身浸入三次,分别是奉圣父、圣子和圣神之名。和坚振一并进行,并由司祭施行,司祭会从主教接过圣油。坚振的含义是赐下圣灵。圣奥秘经文使用第三人称方式,因为正教认为真正举行圣事的是基督。基督为一切仪轨之主,神职人员只是践基督之位,诵经行仪,以成就圣奥秘之外行,并非取基督而代之。故此正教不但不使用天主教所用的第一人称的“授受式”经文,同时也认为以此种经文举行圣事,按照正教的标准是不如法的。因为神职人员本身无权力施予奥秘。决不会使用EGO TE BAPTIZO的格式来举行圣浸奥秘。倘有人如此举行,也因为不如法如仪而不生效,因为其所行之礼与教会公礼不相应。
  • 傅圣膏:东正教会不称为坚振(Confirmation),而是圣膏(Chrismation),Chrism即指圣油。
  • 事奉圣礼:在东正教会,事奉圣礼喻为圣事中的圣事。
  • 悔改礼,在东正教会看来是为离教者悔改归回施行的。不过现在,在领圣餐之前,祭司或长老也会为犯大罪的人行告解礼。
  • 圣秩
  • 婚礼,东正教会不认为这仅仅是合约,而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奥秘的合一,这合一仿效基督与教会的合一。在场的不只主教或长老,整个神的子民透过他们而在场。
  • 傅圣油

此外,还有其他祝福及祈祷礼仪:修士修女发愿、祝福家园、殡葬礼仪。

新教的圣礼

[编辑]

新教普遍仅承认圣餐礼圣洗礼,两件圣礼都是由基督所建立的,其他礼仪则不是圣礼。圣礼看法则依各教派而有所不同。

但新教亦会有这些礼仪:

圣公会的圣事与圣礼

[编辑]

意义:“恩典、救赎行动、上帝的临在、上帝在这圣事中与我们相遇或联合”[来源请求]

圣公会认为圣洗礼和圣餐礼(Eucharist)是两项在福音中由基督亲自建立的圣事。另一方面,亦按需要举行坚振礼、修和礼、婚礼、傅油礼和圣职按立礼五件由教会建立的圣礼。

信义宗教会的圣事与礼仪

[编辑]

仅承认圣餐礼洗礼两件圣礼,其认为这是基督所建立的,其他礼仪则不是圣礼。在圣礼时,上主是临在的。

两种原则:

(1)是由耶稣基督亲自设立的。

(2)是让信徒借着这看得见的礼仪去明白、了解上帝那看不见的恩典。

其余的新教圣礼

[编辑]

仅承认圣餐礼和洗礼两件圣礼由基督建立,其他礼仪则不是圣礼。圣礼只为象征无形的恩典,无实效。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静宜大学校牧室:问与答
  2. ^ Herbert Stowe, Walter. Anglo-Catholicism: What It Is Not and What It Is. Church Literature Association. 1932 [2023-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