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
则天顺圣皇后 | |||||||||||||||||
---|---|---|---|---|---|---|---|---|---|---|---|---|---|---|---|---|---|
武周皇帝 唐朝皇后 唐朝皇太后 唐朝太上皇 | |||||||||||||||||
武周皇帝 天可汗 | |||||||||||||||||
统治 | 690年10月16日[a]-705年2月21日(14年128天)退位 | ||||||||||||||||
前任 | 唐睿宗李旦(唐朝) 首任(武周建国) | ||||||||||||||||
继任 | 唐中宗李显(唐朝) 末任(武周灭亡,唐朝复国) | ||||||||||||||||
出生 | 武德七年正月二十三日 现山西省文水县 | 624年2月17日||||||||||||||||
逝世 | 705年12月16日 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东接皇城西南隅的洛阳上阳宫 | (81岁)||||||||||||||||
安葬 | |||||||||||||||||
丈夫 | 唐太宗李世民(637年-649年) 唐高宗李治(655年-683年) | ||||||||||||||||
子嗣 | 子: 孝敬帝李弘 废太子李贤 唐中宗 唐睿宗 女: 安定思公主 太平公主 | ||||||||||||||||
| |||||||||||||||||
政权 | 武周 | ||||||||||||||||
父亲 | 周太祖武士彟 | ||||||||||||||||
母亲 | 孝明高皇后杨氏 | ||||||||||||||||
宗教信仰 | 道教→佛教 |
武曌[4](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乳名华姑[5],赐号武媚[6],或称武则天(源自其谥号)、则天后、武后、武太后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获正史承认的女性皇帝[c]与女性太上皇。武氏是武周的开国皇帝,也曾是唐太宗的才人、以及唐高宗的皇后等。
武氏为并州文水县人,十四岁入宫为唐太宗才人,十二年不得迁。唐高宗时复为昭仪,谋废得到唐太宗托付于重臣褚遂良的“佳儿佳妇”王皇后与萧淑妃,得立为皇后(655年-683年)。一时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天皇李治并称“二圣”。当时武氏总揽大权,故众人称高宗、武氏为唐室的两个皇帝。由于唐高宗患风眩病,无力治理政事,660年11月武氏开始临朝,史载“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7][d],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1日在位),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
她退位后,其子中宗皇帝献尊号,称“则天大圣皇帝”。武氏临终前留下遗命,要求去除其帝号,改称“则天大圣皇后”。她另有废除的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等。[8][e]。
她在掌权时积极推动唐朝中国的政治发展。例如,对边疆地区抚慰与讨伐并用以稳定其发展,积极提拔有能力的人士担任官员,采取促进族群融合团结的政策,改革有关制度以加强中央集权,针对人们为逃避赋役而四处迁徙没有户籍(“逃户”)的问题进行改革,推行各种措施促进商业繁荣,建设农业水利设施,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促进文学艺术繁荣等。[9][10][11][12][13][14][15][16]。同时,她也积极从事于土木作造事务,并特别积极于造国字改年号(每年更换年号)。
705年元月,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迫使她内禅皇位与李显。退位以后,她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太上皇。她在705年过世于洛阳上阳宫仙居殿。
唐高宗死后从683年实际真正掌权前后22年(如从高宗辅政起计,掌权年期更长,长达46年)。武则天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f])、寿命第三长的皇帝(终年81岁),仅次于清高宗(89岁)和梁武帝(84或85岁)。此外,她也是唯一当过皇太后及太上皇两职的人。但因唐朝自高宗以后的所有合法皇帝(李唐皇族)皆为武则天之直系子孙,未妨碍唐朝皇位继承,因此她以女儿身称帝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并没有受到太严厉的历史谴责。
生平
[编辑]唐太宗时期
[编辑]首次入宫
[编辑]武氏本名无记载,为唐开国勋旧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是武士彟继室,根据李峤《攀龙台碑》所载,为隋朝宗室杨达之女[17],不见礼于正室诸子。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637年十四岁时(贞观十一年十一月[18])因貌美而入后宫封为五品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19],后世讹称武媚娘。武氏入宫之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20]
据杨氏为杨达之女的说法,武才人与太宗的三位妃嫔燕德妃、杨婕妤、巢王妃杨氏俱为表亲。而对于太宗时期武氏在宫中的生活细节,史书并没有详细的描述。仅见武氏在晚年时回忆自己为太宗驯马一事。当时,太宗有名马狮子骢,又肥又暴躁没有能调教它的人。武氏在太宗身边侍候,对太宗说:“我能制服它,但是须要三件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楇,三是匕首。用铁鞭打它不服,就用楇打它的头;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咙。”武氏称太宗壮其之志。然而太宗也因武氏这位看似娇弱的妃子竟如此粗野而感到震惊,从此武氏便极少得太宗宠幸[21]。复自称尝侍太宗,得其书法之妙。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此后,在太子侍奉太宗汤药之际,李治见到武才人并悦之。[22]
唐高宗时期
[编辑]再次入宫
[编辑]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武才人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剃发出家。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与身为比丘尼的武氏相遇。武氏落泪,高宗动容,亦随之流泪。[23]当时与萧淑妃争宠的王皇后知悉后,便主动向高宗请求将武氏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萧淑妃。[24] 高宗早有此意,当即应允。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满,二十七岁的武氏还俗,再度入宫。入宫前武氏已经怀孕,入宫后生下儿子李弘。次年五月,被拜为二品昭仪。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后宫中有人放出不利王皇后之谣言,流传王皇后与其母柳氏(宰相柳奭之姊,柳宗元同族)请来巫师,企图用魇镇之术将武昭仪诅咒而死亡。这谣言在无证据下传到高宗之耳,高宗大怒,并将其母柳氏赶出皇宫,而且欲将武昭仪升为一品宸妃(唐朝后宫四夫人中本来并无宸妃此封号,而原本的四夫人名额已满,唐高宗为了武氏,才创宸妃封号),高宗将武氏晋为宸妃,为武宸妃[25](《新唐书》一说,指受到宰相韩瑗和来济的反对,进号宸妃最终不能成事[26])。
不久,中书舍人李义府等人勾结武氏,得知高宗欲行废皇后而立武宸妃消息,联络本已贬官不得再进的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人向唐高宗不断请求立武氏为后,造成群臣支持的表象,废立之意遂再次萌生。
武氏封后
[编辑]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十三日,唐高宗又在李世𪟝等朝廷武勋的模棱两可下,终于颁下诏书: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并加囚禁;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七天以后,唐高宗再次下诏,将武昭仪立为皇后;与此同时,又将反对最大的宰相褚遂良贬为外州都督。因为忌讳武氏曾为父亲太宗才人的事实,唐高宗在立后诏书中,称武氏为父亲所赐,“事同政君[27]”。
显庆四年(659年)四月,武后与唐高宗达成共识: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
并称“二圣”
[编辑]垂帘听政
[编辑]显庆五年(660年),唐高宗患上风疾之症,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遂命皇后武氏代理朝政,但也因此忌惮武氏。在麟德元年(664年),高宗与宰相上官仪商议,打算废掉武氏皇后之位。但上官仪的废后诏书还未草拟好,高宗来不及下旨,宫女、太监已奔走相告,将消息传递到武后的耳中。她直接跑到高宗面前追问此事。高宗感到羞愧,又不想武氏怨怒,便把责任推到上官仪身上。十二月,上官仪被逮捕入狱,不久,即被灭族。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28]
乾封二年(667年)高宗因久疾,命太子李弘监国。上元元年(674年)秋八月,武后和高宗并称天皇天后,名为避先帝、先后之称,实欲自尊。十二月,武后上表建议十二事:“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免除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之徭役)。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场)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丧服)三年(过去是一年)。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委任状)者,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增加薪水)。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提级)申滞。”高宗诏皆施行之。武则天能够重视农业生产,规定各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予以升奖;“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必加惩罚。所编《兆人本业》农书,颁行天下,影响很大。而武则天执政期间,其宗教政策乃以佛教在道教之上。
上元二年(675年)三月,武后召集大批文人学士,大量修书,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僚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且密令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时高宗风眩更甚,拟使武后摄政,宰相郝处俊说:“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传之子孙而委之天后乎!”高宗才罢摄政之意。太子李弘深为高宗钟爱,高宗欲禅位于太子,武后不满;刚好太子因为萧淑妃之女义阳、宣城二公主因母得罪武后而被幽禁掖庭宫中、年逾21而未嫁,奏请出阁,高宗许之,武后甚怒。不久太子死于合璧宫,时人以为武后所毒杀,但亦有说法称李弘本来病弱而早夭。
废立与称制
[编辑]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武氏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武后被尊为皇太后。
光宅元年(684年)二月,中宗欲以韋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宰相),裴炎力谏不听,武后遂废唐中宗为庐陵王,并迁于房州。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后临朝称制,自专朝政。同年九月,徐敬业、徐敬猷兄弟联合唐之奇、杜求仁等以扶支持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举兵反武,十多天内就聚合了十万部众。武后当即以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兵三十万,前往征讨。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自杀。
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后下令制造铜匦(铜制的小箱子),置于洛阳宫城之前,随时接纳臣下表疏。同时,又大开告密之门,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属告密之人,国家都要供给驿站车马和饮食。即使是农夫樵人,武后都亲自接见。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所告并非事实,亦不会问罪。同时,武后又先后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狱,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这样,随着告密之风的日益兴起,被酷吏刑讯拷打致死的人日渐增多。为奖励告密,若有属实,武后对告密者破例授官,以卖饼为生的侯思止,因举发舒王李元名与恒州刺史裴贞谋反,被任命为游击将军、侍御史。王弘义,以无德行见称,告乡里谋反,擢授游击将军、殿中侍御史。
武后掌管李唐的社稷,翦除唐宗室,诸王不自安,欲起兵对抗。还未有共识的时候,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垂拱四年(688年)八月于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举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应。武后分遣丘神𪟝、魏崇裕击之。琅邪王李冲起兵七日败死;九月,越王李贞兵败自杀。武后想尽除李氏诸王,使周兴等审讯之,迫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譔、东莞郡公李茂融、常乐公主等自杀,亲信等均被诛。
这年命令僧薛怀义率令万多人,毁乾元殿,建明堂,花了近一年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阔三百尺。共三层,上为圆盖,有条九龙作捧著的姿态。上有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称为“万象神宫”。明堂既成,又命僧薛怀义铸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纳数十人,于明堂北起五层高的天堂来收纳这个大像。所花费用以万亿计,政府财政为之枯竭。是年武承嗣命人凿白石为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称在洛水中发现,献给武后,武后大喜,命其石曰“宝图”。之后武后加尊号为“圣母神皇”。
武后当政期间为了打击门阀豪族对官位的垄断,进一步发展收拢民心的科举制度。唐太宗共录取进士205人,高宗和武后统治期间共录取一千余人。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贞观时增加一倍以上。武后载初元年(690年)武后在洛城对贡士亲发策问,是“殿试”之始。是年遣“存抚使”十人巡抚诸道,推举有才之人,一年后共举荐一百余人,武后不问出身,全部加以接见,自称量才任用,或为试凤阁(中书省)舍人、给事中,或为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制度自此始,时人有“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把推侍御史,腕脱校书郎。”之语。武后虽以官位收买人心,但对不称己意的人亦会加以罢黜;号称明察善断,故当时一部分士大夫亦乐于为武后效力。
建号称帝
[编辑]次年(690年)七月,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说武后是弥勒菩萨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主人,武后下令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僧人讲解,并提升佛教的地位在道教之上。是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六万余人,亦上表请改国号。武后准所请,改大唐为大周。在神都洛阳则天门登基即位,改元天授,加尊号圣神皇帝,以睿宗为皇嗣,赐姓武氏,立皇太子为皇太孙。立武氏祖宗七庙于神都洛阳,追尊周文王庙号曰始祖,谥号文皇帝。立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其余武氏多人为王及长公主。
同年九月,武则天派右鹰扬卫将军王孝杰为武威军总管,与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率兵赴西域征讨吐蕃。十月,唐军大胜,连克于阗、疏勒、龟兹、碎叶等安西四镇,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玆,发兵戍守。
长寿三年(694年)武三思率四夷首领请以铜铁铸天枢,立于端门外,以歌颂武则天的功德。武则天亲题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天枢铸造历时八月而成,其形制若柱,高一百零五尺,直径十二尺,八面,每面各五尺,下为铁山,周一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环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直径三丈,盘上四龙直立捧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首领之名于其上。用铜铁二百万斤,“请胡聚钱百万亿,买铜铁不能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契丹首领李尽忠和孙万荣率兵起义,攻陷营州,杀都督赵文翙。武则天派将军曹仁、张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讨。由于伏兵,全军覆没。接着,武则天再派武攸宜、王孝杰等率兵讨伐,均大败而归。神功元年(697年)四月,武则天又派武懿宗、娄师德、沙吒忠义率兵二十万,讨伐契丹。六月,孙万荣兵败被杀,契丹余众归降于突厥。
神功元年(697年)武则天使武懿宗审讯刘思礼谋反事,武懿宗说只要刘思礼指出哪些朝士有分谋反,就免其死罪,于是刘思礼诬告宰相李元素、孙元亨等三十六家“海内名士”,皆遭灭族,亲旧连坐流窜者千余人。时人以为武懿宗之残暴仅次于周兴、来俊臣。
是年,来俊臣欲罗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中宗之妹,武则天唯一长大成人的亲生女儿),又欲诬皇嗣李旦及庐陵王李显与南北衙共同谋反,拟一网打尽。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发其罪行,下狱处以极刑。仇家争食其肉,不一会就食尽。来俊臣凶狡贪暴网罗无辜,织成反状,杀人不可胜计。“赃贿如山,冤魂塞路”,武则天亦知天下愤怨,下令数他的罪状,并没收其家财。
圣历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谋求当太子,几次使人对武则天说:“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武则天犹豫未决,狄仁杰对武后说:“姑侄之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武承嗣、武三思皆武后之侄,中宗、睿宗则武后之子)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祭祖于太庙;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祭姑于太庙者”。又劝武则天召还庐陵王(中宗)。武后由是无立武承嗣、武三思之意。乃召庐陵王还东都,皇嗣(睿宗)请逊位于庐陵王,武后立庐陵王为皇太子,命为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率兵击突厥。武则天信重狄仁杰,常谓之“国老”而不呼其名。狄仁杰好诤谏,武则天每屈意从之。狄仁杰死后,武则天泣曰:“朝堂空矣!”常叹:“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
武则天晚年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迅速崛起,成为武则天的新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入侍武则天。二人常傅朱粉、穿着华丽的衣服。武承嗣、武三思等都争着追捧他们,甚至为他们执鞭牵马。
中宗长子邵王李重润(中宗第二次为太子时封为邵王)与其妹永泰郡主及郡主婿武延基窃议张易之兄弟“何得任意入宫”,易之投诉于武则天,武则天敕李重润、永泰郡主、武延基皆赐死。
神龙政变
[编辑]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卧床不起,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宰相张柬之、崔玄𬀩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谋反,于是发动兵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宫中,杀死二张兄弟,随即包围武则天寝宫,要求武则天退位,史称“神龙政变”。
武则天此时已是81岁高龄,她年老体衰,无力平乱,只能禅让帝位予儿子李显,是为唐中宗,武周王朝灭亡,大唐王朝复兴,迁居上阳宫,为太上皇。中宗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
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曌崩逝于洛阳上阳宫仙居殿内,享寿八十一岁。武则天临终前下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神龙二年(706年)五月,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唐乾陵,留无字碑。
评价
[编辑]盖棺无字碑
[编辑]历代对武则天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唐代前期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宽容,但唐国史对后宫嫔妃与诸王公主的凄惨予以无情揭露。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进行严正批判。到了南宋期间,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长久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可否认的是,武后重视延揽,首创钳制文网式的考试,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名臣李绛当时也指出,开元期间著名的贤臣皆由武则天提拔[29]。而在后来平定玄宗时期安史之乱的大功臣郭子仪就是通过武则天首创的武举被提拔的。宋代胡致堂对于武则天列出了许多违反儒家道德标准的“罪状”如“以才人蛊惑嗣帝”等,不过也不情愿地,充满遗憾地说道:“使其生为男子而临天下,其雄才大略殆与孝武等矣”[30],认为武则天若是男性的话她的雄才大略不亚于汉武帝。著名的宰相陆贽在给唐德宗的论文中,就曾写道“法太宗天后英迈之风以拔擢”,将武则天与唐太宗并列,鼓励德宗效仿他们[31]。晚唐官员皮日休曾写道“天后革大命,垂二十年,天下晏如,不让贞观之世,是遵何道哉”, 怀念武则天时期的安宁日子[32]。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文化承贞观之模、百姓尚称富庶。故享“贞观遗风”, 武周之治之誉,亦及于其孙唐玄宗(其母死于武后手)的开元盛世。L·S·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最能干,最开明的统治者之一“。[33]
武则天的形象源于历史,唐宋时的正史对武则天的家世出身、宫廷生活及掌权执政等状况都有详细的记载。从总体上看,武则天的形象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唐五代是发轫期,显示出“本色化”的特点;宋元是沿承期,武则天被“异族化”;明代是转折期,武则天被“艳情化”;清代为繁荣期,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被“妖魔化”,另一种则是被“理想化”。这与当时的时代特点紧密相关。[34][页码请求]
武则天对历史发展做出的第一个贡献是,她打击了保守的门阀世族。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第二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武则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议“劝农桑,薄赋役”。在她掌权以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寛容的政策。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户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万户增加到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的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0.721%。这在中古时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也是反映武则天时期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
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武则天当权后,边疆并不太平。西方突厥攻占了安西四镇,吐蕃也不断在青海一带对唐展开进攻。北边的突厥和东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则天一方面组织反攻,恢复了安西四镇,打退了突厥,契丹的进攻,同时在边地设立军镇,常驻军队,并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广到现甘肃张掖和武威,内蒙五原及新疆木萨尔一带。对于在屯田工作上做出巨大贡献的娄师德,武则天特致书嘉勉。书中特定指出,由于屯田,使得北方镇兵的粮食“数年咸得支给”。
第四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到:“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一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二是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不问是否为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有否政治才能。因此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者中选拔高级官吏。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多。这就大大刺激了仕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这就是沈既济所说的“浸已成风”。开元、天宝年间“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气,就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崔融、李乔都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雕塑、绘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个人缺失
[编辑]另外武则天也有不少负面评价,岑仲勉说,“武后任事率性,好恶无定,终其临朝之日,计曾任宰相七十三人”[36]。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违反传统的礼教,身为女子,竟然拥有不少男性嫔妃(称为“男宠”)。但赵翼为武则天的私生活辩护,说:“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千百,后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为讳,而且不必讳也。” 对于重用酷吏之说,也有学者表示,酷吏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存在的时间是相对较短的。 武则天之所以在改朝换代前后重用酷吏,完全是政治斗争的需要。[37] 酷吏也并不是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才出现的,有学者指出在太宗贞观时期不乏酷吏暴虐的身影。[38] 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有酷吏包括严安之,王钧,和因为凶狠无度所以被称为京师三豹的李全交,李嵩,王旭三人[39][来源可靠?]。
絮语
[编辑]- 《旧唐书》:“治乱,时也,存亡,势也。使桀、纣在上,虽十尧不能治;使尧、舜在上,虽十桀不能乱;使懦夫女子乘时得势,亦足坐制群生之命,肆行不义之威。观夫武氏称制之年,英才接轸,靡不痛心于家索,扼腕于朝危,竟不能报先帝之恩,卫吾君之子。俄至无辜被陷,引颈就诛,天地为笼,去将安所?初虽牝鸡司晨,终能复子明辟,飞语辩元忠之罪,善言慰仁杰之心,尊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有旨哉,有旨哉!”赞曰:“龙漦易貌,丙殿昌储。胡为穹昊,生此夔魖?夺攘神器,秽亵皇居。穷妖白首,降鉴何如。”
- 《新唐书》:“昔者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其于杀君篡国之主,皆不黜绝之,岂以其盗而有之者,莫大之罪也,不没其实,所以著其大恶而不隐欤?自司马迁、班固皆作《高后纪》,吕氏虽非篡汉,而盗执其国政,遂不敢没其实,岂其得圣人之意欤?抑亦偶合于《春秋》之法也。唐之旧史因之,列武后于本纪,盖其所从来远矣。夫吉凶之于人,犹影响也,而为善者得吉常多,其不幸而罹于凶者有矣;为恶者未始不及于凶,其幸而免者亦时有焉。而小人之虑,遂以为天道难知,为善未必福,而为恶未必祸也。武后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至中宗韦氏,则祸不旋踵矣。然其亲遭母后之难,而躬自蹈之,所谓下愚之不移者欤!”
- 沈既济:“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
- 陆继辂《崇百药斋文集》: “以文学,书法,著述而论,才调之高,古今更罕有其匹”
- 崔融:“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洒以甘露,覆之庆云。制礼作乐,还淳返朴。宗礼明堂,崇儒太学。四海慕化,九夷禀朔。沈璧大河,泥金中岳。巍乎成功,翕然向风。”
- 鲁宗道:“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 洪迈《容斋随笔》:“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
- 司马光:“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 然不称职责,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
- 赵翼:“女中英主。”“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千百,后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为讳,而且不必讳也。”
- 翟蔼:“武氏以一妇人君临天下二十余年,是不比于母后之称制者,而直自帝自王也,此其智有过人者。”
- 岑仲勉:“武后任事率性,好恶无定,终其临朝之日,计曾任宰相七十三人。”
- 郭沫若:“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 宋庆龄:“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难看出武则天也是个好妻子。”
- 毛泽东:“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
- 翦伯赞:“武则天的打击门阀贵族和提拔普通地主做官的政策,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因此她的作用是积极的……武则天在巩固封建国家的边疆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
- 李贽: " 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氏者乎? 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安民为念如武氏者乎? 此因不能逃于万世之公鉴矣。夫所贵乎明王者,不过以知人为难,爱养人才为急耳……贤人君子,固武氏之所深心爱惜而敬礼者也。"[40]
- 罗元贞: ”武则天执政时期,是中国文化空前发展、空前隆盛的时期……武则天的一生,能文能武,为国为民,知人善任,领袖群才,治国有方,威信崇高。她非常聪明,经验丰富,知识超群。在政治、军事、制度、经济、文化等等方面,她都有作为一个英明的国家领袖人物的才能、见识、眼光、风度、处理问题的方法,并且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女皇武则天,真不愧为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明主圣君。”[40]
谥号
[编辑]- 殇帝唐隆元年(710年),改为天后。
- 睿宗景云元年(710年),加谥大圣天后。
- 延和元年(712年),改为天后圣帝,未几,改为圣后。
- 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为则天皇后。
- 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家庭
[编辑]子
[编辑]- 孝敬皇帝李弘(652年-675年)
- 章怀太子李贤(654年-684年)
- 唐中宗李显(旧名李哲)(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
- 唐睿宗李旦(旧名李旭轮)(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
女
[编辑]杂录
[编辑]- 相传唐太宗在世时,曾请太史令李淳风算命,太史令占曰:“女主昌。”民间又流传《秘记》称:“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听后恼怒,后在宴会上,时任左武卫将军的李君羡道出小名为“五娘子”,遭太宗忌惮,被下旨诛杀。后来,太宗再问李淳风传闻真假。李淳风回答,此人已在陛下宫中,不过三十年便能屠尽李唐宗室,其势而成,天命不可违抗。此人年老后可能会生出几分慈悲之心,但若强杀,上天可能派更凶暴之人前来,李唐子孙或会尽灭。因此,太宗打消了继续追查的念头。[42]
- 相传在感业寺时期,李治有次前往祭拜,看到武氏后便魂不守舍。当时,与萧淑妃争宠的王皇后,便趁此纳武氏为自己派系,跟萧淑妃对抗,没想到两人皆亡于武氏之手。武自排除萧妃后竟始怕猫,怕猫被萧妃魂魄附身。
- 武则天称帝后有男宠。《旧唐书》记载的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冯小宝(薛怀义),以及御医沈南璆。[43][44]
- 武则天为了夸饰武周革命,创造了则天文字。部分的则天文字还传到日本、韩国,甚至成为某些日本礼遇中国文化人的人名用字。
- 武则天著有《垂拱集》百卷,《金轮集》十卷,已散佚。今存诗四十六首,《全唐文》编其文为四卷。有《石榴裙》之思。
- 武则天称帝前掌握实权的6年,使用了3个年号,称帝的15年使用了16个年号,合19个年号,是中国皇帝中用年号最多和密度最高的皇帝。居于第二的是西晋皇帝晋惠帝司马衷,除了时间最长的元康年号(9年),9年间用了8个年号。
- 释谛闲说武则天为佛经“开经偈”的撰写者。(“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45]
- 熊猫外交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至唐朝武则天时期。
相关作品与大众文化
[编辑]影视作品列表
[编辑]戏剧
[编辑]首演年份 | 剧名 | 类型 | 主创单位 |
---|---|---|---|
1937年 | 武则天 | 话剧 | 宋之 |
1962年 | 武则天 | 话剧 | 郭沫若 |
1988年 | 粉黛冤家 | 豫剧 | 郑州市豫剧二团 |
2001年 | 武后与婉儿 | 豫剧 | 台湾国光剧团豫剧团 |
2007年 | 武则天 | 京剧 | 北京京剧院 |
游戏
[编辑]- Fate/Grand Order
- 配音:井泽诗织。作为4星Assassin出场。宝具是B级对人宝具“告密罗织经”。
- 王者荣耀
- 配音:周帅
- 忘川风华录
漫画
[编辑]- 魔女大战 32名异能魔女交战厮杀(河本焰、塩冢诚)中作为魔女登场
注释
[编辑]- ^ 《旧唐书》卷六 本纪第六 则天皇后,记载: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乙酉,加尊号曰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嗣。”根据这些日期,可以换算出武则天改国号为周的时间是儒略历690年10月16日,690年10月19日加尊号为“圣神皇帝”,降皇帝李旦为皇嗣。
- ^ 684年至690年唐睿宗仍然在位期间,还有光宅、垂拱、永昌、载初几个年号。虽然有文献把这几个年号算作唐睿宗的[1],但是这段期间,武则天实际操纵朝政,睿宗毫无实权。因此大多文献把这几个年号算在武则天名下[2][3]。
- ^ 历史上除武则天外也曾另有两位因其他原因而不被广泛承认的女性“皇帝”,她们分别是北魏的元氏和唐高宗在位时代的陈硕真。
- ^ 曌(汉语拼音:zhào),是“照”在则天文字中的写法,取“日月当空”之意。又作“瞾”,取“双目当空”之意。
- ^ 在位时间共14年4个月又5天
- ^ 吴三桂亦为67岁登基称帝,但不被广泛承认。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 陈光:《中国历代帝王年号手册》,北京燕山出版社 第225-226页 ISBN 7540210311
- ^ 徐红岚:《中日朝三国历史纪年表》,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第150页 ISBN 7538276193
- ^ 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4年 第100页 ISBN 7101025129
- ^ 改元載初赦文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zh.wikisource.org. [202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1) (中文).
- ^ 樊英峰. 唐乾陵: 大唐盛世. 三秦出版社. 2003. ISBN 978-7-80628-778-1 (中文).
- ^ 卷076. 新唐書. 维基文库.
既见帝,赐号武媚。
- ^ 《全唐文·卷九十六》○改元载初赦文......朕又闻之,人必有名者,所以吐情自纪,尊事天人......朕宜以曌为名。自卦演龙图......
- ^ 《旧唐书》卷六《则天后本纪》;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四“尊号”条:“秦汉已来。天的儿子但称圣上,无别徽号。......则天以女主临朝,苟顺臣子一时之请,受尊敬之号,自后由于故事。”
- ^ 谭继和. 武则天与文化中国.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11-05, 33 (6): 8–16. ISSN 1672-8505. doi:10.19642/j.issn.1672-8505.2014.06.002.
- ^ 于华东. 略述武则天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PDF).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 59 (6): 796–800. ISSN 1671-881X. doi:10.3969/j.issn.1671-881X.2006.06.024.
- ^ 王德林. 武则天的管理思想.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2 (3): 294–300. ISSN 1674-1048. doi:10.3969/j.issn.1674-1048.2009.03.019.
- ^ 李志贤. 在危机中开创生机:评武周时期的逃户措施及其意义. 史学月刊. 2001, (2): 35–39,97. ISSN 0583-0214. doi:10.3969/j.issn.0583-0214.2001.0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28).
- ^ 武周时期的商业研究. 长治学院学报.
- ^ 王双怀. 论武则天当政时期的经济形势. 唐都学刊. 2005, 21 (6): 1–6. ISSN 1001-0300. doi:10.3969/j.issn.1001-0300.2005.06.001.
- ^ 唐沙. 武则天的诗歌艺术成就及她对唐代文学发展的贡献.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6): 126–128. ISSN 1674-8425. doi:10.3969/j.issn.1674-8425.2008.06.03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28).
- ^ 郭根群; 郭社军. 略析武则天对唐诗繁荣的贡献.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8 (1): 3–4,35. ISSN 1673-2022. doi:10.3969/j.issn.1673-2022.2006.0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28).
- ^ 《册府元龟》卷853《姻好》说:武士彟“既丧妻,高祖(李渊)谓士彟曰:朕自为卿更择佳偶。随曰:有纳言遂宁公杨达,英才冠绝,奕叶亲贤。今有女,志行贤淑,可以辅德。遂令桂阳公主与杨家作婚主。降敕结亲,庶事官给”。实为武则天自抬身价伪造世系,最早出现于李峤《攀龙台碑》,见黄正建《关于武则天身世的一点猜测》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五·唐纪十一》(贞观十一年)十一月,辛卯,上幸怀州;丙午,还洛阳宫。故荆州都督武士彟女,年十四,上闻其美,召入后宫,为才人。贞观十二年......
- ^ 卷076. 新唐書. 维基文库.
既见帝,赐号武媚。
- ^ 卷076. 新唐書. 维基文库.
后独自如,曰:“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
-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唐纪二十二》:久视元年正月……他日,顼奏事,方援古引今,太后怒曰:“卿所言,朕饫闻之,无多言!太宗有马名师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朕之志。今日卿岂足污朕匕首邪!”
- ^ 卷003. 唐會要. 维基文库.
贞观十年,文德皇后崩。太宗闻武士彟女有才貌,召入宫,以为才人。时上在东宫,因入侍,悦之。
- ^ 卷003. 唐會要. 维基文库.
太宗崩,随嫔御之例出家,为尼感业寺。上因忌日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潸然。
- ^ 卷51. 舊唐書. 维基文库.
初,武皇后贞观末随太宗嫔御居于感业寺,后及左右数为之言,高宗由是复召入宫,立为昭仪。
- ^ 卷6. 舊唐書. 维基文库.
时皇后王氏、良娣萧氏频与武昭仪争宠,互谗毁之,帝皆不纳。进号宸妃。永徽六年,废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
- ^ 卷077. 新唐書. 维基文库.
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久之,欲进号“宸妃”,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言:“妃嫔有数,今别立号,不可。”
-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唐纪十六》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上之下永徽六年......乙卯,百官上表请立中宫,乃下诏曰:“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待从,弗离朝夕,宫壸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 ^ 卷201. 資治通鑑. 维基文库.
上意亦以为然,即命仪草诏。左右奔告于后,后遽诣上自诉。诏草犹在上所,上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犹恐后怨怒,因绐之曰:“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仪先为陈王咨议,与王伏胜俱事故太子忠,后于是使许敬宗诬奏仪、伏胜与忠谋大逆。十二月,丙戌,仪下狱,与其子庭芝、王伏胜皆死,籍没其家。戊子,赐忠死于流所。右相刘祥道坐与仪善,罢政事,为司礼太常伯,左肃机郑钦泰等朝士流贬者甚众,皆坐与仪交通故也。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 ^ 《新唐书·李绛传》 : 武后命官猥多,而开元中有名者皆出其选
- ^ 范炯. 歷史的困惑. 云龙出版社. 1993.
- ^ 陆贽《论朝官阙员及刺史等改转伦序状》
- ^ 皮日休《狄梁公祠碑》
- ^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從史前到21世紀(第7版新校本)上冊.
- ^ 韩林. 武则天形象的文化建构及阐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11-30. ISBN 978-7-5203-2305-5.
- ^ 吴, 宗国. 中古社会变迁与隋唐史研究--精(上下册). 中华书局. 2019. ISBN 9787101135060.
- ^ 岑仲勉:《隋唐史》
- ^ 王双怀. 關於武則天評價的幾個問題 (PDF). 当代史学. 1999, 2 (4) [2024-07-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7-27).
- ^ 贞观治世有无酷吏. 历史教学:下半月.
- ^ 李全交介绍. 人物介绍. [202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1).
- ^ 40.0 40.1 陈洋. 毁誉于今辨伪真——历史对武则天的正面评价. 乾陵文化研究. 2014: 105–108 [2023-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8).
- ^ 93663. 中国历代人物传记数据库(CBDB). [202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2).
- ^ 卷199. 資治通鑑. 维基文库.
初,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武安李君羡直玄武门,时太白屡昼见,太史占云:“女主昌。”民间又传《秘记》云:“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上恶之。会与诸武臣宴宫中,行酒令,使各言小名。君羡自言名五娘,上愕然,因笑曰:“何物女子,乃尔勇健!”又以君羡官称封邑皆有“武”字,深恶之,后出为华州刺史。有布衣员道信,自言能绝粒,晓佛法,君羡深敬信之,数相从,屏人语。御史奏君羡与妖人交通,谋不轨。壬辰,君羡坐诛,籍没其家。 上密问太史令李淳风:“《秘记》所云,信有之乎?”对曰:“臣仰稽天象,俯察历数,其人已在陛下宫中,为亲属,自今不过三十年,当王天下,杀唐子孙殆尽,其兆既成矣。”上曰:“疑似者尽杀之,何如?”对曰:“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也。王者不死,徒多杀无辜。且自今以往三十年,其人已老,庶几颇有慈心,为祸或浅。今借使得而杀之,天或生壮者肆其怨毒,恐陛下子孙,无遗类矣。”上乃止。
- ^ 《旧唐书·卷六·本纪第六·则天皇后》
- ^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外戚·武承嗣·附 薛怀义》
- ^ 開經偈:願解如來真實義. 香光庄严杂志. No. 111期. 2012-12-21 [2021-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2).引用《谛闲大师遗集·第四编·慈悲道场梁皇宝忏随闻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但武则天为八十卷《华严》作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并未提及开经偈。
参见
[编辑]武则天 出生于:624年逝世于:705年
| ||
---|---|---|
统治者头衔 | ||
前任: 唐睿宗 李旦 |
武周皇帝 690年-705年 |
继任: 唐中宗 李显 |
中国皇族 | ||
前任: 王皇后 |
唐朝皇后 655年-683年 |
继任: 韦皇后 |
空缺 上一位持有相同头衔者: 唐高祖
|
唐朝太上皇 705年 |
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头衔者: 唐睿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