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
唐太祖景皇帝 李虎 | |||||||||||||||
---|---|---|---|---|---|---|---|---|---|---|---|---|---|---|---|
太尉、左仆射、柱国大将军 | |||||||||||||||
国家 | 北魏→西魏 | ||||||||||||||
时代 | 南北朝 | ||||||||||||||
姓名 | 李虎 | ||||||||||||||
字 | 文彬 | ||||||||||||||
勋官 | 柱国大将军 | ||||||||||||||
封爵 | 开国县子 → 开国公 → 追封唐国公 → 追封唐王→唐朝追尊太祖景皇帝 | ||||||||||||||
封号 | 晋寿县开国子 → 赵郡开国公[1] → 陇西郡开国公 → 追封唐国公 → 追封唐王 | ||||||||||||||
逝世 | 大统十七年(551年) | ||||||||||||||
庙号 | 太祖 | ||||||||||||||
谥号 | 襄公 → 景王 → 景皇帝 | ||||||||||||||
墓葬 | 永康陵 | ||||||||||||||
| |||||||||||||||
李虎(?—551年6月或554年10月),字文彬[2],西魏时赐鲜卑姓大野氏[3],北魏、西魏官员,“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官至太尉、左仆射,为唐高祖李渊的祖父。
生平
[编辑]李虎在关于西魏、北周的史书没有传记,《北史》、《周书》等正史类列传没有记载。西魏北周时期正史是唐朝编纂,李虎在唐代是追尊皇帝,没有列入臣下所在的列传。如同《三国志》没有晋朝皇帝先祖司马懿的列传一样。但是,关于唐代的史书《旧唐书》、《新唐书》,也没有像《晋书》把司马懿作为司马氏先祖记入本纪。李虎相关史料,在《册府元龟》、《资治通鉴》、《西魏书》等后代史书中。
529年,北海王元颢在南梁支援下,攻下洛阳。尔朱兆、贺拔胜击败元颢,李虎这时是贺拔胜的弟弟贺拔岳属下,因为讨伐万俟丑奴有功,加官宁朔将军、屯骑校尉、东雍州刺史、卫将军(武卫将军或左右卫将军)。成为了贺拔岳的心腹。534年贺拔岳被暗杀。李虎作为贺拔岳旧部。官至左厢大都督,贺拔岳遇害后,诸将谋议拥戴宇文泰,李虎不同意而“奔荆州”,投靠贺拔胜,后又归宇文泰。永熙三年(534年),征讨灵州(宁夏灵武县北)刺史曹泥之乱[4],又“从文帝破高欢于沙苑,斩级居多”[1]。
537年,跟随宇文泰参与和东魏高欢之间进行的沙苑之战,538年回到长安,东魏的俘虏赵青雀作乱据长安,李虎和太尉王盟、仆射周惠达辅佐皇太子元钦屯守渭北。李虎镇压各地叛乱、防卫异族有功,任开府仪同三司、封陇西郡公。548年,李虎任右军大都督、少师。《册府元龟》、《西魏书》记载他当时任太尉、柱国大将军。当时,西魏柱国大将军有八名,称“八柱国”。《周书》记载李虎仅次于宇文泰为第二位,《通典》卷34·职官16·勋官条,记载他次于宇文泰、元欣为第3位,《资治通鉴》记载他次于宇文泰、元欣、李弼为第4位。548年宇文泰主导以《周礼》为基础的官制改革。
秦汉以来的太尉等三公官制被废除,《周礼》记载的六卿被设置。543年,李弼任太尉后官制改革推行,李虎担任太尉不符合史实。八柱国包括事实上最高权力者宇文泰有六名担任六卿,李虎、侯莫陈崇除外。李虎任少保,侯莫陈崇任少傅,李虎的地位在六卿之下,侯莫陈崇之上,列第7位。第6位于谨、第8位侯莫陈崇于549年就任柱国大将军,推定第7位李虎就任柱国大将军同为549年。[原创研究?]
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被封为“八大柱国”之一,为陇西郡公,同期还有宇文泰、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人。大统十七年(551年)逝世[5]。《西魏书》称李虎死于554年,《唐六典》卷4·尚书礼部·祠部郎中·道观条注,记载李虎于九月十八日去世。死后追谥襄公。
一生历仕北魏、西魏二朝。西魏赐姓大野氏(554年)[3],北周追谥唐襄公(564年九月)[6][7]。《魏书》、《周书》以及《北史》均无传[8]。
李虎的孙子李渊登基后,追尊李虎皇帝,庙号太祖,谥号景皇帝,陵墓称永康陵。
考古资料
[编辑]1825年(清道光5年),在甘肃省清水县出土李虎墓志铭,并发现李虎墓。据墓志所载,此李虎为魏陇西行台李爵之孙,周陇东太守李宝之子[9]。
杨希义、刘向阳认为清水李虎即李渊祖父李虎,李爵乃李暠六子李翻的讳字。同时亦承认由此产生颇多抵牾之处。如清水李虎约生于北魏正始三年,此时李宝已卒48年有余,不可能成为父子[10]。凡此种种,条件所限不能深入考订[11]。但作者仍强调清水《李虎墓志》撰写于隋大业二年,较之唐朝谱牒更为可信[12]。
诸多学者不认同此说法,岳维宗认为二者籍贯不同、先辈不同、官衔不同、卒年葬地不同、唐公李虎为西魏北周佐命功臣反而《墓志》只字不提[13];汪受宽也提出二者姓氏由来说法不同、本人字号与父祖姓名不同、历官封爵不同、逝年葬地不同[14]。李阿能、穆兴平认为清水李虎为陇西旁支,充其量仅为地方高官,非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的李虎[15]。
家族出身考证
[编辑]据传统史料所载,唐朝皇室出自陇西李氏,为李暠第二子李歆的后裔,唐初武德九年太史令傅奕上疏抬道抑佛,和尚法琳作《破邪论》《辨证论》反对傅奕,佛道论争愈演愈烈。根据法琳的看法,唐朝皇室非老子李耳后裔,并非出自陇西李氏,而是拓跋氏后裔,后法琳为唐太宗流放益州而死[16][17]。宋代朱熹[18]与郑思肖[19]以李唐闺门失礼家法缪戾,有李唐源自夷狄的说法。
陈寅恪依据唐祖陵在今河北省境,认为李唐出身赵郡李氏,原为汉族寒门。因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以关内诸州为其本望”,所以改赵郡郡望为陇西郡望。实际上不是赵郡李氏破落户,就是广阿庶姓李氏的假冒牌[20]。姚薇元认同此观点,并认为近人对于李唐氏族出于异族的举证虽不无可疑,但终究缺乏实证[21]。
朱希祖经考据认为李熙与李买得不是同一个人,李熙曾作为强宗子弟镇戍武川,后卒于武川。其子李天锡为避六镇兵乱,携父遗骨南迁于赵郡广阿,因以为家,不久亦卒。其子李虎将父祖合葬,即所谓唐祖陵。李氏并非出身赵郡李氏,而确系为陇西李氏[22]。
冯承钧于《唐代华化蕃胡考》中,因为其祖父李虎的兄弟名为起头与乞豆,非为汉族姓名,怀疑李渊家族有可能出身胡人[23]。日本学者金井之忠主张李渊家族出身胡人,提出可能出身高车叱李氏的假说,但遭陈寅恪驳斥[24]。刘盼遂[25]与王桐龄[26]考据认为李渊家族应为拓跋氏后裔。刘盼遂之后取消了自己的观点[27],但其学说仍引发学界如向达[28]与陈登原[29]等人的讨论。美国学者陈三平[30]与卓鸿泽[31]皆认为李虎家族应出身于阿尔泰系的胡人民族,与鲜卑拓跋部关系紧密。日本学者冈田英弘认为,自五胡十六国时期之后,在中国北方,汉族与胡族大量混血,特别是在山西与河北一带,李虎家族出身在胡汉混血的北族之中。
支持李渊家族可能出身高车的说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族学者苏日巴达拉哈[32]以及台湾学者刘学铫[33]、常华安[34]。
家族
[编辑]父母
[编辑]夫人
[编辑]- 梁氏,后追封为景烈皇后
- 叱罗氏,陇西公夫人。20世纪60年代末,三原县陵前公社肖家村东隅北朝叱罗氏墓出土,墓志1合,长宽各1.28米,盖篆“柱国陇西公夫人墓志”3行9字,志文楷书350字,横竖各十余行,墓志现藏三原县博物馆[35][36]
子女
[编辑]- 李延伯 追封南阳公,无子
- 李真 追封谯王,无子
- 李昞 世祖元皇帝,李渊之父
- 李璋 追封毕王,李孝基之父,李道宗的祖父
- 李绘 追封雍王,李道玄的祖父
- 李祎 追封郇王,李叔良之父
- 李蔚 追封蔡烈王,李琛、李孝恭、李瑊、李瓌、李瑗的祖父
- 李亮 追封郑孝王,李神通、李神符之父
- 李妃,周武帝宇文邕妃嫔[37]
- 信都郡大长公主,嫁北周骠骑将军、鄜城郡太守、河北庄公张暠
- 李氏,嫁北周骠骑大将军、宜州刺史、都昌县子陆亮,封上庸郡君
逸事
[编辑]今日中文“马桶”一词的由来和李虎也有一段关系。中国古代夜壶做成虎状以厌胜,称为“虎子”。唐代避李虎讳,更名为“马子”,马子再改名“马桶”,延续至今。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册府元龟》卷一《帝王部·帝系门》
- ^ 《新唐书·卷七十·表第十》:太祖景皇帝虎,字文彬,后周柱国大将军、唐国襄公。
- ^ 3.0 3.1 《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皇祖讳虎,后魏左仆射,封陇西郡公,与周文帝及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以功参佐命,当时称为“八柱国家”,仍赐姓大野氏。周受禅,追封唐国公,谥曰襄。
- ^ 《周书·卷一·文帝纪》:十一月,遣仪同李虎与李弼、赵贵等讨曹泥于灵州,虎引河灌之。明年,泥降,迁其豪帅于咸阳。
-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四·梁纪二十》:五月,魏陇西襄公李虎卒。
-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九·陈纪三》:追录佐命元功,封开府仪同三司陇西公李昞为唐公,太驭中大夫长乐公若干凤为徐公。昞,虎之子;凤,惠之子也。
- ^ 陈寅恪的《李唐武周先世事迹杂考》一文据《周书》卷五《武帝纪》和《通鉴》卷一六九《陈纪》等书所载,认定“李虎之追封唐国公实在(周武帝)保定四年(564),上距周初受魏禅之时,己八年矣。故拙著前文所推论者,皆应依此改计。”
- ^ 李虎事迹仅散见于新旧《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卷七○上《宗室世系表》及《册府元龟》卷一《帝王部·帝系门》等书,但多杜撰伪造。陈寅恪在《李唐武周先世事迹杂考》一文中有精心考证。(载《金明馆丛稿二编》)
- ^ 《隋上州刺史李虎墓志铭》:“公讳虎,字威猛,陇西成纪人也。昔高阳氏之苗、秦将军之后矣。……公即魏陇西行台爵之孙,周陇东太守宝之世子也。”
- ^ 杨希义、刘向阳《从〈李虎墓志〉看李唐皇室对其氏族与先世事迹的杜撰》:“而《墓志》记载李虎卒于北魏建德六年(577),享年七十有二。以此推算,李虎当生于北魏孝武帝正始三年(506),而此时李宝已卒48年有余,二人何以能成为父子?”
- ^ 杨希义、刘向阳《从〈李虎墓志〉看李唐皇室对其氏族与先世事迹的杜撰》:“凡此种种,笔者由于受到资料和水平所限,对上述疑窦和岐异不能深入考订,仅能录此待考,以请博洽君子予以教诲”
- ^ 杨希义、刘向阳《从〈李虎墓志〉看李唐皇室对其氏族与先世事迹的杜撰》 《乾陵文化研究》(一) 三秦出版社 2005年 p155-162
- ^ 岳维宗《清水李虎墓非唐公李虎墓辩》 《文博》1999年第2期 p35-36
- ^ 汪受宽《唐先祖李虎与清水李虎墓志铭》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第21卷第6期(2001年12月) p33-35
- ^ 李阿能、穆兴平《也论清水李虎墓志与李唐皇室世系》 《乾陵文化研究》2016年第1期 p258-263
- ^ 释彦悰《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卷三:“琳闻,拓拔达阇,唐言李氏。陛下之李,斯即其苗,非柱下陇西之流也。”
- ^ 释彦悰《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帝时大怒竖目,问法师曰:朕闻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尊祖重亲寔由先古,何为追逐其短禽鼠两端。广引形似之言,备陈不逊之喻。擢发数罪比此犹轻,尽竹书愆方斯未拟。爬毁朕之祖祢。谤黩朕之先人。如此要君理有不恕!”
- ^ 朱熹《朱子语类》:“唐源流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 ^ 郑思肖《心史》卷下:“李唐为晋载记凉武昭王李暠七世孙,实夷狄之裔,况其诸君家法甚缪戾,特以其并包天下颇久,贞观开元太平气象,东汉而下未之有也,姑列之于中国,特不可以正统言。”
- ^ 见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篇》:“……得结论曰‘李唐先世若非赵郡李氏之破落户,即是赵郡李氏之假冒牌’,‘李唐血统其初本是华夏,其与胡夷混杂,乃一较晚之事实也’……其改赵郡郡望为陇西郡望,即所谓‘又以关内诸州为其本望’。”(台北:里仁书局,1980)ISBN 9579133-0804
- ^ 姚薇元《北朝胡姓考》,中华书局,第2版 (2007年7月1日) 。
- ^ 参见朱希祖〈驳李唐为胡姓说〉〈再驳李唐氏族出于李初古拔及赵郡说〉,收入《中国史学通论》,商务印书馆,2015-07-01。
- ^ 冯承钧〈唐代华化蕃胡考〉,发表于《东方杂志》27卷17号,收入《冯承钧西北史地论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3年。
- ^ 汪荣祖《陈寅恪评传》,第七章 为不古不今之学——唐史研究,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年12月
- ^ 见刘盼遂〈李唐为蕃姓考〉、〈李唐为蕃姓考续〉、〈李唐为蕃姓三考〉,发表于《女师大学术季刊》。
- ^ 见王桐龄〈杨隋李唐先世系统考〉,发表于《女师大学术季刊》,1932年。
- ^ 岑仲勉《隋唐史》:“涉李唐世系,近人曾提出两项问题:其一为缪凤林汉胡混合之北统。兹列举李氏之血统如下:除独孤、长孙都属鲜卑无疑外,窦氏之先,相传自后汉奔匈奴,故说者亦视如漠北之族。吾人对上古史能深入研究,此等问题,已觉不甚重要。莱忙脱氏言:‘德人自夸为优越人种,且是纯粹的诺曼种,实际上则彼辈已是最复杂的混血,此种现象,世界上各民族殆莫不皆然。’刘盼遂曾著《李唐为蕃姓考》三篇,最后又自取消其说,然犹有深信不疑者。”
- ^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李唐氏族,据最近各家考证,出于蕃姓,似有可信。”
- ^ 见陈登原《国史旧闻》,台北:明文书局,1984年出版。
- ^ 赖芊晔译,陈三平著《木兰与麒麟:中古中国的突厥 伊朗元素》,台湾八旗出版,2019年。
- ^ 卓鸿泽〈塞种源流及李唐氏族问题与老子之瓜葛──汉文佛教文献所见中、北亚胡族族姓疑案〉,收入卓鸿泽著《历史语文学论丛初编》,中国上海古籍出版,2012年。
- ^ 苏日巴达拉哈著《蒙古族族源新考》,民族出版社,1986年。
- ^ 刘学铫《大辽王朝:青牛、白马、黑契丹》:“如果从民族的成分来看,唐朝的建国者李氏家族是胡是汉,向来是史学界争论焦点。李渊的先人曾在鲜卑族宇文氏的北周时,被赐姓大野氏,而高车族(也就是铁勒、敕勒)中也有大野氏,可见李氏一族有浓厚的胡族血统。”,台北风格司艺术创作坊出版,2012年初版。
- ^ 常华安《中国历史两大盲区:华夏、敕勒建国之谜》,台湾元华文创出版,2023年。ISBN 9789577113030。
- ^ 张英明. 《咸阳大辞典》. 西安市: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12: 913. ISBN 9787224082739 (中文(繁体)).
- ^ 文物 叱罗氏墓志. 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2007-12-01.
- ^ 荣新江. 《唐研究.第二十三卷)》.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12: 179–205. ISBN 9787301293737 (中文(繁体)).
中国皇族 | ||
---|---|---|
前任: 父亲李天锡 (唐懿祖) |
唐朝追尊皇帝 (唐太祖景皇帝) |
继任: 儿子李昞 (唐世祖) |
中国爵位 | ||
新头衔 西魏文帝始封
|
西魏·上柱国、陇西郡公 周武帝追封为唐国公 (谥号为唐襄公) 549年—551年6月 (或554年10月) |
继任: 儿子北周·唐国仁公 李昞 |